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1

>> 浅谈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铁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对物流行业影响分析 物流行业“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的业务研究 浅析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浅谈通信运营商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浅议物流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铝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行业SWOT分析 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 新百电器 信息化物流平台全景解析 物流信息化: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饶国政,冯志勇,张丽,聂旭飞.基于本体的物流行业知识库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734-2737,2740.

[3]田青,白卫东.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0(1):96-98.

[4]曾玉霞.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初探[J].学科探索,2007(3):48-49.

[5]赛迪集团.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8(1):37-38.

[6]林软耘,黄晨,顾建王.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2013(2):299.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2

【关键词】物流;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 U6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173-02

1 物流预测及其现有的解决方法

由于我国地域广泛,物流路途较远。因此在我国社会状态下的物流在货物运送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这也就说明对于物流行业的预测其实就是对人们不确定的未来的事件进行估计,同时将产生这些不确定时间的几率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预测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未来的变化,如果在物流过程中是不存在不确定事件的,那么物流预测就没必要进行。基于这种情况,可以说对物流进行预测就是对未来事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把握。首先预测物流需要了解为什么会产生不确定事件;其次是明确不确定事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最后是分析不确定事件发生后的现实情况,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估计,尽可能的在最短时间内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

物流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最初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做好物流预测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预测可以将不确定事件发生时的被动情况变为主动,当工作人员已经因为预测出到不确定事件发生,那么他们会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那么在不确定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按方案采取行动即可。物流预测也对减小物流企业损失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一股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物流行业中的预测,也是需要以现实市场传递过来的消息以及环境、距离等具体因素为基础,在通过相关的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物流预测。但是对于现实中的环境、距离以及收集到的信息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可能会受到调研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进而使得物流预测的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导致预测结果出现与现实不符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2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

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不是为了满足物流预测需求才产生的,相关研究人员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对这方面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经过可以根据其发展状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首先,可以将它定义为开始阶段,在这一段时期内神经网络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只是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其次可以称为神经网络技术发展的低谷。在这段时间内基本很少有人涉猎这一领域,因此它的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再次可以称为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复兴阶段。在这一个时间段内,很多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最后的阶段是神经网络技术的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神经网络技术得到更多的研究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获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和成就。直至目前,神经网络技术依然持续着它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必将获得更大的突破。

基于上述情况,作者希望能够更加直观的介绍神经网络技术在物流预测中的应用。因此,在本文中,首先先对BP网络技术进行介绍。这种技术方法就是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去。下面通过分析这种技术的算法来进一步的了解它。

设p为输入:w为权值;b为域值:a为输出。

多层网络中的某一层的输出成为下一层的输入。描述此操作的等式为:

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

物流行业中进行预测一般先会制定预测方案,再从中选择出较为合适的方案。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物流状况一般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信息作为预测基础,再进行物流预测。当然这些历史信息必须是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并且近期内具体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第二种情况是以物流预测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的预测。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更多地考虑了相关变量的细节分析。但是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下,尚对相关变量的研究有限,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第一种方案进行物流预测。

在本文中,以湖北省在1990年到1998年这段时间内的公路输出量作为历史信息,采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进行神经网络技术在物流预测方面的应用分析,进而预测出未来两年内的湖北省公路货物输出状况。

通常情况下,该种方法是以七个相邻的点作为一组历史信息,在本文中,我们以其中的前六个点作为历史数据来估计第七个的数值。

经实验调整这里学习步长=0.04;权及域值的初始域(-0.05,0.05)。隐层采用s形结构,输出层采用线性结构,得到训练曲线:

4 小结

在我国,物流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是以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良好效果。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湖北省公路货运状况的举例分析来证明了神经网络技术在物流预测方面的重要性,这也间接表明神经网络技术有利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转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提高。当然神经网络技术自身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地实际运作中进行完善和改进。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将会无限的美好,同时也会在物流预测方面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焰,刘兆峰.神经网络在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量预测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3

物联网在中国物流行业应用的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在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启蒙阶段(2003~2004年)

在启蒙阶段,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是从两个独立的技术路线开始探索的,一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GPS/GlS的技术路线。

1999年,国际上在RFID/EPC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概念,2003年1 1月,EPC global成立,同年,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概念引入中国,在中国成立了EPC global的分支机构。2004年4月,中国举办了第一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10月,举办了第二届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同年,关于物联网的图书首次在中国出版。在这一时期,中国物流领域掀起了第一轮物联网概念炒作与应用的小,组织了一系列关于RFID/EPC的会议,一些关于RFID技术与应用的杂志与网站开始创办,人们对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也寄予厚望。在物流领域,基于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智慧化的物流系统开始出现。

GPS/GIS技术与物流可视化管理系统的理念,大约从1999年前后在国内物流领域开始探讨和报道,自2001年开始探索GPS在物流货运监控与联网管理上的应用,2003年开始出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这一阶段是应用GPS/GIS感知与定位技术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移动中的物流运输车辆与货物实现联网、跟踪、定位、调度、配货等智能管理与运作,初步具备了物联网的特征,但是当时这一技术路线及其应用案例并未纳入物联网理念范畴。

(二)起步发展与探索阶段(2005~2009年)

虽然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的探索。如:针对RFID芯片成本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不断降低RFID芯片成本,另一方面,物流行业也结合实际探索RFID技术应用模式,消除成本带来的影响。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中国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在航运“物联网”项目中的应用。“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通过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可为货主、港口、船公司、海关、商检等相关单位提供集装箱实时状态信息,对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水平和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集装箱为单元的物联网应用,很多企业还在探索以更小的物流单元――托盘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流行业物联网系统。比如,烟草行业对全行业使用的托盘均要求嵌入RFID标签,实现烟草物联网应用。

在GPS/GIS方面,为了实现智能调度、可视化运输管理,很多企业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物流运输GPS追踪系统,从而实现对全公司所有车辆在全国各地移动过程中的感知、定位、追踪与智能调度管理。社会的物流信息平台,也借助这一技术,对在途车辆提供在线配货信息服务,实现回程空车可就近配货、在线监控与管理,从而实现货运物联网应用。

(三)理念提升阶段《2009年至今》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ITU)借用了原来基于RFID/EPC技术提出的“物联网”概念,从更广泛的角度提升了物联网理念,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宣布了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来临。得益于ITU在2005年的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报告,物联网理念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目前以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三大物联网本质特征。

围绕三大本质特征,目前物联网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D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流申的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概念与主要技术体系

目前物流行业大多数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二)物流中应用的物联网主要技术

根据物联网的特征来划分,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下面结合其在物流行业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1、物流业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识别、追溯,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条码自动识别技术: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分类、拣选、计数,常采用的是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条码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中的“物”进行定位、追踪,常采用的是GPS卫星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

为了对物流作业中的“物”进行监控,常采用的是视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为了对物品,尤其是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常采用的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与GPS技术等:

综合来看,在物流行业目前最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主要有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

2、物流行业常用的物联网通信与网络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

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

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综合分析,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3、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

在企业厂区的生产物流物联网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主要有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在大范围的社会物流运输系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是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智能物流中心,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以物流为核心的智能供应链综合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领域,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智能技术。

综合来看,物流行业物联网常用的智能技术有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ER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状况分析

(一)感知技术应用状况

在中国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首先是RFID技术。RFID标签及智能手持RF终端产品有比较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主要用来感知定位、过程追溯、信息采集、物品分类拣选等。

其次是GPS/GIS技术。物流信息系统采用GPS/GIS感知技术,用于对物流运输与配送环节的车辆或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与管理;尤其在具有运输环节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部分均采用这一感知技术。

视频与图像感知技术居第三位。该技术目前还停留在监控阶段,需要人来对图像分析,不具备自动感知与识别的功能,在物流系统中主要作为其他感知的辅助手段,也常用来对物流系统进行安防监控,用于物流运输中的安全防盗等,这一系统往往会与RFID、GPS等技术结合应用。

传感器的感知技术居于第四位。传感器感知技术及传感网技术是近两年才在物流领域得到重视与应用的技术。目前,传感器感知技术也是与GPS、RFID等技术结合应用,主要用于对危险物流系统、粮食物流系统、冷链物流系统的物品状况及环境进行感知。传感技术丰富了物联网系统中的感知技术手段,在食品、冷链物流和危险品物流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扫描、红外、激光、蓝牙等其他感知技术在物流领域也有少量应用,主要用在自动化物流中心自动输送分拣系统,用于对物品编码自动扫描、计数、分拣等方面,激光和红外也应用于物流系统中智能搬运机器人的导引。(注:上述扫描指自动输送分拣机上的条码扫描,不包括手持终端的条码扫描)。

各类感知技术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多项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的情况也较多,如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结合、GPS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车载视频与GPS技术结合等。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状况

现代物流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目前,物流系统全部是网络化的运作,很少有物流系统是点对点的单线管理与优化。因此,物流信息化的最大趋势是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物流系统中,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系统往往是与企业生产系统的运作与管理相融合,物流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网络架构,往往都是以企业内部局域网为主体建设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在物流公司,面对大范围的物流作业,由于货物分布在全国各地,并且货物在实时移动过程中,因此,物流的网络化信息管理往往借助于互联网系统与企业局域网相结合应用,但也有企业全部采用局域网技术。

在物流中心,物流网络往往基于局域网技术,也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组建物流信息网络系统。

在数据通信方面,往往是采用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相结合,新的物流信息系统还大量采用了3G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根据对物流信息化案例的不完全统计,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占68%,采用局域网技术的占63%,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占24%,有的系统采用多种网络技术,如图2所示。

(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状况

根据对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目前,物流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的应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只是在企业物流系统中,部分物流系统可以做到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无缝结合,智能运作;部分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自动化与智能化物流作业。

几种重要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一)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1、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在物流领域,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大量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物流作业管理水平。RFID在物流业的重点应用方向包括:货运集装箱追踪与管理;道路货运车辆的跟踪与管理;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配送中心管理;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

2、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分析

物联网的发展给RFID在物流业应用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物流领域,RFID的应用将会由点到面,逐步拓展到更广的领域。据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计世资讯(CCW Research)预测,物流领域的应用将是中国RFID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主要体现如下:

(1)医疗与药品智能追溯系统进入成长期。医疗领域的RFID市场已基本完成培育期,正在进入成长期,在医疗领域采用RFID可以用生机勃勃来形容,几乎每一个RFID项目都可以立即得到回报。

(2)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领域发展迅速。食品卫生和动物疾病防疫等安全问题为RIFD的大规模普及提供了契机,采用RFID标签,组建智能追溯的食品物联网体系,可以监控贯穿食品和药物供应

链的实时信息,对动物的原产地和疾病进行追踪和控制。

(3)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市场需求可观,但对技术的要求则比较高。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对RFID的市场需求量十分可观,只是目前还受种种因素的限制。通过识别每一个货品、货箱及托盘,RFID标签为运营商提供了清晰了解分销链的能力,从而识别任何一件货品,检查货品状态及来源史,并将货品发送到供销网络中的任何地点。

(4)资产与物品仓储管理的增长将使闭环应用成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将RFID用于闭环应用。目前的IT资产管理就是一种RFID技术在闭环的应用,通过部署RFID系统来跟踪资产设备,可以更安全地追踪到设备的位置及使用者的身份,能避免因设备丢失造成的损失,并能保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RFID技术还可用于跟踪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用品及工厂内的消耗物品。

(5)与电信技术的融合衍生出了NFC等新领域。电信技术与RFID技术结合可为各行业建立物联网与信息化最后1公尺的建设提供开放、标准化的基础,极大地节约社会资源,创造经济效益。目前一些管理市场化水平比较高、信息化基础比较完善的行业,将成为RFID通信技术应用的先行行业,比如电子支付、物品管理、物流管理、生产制造、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都比较大。

总之,RFID技术在物流信息化领域应用市场前景广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更为RFID技术在物流业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抓住RFID市场机遇,笔者建议,企业在物流业RFID技术应用的开发方面瞄准下列六个方向。

(1)针对物流行业应用RFID技术进展缓慢的现状,支持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包括各种材质的托盘、周转箱标签、集装箱标识标签、温度传感标签、堆场定位标签、车辆标签等。

(2)开发整合集成RFID技术的物流装备,进行RFID技术与现有物流装备的整合。

(3)支持RFID中间件的开发,开发支持多协议读写器,同时能与现有的物流仓储、运输等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RFID中间件系统。

(4)支持与鼓励面向物流行业的RFID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的RFID信息的识别、采集、传输与信息应用服务,满足物流企业进行RFID系统快速部署的需求,并与现有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5)支持物流行业RFID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包括物流领域RFID数据规范、RFID技术与物流装备的整合标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操作规范,RFID中间件与物流系统、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等。

(6)推广RFID技术在物流业九大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示范,包括在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大型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及冷链物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科技攻关、应急物流中的应用示范。

(二)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与GPS相类似的技术,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理系统结合,可以对移动的物体进行定位、追踪、检测、联网,该技术是对移动中的物品进行联网与定位追踪最好的技术手段,也是物流行业最主要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之一。

1、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

GPS应用于车辆运行管理中,可对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和监控,还可以对车辆进行调度,同时提供车辆报警等功能,以确保货物安全,因此,车载式GPS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可以应用于对特种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城市出租车管理、公交系统、长途运输等领域。

在基于GPS的物流配送监控系统中,GPS主要辅助实现车辆跟踪、路线的规划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与应急物流等物流配送监控功能。

在基于网络的GPS系统中,通过在互联网上构建公共GPS监控平台,可以免除物流运输公司自身设置监控中心所导致的大量费用,包括各种硬件配置、管理软件等。网络GPS使投资费用降低和无地域性限制的信息获取,提高了GPS的普及率,从而增加了物流业的利润。

在基于GPS技术的智能港口物联网中,通过利用GPS等技术,可建立港口物联网支撑技术与平台。如江阴打造的智能港系统,包括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集装箱卡车GPS监控软件、专用车载GPS监控系统软件等,这些技术为江阴打造智能港口提供了关键技术。

2、GPS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基于GPS/GIS的移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对GPS系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对GPS系统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三)无线传感网在物流业应用领域与前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Networks)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WSN在物流的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包括生产物流中的设备监测、仓库环境监测、运输车辆及在运物资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等。

WSN在物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分析得知,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术研究或是开发实验阶段。要在物流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中有很多关键技术还需探讨,如能量管理、节点定位、拓扑控制、MAC协议和路由协议等技术,此外,应用成本问题也需解决。

(四)智能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情况及前景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物联网智能应用的执行者之一。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物联网重要的技术产品。借助于物联网,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可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

物流行业机器人的应用最早出现在1995年,在我国烟草行业物流作业系统中首先得到应用。当时,卷烟厂采用智能码垛机器人对卷烟成品进行码垛作业,用AGV(自动搬运车)进行自动搬运作业,节省了大量人力,减少了烟箱破损,提高了自动化水平。这时的机器人还只是单线的点对点作业,尚未融入物流网络系统。

目前,智能机器人在我国烟草、汽车、医药等行业的物流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也有独立的作业环节开始融入物流作业系统,成为现代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装备。

在中国现代物流系统中,智能机器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事堆码垛物流作业的码垛机器人,一种是从事自动化搬运的无人搬运小车AGV,这些智能机器人在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执行物流网络系统的堆码垛作业指令和自动化智能搬运作业指令。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4

彭先玉(1963.10-),男,黑龙江哈尔滨。副教授,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孙家兴(1984.11-),籍贯:黑龙江,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教学质量反馈为主要研究根据,对以主要实现岗位实践技能、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实践方法为研究内容,拟得出适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实践方法,为高职院校培养与实践生产相接轨的高素质学生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流专业,教学实践,岗位需求,就业

1.前言

市场经济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下,物流行业已从过去单一的运输、分配、仓储等功能发展到如今的信息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行业,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相比,物流行业的人才却寥寥无几,成为全国的紧缺人才之一。

高职院校是培养职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培训教育机构,承载着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高级实践技能型岗位人才的重要任务,面对物流行业人才紧缺而每年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物流相关工作岗位的情况下,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及时的与岗位实践内容相接,顺利的走入社会实践成为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现状

由于交通物流管理行业是人才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基本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技能两个方面,实际中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求拥有一批具备熟悉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熟悉物流服务组织、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熟悉市场营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就业率是每一个高校与教育机构最为重视的一个指标,在某一方面说明了该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也是新一届学生招生顺利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就业率仅仅是体现了学生毕业后工作签到的比率,但不能体现学生就业后的就业单位与就业质量与否,因此,在此对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相关调研,以寻找改善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实践环节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2.1就业单位与领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主要以物流本学科专业方向为主,就业单位性质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占总体毕业生的一半以上,其他国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单位的就业人数不及民营企业的二分之一,最后剩下小部分的毕业生留在了事业单位或者其他非盈利组织机构。调查表明,在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学生主要留在了各类民营企业。

在毕业生就业单位与领域的调查结果表明,其工作领域与专业对口程度较高,高校较为良好的完成了学生的职业教学培养目的。

2.2工作时间与质量

毕业生的工作时间与质量代表了一种就业的综合满意度,包括了就业的薪资水平、单位与自身发展前景、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的时间等等,与专业对口程度不同,工作质量是对毕业就就业水平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调查。

工作时间的高低代表了就业单位的工作强度,经调查显示大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毕业生工作时间都超过了40小时每周,而薪资水平的高低代表了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受到了单位企业的认可,能够高效的转化为企业实际的生产力,反映了就业质量的其中一个方面,但调查表明大多数毕业生的月薪仅仅保留在2000到3000之间,工作时间的长度与工作薪资水平没有成正比,劳动强度较大。职业的发展前景主要代表了毕业生在企业的发展前途与空间,大多数毕业生看中企业的发展前景却忽视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工作满意度通过工作强度与工作前景来说,大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质量偏低。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措施

目前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与实际岗位技能需求不相接的问题,而且其实践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体系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专业岗位的实践技能,树立正确的学习以及就业观念就落到了教学实践环节中来。

3.1教学实践环节存在问题

(1)通过对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后对在校教学环节质量的调查回访,大部分毕业生对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教学环节满意度较高,能够对在校生进行良好的专业基础的教学与理论方向的深化,但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毕业生都表示教学效果不甚良好,在学校学习到的相关管理方法与理念在实践检验中符合程度不高,甚至毫无用处,没有实际价值。

(2)通过对以就业毕业生的调研研究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基本能力素养包括职业技能与公司认可程度基本持有良好态度,但通过以上的数据调查表明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较弱,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亦不是很强,导致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在学校所学技能仅仅能够应对岗位基本能力需求,保住一个饭碗而已,但对后续的发展与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乃至升职等都不容乐观。

3.2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针对教学实践环节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缺陷问题,高职院校应合理设计教学实践环节,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有机的调整,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带来教学课时的浪费。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的实践环节中,教师用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运用当今行业真是有效的操作方法与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技能进行认同并深入了解。进行实践教学的创新,不仅要求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包括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的创新,高职院校宜让学生去到真正的物流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让企业里的师傅对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检测,综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技能。

(2)针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一般的情况,学校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在校生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在校生综合能力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教学环节多安排小组或团队任务,培养学生团队面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而综合的提高学生质量,并且要求老师坚决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严禁“放养式”的教学实践方式,努力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实践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解决。

4.结论

综上所述,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就业情况不是很乐观,虽然能够得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物流管理类工作,但就业的满意度与质量普遍偏低,带来这种现状的原因除了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忽视意外,更应反思现今高职院校相关教学实践环节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反思。对就业情况问题的在校教学实践培养与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完善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与培养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改革,真正的让学生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技能,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毕业生。(作者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课题名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269

参考文献:

[1]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5

8月29日,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 Group)联手Townsend Group)宣布和上海宇培集团(Shanghai Yupei Group)共同投资中国的17个物流仓库,总投资规模为4亿美元;8月19日,顺丰获得首笔融资,引入苏州元禾控股、招商局、中信资本等机构作为新股东,据传投资金额近80亿元。

向前回溯,6月,恒阳石化物流有限公司获得了光大麦格理大中华基础设施基金2.7125亿元的投资;5月,红杉资本携金石资本参股中通速递,投资3000万美元欲持股不超过10%;5月末,刚刚“退休”不足一个月的马云,现身资本市场,联手银泰集团、复星集团等公司打造社会化物流大平台―“菜鸟网”;3月28日,中信产业基金将天地华宇收入囊中;2月,快递界“后起之秀”全峰快递成功引入力鼎资本、鹏康投资、凤凰资本共2亿元人民币,三家投资机构一致表示,看好快递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事实上,近两年来,物流业界的投融资案例已然不在少数(见下页表)。

觅金而来

物流业为何能成为资本新宠?

“从整个大环境和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是国家非常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二是近年来电商物流发展迅速,带动了物流业,让投资者看到了商机。”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总体情况印证了目前的行业发展: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93.1万亿元;1至5月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总体上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态势明显。这成为吸引国内外各路资本金涉足进入的主要背景。

从资本的逐利属性上来看,物流业频受青睐显然得益于整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及其潜在的巨大回报,资本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归宿”。当然,另一方面,快速前进中的物流业一样对雄厚资金充满渴求。

海航集团高级研究员刘海明分析,当前国内物流各细分市场,除了快递领域排名前十的企业市场份额占80%以上外,其他分支都非常分散,如零担排名前十的物流企业市场份额总占比不足2%,至于冷链和合同物流等领域甚至还没有出现网络能覆盖全国的企业,行业机会极大。

不少有意于投资快递企业的投资经理们表示,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让他们相信快递行业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2013年本身就是一个并购年,有大量的跨界涉足事件发生。”安永(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David Qi表示,“而物流业或许也发展到了这样的一个时点,较高的市场回报率无疑是吸引投资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谁更受青睐?

从理论上说,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服务型企业转型任务繁重,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改革旧有的组织体系,而这恰是PE的强项。

但是,并非所有的物流企业都会被资本青睐。

“投资过程中,除了看重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要看它的人员团队、管理能力、制度执行、资产轻重等,然后再考虑采取什么样的退出方式。”David Qi对记者说。

“被资本看中的物流企业首先是有规模,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企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确保投资企业投入的资金有所保障;另外,不少物流企业如EMS和三通一达已经距离上市很近了,或者动力强劲,投资者此时进入之后将会获利退出,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申正远认为。

据了解,近年来物流业所发生的重大投融资事件,其范围从公路运输到冷链、快递,从仓储用地到电商物流,几乎囊括了物流行业的所有领域,但被投资对象无疑都是行业佼佼者。

以冷链物流为例,近期上海的郑明现代物流公司便被中法基金与凯辉私募联合注资,赢得了总价1.2亿元人民币的资本金注入,资本无疑看中了这家企业与麦当劳、肯德基、哈根达斯等国际知名食品企业长期合作的关系。

而作为中国物流行业中目前最火热的业务领域,快递业在2013年的投融资事件更是接二连三,堪称“热年”。如今年5月红杉投资中通,以及在业界反响较大的全峰和顺丰两起融资事件。而这些投资都并非毫无根据的:堪称黑马的全峰快递,背后实际上有着良好的基础,运营和服务模式得到投资者肯定;顺丰速递作为国内民营快递的霸主老大,其被资本垂涎,一直是公开的事实。

资本的影响力

“我们只会给出管理建议,协助规范财务等,不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业务运营中。”记者在全峰投资会向投资者了解到此信息,而韵达快递高层也曾表示,联想和创投等投资方的介入,只是给予管理建议,不会干预公司的具体业务。

但实际上,资本介入之后,无论是以IPO形式,还是产业/金融资本的产业投资,都会对物流企业的运营规范产生影响。

此外,物流业的行业格局恐怕也将受资本影响。从市场行为来看,EMS近期在长三角地区的大幅降价引起了业界普遍猜测,即“EMS试图通过以低价的方式在上市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电商群体在自建物流上的大笔投入也令物流快递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资本将助力物流行业整合。”刘海明认为,近两年传统物流服务价格持续走低,而燃油、人力等物流成本却快速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行业洗牌已是必然趋势,而资本的介入会加快这一进程。

随着资本的介入,物流行业的金融属性会不断提升,供应链金融将会提升行业的利润水平,资产证券化将会加快行业资金的流动率。另外并购基金的风生水起,更会令整合模式和规模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或将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加,另一些中小型快递企业的生存会更加艰难,甚至遭到淘汰。”申正远认为。

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6

但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人意。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不规范。在物流概念的炒作下,“大而全”一步到位的全套信息化建设思想流行,但对信息化阶段实施目标的可操作性和过程的可控制性等工程问题,在需求方面缺少准确、客观的把握;另一方面,IT企业之间的竞争很不规范,信息化项目中常常是关系运作大过需求运作,众多IT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站赢利梦破灭之后,蜂拥而上地进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初级阶段规模化市场被过度分割的现象。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依赖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良好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或障碍。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物流涉及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而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几十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起步。

发展战略暂属空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物流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

信息化程度低。据统计,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环节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化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国内企业需求的主要内容。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办公自动化)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制造资源计划),60%的企业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由于以上的制约因素,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很不完善,跟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每年我国在物流费用上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尽早实现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