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PICC;封管液;疗效对照
PICC置管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通过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具有操作较简单、危险性低、最大限度的保护血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留置最长的可达2年,一般6个月到1年,可免除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适用于全肠外中心静脉营养、输注高浓度、较强刺激性药物,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无需局部麻醉、缝针,创伤小,特别适用于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所以,PICC置管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但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的病人可能在中心静脉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可造成肺微小动脉栓塞[1]。临床常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两种封管液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了研究两种封管液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我院烧伤科统一采用扬州瑞京科技公司生产的PICC管。共60例病人,年龄5岁-64岁。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生理盐水组30例,男23例,女7例,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正压封管;肝素组30例,男19例,女11例,以肝素(25u/ml)稀释液20ml脉冲式正压封管。
1.1方法:暂无静脉输注者,每6天更换敷料及正压封管;冲管前回抽,检查血栓情况,拔管时24h无输注后才拔,然后检查管道血栓附着情况。肝素组插管前及拔管后抽血查PT、APTT及血小板,了解肝素液对人体的影响。
2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病人血栓形成情况比较率
.
注:生理盐水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组,P<0.01
3讨论
从两组病人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可以看出,生理盐水组血栓形成率高于肝素组,肝素稀释液封管与生理盐水封管存在差别。PICC堵管的原因有:(1)封管不当导致血液回流;(2)封管后病人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3)高血压病人静脉血液回流;(4)药液混合产生微粒引起。可见,正确选择封管液及浓度,正确的封管方法及护理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PICC置管是一项新的技术,受到医护人员的欢迎并被病人所接受。因此,护士应根据病人各方面的心理、生理反应,深入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优质的个体化护理。预防血栓形成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3.1置管前后护理及宣教:置管前宣教:①向病人详细介绍PICC置管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使病人了解PICC置管适用于长时间静脉给药、加抗生素、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及测量中心静脉压等;②介绍同病室已置PICC管的病人互相交流沟通,消除顾虑,主动配合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3.2护理注意要点
3.2.1置管后24小时内,常规局部加压止血,密切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敷料的更换时间:第一个24小时后更换一次,以后每周一次。消毒方法:以碘伏环形消毒穿刺部位3次,待完全干燥。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不小于10cm。贴上透明敷料,固定。如穿刺点仍有渗血,贴透明敷料前再覆盖一无菌纱块。更换敷料及肝素帽,敷料应用10*12CM的透明薄膜,同时观察伤口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或汗液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3.2.2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及屈肘运动,以免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可进行手及手腕部的运动(握拳、旋腕、手指运动)及抬臂运动,以促进穿刺侧上肢的血液循环。长期卧床、偏瘫患者应做被动运动。嘱病人注意置管侧上肢切勿剧烈运动,洗澡时勿弄湿穿刺点等。
3.2.3输液前和治疗结束后再用不少于10ML的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每次输血、血制品或脂肪乳等高粘滞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再接其他液体并更换肝素帽。普通给药后用肝素封管液(25u/ml)20ml或用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停止输液及带管回家的病人每周冲管1次或2次及更换敷料贴。
3.2.4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容易感染,应加强观察、护理。
3.2.5注意封管的方法:用脉冲式冲管法,一推一停、力度适中,冲管时最后0.5-1ML要边推边退针。推液的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冲管过程如遇阻力,应先回抽,不能强行推注,注意冲管和封管要用20ML以上的注射器。导管绝对不能用于CT、MR等检查及放疗定位的高压注射。
建议用肝素稀释液封管, 研究表明少量肝素液对人体无影响,黄文霞等报道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引起过敏1例[2]。因此,应密切观察肝素稀释液封管的反应。
3.3穿刺的注意事项:在穿刺时避免误穿、多穿、穿透,血栓可在导管的任何位置形成,严重血栓可将导管全部包裹起来。若进针处细胞创伤,血栓很可能从进针处开始。所以在静脉穿刺护理纪录中要表明几次穿刺成功,为以后诊断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3.4PICC导管的拨除
3.4.1拨除时,从穿刺点部位轻轻地缓慢地拨除导管,立即压迫止血。
3.4.2涂以抗菌药膏封闭皮肤创口防止空气栓塞。
3.4.3用敷料固定。
3.4.4每24-48小时换药一次直至创口愈合。
参考文献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2
2003年11月~2008年1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121例,男810例,女311例;年龄17~91岁;其中劳力性心绞痛741例,心肌梗死380例。急诊介入治疗150例,合并糖尿病298例,高血压病465例。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病变445例,2支病变393例,3支病变283例。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①支架内血栓形成:本组病例有3例出现支架内血栓,分别于术后24小时、29小时和3天出现,表现为心绞痛复发,心电图示ST-T段改变。2例经静脉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死亡。病人卧床不活动也是促使血栓形成的诱因之一。3例病人均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而且是弥漫性病变。提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弥漫性病变易发生支架内血栓,对这类病人加强抗凝治疗及术后监护对降低并发症率有一定的作用。②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本组病例中有1例出现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发生于导管室内,行再次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术后继续抗凝治疗并使用硝酸甘油,住院7天后出院,随访1年无心绞痛复发。③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本组病例共出现3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16例,频发室性早搏二联率33例,30例发生于陈旧性心肌梗死,35例为急性心肌梗死,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恢复正常,以后持续静脉输注维持,逐渐减药维持,心室颤动16例经体外电除颤恢复。心室颤动16例均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护理要点是严密监测心电变化,床旁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除颤仪,对伴有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病人易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特别需要严密监测。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率最低时40次/分,经静脉输注异丙肾上腺素后恢复正常,未使用起搏器。护理重点是防止出现心率进一步变慢或停搏,同时病人静卧休息,防止脑缺血。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⑤非冠状动脉因素的一般并发症:最多见的是血管并发症,均与操作不当或术后处理不正确有关。本组1例女性患者,PCI术后先出现心率逐渐加快,同时血压逐渐降低,而并未出现明显的穿刺部位血肿形成,当血压明显下降、心率增快时很快为血肿形成,血压明显下降很快转为血压测不出,并出现意识不清,肢体末梢明显湿冷,于3天后出现穿刺,并且术后压迫不当引起局部隐性出血。护理上忽视了术后心率、血压水平与术前基础情况的对比,从而延误诊断。⑥外伤性动静脉瘘:本组发生1例,为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后3天再经同部位行PTCA术,手术后,下肢不适,轻度肿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穿刺部位有连续性杂音。1例假性动脉瘤表现为腹股沟部位有压痛的搏动性肿块,经超声波检查确诊,加压包扎3天后肿块缩小,半年后复查肿块消失。⑦尿潴留:冠心病病人大多年龄大、体质弱,调整合适的以及适时体疗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尿潴留发生。
结 果
1121例中73例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其中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室性心律失常65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股动脉隐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2例,应激性溃疡病1例。一般不良反应:急性尿潴留4例,血管迷走反射10例。死亡3例,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2例为急诊介入治疗,1例为平诊介入治疗。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02年7月至2006年9月共施行手术342例,发生DVT 8例,现将其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8~82岁,中位年龄65岁;高血压脑出血6例,脑血管畸形出血、重型颅脑损伤各1例。血栓发生于左侧瘫痪肢体5例,右侧瘫痪肢体2例,左侧健侧肢体1例。其中1例为术后卧床2a,1例心率缓慢45~60次/min;偏瘫下肢股静脉穿刺置管2例。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本组8例经及早发现、及时诊治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肺栓塞。
2 预防措施
2.1 增加活动
术后清醒患者可指导和鼓励其适当在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下肢的主动活动,如膝、踝、趾关节的伸屈、举腿活动。对意识障碍者,必须定时给予翻身,改变,作适当的下肢被动活动,并每2 h按摩患肢1次,以促使患肢血液循环、肌肉松弛。
2.2 减少血液凝滞
避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适当抬高下肢,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
2.3 保护静脉
长期输液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尤其在使用甘露醇等刺激性药物时注意保护静脉,避免药液渗出血管外。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尤其是瘫痪侧肢体的静脉置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
2.4 饮食
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纤维素、免辛辣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腹内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2.5 禁烟
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静脉收缩。
3 血栓形成后的护理对策
3.1 一般护理
(1)早期发现:临床工作中若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和疼痛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给予及时处理。
(2)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治疗效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血栓形成后10~14 d绝对卧床休息,患肢高出心脏平面20~30 cm,这对于下肢DVT患者来说,既是一种护理措施,也是一种治疗方法,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适当压迫浅静脉,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弹力袜应根据患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型号,耐心指导患者,积极配合训练,以减轻症状,取得最佳疗效。
(4)禁止按摩,避免发生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如患者出现烦躁、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咯痰带血、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即让患者平卧,避免作深呼吸、咳嗽和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急性呼吸窘迫者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5)每日测量并记录双下肢同一部位的周径,并与以前的测量值比较,判断疗效。如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及时处理。
(6)每4 h观察一次患肢皮肤温度、色泽、水肿、弹性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并记录。若患肢颜色加深、温度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处理。
(7)采集血液标本时,应严禁在患侧股静脉穿刺,注意保护患侧足背浅静脉及下肢浅静脉,禁忌输注溶栓、抗凝药以外的药物如抗生素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8)加强皮肤护理:由于患肢血液循环差易导致褥疮,临床应加强基础护理,每2h翻身拍背,保持床单位整洁,皮肤清洁。
3.2 预防措施
(1)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于神志清醒合作的患者应耐心讲解人工气道的正常不适反应、气道处理及机械通气的必要性,对于烦躁、不合作、意识恍惚的病人进行适当约束。我科针对此类病人自制一种手袜式约束带约束双上肢,防止病人乱抓乱拔,取得较好效果,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在为病人治疗、护理及翻身时,防止管道滑脱,操作完毕均要检查各导管是否固定在位。
(2)加强ICU护士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培训。对于ICU护士应教育她们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质量为重点,认真做好各项治疗及护理,使病人渡过危险阶段。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她们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在病人病情危急需迅速抢救时,护士能够以娴熟的技术实施急救以精湛的技术消除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取得他们的信任。
(3) 正确执行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经2人复核,对有疑问的医嘱要询问医生确认无误后才执行,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每一次治疗都要经2人查对,在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要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要督促医生及时补开医嘱,非抢救时不能执行口头医嘱。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 骨折;股骨颈;老年;护理
1心理护理:老年患者骨折后长期卧床,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对骨折愈合缺乏信心,易出现悲观、烦闷、恐惧心理,因此在生活上要多关心照顾病人。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以减轻或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鼓励病人表达心中的郁闷情绪,及时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骨牵引的护理:保持伤肢外展30°― 40°,足部中立位,保持牵引的有效性,观察滑轮是否滑脱,牵引锤是否着地。防止针孔处感染,每天用75%酒精消毒2次,及时消除针孔处分泌物,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及感觉运动情况,同时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
3术前护理:
3.1术前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血糖、血压、出凝血时间等,有异常要及时处理;
3.2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需在床上进食、大小便。因此从病人入院即开始练习床上大小便,教会正确使用便盆,并说明其重要性,以防止术后长期卧床出现便秘、尿潴留,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以防止术后出现坠积性肺炎;
3.3指导三点式引体抬臀(双肘、健腿足);
3.4遵医嘱常规备皮及禁食。
4术后护理
4.1术后 全麻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患足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外展15°―30°立位,两足间放一软枕,将一小枕垫放在膝下,以便膝关节能有较好的屈曲,使患肢更舒适[1];
4.2切口观察与护理: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情况详细记录,敷料固定情况,如有敷料脱落或污染及时更换,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堵塞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详细记录,观察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足趾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及运动情况。
5预防并发症
5.1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训炼,可以轻叩背部从而改变肺通气功能。锻炼腹肌,使痰液及时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2预防压疮: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 [2]。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3防止血栓形成:60岁以上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患病率高[3],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因此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同时借助骨科床的拉手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牵引中一律禁止提高床脚进行头低足高的对抗牵引。
6功能锻炼:术前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进行膝、踝关节及足趾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直[4]。术后2周可以做髋、膝关节的屈伸运动,2个月后可以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约4个月时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可逐渐增加负重量,直至弃拐行走。
7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向病人讲清注意事项,术后恢复期间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因为这样的动作是重复受伤的主要原因,可使钉子脱出。嘱咐患者不要做盘腿的动作而内收和外旋患肢。睡觉时平卧,不要侧卧,以取得合作。加强营养合理饮食,多吃鱼、骨头汤、鲜牛奶、虾皮等含钙高的食品,多到户外晒太阳,以防维生素D缺乏不利于钙的吸收和骨折愈合,多吃蔬菜、水果、喝适量蜂蜜水,保持大便通畅。
总之,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下降,修复能力差。通过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观察和护理,体会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准备、术后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使老年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肢体功能恢复达到预期效果,提高生存质量,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宁宁 《骨科康复护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2
[2]魏先、龚敏 《预防截肢患者发生褥疮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84-785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5
中图分类号:R473.3;R74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 -0361-02
资料提示:约有2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源性栓子,其中房颤约占半数。心房颤动对血液的 推动作用丧失,血液在心房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形成附壁血栓。华法令能抑制左房耳血栓形 成,可使房颤病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下降60%。但华法令抗凝的同时,发生出血 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临床做好给药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尤为重要。现将本院近几 年收治的心源性脑卒中病人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2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心源性脑卒中病人62例,男28例,女34 例,年龄47~75岁,平均67±4岁。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第 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卒中的分类按TOAST标准,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 标准为:(1)临床征象:失语、复视、意识改变及运动障碍等皮质损害,或脑干、小脑损害 体征;(2)头部影像学(CT或MRI)表现:大脑皮质、脑干、小脑或半球皮质下梗死灶直径>1 .5cm;(3)辅助检查:心脏超声或冠脉造影等证实至少有一种心源性栓子。排除 了可能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2]。
1.2 用药与监测:所有患者在急性期(平均7±3天)后,开始抗凝治疗。给予华法令晚上7 ~8点口服,初始剂量5.0mg/d,连续用2天后改为2.5mg/d,每天监测出凝血时间和国 际标准化比值(INR),并根据INR调整华法令剂量,使INP控制在2.0至3.0之间,稳定后的2 周内每2~3天查一次出凝血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以后每周1次,监测1个月,然后每2~3 周监测1次。为了防止口服华法令早期一过性高凝状态,在开始口服华法令时常规给予低分 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每日两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禁用所有活血化淤中药和其他会影 响凝血或干扰华法令代谢的西药(如阿司匹林等)。
本组随访期限3月到1年,平均6.0±2.5月。在随访期间无1例发生脑出血,共有3例病人发 生胃肠道出血,1例皮肤粘膜出血,3例胃部不适,经减量或停药症状缓解。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服用华法令的目的及注意事项,让病人及家属深刻理解 服药的重要性,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取得其知情配合,消除恐惧不安心理。
2.2 饮食护理:饮食易消化、少渣,避免过热、过烫、坚硬、带刺食物,尽量避免一些含 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如卷心菜、菜花、花茎甘蓝,芦笋、莴苣、绿萝卜、洋葱、菠菜、鱼 肉、肝、番木瓜及大蒜等,戒烟禁酒。
2.3 给药护理
2.3.1 规范给药,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药物,每天定时定量给药,做好记录,华法令半 衰期为40小时,每天定时给药一次,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保证24小时的抗凝覆盖。
2.3.2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产生出 血。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可加速其代谢而降低疗效。保泰松、水合氯醛能使血浆中游离的 香豆素类药物浓度增加,增加疗效。磺胺和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合成维生素K,增强华法 令的抗凝作用[3]。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药物,避免同服中草药。禁用银杏、 当归、丹参,以免发生出血危险。
2.3.3 加强出凝血监测个体化给药:每个病人对华法令的敏感性不同,药物剂量应个体 化,根据INR情况及时调整华法令的服用剂量,每天定时监测INR,INR控制在2.0~3.0。 连续2天后改为每周监测2~3次,每周一次到四周一次。及时查看化验结果,做好医护沟通 ,每次调整剂量,抽血监测,向病人耐心解释,取得病人的充分配合。
2.4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华法令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轻者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 注意有无皮肤淤点淤斑,大便、尿液的颜色变化。重者可表现为重要脏器出血,有消化道、 泌尿系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教会病人自我保护 ,和预防出血的方法:衣着宽松柔软,选用棉质衣服,选用软毛牙刷,男性病人使用剃须刀 刮胡子,剪短指甲、避免碰、撞抓伤,防止跌倒,避免用指甲挖鼻孔。避免过热、过硬、带 刺、粗纤维刺激食物,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轻柔,提高穿刺技术,注 射后延长按压时间。
2.5 出院宣教:心源性脑卒中病人需终身服用华法令,提高服药和监测INR的依从性,让 病人及家属理解,定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明确了监测的意义,出院后4~6周 内每周监测一次PT和INR,以后每月监测一次,稳定后每6周一次。
3 总结
华法令对心源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疗效肯定,准确规范给药是前提,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剂量 是关键,出血的观察与处理及出院宣教是重点。
参考文献
[1]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血管病分类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 996,29(6):376-377.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6
随着市场经济及工业、农业、国防及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日常生活中手指(足趾)外伤性离断成为外科常见急症。病人要求再植心切,对再植成活手指(足趾)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断指(趾)再植的成功与否对病人至关重要。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断指(趾)患者36例,通过精心护理和全面健康知识宣教,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断指30例,断趾5例,足趾搬家(足趾移植为手指)1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岁,平均24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人,初中以上34人。成功31例,3例因手指损毁严重术后坏死,2例因依从性太差导致不成活。
2.方法 所有病人术后回病房,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即向病人和家属逐渐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直至病人和家属理解与配合。
宣教要点
1.卧床时间及 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7~14天,卧床期间可平卧及健侧卧位,严禁患侧卧位,以防患侧血管受压影响患肢血液供应。禁坐位及下床,以防患肢血管压力的改变而致再植指(趾)血供不良。患肢制动并根据术中情况放置肢体高度:动脉吻合质量较差者肢体平放,静脉吻合欠佳者患肢抬高于心脏,动静脉吻合质量均好者,患肢平心脏或高于心脏水平。
2.居住环境与局部温度 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安静、舒适,室温保持在22~26℃,相对湿度50%~60%,因低温可致血管痉挛,温度过高则加速组织耗氧代谢,局部持续用60~100 W带反射罩的灯灯烤,温度保持在28~32℃。避免空调冷风直吹,冬天注意保暖,特别是患肢保暖。有条件给病人安置单间,尽量减少人员探视。
3.饮食及二便要求 病人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如过冷的食物、饮料、海鲜、辣椒、酒类等。可进食瘦肉、鸡肉、鸡蛋、牛奶、果汁、新鲜菜等,室内禁烟,因卷烟中的尼古丁等易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又是血小板吸附剂,易造成吻合血管栓塞与痉挛[1],卧床期间卧位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每日腹部按摩及做缩肛活动2~3次,每次5~10分钟。必要时遵医嘱用缓泻剂;保持排尿顺畅,必要时可留置尿管3~5天。
4.情绪与精神状况 病人情绪应保持稳定,尽量减少人员探视和探视时间,让病人充分休息,避免情绪过分激动引起血管收缩,有疼痛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遇再植指(趾)有异常变化,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
5.血管危象的表现和处理 ①动脉危象:若患指(趾)颜色苍白,指(趾)腹张力低,发凉、干瘪,皱纹加深,毛细血管反应速度减低或不充盈,表明发生动脉危象[2],可因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引起,引起血管痉挛的因素有低温(加强保温),疼痛(给予止痛剂),情绪激动(保持室内安静,心情放松)等。血栓形成可因红细胞凝集性高,对血管的附着性强,血液黏稠度高(用抗凝药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经解痉、抗凝等处理观察半小时血运未恢复,需进行手术探查。②静脉危象:若再植指(趾)颜色暗紫,指(趾)腹张力高,指(趾)皮温低,有张性水泡,毛细血管反应速度快或消失,说明有静脉危象[2],要抬高患肢,拆除过紧敷料,肌注罂粟碱和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同时需在再植指(趾)侧作切口,用针刮保持切口持续渗血,减轻指(趾)张力,以利恢复指(趾)血循环,根据情况持续放血3~7天,由于再植指(趾)无神经支配,持续侧切放血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影响,不会引起疼痛。
6.应用罂粟碱 罂粟碱为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对平滑肌有舒张作用,对脑血管、冠脉血管、周围血管有较好的松驰作用,它有解痉、镇痛、溶解血栓、抗凝、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3],从而改善周围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但长期注射易引起注射部位发红、肿胀、疼痛、硬结、甚至臀部肌肉大面积肿块,注射时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注射后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注射部位1小时,以预防注射部位的肌肉硬结[4]。
7.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术后第2天病人可做再植指(趾)主动轻微屈伸锻炼,7~14天行被动屈伸功能锻炼,3周后逐渐加强主、被动功能锻炼,同时可行局部外敷、理疗、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粘连,促进功能恢复。患肢保暖,避免冻伤、烫伤,加强营养,禁烟酒或不到吸烟环境至少1个月,加强再植指(趾)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如有异常随诊。
护理体会
再植指(趾)成活率的高低与再植技术、医护人员的观察及精心护理密切相关,但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配合亦至关重要。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不仅使病人和家属在住院和陪护期间,掌握较为丰富的相关疾病健康知识,有助于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增加了护患沟通,增进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春风,高爱英.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89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50.
[2]程国良.手指再植与再造[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