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专业课;教学融合

一、大学生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停留在相对浅表的技术层面

客观上说,当前我国不少应用型高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大多停留在相对浅表的技术层面,着重于在各类专业课堂上滔滔不绝甚至迫不及待地传授给学生大量的职业理论和实操技术。固然,这是由于越来越严峻的市场压力所致。近年来几乎年年都会出现一波波“最难毕业季”、“最难求职季”,导致高校不得不将几乎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技能、技巧的职教过程中。只为了帮助学生在越来越残酷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也给学校挣得一个较为体面的毕业率、就业率。

(二)职业素质培育相对匮乏

然而,在表面相对光鲜的各种数据的反衬下,进入社会后的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却展示出了不尽相同的一面。曾有数据统计显示,在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所谓“订单式”职业教育模式下,近八成学生在“订单式”培养毕业后进入企业,仅一年就会流失约一半,两年后更只剩下约三成。显然,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企业忠诚度、卓越的职业素养在此类“速食”化的职教制度下几近消失。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对个体职业生涯的促进

日本食品行业有一个近乎“神话”般的人物: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郞。此人只擅长一件事,就是做寿司。但也正是在六十年只做好寿司这一件事上,小野二郞成为了日本的“寿司之神”。中国的职业教育固然不是为了培养神人,但至少需要培养有精神的职业人,培养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对个体来说,日复一日的坚守、兢兢业业的追求往往能够开创出人意料的职业生涯新境界。这不仅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职业倦怠症等亚健康状态,也能实现个体更为出色的社会价值。

(二)对群体价值创造的推动

三人成众。人类社会的组成并不是物质,而是每个个体的人。只有当每个个体都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人类社会才能整体向好。同样,当每个职业人尽职履责、具备足够的职业操守,才能促进每个行业直至产业经济更加健康地发展,从而实现对人类群体价值创造的不断推动。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优化创新专业课教学设置模式

传统模式下的职教之所以存在诸多缺陷,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按部就班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式发展。教学双方都满足于跟随书本教材亦步亦趋,只要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就万事大吉。然而这样的纸上谈兵教学模式却无法在学生思想意识深处烙印上精益求精、吃苦耐劳、专注专业的职业精神,自然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大国工匠。因此,优化创新专业课教学设置模式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合的是前提条件。比如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5+1+2”的职教育人新模式。“5+1+2”是压缩理论教学时间到原有教学设置的八成,只用五个学期理论学习,一个学期进行校内实训,剩下两个学期则开展校外工程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利用更加充分的校内外实际操作印证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实现理论指导实践。两相促进的结果不仅是参与新课改的学生毕业后即找到了基本满意的工作,而且由于在校期间经受了真实工程项目的考验,无论是敬业精神还是与人相处的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2

1.提高大学生就业力

纵观各高校中的大学生,其存在的思想问题主要是对自己未来道路的茫然、不知所措,而对未来就业和职业选择的恐惧则是导致这种思想困惑的主要原因。如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快,经济发展日益蓬勃,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所要求掌握的专业能力,其需要的是对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够适应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只有大学生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具备了职业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价值

大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中会体现其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指的是一种能够将人们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进行反映的观念。人的价值观会伴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认知能力的改变而改变,作为价值观的一种,职业价值观也不例外。凭借一个完善的职业素养培训,能够引导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大学生在各大高校学习的时间,就是能够改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最好的机会,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大学生形成如下的意识:只有通过自身努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才会获得社会声誉,才能被人们所肯定,被社会所认可。

3.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道德建设是基础。因此,只有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了,才能提高公民整体的素质和道德水平。而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引导大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道德素养。全国各大高校都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国家未来栋梁之才的职责,身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能够更加凸显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范畴的风采。

4.增强大学生职业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都没有很强的职业安全意识,这是因为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不重视对于大学生职业安全的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忽略了这方面的教学,这就导致大学生欠缺系统性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通常来说大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教育都是在他们实习的时候做一些简要的教育,要点并未被做出详细说明。如果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就要灌输职业安全意识,使大学生这方面意识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和自我保护。

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1.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通常欠缺实效性。大多数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点讲解的是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并不会侧重对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和如何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开展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做到让学生能够凭借对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认识到,学习到的知识会化作自身今后工作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比赛等方式进行。可以请知名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指导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

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素质就是团队合作能力。人才的培养大多是需要各大高校完成的,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容易培养其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目前各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更看重的是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形成。

3.开展大学生能力教育

首先应该培养的就是其适应能力教育。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大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不少高校为了培养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都在培养基础深、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可以展开跨学科培养、试行主辅修制、文理交叉等,现在这些都变成了不少高校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其次就是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现在各个高校虽然在专业课的教学方面做的很到位,但是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方面依旧比较薄弱。大部分高校都不能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这就造成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不具备很好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能够满足自身岗位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可以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农村支教,到企业实习,到机关做调查研究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不断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最后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就是靠不断的创新才能不断进步的,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当今时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创新能力已经逐渐变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对人才评价体系进行积极的改善,从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化为重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大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与求新求异思维不断培养起来,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4.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社团活动中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教育,这是需要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学生所参与的社团活动来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之中,这就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要求。在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中应该对相关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并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对活动加以引导,将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提高。在各高校的学生社团中开展同职业素养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对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正确的应用,提升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有利于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能适应,并且对遇到问题有解决能力。各高校教师只有用心去管理大学生所参加的社团活动,才能将其职业素质培养起来。同时,在社会活动中,可以开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敢于竞争的意识,以及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将大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对人际关系的交往能力培养起来。

三、结语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能力已成为发展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大学生作为新一代青年,担负着发展知识经济,推进社会进步的重担,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创新教育中,创业素质教育已经与实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处于同等重要地位,不仅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创业素质。创业素质是对大学生创业方面基本品质的统称,是学生在后天环境影戏和创业教育训练下获得的,具有一定稳定性且能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四大要素。大学生创业素质具有五个基本特征,整合性、发展性、稳定性、实践性和高层次性。整合性是指创业素质中各个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特征,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影响创业素质整体水平的发挥;发展性是指各个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精神文明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稳定性是指各个要素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会稳固的表现出来,不会随着周遭的变化而改变;实践性是指创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并且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高层次性指创业素质是相对于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工具素质而言的,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而进行的一系列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统称。创业教育不同于择业教育和就业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1、时代性,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产物,在知识经济时代,只要拥有知识、技术或创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就可以进行创业,因为知识不仅是生产要素,更是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2、针对性,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3、多层次性,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依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前者是教学的载体,后者是必要补充,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目标。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指通过兴办实业,追求物质和精神财富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意义,是创业实践活动的源动力。大学生在对职业进行规划时,将择业作为第一选择,而创业则被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精神。从创业类型选择上看,多数创业者也优先选择生存型创业,而机会型创业则作为次要选择,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都不善于抓机遇、不敢担风险,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选择放弃。

(二)创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创业知识结构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交往所需要的知识。我国大学生缺乏财务、税法、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严重限制了创业的成功率。

(三)创业能力欠缺。创业能力是创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创业成败影响重大。现代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有所上升,但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则明显较弱,遇事慌张、知难而退成为其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创业者缺乏商业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就无法从市场中找到适合自身经营和盈利的模式,失败就成为必然。能力的欠缺除自身先天原因外,主要与后天的实践经验有关,实践经验不足,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能力欠缺。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第一,学校领导层要重视创业教育。高效开展创业教育,能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构架一座桥梁,完善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创业教育不仅对经济、科技、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还能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应将其纳入常规教育活动中。只有学校领导重视创业教育,才能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为创业教育提供条件。第二,教师要在思想上加大创业教育投入力度。教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主动投入到教育改革浪潮中,为创业教育扫除障碍。第三,在常规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应与日常教育活动相融合,在专业教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理念。

(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内容具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优化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应从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在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渗透创业相关内容,使学生具备完善的创业知识、创业能力以及一定的创业向往感。

(三)搭建实践平台。创业教育离不开课堂教学,更需要实践,为此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同实践教学环节,为创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第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可通过“暑期打工活动”、“做中学”活动、“合作计划活动”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建立校外与校内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了解市场,寻求科学、理性的创业方向提供实践场所。

四、结束语

创业素质是学生创业的基础,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诸多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作为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应高度重视创业素质的培养,从多个方面创造条件,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优化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为社会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原潇菲.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

[2]张亚芳,董青,杨杰.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高校创业教育策略探讨[J]. 社科纵横,2011,09:156-158.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4

Taylor于“时间—动作研究”当中最早提出了与素质相关的研究。“素质是一个人或个体的基本特征,与高效率和高效的工作业绩有密切联系,并且可以测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DavidG.McGlelland如是说。大学生创业素质是集“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为一体。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等;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方向的行业知识、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创业有关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创业能力是在创业活动中所需具备的能力和本领,主要包括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等等;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意志和创业信念还有创业个性。创业意识是动力源泉,创业知识是重要基础,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创业能力是核心要求。各个要素在创业素质结构中是相互渗透的关系,同时,又是彼此独立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水平的发展程度。

2大学生在创业中显现出的素质缺陷

2.1创业意识不足,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缺乏。有的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个性较强、缺乏宽容、合作精神的特点;有的学生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缺乏实践锻炼的渠道和体验,有的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缺乏果断性和坚韧性,不敢创业;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2创业知识单薄,发展后劲不足

如今,很多高校都提高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识,分别开始了《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基础知识的普及上,创业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是通过团委、学生会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而只能局限于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只能是看客,导致学生管理企业和运营企业知识匮乏,缺乏技能的训练,难以满足社会对创业素质的需求。

2.3创业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提升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职业能力素质的高低一定是决定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当下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独自承受挫折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严重的个人主义,团队精神缺乏,奉献精神不足,缺乏诚信意识等等;有的学生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任由创业机会流失,有的学生缺乏学习能力,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有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能力,导致运营失败;有的学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最后总成为孤家寡人;有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创新产品和运营模式。因此,大学生在学习好创业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教育培训以及职业实践等等,从而从整体上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4创业观念不尖端,创业心理品质较低

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并不是积极地去探寻创业的机会,就想着毕业后有份工作就可以;有的学生避重就轻,不愿意吃苦,就业要求太高;还有一些学生好高骛远,只想所得,不讲付出;有的大学生还没有做好进行创业的准备,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无法直面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的一些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当在过程当中出现“挡路石”时,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3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四化”模式

3.1师资队伍专家化

一是作为创业教师,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良好职业道德、政治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要积极进行与创业有关的的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二是高校中也应积极开展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以及学习,如大学生创业教育KAB讲师,SIYB讲师等,使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道路更加的专业化。三是针对创业教师的授课形式而言,其应积极采用课堂讲授与企业参观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并加之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户外训练等新颖的授课形式,从而使得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创业的知识,达到对其全面提升创业能力的目的。四是创业教师应当在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亲身地体验创业的过程,从而使得教师可以对企业的运作以及发展等过程相熟悉,使得其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3.2课程模块化

一是高校对于社会需求的动态要及时加以关注,并对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加以掌握,彻底将高校课程设置和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予以转变。二是创业课程要打破“单一学科”的课程结构模式,构建“多元”的课程结构模式,要改变以往纯粹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可以采用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并重的教学方法。三是高校应构建集全程性、多层性、基础性、渗透性、实践性、体验性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建立“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创新创业模拟训练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型,四个模块中理论模块是基础、模拟模块是依托、活动模块是载体、实践模块是重点,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建立多学科互补交叉的,动态多层的教学体系,多维度进行应用,形成良性互动局面,以期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

3.3校园文化职业化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5

关键词:成教大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113-02

一、成教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素质

创业素质是指人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在环境和创业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全面地较稳定地表现出来并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创业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身心健康等方面。而成教大学生要成功进行创业,则应具备良好的思维、个性、气质、经验、智力等诸多因素,并将这些条件完美地融合。结合成教大学生的具体特点,成教大学生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创业素质:

(一)思想政治素质

所谓思想政治素质在当代是指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讲诚信、创新求实等。针对成教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成教大学生的价值观、成才观、职业观、创业观等创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科学指导,激化他们的创业动机,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创业目标,提高他们的创业积极性,引导他们实施创业计划和参与各项创业实践活动。

(二)创业心理素质

所谓创业心理素质,就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与意志,以及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与创业活动有关的创业心理素质有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理智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心理因素。针对成教大学生的特点,创业教育主要训练成教大学生独立理性的市场判断能力,提高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奋力拼搏、敢于担当的心理素质水平,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升他们的意志力和对挫折的忍耐力,形成稳定而积极的情绪。

(三)创业能力素质

所谓创业能力素质就是一定条件下人们发掘商机并抓住商机,并将各种可用资源重组再生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成教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创业教育要着重提升他们的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

(四)创业知识素质

所谓创业知识素质是创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和基础要素,它要求创业者不但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不盲目崇拜、不唯书唯上,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传统的科学精神。成教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工作经验,理解转化能力较强,在创业教育中应多传授能被迅速应用的知识、技能,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而非学术性,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而非理论性。

(五)身心素质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也是必备的素质。创业者常常面临创业压力、商业压力、竞争压力,良好的身心素质能够使创业者始终保持一种朝气和斗志,并不断超越,最终走向成功。成教大学生一般要兼顾学习、家庭和工作,身兼数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应积极引导他们重视自身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节奏,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告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经常保持心理平衡。

二、提高成教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创业教育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

高校必须制定一套相关制度为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保证,大力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一是高校应成立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整合学校有利资源,积极支持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二是探索以创业为导向的高校成教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创业课程的学分;三是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四是完善多项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制度,例如,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去创业,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可替代其他课程学分等。

(二)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

实践证明,文化背景对创业会产生深远影响。高校创业文化既体现为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学校的制度和物质环境中,它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渗透的效果。高校主管成教大学生的部门通过培育创业文化,可以有效地诱发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增强成教大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内源动力,激发成教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和投身创业的积极性,使成教大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的解放和张扬,为成教大学生毕业后走上成功的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采用“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建设创业教师队伍:一是校内参与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通过培训或参与创业实践,大力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学校一方面可以出资送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创业培训,另一方面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派参与创业教育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去兼职,鼓励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投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积累创业实践经验,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有针对性地为成教大学生解决创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或者直接招收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充实学校专职教师的力量。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请创业型企业老总、创业管理专家到学校做报告,传授创业的经验,提高成教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成教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创业教育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走出传统创业教育模式的误区,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成教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教学改革:一是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成教大学生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成教大学生的教学主管部门应该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成教大学生素质教育总体规划,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施课外创新学分制,还可以设立成教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自主创业项目的实施。二是编著适合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教材。结合成教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高校应组织人员编写适合成教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的教材,注重教材实践性,增加创业案例的编写比重。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单纯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应灵活运用头脑风暴法、研讨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拓展训练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范文6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教育

 

一、前言

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是指当代大学生“发现和捕捉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强调:“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2] 我国也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教育论文,引导大学生走创业之路,把大学生培养成未来职业的创造者,为一个新世纪培养有创业能力的新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许多大学生的创业举步维艰,往往因创业能力不足和缺乏管理知识而以失败告终。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其创业能力的提升,而创业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发展。1989年1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概念。

二、我国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于1990年下半年,由当时的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劳技处牵头,在北京、江苏、四川等地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实验和研究。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虽然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但综合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中西部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缺失,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还相当薄弱。突出表现在:

1.思想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对于创业教育,部分高校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更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无非是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重新包装。

2.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中的创业教育开展得还不普遍,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没有统一的要求。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

3.教育形式单一,创业教育师资匮乏。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缺乏多样性、系统性,教学模式局限于知识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是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基于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体制

1.树立新的人才教育观

传统的教育是以它的知识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在教育教学中强调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和重复的练习。建立在这种知识观点之上的传统教育,是束缚和压抑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3]传统的人才教育观已经不能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教育要向学生提供创业的知识和机会素质教育论文,教育要强调培养创业能力,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形式的就业还是自谋职业都是极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已为所有发达国家普遍认同。为此,高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从教育观念上看,器具型教育应被智慧创造型教育所取代;从教育目标上看,知识型、专才型应被复合型、创造型、发展型和国际型培养目标所取代;从教育过程看,知识灌输式和知识习得式教育应被知识激发式和知识识得式教育所取代。” [4]

2. 建立教育服务的管理思想

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也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在应试教育中成长的大学生和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不容易树立创造、创业、创新等观念。因此,特别要加强对教师创业教育观念的培养,使之建立教育服务的管理思想。要从观念上改变仅仅为创业而进行创业教育的思想,而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

3.改革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我国高校办学要改革封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可实行开放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为学校培养人才服务,比如,高校可以根据实用化、共性化教学的要求,聘请创办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也可请工商税务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专家,解答创业政策问题。同时,学校内部加强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资源共享。

(二)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创业教育的实现机制

1.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

高校要在自身的特色定位中推动创业教育,与传统应用型专业和新办应用型专业学科教学的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特色人才。

首先,依据创业型人才培养标准来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素质教育论文,就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到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大力推动适应创业教育的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开设专业课程、创业案例课、模拟创业过程的活动课、实践课程。

其次,要根据创业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建符合创业能力要求的培养体系。要把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到培养体系中来,加强课程融合,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课程体系。

2.建设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

高校必须尽力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使教师得到深造和实践,以提高他们的水平和素质,并通过教学、科研、实习和技术开发、企业挂职锻练、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创业教育教师。应从当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出发,打破传统封闭的格局,积极进行创业师资的培训,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指导的科学性。

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认真记笔记,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师应主动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并充分表现出其创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结论,多讲过程,多讲方法,多提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争论,多实践。

4.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的训练

社会实践环节是培养创业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高校要改变以往刻板单一、学用分离、简单管理的传统,要让学生利用见习、专业实习、岗位实习、社会调查等各种方式,直接参与广泛的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发展学生谋生的真本领。

此外,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比赛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实践训练方式。通过参与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开拓了知识视野素质教育论文,锻炼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学习积累了创业知识, 提高了创业的思想素养,培养了创业能力。

5.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一方面,学校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践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有前景的创意融入到校办企业中去,从事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商务活动。

四、结语

着力打造提升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时展的新要求,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只要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加强创业教育,措施到位,当代大学生一定会激发创业热情,迅速提升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郁义鸿等.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蔡志勇.迈向知识经济时代培养持续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1):14.

[4]邓和平:从就业型教育到创业型教育[N]光明日报,2004-03-2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