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市场现状

食品市场现状范文1

关键词:绿色食品;市场;现状;发展对策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发展绿色食品,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增强人民身体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7%的速度递增,1999年产品总数1360个,2000年产品总数为1831个,2007年达到15238个,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5740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15238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8300万吨,出口创汇21.4亿美元。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7.24%,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如运城市的胃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珊瑚红果业有限公司等,都是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相当一部分已成功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了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

2、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产品结构不合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缺乏完整认识,制约了绿色食品的发展

市场的拓展,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资料表明: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数量比重分别为: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类占59.4%、畜禽肉类占11.4%、水产类6.2%,饮品类占15.3%,其他产品占7.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因此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在结构不尽合理,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由于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知尚浅,因而未形成稳定的消费人群,造成有效需求不足。2006年某市统计局对绿色食品的认识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是78.5%的人听说过“绿色食品”这个名称,其中有24.1%的人未听说过“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而具有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21.9%。在买过绿色食品的人群中,也只有48.8%的人意识到“无污染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而62.4%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绿颜色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2.2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销脱节问题严重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未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据统计,1999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近70%分布农村,有的甚至是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的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大,造成绿色食品供货困难,产供销脱节,导致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组织,缺乏较强的经纪人队伍,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还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过分依赖政府,这些都影响了绿色食品的市场发展。

2.3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滞缓,市场机制不规范,影响了人们购买的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建设滞缓,主要表现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和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8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有所了解,其中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愿意消费绿色食品,但购买时必须非常方便,价格合理。当前绿色食品商业流通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全国仅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少数大城市建有绿色食品专门零售商店,其他的地区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混售,不便于消费者选购。

绿色食品商标必须经过注册,才得以保护。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有的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绿色食品标志,欺骗消费者,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

3、加快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的的方式和途径

3.1 严把产品质量关,组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扩大专业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是绿色食品生产销售的关键。龙头企业可以是加工企业,也可以是流通企业。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一是具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产品的生产基地、质量、市场占有率有保证;二是不断发展扩大,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向规模化经营迈进。随着我国人均收人水平提高,人们对肉、蛋、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居民的肉蛋水海产品消费量比90年代分别提高了19.4%,76.8%,和55.1%。但在畜、禽、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获取暴利,大量使用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等,绿色食品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检疫程序,建立市场营销网络,规范绿色食品的市场秩序。

3.2 有组织地建立绿色食品专营市场,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

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应有计划、有组织,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聚集绿色食品,建立集散地;建立绿色食品专业销售网点;一定规模绿色食品的连锁店;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准确度高、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促进销售等特点。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进行统一设计,结合绿色食品标志颜色,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连锁店和专业批发市场,配套好市场的各种硬件与软件。建立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实现了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之间,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实现“网上购物”。

3.3 加强宣传,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开展多层次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启动绿色食品消费者市场,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还要向科研院校、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宣传消费绿色食品,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群众的消费观念,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绿色食品市场的完整发展,有利于树立绿色食品产业形象,实现开发绿色食品的价值;有利于引导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利用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疏通绿色食品专业流通渠道,实现绿色食品的附加值,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建立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建立认证制度、质量控制、环境监测、产品监测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良好的绿色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斌.绿色食品概念.标准与原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食品市场现状范文2

关键词 化妆品 电商渠道 本土品牌

一、国内化妆品市场概况

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以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按品类可分为清洁类、护肤类、彩妆类、香水类等。

中国化妆品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领先、集团化经营的历程,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新型产业。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迅速发展,目前消费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市场。根据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2013年中国化妆品总费额已经突破3,300亿元,并保持20%以上的年增速水平,中国化妆品消费主力人数(年收入3万元以上年龄20岁以上都市女性),未来5年将保持10%~15%年均复合增速,化妆品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容量为3,156.3亿元,2011~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2%。

二、国内化妆品市场特点及趋势

(一)化妆品行业品牌集中度低,本土品牌逐渐崛起

目前,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3800余家,化妆品种类接近500,000种。但整体市场集中度低,前十大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50%。中国的化妆品行业集中度相比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较低水平,长尾效应非常显著。2014年,中国CR10的化妆品公司市场总体份额为43.9%,比2013年还减少了1.2%。

随着国内化妆品市场近年来逐渐走向成熟,国内的生产商、销售商更多将目光聚集于本土品牌,加大投入力度,争夺市场。2011年的CR30品牌中,国外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为33.5%,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仅为5%,而到2014年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到32.6%,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上升到9.3%。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排名前二十的企业中上海家化、伽蓝集团、百雀羚、韩束、珀莱雅、云南白药等多家本土化妆品牌。

(二)化妆品人均消费低,发展空间大

2010年中国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仅为16美元,对化妆品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都还比较弱。2012年美日韩的人均化妆品消费分别是中国的15倍、9倍和7倍。2013年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已经达到25.8美元,年复合增速保持17%,表明中国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消费诉求迅速提高。但这一水平仅为日本的1/8,从化妆品消费相对规模来看,中国人均消费中化妆品消费占比不足0.8%。因此,化妆品行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市场需求潜力将不断释放,人均化妆品消费将逐步提高,化妆品行业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三)化妆品零售电子商务渠道发展迅速

化妆品零售渠道主要包括商超渠道、专营店、百货商店、电商和直销。近几年中国化妆品的渠道结构正在经历快速调整。随着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以百货商场为代表的传统大型零售企业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活力减弱,竞争力下降。化妆品企业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化妆品电商渠道占比在2013年已达到25.5%,成为继超市、百货后的第三大流通渠道。化妆品零售企业开始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深层次地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推广和线上销售,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从国内化妆品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看,本土品牌与电商渠道是两大亮点,而本土品牌的崛起与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又密不可分。

三、化妆品电商销售渠道的优势及问题

化妆品电商渠道近年来的野蛮生长有其发展的必要土壤。首先,化妆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物流配送的压力较小;其次,化妆品下游个性化需求程度较高,电商将商品信息化展示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品类选择;再次,电商渠道可以低成本地扩大消费群体至三、四线城市。

相对而言,电商销售渠道迎合了化妆品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传统化妆品市场,品牌效应很强,中小品牌在实体渠道的推广中处于劣势,聚众能力很弱,欧美日韩等国际大牌常常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而消费者网购化妆品的关注点不仅仅在品牌的知名度上,他们更看重价格是否低廉、信息是否透明、购物的便捷性以及产品自身的效用评价。艾瑞咨询的调查显示,线上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度更高,网购化妆品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是较低且透明的价格。线上市场产品全部信息化后,产品的基本功能信息介绍、价格信息、用户点评信息、专家推介等容易获取。在此环境下,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不再单纯基于品牌,而是结合自身需求做出更加个性化的消费决策。由此,国际品牌的强势影响力被产品品质和口碑保证弱化,高性价比的中小品牌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给国内优质化妆品品牌带来了发展机遇,合理的定价区间更能迎合线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能力,能够在线上化妆品零售市场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根据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在线上销售前二十的品牌中,国内品牌具备相对优势,占比约为50%。主要在淘宝、天猫销售的膜法世家、御泥坊、阿芙精油等,都通过线上渠道的发展赢得了口碑,形成了品牌影响力,从而再向线下延伸,弥补线上体验不足的劣势。而佰草集、高夫等成熟品牌也通过线上渠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拓展消费者。

但电商渠道的问题在于网络购物环境还不够优化。2013年化妆品电商非品牌授权销售占比近12%,与正规授权品牌近乎相当,给上游品牌商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化妆品成本低、品牌议价高,加之监管缺位导致在价格战为主的网购中,假货水货的问题严重。并且在化妆品线上销售份额中天猫等综合平台占比远远高于垂直电商,但平台对入驻的化妆品商家或化妆品来源的严格把控难以实现。加之质量保障及平台责任等法律操作性偏弱,助长了化妆品假货、水货的泛滥。

综上所述,国内化妆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潜力巨大,本土品牌与电商渠道结合,逐渐凸显优势。线上化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国内化妆品市场而言既是机遇又存在风险。一方面,国产中小化妆品性价比优势突出,迎合线上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给本土品牌打造了一条从线上到线下的品牌发展的成功路径;另一方面,线上购物环境整体有待优化,在假货水货横行的情况下,化妆品市场的净化有赖于品牌商与电商企业更加深度的合作,使得国内化妆品市场在发展的同时,更加规范、健康。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食品市场现状范文3

导致行业品牌分散的原因很多,第一种原因是来自于消费者本身的差异化需求,如女装行业,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最怕的发生的事情莫过于与同事或朋友撞衫了,因此他们通常都会选择和周围人不同的品牌和款式,从而造就了行业本身的分散;第二种原因是区域差异,如餐饮行业,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的不同的饮食习惯,与此同时消费者有变换口味的需求,一个消费者可能偏好于某个餐馆和口味,但是这只意味着他光顾某家餐馆的频率更高些,不可能天天去吃,因此任何餐馆从理论上说都有生存下来的机会,从而造就了行业的分散。第三种原因要求快速反应,这方面全国性品牌在机制和响应速度方面比不上中小品牌,导致了地方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第四种原因是政策和法规原因,如自来水都是由本地公司运营,几乎不可能形成全国性的品牌。而中国化肥市场的分散的本质原因是中国特有的种植结构,在小农经济模式下,绝大多数农户种植的土地不超过15亩,缺乏详细了解各种产品差异的动力;此外,各大厂家之间,甚至是大品牌和小长假之间产品差异化程度很低,只要营养元素不缺,农民一般很难辨别实际种植效果;再者就是中国农户通常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辨别优劣产品的能力,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种植户在选购化肥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寻求其他人的帮助,而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销售农资的终端店。通常情况下,农资终端店设置于乡镇街道甚至是村里,他们与附近的农民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每个终端店老板都拥有一批忠实的种植户,他们卖什么,农户就购买什么,只要不发生重大变故,种植户一般不会更换购买的渠道,导致了农资产品销售过程中话语权实际上掌控在终端店老板手中。而终端店老板为了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获取更高的利润,会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的品牌经营,首先选择知名品牌,在知名品牌都有人经销后,其他终端店老板宁愿选择不知名的品牌,也不会在相同的区域销售与其他终端店相同的品牌;此外,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经营知名品牌的农资终端同时也会经营一些非之名化肥品牌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从厂家来说,为了避免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也会采用区域保护的措施。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单个品牌在区域市场很难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从短期来看,在单个品牌市场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方式是采用多品牌运作,这样既可以避免同品牌终端布局过密带来的恶性竞争,又可以最大限度的挤占终端资源。在其他行业,最成功的运作典范当属女鞋业的百丽,除了核心品牌百丽以外,还拥有Tata、斯卡图、天美意等知名女鞋品牌,占据了中国十大女鞋品牌的四个,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商场,百丽占据了一半左右的专柜资源,凭借着款式、品牌名称和定位的差异,百丽成功的满足了女性的差异化需求。在复合肥行业,龙头金正大、施可丰和新都化工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金正大除了金正大以外,还拥有沃夫特、金大地和嘉安磷,其中金大地和沃夫特已经成长为可以和金正大并驾齐驱的兄弟品牌,成功的满足了农资终端品牌差异化竞争需求,而新都化工的嘉施利和施可丰的赛洋在销量和品牌知名度方面与主品牌桂湖和施可丰相距甚远,因此笔者认为农资企业运作多品牌时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单一品牌市场饱和以后才能实施多品牌战略:在单个品牌达到市场饱和之前就实施多品牌战略容易导致资源的分散,其结果往往是主品牌的发展受到制约,嘉施利和赛洋没有成功发展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主品牌的市场占有并没有达到饱和,新老品牌之间的资源争夺导致了新品牌的投入不足。

食品市场现状范文4

【关键词】资本市场 理财产品 发展脉络 发展趋势

一、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

资本市场中的一些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针对某些特定的客户群开发设计,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通过科学管理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商业银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由商业银行自行开发设计并推广;二是属于定制式产品;三是理财产品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投资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受托与被委托,由客户委托银行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而银行只是受客户委托进行理财,而并不是自营业务,所以最后的盈亏均由客户承担。

与基金和保险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行业起步较晚,从2003年开始,首先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4年已取得重大进步。与此同时人民币理财产品陆续出现,主要是以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投资为主。2005年银行的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出现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我国的四大银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6年到2007年,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募集到的金额都以百分之百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市场上出现各种项目的融资类产品、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相关产品。

据科学统计,到2011年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总数量已经达到23889款,比2010年增长75.3%,在这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21474款,占总量的90%,比2010年增长了86.6%,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明显提高,并且是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的增长特点。同时面向的客户也由个人扩大到企业,据统计,到2011年共有85个上市企业了关于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金额高达304.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十几倍。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流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代客境外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外汇和本外币连接结构性存款者三大类。

(一)代客境外理财(QDLL)

2006年4月,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当年7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就了国内第一种代客境外理财产品,随后大量的QDLL产品就开始涌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这一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将资金投入到境外市场,因此产品的收益与全球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2011年国际经济整体萧条的情况下,QDLL产品全年的发行量仅仅30款;由于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恶化的影响,使投资市场的风险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量萎缩使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QDLL出现负收益现象,给QDLL产品的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4年9月由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加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试探阶段过渡到大发展时期。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来看,前期出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是针对银行之间的市场债券,具有风险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收益略高于存款的特点,基本上算是储蓄的替代品。但是,进入2006年后,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出现两大投资方向:首先是通过信托计划在资本市场投资,同时也包括投资二级市场以及新股申购型的理财产品;其次是为了满足大型优质企业客户的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信托公司给各大企业发放信托贷款。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7新股申购类的理财产品期望收益达10%,远远高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力。

(三)外币及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

2003年5月,中国民生银行推行了一款“安心理财”外汇理财产品。同年7月份,中国工商银行推行了“个人外汇两得存款”。这些外汇理财产品的推出促使外汇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起来。

而进入2004年初,随着国家出台《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各大银行更是加大力度,如火如荼地开发研究外汇理财产品,推出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品牌,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行的“汇利丰”外汇结构性存款。同时,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研究显示,2005年跨币种的结构性存款逐渐面向市场,成为连接不同币种之间投资的纽带,在客户进行普通存款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衍生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它多了一个兑换环节,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和延伸。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设计缺乏创新

资本市场中的很多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很小,使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以及市场定位没有明显的特色,同一质量的产品相互竞争完全体现在价格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尚未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体系对理财市场、资本市场、客户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由于金融产品容易复制的特点,使市场上只要有一家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纷纷效仿,即使名字不尽相同但功能和投资收益都十分相似,严重阻碍了银行自行开发研究的积极性,而对于客户而言,产品显得眼花缭乱而缺乏吸引力。

(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

一些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尤其是在产品风险上,虽然在产品说明书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的详细的说明,但是很多银行在编写相关宣传材料时,对于风险提醒却是一提而过。此外,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强调产品的具体收益,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充分提醒,更有甚者连销售人员自身也不明白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国内熟悉国际交易的专业人才短缺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使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把境外市场作为重点投资方向,而主要投资产品是在衍生工具范畴内,所以要想维护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上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熟知相关的交易规则,但是我国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不能灵活运用国际交易规则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造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不管推出哪种理财产品都只相当于零售终端,只能相对被动地接纳外资银行的报价。

三、发展战略

(一)创新策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创新型发展,研发理财新业务,尽量避免重复性产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金融产品的本质相同,能够真正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不多,所以各大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上目标客户范围以及他们对理财产品的具体要求,要深入研究各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要确定市场定位以及需求规模,制定出适销对路的理财产品,真正保障客户的财产增值。

(二)营销策略

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对客户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对目标客户的动态管理比较落后,无法将优势资源集中,提供给客户高效、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良好的营销策略应该建立在准确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销售渠道推广理财产品。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由分支机构向电子化服务的转型服务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对营业网点的功能以及布局进行改造,扩展电子化服务的渠道,将大部分标准化服务实现由柜台向电子服务上转移,积极构建较为传统的物理网点以及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共同发展的营销模式,基本形成以城市中大型理财中心为主体,以中小型的专业网点作为补充,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共同发展的多方式、多渠道服务方式,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三)服务策略

首先是品牌化服务,产品的品牌给予产品许多内涵和外延,从而将不同产品区分开来,尽管金融产品具有易模仿性,但是不同银行多年以来的营销活动或者相关产品的使用价值等已经在众多消费者的心中形成持久的形象,这是很难复制模仿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它自身的使用价值更在于一种品牌、一种格调、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和心理满足,因此理财产品的品牌化服务要更加人文化、情感化、个性化,能够精确体现银行服务的文化内涵,所以商业银行建立起自己独特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同质化低层次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大大提高本银行的知名度。

其次是个性化分层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服务模式应该以个性化服务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银行可以将个人金融服务延伸到保健、退休、旅行、居家生活等领域,满足客户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需求。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评价标准,采取分层服务的形式,根据客户自身的喜好和需要提高高效服务。

(四)人才策略

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选取一批具有一定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客户心理、懂得营销技巧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产品的推销员,与此同时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建立系统的横向培训机制;其次在银行内部应采取竞争机制,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新员工可以分配到一线上熟悉银行的相关业务,对于营销业绩优秀、具有丰富产品知识的员工可以竞选理财助理等岗位,以次类推,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理财行业中最专业、最权威的认证应当是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EP),我国金融理财师施行两级制度,分别是金融理财师以及国际金融理财师,专业理财师的认证在我国正在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发展道路对于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资本市场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增速逐步放缓

市场研究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本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期数与规模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会相对降低。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基数低,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到一定程度时,高速发展就会难以持续;二是由于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步放缓。

(二)创新产品不断研发,投资范围逐渐拓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理财产品的种类会逐渐增多,产品结构也会日益复杂。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研发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款理财产品都是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以2006年出现的“打新股”产品为例,其经过几年发展后,已经出现了“新股随心打”、“新股月月打”、“新股支支打”以及开放式产品等多种形式;从投资的范围上看,投资市场已经扩展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再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基本实现了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从产品的结构上看,根据研究分析,2007年发行的3000多只产品大致可以分为8个基本结构以及上百种资产衍生结构。在这些结构性产品中,凡是不确定性事件都可以挂钩,包括商品、汇率、利率、信用、股票等基础资产以及各种衍生品。

(三)风险逐渐提高,实现理性发展

2007年以前,由于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广大的市场需求,使得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因为全球的股市调整,使很多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的现象,这使得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纠纷逐渐增多,也对理财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在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以后,很多投资者开始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性质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这种趋势也促使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反思,寻找失误的原因,促进理财产品的不断改进,实现理财产品的理性发展。

(四)理财产品成为常规投资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战略业务,各大银行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财产品管理体系,使理财产品的发展走向正规,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理财产品的连续发行,这使得理财产品能够像保险、基金等投资项目一样,成为用户首先考虑的投资方式之一。

(五)将以短期产品为主,出现基金化趋势

由于我国正在处于加息周期,物价上涨过快,中长期的理财产品受到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灵活性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理财产品逐步实现了不可赎回到可赎回再到每月申购赎回的变化。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推出随时开放的理财产品,这些短期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基金化趋势日益明显。

(六)债券类理财产品将获青睐

随着股市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很多客户为了保险起见,会使投资投入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因此这类产品具有重获青睐的趋势。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从2003年到如今,理财产品在资金管理上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利率、债券等投资品种是最受欢迎的,而全国性股份银行以及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未来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竞争将实现数到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倩倩,杨立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J].海南金融,2011,(8).

[2]苏春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舒皓,刘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

[4]李国峰.我国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1,(8).

食品市场现状范文5

【关键词】婴儿用品 市场现状 发展趋势

一、北京婴儿用品市场的现状

(一)北京婴儿用品市场的构成

通过对各个商场,包括婴儿用品专卖店的调查,婴儿用品的市场是由以下几点构成:

1、婴儿服装:一些母婴用品店都有销售0岁以上婴儿的服装;

婴儿玩具:例如现在很火的费雪小海马,一些对婴儿无害的毛绒玩具,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小玩具等;

2、婴儿奶粉:大多商场超市都有卖,是每个婴儿的必备,是12个月以下婴儿的主要食物;

纸尿裤:每个家庭,每个妈妈的必备;

3、日用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家长越来越注重质量,会给孩子选择一些好的无害的日用品,例如柔巾,无毒害的硅胶奶瓶等,还有一些平常的洗护用品,例如刷奶瓶的洗洁精,小孩专用的洗发沐浴乳等;

4、婴儿床,婴儿手推车:是每个有孩子家庭的必备用品,以及是每个小婴儿出行的工具;保健品:有些家长会选择给孩子补充维生素,营养类的保健品;

5、婴儿早教系列:例如市面上现在很多早教机,以及一些书店都会出售贴在墙上专供小孩学习的知识海报。

6、婴儿淘气堡:现下市面上有很多诸如淘气堡一类的乐园,但对于1-2岁的婴幼儿来说可能还是力不从心,因此就有现在专门针对于小孩子的游泳乐园,每个人不同的区域,带着游泳圈进行玩耍。

(二)北京人对婴儿用品市场需求分析

价格:通过对北京一些商场的考察,对比发现,市场上贴着“儿童专用”的标签的商品价格可以达到同类普通商品的10倍,相对比国产与进口,更多消费者会选择进口。按中国人的思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所以在对孩子的投资上豪不吝啬,甚至现在大多数人都赞同“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所以更多家长倾向于贵的就是好的。同时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以及科学育儿观念的不断升级,中国的父母们逐渐注意起婴幼儿的饮食,皮肤,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很舍得在这两个方面花钱,只为了买个安全放心,质量可靠的产品,往往越好的产品,在价格上就会偏高。

二、促进婴儿用品销售的“80”后的冲动性购买

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80”后一代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他们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优越,所以塑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以及特殊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更加了追求时尚品牌,突出自我个性,热衷于外貌消费,而且消费更为冲动,甚至不计后果。Erie消费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需要或者使用,而且没有明确的意义,他们更注重与品牌的消费,和享受消费所带来的愉悦心情。 然而随着“80”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伴随而来的是他们的消费能力不断地增强。中国的“80”后年龄都处于26岁以上,然而随着“80”这一代的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他们进军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并带动了婴幼儿用品消费市场的突飞猛进,多数“80后”家庭用于婴幼儿用品消费的支出占据了家庭收入的1/3左右,婴幼儿用品经济不断地提高了中国的经济水平。

三、北京婴儿用品市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一)婴儿用品市场目前所呈现的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高,婴儿用品市场越来越突起。据分析,今年的消费形式将继续被看好,并呈现出四大趋势。

1、整体配套化。婴儿服装更趋向于整体配套, 从帽子,上衣、裤子、到鞋袜等多件组合,并且按照当季所流行的趋势,以及四季的不同所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并且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像婴儿的床上用品,食物,以及餐具也都进行了一系列的配套,各种各样,款式新颖,神兽很多年轻家长的喜欢。

2、包装精美化。随着婴儿的呱呱落地,亲友之间常常会馈赠一些实用又包装精美的礼品,通过对一些婴儿用品的观察,一些包装美观的礼盒,服饰,以及婴儿早教机,推车,各种各样的玩具也都列入了礼品行列内。

3、营养安全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注重于婴儿所食食物的安全卫生以及营养健康,更加注重食物以及衣物的质量,讲究营养搭配,例如奶粉、米糊系列,并且注重于选择安全放心的品牌,好质量好口碑的品牌,往往是家长所信赖的。

(二)北京婴儿用品的发展潜力

自从中国开始实施两孩政策,相关数据显示:政策调整后流年内出生人口将明显增加,2017-2021年预计增加二孩出生达1719.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40万人左右,最多的一年预计增加464万人。有新生儿,就证明有市场而且预计到2020年,中国婴幼儿用品市场将增长约85%,销售额将达到2108.76亿元人民币。并且伴随着这次生育高峰,“80”后是婴儿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在消费观念上与前几年年轻的家长的相比,这批消费者消费心理很不同,他们更敢于消费,这里的商机不可估量。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一个小康的阶段,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国民消费的能力大幅度再增加。作为朝阳产业的婴儿用品,在未来的发展市场中,整个婴儿用品市场的将会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永不回枯竭。当然随着婴儿用品市场的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商家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许多大型的商场已经开设了婴儿用品专区,产品应有尽有,并且越来越多的婴儿用品专卖店也会出现,未来或许在你的小区里或许就会开有一家婴儿用品的小店。

参考文献:

[1]高伟民.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现状及分析[J].饮料工业,

2011

[2]孙杰贤.国内CDN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J].中国信息化,

2014

[3]于淼.婴幼儿酸奶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科学与财

富,2013

[4]王森.二胎政策背景下的婴童市场前景分析[J].青年与社

会:中,2014

食品市场现状范文6

关键词:品牌影响;品牌营销;营销策略;王老吉

1.饮料行业现状分析

1.1饮料品牌营销现状。我国饮料工业正处于产品竞争与渠道竞争共存并且即将进人品牌竞争的发展阶段。中国本土大型饮料生产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在于品牌而并非经营管理和研发技术。

目前中国经济市场中众多大中小企业的产品发展始终停滞不前,突破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显得十分困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产品无法真正体现自有品牌的个性以及新潮流的消费吸引力,其主要表现在他们注重的只是单一的品牌炒作,而对品牌的集约化操作却没有能力去研究和开发。中国式企业逐步踏入市场经济的舞台,市场经济已经朝着快速营销化时展,从文化理念到广告促销、概念营销再到整合营销,伴随着营销节奏和放向的变化,各行各业和品牌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了彰显,产品研发的重点随之转向市场终端的角逐[1]。

1.2饮料品牌营销问题 。中国品牌的发展是个过程,品牌价值小、品牌实力弱、品牌管理乱、品牌发展慢、品牌存在的时间短的状况切实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品牌建设能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困难重重。(2)缺乏清晰的品牌发展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缺乏有效协同。(3)缺乏有效的品牌价值提升方法,走向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误区困难重重。(4)缺乏品牌经营与品牌管理能力,导致品牌经营的高成本、低成效。(5)缺乏高端品牌创建与经营能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档品牌困难重重。

2.中小企业如何应用品牌营销

2.1挑战名牌。名牌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相较于普通产品更有信任感和收获感。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看,能够挑战名牌的权威性,特别是品牌领导者的企业一般都是产品绝色化的开创者,其创新理念也必然卓然。能穿着体现品牌内涵和展现自身气质这是消费者的普遍心理。正是抓住了这一消费心理特征,绝大多数企业果断的向行业领导品牌挑战,争取与其一较高下的资格。

2.2饮料的品牌营销渠道对策。目前我国饮料的品牌营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辟空白渠道,掌控终端资源。2.避开巨头阵营的搏杀。3.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设置渠道的长度和宽宽度。4.注重二级批发商的管理。5.销售终端的管理。

2.3 集中优势

2.4准确的企业自我定位。在塑造品牌之前,企业应根据现阶段的企业规模、行业准则、员工素质、对外关系、特色产品等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来决策自我定位。精准的自我定位,可以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适合的长远发展计划,同时也可以发觉自身的利弊,并且加以发挥优势规避风险,为以后塑造品牌形象奠定扎实的基础。

2.5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企业发展的目标。在精准的企业自我定位后,如何制定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策划或者最期望达到的目标成为企业成功的重点,目标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引,当然这个目标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的质量、销售以及市场占有额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水平和实力。战略上的目标是立足现在,通过综合所有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因素分析之后挖掘最优秀时的期望值。

2.6形成自己特色的品牌文化及形象。企业品牌形象建设由内到外,包含层面:一是观念层面的企业组织文化和品牌核心价值理念;二是感官层面的品牌名称、VI和个性形象;三是物质层面的可视化产品与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客户利益;四是行为层面的员工形象;五是环境层面的企业环境和终端客户消费环境;六是产业生态系统层面的企业利益相关群体的整体品牌形象;七是企业家的品牌与形象建设;八是品牌消费者的整体和个性形象[3]。

3.加多宝的品牌营销分析

3.1品牌简介。加多宝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84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凉茶王”之称。加多宝是加多宝企业旗下的饮料系列之一。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1995年推出了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后更名加多宝)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到2002年,红色罐装王老吉(后更名加多宝)在广东、浙江地区已经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盈利状况良好,销量稳定,销售额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成为知名的区域品牌。

3.2准确的定位“防上火的饮料”助品牌推广。每一种的产品品牌的定位和消费需求都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市场需求所在,如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价值诉求,那么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因此,成功的销售产品或者品牌都代表着对消费者的某种价值承诺,而这种价值承诺就是战胜对手的武器,满足消费者这就是产品定位的本质。

王老吉==防上火饮料,这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定位。采用情感策略,给市场一个清晰的差异化消费价值从而获取产品销售所需要的足够的消费市场需求,不管从哪一步策略考虑,消费者和消费价值都是至关重要的成败关键。

3.3 品牌文化营销。营销说到底就是出售自己的产品以及设计理念,接受理念才能恶搞要大众选择。对于产品而言卖的却不单单是产品,还有质量化的服务以及独特的文化,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市场经济文化才能被市场所需要,才能引领消费的流行。企业生存法则-流行。大众喜欢什么,你就生产什么一切能满足消费者的流行就是一种大众文化。如何去发现流行元素,结合流行体和产品设计的概念开发一种时代特色的消费行为和需求,这样的流行体才能成为强势的文化体强势入侵本地化的市场经济体。通过借势品牌营销同时造势赋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内涵进行营销。

3.4谋势:传统节假日促销,让王老吉的品牌更加成功。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促销纯粹是快速扫货,借各种由头以低于正常售价的形式来提高产品销量,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这是对促销的低级理解,而这种以低价卖货的形式尤其不利于品牌的建设与塑造,这也严重降低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良好的定位。

王老吉的市场铺货以及其促销活动的设计与其产品文化定位步步紧扣,尤其是传统节假日的促销设计。可以说,没有传统节假日的促销设计就没有王老吉的市场占有份额。

4.总结

营销的成功之处,不单单是要讲究产品规划和创新还有其适合的营销手段,别人成功的品牌我们难以复制也不能复制,一种模式一旦被复制就失去了他原有的生命力,当我们却可以引荐其发展的设计思路。王老吉的成功就是传统草本植物饮料商品化的典范,是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一次完美结合,更是现代化 “中国式样本”的成功转变。王老吉的的品牌营销模式采用了最先化的综合营销理念,情感与价值的联合体充分展现,创造出更多优秀国内品牌,同时也期待王老吉能走的更远,创造出属于世界的中国饮料。(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娜.2011饮料营销六大趋势[J].市场观察,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