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1
关键词:改革 教学方法 灵活应用 教学结构 课外知识
一、教师的知识要渊博
俗话说“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至少要有一桶水”,同时也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可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个人素质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另外,教师要深入探究教材,善于浓缩课文内容,通过活生生的语言因素,来达到使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发展思维的教学目的。有的课文比较浅显,中心较明确,教师可充分利用幻灯、录音等教学手段编制信息传递程度,来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用省下的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要具有丰富的情感
小学时期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以及其认知有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厌学、倦学甚至逃学等状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手,认识到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空间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便他们能够受益终生。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不错。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情感。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华,必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和启发,同时还要有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活动项目,通过课堂提问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师生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另外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在教学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课堂提问的问题适中,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就会觉得没意思;如果太难,学生会感到摸不着边际,失去信心。提问要紧扣课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学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说出一二。学生有好胜心理,是愿意思考问题的,关键在于都是要善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学生。
五、要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亲其师则重其道”,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好学生,激发他们的成功意识,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走出课堂,让学生享受活动的快乐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们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可见,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获得真知灼见。所以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中学习,是对“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极好诠释。也符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课内又课外”的“大教学观”。“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教育理念也讲的同一道理。同时也更容易激发起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乐学语文,扩大知识视野,陶冶美好情操。
总之,我真诚地希望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学会知识。多与学生交朋友,多做思想的交流,多做心灵的沟通。“俯首甘为孺子牛”做好学生的服务员,做好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助推器,前进的道路上的垫脚石。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成长起来。《淮南子。说林训》中有一语:“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这只是我们现在一时觉得比较好的做法,但我们更应相信“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一定会有更多的老师探索出更高效、更科学的做法。
参考文献: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科目;特点;教学;策略
一、把握科目人文性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一直以来,语文科目以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为宗旨,教材设计也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色彩。比如教材饱含民族文化,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气息。或展现灿烂文明,或回首历史事件;或讴歌志士仁人,或颂扬民族精神;或宣传传统美德,或渗透伦理亲情。教材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提供了优良凭借。例如《我不能失信》、《孔子拜师》、《开天地》等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注重对于学生这方面思想的教育,以便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文化归属感与思想文化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行教材的文化构成比较合理,中国的、外国的,民族的、世界的,传统的、现代的,科学的、人文的,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的等等,视野广阔,文化的覆盖面比较大。并且注意尊重多样文化,有一定的包容性。有利于学生丰富文化积累,全面提高文化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内容的知识结构适当的选取教学模式,以便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语文科目的文化特质来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富含人文情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比如为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教材继续精心编排“习惯篇”;为使学生喜欢语文,热爱读书,教材选编了大量为儿童喜爱的作品;还有专门的名人轶事、自然风光等内容,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认知。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了这些内容,认识到教材编者的意图,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注重科目基础性
小学时期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只有做好了基础知识教育,才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做好铺垫。现行的语文教材删繁就简,轻装上阵,头绪比较简单,表现方式也比较质朴;教材突显基础目标,着重安排那些对学生发展特别是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强调把书读好,把字写好,把话说白,把文章写顺,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重基础是教材内容的基本体现,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意从传统语文教育经验中汲取营养。在教学中倡导多读、多写、多背,强调积累和感悟,注重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提出“识写分流,多识少写”;写字教学提出“描仿人体”;阅读教学提出“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习作教学提出“读写结合,模仿起步”。鼓励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把自己培养成“读书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从基本的拼音、识字到组词、造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用,例如在学习完“逐”字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词,比如逐渐、追逐、笑逐颜开、随波逐流等等,还可以用这些词进行造句,让学生对于字词有一个立体化的认知,提升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深度。
三、强调科目综合性
很多老师都说语文是一项“杂科”。既有基础的语文知识,也有数学故事、思想教育、历史知识、地理风貌、生物内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涉及,俗话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对于语文综合性做好的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好教材内容的安排,讲求整合与综合,比如要把字、词、句、篇的内容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的要求整合起来,把语文与其他领域的学习联系起来,把课内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使教材便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便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以点带面的进行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另外对于教材的练习设计(课后练习与单元练习)也要注重综合。课后练习不仅具有复习巩固的功能,更有拓展的功能和促进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的功能。许多练习不局限于一字一词,也不探究微言大义,更没有用似是而非的东西去为难学生,但却富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比如在教学《火烧云》这节课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自己的见闻来讲述自己眼中的云彩的样式,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地理方面的知识来给学生讲述为什么会出现火烧云的现象,以及火烧云对于次日天气的预报作用等等……让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团队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合作学习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课程的提出与推广使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普及合作学习、如何使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成了小学教育工作者需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合作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对如何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一、树立合作意识
人们对合作的一系列认识往往来自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及学习工作经历,在对个人成长历程进行反思、分析的过程中,针对教育中的培养任务,人们很容易产生质疑。一般来说,教学认识是具有社会性的,但传统教学观却没有重视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合作学习的机会提供给每一位学生,没有认识到合作、竞争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拥有合作学习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变得尤为重要,这是现代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方面,小学语文教学需负起很大的责任。合作意识的培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及系统性,仅仅依靠说教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需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自觉拥有合作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让他们在实践中拥有合作意识,并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合作意识可得到有效培养,还能掌握正确的合作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练习及实践,学生会产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积极性,他们的价值观、学习能力等也可得到培养和提升。
二、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自我等感情构成了学生的主要感情特点,这些感情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倘若学生带着积极、喜悦的情绪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就会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设置一些游戏及竞赛,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继而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需以课本中的知识点为基础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在合作过程中进行学习,继而掌握正确的思考能力及学习能力。
三、把握合作时机
在把握合作学习机会时,我们需避难就易,针对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可依靠过程演示来明确。比方说,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合作学习的步骤进行演示,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做出合理的总结。在合作学习期间,学生需进行沟通合作,而老师则充当指导、激励学生的角色,继而使学生成为紧密的团体。通过此方法,责任心、毅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随之得到调动。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教师需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哪些问题需学生合作完成,哪些需学生独立完成。另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不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变动,让学生可以和更多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及学习能力。
四、培养合作能力
对儿童的成长来说,小学阶段是极其重要的。为使孩子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从小培养其合作、沟通的能力。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当你教别人的时候,你就相当于又学了一遍。”依靠与他人合作学习,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会与他人进行合作。而为了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师需先提升自己的合作教学技能,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顺利、有效地开展起来。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使自身的教学技能得到完善和提升,最终获得更多的有益教学的经验。在语文合作学习期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合作互动情况,并针对观察结果做出适当的引导、评价工作。另外,在设计合作学习方案时,教师还需运用到多媒体技术,旨在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开展。
总之,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这一局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并强调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合作学习期间,师生互教互学模式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方面使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使语文教学课堂得到了革新,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4
1.务实与求活的统一
“务实”与“求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教师最要紧的要把教学扎在语文基本功训练上;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教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教师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
1.1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以及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这是务实求活和谐统一的基矗
1.2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多边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主要要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定向。要让学生明确学目标,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强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要恰当地提供学习方法,使学生学而有方。二是质疑。要设计少而精的问题,激疑启智,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三是交流。这里既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又有同学之间的交流,议论纷纷,相互切磋,由"求其对"向"求其好"发展。四是总结。师生要在教学结束时,对本节课输出的信息加以梳理、综合、归纳,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五是反馈。反馈要形成网络,并使各条反馈线路畅通,可通过提问与形成书面练习当堂评改,及时进行矫正。质疑问难也是一种反馈方式,为教师适时调控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可靠依据。这五个环节能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转化、教法与学法的转化、主导与主体作用的转化。
1.3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也很难为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即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等)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乐学、想学、要学的心理趋势,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许多平时从书本上、生活中所不能直接获得的感性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多种器官的功能。
2.联系与发展的统一
联系与发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有年级之间、课文之间与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有字词句段篇之间的联系,有听说读写之间联系,还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我们应从知识点、方法点寻找联结点,使课堂教学构成立体化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经历这个联系发展的过程,注意与重视语文教学的联系性与发展性的研究。
2.1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
联系旧知有利于降低新知的难度,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可以从联系中发现规律,促进知能的转化。
2.2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语文教学不要“让能力与知识关系失调”。学习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能力时,才是终身受用的。例如识字,在进行音形义的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识字方法的传授、习惯的培养、能力的训练,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养成了自觉识字的习惯,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这才是识字的宗旨。知识发展为能力,是学习的质的飞跃,没有这个质变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是死知识。因此,知识的传授必须以会用、有用为目的。
2.3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
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俗话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张志公先生对此有切身体会,他说:“我的知识三成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七成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教师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定期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展示阅读效果,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3.数量与质量的统一
任何事物运动都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互相转化的两种状态,我们要运用这个规律来研究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3.1要提高讲解的效度
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讲解应是学生的需要,当学生对某些新知不了解或不知从何学起的时候,教师要用讲解的方式来指导他们,启发他们自己去探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繁琐讲解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错误地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也会吸收越多。笔者以为,如果教师的讲解不是学生的需要,讲的再多也是无效劳动。
3.2“多读”应以有效为前提
“多读”的内涵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指课堂上读的频率。这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复内容的讲解而提出的。但多到什么程度,读到什么“火候”?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读的度。读的目标一经实现,就得转移目标指向。二是指课外阅读量。我们提倡多读、博览厚积,这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举措。
3.3课内外的作业练习要“少而精”
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的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业多,就其本质讲,教师的出发点是善良的,希望通过多做作业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然而做事单凭个人良好的愿望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以写字来说,一个晚上让七八岁的儿童写2000字,这不仅大大超过了学生的负荷,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难保证写字的质量,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只有坚持"少而精",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保证练习练在点子上。要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4.结果与过程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形成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学方法长于知识形成的结果,而短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5
摘 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有其教学的合理因素,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探索,认为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主要有学生犯错,及时纠正;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等九条举措。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思考
作者简介:
雒 强,男,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
梁 育,男,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研究生,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5-0105-01
笔者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能有幸聆听不少优秀教师的公开课,时时被老师的优秀教学所感动。他们引人入胜的导课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别出心裁的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激情讲解,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都是值得笔者学习的好榜样,使我屡屡沉醉其中,如沐春风,着实受益匪浅。以下就是笔者对一堂优秀小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学生犯错,及时纠正
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思考问题难免出现偏差,因而教师既要客观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又要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运用合适的方法对待学生的错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学生读错字音的时候要及时更正,遇到重点的字词和语句要加重语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重复朗读达到强化效果。老师要注意学生读每一句话时的语气,抓住细节,学生如果语气不对,需要马上提醒学生。
二、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 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广泛搜集与所教古诗相关的有趣故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中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恰如其分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
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要抱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学好的教育理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关心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关心学习落后的学生;不仅要关注教室前排的学生,也要照顾到教师后排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走下讲台,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尤其对学习落后学生的小小进步也要细心察觉,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这样学生就可以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学习。
四、通过语文教学,陶冶学生情感
人类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身上最复杂的东西是感情。作家们以自己的切身感受传递给人们自己的感受,希望可以得到读者的共鸣。所以语言是有感情的,语文是有温度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更要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改变,情感得到升华。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文内容的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和人生哲理去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去亲近母语,尽兴地品读课文,尽力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达到陶冶感情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具有直观、想象、描述的思维特征。教学应该避免采用抽象、概念的理念化方法,抓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教学过程感性而生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的课文《一片树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中每一个小动物的出场次序而相应的在电子大屏幕上显示出小动物的画面和他们所说的话,这样就提高了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而且适应了他们这个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
六、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低年级的孩子学习容易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因此就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在老师的帮助和提示下,完成学生个体的知识建构。 但也不可为情境而创造情境,因为这样的情境是假设的、虚拟的,是不自然和不真实的。因此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教学情境于无痕之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将情境与活动融合,甚至情境就是活动本身,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七、教师要用自己感染学生
教师上课时要情绪饱满,激情四射,要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带动全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宽怀以及博学多才。这样,学生就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沉醉在汉语文的唯美之中。
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弹性追求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课程的总目标,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观。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同时实现三个维的目标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而想要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就要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一定拘泥于课程标准所确立的三维目标,要一切从学情出发,灵活高效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九、适度解放学生主体
现在的小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普遍已经很宽泛了,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不过我们不能过度地把学生的想法囿于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而应适当地予以解放,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教师应该实践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去表达,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有自主的发展时空。其中的核心,就是大脑的解放。当然,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还处于形成的阶段,教师还要适时去矫正学生产生的错误思想和不好行为,做到有放有收。
综上所述,一节小学语文课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那就算是一堂优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因此也是责任最重的老师。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更为专业的职业品质,而这种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修炼而成的。
参考文献:
1、朱建波.语文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 探索者. 文学教育,2009.12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6
自从教以来,已经连续担任7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深表担忧。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有两个现象,一个现象是语文课堂老师教的内容太多,这使得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课堂效率低。另一个现象是语文课堂展示多,过于注重形式,偏重于听课老师的视觉效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效率差。除这两个现象以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这也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只有扎实教学,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呈现高效教学呢?通过我大量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认识:
1 用心解读
1.1 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所谓解读文本就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解读文本,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精心的去解读语文课,巧妙设计语文课。
1.2 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很多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己仿佛就是文本中的角色。
1.3 超越性地解读文本。
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在听《落花生》的课时,当老师问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时,有的学生最后说,我想做一位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有的同学说,我想做一位像苹果,石榴一样的人,最后老师总结,不管做什么样的人,都要做有用的人。这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化的,而且老师对文本的理解也超越了文本。
2 精心备课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精心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有了这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语文课上好。小学语文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等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更摆脱了长期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3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但能够激发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果都是把握好这一环节,教学效果将会很高效。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为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记得听一次低年级公开课,课前老师带领同学们边做手势操,边念儿歌,同学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中,当老师问学生,如果你就是地震中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用心体会,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把教材内容形成印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
4 运用灵活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通过向其他老师学习、观摩优质课等,我逐渐的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1 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中建立学习小组,发挥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特别是小组的课堂竞争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4.2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通过设计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4.3 适度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学多媒体可以把教学抽象内容转化成直观内容,利于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