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预算会计 问题 对策
1 我国预算会计目前状况
会计事业的发展带动我国会计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会计预算体系出现了新的发展模式,因为我国财务制度的改革使得我国的财政必须逐步的实现公开、透明,但是现行的财务预算体系与当前的财务改革出现了步伐的不一致,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联系逐渐的加强使得预算会计制度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逐渐产生和显现出来。
1.1 1998年中国对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及其由此引出的问题 在中国,预算会计是会计学在政府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在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之前,中国预算会计体系主要由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即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两部分组成。1998年实行新预算会计制度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一拆为二的主要原因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总体来说,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单位性质、经济业务内容、财务管理要求、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要区别对待其各自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
1.2 目前中国对预算会计体系的存在不同观点及其理由 当前对预算会计的理解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2.1 事业单位会计仍应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与行政单位会计一起合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历来分成盈利性会计即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会计即非盈利组织会计或称预算会计两大类,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质足以让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另外,如果将事业单位会计从预算会计体系中分离出去,这会打乱中国多年来精心建立起来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1.2.2 事业单位会计不应再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而应与企业会计一起合称“企事业单位会计”。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事业单位以其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区别于企业,又以其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而区别于政府。由此,事业单位会计需要核算的是收支结余而不是利润,是净资产而不是所有者权益;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会计也需要采用资本保持概念,需要进行成本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
我国预算会计的发展对于我国会计发展带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财政报告等方面的不足,其不足主要有:
2.1 财政预算不能完全的反应政府的收支情况 我国开始进行预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政府部门的资金使用能够有所了解,为单位的资金使用提供原始的流向凭证指导,以此为政府部门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财务方面的指导,但是目前财政的预算不能很好的反应政府的资金使用动向,因此就在本质上改变了目前的资金预算目的。同时现在的财政预算只能反应政府的收支现金情况,对于政府的采购没有进行准确的反应。虽然目前我国的财政收支基本上是由国库集中完成的,但是它还是不利于单位的自我采购的现金支出的反应。
2.2 预算会计不能完全的反应政府的债务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发行了大量的资本商品,这些虚拟的商品没有在我国政府的财务报告中反应出来,因为现行的我国会计预算制度还是存在不足,它没有反应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债务关系。因此无形之中加重了政府的预算会计的风险。
3 改革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会计预算体系 我国的会计基础弱的重要原因是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改善良营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对民营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可以根据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对企业新聘的会计人员;二是企业己聘的会计人员。对于前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严格执行《会计法》,要求企业新聘的会计工作者必须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严禁无证上岗。②根据规模,规定民营企业必须聘请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的下限。③企业新聘的会计人员应报市财政局入行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严禁上岗,合格者的资料存档管理。
3.2 全面披露预算会计信息 财政的报告是全面的对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的报告,它是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一种模式,因此建立会计财务报告制度有利于政府的财政制度改革,有利于提升我国的会计改革质量。政府的财务报告需要政府部门编制规范的会计信息纰漏,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内容制度,披露的内容要真实可靠,在信息制度不断完善的经济时代我们的政府披露信息要全面的系统的记录政府的财务收支情况,尤其是对于国家的固定资产以及社保方面的财务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制度进行信息的披露。
3.3 积极引进权责发生制 在我国财政制度的改革下,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情况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国库集中支付制了,现在的财政支付制度在国库的集中改革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地引进权责发生制,这样就会有力的保护政府的财政支出符合改革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的财务报告能够准确的反应当前的政府财务情况。另外我们也要积极地进行会计体制方面的建设,积极地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完善我国的财务披露制度,力争我国的财务预算制度改革符合我国会计改革的大的方向,促进我国的会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浅议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管理与创新,2008(2).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行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还处于生长期。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解决。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如下:
(1)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汇总等;(2)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账”条件;(3)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4)缺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5)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管理不够科学、安全,相应的管理措施明显与现实不符,存在漏洞;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力度不够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存在偏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其次,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再次,是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最后,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 缺乏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 (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书为而已。(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培训没有系统性。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不够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 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3
摘 要 经过多次改革,预算会计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但目前现行的预算会计在会计主体、会计目标、确认基础、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意在深入分析这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革的建议思路。
关键词 预算会计 问题 改革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阶段特征的转变,而且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特征:其资源来源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虽然具有社会服务性,但同时具有经营性,实行经济核算。基于上述情况,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日显突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做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财务核算的新要求。
一、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存在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在会计上能都独立的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备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依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分为的三大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个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涵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另外,由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已逐步的趋于企业化,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已基本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与政府财政也逐步脱钩,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可靠、完整的反应出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亟需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状况加以改革。
2.会计目标存在问题
当前主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当前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主要用来出资方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的监督,具体的讲,各类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同时向出资方即政府反映其履行职责状况。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逐步多元化,其使用主体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公众对公开财务预算信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受托责任观作为单一的预算会计目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3.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会计核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科目不完整,不能及时的调整以核算业务扩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的反应出来,致使很多资金、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核算;二是由于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就不能真实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导致已发生的负债不能在报表里反映,从而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
4.财务报告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不能对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财务报告应该能够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状况以及应该纳入收支核算的所有重要财务信息,但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报表,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二、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重新讨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方式不同分类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来说这一分类是合理的,而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与事业单位的不匹配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归属的方式解决。前两种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会计的方式加以管理,而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按照企业会计来管理,考虑到这种事业单位也存在社会公益性,应当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起来,制定一个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事业单位。
2.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的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对财政支持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还要向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引入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增强财务透明度,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的结合下,用资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外,还要向社会大众即纳税人提供包括预算执行和全面的财务信息等决策信息,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能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
3.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于其优越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的讲,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收付实现制;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并非全面的介入,而是在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报表的编制中落实。此外,会计科目的更新要跟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及时的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
完整的财务报告应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现金流量信息、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会计信息、其他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等。为了能完整的披露上述信息,建议财务报告制度应做出以下调整: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便于对现金的及时反映和管理,还能有效的对预算执行过程加以监督;二是增加整体的合并报表,以此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三是增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披露,对重大事件的非财务信息加以说明;四是出具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一方面保证报告的可信力和透明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起到敦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刘彬.预算会计重新分类问题探讨.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6).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4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比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发展阶段。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它不仅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为会计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使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但是,由于财务工作自身的特点,一些企业的管理基础还相对薄弱,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还不是很高,这就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快、更好地发展会计电算化事业势在必行。
二、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认识还不到位。目前,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多数企业都是用电算化来代替手工进行核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立完整的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因此,使现有的会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同时,在软、硬件的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也不够,更谈不上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了,从长远考虑,这种认识并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会计软件方面存在不足。多数企业主要是以使用商品化财务软件为主,这就导致了由于财务软件之间的不一致而出现的不足。比如:在同一企业内部,由于未从企业的整体角度出发,各下属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繁多,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也不一致,导致了在报表的汇总及数据传输等方面的不便。另外,从管理的角度点来考虑,财务部属于企业的管理部门,管理非常重要,可目前许多财务软件还是侧重于核算方面,在管理方面考虑仍然不足。因此,财务软件光有先进的技术不能与企业的管理相结合,也是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的。由此可见,软件行业需要从客观角度出发,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3.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许多企业财会人员在操作计算机方面技术并不是很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软件的操作。比如:对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对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不能及时纠正,以至于会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虽然有不少企业积极组织人员培训,或者让企业的人员外出学习,但还是由于企业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了这方面人才的综合素质仍然不太高。
4.会计信息存在安全风险。现在使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企业相对较多,软件的水平也是五花八门,核算与管理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就造成了对会计数据在安全方面的影响。目前,市面上的出现了许多形形的盗版会计软件,根本没办法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稳定。另外,会计信息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介质上的,如果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很容易通过后台数据库直接读写文件,甚至对文件中的数据可以进行直接操作,导致会计数据失真。其次,由于许多企业财务部电脑没有做到人手一台,也会存在数据的不真实性。最后,大多企业为日常办公需要接入外网,可是没有安装正规的杀毒软件,是很容易被病毒感染的,也会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只有使人们认识到电算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普及会计电算化,推动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开始,企业领导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做好宣传,让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作用,要提高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使企业员工真正认识并能接受电算化,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施会计电算化。
2.会计电算化软件改革刻不容缓。如果有条件的话,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和研发适合本企业的会计软件,这样企业使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如果企业没有自行开发软件的条件,再选择购买会计软件,购买时应当选择有关部门测评好的会计软件,以便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和准确性。还应当选择有强大技术支持的软件商,以便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定期维护和正规的售后服务,比如:软件的更新,定期为企业的员工做培训等等方面,以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3.加强对电算化人员的培训。要顺利地实现会计电算化,人是主要因素。目前,许多企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很欠缺,不能很好地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会计业务。比如:对财务软件的操作不够熟练;对软件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纠正,软件升级以后出现的新不足,接受能力不是很强等等。因此,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是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各企业要积极组织财会人员加强学习,到软件公司接受培训。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5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内部审计;会计实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1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0022-01
随着经济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应用更加广泛。总体来看,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特点是:纵向比较,发展较快,因为我国的电算化起点较高;横向比较,差距较大,因为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会计基础工作较落后。近些年来,会计电算化已取得长足发展,但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会限制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
1 当前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懂开发、熟维护、善操作的专业型财务人员缺乏
目前绝大多数单位从事电算化操作的人员,几乎都是由原先的出纳、会计、记账、报税人员经短期培训后上岗,虽会计知识过硬,精通核算,但相关计算机知识匮乏,当遇到电算化系统运行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而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核算知识知之甚少,只懂计算机维护,难以有效地将维护知识和财务核算有机结合。
1.2 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系统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同时,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更不用说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以及注册自己的网站,未能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这种认识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1.3 会计电算化软件功能模块应用、信息系统效能发挥受到限制
科学高效的会计核算软件应具备独立的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功能,一般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账款、固定资产、存货、销售、工资、成本、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财务分析等模块。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从应用层面来看,还只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水平,侧重并局限于核算,并仅限于财务核算,应用模块大多数情况下也只涉及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
1.4 内部控制存有疏漏,数据安全难以保障
电算化实施后,整个账务处理都集中于计算机系统,传统手工会计核算以人为主体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部监控关系发生改变,内部控制责任的范围随之扩大,急需建立全新的以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为目标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需要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 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2.1 以人为本,优化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人”的作用
知识经济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具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未来会计软件要实现更高层次的网络化信息处理。这一发展趋势,势必要求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在会计和计算机两个领域都具有专长,必须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则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
2.2 抓数据兼容通用,着力规范电算化软件标准
标准统一、数据兼容,是应用电算化软件的关键所在。为达到统一、通用的目标,笔者建议应建立电算化软件协议,并与细分市场相结合。此协议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公共转换接口),使不同的软件数据可相互转换,以便识读,实现不同系统下数据共享。在此原则下,按照细分市场要求,建议根据农业、工业、商业、外贸、金融、行政机关、科研单位等行业系统特点,分类研发适用于各个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根据行业不同或客户需求设计出不同的模块。
2.3 注重调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及时搞好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深入分析电算化实施现状,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形成齐全配套的内控管理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管理制度、系统操作维护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定期查杀毒制度、电子档案管理制度等。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从而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真正落实不兼容权限分离、相互制约、安全保密、内部防范等原则,搞好电算化监管考核及动态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电算化高效实施。
2.4 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保证电算化系统安全运行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电算化人员风险意识教育,树立安全防护观念。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不缺位、不失位、不越位。及时检查安全隐患,对要害部位重点检查。针对电算化实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细化应急预案,分类型、分情况搞好安全防护运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忠孝,陆国斌.新编会计电算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袁咏平.电算化会计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会计电算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效率。尤其是在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普遍运用,使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在我国大型企业中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手工记账和核算向会计电算化的转变。但是,在各项资源,包括人、财、物等资源约束性较强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遇到了一系列困难。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上交易更加普遍,电子商务将逐步普及,面对这样的环境,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法来管理财务,显然不能适应管理科学化的需要。因此,中小企业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是实现这一目的最理想的途径,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信息技术,现代化会计技术,以先进的计算机为工具,对各种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传送的人机系统,又称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度,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力,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因此,会计 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
二、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不健全
就目前来看,很多中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沿用的是原来手工会计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同手工会计在记账处理、报表计算、内部稽核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单位,他们在岗位分工上沿用手工会计的分工方式、业务流程也未有大的改变,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存在同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规定。这些不符合电算化规范、会计制度的地方大多出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考虑得过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也有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过于机械的情况。
2.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观念落后
很多企业的领导,甚至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片面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我国电算化自20世纪70年代末才起步,有相当多一部分企业90年代末才应用,众多的中小企业甚至不知道电算化为何物。一些企业管理者只注重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忽略了电算化的许多功能,没有意识到电算化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能使企业管理改观。多数会计人员则认为,会计电算化只不过是计算机代替人手工处理凭证的一种核算工具;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核算效率,节省时间精力。人们还未能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以致没能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造成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3.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素质低下
会计电算化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即人机对话,原始数据的输入仍然离不开人的手工操作,目前,企业的电算化人员绝大多数是由会计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而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计算机维护人员,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都作了简单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
4.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推广、发展迅速,从单项业务处理到建立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从“各自为战”的单机操作到会计软件网络化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但随着网络系统更进一步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信息安全方面有较大隐患:在外部有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的攻击等;在内部有软件本身的缺陷,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将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完整性、会计工作内部控制失效,这些是会计电算化继续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三、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1.建立完备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这些内控制度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即对电算化权限严格控制,系统操作员以外的操作人员只享有操作权限;相互制约原则,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人、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安全、保密原则,安全主要是对软硬件,文档的安全检查保障控制,保密主要是对存取权限进行控制,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2.强化各级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转变企业各级人员的思想观念,特别是要强化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理解。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必须充分认识到,电算化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彻底变革,它的触角可以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较之以往的手工作账,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改变了核算方法,而且在数据的存储方式、数据的处理程序和方法、内部会计控制、财务分析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3.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特别是财务工作领导,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会计、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企业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是“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能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设计适用的电算化制度规范,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效能,提高为企业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的水平。中小企业应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力度,使他们基本掌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运用财务软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财务分析和预测能力。同时,要与软、硬件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寻求人员培训、系统维护和升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4.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很多财务数据属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因管理不造成系统瘫痪或者数据丢失,也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加强安全性、保密性是一开始就必须做好的工作。首先,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采取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等保密技术;其次,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开发工具应选用共享性、安全性、容错性强的多用户管理系统;最后,要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秘密性。
参考文献:
[1]潘锡品: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开展[M]西南财经出版社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