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发展观不仅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诉求,而且提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指导即基本的要求,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1.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诉求。时代精神是对特定时代特征与主题的精神把握,是特定时代的主题在人们观念层面的反映。它深刻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风貌、主要任务、人们的观念特征。在任何一个时代生活的国家、社会或普通民众,只有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解决那个特定时代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历史实践的更大进步,才能有国家、社会、个体本身的更好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对外界观念与世界整体精神氛围的积极吸取,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寻求发展、促进发展成为中国的时代主题。但是对于发展和如何发展,中国对于它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摸索、逐步提升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因为以往过度的封闭和贫穷,中国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结果导致高密集劳动、高资源损耗、高环境污染,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的隐患。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的工业文明,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在促进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对资源破坏、对环境破坏、对自然以及最终对人本身的伤害。随着《寂静的春天》和《增长的极限》等着作的问世,更是极大影响了人们的观念,使得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的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如何减少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自身能够可持续的发展,逐步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项重要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获得了世界性的共识,为人们所呼吁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基于对以往发展方式不足的反思和时代精神的因循把捉,及时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更是将宗旨放在人的发展上,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放在人的素质发展上。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作为人之思想改变与思想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根本上而言,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理念纠正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灌输、不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纠正以往工作中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纠正以往工作中方法的不科学性,统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未来发展等多个维度,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本身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要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同时也要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性。
2.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价值诉求。中国古代就重视人的价值,例如,孟子的民贵思想就是重视人的价值的重要代表。在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曾提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潜能与价值之中,也突出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没有发展的潜能。教育学家罗杰斯提出应当“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这些理念都突出强调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也在多种场合强调人本身的重要性,强调人不是某个固定链条上的环节,也不是某个固定职位上的钉子,更不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的奴隶,人应该占有人最全面的本质,突出强调健全的社会就是应该尊重人的价值,凸显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价值,将人的价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直至改革开放初期,以人为本并未得到足够的体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硬性灌输、规矩管制等硬性措施,缺乏将大学生看做真正有认知、有情感、有反应的生命主体,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挖掘与引导不够。20世纪90年代,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人本身的价值,但多停留在书本与口号上,缺乏真正的贯彻力。在具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尊重不够,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感受不够重视。因此,使得“以人为本”没有真正贯彻到位。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明确以往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突出人本身的价值。通过现实考察学生的心理与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人都是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着的人。作为个体的大学生,同样有被尊重、被关注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得到很好的满足,就会促进大学生个体本身潜能的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人的价值的真正认可,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理解,是在认同基础上的积极采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学发展观视阈下,是人的价值主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真正回归。
3.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价值诉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继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人的发展,通过对人的观念导引与观念改变,最终促进作为教育主体的人进一步发展。但是,对于如何发展,如何促进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促进发展这样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未得到真正的一致性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对于发展理念的认识与贯彻也不一致,存在着认识水平的高低不等、认识程度的深浅不一等状况,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发展以及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甚至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提升、促进人的发展。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改革开放前和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有过于拔高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的倾向,提一些大而空的口号,忽视个体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人性的现实基础,严重脱离大学生个体的现实需要与心理需求。最终,这种忽视或无视人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人们所批判反思,为后来的现实工作所抛弃。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但仍延续以往单纯意识形态灌输的特性,在对实现大学生发展的具体措施保障上落实不够。对于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政治素质的发展、身体素质的发展、技术技能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心理调适能力发展的综合协调性落实不够;对于大学生的当前发展与毕业后的发展的关系考虑不足;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本身的未来发展考虑也不足。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进步与真正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对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在对大学生现实心理需求、未来理想目标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在对当前时代特征以及社会总体状况理解的基础上,统筹兼顾,设计总体思路与规划理念,在具体的工作落实中现实地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真正进步与真正发展,就是要保障大学生未来能够真正地发展与进步,就是要在元理论的层面上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发展的科学性。以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提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等一系列目标,但对于如何实现发展,则缺乏具体设计、程序规划和可落实性。这就使如何实现发展,如何实现协调发展,如何真正促进发展,如何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这样一些现实的问题没有解决。本质上说,当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问题缺乏理性的、清晰的认识,存在着一时的、鲁莽的发展热情,但对于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则缺乏基于全面深刻认识的耐心与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健全、和谐的发展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性化回归。
二、科学发展观视阈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的基本要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3 [本刊网址]http:∥
如何客观准确的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创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有助于快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助于稳步提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内化为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从而使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实效性”,就是指实际达到的效果。本文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被定义为: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整体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相比,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程度。
评价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或事物的价值进行评判的过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内涵是:遵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分析和反馈,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的过程。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短期目标是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向和现状。利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收集和采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明确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远期目标是最终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道德、思想、品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标准等内化为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和品质,使其价值选择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性,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原则
1.科学性与导向性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的意义。一方面要坚持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系统能真实的反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指引作用,促进被评对象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的成长与发展规律,要能够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和每个因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不仅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而定性分析是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定性分析主观性较强,标准性比较差,只能对事物进行原则性、概括性、趋向性的评价,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全面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的时候,要全面的看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全局中提炼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更加全面、具体、客观的评价。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包含的事物和人也是发展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它。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由多个要素构成。可将评价体系分解为要素有效性、过程有效性、结果有效性3个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面分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32个,具体阐述如下。
(一)要素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2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
“队伍建设”包含的三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员配备、结构与素质、培养与管理。指标具体要求学生工作的队伍建设规划要齐全、配备的师生比例合理,要有相应的培养计划,学习与科研情况效果要好;对辅导员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管理要做到制度化,考核要规范。
“基础设施”包含的三级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办公条件、基地建设、网络建设和环境营造。指标具体要求专职思政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所需的基本办公设备;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基地建设规范合理;有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网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思政氛围的渲染营造等。
(二)过程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组织领导、规章制度、学科建设和工作运行等4个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
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是保障学生工作指导思想是否贯彻与落实的重要前提。指标包括领导体制和机构设置。具体要求党委统一领导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拥有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一体化思政教育的工作网络;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
规章制度是反映保障水平的重要指标,规章制度要健全。指标有:思政工作制度、计划与总结和协调与保障。学生工作制度齐全并执行有力;学生工作计划和总结齐全、工作例会正常;在危机干预及危机事件处理上,应急方案齐全、措施得当有力。协调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标的上层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学科建设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指标包括:学科科研、课程建设和学科管理与建设。大学生思政工作要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力量,能够申请到较高级别的辅导员专项和人文社科项目;学生工作队伍要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要有专人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有制度、有规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主要包括:思政理论课、党团组织建设、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资助工作、实践教育和维稳工作等。思政理论课要求课程设置、学时、学分等符合国家规定;党团组织建设健全,有相关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就业指导指标包括就业工作指导与培训、就业课程建设等;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为必修,有配套的心理咨询的资源,辅导员从事相关心理咨询与教育工作,思政人员有一定的危机干预的水平;资助工作主要包括学生贷款,困难生指导与帮扶等;实践教育要求有平台、有基地,能够切实加强大学生动手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安全稳定是第一位,要求维稳工作有制度、有规范、有成效。
(三)结果的有效性评价指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主要体现为认可度、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
认可度主要包括学生的认可度、学校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等。学生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对辅导员的评价、对学生工作的评价等。学校的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学校校风、学校学风等评价。社会认可度评价指标包括家长反馈、用人单位反馈和舆论报道等。
学生素质主要包括个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个人政治素质是指学生的三观教育和价值取向;道德素质是指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法治素质是指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心理素质是指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水平,没有重大心理疾病。
学生就业主要包括学生就业率、单位用人反馈、学校声誉等。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具体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分为了要素、过程和结果三个指标,要重点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效果评估与过程评估,因此,设定一级指标比例为要素有效性占25%,过程有效性占30%,结果有效性占45%。
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3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一、引言
如今,“中国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成为大学信念教育的重要拓展方向,促进了我国整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教育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要求。因此,各大高校要积极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中国梦”的理论体系
(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实践,为实现民族和国家复兴提供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已经逐步成为中国人发展进步的共同价值追求和重要精神动力,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在未来的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中,需要将“中国梦”充分融入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心中,以推进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梦”的理念来源及教育意义
“中国梦”理念自党的十上提出以来,便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理想信念与精神支撑。“中国梦”作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迎合了时展的新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由此可见,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意义重大。唯有科学探索“中国梦”融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才能切实促进“中国梦”在现代教育中价值的发挥[1]。
三、“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
现如今,“中国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人的共同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成为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旗帜,在新的民族历史发展时期已经成为具有强大号召力、感染力与凝聚力的重要价值导向。“中国梦”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中国梦”主题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n堂中构建“中国梦”主题,明确中国化成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涵;其次,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二)“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大学生的未来奋斗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都是社会各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尤其是进入全球一体化的新时期,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体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2]。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国家要明确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将理想信念作为教育核心,强化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并重点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中国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动力
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项长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化。对此,教师的有效引导和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实为重要依赖[3]。一方面,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力开展“中国梦”专题教育培训,使思政教育工作者深切体悟到“中国梦”理念传播的意义与方法,进而通过对自身思想言行的调整形成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以极具多元化的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中国梦”理念,助推“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内化。
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
(一)坚持实事求是,走多元文化发展道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原则,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是促进“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根本保障。
首先,应积极抢占“中国梦”教育主战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在时展的大潮中要牢牢把握“中国梦”这一主线不松手。
其次,“中国梦”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有着共同之处,然而纯粹的理论教学并不能有效提高教学实效,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实有必要。因此,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且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教育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其通过亲身参与,深化对“中国梦”的认知。
再次,加大高校校园活动的改革力度,将“中国梦”定为活动主题,扩大“中国梦”教育覆盖的范围,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最后,将“中国梦”教育目标定在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关注度,及时掌握大学生动态化的思想、心理与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将“中国梦”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融合
“中国梦”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使大学生情系国家与民族,最终通过奋斗实现个人理想。因此,应当将“中国梦”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融合[4]。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体现“中国梦”理念,创设具有民族精神的教育环境,激活大学生的理想。将“中国梦”伟大旗帜树立到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当中,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引航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5]。对此,高校应当借助各种手段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受到“中国梦”的熏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6]。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为当代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其实践的必由之路。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等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全新的理论话语体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全面提高对“中国梦”的重视程度,多措并举促进“中国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李世辉,陈波.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52-53.
[2]高壮伟,卢俞成.探析“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02):31-34.
[3]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5):60-63.
[4]王建利,华玉武.“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37-39.
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4
一、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1.从积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提升,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但是,近年来兴起的大众媒体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也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这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缓解了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调、乏味的问题。尤其是大众媒体所关注的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教育素材,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大有助益。同时,教师可以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平台不断充实教育信息,开阔学生的教育视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大众媒体改变了大学生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比较落后,一般只是采用上课的方式或者开展讲座、会谈等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受教育对象自身的特点,没有关注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教育的实施更多是以教师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教育的实施效率比较低。而大众传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为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提供了广泛交流的平台,拉近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高效开展。
2.从消极影响方面来分析
大众媒体传播的方式与内容的日益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施。应该说,近些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大众媒体数量日益增多,其中包括各个层次的电视台、不同类型的报纸杂志、种类繁多的省市电视台以及形式多样的网站等。一方面,虽然大众媒体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大众媒体的质量却良莠不齐。如一些媒体为了追求关注度,将低俗的内容进行传播,这些低俗不良的媒体传播内容,在客观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大众媒体的市场化倾向严重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自从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大众媒体也以市场化作为发展方向,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众媒体的一些不良倾向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不良媒体为了迎合市场需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吸引观众,不惜用一些不良的信息、低趣味的节目哗众取宠,以此作为扩大发展的手段。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虚假新闻、人为的负面炒作等不好的内容屡禁不止。一些大学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思想产生了变化,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产生了影响,同时对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二、解决大众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1.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大众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是比较丰富的,专业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大众媒体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一些从业者职业素质不高的情况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大众媒体的从业者也把实现经济目标作为从业的重要目标,他们在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大众媒体的相关主管部门重视培养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教育大众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完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增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加紧制订有利于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整体素质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大众媒体从业者的队伍建设,保证大众媒体为净化社会环境承担应有的责任,以此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更好开展。此外,还要重视对大众媒体从业者进行定期培训,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大众媒体从业者的职业素质。
2.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教育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7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界学者全面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也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所受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个性化、独立化和差异化越来越强。各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利己主义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了避免诱发大学生产生信念危机,就需要进一步探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材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完整化,才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科学、恰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尤其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及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逐渐渗透和扩张,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下,大学生的思想出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等特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改变。为了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适应文化开放的新环境,促进社会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与科学化,就要科学准确的把握变化的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理想,最终达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1]。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重新审视并且不断创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首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完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拓宽理论视野,丰富教育理念;必须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必须将固有的主体教育与如今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必须将先进性、未来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2]。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度重视并且勇于适应这个以创新为主旋律的发展时代,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把大学生作为价值主体,满足他们的物质、精神、发展需要,关注其价值追求;还要把大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原有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以便贴近实际、生活和学生,加强信念教育、心理教育和自身意识教育,不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式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和机制。
1.灌输理论要创新
虽然灌输理论的教育模式在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的现阶段,较简单较单一,但是不能减弱灌输的主导地位。因此就需要对灌输理论方法进行创新,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逐渐转换。理论灌输时应努力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避免生搬硬套马列主义词句,避免“满堂灌”、“单向式”,避免照本说教。如根据灌输对象年龄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用简单生动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复杂深刻的道理。
在灌输内容上要克服断章取义和片面说教等,重视科学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的进行理论灌输。提倡符合大学生要求的鲜活内容,抓住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入大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呼声,不断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2.始终坚持“渗透”思路
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根本转变,就要积极广泛的开展隐形教育,使先进的思想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
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主题活动等环节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给其灌输我国的优秀传统思想、政治文化。比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参观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址、军事革命博物馆、艺术展览馆或者文化展览馆德育基地等,加强环境的熏陶作用;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升国旗、国歌教育,鼓励大学生阅读我国主流的文学作品,创造大学生优秀成长的外部环境;广泛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前沿学科的专家学者等给高校大学生做讲座报告,使广大的高校大学生受到文化教育;还可以运用实际典型示范、心理咨询辅导等多种手段,从多角度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
良好的沟通能使学校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社会与学生之间等方面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产生共鸣,实现增进理解,深化认识。通过沟通,做到明辨是非、团结统一、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学校可以定期请家长代表到学校与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建立家长观察员制度;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寄去学生的成绩单,建立向家长定期告知学生成绩制度;学生辅导员可以尝试与学生吃住在一起,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和沟通;建立校领导和职能部门的学生接待日制度。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外部环境及事物的变化发展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发展,通过深入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日益发展的社会局面相结合,有效地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贯方针,努力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秀成果,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确保人才强国战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
参考文献:
[1]彭晓玲.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12)
大学生思想政治进步情况范文6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高素质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言,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由此可见,培养和输送专业知识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创新能力突出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当今各类高等院校办学的重要方针和日常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大学生整个教育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大学生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中接受系统的、统一的有关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进一步加快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新形势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信仰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显着变化,同时也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与此同时,当今高等院校的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表现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变,呈现出稳定性低、可塑性高、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应对能力弱等鲜明的特点。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多媒体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当今的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做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沉闷的授课方式。在多媒体教学中,专业教师们不再仅仅依靠讲解这一主要的教学方式,而是有意识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来传播知识和信息。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充分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这张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自由而深入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的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受教育主体的自我学习在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技
术的应用更加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内容众所周知,传统“说教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由于枯燥乏味的授课内容和毫无生气的授课方式,向来被广大师生和教育研究者所诟病。但是,将多媒体技术灵活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这一做法,就很好地改变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由平面转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与此同时,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量变得丰富而全面,使广大学生们在可以在课堂上汲取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是当代大学生适用社会发展要求的需要
当今社会,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综合型、创新型以及技术型。由此可见,当前各类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还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开拓文化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神圣使命。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同时,获取更多的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轶事、社会百态。从而开拓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社会角色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做一个对他人和社会都十分有用的人。
三、将多媒体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加大投入力度,全方位开展多媒体教学
人们都知道,充足的硬件保障和有力的软件支撑,是推进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关键的因素。由此可见,各类高校应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多媒体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科学而合理地配置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充分挖掘多媒体教学的潜力,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图文并茂以及声像俱全。另一方面,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又具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和多媒体技术的思政专业教师。与此同时,为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和学习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以此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2.创新教学形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新颖、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是教学实践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将多媒体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个复杂的过程当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创新教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技术元素。与此同时,应当充分采取“互动式”的课堂交流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激情,让广大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将广大学生吸引到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来,这样才有助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创新教学理念,努力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更新变化。由此可见,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者和研究者,必须从当前思政教学的实际出发,针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新教学理念,及时应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积极探索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点和基本规律,不断努力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善于总结和提炼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就必须坚持常抓不懈,积极构建将多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