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10-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应整合好知识系统工作,对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深入,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对策非常重要。本文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其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详细如下文报告。

一、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特点

1、具有一定新颖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中还可设计出多样性、灵活性的小点。例如,在“我的发现”部分,其中涉及到了两个小环节“我发现”、“我会读”;在“日积月累”部分中还可将“我会读”、“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内容穿插在其中。

2、具有一定综合性

“语文园地”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内容方面的综合,“语文园地”是将每一单元学习内容借助各种栏目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牢固掌握每一单元中的基础知识点;第二是策略性基础知识点方面的综合,在“语文园地”中,涉及到了五大栏目,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使学生得到了一定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第三是课外教学资源、课内资料方面的综合,也就是将课堂知识点内容借助“展示台”栏目,让学生对课外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最终达到课内指导教学,课外准备活动这一教学目的。在“语文园地”中,有一个栏目内容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一项教学重点,每个单元口语交际部分都有明确主题。例如,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学习过程中,口语交际部分涉及到的内容有介绍学生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讲名人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组织好语言,进而做好记录工作,将学生成果在全班分享,相互之间交流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

1、分散与集中在“语文园地”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园地”教学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分别是集中和分散。其中分散是指在将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并将知识点按照其特有的特点分布在具体课程中去;集中式教学则是指“语文园地”中对教材中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及记忆。因为小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较多,通过研究重点知识点发现其中有密切关联。因而,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讲解“语文园地”之前,可以对单元中课文内容知识点进行适当归纳总结。

2、从听、说角度多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当中涉及到了众多技能知识,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实践角度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接受方面比较弱,理解能力不高。但是小学生的可塑性、模仿能力均较高,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角色模仿的方法帮助学生累积优秀的语言段落,将其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内在语言。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语文园地”教学进行解读

“语文园地”学习可以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从当前教学趋势来看,多数学校已然具备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条件,例如,电视机、幻灯机、投影仪等。小学“语文园地”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并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素材,或者与影音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感官特征,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展开。

在“语文园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图文结合方式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并恰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对文章内容进行学习,进而正确理解文章,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

在“语文园地”实际教学阶段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最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在游戏环节中也能对语文知识做到进一步巩固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有一单元内容是“趣味广告”,教师需要事先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事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借助电视、网络、街道广告搜集趣味性广告;第二,趣味性广告搜集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的采用,使学生深刻体会广告趣味性,如,部分交通告示在语言应用方面极具幽默性,人们看了之后往往印象深刻;第三,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广告搜集的心得体会;第四,学生借鉴了搜集到的一系列广告词之后,自创广告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趣味性。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语文园地”教学旨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语文知识学习属于一项系统、繁杂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语文园地”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记忆情况、积极主动性方面产生了有利影响,因而,这就需要教师对“语文园地”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提高学生理解方面能力,进而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迈向更高台阶。

参考文献:

[1] 陈秀菊.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3(02):37-38.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2

一、整合各栏目,求得整体效应

由于“语文天地”里的几大栏目之间相对独立,所以要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加以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栏目与栏目之间的无缝对接就有很大难度了。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两种整合思路。一是围绕单元专题加以整合。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语文天地里不少的栏目之间都会围绕着单元专题直接间接的相互贯通。鉴于此,在语文天地教学时就可以紧紧围绕单元的专题对教材加以重组,体现出教材的整体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保持学习的热情。这样的语文教学势必会事半功倍。至于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以求得

预期的效果,就需要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灵活地加以

创设。

三、注重规律的探索

“语文园地”的一大亮点就是包含了回顾和拓展,同时重视课外的拓展,又鼓励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和生活中学习。然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语文园地”的教学不能只是“就题解题”,而是要达到让学生通过解一道题掌握一类方法的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于练习材料中蕴含的一些规律性信息加以提示,引导学生探索语文学习的规律,决不能局限于一道题的解答。掌握了规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由特别到一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能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四、加强实践提升效果

任何学习都不只是课堂和课本而已,语文也不例外。语文是源于生活的,语文的学习自然不能离开生活而进行。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下工夫拓宽语文学习途径。而一旦拓宽了途径,学生就能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获得新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3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教育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 专为儿童创作、编写的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和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属于同一人群。所以, 从接受者的角度看,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 他们的年龄在七至十二岁左右, 是标准的少年儿童, 同时又是接受学校教育的“人之初”阶段, 那么儿童文学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因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一个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是终生的。我国著名作家魏巍, 在二十多年后, 忆起小学时教过他的蔡云芝老师, 仍然难以忘怀。魏巍在他的文章《我的老师》中, 对蔡老师当年那“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教我们读诗”、“处理我和同学的纠纷”、“梦中寻师”等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的回忆, 都再现出蔡老师当年对于学生的那种真挚的爱和真切的了解。魏巍至今还不能忘记蔡老师用唱歌一样的声音领他们念的诗:“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蔡老师那种对于儿童的理解,对于儿童的关爱, 对于儿童文学之美的那种独特的感受力, 都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以至于终身难忘。蔡云芝老师正是用她那较高的儿童文学素养征服了一个少年的心。正如教育专家谈凤梁所指出的那样:“文学的那种潜在的、移人心性的作用实在是不能低估的。我们的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 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文学中有历史、有道德、有知识、有人性, 可以说包罗万象。其中一脉贯穿的, 是人情、人性的美好。一个在文学作品熏陶中长大的孩子, 他的见识可能比别人多些, 他的心理也可能比别人更坚强,他的情感一定是纯真美好的。”由此可见, 儿童文学在儿童的成长中就像食粮一样, 但它是一种精神食粮, 它会让儿童在不断吸取营养的过程中慢慢长大。所以, 儿童在感受儿童文学的艺术魅力的时候, 儿童文学的雨露就会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田, 融化在孩子的情感之中, 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认知作用

认知作用, 即通过儿童文学帮助儿童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用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为儿童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 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在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 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读得多, 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 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 更加美丽。”儿童文学这时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 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 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如郭风的散文诗里的蒲公英、油菜花、朝霞、彩虹 都散发着春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郭风笔下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 都会激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生活的热爱, 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爱。

2.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的教育手段是艺术形象。它不同于教科书, 它是通过作品中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影响和感染孩子, 用文学和艺术的美去打动孩子的心。不仅要让孩子从理性上获得认识, 在感情上更要有所激动, 产生深刻的印象, 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得到教育。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中篇小说《铁木儿和他的伙伴》, 因其成功地塑造了铁木儿这样一个先进少年的典型, 在小说问世不久, 便在苏联掀起了一个“铁木儿运动”, 千百万少年儿童学做铁木儿。可见,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艺术形象具有感化孩子心灵的力量, 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性格、意志、理想和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

3.审美作用

凡是文学作品都应该是美的, 没有美就没有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同样依循美的规律, 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 并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 所以更应该强调艺术的美。用儿童文学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陶冶他们的情操, 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 不仅长得美, 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 她忍辱负重, 经受了种种考验, 自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 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应该多了解一些中外儿童文学史, 了解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了解儿童文学欣赏与批评的规律和标准, 阅读一定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 就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鉴赏力。这样, 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指导, 才能成为指引学生走向儿童文学园地的领路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们也确实迫切需要这样的领路人。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要想更好地了解儿童, 那么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 便是一条极好的途径。因为在创作过程中, 你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熟悉和懂得儿童文学的创作规律和技巧, 了解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对于儿童和儿童文学的爱。冰心认为:“为儿童创作, 就要和孩子们交往, 要热爱他们, 尊重他们, 同他们平起平坐。小学语文教学者也应以这些大师为榜样, 在提高自己儿童文学作写作能力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 为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谈凤梁.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序)[M].北京: 中国电视出版社,1992.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4

一、中职语文教学低效原因探析

1.学生层面。很多进入职校的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学习基础薄弱,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进入职校后,在以就业为主导的思想下,对语文这样的基础文化课主观上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与今后的就业无关,可有可无。

2.教材层面。不少地区的中职语文教材陈旧,有些地方的中职校还使用过普高语文教材。虽然教育部出版了统一的中职语文教材,江苏地区也开始试用模块板的新教材,但也仅仅只是在部分学校试点使用,中职语文教学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教材。

⒊教师层面。受教材的制约和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语文教师单纯地将中职语文教学定位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用性的职业能力的训练,脱离了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轨迹。常此以往,学生就更不喜欢语文课,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致使中职语文教学每况愈下。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效性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中职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单一、陈旧、枯燥,不适应现代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是其中非常主要的因素。想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就要从课堂氛围着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课堂充满活力。

1.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讲台上,教师手拿粉笔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讲台下,学生认认真真做着笔记。这样的传统教学手段,已经无法吸引每天被高科技电子产品包围着的90后中职学生。要想让中职学生从睡梦中清醒过来,让他们将目光集中到讲台上,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对他们进行听觉和视觉的感官刺激,以此改变他们对语文教学的固有印象,重新激发对语文课的兴趣。

2.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①讨论式。在处处讲究个性、事事喜欢特立独行的中职生看来,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会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不利于他们张扬自我。而“讨论式”教学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共同探讨有关知识的教学方式。这恰恰迎合了当代中职生追求自我的心理。②情景式。中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很强烈的表现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创设情景,由学生参与表演的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语文的快乐。这种方法在教学小说和戏剧时十分有效。例如,《项链》这样的经典名著是非常适合表演的,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意改编,将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的舞台。③自主式。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一味占据主导地位。自主式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借助各种工具,发挥他们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价值,从而达到拓展知识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职业需要

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多层次、多样化技能型人才,造就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因此,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外,还应“以人为本”、“以职业需求为本”,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强调职业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就业铺路。

1.说话能力训练。其实,口头表达能力在普高的语文教学中也颇受重视,如语文课堂上必不可少的即兴演讲就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并不那么简单,《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就有着明确的要求: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尊重他人讲话的良好习惯,耐心专注地倾听,基本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可见,中职语文的口语交际能力不是简单的能说会道就行,而是有“职业要求”。所以,我认为中职语文在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上,除了常规的演讲、朗诵外,还应结合职业岗位特点,设置不同的场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如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前厅、客房等不同岗位、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交流场景;对导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景点解说的场景。这样才能切合学生今后就业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写作能力训练。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能力训练目标也应有别于普教。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作家,而是一名合格的员工。所以写作能力的训练主要应针对应用文写作,要让学生具有常用应用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师要有职业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5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2.读例句,初步体会烘托、渲染的表达特点。

3.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仿写”,请同学们看看在学习目标中哪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静态美、动态美)

2.启发学生思考:从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预设: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各找出几句有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再全班汇报。

预设:

(1)动态美:在《牧场之国》中,如“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2)静态美:《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写出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活动: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中有关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语句,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

2.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句子一: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句子二: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车船过后,荷兰静谧、安详的情景。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课本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仿照例句说一说。

(2)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3)课件出示范例:放学后的校园

叮铃铃……教室的音箱中放出欢快的音乐,同学们随之手舞足蹈起来,老师见状,也不好拖堂,匆匆布置下作业便离开了教室。只见同学们飞快地收拾书包,拉链声,欢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灯一盏盏地灭了,门一扇扇地关了,嘈杂的校园顿时安静了,在暮色中沉静下来。3.仿照下列例句,写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2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注意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表达的特点。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指名分享答案。

3.师生共同明确。(烘托、渲染)

句子一:选自《金字塔》片段。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地渲染、烘托金色,用这样文学化的表达方式塑造一幅瑰丽、宏阔的画卷。

句子二:节选自季羡林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在写泰姬陵的时候也反复用白色去渲染泰姬陵的美。

句子三:选自朱自清的《绿》。中途再写西湖的时候反复用绿字,所以我们会感受到作家的独特的文学化的表达手法。

4.请你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写一处景物。

例:周日,我要去拜访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远远望见一扇浅蓝色的门,很快就知道这就是朋友的家了。叩响了门,穿着蓝色套装的朋友出现在眼前,走进去,看见了湛蓝色为主的壁画;书柜也是偏蓝色的;我坐在蓝白条纹的沙发上,捧着蓝色的茶杯,眼前的这些倒也搭配得很令人舒服。

二、日积月累

(一)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及相关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图片了解乡村的美、四月的美。

2.引导学生提出这首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山原:山地和原野。

(2)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3)子规:鸟名,杜鹃鸟。

(4)才了(liǎo):刚刚结束。

(二)让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引导学生把握词的大意,边读边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小组交流。

1.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预设: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3.全班交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预设: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乡村四月》。

5.全班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孩子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一、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想象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识字。如“一个人累了在树木下休息,就组成(休),“竹和毛可制作成笔(笔)”,通过这样的描述,使直观印象在学生脑海形成,从而达到即能识字,又能理解改字所含字义。

二、猜谜识字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表现为意志力不稳定、不持久,很容易被一些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乐学、爱学。猜谜就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抓住汉子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再创造,在孩子“编字谜”,“猜字谜”。例如:在教“日”字时,教师可以把它编谜为“四周不透风,中间一道墙”,让学生去猜一猜。学生才对后,兴趣便随之而来。此时,在趁机教“目”字,让学生去编谜语。在“日”字启发下,学生会很快编成“四周不透风,两墙”的字谜。

三、情境识字

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培养师资兴趣,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如:给学生教“书”时,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后,教师可以拿起大大小小的书,教导学生用“书”说话。这样直观生动教学,使学生在说句子的过程中领悟意思,以“书”提问。通过学生的相互交谈,不但学习有趣,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以名识字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但班级上全部学生姓名加起来就会增加许多新字生词。把学生姓名作为识字材料,相信学生对此教学会十分感兴趣。把班级内学生名字写下来打乱,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组内的人名并记下、写下,碰到不会认识的汉子,组内同学相互帮组,相互提醒。在名字的魅力下,一个个枯燥的汉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样,汉子也就在学生脑海形成。

五、规律识字

汉子中形声字的比例较最大,约占汉字总量的百分之八十。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师要遇到学生对已识汉字进行梳理,以达到系统化。比如:“青草”的“青”字读音,并从“三点水旁”和“虫字旁”了解字的意思。象形字是从实物转化而来,学习象形字就用图片演示教学。如:学习“力”字,教师可以先展示胳膊弯曲的形象图片,弯曲的胳膊蕴含力量,由此产生力量的含义,随之也就认识理解“力”。

六、竞赛识字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的指导思想可以用11字概括: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以竞赛识字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如:“识字小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竞赛活动,能充分提高生字的复现率,让学生在口头或书面反复运用所学的字词来达到强化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

总之,汉子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工具,教师要抓住低年级这已是自教学的关键时期,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见谅拓宽识字领域,以便一发学生识字兴趣,加强识字教学,开创识字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占敏-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初探[J]-《成才之路》-2009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