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1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文明建设的步伐和农民的生活。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3.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治理措施不得力所产生的工业污染。

        4.畜牧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二、农村环境污染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在加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已经危及到了人群的生活和生命安全。

        1.农村水环境质量恶化。

        2.农民生活质量下降,发病率增高。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较多,有环境管理体系、有财政资金、有治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因素。

        1.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难以适应农村污染问题的治理。

        2.财政资金短缺,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3.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4.农村污染治理模式单一,套用工业污染的治理手段。

        5.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手段落后。

        6.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建议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农业自身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排放、城市垃圾等外源污染两个方面。对农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为此,提出以下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必要时可以出台单独的农业环境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利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2.提高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战略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应当转变观念,把治理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治理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科研部门应当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农业科研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力量,增加投入,通过技术攻关、项目招标引进吸收等方式,尽快推出一些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技术项目,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各有关部门应当在政策引导、项目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同时,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提高投资效果。在支农资金或环境资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农业环境的治理工作,也可以吸引和利用一些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赠款和贷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资增长机制。

        4.明确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建议成立由各省(市)领导牵头,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农业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环境治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权限。

        5.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是必由之路。必须树立农业发展的科学生态观。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并以新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农业生态观为指导,促进农业的生态建设。

        6.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监督,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严格控制养殖废物的排放。对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厂),必须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建设单位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对于“三河”、“三湖”等国家和地方明确划定的重点流域和重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周围的中等以上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厂),必须进行限期治理。

        7.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生态文明村镇。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积极开展村镇环境规划。凡1999年以后新建的县城、乡镇和新村,必须编制环境规划,并与城、镇建设同时实施;对已有的县城、乡镇和村庄,应结合城镇改造逐步加以实施。要通过规划、引导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污染集中控制、加速城镇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

        8.加强农村环境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水平。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污染;污染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加大,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使本来就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更是雪上加霜。而且水质量的好坏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关系人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受污染的水源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还会降低人民的生活用水质量,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受污染水源的治理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水污染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防治水污染,尽管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存留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对我国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目前水污染现状的分析,研究我国水污染的原因,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污染的措施。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提高目前的环境质量。

一、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水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其在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地球上的水很丰富,但由于其大部分为海洋咸水,淡水资源数量十分有限,加之其分布又不均匀,加上近年来人口急骤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许多地区缺水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可再生和不断循环的,但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日益恶化。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水污染已对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1.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水是人体主要的组成部分,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输送营养、调节温度、排泄废物等都要靠水来完成。人喝了被污染的水体或吃了被水体污染的食物,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由于我国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这会成为许多疾病的爆发诱因。

2.对工、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

受到污染的水不仅影响人们的饮水安全,而且会影响工、农业生产。水质受到污染会影响工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水质污染同时会使工业用水的处理费用增加。农田水分对农作物发育及生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上。使用污染的天然水体或直接使用污染水来灌溉农田,会破坏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严重时则颗粒无收。当土壤被污染的水体污染后,会在今后长时间内失去土壤的功能作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二、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容乐观,水质持续下降,水环境不断恶化,由水污染引起的缺水和其他事故频繁发生,不仅造成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引起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人类目前的生存环境岌岌可危。据调查,依据水污染程度的大小进行排序,我国七大水系的排序结果依此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辽河、海河、淮河。综合各种指标来考虑,我国的地表水资源质量严重不合标准,污染程度十分严重。治理难度也很大,成了水污染的主要部分。除了我国地表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外,地下水资源的污染虽不及地表水那样严重,但状况也不容乐观。就拿我国北方五省区地下水资源和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来说,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均被污染,只是污染程度不同而已,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灌溉区域)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极其严重,而且污染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三、我国水污染现象严重的原因

分析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主要包括三大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下面我们对这三大污染源逐一说明:

工业污染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工业废水是各个水域的最主要的污染源,它排放量极大、排放区域广、成分复杂、有害成分毒性大、净化困难、不易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农业方面对水的污染主要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现在人们一味的追求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在生长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再加之我国的地形复杂,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将农田中的农药、化肥残存物质带入江、河、湖、海,使这些水域受到污染,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与藻类植物死亡,或者造成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海洋水质严重恶化。除了农药、化肥外,牲畜的粪便也是农业污染源,尽管没有农药、化肥的污染那么严重,但在污水防治过程中对其仍不可忽视。

生活污染源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主要是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包括日常清洗衣物、碗筷、家具等等后的污水。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洗涤剂、洗衣粉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中后会造成水污染,危机人畜的饮水安全。同时,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下雨后,垃圾随雨水流进水域,也会造成水污染。据笔者调查发现,2013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达上百亿吨,可谓数字惊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发现,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河、湖、海,而这些水几乎全部未经过净化处理。我国通过监测河流发现,目前我国大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河流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饮用水域也受到了污染,使许多水生生物死亡甚至绝迹。而且这些污染源正在不断深化,侵入了地下水区域,使符合人们日常饮用水标准的水源不断减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我国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水污染的治理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用水过程的各个环节。但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措施:(1)从源头治理,严格控制废水的排放量。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废水净化技术也应与时俱进。对于工业废水,相关企业应采取高科技,在将这些废水排出前做相应的净化处理。尽量做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对于生活污水,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生活垃圾要分类回收,切不可随意堆放,使它们随着雨水进入江河湖海。(2)水污染治理前要做好规划工作,综合分析,合理规划,尽可能进行区域性治理,以防止出现不同地区的治理责任的相互推诿。同时在进行城乡建设时,也要全面考虑水污染问题。对于可预知的污染源,要及时予以规避。以减少将来可能造成城乡水源污染的污染源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3)加强监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目前出台了相关的保护环境和水源的法律,但由于这些法律还不完善,污染后的治理责任不明确,因此很难落实,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完善法律,对于污染水源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不及时进行控制,最终必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控制污染源,净化水质。只有这样,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韩晓刚.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大气污染;危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254-01

引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工业的发展,规模巨大的工业生产既是经济发展的象征,但也意味着巨大污染的排放。中国的发展虽然也尽力回避,但还是终究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为严重的部分。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对人类生活环境、生产和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危害的现象。

1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

1.1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污染的大气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最容易受到损害的器官就是人的肺脏,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当大气受到污染之后,人们吸入肺部的空气都是有毒有害的,那么将会对人们的肺部器官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呼吸系统。其次就是人们的眼部容易受到伤害,受到污染的大气,空气中漂泊着一些有害的颗粒,进入人体的眼部之后,会对人们的眼睛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人们如果长期生活在受到污染的大气之中,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1.2 对地球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可以随大气环流进行扩散,当一些动物吸入了污染空气,或是吃了受污染的植物之后,就会对其自身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动物的死亡,而且大气污染会降低植被抵抗虫病害能力,一些植物长时间在污染空气的环境里,会停止生长有的甚至会死亡。而且酸雨的形成也与大气污染有关,酸雨对动植物、农田以及植被的生长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3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人类社会到冬天,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进行供暖、取暖,这些化石燃料燃烧完排放大气中CO2浓度的不断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夂虮渑,由此带来的气象灾害会明显增加。同时CO2气体还会影响太阳对地球空间的辐射,从而使地球表面正常的气候发生变化。

2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加大对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实践,在经济发展中变革传统的生产技术,采用节能清洁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和节约生产原材料与能源,对有毒害作用的原材料与能源进行检测与淘汰,废弃物合理化处理等;积极开发新型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2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在区域内全局调查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等方面,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最优控制污染方案,整合产业构成,从源头抓起,对已无力整改的企业要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并且尽可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使用天然气这类二次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代替,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加强法制监督

防治大气污染,还要做到“有法必依”。这就要求执法人员都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执行相关条例,将法律的实施落到实处。执法不应受制于各种复杂的利益制约,不得偏离法律的规定,在处罚执行和环保执法方面必须做到彻底。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群众监督,鼓励将违法行为举报或提讼,将环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依法惩治破坏环境之人提供法律保障。防治大气污染,更要做到“违法必究”。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不得姑息,必须依法严惩,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惩处力度。实际中,很多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而且屡治不止,根本原因就在于惩治力度不够。对于干扰、阻挽大气污染治理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理,真正有效遏制随意污染的行为,才能把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全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

2.4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设计与建设要立足长远利益,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一个城市的大气状况十分重要。结合大气环境保护,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按照当地的气象条件和气候特点,划分城市区域。科学调整工业布局,利用各城市主导风向和地理位置,工业区的建设,应该在城市的边缘或者郊区,位于当地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远离居住区。推广城市集中供暖将有效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生活取暖燃煤是城市煤炭烟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根据大气环境特点,在城市主导下风向的郊外地区建设大型的电热厂和供热站,进行区域集中供暖。通过配备高效率除尘设备进一步优化取暖行业,集中整治烟南排放,有效消除市内烟尘污染。减少市内交通运输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交通废气污染,一方面在于提升内燃机的燃烧设计,一方面在于汽油品质的提升。内燃机内部燃料燃烧越充分,产生的废气越少。同时也要开发高效的车载汽车尾气净化器,推广使用。进一步优化推广公交系统建设,提倡公共交通,发展天然气汽车,推广城市电动汽车。

2.5 加强绿化建设

大范围加绿化造林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城市内的绿色植被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市内空气成分,城市绿化率的提高可有效缓解污染程度。丛林的阻拦可有效降低局地风速,使空气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沉降,有的植株叶片表面有绒毛或者分泌物的覆盖,可吸附飘尘、吸收有害气体。

3 结语

在大气污染的防治方面,我国应该首先要了解污染大气主要的污染源,之后根据这些方面对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科学调整能源结构,找出更多清洁新能源,转变传统粗放工艺生产模式,完善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建设,调节,使防治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污染 损害鉴定评估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68-02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权益。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生态文明作为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严格按照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实现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的作用

1.1 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

现阶段,我国面对着十分严峻的环境考验,加之我国法律制度对环境责任与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规定的不足,导致“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没有得到切实落实,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所以,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明确鉴定主体、鉴定程序、鉴定范围、鉴定效力等,在我国司法体系中予以规定,追究污染者的责任,对受损者予以补偿,全面贯彻“污染者负担”的原则,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1]。

1.2 能够为环境司法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我国法律主要是从刑事、民事、行政这三个方面规定环境污染责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处理环境污染事件的时候,因为只有原则性规定,缺少实战性、可操作性规定,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难度非常大,使得环境污染事件的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技术问题,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2]。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可以为司法机关在审理环境污染事件的时候,提供一些技术保障,为司法机关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污染者受到了合理处罚,真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力条件。

1.3 有助于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优化

在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的道路上,一定要对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为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可以将污染者对环境损害造成的损失、获取的利益、行政处罚进行联系,极大的实现了环境行政管理的精细化,通过环境经济政策的不断改革,有效处理环境突发事件,为环境风险的有效解决提供可靠依据,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3]。

1.4 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中,涉及公益环境损害的规定非常少,与美国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相较而言,我国对私益环境损害的赔偿规定并不明确,并且赔偿数额一般都不会足额到位。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对赔偿范围予以明确规定,并且将污染修复及生态恢复费用划入赔偿范围,对那些以环境牺牲促进经济增长的企业敲醒了警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企业的环保责任,从本质上减少以及避免了以环境牺牲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运用,同时,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是落实污染者负担原则和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开展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对环境污染损害进行定量化评估,将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与行政罚款数额,有助于真实体现企业生产的环境成本,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5]。除此之外,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使环境行政处罚与污染者造成的实际环境损害、获取的收益挂钩,更有助于推动环境行政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有助于推动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加快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处置等环境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2 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现状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还不完善,在法律法规方面还不健全,环境追究机制还没有落实,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损害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处理。资源环境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环保、农业、林业、渔业、国土、海洋、水利等部门,此种以资源板块与利益分配为格局的管理体制很难解决环境污染产生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针对农业、渔业、海洋等的相关技术规范,解决了一些分散零碎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着评估范围不清、可操作性不强的现象。在资金保障方面,除了海洋、航运等和国际接轨的行业设有少量赔偿基金之外,环境责任险的发展非常缓慢,并且保险赔偿范围非常小,无法充分体现环境损害赔偿功能。我国环境损害评估管理现状详见表1所示。

3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建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提高重视,加强认识

部分地方政府担心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后会影响城市形象,比如,在鉴定评估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时候,如果评估太重,不仅会影响城市旅游业发展,还会影响政府政绩。除此之外,很多政府人员都没有认识到鉴定评估机制的重要性,从而制约了鉴定评估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事实上,建立鉴定评估机制的目的,就是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6]。在建立鉴定评估机制的时候,需要加强社会各界对鉴定评估机制的认识,之后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力度,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理权益,从而推进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进一步建设。

3.2 加强实践经验积累

在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时候,并不是形式化的东西,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并且逐渐积累经验,对相关工作予以验证,保证机制内容的正确性、有效性。在开展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与针对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预先设立鉴定评估小组,秉持一种谨慎、认真的态度,确保相关工作的全面落实[7]。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损害进行有效的鉴定评估,明确鉴定评估方法,逐渐使其成为一种普遍性的鉴定评估方法,积累工作经验。

3.3 强化政策法规建设

在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时候,因为我国政策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相关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8]。现阶段,我国已经设立了以宪法为指导,环境单行法为主体,环境保护法与民法为原则的环境损害赔偿系统,但是,依然缺少环境责任立法,导致有关鉴定评估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所以,针对此类情况而言,一定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避免发生赔偿金额不到位的情况,最大限度的弥补受害者的损失,全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理权益。

3.4 重视管理体系构建

一些代表提出,地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队伍上仍然很薄弱。例如,作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试点单位,陕西省也有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意愿,但人事部门认为相关依据不足;山东省已经建立了省级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和队伍,但对于评估机构的规范、标准和人员要求仍然不明确。这需要环保部门和司法部门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的评估机构、人员、鉴定评估程序等制度规范[9]。

3.5 注重能力建设

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尤其是试点单位,要在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研究课题安排、人员培训与鉴定评估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确保前期科研和鉴定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尽快形成鉴定评估能力并不断提高鉴定评估水平。加强技术储备,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研究领域,逐步向污染修复及生态恢复等领域纵深推进。开发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网络体系[10]。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日益改变的形势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是一项新型工作,需要投入相应的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的建设,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为环境司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并且优化了环境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蒋倩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3-44,47.

[2]罗斯尹.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难题及破解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4(36):73-74.

[3]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4]黄勤,曾元,江琴,等.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2):111-120.

[5]曹东,田超,於方,等.解析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流程[J].环境保护,2012(5):30-34.

[6]易斌,朱忠军,刘平,等.加快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J].科技导报,2011,29(8):11.

[7]陆烽.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作用浅谈[J].卷宗,2014(12):600.

[8]戴中华,薛琦,蒋鹏,等.论我国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推进的困境与发展建议[J].广东化工,2014,41(10):191-192.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5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发展而来的还有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区域性显著,这种区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经济区域和环境污染区域具有相关性,其次是城市污染和乡村污染具有同质性。由于目前的环境污染区域性差异比较大,所以无法采用统一的治污措施来进行污染防治,只能以区域为单位进行针对性地治理。本文就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路径进行分析,旨在指导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实践。

关键词:

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路径选择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来看,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总体而言,东部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中部次之,西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下,环境污染也表现出不同的区域性特征。东部环境污染最重、中部次之,西部相对较好。区域环境的污染出现这样的特征,一方面与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关系,另一方面与城市车辆密度也有着关系。为此,各个区域都应采取不同的环境污染治理路径,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对环境进行大力的整治,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1东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路径

1.1产业结构的调整

目前,东部区域的环境污染愈演愈烈,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都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尤其是大气污染,严重程度领跑全国。面对着严重的污染现状,东部区域各个地方积极采取措施来治理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就是其主要的治污路径。目前在东部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积极地进行高污染产业的调整,有些企业被下令关闭,而传统的工业生产,一方面在进行区域搬迁,另一方面有了严格的污染排放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东部区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等可持续发展性比较强的产业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求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走出一条治污道路。

1.2市场机制的引入

为了促进治污工作的进行,东部区域利用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势,积极地引入了环境市场的机制,即在东部区域内进行发展的企业,尤其是工业产业,必须要符合环境标准才能在区域内进行发展,这样的准入门槛使得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也促进了企业治污工作的开展。另外,在市场的机制作用下,城市汽车的尾气排放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这也为治污工作的进展提供了某方面的促进作用。市场机制在污染治理中的引入,一方面使得环境污染的排放标准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淘汰一批污染大的小企业,这对于社会资源的整合,对于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都具有积极地意义。

2中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路径

2.1区域品牌的打造

中部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从总体而言具有自己的优势,目前,中部各个省份都在通过区域品牌的打造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而在区域品牌的打造上,污染治理被纳入其中。郑州目前在中部城市中发展迅猛,郑州发展的优势主要是发达的交通网,郑州利用自身的位置优势,将铁路发展打造为自身品牌,在发展铁路交通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进行统一化处理。合肥也是中部城市中区域品牌打造比较突出的一个城市。合肥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的高铁线路成为了现在城市品牌中一道抢眼的风景线,在大力进行高铁建设的同时,合肥统筹规划,将污染治理与品牌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处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2.2科学城市规划

中部区域的环境污染治理,除去区域品牌的打造外,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化的构建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城市的科学规划方面,中部有几个城市做的非常不错,武汉首屈一指。武汉的城市规划体现着“大武汉”的原则,即武汉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武汉一个市的规划,还包括了孝感、咸宁等周边城市的规划,在这样统一的规划下,城市的发展和污染的治理得到了统一化的对待,这对于城市污染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除去武汉,南昌的污染治理采取的也是城区科学规划的理念。南昌的城区规划仿照上海的模式,采取“一江带两岸,两岸齐行”的模式,在这样的规划体系中,南昌市的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西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路径

3.1强化工业生产污染排放的标准

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所以在目前的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还是以控制污染排放为主。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导致西部地区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所以西部城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理念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污染排放物的控制。为此西部地区加强了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标准设置,通过提高排放标准来实现污染的减少。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恶化方面,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3.2大力进行环境建设

大力进行环境建设是西部地区进行污染治理的又一项比较重要的治污路径。西部地区的污染主要就是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排放,另外就是农业生产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废水和废气的治理一方面要利用专业的技术,另一方面就需要环境的自净能力来完成,所以在西部,目前大量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都是为了恢复生态环境,强化环境的自净能力。

4结束语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同导致区域内污染情况存在着差异,面对区域性的污染差异,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治污工作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面对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要走不同的污染治理路径,这样才能抓住地区污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解决。区域治污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要走适合自身的治污路径,并且长期坚持,才会取得良好的治污效果。

作者:郎文博 师明 单位:保定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参考文献:

[1]孙晓伟.论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及治理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2):225-229.

[2]刘超.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2):96-104.

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发展;路径

1 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现状分析

据某些国际环保组织以及经济团体和专家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当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同期GDP的1%至2%左右,才能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污染也控制得当。为使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同期环境投资成本应占同期GDP的3%至4%。纵观世界各国情况,以发达国家为例,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其GDP总值普遍在3%至5%。但是反观我国,2000年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比刚刚超过1%,目前约占2%左右,虽然比例增加,但是环境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明显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不足,环境治理投资占比GDP总值偏低,目前我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也仅仅是控制环境恶化,并不能达到治理和改善环境污染的水平。

2 我国环保投资结构分析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投资的统计方法,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结构主要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工业污染源投资。燃气工程建设、供热设备、给排水工程建设、景观工程和环境卫生五个方面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资主要针对的项目方向;工业污染控制投资主要针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等等。

3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分析

一直以恚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明显较为薄弱,并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化迅速扩张,这都与如今的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纵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发展,城市环境基础设置建设一直占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资金投入量、占环保投资总额比例都是最好的印证。

4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情况分析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主要来治理工业企业已经生成的污染,尤其现在形成的区域化污染严重,对重点污染企业也要加强整治,要将废水、废气、废物、噪音等等多项污染情况重视起来,这关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雾霾天气的持续恶化,再加上海洋污染问题的严重影响,在这样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应该逐渐作为核心领域置身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之中。但是,当前的情况来说,由于预算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等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国环境污染投资方面仍然存在弊端,难以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一定程度而言,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同时,建设生产投资固然将减少,那么经济发展速度将减慢,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金挪用、挤占的情况比比皆是,资金用来增添设备、人头费,增加产量,增加经济增长步伐,却忽视了对污染的重视和治理。

此外,我国现行的官员考核晋升制度中,往往大多数是以经济利益、经济发展、形象工程等等为基准,缺乏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问题。

事实情况而言,增加污染治理投资,很大程度上能够节约资源、能源,也促使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革新,也增加了环保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遏制环境问题对今后企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真正的从社会角度出发,提升环境水平和社会效益。

5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措施及路径分析

5.1 优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使用方向

5.1.1 适当调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重心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事业,平衡环境污染控制投资的各个方面是关键。多年来,我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水平远远高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其所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重过大是环境污染难以遏制的又一重要隐患。建议环境污染控制投资倾斜到工业污染方面,加强和保障环境污染控制设施在资本投资方面的正常运行。此外,要积极鼓励清洁生产,鼓励和促进企业产品从材料选择、工艺设计、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等等多个方面综合提升,尽可能消除在生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污染,实现源头治理和过程管理。

5.1.2 优化环境污染治理经费预算项目,健全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论证

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要逐步进行缩减,在环境污染治理经费方面要逐步清除与环境不相关的城市供热、燃气、建设工程等部分项目,鼓励增加对环境污染有直接影响的项目内容,如:医疗废弃物处置、危险物品处置等,同时尽量增加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对污染治理设施高效运转提供有效保障,剔除环境治理中的不合理投资。在投资决策方面要具有科学性,结合实际情况,实事求是。

5.2 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使用效益

5.2.1 完善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建立和完善排污权交易法规、公众环境污染治理消费法律法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确保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法律法规等,同时培养一大批素质好、执法强的人才队伍,保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5.2.2 建立环境污染治理开支账户,实行专款专用

环境治理的地位要逐步的与教育、工业、科技等看齐,并且不断加强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与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环境污染治理开支账户范围要囊括以下几个方面:污染治理、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检测、环境评价、审计等。账户的设立,能够更加清楚的记录资金的动态,避免挪用或挤占。

5.2.3 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含量

积极鼓励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增加这两方面的资金投入,对新药剂、新材料的开发资金要保障,环境污染治理新设备的检验以及推广要及时,对污染防治的核心科技要积极推广,先进企业对污染治理技术、设备、措施的应用情况要多加宣传,营造环境治理的积极氛围,培养综合性高科技专业人才,有效提升环境治理设施技术含量。

5.3 构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双联动机制

5.3.1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预算编制

环境污染治理的公共物品属性使政府宏观调控成为必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政府要做好资金投入的引导工作,环境治理法内容修改方面要增加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内容,做实“环境污染治理”科目,将环境财政体系尽快建立起来,环境污染治理经费增长机制要积极建立起来并且保证长期稳定,构建环境污染治理支出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将政府当年财政收入向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方面做出支持和倾斜,各级财政预算中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要保证其增长幅度与财政总支出保持一定比例,保证环境污染治理的经费支出,同时满足当前环境污染治理需求,使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方面能够进行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5.3.2 改革与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税费制度

扩大排污费用征收范围,对于排污费的收取标准方面要逐步提高,排污费制定时可以以环境治理费用为标准并高于环境治理费用,以此间接的达到对环境污染预防的最终目的。将以往污染补贴形式改为资金上缴政府进行统一管理支配,避免资金截留、挤占。对治理污染设施加速折旧,鼓励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并进行政策性优惠。完善税费制度,试推行城市垃圾税、水污染税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与经济发展双赢。

参考文献

[1]翟春宝.关于贵州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分析与思考[J].环保科技,2011(04).

[2]郑志侠,翟亚男,刘鹏,等.安徽省“十一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分析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