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1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公安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无法定授权的执法,是违法;有警不接、有案不立或者无法定事由拖着不判,也是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法治上的体现。要确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立法、执法、司法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到为人民执法、靠人民执法,保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落到实处。超越法定权限设立收费项目和数额,下达罚款指标,指使、纵容乱罚款、乱收费、乱扣押等行为,就是背离人民利益。因此,公安机关要切实树立维护社会秩序与保护人权、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观念,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行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员以及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三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中,要在执法、司法活动中坚持合理合法、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则,建立保障公平正义的防线,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对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所有权利的享有都建立在履行义务的基础之上,使遵纪守法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使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公安机关关键是要按照合理性原则的要求,案件与处理结果要轻重幅度相当,不得畸轻畸重,还要做到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四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从讲政治的角度来想大局、谋大局、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安机关就是要从服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出发,坚决维护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查处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犯罪案件,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加大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依法打击危害各类经济主体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平等保护各种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五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从理念上更好地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政权意识,通过改善党的领导来更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来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不能插手、干预正常的司法活动,不能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不能随意调动公安民警处理法定职责以外的其他事务;公安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是不要党的领导,也不是不接受监督。公安机关更要纠正把党委督促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等同于“干涉司法活动”的错误认识,更要坚决防止借口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抵制和否定党的领导的错误倾向。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2
一、领导重视,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经乡领导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长,*为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并开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活动咨询专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合理的人员安排,不仅为此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广泛的有效宣传途径,还提拱了坚强而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统筹安排,精心部署落实各项活动
乡综治委办公室召开了“综治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村负责人和乡直有关单位联合会议,对重点活动进行了分解落实,并对各村和乡直有关部门“综治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内容、活动重点等作了明确,要求各村、各部门、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及早安排,抓好落实。同时安排专款用于支持综治宣传月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活动期间,我乡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各村、各部门、各单位结合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特点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挂图、标语、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群众性活动,不少活动形式新颖、富有特色、效果明显。此次活动,全乡共宣传了6项重点内容,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展普法讲座1次、知识竞赛1次,张贴标语150余条,悬挂横幅10条,制作板报1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全乡迅速掀起综治宣传活动,氛围甚浓,形成了浩大的正确舆论力量。
四、突出重点,加强预防,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3
一、从法治视野看现代社会治理面临诸多困境
依法治国实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难题,对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法治的视域看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人社会逐渐瓦解,法律的权威尚未建立,社会治理难度增大。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发了市场的活力,促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人口的流动,原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单位和集体逐渐淡化,传统的熟人和半熟人社会逐渐瓦解。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规则和社会管理模式也渐渐变得不再适用。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和历史的惯性,对法治的信仰和认同尚未完全建立,人们解决问题方式的思维定势还是“情、理、法”的人治思维,而不是按照“法、理、情”的法治思维来作为,尚法、遵法、用法意识还不强。伴随区域间人口流动数量和频率增加而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不同群体间的文化隔阂以及流动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涉及基本利益的问题,这些都给给社会管理者带来新的挑战。
(二)权力意识的觉醒,民众对公平和程序正义的要求增大,社会治理压力增大。长期以来我们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偏重对结果的正当性、合理性及道德性的关注,忽视程序的正当性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全面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改革成本如何分担、改革成果如何分享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致使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不公正感倍增。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权力意识的觉醒,对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实体正义,更要求从程序上规范社会各项事务的处理。
(三)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涉及民生的问题增多,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赶超”阶段,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各多元化利益诉求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更多方面的社会矛盾。政府疲于处理工业化发展与当地人居环境间的矛盾、城市化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现代化与传统生活方式间的矛盾、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间的矛盾等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协调问题,群体性事件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法治文化是破解困境的必由之路
在现阶段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法治化进程、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对法律权威的尊重,唤醒其参与意识,为社会治理提供“软实力”。法治文化通过实践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人们知法、尚法、守法,从而提升人们内在法治理念的精神升华,形成法治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法律化习惯。法治文化一旦深入人心,形成人的思维定势,就会成为推动、维护、强化法治建设的动力源。开展法治文化建设。
(二)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是法治建设目标实现的“推进器”。法治文化是一种规范力,使人们确立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使人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法治文化更是一种推动力,法治文化帮助人们在更深层次上把握法律的要求,根据法治的精神积极地推动立法和执法走向更高的阶段。只有法治文化变成为牢固的社会意识,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三)法治文化建设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治理的“稳定剂”。法治的目的是要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就是化解矛盾、解决冲突,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他们在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要建设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拥有体现我们特质的文化基础,而法治文化是文化系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之一。
三、建设法治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使领导干部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基本和最权威的行为规范,着力培养其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在法治建设实践中提高其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提高群众法治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在公民中树立权利义务对等的思想,并且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促使其成为法律性格健全的公民,为各种法律的实施创造基本的社会条件。只有广大民众具有这种法治意识,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不断壮大社会协同力量。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法治的实现,不仅需要公众参与的力量,还要广泛借助社会组织、新兴媒体的力量。建设法治文化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使行政权、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4
关键词:智慧城市;市场;金融;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典型示范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我国逐步进入5G时代。全国各城市均高度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宽带和移动互联网覆盖率等信息化指标显著提升,政务、商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加深,为向智慧城市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被人民理解与接受,正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那么,我国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呢?我个人认为,应从市场、金融、信息共享、法律法规、典型示范等五个方面发力。按照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第一,巧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配合关系。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供求、价格体系、竞争机制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并倒逼加快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完善产业、财税和金融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智慧城市相关产业流动。同时,中央政府还有做好顶层设计,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个性化智慧城市发展道路,避免全国一个方案,地区优势不能凸显。
第二,坚持创新是发展的关键。首先是金融创新,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构建起完整的创业投资链,推进智慧产业的孵化与培育;推进政策性银行的建设,发展地方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完善与科技企业规模、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信贷融资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政府对资金的引导作用,搭建高效的投资融资平台,调动企业、民间资本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民间跟进的投融资体系。其次是技术创新,要加强技术研发、应用试验、评估检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健全官、产、学、研合作机制,尤其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优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环境。三要坚持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产业技术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金融系统不仅是创新融资的重要渠道,而且是规避、化解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发展智慧城市必须使二者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处理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集成共享的关系。当前,尽管许多城市都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但各系统之间缺乏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造成严重资源浪费。
第四,重视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应结合国情和产业发展状况,推进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信息技术标准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尤其要发挥好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制定各项标准和规范。应加快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关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第五,采取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模式。发展智慧城市要选择条件好、发展快的信息化先行区域,加以扶持,建立“智慧城区”或“智慧社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及面,逐步深入,不能搞一刀切。同时,选择条件成熟的部门先行一步,如卫生实行网上会诊,社保实行网上兑付等。
当前,我国物联网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并基本建成了从材料、器材、系统到网络的产业链,带动电信营运商、科研机构、传感器企业、软件开发商等环节聚合联动,产业规模效应明显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增强国力,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在以上五方面着力,加快完成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以五大发展理念助推智慧城市建设,新华网,2015年12月23日.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5
(一)文书档案
⒈指挥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文件、材料、合同、会议纪要、报表、计划、总结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均属文书档案。
⒉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本部门归档材料,并与次年2月底前交至指挥部办公室整理归档。不可分散保管在各部门或个人处。
⒊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档案工作,主动提供资料,收集材料要齐全、完整,注重文件材料平时整理与年终统一归档相结合,便于保管和利用。
(二)工程建设档案
⒈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可行性研究等工程前期文件材料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技术文件材料以及竣工图等竣工验收文件材料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均属工程建设档案。
⒉工程部要协调、督促好工程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⒊凡城北城市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中形成的建设档案,由工程部负责收集、整理、归档。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市城建档案馆。
⒊其他纳入管理的各建设单位,由工程部定期派人或配合城建档案馆对其进行协调、指导、督促,以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料的收集齐全。待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工程部应及时督促其将档案移交市城建档案。
(三)拆迁档案
⒈在拆迁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如申办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有关材料、被拆迁房屋评估报告、拆迁情况总结、拆迁结案表、决、强制拆迁的有关文件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均属拆迁档案。
⒉由城北房屋拆迁有限公司实施的拆迁项目中形成的企业、居民等拆迁档案,应由各拆迁小组收集、整理齐全后交本部门办公室统一保管,待工程全部结束后委托市城建档案馆整理归档并移交。
⒊纳入管理拆迁范围的拆迁项目,由拆迁部指定专人定期指导、协调、督促,以保证拆迁过程中资料的收集齐全。待拆迁项目完成并验收合格后,拆迁部应及时督促其将档案移交市城建档案。
(四)声像档案
⒈指挥部在各种会议及大型活动中形成的声像资料(如照片、录音、录像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均属声像档案。
⒉各部门要积极提供线索并与办公室协调,委托市城建档案馆拍摄、制作。
⒊各部门自行形成的声像资料,参照文书档案年终一并交由办公室整理归档。
(五)财务档案
⒈财务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财务资料(如凭证、帐簿、报表、合同协议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均属财务档案。
⒉财务部按会计档案归档要求收集、整理、立卷,按时报送档案室归档。
二、档案的利用
⒈为防止档案的失泄密现象发生,凡查档案者,必须严格履行借阅手续,档案不得拿出单位,因工作需要必须借出时,应办理手续,并限期归还。
⒉借阅有密级的档案,须经领导批准,并登记备案。
⒊借阅档案须严守机密,爱护档案。不能私自拆卷、抽页、涂改,应按查阅内容利用档案,不得转借他人。凡抄录、复印、拍照档案材料,须经领导同意。
⒋归档以外的文件材料,不得自行处理,应统一交至文印室销毁。
三、档案的保管
⒈加强对永久、长期档案的科学管理,严防潮湿、污染、霉烂、虫蛀,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⒉库房内箱柜排列要科学有序,避免阳光直射。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范文6
【关键词】人口与计生 现状 对策
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现状
(一)人口基数大,超生现象普遍、工作难度大。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处于生育年龄的育龄男女青年相对较多,加上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门头风等落后观念的影响深刻,长期以来我国超生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超生现象几乎占育龄青年的89.76%(此处数据参照2次人口普查中山东、江苏、贵州三省育龄青年家庭人口数据得来。)特别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刚颁布实施的前几年,超生现象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不被认为是违法现象,适龄育龄青年家庭超生被认为是正常现象,不超生却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带有普遍性大面积的超生现象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工作难度特别大。
(二)受“人多力量大”等历史遗留因素制约,超生普遍。一直以来很多历史遗留的诸如“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和“父子当年”等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的生育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长时间以来的随意生育和超生观念遗留下来的影响,加上长期以来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多力量大”的观点得到不断重复验证,超生现象比较普遍。
(三)法制建设滞后,计生工作无法可依,形式暴风骤雨。我国的法制建设一直比较滞后,特别是与计划生育工作相关的法律起步比较晚、法律规定不全面,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无法可依。各地计划生育工作很大程度上仅仅依靠各种地方性条例约束管理,在工作上存在,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享受权益少;政府行使权力多,承担责任少。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出现违法犯罪式的执法,人权遭到践踏,暴风骤雨式的工作方式给人民群众带来很大伤害。
(四)政策连续性较差,省际差别较大。自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以来,由于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政策连续性较差,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工作时断时续、时松时紧,人民执行计划生育相关规定时忽冷忽热,无所适从。同样生后在同一个国度,同样在党的领导下,不同省份的计划生育管理差距非常大,有的省份管理严格,处罚苛刻,有的省份只要交上一定数量的“超生费”,想生多少生多少,随便生,差距之大难以置信。
(五)经济与超生现象成反比。经过长期实地调研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超生现象成反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超生现象越少,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超生现象越严重。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抚养成本和压力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孩子抚养成本高,生存压力大,相反经济欠发达地区孩子抚养成本低,生存压力小,超生代价低。
二、造成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现状的原因
(一)我国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我国生产力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长期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致使人力始终是农村劳动中最重要的因素,男女在农业生产中的性别差异造成想超生男孩的人数普遍上升。
(二)我国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证体系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刚刚建立,很不完善,“养儿防老”的思想普遍存在,农民后顾之忧得不到彻底解决,超生现象无法遏制。
(三)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基层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国法律、制度建设落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压力过大。都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
三、规范执法、力促和谐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计生工作的现实选择,不能彻底解决计划生育工作现状,就谈不上和谐社会建设。现就规范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科技教育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力促提升我国特别是农业生产力,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生产和小机械化生产的劳动模式,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繁重低效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高效化。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等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让所有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鳏寡孤独都解除后顾之忧。
(三)建立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计划生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法按照法定程序办理,让执法者明白、违法者清楚。
(四)提高工作队伍素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作队伍。从新毕业的学生中择优公开招聘部分人员充实到计划生育工作队伍中,改善计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在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抓好计生队伍的整顿,要在计生系统中推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办法,通过严格考试考核,把一些素质差的人员清除出计划生育队伍。建立健全执法程序管理制度,坚持依法办事、公平合理的执法原则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关键所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法现象实行责任追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婚育新风宣传教育。坚持文化宣传,创造婚育环境。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先导。通过深入、广泛、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以文化之。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入人心,促使群众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得到明显改善和增强。
(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掘基层卫生资源,利用各类技能培训,立足基层实际,为育龄群众提供切实所需的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及各种致富技能培训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
(七)实现两个力求。第一是力求与新农村建设、合同化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动人口与计生工作重心下调。第二是力求与推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及严格依法监督相结合,提高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依法管理》…郭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