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1
Abstract: Aiming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1 regulation, this paper adopts to the method of viewing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ip management to sketch out the restructuring for sea crew competency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subjects, analyse some bright spots, such as new post competency, addi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 the refinement and strengthening for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discuss the changes in syllabus of Ship Management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 three inadequate or expectations of carrying out the 11regulation.
关键词: 11规则;《船舶管理》;评估规范;亮点;期望
Key words: 11 regulation;Ship Management;assessment specification;highlights;expectations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144-02
————————————
作者简介:吕凤明(1963-),男,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方面研究。
0 引言
国际上,IMO之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于2012年1月1日生效,作为缔约国,我国随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2号,以下简称11规则),并于2012年3月1日起施行。11规则是对200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以下简称04规则)的修订、补充及完善。它是我国海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和发证的政策性文件、纲领性文件[1]。它是我国航海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它也是影响船员队伍发展的核心政策之一,在船员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本人长期从事高职航海类轮机专业《船舶管理》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航海经历。本文从《船舶管理》学科角度出发,分析11规则(含配套措施)改革带来的变化、亮点及缺陷,仅供参考。
1 考试科目重组
考试科目的设定以覆盖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确定的职能模块、新适任标准及适当减少现有的适任考试科目为原则,借鉴吸取了以往考试科目设定的优点与不足,重新调整、合并现有的适任考试科目,力图避免海员在职务晋升、航区扩大和吨位/功率提高考试中重复考某些知识点的现象发生[2]。
船舶二/三管轮适任证书考试科目由原来的7科改为现在的5科,但是知识点并没有减少而是略有增加。主要包括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新增自动化内容)、船舶管理、轮机英语。评估项目为动力设备操作、动力设备拆装、电气与自动控制(新增自动控制评估项目)、船舶电工工艺和电气设备、机舱资源管理(新增)、金工工艺、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
2 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11规则在满足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前提下,突出体现了当前海船员行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与04规则相比,11规则主要调整内容集中在船员教育培训、证书发放、适任考试等方面上。11规则还取消了航海学历作为申请适任证书的条件限制,强化了适任培训,对船员职务晋升之海上资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新规划了适任证书航区和等级,取消了乙类航区。宽泛了证书再有效的条件;同时对证书适用航区设置以及证书发放与制作做了简化规定[3]。总之,存有许多亮点,但主要亮点有3个,其中对评估规范的细化与加强则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2.1 亮点一增加新的适任岗位和适任标准 11规则增加了电子电气员、电子技工、高级值班水手和高级值班机工的适任岗位,在轮机长和轮机员适任标准中增加了机舱资源管理评估项目。并对新增培训项目的场地、设施、设备和教学人员资质标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关于的通知》中,进一步规定了过渡期适任培训大纲和学时[2]。
一句话评价:电子电气维护专职人员的设置大大增强了船舶安全适航能力。过去许多船舶上的那种不明身份的“野电工”现象将被有效取缔。
2.2 亮点二《船舶管理》增设《管理学》基础知识领域
《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也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但是就目前而言,学习《管理学》理论的人大都局限于工商、金融等文理科类专业,而工科特别是轮机专业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不重视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学习,有些片面。轮机专业学生虽然有学习《船舶管理》,但是这门课讲述的是:船员法规、对船舶机器的管理甚至是学习船舶构造原理等,并未涉及《管理学》基础理论。事实上,偌大一个机舱部,同样存在对人员的管理,同样需要有《管理学》基础理论,同样需要人们掌握前人留下的好的管理经验。既然有那么好的学科为什么不让轮机专业学生也学些管理学基础?集美大学李品芳教授编写的《船舶管理》(2006年)包含有一些《管理学》基础知识如船舶安全管理的途径、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本人对此深表赞许。
11规则将《管理学》这一基础知识领域增补并放在第九章机舱资源管理之中,主要包括了计划、组织与协调、领导与决策、控制等内容。
一句话评价:不谋而和者大有人在,幸甚。
2.3 亮点三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 为全面履行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作为实施11规则的补充和完善,规范海船船员评估工作,国家海事局组织相关单位200多位专家研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评估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评估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评估规范》两部规范对航海
类各专业详细规定了实操评估科目、实操评估题目、评分标准等内容。例如驾驶台资源管理(BRM)和机舱资源管理(ERM)被纳入新的实操评估科目。再譬如,《高级消防》实操评估项目,原来主要考核一道题,如今增加为十三道题。
一句话评价: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将全面提升海船船员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
3 《船舶管理》考试大纲的主要变化及学科特色
《船舶管理》是建立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各门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之上的一门应用型课程。课程是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STCW78/10公约关于船员知识和技能的七项功能块之一,是国家海事局高级船员适任证书的必考课程。课程涉及面广、职业性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课程紧紧把握现代船舶新技术和管理上的新要求;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是现代船员特别是高级船员从事船舶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主线和支撑。
《船舶管理》课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阶段:第一阶段:《机舱管理》(1987年以前);第二阶段:《轮机管理》(1987年~1998年);第三阶段:《船舶管理》1998年以后。
11规则对《船舶管理》教学大纲又做了较大修改,新增三个章节。以无限航区750KW及以上船舶二/三管轮为例,其内容包括: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船舶防污染管理、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轮机长、大管轮)、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船舶人员管理、船舶维修管理(新增)、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新增)、机舱资源管理(新增)等九个大章。
毋庸置疑,如今《船舶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大型综合应用型课程并涉及多门学科领域,如《轮机管理》、《船舶检验》、《造船大意》、《管理学》、《船舶维修管理》、《动力装置技术管理》、《船舶防污染》等。
4 三个改进期望
4.1 课程大型化不利于教学和学习,还是分解科目好
《船舶管理》教学大纲包含九个大章、涉及七个学科领域。课程涉及知识面很广泛,任课教授必须掌握多学科知识,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航海阅历。要教好这门大课很不容易。目前我校是把它分成三段,分别由三个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有些职业培训机构就不这么做了,它们可以一个人全包,课堂教学或许就变成了照本宣科。
再譬如轮机专业五大理论课程之一的《主推进动力装置》现在也成为了一门“超级”大课,其内容包含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构与机械传动》、《金属材料及其工艺》、《船机零件的摩擦与磨损》、《船舶柴油机》、《船舶推进动力装置》等多门学科。这样覆盖包含合理吗?《材料力学》与《船舶柴油机》紧密相关,与《船舶辅机》就没有关系吗?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这有利于教学还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这门课如果让一个老师上完效果好吗?教师的任课职资都没区别吗?
4.2 考试大纲要按职务分层次、有阶梯、划出明显界限来 目前《船舶管理》三个职务的考试大纲紧密交织缠绕在一起,不易区分,与实际工作也不是很吻合。以船舶管理为例,建议其九章学习考试内容按照其职务、工作岗位性质给予明显区分,划分学习范围,减少大面积重复,各章内容可加深。并充分表现如下之递进关系:①船舶二/三管轮考试大纲包含章节:船舶结构与适航性控制、船舶防污染管理、船舶人员管理、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②船舶大管轮考试大纲包含章节:船舶营运安全管理、船舶安全操作及应急处理、船舶油类、物料及备件管理、船舶维修管理、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机舱资源管理。③船舶轮机长考试大纲包含章节:船舶营运经济性管理、船舶维修管理、机舱资源管理。
4.3 机舱资源管理评估项目涵待改进
4.3.1 有些评估项目适合口述不适合操作、属于机舱日常工作频繁交往内容、技术难度低、题目数量比例大、分值大,存在不合理缺陷,例如:①机舱值班人员的通信与沟通(20分),②机舱与驾驶台的通信与沟通(20分),③轮机部与公司职能部门的通信与沟通(20分)。
4.3.2 有难度、反映实际工作关键、有重点的评估项目仅一个,但仍然存有题目过大宜当分解的问题。
应急情况下轮机长、轮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包括主机故障、舵机失灵、全船失电、机舱火灾、机舱进水、恶劣海况、搁浅、碰撞、海盗袭击、溢油等)(50分)。
4.3.3 缺少PSC检查(实际工作重点)评估项目,解决船舶滞留问题仍是航运企业的一个重点、一个关键。
5 结语
11规则的实施,响应了STCW78/10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要求。11规则对考试科目实施重组,对《船舶管理》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并增设《管理学》基础知识领域。11规则增加了新的适任岗位和适任标准,增强了船舶安全适航能力。其中,评估规范细化与加强将全面提升海船船员的实操动手能力,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期望机舱资源管理评估项目能进一步得到改善,期望课程设置及考试大纲能进一步得到研讨和促进。本研究将有利于贯彻和实施11规则,也将有利于11规则未来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士占.新版《海船员适任考试发证规则》主要调整内容述评[J].航海教育研究,2012(2).4-9.
[2]武汉交通职业学院.《11规则》和配套文件解读[EB/OL].[2012-05-30].http:///?p=16&a=view&r=331.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物业管理;教学;改革;发展
一、物业管理行业限制房地产发展的原因
房地产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企业,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且各领域间相互联系性也比较紧密。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在经济效益增长同时,也出现了多种问题,比如在城镇化不断推进使得房地产业等基础产业快速发展,而同期与房地产行业相配套的物业管理、经营、维护等服务产业并没有以相同的速度配套发展。这就使得房地产业硬件与服务型软件不兼容,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限制了房地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同时在房地产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应规定的不完善导致行业秩序并不能按照一个合理稳定的区间进行发展。由于行业规定没有一个良好的限制与规定的作用,使得在后续配套服务建设期间并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物业服务。进而物业管理服务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降低业主入住体验,从侧面限制了房地产的发展。
二、物业管理教学对于房地产业的意义
由于房地产涉及的领域和专业十分广泛,从而使得评价房地产企业业务素质的方面有很多。业主不仅会从房地产主要商品住房的建筑质量、选址、环境设计等硬件因素对房地产企业进行评价,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具体住房环境维护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业主评判房地产企业资质的最直接体现。物业管理行业的工作主体是物业,包括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相关场地进行维护、管理等具体工作。物业管理的工作对象主要是人,这也要求了物业能够作为房地产企业的形象来和业主进行相关的沟工作。物业管理与房地产业首先从业务范围来看属于上下级的关系,房地产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建设配套的物业管理服务,而科学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也会进一步从软环境建设方面优化房地产,推动房地产的发展。在基本的依存关系直上,物业管理行业可以成为提升房地产业项目价值的最重要手段。作为硬件主体,房地产业中相关住房的价值是一定的,而通过积极有效地物业管理等软环境的综合建设,可以及大地提升业主的入住质量。物业管理如果科学合理就会极大地提升整个项目的综合价值。物业管理可以通过对基础能源、停车产地、室外公共设施的维护,形成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管理使得整个项目升值。
三、物业管理学科改革的具体策略
由上文可知,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提升房地产项目价值、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进行物业管理教学方面也需要将学科积极融入到房地产业版图之中,通过对于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合理的进行教学安排,有计划、有侧重性地对学生相关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大体上物业管理学科改革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开展:
1.教学目标:首先在物业管理教学的目标设定上,教师需要将物业管理学科与房地产业的发展积极适应。以学生在未来工作实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物业管理工作帮助房地产业发展为根本目标。这种实际效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学工作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以追求结果作为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指导,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学思想:在进行物业管理教学思想的选择上,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积极选取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由于物业管理学科体现出的实际应用性较强,所以对于学生在进行学期期间实践过程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践思想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学生可以做到从实际出发,面向物业管理学科要求的各个领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通过实际操作的形式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各种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思想的贯彻保障学生真正学习到能力与素养。
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物业管理的课程目标制定与实践教学思想的全面贯彻,教师可以根据物业管理学科中的各项内容与房地产业发展期间对于软环境建设的具体要求适时,丰富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摒弃固有的教师单向授课模式,积极通过基于实践基础上的探究、演练、模拟、实习等手段帮助学生进行物业管理学科的学习。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现实生活中物业管理的案例、规则、技巧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性演练。让学生在实践练习的环境中加深对于知识点和实际能力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多种丰富的实习活动,让学生走入房地产企业,通过相关实习工作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好地为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浅议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内容与发展[J].莫月冰.现代经济信息.2006(06)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生教学;财经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125―03
信息资源管理(IRM)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预算、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一种管理活动[1]。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及以后信息资源管理类学科之间的集成和整合的需要,导致了一门渗透性很强的横断学科――信息资源管理学产生[2],其内容涉及信息科学、管理科学、数据处理、通信、计算机科学、文献情报学等各个方面。随着全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信息资源管理也成为国内外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一 国内外高校同类课程现状
信息资源管理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打破了原有学科界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档案学、图书馆情报学和情报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多学科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是其典型特征[2]。在国外大学,IRM课程多设置在信息科学专业,如美国东北大学,或者图书馆学专业,如威斯康星大学。根据学科专业不同,课程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三大方向:信息系统学派、记录管理学派、信息管理学派。
90年代初,中国学者孟广均和卢泰宏等人系统地引入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3]。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和图书馆情报学专业都开设了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大多都设置在本科专业,也有一些设立了硕士和博士研究方向。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信息管理为主线,以理论教育为主导,和企业应用及时代特点结合的较少,教学重点也依专业有所不同。
二 课程教学探讨
1 课程定位
我校自2001年开始开设此课程作为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信息管理专业和图书馆情报学专业,我校是财经类院校,信息学院硕士方向主要为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是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信息技术为辅助实现手段的交叉学科,因此我们的IRM课程定位也是多学科交叉,侧重从管理思维及企业应用而不是技术角度,结合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组织课程内容体系、分析讲解问题,和企业市场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
2 体系结构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由作者承担此课程的教学及相关研究工作。作者在对当前国内IRM教材著作、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及6年教学实践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学院的交流学习经验,提出了适合本专业方向和学生特点的创新课程体系结构,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的课程体系遵循系统性和创新性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知识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知识体系前提下,区别于以传统信息系统管理为主线的内容体系,采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体系结构,反映学科领域最新成果,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作为整个课程的基础,这部分主要包括数据、信息、信息资源、信息化、信息产业、知识、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等概念及其关联,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从产生到利用到再创造的过程。
(2) 知识管理:知识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经过人脑加工得到的有用信息,知识管理是现代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的核心。这部分主要介绍知识的生命周期;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因、目的、工具和手段;知识管理的企业实施和应用;知识管理系统方案和技术平台;北京移动、三星等企业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3)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抽取出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是针对目前企业面对大量杂乱数据无法辨别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管理,而提出的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数据挖掘的特点、原由、过程、人员、环境、相关技术;数据挖掘的商业应用;相关软件(重点SPSS系统);数据挖掘与CRM;数据挖掘在证券行业、网络应用、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分析。不同于介绍技术和算法为主的数据挖掘课程,本课程重点在于数据挖掘的商业应用,侧重于分析、管理和应用。
(4) 信息资源规划(IRP):IRP是完全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管理内容,是指对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是针对于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讲解及应用;信息资源网;IRP在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实施(四一三三原则);IRP与ERP;IRP2000系统软件介绍;政府信息资源规划案例。
(5) 首席信息执行官(CIO):CIO在企业的角色主要就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协调、管理,因此这部分主要介绍IRM与CIO;中国CIO面临的挑战和机遇;CIO与IRP的工程化方法;CIO与本组织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IT服务链)。
(6)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适应当前网络发展,介绍通过网络如何对信息资源进行更好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网络信息资源及信息结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信息结构(导航、标志、检索等系统)设计;网站资源设计原则;案例分析。
(7)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利用过程中,安全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本部分主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对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介绍对系统进行审计和评价的方法。
3 教学资源
教师注重将所讲授内容体现在教学实践本身,随时随处体现“信息资源管理”观点和方法:利用知识管理理念,整合各方面知识资源,包括各种教材著作、专家渠道、国内外最新研究论文、案例资源等内容,形成资源库。
自课程开设以来,先后使用参考过科学出版社出版孟广均等著的《信息资源管理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景光主编的《信息资源管理》,武汉大学马费成编著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北京理工大学甘仞初主编的《信息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肖明编著的《信息资源管理》等著作,以及Ricks Betty R & Gow, KAY 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incinnati (Ohio)等国外著作。已有教材都对信息管理学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但内容大都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多以信息系统论为核心,和现实企业应用及我们专业特点结合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指定其中两本为参考教材,而围绕课程体系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教师对国内外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加工后形成的教案、讲义,资料来源大都为排名行业前列的学术刊物、数据库、著名专家。除了理论知识,资源库还纳入不同企业的案例,以及知识案例获取的各种专家渠道。
4 教学方法
结合课程和中国学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性,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及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手段,采用整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Leading Discussion+小组讨论/作业”相结合,目的在于尽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区别于以往“高级本科生”似的研究生教育方式。
(1) 教师的课堂讲授主要在于让学生了解知识课程体系结构及关键知识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点串成线,配合阅读资料和案例,进而使知识面立体化。
(2) 案例分析,主要是教师通过企业渠道获得并整理内容详实的企业案例,把理论知识融入到企业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践如何结合起来的理解,弥补学生由于条件所限无法亲自参与重要的企业实践环节的缺口。
(3) Leading Discussion是教师借鉴美国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所得,培养学生独立深度研究分析能力。由于课程内容比现有教材更新,涉及范围更广,仅靠教材难以获取足够知识。教师定期提供国际上较新的研究论文,课下每位同学独立阅读并总结出不超过一页纸的summary,提出2-3个针对性问题。课堂上每次轮流由不同学生主持leading discussion对论文进行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际最新动向,督促其主动学习、思考、沟通能力(这正是中国学生普遍缺乏的),还能提高专业英语阅读理解归纳能力和阅读速度。
(4) 小组讨论/作业主要是教师提供案例内容框架及引导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案例(课堂或课下,视时间而定),鼓励brain storming,以PPT形式进行课堂演示,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最后教师对各组案例分析就行评价总结。
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启发式、引导性和参与性的理念。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通过以上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克服教师满堂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引导性:教师在教学中先引入问题,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引导学生探索性阅读,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参与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考核
为体现课程的多学科交叉性、复合型知识能力特点,课程采用多形式考核方式,重在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此过程中对现代IRM管理理念和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渗透。在强调“开卷+闭卷”传统考试形式基础之上,将参与讨论、案例分析、Leading Discussion、论文撰写、企业调研、小组作业等综合起来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这种“非概念记忆”的能力考核方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结言
经过多次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体系和方式方法得到了专家及学生的一致认可: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新颖全面,反映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国外资源丰富,与国际学科发展接轨;高质量案例的引入恰当充分,和实际企业应用相联系。教师在讲授中补充很多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注重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适合财经类院校研究生阶段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也注意及时发现总结问题,充分意识到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1 教学中很多内容都超出现有参考教材,因此需要将教学内容资源整合成更加系统全面的教材,供学生参考。
2 对于一些最新的较为抽象的内容,以及一些专业术语,还需进一步增加关联性更强的实例,更加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 信息和网络时代,知识及企业应用的更新频率都在加速,需要及时更新资源库以和现实世界发展保持同步,如何追踪最新的知识资源、企业实践和专家渠道是很大的挑战。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是知识经济时代新兴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体系、方法发展还不完善。在北京召开的北京高校信息资源管理专业高级研讨会上,大家也一致认为信息资源管理这门课程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本文提出了适合财经类院校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设计,供开设此课程的高校教师探讨,并希望能有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景光.信息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2002.12.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4
本课程是的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基本结构、建设程序,能够分析设计、施工、拆装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影响安全的因素,熟悉国家相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体系,以保证学生在未来从事建筑管理中有足够的建筑知识储备,能够利用所学预防事故的发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问题[3]。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工程图学》等具备一定的安全理论知识和绘图识图能力。
2教材分析
2.1教材地位与特点
教材选用的是武明霞主编的《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该教材是高等教育安全工程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它体现了安全科学与建筑技术学科的衔接、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也是学生将来取得行业职业资格的重要保证。
2.2教材内容
建筑平面图是该教材第二章内容,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理论偏多,鉴于安全专业学生没有建筑基础的现状,对教材作了处理,将内容化繁为简,适当增加内容,深入浅出利用情境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职业角色中获取新知。建筑平面图是建筑施工图识读的一个开端,在安全学生从事建筑业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建筑平面图的形成和用途;掌握建筑平面图的图示内容。能力目标: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素养目标:掌握识读建筑平面图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2.4学情分析
本课的对象是本学院大三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专业课程学习能力,观察力、形象思维力有所发展,但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前期已对制图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理解物的投影关系及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在情感态度上,他们喜爱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还处于一种较为迷茫的状态。
3教、学法分析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配合任务驱动,游戏竞技,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模型感受、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使教学更直观、形象。让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增强求知欲,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掌握本次课的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4教学过程设计
本次课主要设计四个环节,详细情况如下。
4.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将博泰水韵天颐售楼现场搬到教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小李校小张的对话,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展示小区销售平面图,让各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买房现场,对房屋的建筑图及平面图进行分析讨论,利用学生对角色的好奇,激发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兴趣及积极性,潜移默化中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性情境,如何确定教师手里的水果是普通橙子还是血橙?通过剖切橙子告诫学生房屋的选择还要重在看内部构造,进一步启发学生,做人不能只看表面。接着展示一组建筑平面图,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建筑平面图做好铺垫。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导出新课:建筑平面图的形成。
4.2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围绕同一张图纸开展的两项小任务,任务一是读平面图,掌握平面图的形成,对图例内容有所理解;任务二是掌握识读平面图的技能。布置任务一,明确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建筑平面图的形成,教师利用flas,再现建筑平面图的形成过程,降低了思维起点,便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如图1所示建筑模型。在此理论基础上,以上课的教室为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假想的水平剖切,得出教室的平面图。结合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空间讲解,让学生有亲近感。边学边练,加深印象。对照形成的简单教室平面图,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各小组说说所看到的图示内容,通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回忆和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最后分析归纳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利用收集到的住宅楼平面图,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结合教材中建筑平面图识读示例内容进行读图。教师将图例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弱化了学习难度,强化认知。学生重新识读建筑平面图,完成任务交底书的填写。强化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突破教学难点。
4.3学以致用,形成能力
此阶段是对建筑平面图的应用,主要由“大家来找茬”、“我的房屋我做主”、“简面图抄绘”三个环节组成,三者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逐步地掌握建筑平面图的识读技能。“大家来找茬”要求学生对任务中给出的图纸进行纠错与完善,并且一组给出一份正确的图形进行对比,学生展示成果,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找茬游戏,教师与学生一起比对结果,学生更易于接受,把课堂彻底还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展示学生比对成果,此环节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能力。“我的房子我做主”各小组挑选一套自己的房屋并阐述理由,与前面提出的任务首尾呼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感受团队精神。“抄绘平面图”实现了知识的衔接,巩固了旧知,强化了重点。实现学生做中学的基本要求。
4.4反思回顾,总结评价
由学生总结,教师完善。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重点,强调注意点。既能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综合点评各小组完成情况,全员参与小组成绩核算,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反思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5
1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既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各高校大都突出自己的传统优势,或侧重商务,或侧重技术。英国高校在电子商务教育方面发展较快,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前后相关性即学科的整体性,选修课方面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在实践教学方面非常重视,注重与实习基地的共建[1,2]。我国高校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发展总体上有两大基本方向:电子商务经管类方向和电子商务工程类方向,由于两大方向各自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在知识与技能体系方面各有侧重。例如,浙江大学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设置在经济学院与管理学院中,依靠学校的优势资源,采用由经济、管理、计算机三个学院联合培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加强商务管理和商务实践方面的课程,注意学生知识模块的平衡建设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3]。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起步本身较晚,既没有综合性重点大学雄厚的学科基础,也没有理工类院校信息工程学科的支撑,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1.1无法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课程体系结构缺乏有机性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领域,要从中选择出既能体现学科前沿,又能体现财经类院校特色;既能符合财经类院校教师专长,又能保证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这存在一定难度。文献[4]汇总统计发现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但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性和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侧重不够,人才培养方向模糊等问题。
1.2专业师资缺乏,较难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目前,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部分由于缺少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能力较为薄弱,因而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国内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招生生源质量与其他专业相比处于劣势,这在一定程度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1.3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完善电子商务从信息技术和商务实践中发展而来,许多课程都包含大量的实践内容,实践性是电子商务学科的核心[5]。这一方面需要改变传统认识及做法,实践教学不再局限于实验室模拟软件的使用及实习基地的参观,而是要将案例教学、应用技能的培养分层次地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之中。另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特征,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宽”与“专”的结合。
2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及核心知识体系、社会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影响等多种因素,采用什么方法科学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财经类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而言,在准确把握电子商务专业内涵、有机构建课程体系、寻求专业特色基础上,协调好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既具稳定性,又能与时俱进,文献[6]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思路,即从相对静止的学科特点入手,从问题解决的途径中找到本专业的特色,即核心课程,然后扩展成课程体系,再用相对动态的人才需求及其能力构成进行修正。虽然它是应用于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但是这一设计思路很好地平衡了学科特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使课程体系的设置更加合理,对财经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3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实践
上海金融学院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5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设立,隶属于信息管理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授管理学学士学位。按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指委的意见和专业规范,结合专业特色定位,利用上述思路,对我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3.1初步确定重点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市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电子支付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金融学科强和与金融行业的天然联系,建立了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经济和管理相融合,培养具备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电子商务特色人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为上海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子商务与金融经济、管理的结合,一是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例如金融类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电子商务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安全性及实时性成为关键,这就涉及到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有整体理解和把握。对于技术的要求,一方面考虑对现行ERP、CRM等软件或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考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主要在于系统的规划、分析能力的培养,强调信息技术及安全技术与商务模式的创新与融合,以区别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二是电子商务意识的培养,熟悉不同类型企业的传统商务运作流程及特点,善于发现利用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规律,能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方法为企业设计、创造和管理电子商务,并对电子商务的运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有较深的认识,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分析和识别出商业机会及能带来的盈利能力,如何引导商业需求,发展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等。考虑到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点及知识体系,结合以上的分析识别出一些重点课程。例如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开发实践、电子商务安全管理(支付方向)、网络营销及项目管理等课程为电子商务在金融行业中的实施及应用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电子支付与结算、网络金融等课程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支付与结算体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依托学校的优势资源,突出专业特色。以上这些课程把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管理、电子支付与电子商务金融环境有效融合,使学生能认识、理解、掌握如何用电子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推广、咨询与管理,特别是为企业解决电子支付的应用与管理中的问题。
3.2市场人才需求及能力特征分析
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导致商业模式变化,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人才的需求;二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导致新的企业类型对相关人才的需求[7]。两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都离不开技术与商务,但这不是技术与商务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两者有效融合,从而适应企业的要求。要适应以上市场需求,需要对其进行层次细分,各个层次体现出对所需的人才能力差异性,不同的能力需求体现出专业培养的不同方向和层次,如下表1所示。从表中岗位群的分析可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能力需求分类基本上为技术型、商务型、战略型,另外考虑到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还有教学科研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是指在大专院校、相关科研机构及相应部门和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才[5]。从能力层次上分为高、中、基本三个层次,对于高层次的人才能够根据环境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对电子商务战略进行规划与决策;中等层次的人才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实施与管理;基本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以技术为主的能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美化,另一方面以商务应用为主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交易等。
由于我校的金融背景及招生的地域特点(以上海生源为主),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能够突出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需要按照不同的岗位层次及能力需求,在人才培养上围绕信息技术与金融、管理的融合与创新这一主线开展,才能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环境下金融机构新的发展。通过以上市场需求及能力层次分析,结合学校优势及信息学院的计算机技术背景,本专业培养人才主要面向电子商务师、面向电子商务的应用与管理等人员,突出金融行业;从能力层次要求上来看主要以基本层次为基石,中等层次为目标。当然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综合类高层次人才更符合市场所需以及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一些选修课或者与企业的合作,有条件的话参与企业的咨询与顾问工作等多样的方式进行。
3.3课程体系的确立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 管理案例 特色案例库 建设
一、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1.资源型企业管理具有特殊性
资源型企业是从事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加工的企业,具体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煤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十二个子产业企业。资源型企业具有资源依赖性大、地理性强、在产业链处于上游位置、一般是原料和中间品供应者、对环境影响大等特点。正是由于资源型企业的特殊性,导致资源型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在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中,从案例来源以及案例类型对教学的适用性出发,应该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这样对于行业性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更好的指导性。
2.资源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据统计,2011年资源型产业工业产值占第二产业85.5%,占当年GDP的39.86%,就业人口占比29.5%。然而,资源型企业在从事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对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源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开发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研究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于我国资源型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1.原创性
原创性是案例开发的核心要素。案例必须取材于实际,是撰写者对企业典型事件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的一手资料,不能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杜撰出来。只有根据真实的管理情景编写的案例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实现案例教学的功能。案例编写时一般保持客观中立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或介绍,但有时为了增强可读性,提高案例学习的效果,可以将有关内容做一定的加工,使案例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以激发读者的兴趣。
2.规范性
目前,在国家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大连理工大学主持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以“统一规范、分散建设、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为宗旨,推动着我国本土案例开发,实现校间案例资源共享。因此,为了更好地交流和推广,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编写要按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案例完整性。案例基本结构包括案例正文、案例使用说明及附件。案例正文是案例的主体部分,介绍所涉及机构的基本情况、背景信息,以及具体的管理情景、决策环境;案例使用说明是给使用此案例的教师提供的材料,供教师备课参考;案例附件是案例讨论的相关背景资料。此外,还要注意选题的典型性、事实描述的客观性、材料组织的目的性等,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3.特色性
资源型企业管理本身有其特殊性,在资源型企业管理案例编制过程中,要从资源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出发,对探矿权、采矿权的获取、企业并购、合作技术创新、生产活动组织、矿产品营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问题展开研究。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企业如何“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如何循环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这些问题在资源型企业表现更突出。通过对资源型企业在解决这些方面问题的实践的探讨,对于资源型企业管理改善及其他类型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可以窥见这一方面管理实践的全貌,从而举一反三,知道今后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三、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具体路径
1.与企业合作开发
根据教学需要及研究条件的便利性,跟相关企业合作立项,到企业实地调查,撰写案例,这是管理案例开发的重要途径。与企业合作开发案例,必须要解决好企业合作的问题。解决合作问题需要从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双赢,特别是企业要有收益。一般来讲,通过案例开发,可以宣传企业,有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把企业公关需求和案例采写要求相结合;通过案例开发,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其次,要加强沟通,赢得企业认同与信任。在案例开发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关于市场、销售、财务、组织结构等数据,还要接受调研人员的访谈。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真实情况,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使企业认识案例开发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使企业消除顾虑,接受客观中立的案例采写和调研。
此外,要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机制,使案例开发有机制上保障,也有利于对目标企业管理情况进行长期跟踪,从而更好地挖掘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一些行业特征比较明显的院校,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与资源型企业联系比较密切,有与资源型企业合作开发案例的便利条件,应该建立与资源型企业合作开发案例的长效机制。
2.MBA学员案例研究论文改编
案例研究论文是MBA学员毕业论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每年大部分MBA学员毕业论文都是对所在企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完成案例研究论文,其中一些在资源型企业工作的学员也撰写案例研究论文。这些案例研究论文在体例上与教学案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关键问题、主要内容是相同的。案例开发教师可以在学员撰写论文过程中就积极参与,指导学员确定问题及主题,收集资料和实地调研,保证教学案例编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在学员完成论文后,按照教学案例的体例要求改编写教学案例。如果需要,教师可在学员MBA案例研究论文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研,完成教学案例。该种途径编制教学案例,具体改编工作由指导教师负责,共同作者为指导教师、原作者。
3.课题成果改编
教学案例的编制也可以在课题成果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在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的基础上,选择相关选题,进行补充调研,根据教学案例的格式要求转换形式,改编成教学案例。改编工作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相关成员负责。如果原课题负责人对教学案例编制不感兴趣,则可由学校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初步筛选,选题信息,相关课程的教师选择改编。共同作者为改编人、原课题负责人。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2005年至今,科研立项资源型企业类项目180余项,结合实体企业,通过典型事件分析,在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环境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型企业管理实践案例资料,这就是资源型企业教学案例编制的重要来源。
四、资源型企业管理特色案例库建设的保障措施
1.案例库建设需要专门机构负责
为了推动案例库建设,必须有一个由专门人员组成的机构来规划和组织案例库的建设工作,发挥资源的整合作用。这些案例库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但包括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工作,而且需要包括其他学校、企业日常联络、交流等工作。有了专门组织机构,才能持续地推动案例库建设。
资源型企业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对案例库的构架。根据课程需要和资源型企业管理特点,要确定案例类型、案例主题。二是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定期对教师进行案例开发的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的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国管理共享中心每年定期举办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案例研究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学校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来加强对教师案例开发的培训工作。三是要加强案例开发项目管理。案例开发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学校案例库建设机构要制定MBA资助项目申请、审核、中期跟踪、验收程序,从案例选题、案例开发过程控制、案例评估等方面把好关,保证案例开发的质量和数量。
2.案例开发需要有专项资金
由于案例写作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经费是阻碍本土案例研究与写作的一大难题,在案例库建设中必须要有专项资金,对案例开发工作给予经费资助。案例开发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写作人员劳务费,由于案例采编需要到企业多次实地调研,差旅费会比较高,同时,由于案例采编对写作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人力成本也会高。据北大案例中心测算,一个优秀案例的成本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清华大学案例中心向全国招标的付费标准是平均下来达到了千字千元,即一个长度在1万字左右的案例需要支付作者1万元人民币。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则是将案例采写工作量计入教授的整个工作量中,统一考核付酬。
因此,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专项基金,参照科研项目立项的方法,对获得案例研究和开发立项的教师进行分类资助,如某校对案例开发资助方案是:知识点案例(正文1000-1500字),即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中某一特定的知识内容或知识点的案例,资助3000元;课程案例(正文5000-8000字),即只涉及到某一门课程的多方面教学内容的案例,资助6000元;综合案例(正文8000-15000字),即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案例,资助10000元。这样的方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案例开发的经费需要。
3.案例开发要有激励措施
案例开发是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除了给与案例开发所需的经费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是多样的,除了让案例开发教师认识到案例库建设对中国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案例教学水平提升的支持作用,从而发挥激励作用外,更重要的激励在于成果的认定和保护。目前教师都面临职称评定、晋升等现实问题,若案例编制的成果能像科研成果得到认可,则必然对教师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现实中,一些院校对案例编制认定为院级教学成果甚至不认可,大大弱化了教师开发案例的积极性,相反,一些院校对案例成果高度认可,等同于重要期刊论文甚至权威论文,必将大大提高教师案例开发的积极性。其次,是案例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案例,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应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学校应充分尊重并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对其案例的使用或共享应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同时鼓励或资助教师把自己的案例开发研究成果著书立说,向全国推广。因此,院校要不断完善案例开发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教师开发案例、使用案例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