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1
【关键词】课外实践;地理学习;大自然
由于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不只限于书本知识的内容教学,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联系地理知识并运用好地理知识。也就是说,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的书本教学,还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走出课堂、携手共同拓宽地理学科的学习空间。在现阶段的大多数实际地理学科教学活动中,老师倾向于传统的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并以考试成绩为核心教学思想。这就导致了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去将理论知识去联系实际进行应用,学生只能够纸上谈兵。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了解并探索自然环境和地理人文,是目前我们地理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通过课外实践开拓学习空间
在以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习得的地理知识都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而获取的。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情况掌握其所对应的地理样貌和地理知识,此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一些好的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完成所有理论地理知识的积累并掌握。就应试教育而言,这本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着无法让阅历尚浅的学生们领略到真正的地理人文学科的自身魅力。尽管就目前而言,现代的科技可以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手段中获取到实际的地理样貌,但是因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没有办法切身深入到自然中去领略实际的地理样貌,还是或多或少有种纸上谈兵的论调。换种说法,这种教学活动是无法代替学生实际深入到自然中领略地理样貌所带来的收获的。针对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来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进而对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局限性进行弥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拥有更宽阔的地理学科学习的空间。例如,在课外活动中老师组织学生通过成立小组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地理探索活动。比如对当地的经纬度进行测量,观察太阳运行时的高度位置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地理观测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中领略到地理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研究带来的成就感。
二、结合家乡优势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
情怀地理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应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地理环境入手,引导他们发现地理活动所蕴含的意义。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的时候,可以通过学生所熟知的周围的家乡拥有的地理环境渗透到地理环境中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其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程度。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结合相关的知识内容与当地的环境再传播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活动中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问题和地质结构、湿度温度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调查中,老师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加深对家乡区域的理解。不但学到了地理知识,了解了家乡地理人文,还能够激发学生们对地理人文的热爱。因此,联系好实际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实践活动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可以在探索地理环境中学习到新的地理知识。同时学生对地理人文有了更加直观以及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有了深入的、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除此之外,也培养了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对当地环境以及环保的问题展开了解,这样也使得学生们加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并在将来付诸行动改善环境。学生在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中不但加深了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培养了爱国爱家的崇高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一次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应该是由老师详细制定而得出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要随时都记录好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相应的地理人文数据和自然现象和变化的情况。老师在课外活动中,随机应变指导或以向学生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地理人文的探索和观察。在实际的课外实践活动中,老师尽可能的不要插手学生的任务,培养学生独当一面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困难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阶段开设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不但能够让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也能够加深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还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人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课外地理活动中也能够收获到探索地理的快乐,开阔自身的视野,对祖国大地产生浓厚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热爱家国乡土的情怀。
参考文献
[1]甘立新,浅谈高中地理教材“活动”内容的教学处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7)
[2]孟成伟,地理教学中课外实践活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2
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一直重视实践教学,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各国的地理教育除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外,对地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也极为重视,尤其对技能、智能和各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较多。当今国外地理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是重视学生课内和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强调在教学中多引入地理观察和地理实践活动。目前,国际地理课程标准有以下共同特点: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和个体发展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实践能力及地理素养;鼓励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上实现创新等。世界各国都广泛开展地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如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兑现“综合实践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地理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美国的中小学在地理教学中都实施了“设计学习(projectlearningordesinglearning)”和“应用学习(pliedlearning)”方式;法国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教育理念。由此可见,在地理学科中利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己成为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综上研究,国外地理实践活动不仅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课堂演示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课堂演示活动的方法主要有地理演示法、地理实验法等,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地理观测法、地理制作法、地理实验法、地理参观调查法、地理野外考察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突显地理特色。
2.国内研究进展在我国,对活动教学有较早研究的是陶行知和陈鹤琴。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法曾对我国的活动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反复强调“行是知之终,知是行之成”,在教学活动上十分重视“做”。陈鹤琴是我国近代活动教育家之一,提倡“活”教育,他的指导思想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教他自己做”“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等等。在我国有关地理实践活动的研究中,把地理实践活动按不同划分标准分成了不同类型,如周振玲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定位与方案设计》一文中按实践活动开展的地域环境可划分为校内与校外、城市与乡村。按照实践活动的特点可划分为实验观测型、考察调查型、娱乐表演型、宣传竞赛型,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内容划分为家庭环境类、校园环境类、人文环境类、自然环境类等。吴建新在《高中地理活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一文中按活动内容划分为论辩型、观察型、实验型、调查型等。杨春兰在《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设置评议》一文中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活动建议”涉及的活动内容、形式及特点等的要求将活动划分为资料搜集类、实践操作类、语言表达类、图表类、应用信息技术类五种。梁晓玲在《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课教学探析》一文中按活动形式划分为考察型、调查型、探索型、小型演讲会或辩论会。李长志在《新教材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类型》一文中将活动划分为探究型、实践型、交流型、竞赛型、辩论型、展示型。李端蓉在《新课程下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探讨》一文中将活动分为动手操作类、语言交流类、观察考察类和综合研究类等。曾宪洪在《“活动”的应用和教学设计》中将活动分为思考性活动、实践性活动、探究性活动三种。通过归纳发现,在不同的划分依据指导下,地理实践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许多研究者都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对地理实践活动进行划分。
二、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及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如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部门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项目“研究与制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研究。尽管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十分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引入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有些学校甚至从未开展过实践活动课程。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十分丰富,而这种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发展。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教学,引导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否能借助实践活动教学,建立一种可操作性的实践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加强交流合作等,这些都是今后地理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3
关键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法;知识;能力
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等的提升成为高中地理教学首要完成的任务,同时新课改的规定使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不断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探究,找寻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活动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结构等优势逐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推广起来,但是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暴露的不足,还需要特别注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活动教学法的概念
在活动教学法中多元理论被广泛应用起来,有效地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活动把地理知识融合在活动过程中,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技术直接创设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获取高效学习的方法或能力,这便是活动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活动教学法能把课堂知识内容转化成促进学生发展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的综合性活动,用各种活动串联课堂可以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合作思维。
二、活动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活动教学法的实施中很多学校和教师不能根据地理教学材料或者内容设计活动,导致整堂地理课不能高效进行。(1)教师忽视学生在课前预习。(2)教师重活动,轻指导,导致教学不平衡,学生发展受阻。(3)学生习惯不良,组织纪律等各方面自控能力弱。(4)活动开展中对目标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浪费精力,收效不高。(5)活动安排没有兼顾集体与个别活动的统一。(6)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活动教学法应用的措施
1.以活动目标的规划建设为中心
在新课改时期,高中地理教学利用活动教学法时很容易在经验主义和拿来主义的影响下出现“照搬”行为,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有误区,在活动教学法实施中应该相互印证和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两者的要求,一切围绕活动目标建设为中心。在活动教学法实施前学校就应该制订校级发展具体的目标;用明确的校级目标促进教学学科的目标建设与活动开展;设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
2.活动建设以师生为基本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事物或者现象是抽象的,教师在过去需要用很长的语言或者演示等方法才能把知识内部的规律或者现象之间的联系等传递给学生,这样使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是很有限的。活动教学法则是安排具体的活动来承载事物规律或者联系,需要学生通过教学的活动、实验等探究活动,学生便能在活动中清晰感受抽象的内容,但是有很多事物或者现象却又容易受到教师水平、学生学习的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活动中很难理解较难、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要严格从学生的学情进行活动教学,用高效的活动突破重难点,把活动建设的基本点确定在广大师生身上。
3.活动教学法实施中加强教师的引导
高中地理教学开展活动教学法实践工作不能缺少教师言传身教的指导作用,这就使教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语言、动作等引导功能,切实做好新课改时期引导者的工作,用细致的语言和符合实际的动作等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然后指导学生跟随活动开展的步骤过程观察活动进行的顺序或者操程中的现象,掌握地理知识和规律。同时,一边在活动中用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活动对象的主要特征,如何把握这些特征的由来、作用等,这样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主要变化方面和未来发展变化等过程。这种讲解、引导结合的形式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方向,有目标,其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能力才能得以发展,这样做就能把教学目标和新课改时期的课程标准融合在教学活动中。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4
关键词:实践活动;通用技术教学;开发和利用;低成本
高中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课程内容主要是设计学习、操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即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与高中的其他课程不同,具有极强的技术操作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技术的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技术的实际操作,因此通用技术教学中有大量的教学实践,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节约成本,用最低的成本进行实践活动,是广大通用技术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通用技术实践
笔者发现,广大的通用技术教育一线的教师往往都被各种信息误导,认为通用技术实践就是要设计和制作出高水平的设计作品,而忽视了基础性的技术实践。因此,不少教师都受此影响,在教学中追求所谓的“完美作品”。殊不知,这样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大规模的效仿也不见得会成功,并且忽视了通用技术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所谓“通用”就是指基础和广泛应用,通用技术课程不仅要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还要给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一个提高锻炼的机会。因此,通用技术教学实践要从基础性实践出发,由浅入深地开展技术实践活动,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技术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节省大量高制作的成本。
二、借助多媒体课件指导实践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技术实践活动,笔者充分地利用教学设备,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大量的图片、案例向学生展示技术原理和笔者自己DIY的作品以及操作步骤详解。这种形式生动形象,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实践活动中成功率更高。
三、巧用生活废弃物
说到“科学技术”,大家往往都觉得很高级,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实不然,通用技术课程就是拉近科技和生活的一座桥梁。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笔者往往会使用一些生活废弃物来制作教具,例如,在上《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时候,笔者利用矿泉水瓶、签字笔等制作了一个微型的洗衣机模型,用两个矿泉水瓶分别作为洗衣缸和甩干桶,签字笔的笔芯作为波轮的轴,将波轮轴插到用笔杆做成的甩干机的空心轴里面,演示波轮转动就拧笔芯,甩干就拧笔杆。利用这个简单廉价的教具,不仅能向学生形象地演示洗衣机的工作原理,还向学生展示了废物利用和创新的理念,让学生知道科技不是高不可攀的。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生活废弃物作为设计材料,这样既符合国家提倡的低碳绿色生活,又节约了实践成本。
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无论是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还是教学方式都需要通用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创新,这样才能达到通用技术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5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热点 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How to Infiltrat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HEN Linping
(Xintan Middle School, Shunde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528325)
AbstractEnvironment pollution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arousing worldwide concern and it's emergent to implement environment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mphasized on hav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views about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the hot problems at present and how to take Geography practices.
Key words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hot problems abou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filtrating method
0 前言
环境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环境质量的好坏,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及各种生产活动有重大的影响。当前,环境教育作为参与环保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得以实施,世界大范围的环境教育工作正在强势开展起来。就我国高中现行的地理教材来看,其是以人地之间的关系为中心,广涉到宇宙环境,又到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再延伸到社会环境,最终归结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整本教材都渗透环境的知识及问题。
1 环境教育
1.1 环境教育的特点
环境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1)全民性。从对象来看,环境教育是全民的一种教育,因为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每个人的生存。(2)终身性。由于终身教育正成为全球性的一股教育思潮,而终身性的环境教育是对终身教育的一种延伸。以终身性的环境教育来弥补以往环境教育的的缺失,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3)实践性。环境教育的实践性表现在,学生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后,环境意识依靠实践活动形成、表现出来。(4)综合性。由于环境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开展环境教育,是对自然本身及人与自然整体的规律把握,涉及到自然学科的知识, 也涵盖社会科学知识,因此,环境教育是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教育。
1.2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体现地理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其次,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地理学是一门主要以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为对象,研究它们关系的学科,综合性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以人地关
系为中心的高中地理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建议
2.1 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保护内容
对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目的在于把环境教育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理解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把握好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热爱环境、主动参与保护环境的习惯。要达到这个目的,地理教师应在了解高中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其已有知识及能力,不同层次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教育,实现环境教育的系统化学习。
2.2 在教学中注重环保热点信息的渗透
地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一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生物生存的环境及星月变化等地理内容感兴趣,再加上,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不断的得到应用,如网络、多媒体、电视等,它们为人类展示了各种地理知识。地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渗透环境教育,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关注与环境有关的话题、报道,收集一些环保的成功案例,及时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实践性都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加深对环保的认识。教师可在地球日、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以及节水日等环保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宣传环保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世界的环境现状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肯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废品回收、观测气象、地质等活动,使学生融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知识分析、解释及概括一些环境问题,把环境知识转化为环境意识,真正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形成并发展环境技能,提高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能力。这对学生未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3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实施环境教育刻不容缓。而高中地理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在环境教育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如,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保护内容、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以及引导新护士关注环保热点等,使学生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参考文献
[1]段卿.浅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地理探讨,2011(14).
[2]杨爱平.环保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同行[J].宜春学院学报,2010(12).
[3]朱陈海霞.浅谈寓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课程探索,2010(131).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6
1.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理念不足
高中地理教师是否具有德育教育的理念,关系着德育教学活动是否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实施。对于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来讲,讲好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以及高考的考试结构是最重要的事情。高中地理教师一心扑在了地理教学中,没有思考过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活动中,也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对于学科教学重点的认识不足,对于德育教育的忽略,使得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课中的融入具有一定的困难。
2.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方法不足
德育,不像地理教学那样,通过分析地图、总结知识点就可以完成。加强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利用教学技巧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联系,需要教师利用学科教学内容引出德育教学内容。对于长期受制于传统教学体制影响的教师来讲,在地理课堂中开展德育教育是有一定困难的。一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在以前的教学经验上进行创新,更不能成功地实施德育教育。加强、丰富德育教育的开展方法,是高中地理课中做好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德育教育于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分析
1.从教材出发,加强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德育教育内容。沉浸于地理知识的讲解中时,许多高中地理教师会忽略德育教学内容的传授。要使德育教育的成效得以突显,教师需要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提出德育教学的重点,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的讲解中为学生呈现德育内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地理知识对应着不同的德育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从地理知识中分析情感内容,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与人格,是让学生认清地理学科价值的重要方法。比如在讲解《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今昔的环境条件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到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时,其心灵会受到震撼。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地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自然观与环境观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保护每一寸绿色,每一分土地。如果教师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德育教育的开展还是十分容易的。在具有德育教学意义的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学科知识,更收获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
2.关注地理背景知识,加强德育教育
地理事件的发生以及环境变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一些地理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历史事件。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补充一些地理知识背景,让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知识面会越来越广,知识的巩固力度也在提高。让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地量学习,会使学生分析问题与看待地理问题的角度更加丰富,也会让学生对当前的国家发展形势有所了解,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海洋环境保护以及国家海洋权利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国际局势,为学生讲一讲的归属问题,让学生心中有一个关于归属权问题的明确答案,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绪的高涨。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所占。结合历史事件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完成了德育教育的任务。
3.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生活的,让学科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会使学生的掌握程度更深。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让学生将生活案例作为引导,去完成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地理学习任务,会让高中学生的社会意识得以建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对于城市学生来讲,教师可以利用环境问题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行水平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社会调查,来总结一下近些年来自己所在城市的气候变化,从温度、天气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等角度对气候现状进行分析。在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学生接触到自己所统计到的数据,会被这些数据所震惊。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也会因为一次简单的实践活动而更加精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思想观念上也会有所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因为在教学中渗透了德育内容而有了积极的改变,这些正面作用促进了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