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1
课程改革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上述精神,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地理思维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六大理念对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课堂的效率,必须寻求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另外在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中学地理教材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增设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板块,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大充实。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参考模式来进行研究,让课改和课程标准在尝试中得到贯彻。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教育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改革要有实效,如果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再好的形式都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都是空谈改革。既然课改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课堂教学能否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的理论,就直接影响课改的深入,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以及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实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与活动过程中必须把握教学的实效性,在科学和谐的课堂下完成教学目标。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地理教学观认为"知识只能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建构,不能被训练或吸收。"因而知识的习得是在一定的情境活动中实现的,所以应该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是由学生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设定的,学习同时也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对学生学习起引导帮助作用。"
2.认识发展理论
"教育必须适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的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习得的、自然发展形成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习得的素质。"学生习得的素质主要指知识(言语信息)、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调节控制其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过程的技能。"其教学相应事项及流程为:
基于对上述教育理论的认识,我们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践对理论进行了重新审视。
三、不同学段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而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该时期是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心里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这些心理特点和心理品质对我们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所谓"活动化"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个体、群体在活动的进行中形成对知识的经验感悟,并回归现实生活,解释客观实际,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经验的一种课堂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由"设计方案-展开讨论-尝试成功-回归实际"四个环节构成。
设计方案——即营造"活动舞台",教师帮助学生提出学案。
展开讨论——即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
如初中新教材第一册"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这一节,首先出示不同地区小女孩的着装,让学生为其进行找故乡活动,并说明理由。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发现不同的小女孩着装的细微变化。借此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然后出示我国西北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柱状图,让学生针对该气候,为该地的人设计一年的服装。学生设计的服装千姿百态,但都要反映该地气候的特征。最后教师富有深情地讲述热带雨林的破坏对该地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请同学结合自身实际制作一幅有关大气环境保护的宣传画,或说一句心里话。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即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在做中学"。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在动手、动口、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做中学"可以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知道结果,还亲历过程。同时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在活动中得到相互提高。
尝试成功——即让学生通过活动或在活动中自己体验所经历的学习过程的成败,让其享受成功喜悦,或总结失败的经验。如在初中地理第一册,"世界的气候分布"第一节,让学生开展一次环球旅行,当旅行到东南亚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绘制一幅东南亚房屋建筑图。同学们经过讨论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房屋样式,大多能考虑这里降水多、气温高,也有同学考虑这里受台风的影响等多种条件,各自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设计理由,并相互给予鼓励,充分尝试成功的喜悦。最后教师通过资料图片,点评学生作品,让学生理解自己思维的闪光点与盲点,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的几点说明
1.模式并不是框框,只是提供一个参考的平台,在以上模式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活动空间是极大的,可以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潜能,因而模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它并没有对教师进行限制。
2.案例化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案例必须是开放的,是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必须是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研究后能够解决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梯度与实效性。背景问题的呈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尤其是现代技术应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地位与角色,答案的呈现要迟,答案要具有创造性。问题解决要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2
【关键词】 开展活动;提高质量;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1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为加大中学地理课程对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呢?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其使得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在培养学生学生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得极其重要。如何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积极参与
教学的基础上传统的中学地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少,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易遗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教师的引导下,师与生的和谐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质量。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参与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思想,教师是处于辅助和引导角色,那么,如何体现学生这个独立的主体?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辅助和引导。从中学地理学科的特点可以知道,中学地理学科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间又相互穿插相互联系。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和地域性,比如说山地、丘陵、平原、物质、矿产、江河等等要素构成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根据中学地理课程的这样一些特点,通过活动教学课程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接受地理知识,发现地理问题,共同探讨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2.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应注重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发展为宗旨
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差异性来看,不是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同一个标准和同一条道路来发展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其中具有个体差异性,这就注定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是朝向不同方向发展。要求我们在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首先,每个学生是个体性的具有独立性,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侧重的,教师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的情况设计相应的、学生所接受的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形式。其次,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其实际学习状况来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抓关键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3.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效率
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能力的重要因素,地图把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综合化,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绘图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地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很多学生在阅读地理教材时,往往跳过地图部分,只阅读教材的文字部分,而教材中的很多地图,是最基本的地图形式,掌握教材中的地图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想培养初中生的读图能力,就要立足于地理教材,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教材中出现的每一幅地图,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知识,将文字信息转移到地图上,鼓励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训练学生利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的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例如,“中国的地形”教学,教师利用“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在地图上找到四大盆地、四大高原、三大平原的空间位置,借助地图加强记忆,让学生感知我国的主要山脉、地形分布和地势特点,形成清晰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框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以绘图为形式,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地理和地图密不可分,没有地图也就不能进行地理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除了用好书本的地图外,教师还要注重绘制地图,例如,教授“新疆地形特点”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笔画描绘出新疆地区“三山夹两盆”的简图。学生兴趣勃勃地画图,通过画图,新疆地区的主要山脉、盆地的空间位置深刻地印在脑海中,学生在手脑并用中也潜移默化地锻炼了分析综合能力,读图、析图也得到锻炼。
总之,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需要长期地训练,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把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发展。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4
一、农村难以成为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后盾
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差别很大,而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有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信息学习资源和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而且全国初中地理教学只有一个地理课程标准,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是不符合实际的。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较落后,难以成为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强大后盾。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软硬件均不够完善,要进行地理新课程改革尤显“水土不服”,面临严重问题。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区域、城乡之间教育的公平问题日益凸显出来[1],城乡之间的初中地理教育质量差别愈来愈大。
二、初中地理教学地位尴尬
1.“副课”地位
考试的评价功能对教育教学行为会产生导向作用。国家规定高考、中考要考地理,则中学地理教学就会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地理教师教学热情高涨,学生及家长积极配合,高度重视,教学效果良好。否则,地理教学就像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影子,正常的课堂教学都会难以开展。由于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考不考地理,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前,全国各省中考不考地理,2004年6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全国38个新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迎来了新课程环境下的中考改革,但至今有些省、市的中考地理分数只计入毕业成绩,不计入升学成绩,造成有些学校只在初一、初二开设地理课程,初二进行毕业会考后初三不再开设地理;有些省、市初中地理不用进行中考或会考,即使中考考地理,但所占比例小,且考核的内容也是非常基础的,试卷也不能反映出学生所学,学生即使平时不认真学习地理,只要中考前突击记忆也是能考高分的。
不少农村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及学生家长对于新课程教学改革还处于传统教育教学的思维当中,学校所有的工作几乎都是围着中考转,认为只要中考成绩好,就是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由此便导致许多农村学校不重视初中地理教育,把地理作为“副课”。绝大多数学生及其家长对地理学科也极不重视。学生上地理课积极性不高,甚至把地理课当作是放松神经或做其他课程作业的自修课,课后更不愿花时间去复习巩固,这对地理教学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导致地理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地理教师提职提干较难,地理教师专业思想发生动摇。
2.教而少研
很多农村初中没有成立地理教研组,地理科的教研活动很少或者根本就无法开展,没有开公开课或者探讨课,校本研修培训力度不够。学校对地理科目的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也不重视,导致老师备课、上课、改作业和课后辅导工作环节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学生和老师造成地理科目根本就不重要的感觉。
三、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1.地理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农村初中学校专职地理教师少,科班出身的地理课专任教师更少。我们对某市33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得到以下数据:33所学校中,有18所学校一个科班出身的地理教师都没有;33所学校共有教师139人担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其中地理本科或专科毕业的教师只有23人,其他116位非地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兼职教地理的教师。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教育管理、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师兼职担任地理课程教学。②转教地理的教师。主要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年长教师转专业改教地理学科;大学刚毕业的其他专业教师,因其专业教师过饱和而转专业改教地理学科;农村初中近年来学生人数减少,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数量需要减少,有些老师只好半路出家转教地理。③以工代教的职员教地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况,我们分别到六所农村中学共观摩了10节公开课,发现所开课教师中,除2位特别有钻研精神的优秀教师上的是优质课外,8位教师缺乏地理专业知识,对地理学科教学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深入,知识间的联系很难讲授清楚,甚至有些老师连一些基础的地理专业知识都不懂或弄错。
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新课改知之甚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但我们调查的40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中,没有1位教师知道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地理教师教育理念陈旧
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改不了解,或知之甚少,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看不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用一把尺子要求所有的学生,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基本上还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地理要中考的学校,大部分地理教师上课不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按中考考试大纲考点要求,采用灌输法,从头讲到尾,包办代替,教师唱的是独角戏。
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了解而且是热情的,但观念过于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极端化,如对学生身上的毛病不但不加以批评教育,帮助其克服,反而当作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教师在教学中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新的教学方式如探究性学习等,但却没有真正理解其教学实质,教师不加以引导,认为课堂吵闹,小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话就是探究,教师缺乏课堂调控艺术、能力和技巧。
部分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有不少初中地理教师,还是以教材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照本宣科,认为讲完了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教学就算结束了,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三维目标实现了没有,教师是不会去关心的,教师注重的只是短期效应,而忽视了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地理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新课程教科书的内容结构都有一定的变化,拓宽拓深了地理知识,科班出身的地理教师均感到力不从心,更何况非科班的兼职地理教师呢?非科班的地理教师没有经过地理专业培养,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对地理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难以达到应有的认识高度,面对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不懂得如何备课、如何教学;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刻,授课时讲不出知识联系,教师制作地理教学课件能力也较低,上课照本宣科或过分依赖教参及网上教案,不能较好地整合和利用教材内容。兼职教师需把主要精力用来担任其他科的教学,也就没有多少精力专心于地理课堂教学了,上课普遍存在一种应付心态,能把学生管住就行,这怎么能完成教学目标?
4.地理教师继续教育不到位
(1)培训机会少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育培训、专家讲座、教学比赛活动,大多没有地理学科。有些面向地理教师的培训,但因农村学校经费紧张,不能完全解决或只能部分解决教师的培训费用,参加培训的地理教师需自掏腰包,可农村初中教师的家庭收入普遍偏低,有些老师最终只好放弃培训机会;农村初中也缺少一些有关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书籍或资料;地理教师也难走出校门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农村中学教师上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此,网络培训很难开展。
(2)培训形式化
现在的培训很多也只是形式化,有教师戏称:培训培训,无非就是让老师报个名交个钱,再给你发一个培训证明罢了。至于培训内容是否是教师需要的,在培训中能学到多少,也就很少有人研究了。教师培训缺乏对被培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导。
(3)自我充实时间少
地理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博览群书,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要有丰富的地理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应密切关注地理研究的前沿动态,了解地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加以运用。但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的却微乎其微。地理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有的教师一人要担任六七个班的教学,大多是跨年级上课;兼职地理教师更是难以分身。教师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阅作业、学生的管理及辅导,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学习,充实自我,自身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5.地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基本上能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能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的就少之又少了。乡村学校教师的经济待遇普遍不高,一些刚出来工作的年轻老师每个月还领不到2000元钱。很多老师经济和生活压力相当大,即使工作出色也没有什么奖金,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加之不少农村学校的管理就是狠抓成绩,教师的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等均与学生的中考成绩挂钩。地理在中考中的“副科”地位,使得地理教师在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等方面难以胜出,这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性、进取心和敬业精神。在教改上,地理教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惰性心理尤为普遍
6.地理教师课程开发举步维艰
开发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是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地理新课改中的亮点。从理论上说,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地理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能提供新课改需要的巨大资源。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全新的领域,无论是系统性、综合性、学术性、科学性还是驾驭文字的能力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农村大多数中学地理教师来说,是难以胜任的,因为他们知识储备不足,课程意识和技能缺乏,甚至有些学校,科班出身的地理教师一个都没有,外行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均难以讲授清楚,只要加以拓展就有可能出现知识性错误,在教学参考资料、地理教具少,上课只得照本宣科的情况下,又怎么能搞好校本教研,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进行课程开发呢?
四、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差
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总体上来看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学生起点低,文化素质不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较为薄弱;由于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除了课本,学生很少有其他学习资料和资源等;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思想包袱,如今后的学习、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工作选择等。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对地理课重视程度不够,也很难有什么兴趣。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进而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不快。
五、家庭教育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1.教育理念陈旧
据调查,农村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前,当时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思想旧,他们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特别是不少家长认为人的一生都是命中注定的。在与孩子的亲密接触之中,他们的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2.教育时间少
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生计,不少人成为城市的农民工,与孩子相处交流、谈心的时间很少,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落到爷爷奶奶身上,隔代教育,使得大部分留守孩子连最基本的为人之道等是非观念都不清楚。农村家长几乎把所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全交给了学校。
3.教育方式极端
有不少农村家长对小孩的教育方式极端,他们对小孩的要求不是过分严厉,就是过分纵容;简单粗暴,溺爱有余;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不少家长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一味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孩子独特个性的培养。许多家长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没有正确的认识,仍然以追求高分为目的。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科目的分数,认为“副科”地理学得好坏无所谓,甚至认为小孩学习地理是浪费时间。
4.学习意识淡薄
农村多数人文化层次较低,学习氛围不浓,也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加之部分学生过于迷恋电视、网络,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学习中刻苦性不够,导致知识储备不足。有些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对子女的学习关心不够,要求不高,个别家长甚至抱着把子女交给老师、学校看管,以免子女到外面游手好闲、兹惹事端等给其增添麻烦的不良心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不过问,导致学生学习意识淡薄。
六、教材内容改革超前
课程改革后的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与以前相比,教材正文内容较少,相关地图、活动、案例增多,教材内容力求突出时事热点问题、时代气息,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因此,挖掘教材内涵,恰当地选择多种课程资源如教材、地图、参考书、多媒体课件、电影、幻灯、录音(像)带、照片、图片等来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可这对于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较弱的农村初中来说,地理教材便成为知识容量大,难度大的教材。
七、教学评价改革滞后
目前,与地理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考试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在农村,社会、学生家长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偏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评先及教师的评优评先评职、奖金等挂钩。如果学校升学率高,则学校的招生生源既多又广,反之则学校招生生源少,教师也会因为“业绩”不突出而职称评定困难。学校和教师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 活动设计
目前,我们的现代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系统设计概念,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初中的地理教学,探究性的学习研究目前还不到位,而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形成。因此,我们为了适应地理改革课程的基本要求,对课堂活动设计进行探讨,力争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活动的类型
我们根据义务教育的课堂标准,关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活动的建议共有52个。从这些内容来看,其中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首先,课内活动有表演活动、演唱活动、讨论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等等。而课外活动主要包括野外生存活动、实地调查活动以及时间活动等等。
二、地理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坚持趣味性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那么他所学到的知识将有更好的效果。地理教学既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又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这就要发挥课堂活动的积极作用了。学生通常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比较感兴趣,而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这样学生既增加了兴趣,又真正学到了有用的东西。
(2)坚持主导性
初中地理知识提高的关键是把学生作为主导对象。学生在进行地理课程活动的时候,实质是学生发挥创造思维和进行自我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加工、组合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老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方法,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写作潜能。
(3)坚持自主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比较被动,一般都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能得到提高,学习的模式、方法、内容都基本一致,没有任何特色,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的教学大纲针对初中地理教学作出了新的调整。例如,关于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活动的建议就提出了52个,这是一种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因此,学习的主人一定要具有自。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发挥自己无限的创造力。
(4)坚持激励性
老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地理教学更是如此,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更多发挥创造力的机会。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教育形式层出不穷,例如希望教育、成功教育等等。但是,个人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对学生的鼓励上。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正在不断发育和完善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渴望求知、并且具有足够的动手能力,但是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因此,老师要对这些学生在某方面表现的不足多加鼓励,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怎么样,老师都要用鼓励的言语去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那些地理成绩比较差学生,老师更不能过于指责,要用真诚的语言去感动他们,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更加努力。
三、教学活动设计的途径和方法
(1)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不管是国际上还是我国国内,都在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学生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在无时无刻地改变,而有关的地理事物也在不断更新,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更新的地理事物充实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注意收集和整理最新的地理信息,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关注和收集地理事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处理地理问题。
(2)采用案例式教学
地理案例具有一定的说明性,对案例的探究既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老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使用归纳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在研究和探讨这些教学案例的时候,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种角色扮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在站在某一个具体的位置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见性和准确判断能力。
(3)注重乡土地理教学
对于地理的学习,老师要充分运用到家乡的地理特征,把其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案例,同时,多为学生安排实践活动的机会。地理是一门具有特色的学科,对于家乡地理的面貌和未来的发展,学生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意见和看法,实践活动的参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教导学生,并且要尊重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大胆尝试和踊跃创新。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课堂基本要求范文6
关键词:情感教育 互助教学 情境导入 重视能力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各学科中始终处于小儿科的地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可否认,学生在刚接触地理课时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时间一长,他们就认为地理不是主科,只要考试及格就可以了,学习兴趣不高。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主要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育
地理教师要想更新教学意识,提高教学技能,就要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地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更有一些非专业教师常常拘泥于课本,缺乏地理情趣。这就使得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好感,学习起来毫无动力。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对地理有兴趣,教师就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知趣相容,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即实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地理课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方法,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原则,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活动。如进行地理角色扮演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新闻活动等,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达到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三、地理教学中要有“情境”导入
一直以来,地理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一种是“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方式;另一种是“同学们,请把书翻到X页……”把地理教学变成了枯燥的文字教学。这两种导入新课的方法,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
实际上,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学习“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这一知识时,我先让学生朗诵《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然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时,我为学生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这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学生通过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了解到我国是个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知道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通过“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这句歌词中了解到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地理教学过程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独特语言,更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方式。如果地图运用得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在的学生学习地理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式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并教给他们观察地图的方法,使学生会读不同的地图,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助力。
五、在地理教学评价中应重视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评价方法相结合,改变往日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变闭卷式考试为开卷式考试,开卷的范围可以从地图和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书,把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分析地图的能力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考试可以减少学生的作弊现象,考出真实水平,不仅强化了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作用,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勇于挑起自己肩上的重担,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认识地理”“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2011(12).
[2]王运琳.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J].新课程:上,2011(4).
[3]李敏.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徐艳芳.探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5]李淑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Z2).
[6]方敏.浅议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