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1
高科技传热元件采用的是一种最新的高效无机热管,它与一般热管在传热原理与效果上均不相同,可在极短时间内达到蒸发温度并保持等温传热。采用高效无机热管组成能量回收装置,是实现能量高回收率与高产水率的有效途径。经过沉淀、过滤后的食品废水利用太阳能加热管组串连加热法进行加热,使废水温度相对稳定,以提高产水率。太阳能加热管组结构示意见图1。经过沉淀、过滤的食品废水(5~30℃)一段加热(40℃)二段加热(60℃)三段加热(70℃)四段加热(75~85℃)。经过4段梯度加热可以提高加热效率,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热源,提供更多热水。
降膜多效蒸发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带有除沫装置的蒸发分离室,由多根竖管组成的降膜部分,由多根竖管、管壳组成的冷凝器,循环水泵,真空系统等。一般选用316L或3041Cr18Ni19Ti等不锈钢材质的二效、三效、四效蒸发器居多,进行连续化生产。
蒸发分离室是该装置最主要的部分,它是一个圆形的箱体(=750mm,h=1800mm),由4mm厚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蒸发室底部带有捕沫装置,蒸发分离室上部带有真空表、温度表、传感器及放真空阀等部件。装置最外层用50mm厚的聚氨泡沫隔热。降膜室由3.5mm厚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h=8000mm,=800mm),内部包含=45mm的竖管55根。降膜列管分布如图3所示。两相邻孔中心之间的距离称为孔心距,孔心距越小,则集热面上的小孔就越多,有效集热面就减少,影响传热效率,本文的孔心距为58mm。小孔的排列方式有正三角形排列和同心圆排列,对非均匀开孔采用同心圆排列比较方便,对均匀开孔采用三角形排列。本文中小孔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冷凝器由外径650mm、厚3mm的SUS304不锈钢板构成,为了减少气流的阻力,采用风冷与水冷相结合的方式,用于冷却进入冷凝器的蒸汽,产生冷凝淡水。本设计采用列管形式冷凝管,冷凝器结构见图4。冷却水使用预处理过的食品废水,蒸汽走管外,食品废水走管内。由于二次蒸汽的温度很高,而食品废水的温度一般在10~25℃左右,因此,先将食品废水与二次蒸汽通过冷凝管换热,使蒸汽凝结为淡水,再将预热过、预处理过的食品废水引入到太阳能加热器加热蒸发,此过程回收了蒸汽凝结时放出的大量热量。循环泵额定功率为2.2kW,扬程30m。真空泵采用2BV5121型,额定功率7.5kW,最大气量280m3/h。降膜蒸发是由较低的驱动温度或热流量引起的表面蒸发过程。在降膜蒸发的过程中,由于液体在加热表面分布成膜状形式,所以没有液体静压和过热区的影响,这可降低引起蒸发的温度。
由太阳能集热器加热的热水由多效降膜系统进口进入装置,由降膜部分进入分离蒸发室,由分离蒸发室分离出的蒸汽经冷凝器冷凝,产生淡水。启动真空泵,当真空度达到要求,稳定在0.09MPa时,开始进料。废水进料温度80℃左右。
该装置性能比较稳定,价格低,安装方便,产水效率高。由于采用了激淋式竖管降膜蒸发、多效闪蒸与多效余热回收、强化冷凝、强制对流等传热传质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装置中食品工业废水的热容量,使装置升温迅速,有利于强化前面各级蒸发器的蒸发与冷凝过程,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热质传递效率。(本文作者:付荣霞、杨树成、樊秀花 单位: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
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实证分析
1引言
工业化应用提升了食品工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满足人们对食品日趋多样性的需求。然而,对食品安全的考虑使得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冲突无时不刻地萦绕于食品工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发展孕育着新型的食品工业生产方式。工业4.0概念的提出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积极推进,为有效解决食品工业对产业发展的需求与社会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信息化是工业化之后的一个新阶段[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与传统工业融合发展,通过技术扩散促进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进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近年来,我国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各个行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由于传统产业对信息技术的价值意识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而信息技术部门对各个传统产业的具体特征也缺乏认识,导致了目前两者之间所达到的融合水平尚无法产生可推动传统产业有效升级的新思维、新动力。而作为传统产业之一,食品工业也同样面临这一现象。本文即围绕我国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现状,基于我国食品工业相关专利,计算跨产业技术融合度;进而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和VAR脉冲信号响应模型,对食品工业两化融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实证分析。
2我国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2.1食品工业应用信息技术现状
运用中献专利软件,检索并逐条标引与食品工业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专利,共获得有效专利1182条(截至2013年底)。其中,最早的相关专利申请于1989年。从专利数量时间序列来看,基本符合专利成长曲线特征。将食品产业按供应链可划分为原料生产、食品加工、物流与服务、装备制造、质量安全五个环节[2],在原料生产环节,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农副产品信息管理、农副产品种植与养殖环境监控、农副产品品质鉴定等方面。运用于食品原料生产的各种信息技术,是实现食品价值增值的新型保障力量。在食品加工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加工现场的封闭式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与外界的接触,保障食品品质。目前,信息技术在食品加工环节主要应用于产品缺陷和异物检测、加工过程控制、加工配料控制等。食品加工环节的信息化,是实现食品产品价值增值的物质保障,是创造新型生产力的源泉。在物流与服务环节,信息技术运用于包装仓储、物流配送、批发零售等过程,涉及传感器技术、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过程跟踪与监控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等。信息技术是组成食品物流过程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要素,对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和先进的服务方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各种信息技术在食品物流和服务过程中各司其职。信息技术应用于仓储和物流配送,可有效控制品质劣变与物流损耗、信息化监控物流过程;通过部署实施配送与销售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实现对物流产品的动态质量追溯,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最优质的服务、最快速的反应、最具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边际收益。在食品装备制造环节,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光电技术是食品机械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这些技术是食品产业实现创新的根本保证。比如,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自动在线检测中;自动控制技术、不规则固体自动计量技术、电子计量技术等应用于食品包装装备制造中等等。伴随光、机、电技术在食品装备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得到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成为推动食品装备技术创新的崭新力量。在质量安全环节,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安全检测、检测与预警、可追溯等领域,具体体现在快速检测技术、可追溯系统等等应用之中。在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确保食品质量与安全”这条生命线畅通的中坚力量。通过信息技术可进一步实现上述5个环节相互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发展。其中,信息技术构建的产供销集成实现了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自动排产并自动形成物流供应计划;进行优化排产、动态调度;覆盖供应链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处理与综合控制;对用户订单进行全程跟踪,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相关技术包括ERP、BI、DW等经营管理平台技术与系统;MRO、CALS等服务保障平台技术与系统。具体到食品工业,则主要表现在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FTS)的应用。
2.2食品工业两化融合水平实证分析
2011年,工信部了我国首部“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提出的评估框架如图3所示。这里,我们参照评估规范选择适合行业分析的指标,分析食品工业两化融合水平及其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表现。
2.2.1食品工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情况分析
2002年,我国食品工业用于信息技术的投入为72.3亿元,2005年上升至123.1亿元,但是2007年又下降至94.7亿元,2010年又回升至144.9亿元。分部门来看,食品工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金额中八成以上用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等领域,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投入比重相对较低。但是,从投入金额变化趋势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投入持续稳定增长,投入金额由2002年的10.1亿元稳步增长至2010年的24.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5%;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方面的投入金额则出现较大的波动,投入金额从2002年的62.6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108.2亿元后,到2007年却大幅减少至74.7亿元,之后又回升至2010年的120亿元。比较食品工业部门与其他工业部门对信息产业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发现:首先,食品工业对信息产业的直接投入水平远低于工业部门的整体水平,其中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的直接投入差距更大。其次,食品工业部门对信息技术服务投资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工业部门一致,而对信息设备投资的变化趋势则与其他工业部门相反,呈持续下降趋势。第三,食品工业部门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与其他投入产品的融合应用水平远高于其他工业部门,与其他部门投入品的关联度很大。
2.2.2食品工业两化融合程度计量分析
Fai、Tunzelmann等学者运用专利数据来衡量产业的技术融合程度,该方法所获得的数据能够较为有效的描述具体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程度[3]。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反映食品工业中信息产业的融合程度,即使用专利产业融合度S为衡量依据。其中:PIT表示食品工业中关键领域历年的专利数;PALL表示食品工业各关键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专利数。该指标介于0~1之间,数值为0时表示食品工业与信息技术完全没有融合;数值为1时表示信息技术与食品工业完全融合。运用公式1计算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度。将相关专利按食品产业链环节划分为原料生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物流服务和质量与安全5个环节,分析各个环节的信息技术融合程度。
2.2.3食品工业两化融合促进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计算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工业产值(Y)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353,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并且随着两化融合程度的提高,食品工业产值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进而,对两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结果显示(表2),假设条件1在滞后1、2期的F—统计量分别为4.4062、7.6338,表明在95%的概率条件下,拒绝了“产业融合不是产业经济增长的原因”的原假设;假设条件2在滞后3期的F—统计量达到26.2341,表明在90%的概率条件下拒绝了“产业经济增长不是产业融合的原因”原假设。因此,信息技术融合与食品产业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其中,产业技术融合促进了产业经济的增长;并在一段时间后,产业经济的增长开始反作用于产业技术的融合。使用VAR模型对两者进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图6),食品工业产值受到信息技术融合度变化后产生的反应。在信息技术融合度发生变化后的第2年食品工业产值开始受到影响,并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之后进入漫长的影响衰减期,直到第27年这种影响才完全消失。实证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信息技术融合度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食品工业的经济增长的假设,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是显著的。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的检验结果,虽然信息技术融合对食品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小于资本积累的作用,但是这种影响依然具有持续性。
2.2.4食品工业两化融合促进社会效益实证分析
分别计算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企业平均规模(A)和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uCEC)之间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见表3),两化融合度(S)与食品企业平均规模(A)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74,该数值为正,且大于0.7,表明两个系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化融合(S)与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uCE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7,该数值为负值,且接近于-1,表明S与uCEC之间存在非常强烈的负相关性,即两化融合程度的提升将有效减少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格兰杰因果验证结果表明,两化融合度与企业平均规模之间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关系;而两化融合度(S)与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uCEC)则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表4)。信息技术融合与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其中,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减少是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一个长期因素;信息技术融合达到一定程度(3年)后,它将成为食品工业单位产值能源消费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3主要结论
上述计量分析结果表明:
(1)相对于其他工业部门,食品工业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水平不高。食品工业对信息技术的直接投入金额占整个食品工业投入品金额的比重波动较大,并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其他工业部门相比,该行业信息技术投入水平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2)食品工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持续提升,但是各环节融合水平差异较大。食品产业链的5个主要环节中,物流服务、质量与安全和装备制造3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原料生产、食品加工2个环节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2011年,原料生产环节的两化融合度仅为0.002,为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度的约五分之一;而物流服务的两化融合度达到0.0289,远高于整体融合度,是原料生产环节融合度的13.6倍。
(3)两化融合对提高食品产业经济效益并非立竿见影,需要持续投入。信息技术对食品工业经济的影响并非短期的,一项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与食品工业其他技术的融合将影响今后数十年的部门经济发展。
(4)两化融合对食品产业资源优化的作用不显著。验证发现,两化融合度与企业平均规模之间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关系。由此推断,信息技术可能通过复杂的中间环节,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优化发展。基于上述结论,笔者认为,食品工业两化融合发展研究有必要聚焦两化融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转化问题,从中观乃至微观层面,进一步深入剖析食品工业自身发展特点,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路径和内在机理,形成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根据相关研究,工业4.0时代的产品生产不再是各个厂商各自为政的碎片化生产模式,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下一代信息技术将工厂与社会、工厂与工厂紧密链接,构成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化生产结构,生产过程日益透明化[4]。从消费者到厂商、直至上下游供应商,各个环节上发生的信息将迅即传输至执行机构。这一构想对于食品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信息技术与食品工业的深入融合,使食品生产更具有柔性化,更为透明,逐步形成面向社会化的食品工业生产道路。因此,当前应着力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食品企业规模,促进食品工业规模化生产,实现食品产业间协同创新,为食品工业的社会化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1.
[2]贾敬顿,蒋丹平,陈昆松.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胥军.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科研团队;人力资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以食品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检测为内容,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由为数不多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既分工又协作,具有良好互动性和凝聚力的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创新研究群体。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是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加强学科建设, 提升科研水平。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的消费理念也发生根本转变,对食品的种类、功能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工业进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为基础,以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流通、消费、环保等为其主要研究内容,以食品卫生、营养、感官品质等食品质量及其变化、维护、检验、评价等为研究中心,并与现代管理科学、人文科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密切联系的学科。
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已发展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在食品领域内,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检验和品质控制、食品安全、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面宽,涉及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发酵、水产及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微生物及食品生物技术等方向。随着科技和相关学科的不断进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项目也不断涌现。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食品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表现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不仅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科技创新、爱岗敬业;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这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是改进工作技术和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根本基础。
二、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食品工业是把一切可食资源加工成食品的工业。当今食品工业的概念己不单是农业加工的延伸和继续,而是农业的导向工业。一个国家加工食品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在这方面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不但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是最大的,而且对稳定和美化人民生活,巩固社会安定团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如印刷、包装、造纸、塑料、玻璃等)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以食为天”,无论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看,还是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追求来分析,食品工业都是前途无量,永胜不衰的工业。但目前就我国食品工业的总体水平而言,无论是资源的发展利用或是食品的品种、质量、包装、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且也不能满足国内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各类新兴食品的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活的载体, 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我国食品工业要尽快改变落后面貌,顺应世界食品工业发展趋势,除了强化企业内部改造,认真调整产品结构和规模外,必须利用现代工业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完善传统食品的加工工艺和促进工业化生产,大力开发食品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研究、开发、设计出各种各祥新食品来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美化人民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充实食品行业的科学技术力量。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食品工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但对科技人才的需求而言,都存在很大缺口,尤其是食品工业的高技术领域,开放性企业和发展很快的乡镇企业,更是需要人才,特别是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食品科学与工程”直接服务于食品工业,其范围包括:众多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各种工业化食品加工生产的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功能性、安全性、美学、工艺学、商品学等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无论从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应有全方位和高标准的要求;否则,很难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各种食品新产品的开发为主要目的,现代工业化生产为手段,工艺与设备并重,在业务方面能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重视食品工艺学系统的研究和当今自然科学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在食品工艺系统中的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面广,适应性强,既能从事技术开发,也能参与产品开发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具备工程经济观点、市场观点和工业管理知识,能参与工厂或车间管理和市场营销活动。
三、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措施
食品工业是服务面宽、受益面大、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追求最密切的产业,它的发展勿容置疑,但食品工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生产状况和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农业和食品基础原料产业的影响与制约。尽管食品工业每年都以高的速度发展,但整体水平仍很低,整体效益仍较差,加之食品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质量、品质要求严,市场竞争激烈。对市场变化和物价波动反映最敏感以及某些政策方面的影响,导致食品产业内部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行业日趋兴旺,有的行业大起大落,举步维艰。面对这些现状,正确地认识和分析我国食品工业的形势,加强对食品工业正确的认识十分必要。应通过认识食品工业的内涵,了解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食品工业历史和现状的对比,使大家认识到它的发展;通过剖析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追求的客观规律和展现国家对食品工业的近、远期规划,坚定他们对食品工业美好前景的信念。与此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以下事实: 食品工业的发展不能脱离我国的经济状况和水平;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必然规律,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质量求效益,生产力的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
作为食品工业战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但要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要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和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既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又要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作出贡献。也才能真正体现一个科技工作者在社会上应有的价值。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是我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团队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中应注意: 明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团队带头人。认真分析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全局调度,避免各自为战,以现有的科研能力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目标,明确若干个研究方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食品科学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带头人,这些措施可以为整个食品科学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保持动态组合。在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时,团队带头人应充分考虑全体成员的职称、学历、能力、个性及专业特长,应使人员配备做到技能互补,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和从事基础、开发等工作的成员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构建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特别是由于科研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各阶段需要不同特点的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因此,应根据项目及任务的完成进度适时调整成员,努力构建一支高效的研究队伍。制定总体规划,确保科研投入。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某一课题或某一科研项目,而应按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团队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项工作,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确保对科研团队的投人,其中包括科研工作环境、人力资源和所需要的设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管理是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管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总结, 使科研目标达到最佳完成程度的一种组织活动。科研团队组建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的创新科研团队管理体制。科研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科研团队在人员配置、课题申请方面的服务,并给予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团队内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 要及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民主激励、爱心激励等正面激励策略;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从负面强化团队成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团队成员长久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二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会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充分挖掘其潜能,使团队取得更高的绩效。科研工作者合作精神的培养需要借助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科研工作者所处的环境充满民主、宽松、合作的氛围时, 科研工作者的合作理念、合作精神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并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地运用。
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5
发展提速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行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部分地方仍存在重规模、轻效益,重生产、轻环保的情况;二是质量安全隐患仍不少,控制体系、监督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等还不够完善;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较弱,部分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企业和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仍需提高,要重点避免重营销、轻产品的做法;四是食品全产业链建设仍显不足,着眼全价值链的流程衔接和管理尚需加强,在产业转移、行业整合和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总的来看,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促进和保障食品工业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仍是我们将长期面对的艰巨课题。
2008年,新成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食品生产行业行政职责。这两年来,始终以“促发展、惠民生”为工作理念,把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和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安全为先,以发展促安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标准,推动行业优化结构,促进企业提升素质,督促落实主体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风险,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
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方面,我们先后实施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粮食、马铃薯、肉类、制糖和葡萄酒等重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
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协调方面,我们制定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审(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余项;在北京、兰州、天津、广州、无锡等地试点建设了“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开展了食盐专项整治和“促进药品和婴幼儿奶粉生产质量安全”巡回宣讲活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交流会,举办了食品安全“公众开放日”活动,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题宣传;安排了技术改造专项,支持近100家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等配套硬件条件的改善;参与组织了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参与处置了“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明胶”、“药用胶囊铬超标”等一些热点敏感事件,配合开展了农兽药残留及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
在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我们组织开展了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宣贯培训,对7300余家食品企业、1.5万余人次进行了专题培训;组织指导4300余家食品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完成了婴幼儿配方企业100%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组织编写了植物油、方便面和发酵食品等食品重点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组织开展了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开展了诚信建设专题宣传,总结交流各地及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
重点工作
一是继续组织贯彻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做好规划中期的评估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行业科学有序发展。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安全保障和产品创新能力。比如支持婴幼儿配方乳粉、酒类生产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在白酒、乳制品、食用油等行业采取调整生产工艺设备,推动实施以钢代塑、更换产品包装材料等措施。四是督促企业强化管理,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要建设一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指导一批食品企业改善质量检测能力,培训一批中小食品企业的质量检测队伍。特别是在乳制品行业,要加强监督、指导和帮扶,组织实施“双提行动”计划,即提高国产乳品质量、提振国内消费信心计划。五是加强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着眼国际通行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食品工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升标准的通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六是加快推进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要在食品行业继续深入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加快推进规模以上乳制品、肉类食品等食品行业企业建立并运行诚信管理体系,并组织完成每年12000人次的培训工作。七是继续配合开展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品种的综合监管和治理。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总理明确指出,新一届政府要完成好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重点任务。这三条都与食品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食品工业主管部门,我们深感使命重大,责任紧迫。
行业协会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和协调行业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始终以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食品工业领域开展各项工作,在督促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优化食品行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数据、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食品安全标准、企业生产规范、企业技术改造、食品工业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和咨询工作,为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些辛勤付出,收获的是显著成绩和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广泛赞誉。
食品工业的作用范文6
糖果业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的传统支柱性产业之一,自2004年以来,中国糖果市场年均增长速度比全球高出近6个百分点。从长期看,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各种不同功能与属性的高品质糖果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糖果的消费群体将不断发展壮大,人均消费数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目前,中国糖果市场具备“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总体上市场处于高速、健康、良性的发展势头。
2009年食品工业成为今年制造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2009年我国制造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食品工业的突出表现表明,我国的食品工业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2009年10月初郑州糖酒会的喧闹到月末上海中国糖果文化节的火爆。我们可以看出已下2点:1,金融危机即将结束2,糖果行业巨大的生命力。
风投,基金青睐食品糖果行业
本世纪初,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往往只看重互联网、通信、新媒体等高科技产业,如今他们对于成长迅速的消费类及服务性传统产业的投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前者。
例如:徐福记 徐福记是由来台湾的徐氏兄弟——曾分别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巧比食品等知名品牌,被誉为”二十年金字招牌。于1992年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注册创立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凭借16年(1976-1992)成功的市场销售经验,开拓新局,快速获得成长扩展。1997年徐福记与新加坡汇亚集团(TRANSPAC)及仲华海外投资基金共同合资,为集团带来崭新思维及理念,共同成立BVI徐福记国际集团,并注册成立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专事经营徐福记品牌在中国糖点领域的永续发展。2000年,徐福记正式涉足现代渠道的经营管理。为集团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大步拓展,扎下厚实的根基。2006年徐福记在中国拥有56家销售分公司,超过13000个直接管控的终端零售点,成为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
五,国家及地方政策对食品行业的推波助澜
2009年是中国食品行业政策频出之年,主要包括两大类:农林牧渔行业惠农政策和食品行业规范整顿扶持政策。惠农政策主要有: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生产补贴水平、加大农产品(如糖、棉花等)国家托市吸储力度、增加农业生产保障投入等;食品行业规范整顿扶持政策将涉及主要食品子行业,包括产业准入政策、产品标准制订或修改、产业链质量控制要求等。这些政策将对中国食品行业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措施有以下九点:
(一)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税
(二)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整合食品行业结构调整资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政府财政资金,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信贷政策
(三)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列入省规划的重大食品工业项目实行联审联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手续,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四)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产学研结合。支持重点食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优先帮助申报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五)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食品工业向农畜产品优势区域集中,鼓励传统农区发展食品特色主导产业
(六)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制定全国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
(七)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