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知识观;学习型战略联盟;多元化经营
一、知识观理论的概述
知识观理论是对资源基础观的各流派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还吸收了包括纳尔逊与温特的演化经济学,西蒙、马奇、赛耶特的企业行为理论以及波兰尼、野中郁次郎、达文波特等知识理论的观点。
二、知识观的企业理论模型
企业是知识整合与创造的结合体,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其整合与创造知识的能力,而知识在企业中整合、发展、转化的过程。
(一)知识的吸收与转化
外部知识源常常是组织进行创新的关键因素,并且前提是组织需要具有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才能消化并应用新知识。但是光靠企业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对于保持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不行的,因为外部技术也可以被其他企业所理解而模仿。相比之下,内部技术不是可以广泛地被其他企业所模仿的,它构成了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基础,转化能力是基于企业内所产生的机会一体化企业内部处于不同时点上的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的内部转移
在企业持续开展学习、不断改善绩效以维持竞争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必然越来越求助于内部转移能力。但是,由于知识的内部转移比外部转移较少地受到保密性、合法性等约束,因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内部转移应是较快且复杂性较小的。
(三)知识的共享
知识共享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企业知识只有通过交流对话并相互转化,被他人所共享成为企业共同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知识在企业中的整合和转化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加速或是可逾越的过程,它需要历经必需的阶段才能得以成长,这同时要求企业制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决策权分布和管理制度,及时地整合、利用与创造知识的价值。
三、知识观的企业发展方式
(一)发展的速度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是知识学习、增长的速度。一般地说,企业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以便能利用先入者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红桃皇后效应”。但是,学习的速度太快,并且将自己约束于某一特定的知识轨道(knowledge trajectory),一旦企业误入歧途,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在环境信号不明确且学习过程相当复杂时,最好是不要追求学习高速度。应在保证方向的可靠性的前提下,深耕细作于某一个正确的知识轨道上。另一方面,较缓慢的学习以积累一定的知识存量有助于新知识补充进来。
(二)发展的方式
1、企业间的方式:学习型战略联盟。组织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型战略联盟为伙伴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不同的伙伴企业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意图和学习能力。结合伯厄勒对组织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应有不同的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类型。(1)生产式联盟。生产联盟是“干中学”的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部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营销式联盟。营销式联盟是科学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初始的产品设计、调研吸收新科技知识,通过亲身尝试产品的使用进行设计与使用的改革。(3)研发式联盟。研发式联盟是一种模仿学习,在最能启发与加强企业现有能力的区域搜索,形成核心能力;吸收外部知识,模仿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知识。
2、企业内的方式:多元化经营。概括地说,多元化有相关多元化和无关多元化两种形式。实证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所取得的绩效一般都优于无关多元化。如果从知识观的角度予以分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将涉及到知识在企业内转移的问题。所谓的主导逻辑,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一般管理逻辑”,它是由核心业务中的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受制于他们所习惯的主导逻辑,即他们用于进行战略决策的全部工具以及他们的世界观取决于他们过去的经验。据此,相关多元化化经营的绩效之所以优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多元化经营中由核心业务所发展出的主导逻辑是可以有效地转移到与其相关业务的管理上。
从本质上来说,成功多元化的企业中的战略多样化及其变化,与其高层管理者所使用的主导逻辑是相互兼容的。不管是通过内部开发,还是外部收购,新业务的增加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战略多样化的程度。高层管理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检视企业的业务组合,确定战略多样化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且评价新业务对企业内主导逻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孝军.企业价格战的进化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07(10).
2、孙文霞,马宗国.知识观企业理论模型研究[J].江苏商论,2008(8).
3、吕列金.学习型战略联盟:企业知识的创新与外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3).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2
1 企业的5S管理方法探析
1.1 企业5S管理方法的内涵
5S企业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是实施现场管理有效方法,通过在现场对人、机、料、物、法、环等生产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实现有效管理。“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在生产现场环境改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保障、企业管理氛围营造和良好企业文化创建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1.2 企业5S管理方法具体内容
①整理。严格区分工作场合“必须要的”和“可以不要的”物品,“可以不要的”去除,保留“必须要的”物品,达到空间充分利用效果。②整顿。根据物品类别,将“必须要的”物品摆放整齐,进行编码和做好标识,达到物品摆放一目了然,拿取方便,工作场所美观、整齐的效果。③清扫。对工作场所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实现工作环境亮丽清新,杜绝污染源,达到工作环境优良的效果。④清洁。在整理、整顿、清扫的实施基础上,制订规范化的作业制度,养成执行习惯,达到清洁工作环境持久效果。⑤素养。建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升素质能力,从思想上实现工作认同感与责任感,达到现场效果深层次优化进步效果。
2 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实训室管理机制上不完善、认识上有滞后
基于教学传统理念和固有的管理机制,职业院校实训室一直没有很好的管理体系,对于实训室没有明确职责清晰的管理部门,呈现管理效益低下、管理现状混乱、管理水平严重落后、出现重复购置仪器设备、现有设施积压浪费。在实训室管理认识上也一直得不到足够重视,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这使得实训室设备容易损坏、实训工具无故遗失,整个实训室的管理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2.2 实训室管理人员主动性不强现场问题多
由于对实训室管理认识上的滞后,相对于其他教职人员,实训室管理工作人员在薪资、津贴、晋升上都处于落后状态,存在编制不齐、管理单一、缺乏激励机制,使得实训室人员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实训室现场多存在随意摆放物品、工具放置杂乱无章、材料使用浪费、设备设施操作保养不当、安全操作意识薄弱等问题。
3 企业5S管理方法在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上的应用
5S管理方法的目的是不断改进生产工作环境,实现作业品质提升和工作安全有序推进。针对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组织落实企业5S管理方法的应用。
3.1 整理应用
全面整理实训室各个地方,对损坏不能用的、不需要用的设备进行红色标识,向院校领导申请报废或暂放入仓库;对可能会使用的进行黄色标识,放在不太常用的位置;对经常使用的进行绿色标识。根据使用频率区分活动类仪器设备,易于搬动或取拿方便的地方放置使用频率高的设备,提升管理效率。在档案资料上,分类整理实训室、教师、学生的文档信息资料,根据年限定期处理和进行归档。
3.2 整顿应用
在仪器设备设施上,对实训室内所有物品进行编码和标签登记,按类别分区域摆放,使用后能及时回归原位,使用方便快捷,取用准确。在文档资料上,按年限、年级、专业等分类编号有用的资料,规律摆放,做好目标,便于索引查找。
3.3 清扫应用
在实训场所上,规定好清扫时间和清扫内容,坚持定期定量做好实训室活动场所以及仪器设备的清扫工作,做好清扫彻底,无死角,并通过清扫检查设备状况;在实训课结束后要安排好当天值日认真清除实训室内脏污,对卫生要求未到位的实训用品与仪器设备擦拭干净,将地面与桌面清扫干净;对清扫工作按照使用对象分类摆放整齐;在文档资料上,对文档资料做到干净整齐,记录清晰,字迹不潦草,对超过时限的资料按照规定及时处理;仔细查看实训设备使用记录,对存在问题的及时上报以便及时维护,保障后续使用。
3.4 清洁应用
在做好前面基础上,制订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使用规定,并悬挂在醒目位置。对各师生使用实训室状况进行登记,并公开使用考核办法,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将每个班级对实训室使用情况纳入到班级综合考核评比当中,并强调每位学生要严格遵守实训室管理规章、文明操作,创造洁净的实训室场所环境,推进职院实训室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5 素养应用
一方面通过在实训室进口处增加文明镜,使学生进入自觉检查穿戴文明举止,推进行为规范、礼貌用语。另一方面要明确规定进行实训室操作个人需注意的素养,如在实训室内禁止打闹、吸烟、吃零食、乱扔废弃物等;要爱护实训室各项器材设备,对于有警示注意标识的物品不要随意动用;要将使用后的各项物品、工具清洗干净、回归原位,达到清洁随时保持,实训室随进可以使用的效果。通过环境影响和制度约束提升师生素质,达到实训室良性循环管理发展的效果。
4 加强企业5S管理方法在职院实训室管理应用的建议
4.1 强化实训室管理队伍建设
良好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是高职院校实训室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依据5S企业管理方法构建一支优秀的实训室管理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实训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切实掌握实训室5S管理方法,使5S各项目标在实训室得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实训室岗位责任制,将5S管理目标纳入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内容,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岗位要求与工作标准,使实训工作有条不紊、顺畅开展。再次要实行实训室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对实训室5S管理方法应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及时反馈,对出色的工作者给予奖励,对于违规不改进的人员予以处罚,促进实训室管理更加有序、高效。
4.2 深化实训室使用管理机制
5S管理方法在实训室得到深入应用离不开具体使用人员,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大力支持。在引入企业5S管理方法提高职院实训室管理上,要对涉及的院校老师与学生加强培训,向他们教育传达实训室使用注意要求;要多渠道、多样化地将5S实训管理方法要求向老师和学生传达,让他们更快速、清晰地了解各项要求,切实提升自我素养,明白管理要求,实现实训老师能更好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更加精准到位,确保实训室管理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实训室管理持续化、健康化发展。
4.3 加强校企合作
不断引进企业5S管理方法的经验,定期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及时把我们在实训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探讨和交流。为了能够使在校生养成5S良好的管理习惯,企业应派专业管理人员与辅导员一起来进行实施管理。从学生公寓抓起,对公寓内的设施,生活用品摆放有统一的规定,使学生在校就养成好习惯。同时,企业应该不定时派专业人员到校开展一系列的座谈会,讲座,让学生能够提早的了解该企业和企业文化,日后能够更好的融入企业,顺利开展工作。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3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生产力,这个强大的生产力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企业聚集了大批人才,非常积极地挖掘了这些以人为载体的知识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知识管理就是将企业内的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从而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因此,如何对企业内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成为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速度和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哲学研究方法入手,阐述了其在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并提出了系统、完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哲学研究方法;企业知识管理
0 引言
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经济,健康的经济需要健康的企业个体。衡量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他的盈利能力。每天都有人在创业,每天都有企业倒闭。所以怎么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甚至长盛不衰,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保持核心竞争力。我们这里讲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知识生产力。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真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对于皮尔士来说,知识是内嵌于求知实践中的东西,这种求知实践就是探究活动。知识又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个人知识存在于各个专业人才头脑之中。如果一个企业能将这些无形的个人知识进行收集、探究和整理,从而汇聚成具体的,标准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并且加以科学的管理,就能为企业维持有效的运营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一个成功的知识管理,倘若上升到哲学层面,借用皮尔士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信念。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生存个体,具有知识是为了确定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获得最终成功的信念。
1 知识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益
汽车制造行业中,德系汽车企业享有良好的口碑。从汽车产品的客户群定位、研发、实施、生产制造、市场投放,都遵循着一套,科学、系统、严谨、成熟的流程。这个一整套流程,其实就是知识管理和知识的实践运用。实践知识的是员工。不像电脑,数据可以通过优盘传输到另一台电脑里。而人脑积累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所学到的必然是前人所积累沉淀下来的、当下正在被运用的知识体系。这里讲到的运用,不仅仅局限在单个个人身上,而是广泛的运用,即团队的实践运用。倘若各个部门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知道自己在整个项目中所处的位置,不知道兄弟部门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该为兄弟部门输出什么,或者从兄弟部门获得什么,就会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工作进度不协调,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互相扯皮的现象。
要保证一个企业的高效运营,首先,团队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一致的,知识体系必须是一致的。其次,只有做到各个专业部门的知识水平相当,才能达到整个团队在各个环节“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沟通。做到以上最基本的两点,才可以保证每个部门在每个环节中各司其职,各尽其职,使得项目各节点达到无缝连接;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从而获得高效的经营效益。
1.2 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个企业的发展毕竟不能一直依靠个别英雄的单打独斗,而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如果一个企业因为一个天才的离开导致这个公司的停滞不前,那说明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如果企业有稳固的知识管理体系,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知识管理的存在和有效运行,打破了依靠“超级英雄”的束缚。每一个岗位都应该有准确、具体、标准的工作内容描述和专业技能要求,无论哪一个岗位出现人员变动,这个岗位的继任者都会通过知识管理体系明白自己的职责,就能按照岗位要求发挥其专业技能去完成工作,保证企业各个环节不脱节的正常运转。
严谨、稳定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能形成良好的机制和文化,避免了为谋取私利而假公济私现象的出现,也为各个专业人才发挥创造力、加快企业技术更新、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机会,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发展。
2 哲学研究方法在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中的指导意义
2.1 哲学研究方法
十七世纪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人文主义教育家认为:为学生学习全部学科的正确表述提供指南,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传递,强调要把知识视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而方法是用来勾画知识整体的。2.方法是一套技术,或分解,或组合,用以发现必不可少的原则,去产生科学的三段论,也就是亚里士多德在《后分析篇》中所描述的那种三段论,并完成其证明。逻辑和几何学上解决问题的技术使这种方法论思想成为可能:按照常规,一步步地解决宏大体系中的个别步骤,零打碎敲的。
自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已经将方法作为哲学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方法乃是体系的方法,是建筑术。
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利用哲学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去指导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所以特别要强调的是哲学研究方法中的:
分析与综观
比较与关联
体系的建立
分析就是to break up,to loosen。即将单个研究对象从整体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的探究。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资源条件,可以将整体分裂成不同规模的单体。综观就是在研究完单体后再将单体回归到整体进行完整的考查。
在分析实践经验的时候借助比较、概括、抽象化来找出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康德批判哲学是通过其所谓“建筑术”的方式构建起来的,而他所理解的建筑术,就是指使单纯聚集的知识成为一个系统学说的方法。
若将以上三种哲学方法运用到企业知识管理上,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就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2.2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现状
根据世贸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得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此发表谈话时就指出: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的确,部分中国企业为了抢到出口货单,盲目追求数量,压低成本,不注重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的升级换代,没有开创新型业务模式的理念,更忽略了通过知识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再加之中国的人才市场流动性很大,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企业里不断有员工来,师傅带徒弟,边学边干,边干边走,知识的传递在不断的人员交替中部分流失,部分被保留起来了。所以应该运用信息化的方式将知识稳固在企业中通过知识管理保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是公平公正的,于是在面临新境遇的时候,这些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不思进取的企业无法适应新境遇,只能一味地打价格战,就被逐渐淘汰。
3 我国制造型企业知识管理的建议方案
3.1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专业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是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换句话说,知识的管理就是对运营流程的管理。企业是以销售为龙头,拉动企业的原料配给、生产安排、物流协调和资源调配。因此,销售部门就必须具有对前端市场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敏感性。对市场的认知包含市场供需信息、竞争对手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市场过去的发展历史、关键细分市场、自己企业在其中的份额、服务对象和表现都应该被搜集、记录、分类保存起来。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也是销售部门搜集、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每个兄弟部门都在价值创造链条中发挥自己专业的作用,所以对每个专业部门的知识管理具体内容都因岗而异。销售在获得市场需求后将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内部,采购部评估原料的备货状态,提供采买的时间和成本,因此,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就必须包含:1.对生产原材料的技术和加工工艺的理解;2.对原材料价格走势、成本构成的专业知识和控制能力;3.对每个相关供应商生产加工能力的掌握、产品质量的控制。4.对现有供应商的风险管理;5.对新兴原料技术、工艺发展趋势的了解,并具有开拓新兴供应商市场的能力。在采购部确认企业原料供给正常后,生产部门安排生产,并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这就需要对产品本事和加工过程每个步骤的深刻认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成品下线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需求分别进行仓储和运输管理。待成品交付结束后,信息给到销售部和财务,完成收款,项目完整结束。
没有一个企业可以靠一个产品、一个技术长盛不衰。所以对新技术的掌握、新产品的开发、测试就格外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企业的未来。从概念形成、研发计划的制定、正式开发、成品测试到产品正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对技术材料、路线、方法和具体实施的专业知识。过往的经验、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趋势都需要纳入到研发的知识管理中来。
3.2 以企业运营的流程为基础的矩阵式知识管理体系
企业中各个专业部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与此同时,要有对兄弟部门的了解。这就是矩阵式知识管理。企业的运营是一环扣一环的,所以上一环的输出就是对价值创造链的下一环的输入。如果不知道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闭门造车,就会造成工作环节的不连贯。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帮助企业每个部门都明确自己在价值创造链中的位置,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从而明确自己对团队整体的影响,从而严格要求本部门的产出,为下一生产环节提供合格、及时的输出。从团队精神的建设来讲,科学合理的矩阵式知识管理能团结各个专业部门,提供换位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增加兄弟部门之间的信任,加强彼此的配合。
4 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哲学研究方法对对企业内部知识实行科学、系统管理对企业核心生产力的维护和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现实,我国的生产型企业需要建立和加强对企业核心生产力进行具体化、关联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知识管理形成有效、可持续的生产动力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敏.《分析哲学导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4
一、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现状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企业资金使用率相对较低以及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
1.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着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现状不佳的情况,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企业管理中多比较注重生产活动、经营活动,但是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却相对较差。
治理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内部管理效果,造成资金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情况,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与控制意识比较匮乏,长此以往则会造成资金回笼延期、资金挪用等问题频频发生,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2.企业资金使用率相对较低
纵观企业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普遍存在着整体资金优势难以得到全面彰显等问题,各个项目与业务开展中的资金需求各有不同,内部限制资金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资金整体利益损失较大,不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
资金管理与使用率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开展现状,但是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则难以充分发挥资金的利用价值,也难以为企业决策者带来一定的数据支持,资金风险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序开展。
3.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价值愈发突出,然而当前很多企业仍然采用着单纯人工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操作的方式,工作效率较差、工作质量不佳,且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
还有一些企业尽管应用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但是通常局限于财务管理或者某项业务管理中,没有将电算化信息系统与企业各项工作相互融合。企业资金管理中应当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比如可以融入ERP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OA系统等等,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安全性与准确性,通过信息实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
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理念,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保证资金管理全面性开展以及构建现代资金管理平台,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式,实现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模式创新,为企业增添更多的生命活力。
1.创新企业资金管理理念,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发展
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发展环境下,需要明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价值,提升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重视程度。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中,需要与企业的各项业务发展活动密切关联,不能仅仅因为资金紧缺活动便措施良好的发展机遇。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到使用风险的管控效果,明确掌握资金流向,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管理规划,降低所需资金的使用成本,切实发挥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价值。
比如企业可以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活动中,企业可以聘请或者的培养一些优秀的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人才,在监督企业整体资金链与现金流使用动向的基础上,还需要对企业未来的资金流向实施全面分析、风险评估等等,为企业管理人员带来更多的数据支持,基于资金管理的现状做出风险控制,创造更多的企业发展效益。
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中,需要实时掌握业务信息发展现状,并且将资金管理工作与业务流通工作相互融合,通过资金使用率的管控、资金业务流的管控等等,实现资金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将企业各项工作与资金管理活动全面融合,提升资金的使用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保证资金管理全面性开展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权,特别是在投资管理方面,有助于科学规避风险,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效果。企业需要在提升财务集中管理重视程度的基础上,构建全面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的全面化控制,实现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
财务集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各个项目、管理活动等融入到企业资金管理活动中,比如可以构建全面的预算管理编制流程,从财务管理层面、财务执行层面等实施全面性财务管理(详见图1)。资金短缺问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故而企业需要坚持集中管理理念,降低发展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C公司是位处我国西部地区的一家省级电力公司,是国家电力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2003年网省公司层面的改革中,剥离发电资产后的C公司将成为一家电网公司,并分属一家区域电网公司。在实际的电网公司管理中,全面调查了解电网全是总装机数量,电力发电需求等等,明确每日供电量以及供电所需支出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的整体资金实现管理与使用控制,制定明确的电力规划,在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的基础上,使企业资金管理更加清晰,提升资金的控制与使用率。
通过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发展现状、企业经营效果等等实现综合评价,明确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发展现状、资金管理情况等等,并且结合财务管理数据评估企业的整体资金现状,对企业生产中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预测与评价,规避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构建现代资金管理平台,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逐渐进入到了高速的发展阶段,现代化信息技术逐渐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企业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构建财务信息系统,满足企业预算、企业核算以及财务分析的实际需求,构建信息化平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实现全面记录,并且积极借助系统中的数据,对企业业务流、资金流等实现全面预测,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企业资金流管理平台的建立中,需要将各项发展业务与财务管理活动相互融合、相互关联,将静态化的资金管理活动转变为动态性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中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进行实施监督与管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核算、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预测的实际需求,构建全面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5
一、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重要性的认识
1.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创新,创新是企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和政治环境,企业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变革。通过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意识,对于一些经营管理的环节进行完善,这样也有利于企业开拓出新的市场领域。我们知道,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进而有意识的调整自身未来发展的战略,并对其行为进行进一步的规划,战略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和支持。
2.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提高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知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对此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也需要着眼于当前的现状,并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自身的追求目标,对此企业的内部管理就需要以此为出发点,进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进行创新,现代企业必须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来采取一系列的行为,而创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创新的过程,是企业实现发展的过程,而这一切同时也都是追求更大的效益的过程,一个企业的创新是否成功,其检验标准就是看创新行为是否使企业获得了明显的收益。这种收益可能是现实的和眼前的,也可能是潜在的和长远的;也许是一经运用就可能立即见效的行为,也许是今后获得较高经济的效益打基础的行为。总而言之,有效的创新行为必定会给企业注入动力、活力,最终带来无限的商机和经济效益,这样的创新成功例子数不胜数。
二、进行企业管理有效创新的方法
现代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企业进行管理需要不断的突破既有的思维定势,对于以往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运用当前有的知识信息不断完善,企业管理要具有创新精神,敢于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具体加以调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企业的发展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在这种情况企业的管理制度也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创新,从而来更好的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那么,现代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实现管理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大胆任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管理。我们知道,管理需要人才的支持,管理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成效,对于这些管理人才,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这一问题,作为企业要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起来,一方面落实企业的管理制度,深入学习和思考,掌握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重点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他们思想上的教育,使其更加富于自信和激情,强调管理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因为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权利行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一旦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情况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率。
2.在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树立全员风险意识,营造防控风险的良好氛围。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激励和控制约束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危机处理意识和风险应对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良好的激励管理来深化改革,并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从而保证内部监控得以有效的实施。具体来说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的一点,要对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那些比较容易产生风险的关键环节提出风险量化分析,这种量化分析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其次,要对各环节所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更好的培养管理人员,增强风险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当中,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使其意识到他们所提供的风险评价信息将对管理层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3.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反舞弊机制。有效的内部监督是更加有效的开展工作的保证,在内部监督方面,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发挥相关部门的重要作用,如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我们需要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对其相应的监督职责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确定详细的评价反馈的流程,并保证其独立性及权威性。与此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其相应的反舞弊机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反舞弊中的职责与协调机制,完善投诉渠道、举报机制等,使从各方面反映风险及管理上的潜在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德勤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
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范文6
1房地产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而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绩效评价中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不尽相同,主要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以及从专用性投资和与企业的关联性进行定义[1][2][3]。本文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总结如下: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进行专用性投资,并且承担一定风险的人、组织群体或企业所处的环境,他们的活动或变化能够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被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所影响。由此引伸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专用性的投资,并且承担一定风险的人、组织群体或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处的环境,他们的活动或变化能够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被房地产开发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所影响。
2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的关键是指标的选择,指标选择的适合度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的水平。在实际操作中,指标的选取必须要遵循以下标准:
2.1系统性原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绩效水平。在指标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局部指标是否与整体系统相融合,指标之间是否逻辑关联。通过指标的合理取舍,可以使整个系统既能达到均衡统一,又能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实现整个指标体系的最优化。
2.2科学合理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能够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质特征和质量水平,而且每个指标必须概念清晰、科学涵义明确,指标之间既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又要避免重复。另外,指标子系统的设计应与所采用的评价方法相协调,指标子系统应能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绩效的各个方面,从而能够综合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绩效水平。
2.3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所选取的指标因具有普遍的统计意义,评价的结果能够做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而且所选择的指标应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指标的数量尽量少而精,使得所需的数据容易被获取,便于实际操作和实施。
2.4动态性原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经营状况的不断变化,使得企业的经营绩效也不断变化,因此,指标的选择也要保持一定的动态性。所谓的动态性是指,指标值的变化是在一定的区间内变化,而不是固定不变,依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的经营状况确定指标值的大小,从而可以使评价出来的绩效结果能更加准确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
2.5反映企业特征及发展需要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符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征,不同企业设置不同的指标子系统,突出企业的特色,反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战略规划,将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2.6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相融合原则
指标的设置应该与利益相关者相结合,应该体现出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联,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管理者可以依据评价结果作出相应的对策调整。
3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有很多的利益相关者,但是,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有不同的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4],不同类型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有所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深入分析这三类利益相关者,将他们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之中,这样才能根据绩效的变化,准确判断各利益相关者的变化。
3.1利益相关者与财务指标的融合。
财务指标数据是绩效评价的基础,企业所有的活动最后都是通过财务数据来反映,从财务数据可以直接看出企业运营绩效的好坏。与企业财务指标直接挂钩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内部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投资者和会计经济师,投资者希望看到的良好的财务数据,包括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销售增长率以及每股收益等。而会计经济师则负责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让投资人或者股东清楚的了解当前企业的经营绩效如何。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银行。企业的财务数据不良,银行一般不会放贷给企业,企业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破产。因此,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所关注的指标,并且能够显示企业财务状况。
3.2利益相关者与企业成长能力指标的融合。
企业成长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企业具有很强的成长能力,企业才能够快速发展,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的成长能力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部分。衡量企业成长能力指标的选取,也要参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
与企业成长能力挂钩的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投资开发部人员、设计部人员、营销部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人员。投资开发人员,寻求市场机会,作出可行性分析,对合适项目进行投资,开拓企业市场,相应的指标如市场占有率、投资适当比率等可以反映。设计人员依据消费者的要求及本企业的特色,设计出好的产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形象,相应的指标如产品竞争力等可以反映。营销人员,对建成以及在建的项目进行宣传和促销,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加速资金的周转,相应的指标如市场覆盖率、资本加速周转率、经营现金流量增长率等。人事部门主要的任务为企业吸纳有用的人才,提升企业实力,相应的指标如企业人才竞争力等可以反映。与企业成长能力相对应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有政府和人才。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指标如政府政策利好度等可以反映。成长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吸引很多人才加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美誉度,相应的指标如企业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等可以反映。
3.3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创新能力指标的融合。
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凸显企业自身的特色,树立企业的形象,提供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方面。企业创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技术创新,另一部分为非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技术推广、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新工艺的应用等。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以及产品设计人员的努力,引入新技术或者开发新技术,提升建筑产品的质量,同时降低建筑成本,并且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适合消费市场需求的建筑产品,凸显企业特色,打破市场常规,引领消费,成为市场的主导者。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投资,提高研发经费,引入技术人才。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如创新资金投入量、创新人员的研发水平、信息的获取能力、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以及新建筑产品销售收入占总建筑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可以反映。
非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市场策略创新、管理创新以及融资创新[5][6]等。市场策略创新需要企业依据消费市场的环境和自有产品的特性,突破原有营销策略的框架,设计特有的营销策略,达到增加销售、增加市场份额以及树立企业品牌的目的。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如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以及建筑产品销售额可以反映。管理创新是管理者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合适的制度,使得企业的营运水平达到最佳。这不仅需要高水平的管理者,还需要企业有合适的规章制度(既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又能够发挥企业的创新性),以及一套成熟的育人机制,保证企业的人才竞争力。相应的指标如管理创新水平等可以反映。融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血液,旧有的融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探寻新的融资方式,保证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裂,促进发展。这需要财务部门分析企业自身条件,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吸纳投入资金,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同时还要保持与融资机构以及投资人的稳定合作。相应的指标如融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资本积累率等可以反映。
3.4利益相关者与社会绩效指标的融合。
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如果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同,在人们心中的企业形象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高,那么企业将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企业的社会绩效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部分。企业社会绩效的提高需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分为内部责任和外部责任。内部责任包括对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者和员工的责任。外部责任包括对消费者的责任,对承建商、营销商以及咨询机构的责任,对社区的社会责任,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和对环境的责任[7][8]。
对企业内部投资者,企业应该获取利润,保障投资者的回报,对于内部员工,应该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让其具有很强的企业归属感,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如每股收益、已获利息倍数、总资产报酬率以及企业员工归属程度等可以反映。
对于消费者,企业应该提供高品质的建筑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让购房者购房后无后顾之忧。对于承建商、营销商以及咨询机构等,企业应该及时履行与他们的合同,诚实守信,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降低成本。对于社区,企业应该改善所在社区的基础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岗位,为社区居民谋福利,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对于政府,企业应该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为导向,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对于环境,企业应该在建筑产品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这样房地产开发企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如顾客满意度、顾客美誉度、企业知名度、企业美誉度、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绿化面积、社区基础设施状况、建筑产品绿化度以及政府支持度等可以反映。
3.5.利益相关者与顾客绩效指标的融合。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购房者来进行,只有购房者的绩效水平提高了,企业才能获取利润,不断发展,因此,顾客绩效也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部分。而提高顾客绩效水平需要企业做好以下几点: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保证购房者购房后无后顾之忧;建筑产品的设计样式符合购房者的需求,减少购房后的成本;增加购房过程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完善售后服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购房者购房后的问题。要做好这几点,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建筑质量的提高需要承建商按照技术规格诚实建房,工程监理全程严格监控,保证建筑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合理规划设计,降低成本,满足购房者的需求,提升产品竞争力。营销部门加强营销力度,使购房者获取建筑产品的尽可能多的信息,打消购房者的疑虑。物业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购房者的购房后的问题,改变以往住房卖出以后不管不问的弊病,提高居民的满意度。相关者的绩效评价指标如购居民满意度、居民美誉度、居民投诉率以及购房信息透明度等可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