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1
关键词:职业能力;汽修;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40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对于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德国、日本等,纷纷力求通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提高国家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
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未来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就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国内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汽车行业,给学生就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各大汽车企业预订一空。然而,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并不像我们当初期待的那样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反而在工作中体现不出高职学生的优势,职业竞争力明显不足,虽能顺利就业,但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且跳槽、改行现象十分频繁,很少有人能在行业中出类拔萃。
目前的汽车维修人员中,低学历者占绝大多数,有很多仅读过初中,这也直接影响到汽修岗位的收入水平。然而,他们由于从业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动手能力较强,高职毕业生在与类人员竞争时常常处于劣势,造成不少学生因对前景的失望而厌学。
3 职业发展定位分析
学校必须对高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出准确定位,即应能迅速从维修工过渡到技师,并具备成为技术专家的潜力,然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突显高职学生在与中专、中专以下人员的竞争优势,他们必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又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
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是对汽车的总体构造和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的掌握。汽修人员能否对汽车故障做出准确而又快速的判断,往往取决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经验固然重要,但若遇到一些不太常见的问题,往往靠经验难以解决,还有可能因为误判导致更大的故障,此时就必须回到基本的工作原理上来,这就到了体现高职毕业生水平的时刻。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够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将无法长期在汽修行业有好的发展。然而,基本原理一般不会变化,只是实现的方式有所不同,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去学习新技术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在实践能力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汽车维修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唯有通过大量的拆装,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同时,操作的规范性也相当重要,这也正是目前很多中专毕业生和普通维修人员所欠缺的。
此外,根据汽车维修职业的发展,其能力要求大体可以划分为这三个层次:初级层次包括汽车结构的总体认识和规范的拆装技能,中级层次包括汽车各组成的工作原理和检修技能,高级层次包括汽车故障的诊断和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由此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4 提高职业竞争力的途径
4.1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学院要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办公室,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长期指导,并开展适合学院特点和学生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其内容包括: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目前企业经营特点及管理特点;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即要做好工作初期吃苦耐劳的打算;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要有长期立足于本行业最终成为佼佼者的决心等。通过就业指导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工作的挑战。
4.2 推进课程建设
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不仅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对于专业课的教学,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
如果说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学生获得就业机会的基础,那么综合素质的全面性才是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走得更远的支撑。因此,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电脑应用、汽车专业英语、职业道德、社交礼仪等课程。这样更能凸显他们在职业中的竞争力。
4.3 深入校企合作
深入的推进校企合作,和优秀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且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制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教学内容。企业不仅可作为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企业可委托学校为其培训员工,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并培训技术人员参加各级别的职业技能考试等。
另外,还可以引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通过校企联合招生、工学交替、订单顶岗等方式,建立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4.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大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了理论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才能教出专业过硬的学生。
然而,汽车行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因此,我们要经常深入企业,或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学校交流,在吸收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同时,把握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为他们提供最新鲜、最实用的知识。
4.5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过了很多年的发展,教育体系十分完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校要利用机会派老师去国(境)外学习。此外,还可以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
5 结束语
相信学校能通过提高办学条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最K使多数毕业生不仅能拥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提高就业质量,还能长期立足于本专业,通过长期努力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一改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尴尬局面,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凡.基于职业能力层次分析的高职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3,(1).
[2]皮连根.现代学徒制在汽修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学园,2015,(32).
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2
【关键词】汽车维修企业;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使得汽车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了普及,这就刺激了汽车行业的发展。而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汽车维修企业不仅促进了汽车销售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汽车制作企业的发展。它对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以及交通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汽车维修企业这一研究对象,对其企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 汽车维修企业的特点分析
1.1 汽车维修行业结构复杂,企业分布点多面广、规模大小不一
汽车维修企业的汽修模式具有不同的类型,这就决定了其行业结构的复杂性。为交通运输提供服务的宗旨,就决定了汽车维修企业的分布具有点多面广,在城市以及乡村分布散乱的特点。另外从企业规模大小上来看,我国有大型汽车维修企业,包含有成千上百的员工,其投资也在千万以上;同时也有小型汽车维修站,其只有几间门店,员工不多。
1.2 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性相对较强,工作种类也较为繁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汽车行业,电控技术开始得到大量应用,汽车逐渐成为了一种高科技产品,相应的要求汽车维修企业也要具有一定的科技技术,对汽车维修工的专业技术要求也就提高。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掌握汽车基本运作原理以及车型构造之外,还应掌握、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汽车故障的检测以及修理。另外,汽车维修具有很多工作种类,如汽车电器维修、汽车涂漆、汽车机修等等,工种繁多。
1.3 汽车维修企业的服务对象呈现多样性,其服务具有差别
由于汽车维修企业面对维修汽车的种类较多,如有小型轿车、商务车、客车以及重型车辆等,这就决定了其服务的对象就有所不同,如有企业、单位、个人以及其他组织等,这些服务对象具有不一样的特点。而其多样性就决定了所提供的服务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服务要针对不同的车型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服务需求,如不同的技术需求等。
2 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汽车保持年产销2200万辆的水平,同时国内4S店达到了2.4万家,汽车维修企业达到了近40万家。伴随着汽车维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建立了汽车整体修理企业、大型汽车修理企业、汽车专项修理企业以及汽车保养和维护企业等较为完善的、成系统的汽车维修体系。就目前的发展来说,汽车维修企业已经在我国逐渐形成了社会化、规模化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的骨干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与国外的汽车维修企业相比,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对国内基本汽修情况较为熟悉,且能够很清楚的分析出市场以及用户的需求,所以其汽修更有针对性。同时在对国产车进行维修、保养的服务上,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已经同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建立了密切的公众关系,达成了良好的、持久的协作关系。
2.2 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1)汽车维修企业的软、硬件落后,行业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随着汽车发展速度的加快,有关汽车生产制作以及维修和保养方面的技术日新月异,而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在现代化维修设备、技术以及维修工的专业素质上都不能满足汽车目前发展的需求,也跟不上现代化的发展。汽车维修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机械设备参差不齐,相对来讲,企业软、硬件水平都不高,甚至有的维修企业仍然停留在纯手工作业的发展阶段。另外,从汽车维修行业的整体来看,我国从一类到三类的修理企业比例不协调,位于乡村的修理站并不多,而整个汽车维修市场的布局也不平衡。
(2)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为落后、管理的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在数量方面占有优势,但整体来看,其具有全国性质的名牌汽修企业并不多,大型连锁汽修品牌更是少之又少,而具有品牌效应的、占有全国10%市场份额的汽车维修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从现实角度来分析,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呈现一种散兵游勇形式的发展现象。另外,我国市场管理相对落后,管理体制也有不足之处,对于汽车维修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从而导致了汽车维修企业之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的出现。
(3)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根据相关调查以及统计发现,在我国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人员,其学历在初中和高中的人员占据85%以上,而毕业于相关技术学校的人员占有10%,而毕业于中专、大专以及大学的人员仅仅不到5%,由此可以看出,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人员,其整体素质并不高,且在提供相关维修服务时,很难达到顾客所需要的满意度。
3 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3.1 汽车维修企业连锁经营是必然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从美国NAPA大型连锁汽配企业以及PEP BOYS等连锁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经营模式走连锁经营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将对我国零散的汽车维修经营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规划,形成一种连锁型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对维修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形成有效扼制,还能够实现汽车维修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品牌效应,增加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促进相对弱势的汽修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整体的经济效应。
3.2 专项化、集中化发展趋势
通过上面对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优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汽车的年产量逐渐增加,汽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变化,而随着自动化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向着更加专业、专项以及集中优化的方向发展将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汽车维修企业如果得到了专项和集中化的发展,将会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利用更加专业的技术手段能够减少维修时间,减少维修难题,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发展专项汽车维修以及集中优化汽车维修,首先要将以前传统的大、全维修观念进行不断更新,对汽车维修实现更加专业、专项的精细作业,以提高维修的质量和维修技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步伐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汽车行业就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并在经济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汽车维修作为汽车整个行业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现状的分析,研究了其当前的发展优势和发展劣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期对我国汽修行业带来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3
一、灵活使用教材,努力与专业特点结合
在中专英语教学中,为了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吻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来确定适当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应看其整体编排是否符合螺旋式,其内容体现是否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逻辑规律,其内涵本质是否具有趣味性与知识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校特点,自己编写专业所需的教材。例如,作为汽修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选择《汽车维修专业英语》,其中的英语知识主要针对汽车构造及设备,如汽车(Automobile)、方向盘(steering wheel)、离合器(coupling)、发动机(engine)、轮毂(wheel hub)、刹车(brakes)、轮胎(tire)、火花塞(spark plug)、时速(speed)、油(lubricating oil)、汽油(gasoline)、烤漆(baking varnish)等词汇,当学生就业后将会在查看各种汽车说明书或材料说明书时频繁使用,着重对这些词汇进行教学将有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对于酒店、秘书、旅游英语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应选择有利于提高他们交际能力的英语教材,便于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与人交流和沟通。很多学生选择中专院校的主因就是希望能在此学会一项技能,毕业后能学有所用,对未来的发展有帮助。最后,由于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教师在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教材的同时,还要针对专业内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二、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的中专生来说,其英语教学可主要针对本专业进行,注重简化英语教材,着重强调在以后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英语词汇或句型即可。对于其中所包含的专业术语的学习,则应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进行有选择性的教学。
1、旅游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就基本明确了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范围,如:旅游导游、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前厅服务、培养旅游市场所需要的人员等,根据这一就业导向,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应做出相应调整,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等交际能力。由于大部分中专生来自于农村,在以往学习中因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环境,所以造成了他们“哑巴英语”的现象。作为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交际交流法、视听学说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音频效果来调动学生的视听神经,更直观的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其中,在情境教学法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学生所感兴趣的、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的内容。
2、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应注重教学专业性较强的英语知识
针对中专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这一现象,我们对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做出了较大调整,例如,大幅度缩减了课文篇幅;低水平控制词汇量;注重强调实用性词汇等,基本原则是使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最大限度的适应目前中专生的现状。如强调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词汇:monitor、mainframe、many peripherals such as disk drive、keyboard、printer and mouse等,以及文字处理软件和交流工具:Word、WPS、Office、E-mail等。
3、电子商务等专业应注重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的英语词汇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学会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理解电子商务实践操作中的提示信息和说明书,能看明白基本的屏幕信息,以及网上支付、法律法规、物流、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常用英文术语,如:purchase order、electronic fund transfer、shipping document、trading partners等;并熟悉电子商务的英文模式:B2B、B2C、C2C、C2B、as in B2B Exchanges等等。
除上述专业外,数控、机电、模具、烹饪、会计、服装等专业的学生,都应加强相关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例如,对机电专业学生而言,带学生到车间认识各个部件的英文名称,与机械制图课相结合,把机械制图的题目英文化,学生根据英文题目绘制图纸。在机械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融入专业,能改变目前机械专业中学生学英语难的状况,这对学生将来走上岗位,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改进评价机制,发挥学生专业素质
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4
“贰仟家要打造的是汽车服务全产业链。”在贰仟家企业总部汽车物流园,贰仟家总经理、联合创始人之一曹建顺如是说。
做汽车后市场全产业链服务商?能有这么大的自信,显然不能夸夸其谈。贰仟家已经有了称霸中原汽车服务行业的深厚功底。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航空港区郑港大道与郑港二路交会处的贰仟家企业总部汽车物流园,试图从这里起底这家有近三十年历史的汽车服务企业。
深耕汽车服务全产业链
据最新的公安部交管局的我国机动车(含汽车和摩托车)保有量相关情况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71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约为1.63亿辆,比上年末增长2.8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3%。从现实看,中国已经进入世界汽车产业王国的第一方阵,继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可以看到,河南机动车保有量更是迅猛增长,已经达到2000万辆。这个市场所蕴含的能量不可估量,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打造汽车全产业链更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庞大的汽车保有量,让郑州的汽车后市场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
随着车轮经济冉冉升起,汽车后市场将成为未来社会稳定需求的行业。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买一辆车和养一辆车的支出比为1∶1.5。在具体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汽车后市场商机。而商机的背后,在中原市场,势必会引起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汽车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和精细化,未来的汽车后市场也必然是专业化和地域布局的竞争。
所以,很多实力企业都在转型升级。隶属于河南万通控股集团的贰仟家汽车新服务有限公司是行动最早的也是为数不多的汽车服务企业之一。
我国汽配流通行业发展到现在,传统坐商在该市场中的每一块利润都已被挖掘殆尽,不规范经营的优势也正逐渐失去。虽然传统坐商向终端行商的转型是痛苦的,代价是巨大的,并且充满了风险,但不走终端只有等死,这已成为国内汽配行业的共识。
河南万通控股集团创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已经覆盖:一站式汽车服务连锁发展、汽车配件及用品配送、汽车维修、物流、整车销售、投资等。公司经历了“汽配专家”、“汽修专家”、“汽车专家”、“物流专家”、“一站式汽车服务专家”发展历程。
贰仟家一站式汽车服务连锁店及物流网络遍布河南省内外,“贰仟家”被河南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确定为“一站式汽车服务推广品牌”,物流业务具有国家“AAAA”级资质。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服务质量认证。历年来,公司被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评为“中华一站式汽车服务名优企业”、“2009年度全国汽摩配用品市场信誉经销商”,被郑州市政府评为“郑州市优秀民营企业”, “贰仟家”被河南省工商局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公司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授予“中国特许经营最具成长力奖”。
汽车物流园盘活全局
从汽配做到行业翘楚的贰仟家,已经在河南郑州深耕近30年。如今,面对渠道的不断下沉和跨界竞争,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中城市私家车拥有量趋于饱和,车市销售重心下沉已成为大势所趋,包括地级市、县级市、乡在内的三、四线市场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三、四线市场的市场份额每年以2%~3%的速度提升,一线市场的份额则以2%~3%速度下降,预计到2020年三线市场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将提升到55%,一线市场可能会下降到15%。从一定程度上说,谁能赢得农村市场,谁就能真正意义上赢得中国市场。渠道下沉、布局三、四线城市并且深入到农村,这成了时下许多汽车配件厂商的策略选择。
当前汽配批发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基本上都开始注重终端,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立终端网点直接拓展终端消费者,以此来提升公司的利润率,汽配流通品牌企业在三、四线城市设店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那么,物流通道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繁荣的焦点所在。河南万通控股集团在航空港区设立中原首家以汽车后市场物流仓储为主的物流产业园,不仅是市场的方向,更是中原经济区未来在这个行业的“重兵”集结处。
“贰仟家已经与全国多家知名品牌服务商形成战略同盟,未来将会通过物流园区作为总部基地,有航空港的特殊地理区域位置,势必将打造全国性的汽车销售、零部件销售,汽车后市场全方位、全产业链服务商。” 曹建顺说。
其实,在贰仟家高层战略规划中,物流总部基地只是其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作为线下的仓储物流枢纽,贰仟家也意在打通电商通道。“品牌连锁经营+线上销售服务+大物流体系”或已成为这家企业立足中原、放眼世界的不二法宝。据了解,此项发展模式在河南尚属首家。
“做自己的物流配送,通过招商品牌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郑州航空港及全国覆盖的汽车产业集聚,将是未来3~5年时间万通控股集团的工作重点之一。贰仟家将成为下一个汽车服务行业的京东商城。”曹建顺说。
作为重要战略,可以看出,这也是贰仟家董事会下定决心,亲派创始人曹建顺的坐镇贰仟家物流园的良苦用心。
记者实地考察得知,贰仟家仓储配送中心占地约100亩,总建筑面积176719平方米,东邻四港联动大道,南邻新郑国际机场、西邻郑港澳高速及机场高速,北距郑州市中心区20公里。“铁、公、机”的无缝对接,接通中原,大物流效通达全世界,优越的地理位置显然成为未来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
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5
关键词: 中学生素质 学工实践 办学成效
一、引言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承担着国家未来富而强的建设重任,关乎着国家的兴衰。由于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少生、优生国家战略的影响,新生的一代是生活在温室中的,他们往往少了老一辈的人(同龄时)奋发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学生,尤其是即将面临以后择业、就业、大学该如何选专业的思考的高中生,一直从事学校学习,对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会生产制造、对自己所学和学习东西的实用性、应用性及未来职业的定向,等等,都充满迷惘。如何提高他们社会责任感,如何让他们适当了解和体验父辈们所从事的劳动、亲身体验产品的生产制造?如何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怎样转化成生产力?如何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定向有一个切入点?本文提到了中学生学工素质实践。并通过青岛市每年8000高二学生在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学工实践的实例,论证了中学生学工实践的成效和积极意义。
二、学工内容
青岛市里所有学校高二的学生每年下半年,都要依次在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学工实践。学工人数,每年8000多人。学工时间为一周。每个学生的学分共为10学分,由学工带队老师给出,最终学分要记入学籍档案。
学工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安全教育。
主要让他们了解生产设备、工厂秩序、安全知识等内容,使他们了解生产,增强遵规守纪的能力。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了解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现状、组成、发展、功用,培养何种人才,以及培养的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车间有很多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他们以前都没接触过,学工过程要用到,安全注意事项很多,一一强调到位。让他们知道车间就是工厂,他们现在就是工人,他们要掌握最基本的工人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度,比如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排队进出车间,服从车间所有的制度,服从车间师傅的统一管理,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等等。在安全教育期间安排一次社会调查,参观大型现代工业企业,并邀请企业专家进行现代企业文化讲座。
2.参观基地。
主要让他们了解现代加工制造的设备、组成、功能和车间的运行模式,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使他们有一个切身体会和思考,增进对实际制造业的了解。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主要有焊接车间、机械车间、机电车间、数控车间、汽修车间、模具车间等几个大型车间组成。带领学生依次参观,使学生对车间有一个立体、直觉上的了解,参观由青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老师介绍和学生演示组成,让他们了解车间机器的运作和功能。
3.机械小产品制作。
这个环节是一个主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及每一个模块编排都是实训基地老师们精心思考、研究和挑选的,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增强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内容安排的目的使他们在学习和实做的同时了解到当前制造业的发展和一些产品的设计制作流程,并能够亲身体验;同时了解当前一些产品制作所凝聚的劳动,对父辈和从事劳动的社会大众有一种敬佩感;学习平凡岗位的无私奉献和回报社会精神;使他们与自己所学的知识适当接触,并从中体会到知识转化成劳动力的过程,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有一个切入点;机械小产品制作主要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达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的目的。
参观完岛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后,每个班要抽签决定今后几天的专业产品制作内容、所在的车间和带队老师。由于部分产品的专业技术性较高,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得较少,对加工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基地带队老师要从本工种的现状及发展开始讲,尤其强调实做的产品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相关的识图、设计和制作的知识,并示范指导学生完成产品的制作。为了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有所学、有所获,做出的产品既实用又有技术性,制作项目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模块。
钳工制作:制作錾口榔头,制作酒瓶起子(很多不同的风格类型),制作小火车模型。
电子产品制作:装配迷你小音箱,装配调频收音机对讲机,制作数字万年历,装配语音控制小车,制作语音控制机器人。
数控加工产品:数控车床加工国际象棋子,数控铣床加工变形金图案,线切割加工帆船工艺摆件。
汽车一级维护:检查机油,更换发动机机油及机油滤清器,检查冷却系液面高度及其防冻能力,清洗空气滤清器及更换滤芯,汽车灯光的检查。
精细化工产品制作与日用品分析:洗涤剂的制备,护肤类化妆品的制备,食醋总酸度的测定,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这些项目都是老师们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学东西,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理论实践结合,体验日常生活产品的制作等方面着手而精心设计的,具有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性。
4.作品点评。
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认识,同时对优秀的作品有一个认识,让他们了解优秀作品和非优秀作品,它们的差距在哪?怎样改进?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找缺点并改进方法。
学生做完作品,指导老师们要给出最终的成绩,并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最后根据作品的情况进行总评,进行表彰。在作品表彰结束后,每个学生的作品都自己带走留作纪念,让学生们对学工的锻炼的记忆更加深刻,强化了学工的意义。
三、学工的成效及意义
在学工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很高,组织性、纪律性非常好,产品都能按时完成,车间安全运作良好。对学工的成效及意义,经过调查及多次和学生交流,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了当前制业的发展和一些产品的设计制作流程,并亲身体验。
学生反映产品的实做带队老师把相关的制造领域的发展、制造的新技术、制造涉及的范围,以及我国制造业的不足,以后他们努力的方向对他们进行讲解,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很多学生说老师在对实做项目进行讲解时,就设计流程、制作步骤一一给他们介绍,并且最终他们还亲身实做,扩展了视野及思考范围。
2.了解当前一些产品制作所凝聚的劳动,对父辈和从事劳动的社会大众有一种敬佩感。
在产品制作的每一个过程学生都亲身体验。一些学生的产品作废了,学生们也深有感触。在学工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意识到并不是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回报,或者有时付出很大努力只取得一点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加倍仔细才能成功,使学生看到产品涉及的劳动价值。学生们说,这次实践活动使他们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人有了一种敬佩感,并表示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要学习工人们这种有所担当的责任感。
3.与自己的知识适当接触,并从中体会到知识转化成劳动力的过程,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定位有一个切入点。
在产品的制作流程中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又运用到以前所学到的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读图时许多几何标注他们要懂,加工制作过程很多计算他们要会,精细化工产品制作中一些化学反应要用,等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及质量。
学生们都深有感触地说,他们感到以前所学的很多书本上的东西都很实用,并且第一次明白了知识转化成劳动力的过程。
学生们说,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们想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他们现在会什么,不会什么,想干什么,现在应该怎样去努力,等等。这使他们未来职业的定位有了一个切入点。当然也有一些学生说以后不会干这个,说很累。由此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想干的适合自己的职业,提前思考职业规划的职业问题。
4.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学工作品需要他们亲自动手或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最后留作纪念。因为学生平时很少动手,并且不少好吃懒做,这种训练增加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学生们都兴奋地说,他们手中的产品都是他们自己做的,是他们亲手创造的奇迹,说他们很有成就感、自豪感。这激发了他们的主观创造性、自觉劳动性,寓学于乐性。
5.学习平凡岗位的无私奉献和回报社会精神。
因为还处于学校学习阶段的他们最终要回到社会中来,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要在平凡岗位上从事平凡工作,所以让他们提前体会到平凡岗位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回报社会的精神,能够为他们今后将要或想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更激励他们为了将来的职业规划在现在的学习中更加奋进。学生们说,通过这次学工实践活动,他们看到了工人师傅们在平凡岗位的无私奉献,这让他们认识到现在要更加努力学习。
四、结语
参加过学工实践的学生都在谈论通过学工实践他们今后将要或想要从事的工作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遥不可及。同时他们也很敬佩师傅们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是他们将要学习的。他们最终都要以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他们表示他们将会好好学习,以最好的方式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他们虽然没具体说出,但是通过这次学工实践,他们已有了方向。
通过以上对中学生素质教育学工实践的成效和意义的总结可以看出,中学生素质教育学工实践对当前的中学生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并且具有长远意义的实践活动,它对当前中学生的影响积极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学工实践教程编委会.学工实践教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
[2]粟媛.实践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N].文汇报,2007.8.2.
[3]孙克信.调查研究活动简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焦金满.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7,(7):72.
对汽修专业未来的规划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实训教材 建设 原则 步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43-04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开发建设对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也要求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这强调了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重要性,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前进方向。目前,许多职业院校力求营造实训环境贴近真实工作场景,但实训教材的使用和开发仍未形成特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本文对近年来国内职业教育一体化教材建设实践的文献进行分析,探索一体化实训教材的开发的原则和步骤。
一、一体化教材的类型及特征
目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正在我国中高职教育贯彻落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在各个职业教育领域蓬勃开展,相关实践的经验总结得到分享,本文试图从文献中查询有关“一体化教材”的概念、定义,但有明确论述的并不多,对一体化教材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理实一体化教材。这是指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或将知识、技能培养融为一体的教材。体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指导思想和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实践任务或课题,在专业教学中“理”、“实”不分先后主次,相互交织,形成“教、学、做”一体化。通过一个完整的课题(项目)的学习,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学生可以获得学习任务中相互关联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达到理实一体化的目的。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实训教材。工作过程是指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要素、相关知识及其结构的完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实训教材打破原有的系统性教学体系,把教材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融合,针对特定的职业岗位任务构建教学情境作为教学项目,将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每个项目都有项目描述、学习目标,输入的是任务,输出的是成果,体现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特征,关注工作过程的要素,工作的内容是学与教的内容,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技能及其相关知识,获得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为学生的“做”而设计的教材。
(三)“教学做”模式一体化教材。贯彻“能力核心、素质全面、知识够用”的宗旨。以行业为导向,以职业为基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来遴选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模块,对学科知识进行重构、排序,将相关理论知识点分解到实训任务中,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做”为线索,解决做什么、怎么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的问题,突出知识的应用、创新素质的培养,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做并重,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应用性。
(四)工学一体化(任务引领式)教材。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工作任务是核心,以岗位典型代表性的工作任务选取成为教材的核心要素,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设置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行动导向教学,体现能力本位,要求在体系结构上从学科系统性转为应用整体性,教材内容的选用与本院校的实训设备相配套,对知识和能力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相结合,把“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工学结合”等现代职教观念融入教材,贴近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明白“怎么做”,体验知识、技能的应用及知识的迁移。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一体化教材大致的共同特征:(1)打破传统的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理论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材结构;(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点,集知识、技能和态度(职业素养)三维目标于一体,体现能力本位;(3)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学习与工作的结合,除开发专业能力外,还开发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对接。因此,一体化教材建设成为教材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任务,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专业实训教材建设现状
(一)偏重理论知识,不能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目前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专门教材短缺,多数直接将本科院校的同类教材搬来套用,仍只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传统的教材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偏重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应用技能方面的比例偏轻,体系不明,强调“是什么”“为什么”,忽视“如何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结果”的教与学,与学生专业实际运用的操作领域在工作流程、应用环境等方面的结合不够贴切,不能很好地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目的,学与用不能有效地结合,与相关课程和实践活动衔接不够,不能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指导性显得比较空洞。
(二)实训教材内容对学生持续发展作用不足。许多教材沿袭“学科导向”、“知识本位”等传统观念,缺乏时代性,实用性、前瞻性。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需求对接不紧密,虽内容面面俱到,科学系统性强,但过于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以“传授知识”为导向,忽视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这与职业教育的方向相悖。陈茜指出目前虽然中高职教育院校对实训教学及实训教材进行改革,实训背景也与行业工作相关,但教材在内容、结构的呈现形式上仍为零碎化、片段化,操作技能仍按照工作流程教学,培养纯技能,不关注工作过程的整体性,阻碍学生全面掌握工作过程,虽然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但其职业生涯和个人持续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三)针对性不强,脱离生产实际。教材的编者,绝大多数为学校教师,甚至缺乏行(企)业职场经历,从校内到校内,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实际的生产(工作)经验,编写教材时缺乏市场、企业调研,对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分析不够科学,定位不够准确,重专业技能训练,轻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的培育,疏于行业新技术、服务规范的融入,有些知识点明显落后于实际岗位的发展,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职业岗位对知识的更新、内容的创新等要求,甚至出现为了适应教材内容而更改实训教学计划上课的情况,难以实现职业院校培养上岗快、动手能力强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
(四)重技能,轻理论。目前也有教材走向另一个极端,只重视技能而忽视了基础理论的教学,仅仅关注学会、熟悉项目的技术操作流程,偏重动作技能,注重“怎么做”,忽视“为何这么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按图索骥”、生搬硬套,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造性和灵活性,制约学生继续提升的空间,不能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
(五)考核评价与职业资格要求脱节。传统职业教育教材讲求知识的系统性,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讲中教,听中学”的课堂教授教学方式,仍以终结性考核作为评定专业成绩的主要方式,以考核课堂知识为主,评价标准与职业资格要求脱节,评价内容、评价环节单一,缺乏对学习(工作)过程控制与评价的关注,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局限于书本,思维局限于课堂,能力局限于考试成绩,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实效性。
三、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原则和步骤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解释和传递教育信息的基本工具,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教学就是教师传递、传授知识的精华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但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强调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工作态度,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普通教育教材“重知识、系统化”不同,职业教育教材更强调“理论与工作岗位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落实,更关注“知行统一”胜任工作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的合一。因此,如何设计符合职业成长和生涯发展规律的的学习任务,对教材的开发和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教材开发的原则。包括六个原则。
1.职业活动导向的原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任何一项职业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职业活动的实施过程。一体化教材设计,应该根据职业活动的逻辑顺序,提供学生未来岗位所需的技能及综合能力,着力表现出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与合理性。如设置情景化教学模式把具体的职业活动作为导向案例引入进来;提供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将理论教学和职场任务相结合,帮助学生在练习中自然地融入到职业场所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未来的“职业”,在“做中学”;遵循职业成长和认知学习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熟练者,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实现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学习的融合,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原则。基于“工作过程”不是简单地照搬工作过程本身。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课程内容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职业能力同样不可或缺。须将课程内容与对应工作过程紧密联系,与专业技能标准及岗位质量标准衔接,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使课堂教学过程模拟企业工作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课程整合的根本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3.“必需、够用”原则。教材建设应遵循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以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用人单位需求、结合企业(行业)的特点,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衔接专业课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够用”为度,教、学、做结合,删减偏重理论的内容,将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及时纳入教材,开发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学习项目,探索“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教学、考证、就业结合原则。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与衔接,是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时势所需。教学内容的组织、构建,不仅应该符合岗位能力要求,明确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操作规范与质量标准要求、与岗位任务相关的拓展知识,还应该对接国家职业(执业)资格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考试有机融合,达到知识和技能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对接,学生毕业即能就业。实现教学、考证、就业三者相结合,提高教材的先进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5.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原则。相对于传统教材,一体化教材信息量更大,时效性、仿真性更强。在呈现方式上应丰富多彩,如实训手册、工作页等,扩展资源,版面生动活泼,有趣味性,在线服务、图、文、声、像、“互联网+”等相结合,做中学、做中教,使学习更加个性化,打破学习时空限制,充分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6.考核方式“多样化”“多元化”原则。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方式和考核主体上,引入“多样化”、“多元化”导向,以基本知识、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考核为原则,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学习成果)考核、单元(项目)理论考试、结业测试等多种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使考核方式“多样化”,避免“一纸论高低”;采取个人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教师考查等多层面、多主体评价考核,同时引入企业或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使考核主体“多元化”,引导学生关注个人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效的“督”和“导”,关注教学的“学”与“用”。
(二)开发步骤。具体如下:
1.行业情况分析,确定专业对应岗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满足企业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侧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所有的课程必须贴近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能力,按照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置。前期调研是开发的前提,是课程建设方案制订的依据。对行业情况和职业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岗位对接产业,是开发一体化教材的基础,调研结果将决定课程教学目标的能力导向、课程内容序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选择以及专业教师的实践要求。
2.分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是指完成某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学习内容是工作”是工学结合的首要内涵,一体化实训教材的内容应以行业的真实工作流程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依据。应通过行业情况分析、实践专家访谈研讨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研究其具体的工作内容,开发实训项目,提炼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使教材的内容不仅注重与实训教学要求的契合度,还注重与企业(行业)管理实际操作的仿真度。
3.明确教材开发的主体。切实反映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是教材开发的思路。目前学校的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掌握行业新动态,教学内容及教学能力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造成学生“学而不能致用”,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人才优势,引入企业力量,吸收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参与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1)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在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开发的主体不仅需要校内“双师型”教师,还应当注重具备“双师”特色,即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相合作共同参与,校企合作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平台。因为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熟悉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素质基础,具备职教理论水平和文字能力,可以把控专业理论知识的够用程度;而企业技术人员对岗位群所需的能力结构有充分认知,熟知行业的新工艺、新标准、新规范,更知晓职场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并掌握大量的实际典型案例,将校企二者有机结合,组成教材编写双主体,可较好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能力的结合,使教材内容对接岗位实际、对接生产过程,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2)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多主体模式。在双主体的教材编写组合的基础上,也可以采用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的多主体模式开发教材,即多个兄弟院校和多个企业共同参与,充分共享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校校合作可以促进院校间交流,博采众长,强弱互补,达到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多个校企合作促进企业(行业)间的交流,多主体合作,院校能掌握企业对综合人才的要求,实现“企业(行业)生产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搬入课堂”的目标,保证教材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满足社会用人需求。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知识和技能的有效载体。教材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随着“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职业教育思想的转变,“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对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体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教材是职业教育教材发展的趋势,能否使它成为为学生的“做”而设计教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学”而编写教材,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达到“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维目标同时提升,是一体化教材建设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申凤琴,孟宪芳.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技术教育装备,2015(11)
[2]翟颖.职业院校汽修专业一体化教材开发的几点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5(9)
[3]洪洲.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教材建设体系[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12)
[4]罗捷.电工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材开发的探讨[J].职业,2014(5)
[5]李绍华.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创新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6]曹雅丽,韩玉芬.《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1)
[7]刘明,陈剑锋.职业院校任务引领式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6)
[8]李斌,李振军,张政,等.本科层次专业课教材理实一体化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3(4)
[9]王玉湘,石馨,王振国.谈基于工作过程的航空制造专业群教材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0(8)
[10]陈茜.高职连锁专业一体化实训教材改革探索[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11]赵会娟,苗雅丽,李秀副,等.高职特种加工实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12]王守龙.高职院校《审计基础》教材编写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13]姚丹.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模式[J].太原城市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4]曹雅丽,韩玉芬.“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开发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21)
[15]宋良玉.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汽修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16]张扬群,邓泽民.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设计与编写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
[17]李文光,余幸辉,唐振华.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与策略[J].教材建设,2011(7)
[18]徐兰文.中等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践[J].辽宁教育,2013(7)
[19]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0]冯朋员,俞浩伟.基于“工作流程”中职物流专业实训教材开发过程[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
[21]伊小琴.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
[22]刘晓书,孙小蛟.中等职业学校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4(19)
[23]李绍华.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创新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2(7)
[24]李敏,孙百鸣,陈强等.高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25]卞平,刘建潮,赵明炯.高职“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6]常明,马朝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教通讯,2011(14)
[27]程德蓉,邢晓林,李彩霞.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