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1

1临床资料

10 例肝脓肿住院病人。其中, 男6例, 女4例;年龄40~88 岁, 平均60.5 岁;均经CT检查确诊。全部治愈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多数病人,思想压力大,入院时都不同程度存在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焦虑是困扰肝脓肿患者的重要心理问题 。担心肝脏穿刺会导致肝脏出血、破裂, 担心穿刺后效果。和患者交谈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安慰病人。让病人安心,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病情, 阐明穿刺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是加用少量抗焦虑药物。

2.2术中观察与护理

此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 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护士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 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一方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给患者心理支持, 使手术顺利进行。在穿刺过程中, 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呼吸、面色及神志等方面的变化。并经常与病人沟通交流, 减轻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

2.3术后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24 h, 术后2h内,每15~30min 测血压、脉搏、呼吸1 次,稳定后每3h测一次,术后6h内严格平卧,制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是否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等,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积极配合抢救。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面色及穿刺处有无渗血、疼痛。每日测体温4次, 发热患者按发热护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卧床休息, 每日护理口腔2~3 次。每日引流脓肿, 冲洗脓腔及局部用药, 观察引流的性质、气味和量的变化。

3饮食指导

肝脓肿属于消耗性疾病,由于长期发热、体质严重消耗;营养差, 因此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血浆,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促进康复。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病人应控制饮食, 进低糖,高维生素C饮食。

4 高热病人护理

对高热病人,护士要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 腹痛的变化, 特别是体温和腹痛情况。发热时应首选药物降温,如安痛定肌注,再辅以物理降温包括冰袋冷敷、酒精擦浴。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防止病人在降温过程中大量出汗,皮肤蒸发水分增多使体液丢失过多,致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 大量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保持口腔、皮肤清洁, 预防口腔、皮肤感染。定时测量并记录体温, 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5讨论

肝脓肿在临床上是多发疾病,一般起病急,尤其近几年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多。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病例也呈增多趋势,严重时并发感染、休克,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对这类病人更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肝脓肿是死亡率很高的重症疾病。目前全身应用抗生素联合经皮穿刺成为了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手段, CT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脓肿是微创手术, 对组织有一定的创伤, 要保证穿刺治疗的成功, 首先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2],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病人沟通, 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保证穿刺的成功。与传统的手术相比, 穿刺置管应用得当可取代手术切开引流, 且有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 患者痛苦小、易接受, 并发症少, 病程短, 病死率低; 对患者心理创伤小, 全身影响小, 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总之,CT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脓肿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但在CT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脓治疗时要注意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包括术前仔细检查,术中进行活检并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合并症者应及早进行手术及其他病因治疗。

参考文献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2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肾移植术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9.5℃----42℃。X线胸片检查均出现双下肺斑片状模糊阴影,肺纹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规、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协助诊断。高效、广谱抗生素平均5---7天,辅以喘定雾化吸入及严格系统化整体护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为7天。

护理措施: 1、物理降温:对于体温持续在39℃以上的患者,用温开水持续在大血管处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体温控制在38℃--38.5℃之间。另外,考虑发热病人代谢较快,消耗大,我们常规给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机体之氧供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每四小时一次)、血压、脉搏、呼吸之变化,做好纪录并作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以尽快取得相应。 2、饮食护理:给与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嘱患者少量多餐,鼓励多饮水,保证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过液体排出带出体内过多热量,达到降低患者体温之目的。 3、口腔、皮肤护理:高热病人体液丧失过多,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极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溃疡。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如协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尽可能减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溃疡患者,根据其致病菌,做对应口腔护理,使其尽快痊愈,防止其成为感染源。高热患者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皮肤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径诱发皮肤或其他部位感染,护士则协助患者每日用温水擦澡一次,并嘱其勤换内衣,同时保证患者病床整齐、清洁、柔软。尽可能减少皮肤感染。 4、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向生物--------心理的转变,我院护理小组也做出相应的举措,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这一措施使我院医、护、患关系较前有明显改观,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已经在我院形成。对于肾移植术后并发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应注重心理护理,因为他们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们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对自身医疗行为进行评价,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内心世界,用巧妙的办法与病人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关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5、房间管理:对高热患者与高热患者及其他病种进行隔离,限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类似疾病,并且24小时紫外线消毒机循环消毒,尽可能使病人远离致病菌。

体会:肾移植患者由于术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极其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节更替之时,要告诉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场所或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另外,患者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应及时就诊,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导致移植肾功能减退,引起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严格的系统化护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温、营养支持、口腔及皮肤卫生、心理、房间管理等方面得到较好的护理,尽快使患者痊愈,减少由上呼道感染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医学问题。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3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4

中国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号: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0-230-02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通过提高体温调定点,引起体温升高。按其程度可分为低热,口腔温度不超过38℃,中等热,口腔温度在38~38.9℃,高热,口腔温度在39~41℃,过高热,口腔温度超过41℃。在临床中常见的发热主要是由于机体感染产生炎症而引起的相应症状。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们对发热病房收治的45例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发热患者进行了人性化护理,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提高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1 体温上升期

即体温开始上升的阶段,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当体温持续升高到一定程度,表现为皮温升高,皮肤潮红,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病人自觉发冷与口渴,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对发热毫无思想准备。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在护理方面首先应做到:

1.1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护士发现患者发热,应立即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发热的原因、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相应症状,指导患者需要进行的必要检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心理准备。告知患者情绪紧张可以使体温继续升高,不利于疾病的恢复。简单为患者采取必要的诊疗和护理,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护士在完成诊治工作外应多陪伴患者,减轻患者的烦恼与孤独,以免长时间见不到护士,产生失望和不安全感。【1】

1.2解除患者痛苦 此期患者感口渴、口干,护士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尽量提供含糖盐水,补充大量水及电解质。防止发热后大量出汗引起的虚脱,并可解决患者的烦躁与口渴。

1.3满足患者的需要 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寒战、发冷。一般可给患者加盖被子,足部可放热水袋或热宝。待患者寒战减轻,可逐渐减少盖被,以利散热。

1.4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护士应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变化,使其有心理准备。体温因随时继续上升,要将这一点告诉患者和家属,使其理解产生防范意识,减少患者的恐惧不安。【2】

2 发热持续期

此期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主要表现为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干舌燥,呼吸和脉搏加快,食欲不振,全身乏力。伴随体温持续升高,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嗜睡、躁动,高热者可有神志不清、幻觉、谵妄、行动障碍等。针对此期在护理上应做到:

2.1给予物理降温 包括冰盐水灌肠,头部置冰帽,温水擦浴,乙醇拭浴。可降低体温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因高热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危重及精神症状,只要患者体温下降,伴随症状会减轻或消失,患者也会立即感觉心情舒畅、一身轻松。

2.2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患者因体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需要尽快补充,其用量每天不得少于2500~3000ml。液体量应尽量从饮料中补充,可给患者配制酸甜可口的饮料,有计划地给患者饮用。以促进代谢产物排除,帮助散热。

2.3预防并发症 高热患者由于体质虚弱,进食少,消耗多,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2.4补充营养 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造成胃肠蠕动减弱。因此,应为患者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增加食物中维生素的摄入。护士应鼓励食欲较差的患者进食,保证营养的供给。

2.5合理满足患者要求 高热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依赖心理,会经常向护士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护士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热情的对待患者,不可在患者最需要帮助时,疏远或冷落患者。【3】

2.6增加患者舒适感 因发热期患者常大汗淋漓,衣被浸湿,患者颇感烦躁不安。护士应及时更换床单及衣被,用屏风遮挡提供擦浴的方便条件,保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舒适的需要。

2.7特殊看护 对于躁动、谵妄、幻觉的患者,护士应在床旁守护照料,允许家属的陪护,加用床挡,防止意外的发生。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遵医嘱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进行治疗。

2.8心理护理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紧张、焦虑的患者可进行松弛训练。

3 体温下降期

此期散热大于产热,患者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导致丧失较多液体,年老体弱及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四肢冰冷等虚脱现象。此期应注意观察和加强护理。

3.1为患者提供沐浴条件 因患者大量出汗导致衣被浸湿,此时,护士要帮助患者洗头、洗澡、更换衣服和被褥,清洁卫生是患者退热后的基本需要,会使患者感到格外舒适,但操作时要注意保暖。

3.2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 患者在体温下降后消化功能得以恢复,食欲增加,此时患者迫切想多进饮食,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应尽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3.3补充足够的液体 患者因退热时大量出汗丢失很多液体,为防止虚脱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护士应主动提供糖盐水,并鼓励患者多饮。【4】

3.4帮助患者获得自然空气 患者在发热时,经常卧床不起,往往会产生自闭心理。因此,在退热以后,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可陪伴患者外出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花草树木,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通过对45例高热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反映了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舒心、放心的接受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得到患者信任,人性化护理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玉洁,万杰.发热患者的人性化护理【J】吉林医学,2006,27(4),427

[2]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67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5

风湿热病人必须卧床休息,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坐卧位;长期卧床者,尤其是水肿病人,要定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对关节肿痛者,应让其保持舒适,采取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改善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病人活动感觉疲倦时予以适当的协助,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限制探视,以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禁止有感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者探视。

2饮食护理

①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罐头食品。取清淡、高蛋白、高糖饮食和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来维持营养,以对抗发热和感染。

②鼓励病人多喝水,预防发热导致脱水。

③如果病人有充血性心衰的征象,应摄取低钠饮食,限制水分摄入。

④可进适量蔬菜、水果等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不偏食、挑食。

3症状护理

1)胸痛: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注意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并观察用药后效果。

2)发热:做好皮肤护理,多汗者应及时更衣,防止受凉,预防呼吸道感染。给予清淡、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体温过高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3)水肿:严格控制入量,减少水、钠摄入,详细记录出入量,每天测量体重,观察体重变化。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用药后效果,并监测电解质变化。对于卧床的水肿患者,要定时协助翻身,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发生压疮。

4用药护理

心脏瓣膜病病人需长期服药治疗。因此,须告知病人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服药注意事项。

(1)用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时,应告知病人饭后服用,并注意是否有食欲下降、上腹疼痛、排黑粪等情况发生。

(2)服用激素时应向病人讲明服药的目的,并要求其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随意加量、减量或突然停药。注意病人有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溃疡生成或发生感染及情绪、行为变化等情况。

(3)服用地高辛,告知病人洋地黄制剂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接近,易发生中毒,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心悸、头痛、黄绿视、视力模糊时可能是中毒反应,应及时告诉医生。在服用洋地黄制剂前应先数心率,若<60次/分,或心律从规整变为不齐或从不齐变为规整,应暂停用药。

(4)服用利尿药,应详细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体重与水肿变化,并注意利尿剂的副作用如低钠、低钾、低镁、低钙等,低钾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及心律失常;低钠时可出现肌无力、下肢痉挛、口干;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可出现神志淡漠、呼吸浅慢等。出现低钾时鼓励病人多食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苹果、鱼、肉和青菜,必要时口服钾盐。

(5)服用抗凝剂,应向病人说明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注意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向病人说明在开始抗凝后1~2周内,为了调整抗凝药的口服剂量,一般1~3日左右抽血查INR,使之维持在2.0~2.5。指导服用抗凝药患者的饮食,避免食用含大量维生素K的深绿色叶菜如菠菜,以免影响抗凝效果。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血尿、黑粪、月经量增多等,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结合INR予以调整抗凝剂剂量。

5心理护理

心脏瓣膜病大多数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使病人及家属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而易产生焦虑、恐惧、消极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关心病人,评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使病人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绪激动,防止活动和激动而引发急性心衰。护理人员跟病人多交流、解释,让病人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6并发症的护理

栓塞:以脑动脉栓塞多见,可出现头晕、失语、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昏迷、脑疝等征象;外周动脉栓塞表现为肢体末端苍白、疼痛、坏死;累及肺部常表现为突发胸痛、气促、发绀、咯血等;累及肾脏可致肾绞痛及血尿等。对有房颤患者及心脏腔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有异常及早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参考文献:

[1]方文,陈永彤,梁继娟,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康复干预对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2002,6(8):1106-1107.

发热病人护理问题范文6

【关键词】肺炎 护理

        肺炎是指远端肺部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和间质的炎症,主要由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菌感染引起,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可引起,临床上通常按病因学将肺炎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其他病原体肺炎、理化性肺炎及免疫和变态反应性肺炎,其中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约占成人肺炎的80%。

        1护理评估

        1.1临床表现

        1.1.1.症状  肺炎的症状因病因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畏寒、发热,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驱症状,咳嗽、咳痰或伴胸闷、胸痛。

        1.1.2.体征  肺炎的体征亦因病因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通常胸部病变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听诊有肺泡呼吸音减弱或管样呼吸音,可闻及湿啰音。

        1.2辅助检查

        细菌性肺炎可见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或细胞内见中毒颗粒。

        胸部x线以肺泡浸润为主,成肺叶、段分布的炎症浸润影,或成片状或条索状影,密度不均匀,沿支气管分布。另外,也可见两肺弥漫性浸润影,伴空洞或大疱者。痰涂片革兰染色有助于初步诊断,必要时做血液、胸腔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

        1.3护理问题

        1.3.1.发热  致病菌引起肺部感染,从而导致患者发热,如肺炎球菌肺炎体温可在数小时内达39~40℃,呈稽留热。

        1.3.2.咳嗽、咳痰  由于炎性刺激,呼吸道、肺泡充血、水肿,渗出及黏液分泌增多。

        1.3.3.呼吸困难  由于肺部炎症,痰液黏稠,使呼吸面积减少,从而导致呼吸困难。

        1.3.4.胸痛  肺部炎症可累及胸膜,导致胸痛。

        1.3.5.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感染严重时,可伴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表现为神志模糊、四肢厥冷、发绀、多汗、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

        2护理目标

        病人的体温能恢复至正常范围。病人能维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地咳嗽、咳痰。病人呼吸困难症状得以缓解。病人胸痛尽量得到缓解。病人不发生感染性休克或者感染性休克发生时能够及时被发现并积极处理。

        3护理措施

        3.1生活护理

        3.1.1.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尽量少活动,减少机体消耗,注意保暖,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通风。机体在炎症及高热期间,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质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和促进毒素排泄,对不能进食者应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每日补液1000~2000ml。

        3.1.2.高热及咳痰的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臭、舌炎、口腔溃疡的发生。 

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饭前、饭后漱口,口唇干燥者涂抹液状石蜡。

        3.1.3.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出汗较多,应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潮湿的衣服及被服,防止受凉,使病人感觉舒适。对体弱、活动不便的病人,应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骨隆突部位,防止压疮。

        3.2心理护理

        肺炎患者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应多与病人交流,针对病情及性格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并鼓励病人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尽量解答病人问题,提供疾病有关信息,鼓励患者之间的沟通,调整病人的心态,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并对预后充满信心。

        3.3治疗配合

        3.3.1.病情观察  监测病人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和尿量,做好记录,观察热型有助于明确诊断。重症肺炎不一定有高热,应重点观察儿童、老人、久病体弱者的病情变化。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的性质、量、气味及自行咳痰的能力。及时正确收集痰标本,于清晨漱口数次,将深部咳出的第一口痰弃去,然后留第1~3口痰置于清洁容器中。1小时内及时送检做痰细菌学培养,了解病原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3.3.2.对症护理

        (1)高热的护理:要监测病人体温变化。体温在37.2℃以上时,每日测4次体温;体温在39℃以上者,应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热病人要防止惊厥,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酒精或温水擦浴,慎用退热药,防止发生虚脱,寒战时注意保暖,增加盖被。注意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出现高热谵语、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

        (2)呼吸困难的护理:抬高床头取舒适的半卧位,根据病情及血气分析结果选择给氧方式。重症肺炎或伴有低氧血症的病人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发绀者,要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3)咳嗽、咳痰的护理:实施胸部物理疗法指导并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咳痰,以利于排痰;对无力咳嗽或痰液干燥不易咳出时,协助病人变换、拍背排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胸痛的护理: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避免诱发及加重疼痛的因素,大叶性肺炎易发生反应性胸膜炎,而支气管肺炎易发生自发性气胸,应注意观察和鉴别,胸膜炎常出现吸气性胸痛,咳嗽时加重,应嘱病人肌肉放松和缓慢深呼吸以减轻疼痛。胸痛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但应避免使用抑制呼吸的药物。

        3.4用药护理

        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选择抗生素应遵循抗菌药物治疗原则,即对病原体给予针对性治疗。如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先根据病情,按社区获得性肺炎或医院内感染肺炎选择抗生素作试验性治疗,再根据病情演变和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应对病情进行评估,治疗有效的表现为体温下降,症状改善,白细胞显著降低或恢复正常。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应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喹诺酮类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偶见皮疹、恶心等,不宜用于儿童。

        3.5健康教育

        3.5.1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肺炎的病因和诱因,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反复过度疲劳。有皮肤痈、疖、伤口感染、毛囊炎、蜂窝组织炎时应及时治疗,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者(糖尿病、血液病、艾滋病、肝病、营养不良、儿童等)和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者。

        3.5.2慢性病、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应注意经常改变、翻身、拍背,咳出气道痰液,有感染征象时及时就诊。

        3.5.3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服药:了解肺炎治疗药物的疗效、用法、疗程、副作用,防止白行停药或减量,定期随访。

参 考 文 献

[1]王玲;老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