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1

关键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管理

改革民办高校安全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办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模式。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随着民办高校日益发展,其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不容忽视。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式的不断发展,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民办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如何改革安全管理工作的安全教育方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建和谐校园环境,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受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感到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因素相当复杂,高校应从影响因素入手,高度重视、齐抓共管,改革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传统的教育方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安全教育之一,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多渠道,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是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更是高校的头等大事,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基本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当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宁有序、和谐融合、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

一、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大学生是高校安全稳定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主体。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民办高校校园安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办学和管理模式,高校的扩招和合并,这些都给高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是高校的重中之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民办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生教育,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为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基层。

心理问题是伴随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正确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评价和分类,正确把握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展开的工作才会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才会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上一个全新的台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高校的安全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石。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不透切,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到很大局限,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内涵,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本来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解决的问题,因得不到及时辅导,而成了心理问题,甚至退休、自杀。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之一。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已成当务之急。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方法途径研究,发挥其在民办高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体系,而且也是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朝着正常的方向发展,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整体效应,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规律,找出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具有深远的意义,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保障。

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之间的关系。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如此必然带来学校环境的安全稳定。安全工作的深入和开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一味的强调安全制度,用刚性约束人,而不做软性的心理疏导,力度再大,也达不到安全管理的效果。所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溶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把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对高校的安全稳定起到了保障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为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渗透

高中三年不仅是学生冲刺高考的长线跑道,同时也是其不断面对来自外界、自身各种压力和心理负担的重要过渡时期。只有拥有良好的思想和心态,其才有可能怀抱着一种较为轻松的态度面对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与各种挑战。而要想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保持思想的积极性,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强政治德育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在政治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让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渗透、共同产生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效果。

1高中政治课程当中的德育渗透表现

1.1教材资料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从德育的概念来说,所谓的德育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律、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当今高中政治教学所使用的教材、各类辅参考资料以及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都可以看出其与德育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合性。比如,政治教材当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部分、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人价值部分和有关哲学原理、方法论等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彰显出德育中的些许内容。而广大教师在展开政治教学时,也会经常性使用该类教学案例或相关概念,来辅助政治中相关理论或问题的解答和表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2教学目标的德育属性结构: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当前教师在展开有关政治课的课程模式与教案设计时,在教学目标的呈现上都严格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去解答和表述。比如在高中政治有关货币教学的部分,笔者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将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定位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也要其充分认知到“货币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货币是万万不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明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而这部分教学目标的呈现显然属于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再比如,在学习“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定位为:通过让学生感知小康社会中国建设发展中已经取得的成就,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观念———这部分内容显然是符合爱国主义教育定位的。由此可见,政治教学和德育教育在教学目标上存在着相互渗透与融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是从侧面提升学生情感意识和确立价值观的重要过程。

2论高中政治德育的重要性所在

通过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有关德育渗透表现的阐释,可以看出,加强德育对于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必然存在着重要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培养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心态: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敏感发育的青春时期,其所面临的不仅有来自高考升学所赋予自身的未来前途前景的压力,也面临着家长、教师等殷切希望之下所转化的心理负担,同时还有各种人际、生活方面的压力。这些现实生活中极容易出现的状况,随时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轨迹,给其思想和精神上带来一定的挑战与“折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广大高中生需要良好的心态来促使自身在日常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保持态度平稳、思想积极。因此,高中政治德育的第一个重要性,就是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态,使其在面对学习或者生活中所出现的苦难时,能够不骄不躁、勇敢面对,同时在不影响自身学习状态的情况下快速走出困境。高中政治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态进行培养和磨练的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在不断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过程中始终前行、不断进步,最终打赢高考这场“持久战”。

2.2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在中国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下,高中三年的学习演变为最终服务于高考的长途“马拉松”,这就使得学生在展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良好、乐观的心态,更要有顽强的意志,拥有面对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与思想。笔者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曾多次面对这样的学生,其从高一开始就一直拥有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一旦中途个别考试失误或者成绩不理想,其精神上马上就会陷入萎靡不振的状态,甚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成绩一落千丈,再也难以恢复到当初的学习劲头和成绩。这是一种遗憾,但对于广大从事政治教学的教师而言,却也不得不引发关于如何培养和磨练学生意志的深思。笔者认为,加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着重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进行教育,让其在面对个人成绩下滑、精神状态不佳时,不至于产生情绪崩溃的现象,反而能在顽强的意志当中,不断学习、不断挑战,在向高考冲刺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信仰和自信心。

3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学本身在教学素材和教学目标上与德育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重合性。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思想意志和心态能够产生的积极意义,将有助于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完成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并在高考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这种重要性的认知同时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充分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和外在变化,从而让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产生更为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丽萍 单位: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3

关键词:学生观;因材施教;赏识教育

我校是吉林省敦化市唯一的朝鲜族完全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由于生源少、缺乏竞争机制、单亲无亲生多等种种原因,我校的学生中尖子生少、基础差的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我们立足实际,以爱育人,用心教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观是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上的反映,是教师修养的具体表现之一。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而且学困生多,所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教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常常组织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或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或通过网络听取专家的报告,谈感想、写心得,教师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找出自己的不足,坚守岗位,勤奋工作,扎实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以爱育人,因材施教

1.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

我校的单亲、无亲生占全校学生的70.5%,这一群体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学校提出了“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的口号,并把它列为评选学校师德标兵的首要条件,我们的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使学生轻装上阵。同样的话出自教师之口和旁人之口分量不一样,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浓浓的师爱,精心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把对他们的期待融化于对他们的爱之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慈母般的关怀,体验到人间情感的温暖,从而引起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进行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信心

学困生的心理非常脆弱,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和耐心的疏导,我们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从不放弃一名学生,教育他们树立自信。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再平常不过的一句鼓励,能给学生莫大的鼓舞,使他们奋勇前进;一句无意的话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泼冷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艺术。很多学困生在教师一次又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完成了高中的学业,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3.师生结对,效果显著

我校根据学困生多的实际,进行了师生结对(每一位专任教师每学期负责一名学困生)安排。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以后,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进行辅导,学困生因为有专任老师负责、重视他而感到高兴,学习态度很快有了较大转变,逐渐改掉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纪律散漫等不良习惯,加上教师的耐心辅导,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结对工作有领导、有检查、有总结,与教师考评、教研组考评挂钩,每学期对师生结对工作做得好的教师进行单项奖励。

4.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课外辅导

我校的高中生全部来自我校初中,为了给高中多输送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我们多年来,在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组织学困生辅导,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给他们弥补以前学过的知识,紧跟课堂手把手地领他们做练习,不少学生通过辅导,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根据学生少的优势,高中的辅导主要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主,开学初在学年会上研究确定每位教师的重点辅导对象后,教师们利用中午、晚自习、休息日进行个别辅导,仅高三教师一年个别辅导次数达560多人次,其中数学、化学教师个别辅导达到80~90次。此项措施非常有效,不少个别科目较差的学生,在个别辅导中解决了不少问题,成绩逐步提高,最终考上本科。

5.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学生少,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小班化,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尝试,研究小班化自主学习模式,教案改成了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桌椅、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结果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不见了,出现了学生思维被激活、小组间互相竞争、学生人人参与展示的喜人局面。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教育无痕

多数学生的父母远在韩国打工,这些父母常年在外,只是在金钱上、物质上满足学生的要求,很少与他们进行交流,学生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抗挫能力差。我们根据单亲无亲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心理活动课和主题班会中组织了《学会合理消费》《学会感恩》《追求与挫折》《做人·成才》等活动,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幼小心灵深处的伤疤》《从西方升起的太阳》《隐藏的爱》等。在活动中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增强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树立其积极向上、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读几封在韩国打工的父母给孩子的信,组织学生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充分表达对父母的挂念、关心以及感谢之情。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无亲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育效果远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此外,我们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对个别学生的教育,通过活动进行渗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4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中学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

1.实验的准备与实施

1.1实验对象

以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2个班(2008届(3)班为实验班,2008届(5)班为对照班)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1.2实验的实施

1.2.1预备阶段:(2009年4-5月)预备阶段包含文献探讨及分析整理、设计教案、查找测量工具,进行实验前测验。实验阶段:(2009年9月一2010年1月)在正式实验前由研究者实地参观教学,了解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与授课教师讨论实验有关情况及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共14周的正式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实验后测验。

1.2.2对实验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测量方法等变量进行严格控制。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合作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的分析

本研究中对心理健康水平的测定选用国内修订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该表从身体症状、强迫症状九个方面综合测试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每个项目分别采用5级评分,1-5分别代表无自觉症状、很轻、中度、偏重、严重。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时,常用总均分和因子均分,S CL-90总均分分值小,表明心理状况较好,同样,因子均分值小,表明某因子的不良症状较轻,健康状况较好。合作学习对实验组被试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敌对情绪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尤以对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度影响更大。

由上表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对实验组被试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敌对情绪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尤以对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度影响更大。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敌对情绪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这在前人的研究中并不曾发现,究原因,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本研究的被试均为“90后”,与以往的被试群体在成长环境上有很大不同,这一群体的自我意识极强,一心想要“做自己”,而合作学习的小组互助、互动性增强了他们对同伴的信赖感,对其敌对情绪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合作学习优于传统学习就在于合作学习能主动产生互动,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从而缓解各种压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增进心理健康,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由此结果以看出,合作学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非全能,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引导,还要结合其他方式进行。

2.2合作学习对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效果的比较分析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心理上适应社会和生活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明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否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理解与尊重,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努力承担在小组学习与练习重的责任等。本研究采用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进行测量,主要从社交能力、社交风度和宽容心三个方面考察。分值越高表明社会适应能力越强。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这三个维度上比对照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在社交能力和宽容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上充满了生生和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的频繁交往对学生交往技能有很大帮助作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角色规范,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体验及增强互动与交流等特点,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有很大帮助。

3.结论

3.1“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运用,在教学方式上尽量适应学生差异,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与积极性。“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和人际关系敏感度方面。

3.2“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往次数。对于自我意识极强的“90后”,合作学习的小组互助增强了他们对同伴的信赖感,改善了其心理上的敌对情绪倾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有一定作用。

4.建议

4.1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要力求深刻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理论基础,避免将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小组教学混为一谈。

4.2学校可将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作为有效实施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途径,实现预防性的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高中生健康教育教案范文5

从机制创新到科研引领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2002年3月,辉县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德育办公室,职责是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和协调。各乡校也成立相应机构,并由专人负责学校德育工作。辉县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制订了《辉县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创作了《辉县市中(小)学生道德之歌》,在全市唱响道德教育主旋律。结合辉县市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及成长规律,制订了《辉县市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以“近、小、实、亲”的道德要求,规范学生行为,融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

2002年7月,辉县市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区,全市33所实验校承担36项子课题,从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方面,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辉县市学校德育在逐步形成“科研引领,分层推进,以校为本,整体构建全市学校德育体系”基本模式的过程中,转变了观念,锻炼了队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辉县市也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实验区。

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各乡校以德育活动课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生身边的热点、难点、疑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加深道德认知,提高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力,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观念,固化为道德品质,从而使道德认知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研究,德育活动课已成为班主任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手段,每年春季的德育活动优质课评比已成为校园内最热门的话题。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在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中,辉县市各乡校结合实际,“各美其美”,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新模式,全市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典型。

城北中学以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卓有成效地开展“自主策略”育人特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围绕一个核心(德育为首)、突出两条主线(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打造三个亮点(特色文化、主题活动、社团建设)”的育人模式,涌现出了以“爱心天使”宋宇宁(河南省第一届“美德少年”)和“救火英雄”杨森日(河南省第三届“美德少年”)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

高庄乡中心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学校的走廊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经典诗文、名言佳作、励志故事,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教室里则可看到每个班级的班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改革小组分配及评分细则等,班级制度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学生的归属感;而墙壁上的“书画苑”“国事要闻”“逸闻趣事”“读书驿站”等版面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成为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也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出春天的村庄。”

南村镇曹红东中心小学是由原新乡市教育局曹红东老师倾其毕生积蓄捐资300万元兴建的,学校依据建校背景,确立了以“感恩社会,报效祖国”为主题、以“培养具有博爱之心、博爱之才的社会有用之人”为德育目标、以曹红东老师塑像和纪念馆为德育活动基地,让学生“感恩社会的关爱、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他人(同学、亲友)的帮助、感恩自然的赐予”,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中,培养关怀他人、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地处贫困深山区的拍石头乡中心学校,以“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为教育理念,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深入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660名学生中外县市、外乡镇的学生就有300余名。由于这些学生90%以上是留守儿童、问题学生,为了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学校为孩子创设了快乐成长的空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天晚上30分钟的看新闻联播时间、每天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每天一小时的兴趣爱好学习时间等,使每一位孩子在校都能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虽然拍石头乡中心学校位置偏僻、校舍简陋,却吸引了来自周边乡镇、市区乃至邻近县市大量学生来此就读,这与山民大量外迁形成强烈对比,被教育专家称之为“拍石头教育现象”。

常村镇中心学校则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教育师生“不合礼仪不行事,不动笔墨不读书,开口要讲文明语,提笔就是练字时”,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特长。在这里,学生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教师也是张口能唱歌,提笔能作诗,学校的素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该校师生自办的校刊《晨风》自2000年创办以来,成为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传统美德的主渠道,2009年在全国校报校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百泉镇初级中学、上八里镇中心学校等诸多学校,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切入点,通过晨读、午诵、暮背等环节,让学生“品读名著似饮清露,鉴赏圣书如含甘饴”,从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辉县市德育工作在学校各具特色的基础上,谱出德育和谐之音。在第十四届、第十六届的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系列活动中,辉县市教育局两次被教育部关工委表彰为先进单位。

从以校为主到合力育人

就德育工作而言,学校教育是龙头,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为此,辉县市在发挥学校德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动员组织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的德育体系。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辉县市已有52名校长、德育副校长、政体(德育)主任及优秀班主任获得了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有2260名班主任接受了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咨询中心”。全市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学校全部建立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辉县市冀屯镇褚邱初中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毋兵南校长2010年到任以后,在寒风凛冽的腊月18日召开了全乡第一次家庭教育报告会,与会的380名家长才了解到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家庭是孩子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础。褚邱初中随后又举办了家长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课程,家长的育子观念、育子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三年的努力,毋兵南校长把一所无人问津的农村初中办成了当地知名的学校。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辉县市有26名教师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有6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市的德育工作人员和班主任两千余人接受了市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且在2011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咨询中心”。目前辉县市在乡镇初中以上规模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间周一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在2011年考试前夕,“心理健康指导咨询中心”组织国家心理咨询师10人专门研究学生情况,制订专门教案,对褚邱初中、苏门中学等十余所的考生进行了“体验式”考前心理辅导,收到了很好的辅导效果。苏门中学的一名女生考试结束后专门给心理教师发送短信,感谢老师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顺利通过考试。

注重开发地方德育资源。将辉县境内的英烈潭、回龙村“三个代表”教育基地、百泉革命烈士陵园等作为德育实践基地,组织老干部、老教师成立讲师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2011年辉县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大型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分为军事训练、生活体验、实践课程和心理拓展四大区域。每年全市学生可以在这里通过活动增强体质、磨炼意志、规范行为、学会合作,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让他们体验劳动的艰辛,享受成功的快乐。

从传承美德到播撒文明

为继承发扬传统美德,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培养言行文明的一代新人,2008年以来,辉县市教育局在全系统开展了“日有善念,月有善行”活动。活动以“善心、善言、善行”为主要内容,以“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为载体,通过“习善、积善、扬善”的过程,将善念善行融入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之中。教育局每年在全市教师和学生中分别评出一批“善行楷模”和“善行标兵”,并在教育工作会上进行隆重表彰。同时,组织“善念善行演讲团”在全市各乡校进行巡回演讲,宣讲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楷模”和言行文明、学习刻苦的学生“标兵”,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老师和学生,在教育系统树立典型,弘扬正气。

张锦文是位于太行山深处拍石头乡寨洼村小学的教师,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8公里的山路基本上是悬崖峭壁和羊肠小道,赶上雨雪天气,还要背孩子们上下山。爬山只能穿家人做的千层底鞋,他一个月至少需要一双鞋,25年,他穿烂了350双鞋,走了近6万公里路。“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桃李满天下。不足300人的寨洼村,大学生、研究生就有30多名。

北云门镇南姚固小学以“孝亲敬长,勤学报国”为育人宗旨,以“新孝道”教育为切入点,从三篇小作文入手:通过《我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教育学生孝敬父母,通过《听爸爸妈妈讲敬老故事》引导家长孝敬老人,通过《我们大家一起来敬老》营造孝亲敬长的社会风尚。“新孝道”教育不仅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有效改变了当地民风。

吴村镇中心学校结合读书活动,确立“与圣贤为友,与孝道同行”的读书主题,印刷了35万字的《孝经》和4000字的《劝报亲恩篇》作为校本教材,师生人手一册,早晚诵读。学校还将《劝报亲恩篇》发放到辖区各村,一户一册,让学生给家长背,家长给学生讲,实现母子共读、父子共赏,此举不仅使善念善行誉满校园,而且还使全乡充满了崇善、向善、行善的氛围。

辉县市第一高级中学针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素质的培育期、习惯养成的巩固期、思想道德形成的可塑期的特点,开设“文明礼仪大课堂”,设计礼仪鉴赏、礼仪规范、礼仪实践、礼仪拓展四个栏目板块,内容涵盖了礼仪概述、语言礼仪、行为礼仪、校园生活礼仪、家庭生活礼仪、社会实践礼仪、涉外与民族礼仪、道德与修养八个方面。课堂摒弃传统的听讲式授课模式,通过情景剧、小品、相声、快板、名言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礼仪风采展示、礼仪知识竞答、现场采访、即席发言等别开生面的活动,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解读,礼仪课教师的精彩讲解,寓教于乐、寓礼于乐,不仅使礼仪内容入脑入心,而且为同学们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示才艺的舞台。“讲文明、懂礼仪”在校园内已蔚然成风,学校真正成为传统美德的辐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