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1
关键词:城市经营;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对策
城市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突破城市发展的资金瓶颈,适应城市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丽兴起的一种新理念。所谓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依据城市发展战略,广泛引用市场机制和营销手段,充分挖掘与合理开发城市自身资源,科学地组织资源、资产、资金的市场化运营,做到增值财富、优化产业发展、加快城市建设,籍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环境质量和综合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谋略和战略措施。其中,城市的土地资源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资产,是政府最大的财富。
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资产,把自然资源转化成滚滚财源。城市土地经营是城市经营的核心和关键。如何实现对土地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性开发,达到可持续发展,是政府城市经营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政府要做好城市土地经营工作,这还需从它的制度条件谈起。
一、城市土地经营的制度条件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是实行无偿无限期元流动使用的制度。在这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下,形成了无偿调拨土地的计划管理体制,以及由计划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立项批地,然后由土地管理部门行政划拨土地的城市土地供应机制。这种无偿调拨和以需求定供给的土地供应机制和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有效引导和有偿付费的制约,土地使用者占用土地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占丽不用、征丽不用、多占少用现象普遍。由于计划者缺乏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价值尺度和来自市场的有关资源配置的信息,无法对大量建设用地的需求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拨计划,难以真正做到节约用地和空间合理配置,导致了城市土地滥用、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然这种传统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早已不适合时代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构成城市空间资源和功能载体的各种资本(如土地、基础设施、城市形象等)特别是城市土地进行集聚、重组和运营,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走以地建城、以地兴城的自我发展之路已成必然。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改革相关的土地使用制度,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城市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是进行城市土地经营的制度条件,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当前城市土地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城市土地经营工作得以不断开展,城市土地的资产价值日益显现,对城市筹集建设资金,实现城市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城市土地经营工作实践的时间不长,人们的观点还比较陈旧、认识还不足,相关的研究不充分,法律法规不健全,所以就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国有土地非法入市。国有土地资产收益大量流失
我国城市存在的大量存量土地,还有很多掌握在土地使用者手中,而政府掌握的份额较少。在划拨存量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补办出让手续向土地市场供应土地的制度下,使得众多划拨土地使用者成为合法的土地供应者,导致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市场成为多头供应的买方市场。存量土地自发、元序进入土地市场流转的局面,使得政府难以真正实现对城市一级市场土地供应的高度垄断,从而导致政府为管理城市土地市场所制定的以市场取向的供地计划失效,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能力大大削弱,容易引发土地市场供求失衡和总量失控,并导致土地市场运作不规范、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这种城市存量土地供应机制不仅难以有效促使存量土地资产显化,相反,由于当前土地管理政策、手段、法制等的不完善,反而加剧了“隐性市场”的发展,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收益的流失。
(二)土地出让以生地、毛地为主。熟地出让比重低
以熟地方式出让,可以使土地前期开发后的增值收益归政府所有,有利于增加城市建设资金,有利于缩短开发商的开发周期,分散开发经营风险,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秩序。而以生地、毛地出让,不仅导致理应归属国家的部分土地资产收益不能实现,而且由于土地标价的显性程度低,导致土地市场竞争不规范,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城市出让的土地中生地、毛地所占比例超过60%,而熟地则不到40%。
(三)土地供应协议方式比重大。招标拍卖比重过低
目前虽然有偿出让迅速扩大,但是在国家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总量中,通过有偿出让供应的仍占少数,而出让中采用招标拍卖的更低。众所周知,拍卖和招标的市场化和公开化程度要高于协议出让,价格比较合理,也容易接受社会的监督,保持交易的公正、公开和公平性,有利于防止。而协议出让在地块选择、规范要求、价格形成、付款方式等方面更多依赖出让机构的能动作用,随意性和盲目性大,不易实现规范化。土地出让行为的不规范,导致人情地、关系地、条子地比较普遍存在。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偏低,少收了大量的土地出让金。特别是房地产开发用地,过多的协议出让,使城市土地价值收益不能通过出让价格充分体现出来,不利于城市土地的经营,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和腐败提供了温床。一方面,掌握土地出让权的个别人利用权力,,贪污受贿;另一方面,一些人进行土地投机,炒买炒卖,牟取暴利。这些既造成了国家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又造成了土地市场的混乱和无序。
三、完善城市土地经营的主要对策
(一)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解决土地供应“源头”问题。实现政府对城市土地经营主动权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供应处于“源头”地位,是城市土地资源的初次分配,对城市土地利用和土地市场规范意义重大。由于我国当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尚不够完善,土地市场亦处于初级阶段,距离规范化、成熟化的市场还有较大距离,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还不显著,土地供应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对城市土地市场及各类开发行为发挥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所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须先从“源头”人手,从转变城市土地供应机制模式这一深层次原因出发,彻底解决当前土地使用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改变目前多个“源头”供地的局面,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使政府真正做到垄断经营土地一级市场供应,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按照房地产的发展规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采用不同的土地供应计划,促进城市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科学规划。地尽其用。实现城市土地经营的持续发展
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把“科学规划,地尽其用”作为城市土地经营的基本策略。如果城市发展与用地规划不科学,打乱仗,那就无法做到地尽其用,不能经营好城市土地。大连市市长说过:“要做好、做美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总体规划和精品意识,并不是有钱就能堆出一个美好的环境。……城市建设是凝固的艺术,欧洲人把它们的古城、古建筑都视为珍宝,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大师的作品,也多体现在一座座建筑的设计、墙雕和绘画上。搞好城市要有点艺术眼光和品位。城市建设的特点是,抹上一笔,就很难拿掉,几十年就是它了,搞个脏兮兮的建筑,能窝囊一辈子,给后人都添麻烦。我们不仅要给城市以使用价值,而且要赋予她艺术气息,而且越往后,经济条件越好,人们对精神和艺术的追求就越强烈。在我们今天对城市进行脱胎换骨改造的过程中,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更好的艺术感觉,把未来城市的骨架做好。”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其规划出来的城市土地价值肯定不会低,土地经营收入就不可能少。
(三)积极思考。寻求合理有效的经营方略
第一,争获先行优势,增加土地价值。城市规划一旦确定,就应加快建设,晚建不如早建,早建可获得先行优势。城市规划由上级部门批准,可避免相邻城市间的恶性竞争。严格按已被上级政府批准的规划,加快城市建设,争获先行优势,亦不损害其他城市的利益。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活居住、投资与经营环境,促进地价上升之后再出租或出让土地使用权,显然可大幅度增加土地经营收入。
第二,先多抵押,后再出售。在城市建设初期,城市基础设施尚未建设完善:城市土地的级差地租也还没有更高地注入进来,同时申请使用土地的投资者们手中尚未积累起很多资金,购买力有限,地价难以升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强,一方面城市建设资金不断投入,使城市土地所含有的级差地租逐渐提高,促进地价上升。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资金增多,申请使用土地的投资者不仅人数增多,而且他们平均拥有的资金也增多在银行的信用度提高,能够用来购地的借贷资金也增多,从另一个角度可促进城市土地价格的上升。这样,城市土地价格在未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跨度内的平均上升率,将显著高于银行贷款年利率,更高于市政建设债的年利率,为城市建设获取更多的土地经营的收益。当然,先多抵押,后再出售的土地经营策略,是不要纯粹为了筹资而急于卖地,缺钱可以抵押借贷和发行市政建设债。至于必要的建设用地,还是应正常供应。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2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地方性价值
一、培育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
从目前烟台市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开况来看,烟台民俗旅游纪念品的品质低劣,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能够领导旅游纪念品消费潮流的个性化旅游商品。客观原因是因为我省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时间不长,创建旅游纪念品品牌时间有限。但是,从主观方面来说,以下问题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第一,烟台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建立发展时间不长,生产模式基本上是以个体经营、手工制作为主。而打造品牌需要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从品牌的基础入手,对品牌的成长、管理、保护等进行流程化、系统化运作。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打造强有力的品牌还必须有一定的资本投入。而个体经营者往往是资金规模不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高,这不利于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品牌的建立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按照品牌学的观点来看,服务是构成商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务质量的优劣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企业想要接近消费者、打动消费者,一个重要的捷径就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是企业创建品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服务的质量又取决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想要培育创新能力,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离不开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根据目前烟台民俗文化旅游产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要注重加强烟台民俗文化与山东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充分挖掘烟台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找准烟台民俗文化本身的独特之处,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出独具优势的旅游纪念品品牌,从而实现旅游商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效避免品牌之间的重复发展和低水平竞争。
其次,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培育健康的文化市场。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涉及到著作权的保护,如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或项目的名称设计、大型民俗旅游活动的旗帜、会标、吉祥物图案以及民俗旅游广告宣传资料、广告用语及图案设计、旅游美术摄影作品、旅游电影电视录像作品、旅游雕塑、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图纸、旅游地图、示意图甚至景区背景音乐的使用等,都能够通过《著作权法》予以保护的。对已经申请专利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要加以保护,防止不正当竞争。
最后,通过与一些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进行联系合作,加强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继承、创新和提高。可以设立专门的旅游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也可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公开征稿的方式,尊重和支持民间艺人参与到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鼓励旅游纪念品进行民间科研,选出最佳方案进行生产开发。
二、以市场为导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由于不同游客的消费水平、购物偏好以及文化素养的不同,他们对旅游纪念品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旅游者的购物需求是民俗旅游纪念品开发应重点关注的地方。因此,烟台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就地选题、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方式,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让旅游者在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过程中能够充分领略当地的民俗文化魅力。
首先,鉴于旅游纪念品主要为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服务,因此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和购物走向。旅游纪念品设计本身应注重体现人文关怀,能够主动拉近游客与旅游地的距离。此外,包装设计轻巧、美观、牢固,不仅可以起到保护旅游纪念品、方便携带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增加旅游纪念品的艺术美感。
其次,开发高品质的旅游纪念品离不开精湛的科技和工艺技术。旅游纪念品优良的品质是以精湛的技术手段为前提,设计精美的旅游纪念品也必须通过精湛的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目前烟台市民俗旅游纪念品市场上出售大量工艺粗糙的旅游纪念品,大大降低了旅游纪念品的收藏和欣赏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最后,大力拓展专项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专项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满足民俗文化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提升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专项旅游纪念品从旅游主题的角度入手,如烟台的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剪纸、面塑、秧歌、龙头舞、狮子舞、九龙池庙会、渔灯节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建立专项民俗文化旅游专线,将不同等级的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将专项旅游纪念品和大众旅游纪念品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其体现性、参与性、娱乐性。
三、实施行业自律,强化政策扶持
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进行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严格把控管理质量,同时对价格进行监督,加强政府在整个行业上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具体措施使市场竞争和发展秩序正规化、有效化,针对旅游纪念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三大环节衔接不上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协调,使其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统一整体。
首先,要注重行业自律,强化法制管理。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想要完善,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业法规,能够有效限制各种有失公平行为的发生。对旅游纪念品的从业人员,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来培育整个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自律观念,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许可证制度可以保护开发商的专利,是旅游纪念品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能够为开发商颁发其质量保证书。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抽样检查制度,将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引入平等竞争的旅游市场轨道之中。在旅游纪念品进入流通市场之前以及在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销售过程中,相关旅游、工商等部门要严把质量关,加强对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坚决查处那些粗制滥造的旅游纪念品,不允许其出现在旅游市场上,损害旅游者的利益以及旅游地的形象。在制定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注重开发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通过政策导向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提供市场信息来引导旅游企业的资金投向与规模。
其次,实行优惠政策扶持。相关部门可以从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在资金政策方面,尤其在研制开发的起步阶段,省政府可以安排适当的资金投入。省经委协调安排专项基金来培育旅游销售市场,通过有偿使用来滚动发展。在市场创办阶段,省政府安排贴息贷款;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培育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实行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政策方面,企业对新产品设计、研制以及市场开拓的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对销售额较大的旅游纪念品新品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政府应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
最后,我们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气候即让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以及销售等几个环节协调发展,共同促进烟台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从开发这一环节来看,重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工作,使之适应市场的需要。从生产环节上来看,重视民俗旅游纪念品的生产,改进工艺流程,实施创新,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齐全的旅游纪念品。在当前旅游纪念品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尤其要储备企业技术力量,切实鼓励和提高旅游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改善技术从业人员的待遇,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使企业有发展后劲,以保证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发展。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3
1 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内涵
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该区域社会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立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与高度统一。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早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论文中就提出了生态经济这一概念。他认为, 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 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 必然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 而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 有效途径就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正因此,鄱阳湖生态区的建设必须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的是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由于低碳经济的特性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定位不谋而合,因此,应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优势,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在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程中,既要保护好生态,又要发展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建立低碳产业,利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取得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和江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和重要途径。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3.1 开发替代能源,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条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初步建立了包括核电、太阳能、风能等在内的多门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3.1.1光伏产业、LED产业在国内形成了先发优势。已投产和在建的光伏产业及关联企业20余家。在新余、南昌、上饶等地,已形成了以“生产晶硅料―多晶硅片―薄膜电池―生产组件”上下游一体的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作为节约能源的LED产业,是鄱阳湖经济区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3.1.2充分利用釉矿资源,大力推进核电建设。鄱阳湖经济区铀矿产量和铀产品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因此鄱阳湖经济区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是核电。核电属于清洁能源,是可以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彭泽、万安核电站工程正在规划建设当中。鄱阳湖经济区核电如按规划建成, 年发电量可相当于1000 多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发电量,将占全省年发电量的40%,可年减少入赣原3000 万吨,将大大减轻鄱阳湖经济区省电煤外购运输的压力,大大降低燃煤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3.1.3实施鄱阳湖风电工程,全面开发鄱阳湖风能资源。鄱阳湖经济区风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合理开发风力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全省水电丰枯矛盾,实现风电水电互补。而且风电是环保型能源,没有废气排放,且建设周期短见效快。振兴新能源也是鄱阳湖经济区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持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鄱阳湖经济区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提升能源国际竞争力的一种必然趋势。
3.2政府统筹领导,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引导。发展低碳经济,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低碳经济作为一个国家新的战略安排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扶植。
3.2.1 为了统筹全省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策略。并建议相关部门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指出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意见,特别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给予激励政策。对于一些开发新能源的企业应设当给予政策优惠和政策倾斜,以鼓励新能源的利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3.2.2 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推广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为了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机遇,应先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3.2.3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推广应用低碳经济利国利民,为使广大民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并变为全社会自觉行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相关法律,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真正要将发展低碳经济转化为百姓对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就需要在法律层面上着手。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是从国家长远发展的经济效率而言的,长远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总体经济效益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动力, 而经济法律制度的调整所追求的也是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 这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正向相关性, 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立法迫切需要。
首先,应贯彻落实已有的相关法律,加强普法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和参与能力。只有加大与百姓的关联性,尽可能做到有法皆知,法律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经道路的必然选择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确保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此形式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二、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资源消耗增长迅速,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资源的超常利用,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初衷就是要通过低碳发展,改善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状况,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决定了低碳经济的建设首先要顾及的就是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实行低碳经济模式,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逐渐减少,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也将不断改变。在低碳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环境质量将不断得到改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
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优化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则可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排放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发展低碳经济可以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孕育高新技术产业,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3、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转变消费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有助于绿色消费的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低碳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绿色产品和低能耗产品,主动改变过度消费的现象,建立节约能源、提高能效的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更多地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推动生活设施节能和公共建筑节能,选择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实现消费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1、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我国9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因此,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此,首先,应注重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战略性地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其次,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注重开发新能源的同时,应将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方法相结合,采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努力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使用效率。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传统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石燃料所提供的巨大能源,能源结构的高碳化是传统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第一,应加快培育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第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5%,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要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3、引导消费者行为,推行低碳消费模式
科学的消费习惯可以减少碳排放。通过正确的消费引导,可实现经济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由碳化经济向碳水经济转变,由低文明消费向高文明消费转变。要做好消费引导,首先,应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加快低碳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公众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增强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自觉采取低碳消费方式,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其次,应引导家庭和个人消费。引导家庭和个人努力改变可能破坏环境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倡导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培养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意识,拒绝一次性消费、便利消费以及高能耗消费,养成低碳化、低能耗的消费模式和习惯。最后,应控制公共消费,引导政府部门低碳消费。引导政府部门低碳消费,不仅有利于廉洁政府的建设,而且可以树立低碳消费的榜样,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
[2]冯之浚,周荣,张倩.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9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经济学价值
引言
在低碳经济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低碳经济理念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而加深对低碳经济理论基础的研究,并且了解有关理论的经济学价值,则有助于坚定人们发展低碳经济的信念。因此,有必要对低碳经济的有关理论和经济学价值展开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经济学理论
从经济学研究历史上来看,政治经济学研究学者西蒙曾经指出,财富是使人们获得物质性度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物质享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政府成立的目的不仅仅是进行财富的累积,更是为了使所有公民享受物质生活。这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众多综合性经济学理论中,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四大经济学体系,都需要利用生态学规律和理论进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运作的引导。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从三高一低转换为三低一高的运作模式,可以实现资源高投入及高效率向低投入和低效率的转变,并且实现高排放到低排放的转变。而这些新世纪经济学理论和思想,就是低碳经济的主导思想。
(二)能源学理论
世界上的能源数量显然是有限的,但是经济发展却会进行能源的不断消耗。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能源不足的问题。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从而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够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情况得到改善。正是遵循这一能源学理论,低碳经济才取得了发展。通过对废弃物二次利用情况给予充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连续的动力,并且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学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以低碳为重点,需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贯彻低碳环保理论。因为,经济的发展将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忽视环境因素进行经济的发展,将导致环境压力不断增加,并且使环境污染不断加速,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所以,想要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还要进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环境学理论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解读
(一)使传统经济内容学得到了丰富
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碳货币、碳关税、碳交易和碳期货等概念得以出现。随着低碳经济理论发展与研究,这些概念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从而成为了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就目前来看,国际贸易和金融学等经济学科都对低碳经济理论及概念进行了研究。而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较多,所以该类问题的处理十分复杂。通过对最基本和最常见的经济学概念展开分析,则能够重新进行传统概念的界定,从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因此,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经济学内容,从而推动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二)使经济学体系构建得到了完善
就现阶段而言,低碳经济及相关理论已经被纳入到了国际经济研究中,从而使有关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拓宽。从理论关系角度来看,经济学为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所以国际经济学的发展能够使经济学得到进一步延伸,并且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对国际经济学展开研究,最大的目标就是利用有关理论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通过使国家的国际收入和支出保持平衡,则能够完成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因此从国际经济学角度来看,其会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将低碳经济理论融入国际经济学研究,则能使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得到加强,继而使其成为真正的国际经济学。
(三)使新型消费方式得到了推广
低碳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得低碳经济与“刺激消费”的不协调关系得到了妥善处理。从国际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居民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全体,而这些人的消费方式已经开始转变,即逐步完成从生存消费到享受消费的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进行物质消费刺激,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更加严重,并且将导致能源遭到过度消耗。而这样发展经济,将导致经济出现毁灭性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使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再次转变,从而使人们由物质消费转变成精神消费,继而使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四)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能源的不断减少,人们对环境问题也越发重视。而想要实现环境治理,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所以使人类的发展受到了困扰。低碳经济理论的出现,则为丰富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措施。利用界定产权的相关方法,低碳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得到了大幅度缩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机制的作用则十分有限。此外,在处理无法界定产权的温室气体排放治理问题时,也可以采取碳交易、碳关税和谈贸易等低碳经济相关办法,从而使环境问题得到进一步接近。因此,在对国家与国家的环境问题进行处理时,通常需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
三、结论
总之,为加强环境保护,我国还应该坚持发展低碳经济,以便使经济发展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得到解决。为达成这一目标,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还要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便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发展途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付皓.低碳经济的特性、本质及发展路径新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2934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旅游 双向影响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近年来,绿色生活、生态生活、低碳生活等新鲜名词跃人人们的视野。其出现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从现象分析,暴风雪、洪涝灾害、旱灾、雾霾等反常态气候灾害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另一方面,诸种不容乐观的现象给人们带来焦虑感。因此,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内容及途径的低碳经济模式,而近些年低碳经济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后,英国政府在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政策、实现照明技术的更新换代等多个方面都作出调整和改变。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再一次以不可忽视的地位隆重地被摆放在世人面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并代表着绿色经济的低碳经济模式自此成为遍及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趋势也已在世界范围内不可逆转。刘啸认为,低碳经济对全世界未来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深刻而重大的。碳排放量将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志;不仅如此,它更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并成为世界进程的又一重要规则。因此,低碳经济将成为社会文明发展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新文明;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宗旨的全新的、进步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的关系
蔡萌、汪宇明认为,旅游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在当代社会中,需要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体到旅游业便是以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培育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路径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
因此,低碳旅游是低碳理念在旅游行业的具体体现。也是低碳经济在旅游行业的实现途径。低碳经济规定了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其重视的“低碳性”强调未来旅游行业的环保、绿色、可持续性,要求旅游行业需向低碳化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先天的低碳性则顺应了当代全行业发展潮流,以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
三、旅游业的低碳性――开展低碳旅游的可实现性
被人们视作“无烟工业”的旅游产业,有其先天的低碳性。陈海波、莫莉萍认为旅游业在全球倡议实行的低碳发展大进程之下,扮演着先行者、教育者及受益者的角色。
1.碳的排放量较小
2008年,以世界旅游组织为主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报告表明:在2000年,整个旅游行业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一亿吨。仅占人类活动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旅游业是以满足游客感受体验为目的的人类活动。与制造业、重工业等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的生产活动所占比例较小。旅游业主要是利用可持续的、可再生的旅游资源(以自然、人文景观为主)吸引游客,带来收益,它的碳排放量相比较而言是较低的。
2.碳汇机制的积极效果
根据《联合国气候大会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所知,“碳汇机制”即是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其含义是能够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所占的比重降低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机制”并不主张通过人类生产活动人为地控制二氧化碳所占比重。而是提倡运用自然界生态地使其降低。树木、森林、水体等都是重要的生态型碳汇载体,其中,森林碳汇居于最主要的地位。旅游业本身便以丰富的林业资源、水体资源等作为骨肉框架,也据此具备积极的碳汇机制功能。
3.调整居民收入结构
靠旅游业谋生的居民。在其收入来源上。与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工作者有差异。旅游业充分调整着居民的收入结构,使其趋向环保型、绿色型,使当地产业结构向生态、环保型过渡转型。同时,旅游业对其他产业有强劲的带动力,它的低碳性的发挥将更好地带来全行业的低碳效果。
4.“教育者”的身份
旅游活动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具有深厚的社会教育意义。它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身意愿自发的受教育活动。社会群体能够通过进行规划设计过的旅游活动受到积极的教育及启发,因此可带动全社会的观念转变。
四、旅游业的低碳化――开展低碳旅游的途径
在经济低碳化大方向的指导下。旅游业低碳化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同时,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旅游者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更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旅游。
梅燕认为,低碳旅游的低碳化体现在两方面:旅游生产低碳化与旅游消费低碳化――针对旅游产业而言。低碳旅游实际上是在经济领域对旅游产业的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针对旅游消费者而言,低碳旅游既是一种低碳化的生活方式,又是新技术、新理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