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教学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教学技能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1

(1)地图在地理知识体系中的比重。从高中地理教材中,地图的数量、所占篇幅都是最大的,其比重甚至超过了理论知识,这在主观上说明了地图在我国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2)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唯一能够将地理知识具象化、立体化的学习途径,在地图的教学辅助下,地理知识学习不仅变得生动,而且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地理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具象化的地图还可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有效锻炼,这是地理教学中除地图之外教学模式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3)地图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具有难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很难合理、全面的吸收。在地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通过对地图的具象记忆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理知识的记忆和学习难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够依靠地图实现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处理,实现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学习方法

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其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等层面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学习法”、“分析学习法”、“绘制学习法”和“默记学习法”四种方式。

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是地理力图学习中最基础的方法,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高中地理知识复杂化、多元化、系统化的影响下,观察学习法的难度更大,但其仍在高中地图知识初级学习阶段占有重要地位。在地理地图学习中,观察学习法更侧重于对地图图形的观察,学生在这一环节学习中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其一是不了解地图图例、比例尺的意义;其二是看图不讲究顺序,没有主次之分;第三过于注重细节观察,而忽视整体环境。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观察地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图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注重如何让学生正确“观察”地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通过对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地图要素的观察,来掌握地图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其次要重视地图的多面性,强调多角度观察地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细致的掌握地图中所标注的内容。最后要强调从整体角度观察地图,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的观察到地图上的知识。以《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示意图》为例,在进行地图观察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几个问题,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掌握地图观察技能的目的。(1)世界石油的地理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那些国家?(3)根据世界石油地理分布来判断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输入国。(4)根据石油运输路线来判断其途径哪些海湾、海峡、海口、运河、岛屿等。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要从整体观察地图,还要通过对局部地区的分析来细致的观察地图内容。与此同时,不同问题的提出还指导了学生从多元化角度对地图进行观察,这对于提升学生地图观察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分析学习法

分析学习法是根据对地图提供信息的分析,来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这是一般难度地图观察和学习的主要方法。在对地图进行分析时,其主要方法有“一般直读法”、“量算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推理判断法”。其中“一般直读法”与观察法相近,以直接观察、读取地图符号,来实现对地图信息的了解。“量算分析法”是经过对地图信息的量算,来了解地图事物的具体数量特征,并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地图信息与周围要素的对比、分析,来获取地图信息知识,分析地图信息所描绘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原因、“推理判断法”是通过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制约等关系的推理,利用地理学、地质学等知识对地图中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对地图深层信息的挖掘。例如通过的水系的分析,可以推知地势起伏,通过人口密度的分析,可以推知经济发展水平等。

3.绘制学习法

绘制学习法是地理地图知识技能培养环节的重要内容,其是通过学生对地图的绘制,来提升学生对地图的记忆、掌握和描述能力,这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意义重大。然而,在高中地理教学环节中,对地图的绘制学习法常常会被忽视,这对于学生的地图技能培养极为不利。在实际绘图过程中,根据地理地图表达内容的不同,绘制地图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分布略图”、“经济地理要素分布略图”、“人文地理要素分布略图”和“综合性区域略图”等。在绘制地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简明、清晰,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绘图难度,还可以更好的突出地图中的地理信息,并以这些地理信息为机电,实现对其它知识内容的有效联系,形成一个地理知识网。实践证明,“绘图学习法”对学生地理记忆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4.默记学习法

“默记学习法”是指单纯的对地图重要信息进行记忆,此种方法虽然能够应付一些初级地图知识的学习,但对地图信息不加分析的记忆方法,在学习科学性与科学效果上并不理想,目前在高中地理地图学习中,“默记学习法”的使用仍旧非常广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单纯的记忆学习方法并不可取,但如果不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那么学生也难以有效完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因此如何掌握“记忆”与“理解”的度才是最为关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记忆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在学生心理绘制出一副清晰的“心理地图”,在“心理地图”的支持下,学生无论是在新知识学习还是旧知识巩固复习中,都能够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教学效果。

三、如何提升学生地图技能培养的效果

从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想要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提升地图技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层次的循序渐进策略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地理学习能力来为他们建立起地图学习的层次划分,进而以循序渐进的策略实现学生地图技能水平的提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为其设置层次性循序渐进学习策略。首先是知识点向空间概念的转变,其次是图像信息归纳向地理规律分析的转变,最后是地理素材采集向地理图像设计的转变。

2.基于信息技术的空间思维培养

对于高中地理的难度知识内容来说,有些学生很难通过地图观察和自己的逻辑思维来实现理解与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内容,从而实现对地理地图技能的提升。以一些描绘地质、地貌的地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3D模型来实现对地质、地貌的还原,让学生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其相关内容,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3.基于地理实践的应用水平培养

地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的辅助手段,想要考核学生对地图技能的实际掌握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检验学生在实际中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地图。在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过程中,有许多的地图时间活动可以利用,例如“绘制校园简易平面图”、“绘制上学路线等”,这些小的考核内容都能够实现对学生地图技能应用和掌握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初步掌握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迁移,为学生地理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

四、总结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2

关键词:初中地理 地理教学 地图技能 培养 实践

许多的地理学家都说过:“没有地图,也就没有地理。”地图作为地理教材中的一部分,是无法被取代的,它是一个信息载体,记录着地理中事物的空间分布,在地理教学中非常直观的体现出来,也是地理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培养中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很好的运用地图,不仅仅是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手段,更是中学生进入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项文化素质。如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值得每位地理教学者深思的问题。

一、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并用,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学生拥有识图的能力是地理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我们都知道,在老师与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我国农村的中学,地理课程的安排如同虚设,很多学生在地理知识这一块比较匮乏,特别是对于地图技能的运用更加相当薄弱,许多的初中学生根本不会识图,或者盲目的看图,经常是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这种方法来学习地图。我们最主要是要让学生的基本功练习扎实,要首先学会地图上如何定方向、看高低、量距离。要对地理的图例熟悉,学会等值线在地理中的表达方法。只有基本功牢固了,学生才能轻松的看懂地图,从地图里获取有用的信息,为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地理教材中专门有一章节对“地图”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识图有一个强化的集中训练,从而掌握基本的地理识图知识和识图技能,对地图的“语言”进行熟悉,理解图例、比例尺等涵义,学会看经纬线来识别方向,学会看比例尺并算出实际距离以及通过等高线看懂地势的陡缓情况。但是,想要真正的熟悉地图并且能够运用地图,单单靠一章节的知识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地理教学的其它章节反复的分散训练,通过地形、河流、气候、植被以及经济部门比如交通、旅游、工业、农业等在地图上的分布经常练习,从而使得学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加深,逐步的对地图知识巩固,提高对地图的识别能力。

二、学会运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地理概念的能力

学生学好地理课程的方法之一是经常的运用地图,做到左图右书、书不离图 ,与此同时对课本里的插画和插图要重视,通过对插画和插图的判断来分析地理特征,把学过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进行巩固,让学生理解地图含义,从而获得相关的地理现象的知识,将教材中难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通过地图的语言说明,让学生对地理想象和地理事物形成初步概念。比如,教师在讲述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特点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弄明白“亚洲东部一月的气压和风向”和“亚洲东部七月的气压和风向”的地理图,学生会得知由于背靠着最大的亚欧大陆,同时面临着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导致东亚的冬季气候和夏季气候差异比较大,造成了东亚季风气候;同时因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以及源地的不一样,形成了此时“东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这样的季风气候的特征。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来提问作为引导,让学生在理解了该地气候的基础上,通过地图将知识进行复述,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概念和分析理解地图的基本能力。

三、加强专题训练,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目前的中学地理教材中,专题的地图出现的次数较多,比如地理统计图的知识教材在初中的地理中出现很频繁,其中有线状态、柱状图、饼状图以及扇形图。比较常见的柱状图用来对地理事物中的一个绝对数量进行有效阐述,比如教材中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图“、”各洲的人口比较图“和” 主要国家的人均占有耕地图“等等。在地理教材中,线状图又有折线图和曲线图之分,人们经常用它来标识地理事物中时间或者地理空间的分布状况,比如我们常见的“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的曲线”、“地形剖面图”以及我们人口统计用到的“人口增长图”等等。而在地理分析中经常会用到的一些扇形图、饼状图等,它们说明的是一些地理事物的局部和地理事物的全部的一个比例关系。比如说:地形的类型比例图和中国土地地貌的类型图都是用来说明比例关系的图例。在对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所具备的特点,让中学生对地理的统计表进行绘制,并将绘制好的表进行分析和运用,在此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中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师生通过将地图手动绘制的这样 一个过程,不仅能够获取信息,更能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与此同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得以解决,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也相应得以提高。

四、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中学生对地理教学中的地图运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对地图产生了兴趣,也就会主动的在学习中使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良好的兴趣才会有用图的动力。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地图的态度与学生的用图习惯跟对地图的兴趣密切相关,我们的地理老师要有很好的板图、板书的技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学生能够在课堂里受到知识的熏陶,逐渐培养起对地图的兴趣,慢慢的养成用图的好习惯,从而热爱运用地图。

总的来说,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学生往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懂地图,怎么使用地图。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下,中学生必定会逐步掌握看地图的方法,提高看图技能。如此一来,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改善,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必定会得以提高,并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以充分的提高,进行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潜力才会被很好的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得以优化,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3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图文转换技能的根本保证

地图,是指运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把地球表面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镇、铁路等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缩绘于平面上的图。地理图表,是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把一些地理数据指标用图形或表格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揭示某种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要学习、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首先要掌握一定的有关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地理第一册前两章就安排了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如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高线及等深线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习运用地图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如何判读不同地图上的经纬线、方向,以及地面的高低起伏,量算两地间的距离等,这是运用地图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除此之外,诸如气温分布曲线图、降水量分配柱状图,以及表现某一地区各气候要素的各种数据统计表等等,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前提,必须牢固地掌握,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学生智能的提高是培养图文转换技能的必要条件

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是智力能力的五种表现形式。地图是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平面上的直观表现,它对学生智能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一幅地图,学生首先要注意观察其颜色的配置、符号的运用、轮廓特征等,来认识其所表现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同时,加强读图填图训练,使学生在读图、填图的过程中,明确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对周围相关事物的观察,以及与其他地区相关地理事物相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准确记忆地理事物的能力。

跟观察力、记忆力一样,想象力的高低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整体智力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地图把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缩绘于平面上,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便于学生想象力的提高。比如通过量算中亚距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及北冰洋的距离,通过想象,可以理解中亚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自然环境;阅读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通过想象,可以加深对降水形成过程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思维力是认识发现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规律,并运用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图和地理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规律的一个重要载体。比如中南半岛主要城市的分布,大多在大江大河沿岸;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欧洲大部及北美洲东南部等等,这些基本事实的知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都明确地反映在地图上。依据对各种相关地图的观察、分析、综合,来分析形成这些基本规律的原因,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某地气候特征及成因时,首先运用气温分布曲线图和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来分析其气候特征,辨清其所属气候类型,然后阅读本区气候类型图,明确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根据本区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及洋流等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形成这种气候类型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训练是培养学生智能,进而培养学生图文转换技能的有效途径

如上所述,学生智能的培养与强化训练是分不开的,这是一个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过程。授之以渔就要习之以渔。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所学内容,交给学生一些图和图表,由学生去分析,去归纳,然后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讲究训练的步骤,首先有针对性地、由浅入深地设置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对从地图和地理图表上获得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以揭示其表现的本质和规律,并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学生的归纳、总结,一开始肯定不够完善,存在着较多的漏洞,教师应悉心引导,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重新归纳、概括,如此不断反复,以期逐步提高。

四、图文逆向转换技能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根本体现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活的灵魂。我们学习地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聚落、旅游等各个部门的布局、规划,需要我们将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资料、数据等用图或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我们去绘制各种规划图,这就需要具备图文逆向转换的技能。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4

一、空间分析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特点,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与空间有关的知识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学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空间概念,以便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空间分析,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地球上水平物体运动的偏向”问题一直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一个难点,而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并结合球大圆知识进行分析,就可以使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学生易于掌握。我们知道地球上作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作用的方向指向地心,因此,其运动轨迹是过地心的大圆。即使某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方向沿纬线方向,其运动轨迹仍是球大圆(而不是纬线圈)。但观察者随地球运动的轨迹为纬线圈,这样相对于观察者的标准系统――纬线圈来说,运动物体的方向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见,具有一定的空间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地图运用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得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掌握这种基本能力,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得让学生会用地图,这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求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地图要素、用途、分类等基本知识和相关的用图技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图文结合法”的有效学习。可首先指导学生读课文、原理图、示意图等,把相关的知识内容落实到地图上,逐一“对号入座”,然后再进一步记忆并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这样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指导学生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学生容易理解,记得牢。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填图、画图。对于重要的地理事物、要素等,要让学生动手来填绘,这样会使记忆更深刻,学习效果更佳。如世界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图,同时掌握一些特殊的经线和纬线大致经过的地方,这样就可对全球不同的区域进行定位,当解答有关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幅地图,如国家的位置、铁路干线及矿产分布等,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逆向加工能力

逆向加工是指沿着常规思维(正向加工)的相反方向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人们在分析思考问题时习惯于正向加工,而我们地理教科书的知识结构编排也深深地打上了正向加工的烙印,如区域地理中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知识结构体系。诚然,正向加工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对于建立地理环境整体性观念起着独特的作用,但长期单一的正向加工训练则会抑制创造性思维的迸发,在思维受阻时也就不能灵活地转换角度,导致思维单一、片面、僵化。因此,在地理学习中,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使学生灵活地使用逆向加工,既利于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原理,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又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河流的补给类型时,我们知道我国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提问学生:“在我国,汛期在夏季的河流补给来源是否都是雨水?”通过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导致我国河流汛期在夏季的补给类型,除了雨水外还可能是冰雪融水。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即是靠夏季的冰雪融水补给。

四、发散变通能力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由某一事物出发沿各个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更多更好的答案,或找到更多的知识联系。地理教学需要扩散思维,地理教学也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知识,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书刊或教材中不完善的叙述敢于质疑,并通过发散思考多端举例,确认自己的判断。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5

一、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

台湾高中地理《课程纲要》五大组成部分(表1)中,地理“核心能力”与课程目标并重,表明台湾地理教育重视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其中地理“核心能力”要求与课程目标要求一致,从通论地理和区域地理两方面阐述,体现了台湾对形成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视。

台湾《课程纲要》中阐述的地理“核心能力”内容丰富,内涵深广,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做出明确的要求(表2)。

通过对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具体要求的分析,得出其“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表3)。概言之,地理核心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地理认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表达、参与和交流。

二、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的功能

1.促进地理学习能力发展

地理“核心能力”的提出,对地理教学和学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按照“核心能力”的要求,通过学习系统地理知识,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如通论地理中一级核心能力第三条要求对应的第四条二级要求(表2),学生经过不断学习逐渐形成分析地理数据、绘制图表、撰写报告的能力,在以后学习中遇到类似的分析、获取地理信息和绘制图表的问题时,便可从容应对和解决,从而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2.彰显地理学科实用性

地理“核心能力”强调提出和解决地理问题,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认知、地理信息、地理实践等能力,强调学生的表达与参与,凸显当代地理学科的特色,即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注重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通过对地理学科系统知识的学习,逐渐具备地理“核心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落实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如台湾地理《课程纲要》通论地理一级核心能力要求第一条(表2),彰显地理学科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深化对地理现象、成因、分布的理解,进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台湾高中地理“核心能力”对内地的教学启示

1.注重地理空间观察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结构,注重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基于地理学科特点,教师应将学生对地理空间观察力的培养作为学科核心能力来对待。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察力,要高度关注有关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的辨识与评析、空间排列状态的观察与归纳等内容的教学。如在讲全球气候类型分布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全球热量带的分布,观察各种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而归纳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并说明其分布规律。

2.注重地理过程分析能力的培养

中学地理有很多内容与“地理过程”有关,地理过程包括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按一定周期运动或变化的地理循环过程,如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内容;随时间推移而出现的新旧更替的地理演变过程,如内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容;地理事物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呈现的波动性变化过程,如人口数量增长的内容;地理事物或现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分散的地理扩散过程,如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演变、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扩张等内容。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讲到地球内部发生的地质运动、大范围的水循环和人口迁移、经历漫长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等内容时,可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地理过程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的工具和载体。

3.注重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

信息加工能力是当代中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以及重组与应用已有地理信息独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实地观察、观测、调查访问等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图表、图片积极参与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过程,从而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组织开展地理探究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加工能力。

地理教学技能范文6

一、目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现状

地理思维能力是人们把握和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传统的地理课程设计具有预设性,教师只要根据设计的流程走,依据设定好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构建动态课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以基本知识为基础,学会分析、探究地理规律,熟悉事物分布。

二、地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定位

在全新的课程理念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就是传递地理信息的过程。给学生教授之前,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和熟悉知识,对内容进行梳理,还要寻找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认知,补充认知不足的问题。这时,教师扮演的就不只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者。

三、探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模式和手段是地理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针对目前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为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提升有效学习的方法。

1. 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力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学活动和任务、目标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的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者、沟通者和信息的传递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思考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课题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最后同桌之间互相讲解,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想法,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在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有利于制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转变自己主导课堂的观念,注重师生平等,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难处,尊重和鼓励学生。

3. 搭建适应学生思维的支架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导致了学生机械的学习,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中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自己当作学生思考问题,揣摩可能遇到的问题,搭建一个最适应学生的思维框架,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畅通,梳理思路。

4. 采用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