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1
如果只是从微时上看,那么早在1902年,世界电影第一人乔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时长16分钟,就是一部典型的微电影。当然,国内微电影的兴起跟微博的迅速火热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微电影尽管表面看着风光满面,但实际的发展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本文从微电影的源起、现状和发展三方面切入进行简单分析:
源起――生于恶搞
就目前大多数人认可的微电影,应该源起于2005年。当年一部恶搞《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奉为“微电影”的鼻祖,因此业界才有微电影“生于恶搞”的言论。微电影诞生至今7年,经过不断吸纳和创新,微电影的长流得以延绵不断,甚至引得国内众多明星导演参与制作。
如果说,《馒头》开创了微电影,那么2010年筷子兄弟创作的《老男孩》则将微电影推向,至今犹记得当时的疯狂,一部40余分钟的微型电影,因为群起的情怀而一夜之间被疯狂传播,《老男孩》这首歌唱出了70后和80后两代人的心声。筷子兄弟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他们创造的奇迹点击率,更坚定了微电影人继续下去的信心!
现状――死于广告?
公交车上循环播放的明星动态都足以说明微电影目前迅猛的发展势头。歌手、明星、导演??新歌、大电影上映之际??但凡有点由头,大家都一窝蜂地跑去拍部微电影,搞得像是自己不拍微电影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似的。然而微电影表面的光鲜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微电影的草根性,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也存在固有弊端。首先优势在于她给予了那些立志成就导演梦想而又苦于无机会展现的青年导演或电影爱好者们机会,同时也让很多跨界执导的圈外名人的“导演梦”成为现实。比如,今年5月,著名时评人、作家李承鹏首度跨界执导的《微博有鬼2之可以在一起》在京举办盛大会,微电影本身既传达了李承鹏作为文化名人深邃的思想内涵,也让其在摄像机后的腾转挪移中过了一把导演的瘾;而说其存在固有弊端,是因为上到享誉盛名的国际大导演,下到名不见经传的路人甲都有机会拍摄自己的微电影,过低的行业门槛,始终制约着微电影的发展。
尽管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抱有担忧。早前有不少媒体爆出广电总局将对微电影出台审查制度,满城风雨的消息四处飘散,可惜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看到成文的制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宽松的创作和传播环境,使得现有的微电影数量源源不断,质量却良莠不齐。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微电影目前的发展俨然成为商家新形势的广告轰炸地,不管商品是否合适,无论广告植入是否应景,都一古脑儿地塞进影片中,本来时长就很短的一部微电影,经常在各种LOGO的特写中落下帷幕,微电影死于广告的现状,让业内人士极其担忧!
发展――长于诚意
微电影在被太多人诟病为“广告长片”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在内容上再下功夫。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传播方式,绝不应该死于广告,但若要长久发展,还需多些诚意。
微电影若想得到长足发展,首先要求必须专业制作,而这也正是目前微电影发展的首要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更多专业微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国最具规模与实力营销机构灵思营销公司旗下的沸点影业,目前已成功制作传播了十余部微电影,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反响。其拍摄的微电影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文化传承,都具备了较高水平,笔者也相信,如沸点这般的专业制作公司也是微电影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存在的平台。
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2
[关键词]国产电影;研究综述;营销角度;宣传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39
1国产电影研究概况
范志忠、唐朱勇在《2014年国产电影大数据分析》一文中,以大数据为视角和分析依据,系统分析了2014年国产电影市场、电影观众、电影主创的相关特点及发展情况。分析了2014年全国票房稳定增长,电影票房业逼近 300 亿元,国产片竞争力逐步增强,其中喜剧类、青春类电影领跑国产片,但也出现票房成绩与影片口碑形成反差的局面;在电影制作上,跨界新导演成绩突出,知名老导演票房欠佳,知名编剧票房影响明显和明星演员票房贡献显著;从电影观众角度分析粉丝成为电影票房的主要力量,观众细分越发明显。总之,新旧导演的分野逐渐清晰,新观众在互联网环境下影响了电影的生存状态。
还有一些学者从民族视野下分析国产电影,鲁昱晖、王秋硕在《民族化视域下国产类型电影研究备忘录》一文中,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下却缺乏理论研究,在转型换代和文化竞争力下,一是研究电影市场上不同的类型偏好与市场反应,东方新魔幻电影异军突起,大片电影却集体败北,而中国式新类型票房却大获全胜。二是从系统的民族化研究上,发展策略、产业语境与文化反思建构研究主体,通过深挖产业发展与电影类型的关系,探寻文化反思。
李雪、伍晨《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对国产电影票房影响的实证研究》,从实证角度和数据回归分析2014年国产影片,一是利用主流视频网站的数据,回归分析网络视频下的社会化分享,影响国产电影票房程度如何;二是从数据结果分析,影响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因素之一是社会化分享,如果消费者将网络预告片分享到QQ好友、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其分享的次数间接影响影片票房的收入。
还有学者从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分析电影舆论的传播,凌燕在《新媒体时代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中认为,2012年国产电影的票房无法匹敌进口影片,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新媒体时代国产电影不平衡的舆论生态,如国产电影评价普遍较低、缺乏舆论引导,反而形成偏颇的电影文化观念,这些影响了国产电影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如何构建良性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提出了切实建议:提高国内影评人的整体素质、建立电影舆论评测制度、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等,只有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国产电影发展。
2从营销角度研究国产电影概况
还有很多学者从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微博营销和电影宣传策略的角度研究国产电影的现状和发展。
《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研究》中,高伟(2015)认为在当前国产电影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营销也备受重视,在电影营销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以《失恋33天》和《心花路放》为例分析国产电影的网络营销,分析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的环境、趋势和特点,并对电影网络营销的受众群体进行重点分析,总结其特点和预测发展趋势;通过发掘网络营销规律,指出现存问题,依据相应问题提出措施和解决方法。
在国产电影的整合营销中,闫立强(2014)在《由电影小时代看国产电影整合营销传播》中,认为电影既有艺术性又有商业性特点,在大量资本进军影视业后,电影行业进入电影品牌的竞争。在国产电影壮大的同时如何占有优质资源,成为电影传播营销的重点。在整合营销上,国产电影不如美国好莱坞成熟,文章以《小时代》为例,分析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整个营销。2013年的《小时代》用2500万元成本带来5亿元票房,其作为整合营销的成功案例,分析整合营销下的电影品牌策略和实施方案。针对现有国产电影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不足、品牌建设不重视、营销产品同质化、电影产品开发不足的情况,结合《小时代》的成功案例,认为应细分国产电影消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培养与消费者互动的和谐关系、建立电影品牌,在国产电影的整合营销背景下,其能够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只有推广应用整合营销才能使得国产电影节节攀高。
在国产电影的微博营销中,王瑞霞(2014)在《国产爱情电影的微博营销研究――以失恋33天和小时代为例》一文中,文本分析法、文I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微博营销的口碑营销、精准营销、情感营销和互动营销,根据爱情电影在微博营销的特征,总结出爱情电影适合精准营销、互动营销和情感营销,根据微博营销的现状,提出新媒体上应加大投入营销的力度,建立专业化的国产电影营销团队,重视电影后续产品的开发,改进微博营销的手段和内容。
饶婷婷(2014)在《国产商业电影宣传策略研究》一文中,以电影宣传的案例和发展历程,分析国产电影宣传的得失,通过梳理电影宣传微博、电影宣传报道和宣传案例,呈现国产电影的现状。通过分析现状发现,虽然取得了进步,但宣传误区也不可避免,本文利用宣传营销理论和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国产电影的整合营销策略,整合宣传主体、宣传物料、选择重点和宣传节奏,从而整合宣传媒介和信息,以期适应市场。
3国产电影研究述评
31国产电影的研究成果
有关国产电影的研究范围广,从大数据角度研究,也有从民族视野下分析国产电影,还有从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角度分析,更有从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分析电影舆论的传播。第一,既看到国产电影在全国票房的稳定增长,大量资本流向电影业,喜剧类、青春类电影领跑国产片,但也看到知名老导演票房欠佳,知名编剧票房影响明显和明星演员票房贡献显著;第二,在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下却缺乏理论研究;第三,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将直接影响国产电影票房数据;第四,在新媒体下,要不断提高提高国内影评人的整体素质、建立电影舆论评测制度、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通过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提高社会化分享、提高电影产业的理论研究等各方面的努力,促进国产电影发展。
32市场营销角度研究国产电影的宣传和营销策略
学术界关于国产电影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不仅从大数据、民族视野、网络视频等角度,还有一部分学者聚焦营销角度研究国产电影,他们从网络营销、整合营销、微博营销和电影宣传策略的角度研究国产电影的现状和发展。通过发掘网络、整合营销、微博营销等营销规律和现状,以《失恋33天》《心花路放》《小时代》为具体的成功案例分析,不断推广应用营销手段和宣传策略,使国产电影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范志忠,唐朱勇2014 年国产电影大数据分析[J].当代电影,2015(2)
[2]鲁昱晖,王秋硕民族化视域下国产类型电影研究备忘录[J].宁夏社会科学,2016(3)
[3]李雪,伍晨网络视频的社会化分享对国产电影票房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6(1)
[4]凌燕新媒体时代的国产电影舆论生态[J].现代传播,2013(4)
[5]高伟国产电影网络营销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6]闫立强由电影《小时代》看国产电影整合营销传播[D].郑州:河南大学,2014
[7]王瑞霞国产爱情电影的微博营销研究――以《失恋33天》和《小时代》为例[D].兰州:兰州大学,2014
[8]饶婷婷国产商业电影宣传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3
微电影火了,当年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一时成为神作,至今仍被津津乐道。它的诞生,业界一致认为是为自由表达提供了空间。于是,微电影风生水起,一发而不可收。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始,国内微电影年产量从几千部飙升至上万部,尤其是植入商业广告的微电影数量明显增加。微电影这个几年前还是“草根”产业的“小不点”,如今正成为投资者争相追捧的黄金项目。
小身材大体能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电影。说白了,微电影就是电影短片。微电影有四大特点:
1.微型制作。这是微电影最基本的特征,时长少则5分钟,多则半个小时,一般在15分钟左右。制作周期较短,一个月就能搞定。制作成本也很低廉,几千元就能出一部内容精彩的微电影,最低的草根微电影制作成本仅有数百元。
2.品牌传播。微电影从制作之初,就是完全为企业宣传品牌量身定制的,目的与广告完全相同。但是,它没有广告那样生硬的宣传形式,融入了比较柔和的宣传元素,通过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从而让观众在非常愉悦的心境下接受企业的相关信息,为品牌的传播提供便捷的通道。
3.广告盈利。微电影实质上就是长广告片,无论是渠道方,还是制作者,赚的都是广告费。这是目前微电影最主要的盈利手段。无论是品牌商以付费形式与制作团队完成微电影的拍摄与传播,还是直接贴片广告,最终买单的都是广告主。
4.快餐文化。微电影也是一种快餐文化,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就能让观众便捷地享受到视觉娱悦。在生活节奏快、工作时间紧的大时代环境下,人们越来越追求快捷的精神享受,上班途中、候车时辰,许多碎片时间都能随时随地观看微电影,因此,微电影的生存空间颇大。
微电影的制作利润率,基本都能保持在20%-30%。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各大视频网站、电影大腕、知名企业、营销公司及风投资本对微电影争相追逐。有人估算,微电影市场可达700亿元。有网络测评机构预测,与广告相融合的微电影,到2014年将可能达到10倍的增长空间。目前国内品牌内容市场有3000亿元的庞大规模,微电影将从中获得产业化发展的绝佳条件。
微电影一问世,便在网络空间疯传,这是缘于五个原因:
1.视频网站的繁荣。目前影视点播已经成为各类网络视频运营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渴求内容商提供各种娱料,以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内容商一门心思去制作,只要交给优酷、土豆这样的平台就可以播出,不愁发行渠道,微电影的门槛降得很低。
2.移动终端的普及。微电影疯长,跟这两年移动终端的普及有直接关系,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如雨后春笋般上市,在公交上、地铁里,手捧各种移动终端的观众在看微电影的数不胜数,如果让手机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没有人傻到这个地步的,因为会产生巨大流量,电池也不够用。而5分钟、10分钟内容的微电影非常有利于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和分享。
3.电视剧网络版权费的疯涨。视频网站购买电视剧的版权费动辄几十万一集,这是难以为继的,将来必然要形成收费模式。2012年,面对电视剧网络版权费疯涨,屡屡突破单集百万元的大关,视频行业萌生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即电视剧购买热情消退,微电影生产热情高涨。
4.”限广令”的执行。随着广电总局限制广告政策的实施,稀缺的广告时段遇上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广告费用被推高,多家卫视2012年的广告招标总额都达到多年来的最高点,广告价格平均有l0%的价格涨幅。面对有限的天价广告时段,众多企业已是高不可攀。而微电影的发行则不同,微电影主要使用互联网平台推广,花费极低甚至免费,传播成本远远低于电视平台。
5.商业模式的蓬勃发展。微电影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模式,就是客户植入。这几年客户对于情感营销、品牌营销、内容植入营销、关系营销的大力推进促进了微电影应运而生。有很多厂商钟情微电影,不是平白无故去拍的,都是冲着植入广告赚钱来的。
瓶颈和天花板
尽管目前微电影在国内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行业仍有问题待解,有瓶颈和天花板横亘在面前和头顶。
1.粗制滥造之嫌。随着微电影的野蛮生长,多是噱头大于创意,一些作品内容低下,通过、暴力的元素吸引观众眼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观众审美趣味、欣赏水平的提高,微电影内容的深度不容忽视。如果微电影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和人文关怀,那整部电影将成为广告的奴仆,失去思考的力量和社会关注的价值,继而失去观众兴趣,沦为庸俗娱乐。目前国内视频网站的微电影都是靠内部自觉完成审查,并没有相关机构参与管理。而制作弘扬主流文化的作品是业内所有成员应当达成的共识。通过微电影向社会传递出正向的主流价值观,对品牌内容的塑造本身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因此,首先应当树立起一个精而不滥的行业标准。微电影之所以称为电影,是一定要以电影般的专业和精良制作来界定的。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时长、成本、制作步骤、内容审查等标准要先期确立下来。
2.投资风险仍大。目前关于微电影的投资回报率还没有定律,风险依旧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客户数量很有限,毕竟目前国内微电影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如果有更多公司进来,教育市场,培育市场,将市场做大,以后可能变成细分市场。对于靠项目生存的制作团队而言,在一年有一千部微电影的市场江湖里,你在里面是什么位置,这是资本市场要考虑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做微电影,直接跟品牌对接,但是没有优酷土豆这类名牌视频网站置于首页的话,点击率会非常小,成功率很低。而跟其合作,视频网站肯定会拿到最大头,制作团队往往处于弱势。即便这样,优酷土豆也并没有把微电影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3.链条难平衡。制作团队要面对微电影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品牌、观众和视频网站三者间的关系。电影是观众说了算,只需要取悦于一类人。制作团队的收益来自品牌客户,同时要面向终端观众,是要讨好两类人。从网站角度来说,它有对自己出品的定位。在观众爱看、品牌买单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符合网站的定位。显然,微电影瞄准的并不是票房,面对品牌商、网民和投资人时,评判它成功与否的标准不一。总之,现在的微电影好剧本可遇不可求,产品难上规模,盈利模式单一,渠道依赖视频网站等诸多因素,让微电影工作室大量兴起,却又无法规模化公司化运营。
决胜之道
微电影一出世,就夹带着成熟的商业模式,它是个市场幸运儿,是盈利的产品,也是个盈利的行业。但是商品和艺术品之间毕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顶着”电影”的名分,微电影该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找平衡,而不是在资本化和产业化的避风港下批量生产烂片,这似乎是眼下的难题。微电影要想在艺术殿堂里活得长久,活得滋润,必须走以下决胜之道:
1.内容为本,创意祈胜。微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创意,好的微电影标准首先是故事性,其次是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客户看完后愿意转发和评论,愿意分享,甚至刻意去寻找故事中出现的人和品牌。好的微电影触发用户愿意做出相应的下意识的动作,这是核心,而不是企业自说自话地表白。倘若说传统电影强调教育意义,那么微电影则侧重于趣味性,将笑料高度浓缩于数分钟内,必须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吸引观众的眼球,并让观众产生”穷追不舍”的念头,这就对微电影的内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新鲜有趣,还要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话题,并采用较为诙谐的网络语言。
2.特色经营,差异取胜。各大网站要根据自身实力制定不同的策略和方向,可以走高端精良制作的”大片”路线,播撒阳春白雪,也可以选择亲民的”草根”路线,讴歌下里巴人;可以拍单集的电影,一气呵成,也可以拍系列的网络剧,绵延回味;可以以校园爱情、星座为主题,也可以采用旅行、城市的话题。新浪、优酷、网易、奇艺等网站已率先走上了差异化经营的道路。
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4
李国奇指出,既要看到近几年中国电影取得的成绩,也要看到中国电影当前面临着很多挑战,电影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转折点。第一是电影创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总的来看,优秀影片比例还不够,得到市场认可、得到观众认可的好影片数量还偏少,这是中国电影最终能否实现跨越的核心问题。”第二,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很严峻,包括电影观众的分流,互联网对电影观众的争夺。“从去年13.72亿电影观众的数量来看,我们也感到中国电影形成了很庞大、素质比较优良的观众群体,但如何把这个群体留住,争取更多观众,扩大这个群体?需要从各方面发力,一方面是抓创作,另一方面是要抓发行、抓市场。”
李国奇表示,电影局根据今年电影发展情况,确定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把今年确定为电影质量促进年,“主要目的是抓精品力作,要出好作品,这是电影成长壮大的根本因素。”第二是市场规范年,“今年要通过加强管理、规范市场,让电影市场更加健康、公平。”
电影发行多元化
中国电影市场正迎来电影消费多元化的重要拐点,多样化的观影需求、多样化的电影类型,加上互联网文化的深度影响,造就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多元化的现状。
论坛上,中影副总经理周宝林、华夏第一副总经理黄群飞、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安乐影片总裁江志强、传奇东方影业CEO Peter Loehr(罗异)等嘉宾发表了自己对“多元化”的理解。
周宝林认为,电影发行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主体多元化,过去以中影为龙头覆盖省、市、县的发行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各类从事发行业务的新生力量快速崛起;二是资本多元化,跨界融合和资本运作越来越普遍,包括国有、民营、混合所有等在内的各种经济类型主体越来越多;三是营销手段多元化,从过去的发物料、做报道、送拷贝,到今天的票补、保底发行、垫付宣发费等,新型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四是竞争多元化,不仅影片之间激烈争夺发行放映渠道,院线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
同为国有发行的代表,黄群飞表示,除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外,观众观影需求的差异化及娱乐消费形式的多元化,都对传统电影业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介入,使得发行市场更难以掌握。“发行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新媒体发行公司多如牛毛,发行模式越来越复合化,通过预售、保底发行等方式,发行的资本金融化程度越来越复杂。可以说,互联网是改变电影发行业的最大最深刻因素。”
作为民企院线发行的老大,万达本身就是中国电影多元化的代表,2002年国内启动院线制度改革才有了民营资本的进入,才成就了今天的万达院线。曾茂军表示,中国电影多元化是由利益多元化和观众多元化决定的。同时,发行方式和发行终端日益多元化,互联网票务平台进入发行和制作,“包括万达在内的传统院线公司开始通过终端进入上游的制作和发行,所有公司都在试图打通产业链,多元化有序竞争促成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
传播新生态呈点状式
作为制片人,江志强感叹中国是全世界电影发行改变最快的国家,原因正是互联网的介入。“今天美国发行电影还是采用原来的方法,在电视上投放很多广告,而在中国往往是互联网控制所有的一切。未来,互联网与发行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因为互联网是最能触及观众的媒体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抓住用户、做好发行?微影时代高级副总裁杨丹以微信用户为例做了剖析:微信目前拥有7亿活跃用户,每个用户平均每天刷20次朋友圈,用户在微信上g览的内容80%来自于朋友的分享,主动检索获取的只有20%。“这说明,互联网内容传播的新生态是点状式,用户的聚集和触达是分散的、碎片化的。”
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5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在我国发展迅猛,靠着广告商的赞助,网民的口碑和好评,点击率越高,广告效应越大,但是我们却发现点击率高的微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视频网站的内容需求和广告商们的营销需求一拍即合,使某些微电影走上了过度营销的道路。
1、微电影广告内容观赏价值低。目前,我国很多微电影广告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不乏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观看。
2、微电影传播环境混乱,制作团队专业度低。微电影广告目前的状况是由广告商赞助,制作团队的专业度良莠不齐,致使做出来的微电影的质量也不敢恭维。微电影的传播靠广大网友的分享和转发,也呈现出没有计划性和混乱的情况出现,上传很多不同的版本,甚至许多版本的清晰度不高,造成很多消费者不知权威的身在何处,更不能清晰地了解品牌的内涵所在。
3、微电影广告进入门槛低。微电影广告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互联网的全民参与性致使监管起来很难,在广告传播之前并没有相关门的审查,也没有相关法律的限制,很可能会使微电影处于混乱并最终走向萎缩。
二、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纵然微电影广告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其营销效果不容置疑,我们应该立足优势,探索出适合微电影广告发展的营销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消费者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能否打动消费者,创意很重要。而对于互联网来说,互动则是很好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互动,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消费者不仅参与了互动,还参与推广,网民内部的转发数量急剧增长也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最大优势。
2、完善微电影产业链。微电影行业需要商家、视频网站和专业制作公司等多方力量的配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在稳定的产业链下,微电影广告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微电影广告商的队伍日益壮大,视频网站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专业的制作公司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从内容、形式和技术上满足不同广告商的需求,丰富品牌的个性,提升品牌的形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微电影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强化品牌形象。微电影广告对于品牌的宣传应该是从一性的、长期性的。不能仅仅以产品为宣传中心,应该以品牌的宣传为主。品牌的构建及维护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让消费者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品牌的力量所在。长期的对品牌进行宣传,注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融入品牌内涵,使消费者全方位的了解和熟悉品牌。使品牌的理念和产品的诉求结合在一个好的剧本里,以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帮助消费者理解品牌的内涵。当然,也要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度,不能强加诉求,任何消费者都不愿意被营销,应该使消费者不产生逆反心理。
4、整合渠道,多方位营销。仅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真正做好营销,需要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的配合。利用好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做好线下营销,提高广告的持续性,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地互动起来,实现立体化的传播,开拓更宽阔的营销渠道。
5、加强微电影广告的监管。微电影广告的平台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投放是没有审查程序的,很多微电影广告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应该出台法律法规对微电影广告加以监管,这也是微电影广告得以继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让微电影广告有法可依。
三、结束语
微电影行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微电影;商业;网络化;美学价值
微电影从最初单纯情感的渲泄已经转变为多元化的题材,同时,它给观影者带来的深度思考也越来越多样化,一些微电影的艺术形式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哲学深度与思想高度,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就已经能够触及观众的灵魂深处,真正做到了见微知著。
一、微电影的时代特质
(一)平民化
微电影的实质反映的是一个时代,所诠释的是这个时代的各种细节,从而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烈的真实感和深刻的意义,与新的传媒形式相当契合。同时,它还与这个时代孕育出的一些审美方式有着完美的结合,可以说抓住了这个时代的脉搏――具有投资低、符合时代潮流的特点。从微电影刚刚起步的那一刻开始,发展状况可谓是一帆风顺,其发展的空间极其广阔,且没有什么定义性的模板去约束他。具体的艺术形式本身就是自由的,并没有艺术准则去衡量它,在此契机之下,微电影的发展便呈现出燎原之势。因此,人们便发现了新的商机,在之后一段时间,微电影的商业化气息也变得愈加浓重。但创作者应把艺术创作与商业化分离开来,因为微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和自由,所具有的鲜明特点也是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根基,它的很多的元素都符合当下时代特征,这些都是电影艺术独立化形势下一种宣扬个性的表达手法,微电影剧情之美更加的平民化,与广大观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气氛。
(二)艺术化
这个时代的特征不是遵照严格的剧情线索,其时间性与空间性趋于碎片化,所以微电影应运而生,其利用的就是占据观众的零星时间,极具当前快餐式文化的特点。同时又是利益性、创新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等多种元素掺杂在一起的艺术产物。当前时代的这种艺术形式不单单满足了大众零星时间的生活习惯,也满足了无数群体的创造、独立、个性、寻求新鲜、感动等复杂的心理需求。用艺术美学以及与其有着紧密关联的文化内心、电影台词、观影者内心和传媒学等结合爱情、友谊、亲情等情绪升华元素,以完成微电影制作者的利益追求、艺术追求、娱乐追求。当前时代的微电影在对素材的选取方面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普通化、基层化,这种取材所构思的剧情即具备存在主义的创作特征和其他类型的电影制作特点,也存在着小背景、大特写等与众不同的风格。
(三)草根化
微电影的受众是具有“草根文化”的群体,在这个时代,观影者的审美需求也变得主动化,同时观影者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这些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微电影的作品内容、作品主题等方面的审美是多样性的,单一乏味的剧情和题材是满足不了当代观影者的需求的。并且微电影的欣赏方式与传统电影也并不相同,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进行观看,欣赏的方式更加随意化、生活化。自从微电影创建的那一天,就吸收了影片与广告的双向特点,与商业宣传的方式和传统电影广告的洗脑性、说服性不一样,比传统的电影广告更为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的艺术性,反观微电影的商业广告,多是充满艺术性的,其文艺气息也很浓重。在形式上推陈出新,与以往经典电影的广告相比更能令观众耳目一新,这种商业化的特点可以把感情发挥到最大化,与观影者形成融洽的互动,将利益化与商品概念化扩大,传播方式变得更为具体。微电影现存有几个问题,其中有对观众的需求的过度讨好,在剧情上反映的问题趋于相同化,这些问题都限制了微电影的发展。随着商业利益的不断扩大和广告利益形式的加入,微电影的发展之路会越走越远。
二、微电影的时代审美
(一)美学价值的表象
微电影的流行,在很多方面都把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不那么分明,这对于经典电影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冲击。微电影的类型十分繁杂,但喜剧类型偏多,逐渐成为微电影的主流类型。所有的形式特点都可以看出是为了满足观影者的心理需求,在视觉和内心得到震撼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其艺术价值。通过零星式的感官刺激让观众不断享受,最后量变引起质变,让观众内心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电影将其主旨在极短的一段时间内呈现给观影者,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是不容易的,微电影的最初文化输出是基于大众的审美标准的,这一类人的心理需求、观影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是这个时代的代表,这种市井小民式的价值标准第一次影响了电影艺术的审美标准。
(二)深度审美
不管影视的“革命浪潮”是否到来,微电影中的美学评价标准对于经典电影的学习和传承是极其有意义的,这种传承的风格对其作品的内涵美学是不可或缺的,内涵与结构的制衡仍旧是主要的问题。对于影片的理性体验已经变成了感性体验,对电影作品“隔岸观火”也变成了现在的“身在其中”的体验感和加入感,不单单要观影者体会到影片主人公的独特性,也要使观影者从内心深处去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影内涵,保证了微电影和观影者的沟通,这是传统电影的审美价值达不到的。不管作品给观影者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还是思想上的冲击,对其艺术性以外的东西避而不谈,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内心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去思考其意义,不单单是为了搞笑、有趣,更是要让其具有深刻的内涵。
(三)后现代主义的审美分析
当这种美学发展到了今天,审美意义也变得由原来的浅层次讨论到哲学类的探讨,比如哲学家康德的感知与时间,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的辨证法,或者是哲学家、精神研究者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自我,都成为现在所抛弃的对象。在玄幻类作品盛行的时候,最受人喜爱的哥特式的真实与虚幻,到了现代都被冷落起来,那就更不必说索绪尔的电影语言和逻辑主义了,现在所推崇的是一种轻质化的艺术形式,这种美学能够一点即通,观众不需要理解什么简单的哲学原理,也不需要去思考什么价值与内涵,因为电影本身已经把这种深层次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现在的美学价值观是通过艺术作品把其剧情、内涵直观地传达给观影者,由此看来,美学与艺术的创作之路还很漫长。
三、微电影的产业前影
据中国网络资源统计部门的信息显示,一直到2014年,中国的上网人数达到了6亿人之多,仅10年增加的上网人数就有六千万。中国人正在走向信息化、自动化的生活,由真实的日常生活阵地转移到了虚幻的网络阵地,人们更愿意把其生活的主旋律放在网络上。
微电影的经营形式在为其打开了市场大门的同时,也加快了中国人文行业的前进速度。互联网提供数据显示,和商业相结合的微电影,到了10年之后可能呈曲线增长,“小规模”的作品可以造就其独特的“大梦想”。中国微电影产业才发展没有多久,和电影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晚了很多年,但这不能说明中国的微电影就不如先发展的国家。微电影这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价值输出的主力,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思想内涵和提升经济速率有着重要且深远的作用。
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旧有很多阻力,比如国家部门出台的一些限制娱乐产业过度消费的政策。但是一些互联网视频网站也有着很大的生存空间,搜狐、优酷等视频网站得到了商业公司的关注,有着和传统视频播放机构并驾齐驱之势,这也为微电影提供了其栖息场所,成为商业公司最适合的利益获取地。对于经典影片来说,观影者买票走进电影院是其主要获得利益的方式,整个流水线也有明确的规则和形式。相比之下,微电影是不需要票房的,一个刚发展起来的产业要形成一个流水线式的制作流程并且运行顺利,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大胆的尝试,在此基础上垫定平稳的收益基础。从这些方面来说,国内的所有微电影的创作者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努力的培养一代能够独当一面的权威性团队,在各大媒体对微电影盈利形式的大胆尝试中,目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成就,商业发展的前景也无限光明,在保证了剧情新颖和内容质量高,要求达到标准的微电影一定会更加蓬勃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与传统电影或是长视频相比,微电影更符合商业发展所需的特征。商业的发展对电影作品这一栖息地越来越关注,其需求也飞速增加,这种对于合作的渴望也是微电影发展壮大的源动力,也是在其推动下,微电影由牙牙学语走向“成人”,中国的电影艺术行业在未来的几年中会达到100亿元之上的成就。
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个人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而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时代符号的发展,一个字也可以象征一个时代。如“微幸福”“微小说”“小时代”“小确幸”,等等。这些词语简短而精致,生动而具体,言简意赅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性和形象,也暗含了这个时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态、经济发展。在如今时代,“微生活”的节奏还在保持,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传播使其飞速发展。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信息飞速传播,而当人们习惯了信息量快速更新时,慢速的信息已经逐渐被淘汰,此时“微电影”以其简短而精致的特性牢牢把握住了人们的内心,并逐渐演变成新时代的文化之一。从“微电影”走进人们视线发展至今,所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可以预见到其蓬勃的发展趋势和十分明朗的未来。而想要这一行业持续发展,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必须学习行业模式和思考如何运作企业,就如同人想要成才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一样,电影艺术科学发展的前提也必须是明确发展目标,其次要综合市场的全部资源,时刻更新信息,其话题要足够吸引人们的目光,但是要确保内容的丰富,而在如今这个健康向上的时代,微电影必须以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己任。
时代符号向来能够引导时尚潮流和社会发展方向,而微电影制作方“相信梦想、追求梦想”的价值观念无疑是发展的最大动力。如今随处可见的新媒体设备,加强了信息的传播力度。微电影中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像一阵风刮过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并播种下健康向上的希望种子,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生活中感受每一份美好。这是时代风向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并且其全民化的制作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并带动更多的人融入其中。就目前市场来看,微电影有专业的制作团队,有精明的营销策略,也有业余爱好者的爱好加盟,精心投入却不问结果,也有刚入门的学员用微电影证明自己的能力,让其作为自己打开电影大门的敲门砖,但所有人员都有一颗敬业之心。
四、结语
在信息简短化的社会,任何的价值与观念都是多样化的,微电影的精髓就是为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起来,也让正能量不断增加,越是生活在物质化的社会,人们就越需要这种心灵上的释放。微电影不会就这样安于现状,它必将承载着人们的希冀一路前行;微电影也不会仅仅是昙花一现,它必然会和更加新鲜的血液结合,迸发出更新的活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实人们每个人的生活,在我们自己的“微”时代,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微”梦想。
[课题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二一四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市场经济与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424004102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超.浅谈微电影的产生原因以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 闫硕硕,马文彬.由微电影的特征谈其对大学生的自我塑造[J].电影文学,2012(17).
[3] 文劲松.今天你“微”了吗――以微电影《老男孩》和《玩大的》为例[J].电影文学,2011(18).
[5] 毛文实,严超.微电影的时代内涵及其美学价值分析[J].电影评介,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