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的知识

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新的时期,职业教育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通道。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在办学基础上正在夯实,在办学理念和模式上也不断融入先进元素,产教一体、校企合作等成为实现职业教育实践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政策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的支持和推动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朝着统筹发展方向快速前进。不过从现阶段的教育实践来看,中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有效衔接,不利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整合进程的有序推进,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近年来积极落实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2014~2020)》等国家要求和标准,大力强化本省的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努力争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在2014年4月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通知》,确定了该省完成验收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示范性中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中高职衔接试点工作的基本任务。这项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得到了较好的践行,湖南省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也因此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不过也存在一些新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积极探索进一步推进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实践之路。所以,立足于现阶段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体现的中高职衔接工作状况,科学思考主要问题,以行业职业标准为指引,努力寻找可操作的应对措施,为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二、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实践目标区分不清

当前,不利于湖南省中高职衔接教育实践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国中高职教育各自的培养目标还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区分。现阶段国家虽然对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都予以确定,其中中职阶段的教育目标被界定为培养和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阶段的工作目标则主要被确定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可是,这两个阶段的目标从字面上来看非常相似,而主管部门对此没有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直接造成了中高职领域的院校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按照各自的认知和理解来开展教育和培养工作,相互之间难以形成统一接续的教育格局。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相互区分度较低的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接受高职教育的中职毕业生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上的学习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和提升,造成了中高职的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较低,不利于职业教育资源应用效率的最大化。因此,中高职教育目标相互区分不明,成为当前湖南省酒店管理教育实践协调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高水平的酒店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不符合中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标准要求。

2.课程设置缺乏协调一致性

酒店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确立上没有相互配合的基础,决定了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相互缺乏联系,不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教学效果。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衔接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安排上有着较大的类似性,都设立了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酒水管理与酒吧经营》《宴会管理与设计》《酒店会议与会展管理》等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的内容和专业程度上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课程设置上没有系统性,一方面造成了中高职酒店管理不能突出自己的教学重点,难以形成中高职各自的特色,另一方面使得从中职毕业后进入高职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往往觉得面对的都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但无法获取新的专业能力,而且会减少对酒店管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不但不能使得中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合力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反而会削弱各自的教学成效,扰乱了酒店管理职业教学在中高职之间应有的接续和协调性,成为当前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衔接的难题。

3.考核方法不符合衔接需要

我国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效果的衡量考核方式主要还是终结性的考核,而且主要是传统的考试方式。考核不能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类型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使得考核后的教学难以体现良好的人文关怀,也不能正确围绕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各自的重点和目标为教学成效的改善提供提升途径。考核仅仅可以用于判断原定的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而无法真正有效衡量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专业技能的实际成长水平和程度,也就无法服务于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不良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中高职依据现有的考核结果,认为各自都完成了教学目标,就可能忽视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间衔接存在的问题,也就根本谈不上积极推动衔接问题的解决。所以,现行的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的考核评价相对于“真实评价”还有较大的距离,不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状况和科学衡量学生的专业素养,不仅缺乏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也阻碍了中高职之间的教学实践的衔接。

三、基于行业标准的湖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对策

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效衔接对于发挥职业教育职能,提高职业教育目标实现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项需要长期关注和推动的工作。当前,针对中高职教学实践衔接的主要问题,以行业标准为导向,应当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行业职业标准形成以职业能力分级为核心的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要形成有效衔接,首先就要形成既相互区分,又相互统一的目标体系。提供专业酒店管理人才是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共同目标,因此,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目标都要围绕行业职业标准来制定。中高职教育之间有层次性,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出相互递进的两种不同层次的关系,就要依据酒店管理职业标准和中高职培养人才各自对应的岗位层次和职业能力的需要来确定各自的目标内容,使得中高职酒店管理的培养目标统一于职业标准,又突出各自的层次特色。从这种统一而又有层次的目标出发,深入分析酒店管理岗位在两类层次的工作任务,能够科学判定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达到的职业能力水平,为中高职酒店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点和方向,使得中高职教学从源头上就形成良好的衔接。也就是说,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来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培养目标体系,形成中高职之间分级的培养目标,是推动酒店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一样基础前提工作。

2.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统筹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在科学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的教学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中进一步高职教育衔接精神,还要将行业职业标准落实在课程目标的安排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中职教育阶段应当集中精力让学生掌握基础的、一般性的酒店管理技能和知识,而高职阶段更多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高端酒店管理专长,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目标也需要体现该特点。继而从课程目标出发,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课程,形成从中职到高职由浅到深的层次安排,保证中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和更好地符合现代酒店管理的人才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中高职教学之间的相互呼应和有序配合。简单来说,酒店管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必须从行业职业标准出发,才能贴合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酒店管理实战人才的本质属性,同时,中高职酒店管理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也需要从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中找到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层次和梯度上的内在逻辑,在区分中高职相邻层级教育的基础上,使得两者之间的教学又存在良好联系,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上形成必要的连贯性。具体来说,依据酒店管理行业职业标准,体现酒店管理培养层次和梯度关系,中高职酒店管理的课程安排当前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在公共课设置上,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衔接都要以同期的教育部学科体制确立的中专、大专学科基础为根本,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考虑中高职学生在专业基础和素养上客观存在的差别,科学确定中高职酒店管理各自的公共基础课的主要内容。其中,中职在该类课程上主要应包括中专层次的语文、数学、外语等方面的学习内容,而就高职阶段的公共课程来说,则应确定为大学层次的相应教学内容。二是在专业课设置上,尤其要体现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衔接性。其中,对于中职酒店管理来说,应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学生操作能力的形成上;相对来说,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除了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酒店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将教学中心放在学生管理能力的获取上。体现在酒店管理中高职教材的确定上,在中职阶段的选择应将更多的时间和内容放在酒店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的教授和训练上,而对于高职阶段的课程配置,则应当相应加大诸如《酒店营销策划》《管理学》等管理课程的比例,使得在中职阶段已经掌握全面技能的学生针对性地补充提升管理素养,借助于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成长为全面的、高素养的酒店管理人才。

3.依据行业职业标准完善中高职酒店管理的综合教学评价体系

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2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摘 要:基于市场调查得出的综合素质、技能操作、关键能力和基础知识为切入点,依据国内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框架,即培养目标、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脉络来构建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95-04

收稿日期:2015-03-20

基金项目:2013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006)

作者简介:王苗苗(1981-),女,山东龙口人,讲师,硕士,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旅游与酒店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教育。

酒店管理行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而酒店管理人才在国内以及全球一直都很紧缺。随着国内酒店业迅猛发展,尤其是星际酒店的发展和国际品牌酒店的入驻,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需求逐渐增加。而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或仍然以传统学术性教育理念贯穿整个的始终,或偏重一线与中职教育趋同化。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种种弊病,本文基于市场化的视角,通过应用性教育已经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构建出适合实际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对高职管理专业有所助益。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种类型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没有明确的、科学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工作就会失去发展方向[2]。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1.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

酒店管理人才属于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第三产业中的酒店业工作,以从事服务业一线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等为主。从图1.1看出,酒店业的管理层级可以分为管理层和非管理层,而管理层又细分为督导管理层(一线管理层)中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从国内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培养目标可知,仅是笼统的定位于一线管理层人才,具体没有细化到培养哪一层次,定位不清晰。鉴于此,本文提出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为:培养具有现代酒店管理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具有较强职业道德和较高的职业素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能、高素质,能够在星级酒店、酒店管理集团从事一线服务和管理岗位的专门人才。

2.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依据上述所确立的基本规格和质量,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分别从知识要素角度、能力要素角度和素质角度进行探讨。其中,知识要素是基础、能力要素是关键、素质要素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共同界定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1)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要素

知识要素是基础性要素,它从根本上影响着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知识要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素质知识,二是专业知识。

素质要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基本素质教育中的知识部分,包括思想道德、法律基础等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类的基本知识。对其的学习保证了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具备工作生活最基本的知识,其要求与其他类专业的要求相一致。

专业知识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中核心的知识部分,其中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和部分经验性知识,分属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本专业以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科学,借鉴国外相关院校经验,按照与人才成长的路径同步、与用人酒店行业人才使用的要求对接的思路设计课程,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酒店管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完成基础知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酒店管理专业更强调“广、浅、新、用”,应更加注重隐性知识特别是经验性知识或实践性知识。在师资队伍方面来讲,以“双师型”为主,;在课程设计上,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的实习培训都是重要一环,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

(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素

从教育学角度看,能力是知识追求的目标,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能力和提升能力。能力要素是三要素的核心要素,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征的突出表现。这也恰与洛桑和康奈尔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能力本位论相一致,都比较注重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素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应用能力和关键能力两方面。

应用能力主要是指用所学知识解决一线工作实际中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专业大类相应工作的应用能力和专业需要的专门应用能力两种。通过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人际沟通能力在酒店业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教育环节中着重培养的能力要素。其次还有业务熟练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要素的培养。强调服务意识在酒店工作和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能力强调的是对不同职业的适应能力,在学生的一生中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酒店业来讲,亲和力是首要影响因素,是人与人交往顺利进行的基础;其次是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些能力要素都从不同侧面影响着关键能力的发挥,决定了酒店业员工善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业要求。

(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素

在实际酒店工作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的发挥常与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非专业要素密切相连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因此,构建合理、科学的素质教育体系,并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过程中贯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综合素质指标在人力资源部经理眼中地位较高的原因所在。

对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而言,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因素是酒店招聘首要考虑的要素,其次是职业精神、人际关系、文体特长、文化内涵和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在“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上,而不是消极怠工、低俗谄媚、偷懒耍滑等。

国内学者对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探讨较多,强调“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具体表现在: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课堂外通过组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举办鸡尾酒会、开展服务技能比赛、举行礼仪风采大赛、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途径,实现学生对本行业的认知,进而培养“爱岗敬业”的心理品质。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应该突出“应用导向,学科支撑”的理念,改变传统学术性教育的“三段式”课程模式,代之以“问题/任务引入—探究原理—应用拓展—反思升华”的结构体系。

本文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模式在充分吸收K&C课程模式理论的基础上,融入“平台+模块”课程模式理论,以使课程模式的表现形式更能直观、具体的说明课程设置的目的。

除了以K&C和“平台+模块”的课程理论确定的显性知识外,还要强调本文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影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综合素质,即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基础上主动培养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学生第一学期的授课中,以“引导式”课程设置为主,比如参观餐馆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管理者演讲等。除此之外,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礼仪大赛、酒店管理实验室等弹性活动和课程的设置也是增强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主要强调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强调实际工作平台上的经验、体验、技能、技术和知识的协调统一性,培养重点落在应用能力的发达和处理事务能力的突出上,追求从事实际工作上的成就感,它作为功利性资源的特征比较重。

1.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理念

传统学术性高等教育是以“先学再做”为教学理念,遵循着“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建立在理论的平台上”的教育哲学。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平台与其他高等教育的学科课程相比,知识的内部逻辑结构大体相同,仅是讲授的内容有异。因此,酒店管理教育也要遵循传统教育的一般理念,以理论为基础,指导实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立足于“正三角”的教学模型(见图3.1),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具体包括基于问题的教学和案例教学两种方法。

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并作为学习的驱动力。在设计问题上,根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确定学生掌握的主要概念和观念等,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并确保问题的复杂程度与真实酒店工作问题相当,这样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具体步骤为:教师设计问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举例(引出理论)——教师总结——学生练习。

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情境学习论、认知弹性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协助学习者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行为及动机。案例教学法让学习与真实酒店工作充分结合,在每门专业课上课之前先到酒店相关部门参观,以增加感性认知,然后再去学习理论知识,从而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经验为重心的教育理念,提高学习者的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具体步骤为:课前参观——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

2.遵循“做中学,依靠做来学”的教育理念

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为复合型、应用性和服务性,这就要求以“同心圆”的教学模型(见图3.2)去贯穿,即“做中学,依靠做来学”,才能全面掌握酒店业知识。“同心圆”教学模型理论认为,学和做是连续的,做和学同时进行,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遵循有简有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中,可以从酒店工作实践切入,通过简单工作操作,体验酒店业工作流程,进而教授一定的酒店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规范,再进行复杂的酒店管理实践,并体验经验性要素在工作中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教育类型,是针对服务于酒店相关行业的第一线职业教育。因而,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实践教学也应立足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探讨,即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充分把握酒店管理教育的自身特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1.实践教学环节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模式的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一一对应,本文根据课程平台的课程模块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来确定实践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见表4.1)。

2.实践教学方法

酒店管理专业是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本文依据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示范模仿教学法、实训实践基地教学法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能力。

(1)情境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模拟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现场,真实再现实际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过程,营造一种工作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身临其境的角色化的状态下,完成一整套的工作程序。[2]并且情景教学法依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角色扮演、视频情景分析、实际操作情景等。角色扮演即为在教师组织下,依据一定的酒店业具体岗位的实例,让同学扮演具体的角色,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视频情景分析即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音、影像、动画等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掌握知识。实际操作情景即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情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酒店相关知识的主动探索。[3]

(2)示范模仿教学法

“示范模仿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的形式来讲解酒店工作程序和相关标准,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来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服务程序准确、操作规范、动作到位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教学法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经验性知识的讲解,比如西式铺床的程序和标准,包括抛单、定位、包角、铺单、盖毯、包边、包角、套枕、整形、放枕、定位、罩枕等关键步骤,这些只有在示范过程中才能领悟操作技巧,学生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操作技能。

(3)实训实践基地教学法

“实训实践基地教学法”是在校外的实际酒店环境中的一种教学。学生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真正领悟到酒店各部门的操作流程、上下级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在“洛桑模式”别强调了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工学交替”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才能真正培养综合素质、关键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3.实践教学教师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知识结构上,不但有较深的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实践相关知识;在能力结构上,不但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酒店操作实务能力;从工作经历上,不但具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相关酒店管理工作背景或培训经历。因此,本文认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基本由理论兼实践教师、专职实践教师和兼职实践教师三类构成。

理论兼实践教学教师是指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主要负责基础理论、酒店实务等教学环节的教师。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是伴随着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行的,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有赖于理论课程作为基础,同时也是理论课程继续深入的前提。

专职实践教师是指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师,这些人员主要负责培训计划中单列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计划中单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多数属于相对综合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因此对专业实践教师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讲,专职实践教师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力军,是酒店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

兼职实践教师是指为满足实践教学的特殊需要,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聘请的高级管理者或专家作为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从校外聘请兼职实践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校内实践教师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经验少的矛盾,校外高级管理者或专家给学生带来的往往是书本上、学校里难以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正是酒店管理人才所必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

4.实践教学环境

实践教学环境是指完成实践教学所需的一系列外部条件的组合。实践教学环境是实践教学内容得以实施的支撑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场所。实践教学环境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关键能力的主要场所。本文提出两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一是校内仿真实训室,二是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校内仿真实训室

以真实的酒店环境为样本,在校内建设酒店主要部门的设备设施,以此作为学生的培训场所[62],如客房部实训室、餐饮部实训室、前厅部实训室等。实训室的操作流程、服务规范、管理模式完全仿照酒店模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酒店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并从中学习到课本中缺失的经验性知识。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学生走出学校迈进社会的一个过渡平台,是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的第一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我国高职高专酒店管理教育中,已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企联合办学的模式,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可以效仿此类做法,实现学生校外实习、实训。

参考文献:

[1] 刘纯.饭店督导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124-135.

[2] 程海花.谈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技能的教学方法[J].内蒙古教育,2008(6):123-125.

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酒店管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认识

(一)工学结合的内涵

工学结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和思想,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工学结合”模式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和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目标。

酒店行业是注重实践与积累的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的管理人员都要求有较强的实践经历,尤其是在酒店一线工作的经历,如酒店的核心部门――前厅、餐饮、客房等。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非常合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更快学习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了解这一行业。

2、是高职院校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工学结合”模式能让学生较早地适应职业环境,进入职业角色,学会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2)便于学校了解和掌握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吸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力。

二、“工学结合”模式的特征

(一)“工学结合”的交替性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据酒店管理人才素质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采用“1+0.5+1+0.5”的人才培养模式。“1+0.5+1+0.5”指的是针对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规律,采取学生入校后先在校学习基础课程1年,再安排学生到酒店进行半年的教学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半年后回到学校学习酒店核心管理课程1年,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

(二)“教、学、做”为一体

“教、学、做”实现了两种知识的有机结合:学中做、做中学。它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具体实施,大致是这样的:

1、学生入校的第一年,主要安排酒店服务核心课程和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使学生了解酒店基本职能部门的运营,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保证教学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课程安排中穿插行业专家到学院做讲座;周末及节假日有计划的分批安排学生到酒店见习,从而将学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逐渐理解渗透到工作中,属于职业适应和专业知识的生成期。

2、学生入校后的第三学期安排教学顶岗实习,学生将在酒店中了解、熟悉酒店经营管理的要求,对酒店各部门的管理进一步了解,发现实习酒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思考酒店经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步形成管理意识。

3、学生教学顶岗实习后回校的一年时间,主要安排专业管理课程和拓展课程。通过半年的教学顶岗实习,学生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对酒店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酒店经营管理成功经验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积累。这一年的在校期间,在专业教学上将充分结合学生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将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象带回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讨论,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重点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行业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职业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4、最后一个学期将安排学生再次到酒店实习,将前五个学期所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应用到酒店工作中,主要提高学生管理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能力,通过实习,帮助学生固化在校期间学到的管理理论和能力,最终使学生各方面能力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三、“工学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双方合作流于表面,双方利益达不到一致

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意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酒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之间不对接:旺季时酒店抽不出人手对学生进行培训,而在淡季时如果接收实习生,将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因此导致学生实习时只有工作,而无学习。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了实战的经验;还有一部分老师是半路出家,缺乏完整的系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上也是一知半解;而在企业当中成长起来的行业专家,又不具备教育理论,在教学中无法正确表述教学内容,或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承担教学任务难免会力不从心。

(三)部分学生不适应从学习到实习的生活,导致生源流失

1、由于酒店工作强度大,工作节奏比较快,学生从体能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比较难以适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工作效率。

2、学生进入酒店实习都是从基层做起,从事的是基础性和辅的重复劳动,工作缺乏创造性和新意,长期从事,有沦落为廉价劳动力的感觉,逐渐失去了对酒店行业的从业热情。

3、因为是在实习阶段,学生的自我定位比较模糊,难以融入企业和团队。

4、每个酒店的相关技术要求不同,和学校所学的也有所出入,因此,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所学不切实际,缺乏操作性和应用性。

四、对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探讨

(一)处理好学校与企业、政府的关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共赢

1、建立“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而我国在实施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规定不明确,缺乏职业教育学校和企业的职责与义务、学生的义务与权利保障、企业参与的利益驱动机制等。《职业教育法》也并没有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定位。借鉴德国成功经验,建议政府尽快修改职业教育法,如在国家层次上规定职业培训总方向、职业培训手段,确定企业与学校的分工等等,明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法律地位;尽快修改税收政策,通过具体规定鼓励、刺激企业,提高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的积极性等。只有这样,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才能深入而具体,不再流于表面,促使工学结合真正能取得实效。

2、学校要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最密切的学生顶岗实习这一环节合理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既保证学校完成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也能使企业在旺季获得大批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利用自身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新的服务项目,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3、企业方面要认识到支持校企合作教学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要让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工作,参与教学工作;重视实习生的潜在价值,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让学生对企业产生归属感,为企业集聚和储备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

(二)建设师资队伍,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

1、加强专业教师到行业挂职、兼职的力度。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教师到企业挂职、兼职,既能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变化以及行业对于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深化校企合作。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行业中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培养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2、聘任校外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真实任务带入课堂,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3、在核心课程中,引入“双教师”制,即专业老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研究课程、开发课程,共同授课。这样,既解决行业专家缺乏教育理论的问题,又能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的问题,帮助专业教师迅速成长。

(三)让“工”与“学”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不光要注重“工”,也要注重“学”。酒店管理专业应面向学生主要就业地的酒店行业开展系统化的调研活动,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的分析,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归纳岗位核心能力,并依据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来科学地设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既可以将真实任务带入课堂,也可以将课堂放入酒店,把围绕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让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社会生存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目标。

(四)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体系

1、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开设专业导学、就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在实习中不断认识行业和自我,正确认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树立合理的职业目标,激发长期而持久的工作热情。

2、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指导应实行“双导师”制,明确酒店兼职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自的责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安排指导教师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同时还要加强与酒店指导教师的沟通,及时的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消除困惑;同时也能使学校专业教师更好的进行行业调研,提高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度,便于根据企业及行业需要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形成能够持续改进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保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质量不断提高。

五、结论

在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育主体已从单一的学校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构成的二元主体。学校与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各自发挥所长,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体系构建为桥梁,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启富.关于构建高职教育“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李海燕.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2007,(4).

[3]张军.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4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oday's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n, especially for hotel management specialty. The internship process for intern, hotels and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of students majored in hotel manage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otel internships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关键词: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otel management;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39-02

0 引言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酒店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业务技能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实习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该专业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但由于环境与条件的不同,校外实习与校内学习无论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的组织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目前许多高校在组织校外实习时都碰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实习单位难落实、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生难管理,并导致实习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

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①对实习的重要性认知方面还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校组织学生去酒店实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专业工作,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死记硬背更要注重实践,只有去做了才能知道对错,弥补自身的不足,也能为今后毕业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大部分实习的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酒店,心里想着反正是实习生不是正式员工,酒店的好坏与我无关,不会不懂的方面也不去主动地问,结果领导询问起来为什么不会做,一句“我是实习生,我不会”。这是大部分人心里所想的,总结起来就是他们都不当回事。②对于实习单位的福利不满意。一般实习生的工资都要比正式录用的员工要低,福利待遇方面也有所差别,酒店这么做有他的原因。一是实习生的实习期比较短,实习期间培训跟其他员工是一样的,这就增加了他的培训成本;二是酒店要承担实习生的食宿问题,但实习生不会实习结束后就一定留在酒店工作,这就增加了酒店的风险;三是酒店对实习生考察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出于企业的本质目标,实习生的工资福利要低于正式员工,但相差不大。对此不少实习生很不满,工作上会有抵触情绪,把情绪带到为客人服务的过程中,甚至会找学校或者酒店理论。③对酒店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满意,不能够遵守。星级越高的酒店管理方面就会越严格,不少人因为接受不了严格的制度和超负荷的工作时间选择离职。酒店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可能有时候工作很清闲可能有时候又忙的脚不沾地,在工作中或许会因为没有人监督而去做违反酒店工作制度的事不按规范来,再者就是加班使员工几近疲乏。不少人不能理解有反感,所以带着情绪上班,工作也将漏洞百出。④遇到问题不能理智冷静解决,怨天怨地。实习期间难免会遇到困难,有的困难是可以解决的有的困难可能一时无法解决。扬州香格里拉的一名实习生,因喜欢耍小聪明,做事怕苦怕累,不服气主管批评,自认为自己很优秀,其它人都是错。⑤不能和自己的领导、同事和谐相处。每个人的性格都不相同,有的人做事可能过于偏激,有的容易敏感,认为大家都歧视瞧不起自己,都在找她的麻烦,好像全世界就他最委屈一样,不能静下心来跟同事、领导交流,一旦上级对她的过失给予批评就不满甚至发生顶撞。

1.2 学校方面的问题 ①在实习前动员不到位,该讲清的没有交代好。实习之前,学校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实习动员和具体事项的详细安排。要对学生说明实习的重要性、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实习准备工作、实习的时间和地点、哪个带队老师、实习纪律和安全管理等等。如果有一点没有讲到或者交代不清楚就会给学生造成误解,对实习安排等方面产生不满也造成实习期间的困难。②管理制度方面有待改进。有的高职院校将实习生安排到单位后就不闻不问,有的实习单位不是校企合作单位,学校也不去了解学生的实习生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实习管理上有些规范和制度还不到位,没有一项专门的法律规章来维护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利益规范需要履行的义务,使得有些问题的处理很困难。③带队老师的问题。每次实习学校都会安排有责任心的老师负责一个实习点的学生工作,老师定期前往实习地点与学生进行交流,当学生在实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可以向带队老师反映,学校有新的要求和任务也是通过老师来告诉学生。但带队老师如果工作上责任心不强或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或处理的技巧有问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更加难以处理,损害学生、酒店、学校三方的利益。特别是实习地点远的酒店给实习的协调和沟通造成了更大的困难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1.3 酒店方面的问题 ①酒店的岗前、岗位培训不到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基本服务技能,但毕竟没有正式工作过,对工作环境、要求、特点等还不是很了解,所以需要进行入职前培训。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酒店有初步的了解,知道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等。但有的酒店人资或培训部门不成熟或者人手不够等其他原因,对于员工入职前培训不重视,直接就分配员工上岗,有的酒店是上岗后就不在重视员工的培训甚至不培训了,其工作效果就可想而知了。②跟实习生缺乏正确有效地良好沟通。实习生来到酒店前期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遇到各种难题,这时候酒店就应该设法给他们解决问题,最好是有专门的负责人定期与实习生当面交流做好记录反馈上级同时也反映给学校,这样就能使酒店、学校、学生三方面一起来解决问题,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③酒店对于实习生的生活工作不够关注。一般酒店刚开始对实习生还较为关注,但时间过去几个月后,酒店管理层就缺少了先前的热情和关怀。有学生反映在遇到需解决的问题时,一般酒店管理层往往先是应答下来,接下来拖而未决,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这都让实习生很难接受,觉得酒店方不可信。④酒店的正式员工对新员工的“敌视”。有些酒店的老员工认为自己的资历比实习生高,而且新来的什么都不会都不懂,所以就会对他们呼三喝四的,让他们去做本该他们自己去做的事情,也害怕他们的实习表现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但也不排除个别实习生不会和同事交流两者间产生矛盾结果越来越难以解开各自心里结,工作上不能相互配合等等。

2 加强实习生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2.1 学校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各项交流、落实各项细节 在实习前期学校应前往合作单位进行细致的考察,了解各酒店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很难从学生的身份转换成酒店实习生,学生会想再回到学校上课,再有的会选择退学。因为在酒店实习学校很难对学生进行很好有效的管理,家长也对酒店的各项情况不了解,如果酒店再不管不问,那么他们就真的是变成了“三不管”的孩子。因此就需要酒店与学校建立长期高效、紧密的沟通机制,让有能力的学生或学生干部充当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强化实习工作的管理,做到各方面考核的公平公正。

2.2 酒店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机制 实习生是酒店的主力军,特别是在一线部门他们占据着重大比例。酒店需要有专人来负责与学校方面的实习合作与招聘,从一开始就对招聘的实习生进行有效地培训,关心他们,及时与他们进行工作上、生活上的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诉求,依照相关部门政策的规定,做事有理可循、有法可依,规范管理制度。

2.3 创建心理辅导室 从一开始的享受服务到服务他人,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强大的落差。在学校无拘无束与酒店的各种条条框框,面对客人的无理取闹,管理人员的责备,工作时间的加长,如此下去他们的心理就会积怨,要怎么排解诉苦?如果能有专人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就能化解她们不满,解开他们的不理解,这就需要酒店的高层能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

2.4 开展有效地培训 第一,学生还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要对学生进行酒店部分产品知识的介绍,酒店整体运营的情况等等,让学生对实习前就有初步认识;第二,酒店在实习生入职前后都要进行酒店知识、制度、纪律、技能等方面的细致培训,在学生能独自顶岗前安排优秀的员工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手把手的教。在顶岗后也能予以工作上的指导,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工作效率也能让他们尽快的融入酒店这个大家庭与其它员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5 制定科学的实习津贴制度 在酒店,实习生代表着学校的荣誉,在客人面前,实习生代表的是酒店的荣誉。由于节约成本等各方面的原因实习生的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做着相同的工作拿着比别人少的工资,他们心里会有心结,这个问题不得不值得关注,适当的提高实习生的津贴待遇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他们在工作上的良好表现积极肯定并予以奖励表扬,有利于他们能力的施展也利于酒店对他们的高效管理,挽留住他们为自己所用。在制定津贴方面希望是公平公正的有法可依的。

2.6 实习生要端正实习态度 服务的宗旨就是努力创造客人满意,所以,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与高度的责任感,对自己要有严标准、严要求,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消极对待工作,甚至把不良情绪发泄到客人或是领导身上,这样会影响对顾客服务的质量,也不利于实习任务的完成。

实习生是酒店的主力军,要想有效地管理好实习生使他们毕业后不流失就需要学校、酒店和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酒店要找到实习生流失的原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拿出举措改进管理方法,学校也要找到学生管理的缺陷对症下药,学生自己要先从端正态度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三者才能实现共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祝舜.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

[2]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

[3]林红梅.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专业实习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J].职教与成教,2006.

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5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推行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导方向,《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现代学徒制教学对象、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变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正成为阻碍现代学徒制有效推行的一大难点。

一、现代学徒制中“双导师”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融合,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中的“双导师”是指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作为兼职教师的企业师傅组成的教学团队。在现代学徒制中,学校与企业通过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机制,共同招生招工,学生具有学徒和学生双重身份,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学习,学和做同时进行,边教边做,边做边学,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职业院校的教师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而职业岗位的实习操作知识与技能则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现代学徒制要求将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与师傅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通过“共培互聘”的方式,使双方能相互取长补短。因此,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有效推广的基本保障。

二、高职酒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在现代学徒制框架下,高职酒店专业“双导师”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校酒店专业的骨干教师和酒店一线工作的主管和经理(师傅)组成,学校的“教学导师”承担学生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跟踪学生在企业的培训、学徒、顶岗实习的表现,学徒师傅负责学徒在企业的培训和工作指导。然而,纵观各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却与现代学徒制的要求相去甚远,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双师型”专职教师数量不够、质量不高

“双师型”教师要求专业教师具有理论水平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相关行业从业经验。从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年长的教师职称较高,但多数是在酒店专业建立之初从其他专业转过来,年轻的教师则主要来源于高校毕业生,这些教师从理论学习到直接过渡到理论教学,缺乏酒店行业实际工作经验,自身的酒店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实践能力也极为欠缺,虽然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日益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从数量上看酒店专业的教师普遍拥有“双证书”,但多数并未具备与证书相匹配的实际动手能力,加上高职院校一直倡导的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等制度并未落到实处,缺乏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现实中实践教师的质量上却严重不足,即实践教师的结构性缺失。

(二)兼职教师聘用无序化,人员结构不稳定

虽然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酒店专业中并未完全铺开,尚未组建真正意义上“双导师”教师团队,但专兼结合一直以来是高职师资建设的基本方向,建设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也是高职院校人才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兼职教师担任特定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主要来源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技能人才,也有部分来自高校的在校硕士或博士,在聘任过程中片面追求兼职教师的数量和课程任务的落实,对于兼职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方向、年龄层次、团体性和梯度性缺乏整体规划,学校对兼职教师管理松散,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和考核机制,大多兼职教师都是临时聘任,普遍缺乏归属感和个人成就感,加上兼职教师薪酬偏低,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对高职院校兼职教师一职缺乏兴趣,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人数较少,造成兼职教师师资水平良莠不齐,人员结构不稳定,教学质量无保证。

(三)专兼结合脱节,缺乏有效的沟通

现代学徒制要求职业学院的专职教师与酒店的师傅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虽然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能人员等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中,兼职教师尽管在数量和比例上达到了相关要求,但兼职教师的聘任往往片面追求数量上的达标,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却较为随意,大多数兼职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都是上完课就走,与学生、其他专业教师缺乏沟通,较少或完全不参与其它教学活动和专业建设工作,学校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和平台供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几乎没有交集,无法就学生的培养进行沟通,更别提相互学习和提高了。

三、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的困境

(一)校企用人观念落后,教师认识不到位

校企用人观念落后严重阻碍了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职轻兼职、重聘用轻建设等落后的思想观念,将“双师型”教师等同于“双证书”教师,未能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列入考核指标和培训体系,对兼职教师重视不够,缺乏人文关怀和长远规划;二是酒店的用人观念落后,对参加顶岗实践的专职教师不愿意花精力去培养,担心其影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酒店企业内部的培训工作主要由中层管理人员担任,缺乏专门的培训师资,不重视岗位师傅队伍的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师傅安排也只是随意指定;三是教师本身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的不足,忽略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教学的重要性,甚至通过组织方式变化来规避暴露自身能力的不足。

(二)相关政策法律缺乏,保障措施不完善

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和推广需要有完善的机制对校企合作的双方进行鼓励、支持、限制和约束,由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试点刚刚铺开,无论是对于行业企业还是高职教育,在实践中都属于新生事物,虽然其他国家有各种理论和方法可以借鉴,但我国支撑现代学徒制试行的法律和政策仍属空白,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资金保障体系,缺乏专门针对国家、企业、学校的政策和措施,缺乏明确的约束、激励措施,国家的财政补贴不到位,优惠政策不明确,国家的财政投入比例偏小,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同时,职业教育的管理主体转变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对企业没有约束力,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脱钩,行业协会的职能虚化,教育部门和职业学校根本无法完成与企业的协调,而企业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主动合作行为更是少之又少。

(三)人才进出制度僵化,激励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人事制度严重阻碍了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队伍建设。现行人才进入和退出制度僵化,急需的人才调不进,多余的人才调不出,专职教师的聘用由相关人事部门统管,统得太死、管得过多,招聘过程复杂繁琐,教学部门缺乏应有的自,招聘条件偏重知识、学历和专业,企业高级技能人才要进入学校编制难度非常大;而对于兼职教师,基本上处于无序化管理,无规范的遴选程序和监管办法,基本上由教学部门自主聘用,招聘过程简单随意;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专职教师身份固定,薪酬与绩效关系不大,工作无动力,兼职教师薪酬一般根据课时发放,无考核激励措施,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专兼教师缺乏沟通平台

“双导师”队伍的建设则必须要有企业的加入才可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才能克服“学院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结成“合作发展联合体”。然而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时候,由于企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难以轻易找到两方共同获利的平衡点,在打造教学团队过程中,普遍遭遇到“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校企合作更多地停留在实习基地协议的签订、顶岗实习学生的安排上,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组织或机构,没有固定的互动沟通机制,供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即使是在专兼职教师本该密切配合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也只是各管各的,大大局限了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推广。

四、高职酒店专业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提升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首先要转变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充分认识到提高专职“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企业兼职教师在现代学徒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现代学徒制的改革方向,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管理的需要,合理规划“双导师”队伍的构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酒店专业教学团队中企业技术顾问、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的数量。现代学徒制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双师型”不是一种简单的职业角色或是由职业技能证书,叠加而成的人才,而是一种能力复合型人才。教师本身要充分认识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对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并对自身能力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积极参加酒店生产实践。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制定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制度,并建立配套的评价考核制度;(2)鼓励教师寒暑假参加由教育部门主办的国家级、省级企业顶岗实践培训班;(3)要求指导顶岗实习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酒店顶岗,师生同岗,由企业师傅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4)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兼职,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二)完善政策法律和体制机制,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为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施行,政府部门应变革并创新与现代学徒制相配套的宏微观制度环境。在现有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文件基础上,出台具体的的推进策略和措施,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各方育人主体进行约束和限制。由政府和行业牵头,学校和企业参与,构建“双导师”互动服务平台,建立“双导师”队伍建设组织机制,拓宽专兼职教师的来源渠道,为专兼职教师的选拔、聘用、晋升、培训、交流提供相应的服务,企业兼职教师为专职教师提供技能培训,学校专职教师为企业兼职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使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对互帮,取长补短。设立“双导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学校专职教师脱产顶岗实践、技能培训等费用均从专项经费中支出;发挥政府与行业的行政功能,制定职业教育企业学徒计划,选择并培育一批“教育型”企业,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在企业中优先选拔认定企业指导教师,并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实施职业院校学生企业实训,承担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训任务7。

(三)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积极性

酒店师傅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酒店企业要转变兼职教师的培养理念,把酒店一线岗位能工巧匠培训能力的培养列入酒店人才发展规划,培养出一批“好为人师、善为人师”的兼职教师队伍,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酒店企业共同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兼职选拔和聘用制度,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学校公开招聘、企业推荐、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选拔和聘用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作为企业的兼职教师,由政府部门认定、学校颁发正式聘书,增强兼职教师的荣誉感。创新兼职教师

薪酬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的积极性。由学校根据资格条件、带班人数、培训效果等进行等级核定,给予兼职教师岗位带班补贴;制定兼职教师的考核管理办法和培训管理制度,根据考核等级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参与学校组织的兼职教师评优评先,兼职教师享有培训的权利,参加高职院校组织的师资培训,培训资历和考核结果作为评聘的依据。

(四)建立专兼结合机制,促进专兼互融

专兼深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有效推广的内在要求,通过双岗互聘、校企互培、双向考核、项目共研,建立专兼结合机制,促进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互通互融。“建立教师与企业师傅互聘共用机制,打破现有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的束缚,破除学校教师终身制和企业师傅临聘制,探索建立教师流动编制,打通教师和师傅互换通道,学校和企业互聘共用。高职院校将酒店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师资培养计划,为兼职教师提供培养、学习的机会,提高兼职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酒店企业也要转变观念,将教师培训纳入企业工作安排,使企业指导培训教师制度化8。欢迎和鼓励教师参与生产实践,为参与顶岗实践的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和轮岗轮职计划,指定岗位上的能工巧匠给予指导,帮助专职教师提高实践能力。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与企业师傅共同开发和研究课题项目,解决行业和企业难题,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结对互帮,扬长避短,创新企业师傅参与教学的机制和方式,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商定授课内容、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共同评价授课效果,真正做到教、学、做同步进行。

酒店管理的知识范文6

关键词:酒店管理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一、科学界定校企合作

要想把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外延彻底搞清,就必须全面的系统的把握和研究这个课题。特别是要搞清校企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主观判断。目前国际上把校企合作称作“合作教育”,这种称谓形象地揭示了校企合作的本质——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要素来实现相关主题的立体深度合作。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在这种模式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把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捷径,是提高能力、提升素质、增加知识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合作教育中的行动逻辑和发展思路,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校企合作研究背景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酒店从业人员的人才结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高层管理者的总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管理人才补给十分困难。二是员工受教育程度低下,连中专学历都不能普及,酒店难以科学发展。三是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一般不愿涉足酒店行业,社会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度较低。一方面是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而另一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才不愿涉足酒店业,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形成这种尴尬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干起,在就业观念上存在错误思想,动辄跳槽。二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轨,不能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培养模式。这些积弊迫使职业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大胆革新教学体系,增强实训力度,与企业密切合作,扭转学生的就业观念,实现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式培养模式。

三、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一)重新打造酒店管理教学体系

要实现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良性发展,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市场潮流和社会需求为风向标,课程设置和实训科目的选择都要依照市场需求来进行。教学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到酒店,听取酒店管理者和一线服务人员的建议,及时与专家沟通,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强调专业技能培训在整个培训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二)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战略思考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途径有很多种,校企合作教育这种方式被广泛采用。从宏观上看,双方合作的模式有以下几种:1.学习工作一体化的模式。就是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开辟课堂,在工作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互相服务,教师示范指导。这种模式,生动活泼,印象深刻。对今后学生的就业率有积极的作用。2.突出企业实习在人才培养链条中的核心位置。这种模式是先在课堂学好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学习完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学校再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满,返回学校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并消化在实习中学到的新的知识。到毕业实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到不同的城市或酒店实习并就业。3.校企联动模式。职业院校的教师到酒店参加实际工作,掌握一线工作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返回学校后,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揉入到教学中。同时对酒店生产管理中存在和发生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或探讨。4.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酒店提前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员工,根据企业需要进行针对性培养,酒店与学校共同管理和教学。

在具体的校企合作教学管理中,不能只选择其中一个模式,而是需要灵活运用,吸取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出各种酒店需要的人才。

四、校企合作三方共赢

(一) 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率

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到酒店顶岗实习,学生们不但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增强了自己在人力市场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酒店各部门中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完善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优秀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获得酒店管理层的肯定,不但就业无忧,酒店甚至对他们做出了升职计划,奠定了职业生涯的基础,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也因此获得良好的办学口碑。

(二) 校企合作提升了办学质量

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教学设备和课时的投资却大为减少,酒店为实习生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并且使用大批的领班、业务骨干带领和指导学生实习。这种模式对专业教师及时接触最前沿的专业信息,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

五、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精心考察合作企业

校企合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企业。在合作之前,必须详细考察该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选择企业要考虑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四星级以上酒店或知名度较高的连锁酒店。高规格的酒店在特色上、管理水平上、经营理念上都是其他酒店无法比拟的。2.尽量选择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一般经济较为发达,拥有中小城市所不具备的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实习生对实习区位的期望值直接影响实习效果。3.与多家酒店达成定点意向。建立定点定向实习基地,可以激发实习生参与酒店管理的热情,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二)建立科学的实习管理制度

1.做好前期教育和实习动员,使实习生了解实习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要将在实习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告诉大家,做好心理准备。还要专门强调实习纪律,保证实习活动顺利、安全的进行。2.要培养实习生正确的就业心态。实习生开始实习后,一般都急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酒店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然而没有至少一年的工作经历是不可能掌握酒店管理和服务技能的。这就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调整心态,克服急躁情绪,尽快融入酒店的工作环境.

通过对校企合作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实现了多方共赢,学校、酒店和学生都取得了丰厚的收益。事实证明,该模式满足了酒店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们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今后还要继续加强探索研究,使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活动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康,宋建.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手册[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