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学习过程 学习资源 整合 网络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改革从来都是最具活力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求索,弄潮于改革的长河,使语文教学绽放出了许多美丽的浪花。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就是其中的一朵,折射出不同时期课堂教学理念的不同色彩。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是由粉笔、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组成的。虽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行云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机械,导致课堂形式静止、僵化、单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不必赘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媒体纷纷“触电”,幻灯片、录音、录像、 CAI课件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这些媒体为学生传递的是视觉与听觉全方位的感官信息,能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能增加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但在开始阶段,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追求生动形象,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不顾作品的内涵意蕴,硬要以多媒体画面来“言传”,甚至以课件演示替代了学生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少语文教师很快注意到这一误区,开始研究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同时,力求保持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力求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又上一台阶。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语文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 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训练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天地,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以这种课堂定向来审视现有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先进的课件演示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来用“人语”和“人书”传递信息,后来加入“机语”;原来只传递“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后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
手段和形式虽有进步,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仍属于“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师的“导演”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2)媒体传递的大多是陈述性的知识,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识。多媒体的满堂灌和知识的满堂灌一样,都是让学生“克隆”知识,缺乏探究性。新的形势促使语文教师做出新的探索。如今,一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不仅注意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整合,更注意到了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整合。他们将网络引进语文课堂,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首先,21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构建网络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学生可以走出语文课堂和教材的时空局限,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能较大限度地接触多样语言文化现象,并从文化层面上去鉴别、理解、欣赏,从而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判断能力。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兴趣审美教育 德育教育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优化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上的引导,还要锻炼他们各项的能力,善于引导他们总结和整理学法,使他们在自行探索、自行发现的过程中感悟学法,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快乐,老师教得轻松。
1.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时侯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过程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如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我在教学课文过程中请两位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到讲台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从而调节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进入情境的角色中去。再如在教学魏学伊的《核舟记》这篇课文过程中,课文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声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
2.重视审美教育,增强学生素质。美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一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3.渗透德育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学生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对基本的道德规范,“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显露出学生道德愿望较为低下,德育意识较为谈薄。从学生个体而言,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与否,除外在环境的制约之外,主要取决予学生自觉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意识,而不是取决于从外部施加的强制力。增强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愿望和道德意识,主要靠老师给学生营造合适的环境和进行正确的引导。语文课本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要知道,德育意识的渗透,仅仅依靠枯燥的说教是不可有良好的效果的,教师最好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事例,结合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舆论正确、是非分明、积极向上的德育小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德育意识。
4.重视课堂评价,激励学生进步。语文课堂能否永远充满活力,最终还取决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我认为语文课堂的评价要注意三点:一是评价要重视激励性。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一方面的成功,如有的学生尽管在分析问题中思路出现问题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教师仍然善于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尽管在分析问题时没有抓住重点进行表述,但若在艺术性方面和德育方面有所收获,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只有重视了评价的多方面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养才能在老师的肯定中不断提高。二是评价要注意多样性。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欣赏,自己更能对自己进行评定。让学生在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三是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评价只有全面,才能让所有的学生自始自终在各方面“活”起来,这是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的另一重要一环。教师只有把握评价的全面性,才能让语文每节课充满活力,并在充满活力的每节课中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学习。
5.创新教学策略,发展学生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设计和创造良好的情境,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层层深入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就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有利于民主教学思想的思想充分发挥,有利于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的创设,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总之,课堂教学,是语文的主阵地,学生知识的获取,除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视听信息外,绝大部分来源于课堂,因此,课堂教育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语文质量的优劣。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一切积极有利因素,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3
1.“学生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行为的规范养成却被忽略
教学过程中学生想问就问,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甚至想摆出个什么姿势也随心所欲。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于是便不对学生作任何的要求和约束,任学生尽情地张扬,没有了任何秩序和规范,这种“无规范状况”带来的只是表面上的课堂氛围的活跃,而导致的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
2.许多教师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还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但是,在课堂评价中以下几种情况应值得我们反思:一是部分教师还不会评价学生,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
3.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科学、合理
多媒体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太重,而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单纯地追求课件的高、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课中我们感觉到,部分教师的课有明显的教师跟着课件跑的倾向和痕迹,教案是根据已有的课件来设计的,教学进程是由课件来控制的,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的,致使课件占据了教学的主导,而教师则变成了课件的操作者和跟随者,学生面对的是课件而不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课件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我们课带来新鲜的空气,能增色出彩,不然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4.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但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我们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互助、学习型”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但在授课中也发现,自主、合作学习的形式多,实效少。不少教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地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则只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也去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空太大,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讨论则根据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被终止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的确遇到疑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
新课改下作为新时代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地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张孔义.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4
[2]饶杰腾 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0年1月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程;语文教学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基础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方法,小学晕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然按照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堂下听的状况,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忽略了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需要,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能再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采用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被动学习状况明显。
再者还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目光狭窄,他们仅仅是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语文课本知识的传递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文知识点和能力培养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活跃的思维有时候是教师打压的对象,有些老师担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有一些学生会提问一些与语文课堂无关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打击学生们活跃的课堂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灵活、死板甚至单一,它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效果也不好。
二、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1、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搜集信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搜集与课堂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付诸学生,这样才会实现有书本知识到教材的整合与实践。“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的途径,把原先的只是注重教材学习拓宽到实践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精神。通过语文实践,让学生之间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笔与口才。但是新课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并不是和传统的结论性的知识掌握没有一点联系。他们都是以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媒介,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寻觅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的素养。
2、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教学过程的创新
有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按部就班,一条一条来。不应该创新形式。而且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是那样,不管懂还是不懂,会还是不会,成绩上不会分出多大的差别,。就是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观念,导致教学方法也是枯燥无味,几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厌倦情趣,没有上语文的热情和激情,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当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的效率。
面对这样的情况,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实践的时候,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游记类的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带领他们一起置身于美丽的自然风光当中,让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游览欣赏、倾听、大自然的心声,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高。当然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不同,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方法,教出新意,让学生学得灵活。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心。
3、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质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进步。这是完全有道理的。而且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因此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质疑的能力异常重要。在小学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应该随时让学生产生疑问,留下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语文教师要多问几个问什么。课文上完了,课后习题怎么做?学了课文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那位同学还有新的见解?等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真正随意让学生提问。对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在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老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不能一味打压,对有价值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解决。
三、小结
新课程标准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的产物,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增.浅析小学语文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J].《读与写》.2012.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理念
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认为:语文素养包括师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品位的养成和提高。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在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自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着重抓住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和课本以外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跨专业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开拓他们的眼界。因此,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要求
(一)要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师的束缚,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并且能够担任起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将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是学生眼中让人敬畏而不敢靠近的人,而应该是能够快乐从容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用心灵和学生很好地沟通,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感,并且能够从学生那学到很多受用的知识,这对构建新型课程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学生更好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教学观念,遗弃教师只是知识传达者的传统观点,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深刻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必须克服狭隘的工作价值观,将课程与教学转变成相融关系,突破以往用固定方式处理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习惯模式。创造性地、灵活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设计并实践,才能体现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教学和课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从而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不可预知的,学生是有待发展的人。教师既要正视学生的不足,也要挖掘学生的潜能,要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同时也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只有明确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才能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其创造性。
三、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一)以创新的模式构建语文课堂
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是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及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学习。整个课堂要充满着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教学情境,以情感作为辅助进行教育,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教师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主动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观点,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学边悟。因此,课堂上的创新对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重要的。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创新型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和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创造产生疑问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教科书提出质疑。这样便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新型师生关系的促进以及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只有开放才有活力,仅仅依靠语文教师传授知识还远远不够,开放的语文课程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予以关注。开放的语文课堂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和学习时,相对比较注重学科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科技,使学生在学习交叉学科的不同内容和方法时,能够深刻领略其中的奥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慢慢地培养他们在社会中的实践能力。
(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效的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过程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是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高效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占有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进步和成长。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指导作用,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就不能预想课堂的效果。教学同样要有深度,才能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富有激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懈动力。打造高效课堂,既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到新课程的实践中,又要求教师激情四溢,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新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注意转变自己和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多方位学习的能力、创新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创新和具有新型师生关系的高效课堂,使得学生在未来的世界里能够游刃有余,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范文6
一、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弱化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的有力矫枉。有的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千味强调能力的培养,即让学生不切实际的去谈人格、人品、人性;空洞的去学文章、文学、文化,忽视甚至放弃基础知识的积累。殊不知,必要的知识积累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方面。能力从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作依托,能力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与能力,恰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齐美,分则两伤。
二、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重要的教育理念,这是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现代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倡导自主学习不能消弱和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常常发现教师从教学目标的设计到教学各环节的实施、评价都由学生来操作,有时一堂阅读课,教师按照自己的“伟大设计”,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作为发问者、点名者、旁听者,充其量也只是赞不绝口地说:“好”“很好”。不适时而收放,不相机而导向,不纠误而纠偏,不升格而总结。
三、强调综合性学习,弱化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但是,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体现出课程的综合性和语文课的人文性,无视语文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一味地去搞课外延伸、“文理沟通”。以为不“拓展”“迁移”一下,就不足以提高课的品味,就不足以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于是,每堂课必有“拓展”“迁移”这环节,一定塞进课外资料,进行“读写结合”“内外瓦联”式的强化“训练”,以显示课的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如此不分课型的、硬性的“涉外”活动,挤去了阅读理解文本的宝贵时间,而对文本的理解只是“走马观花”“雨过地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