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教育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素质教育观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1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相对的,何为“应试教育”呢?“应试教育,是指严重违背教育方针和科学规律,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应付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主要目的的封闭落后的淘汰的教育模式”。[1]还有的学者定义为:“那种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2]从这两个定义看差别不大,都指“应试教育”是一种功力性的教育,一种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这种教育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注重教育短期效应的选择教育模式,它实质上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异化。

那何为素质教育呢?我们先从“素质”一词解释。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3]从定义可以看出,素质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本体属性,它既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生理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而“人们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探索过程中,对素质的解释,无论在内涵或外延方面都突破了素质的经典含义,其所揭示的意义由单纯的先天禀赋到先天禀赋与后天教养结合;有单纯的发展可能到发展可能与发展条件结合;即指已开发的人的身心潜能,又指社会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即指人的个体素质,又可指群体素质。即,人的素质是指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的一系列基本特点与品质的结合”。[4]则素质教育就可定义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体构建素质的综合结构与发展机制,用以满足主体创造需要的教育”。[5]它就是教人们懂得人的素质的“待1确定性”决定了人的“未完成性”,因而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教育家们的使命就是教授教育者学会驾驭它。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教育领域中的深刻变革,是教育现代化的主旋律。它的提出符合客观要求与历史必然性。如何才能把素质教育办好呢?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是很重要的条件,所谓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见,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结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发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起着导向、调控的作用”。[6]它是对教育普遍规律、本质问题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对教育过程行为进行调节、规范和约束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是对教育发展趋势和方向的超前预测、提炼。所以,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好坏的关键条件。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区别。

一、“应试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往往是教育者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它是教育者‘相信’的而未必是清楚地‘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所以转变教育观念绝非易事”。[7]在单一、封闭的“应试教育”下,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上

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前,我们崇尚师道尊严,教师和学生很少交流,难以沟通。我们总要求学生手放在背后,好像学生把手放在其他自然的位置,就听不懂得似的。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观念中有封建专制、宗法制和家长制的遗风。主要表现在:1、忽视学生的思想。导致学生面对问题时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机会。2、忽视学生体验。教师在授课时,使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缺少与学生互动,很难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从而内化知识。3、忽视学生的个性。教师以同样的教学方式传授给不同学生一样的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专制,必然扼杀自由和创造力。没有了自由,学生也就没有了激情、创造和体验,只有听命、麻木和对立。学生有追求自由的本性,而这与专制的代言人老师就构成了对立。

(二)教育内容上

在“应试教育”下,教师把教学内容分成了应考与非应考两大类、重点与非重点两大板块,知识结构不健全,教学的着力点,就是那些对考试有用,体现为“量”的部分。而真正对学生素质发展产生作用的“质”的方面则被严重削弱,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很大的表面性。有一位学者曾经这样说:“垂钓者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吃草莓,就用草莓去钓鱼,而要关注鱼喜欢吃什么,乘‘需’而入。”同理,教师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教什么,就用什么去教学生,而要关注学生喜欢什么和需要什么,重学生意志,至少应该将学生之外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意志,使之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否则,就会导致教师把智育作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忽视学生应有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得高分的学生反映的只是对知识的掌握,而其实际能力却很可能大相径庭,其创造力、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与其今后的生活、工作关系极为重要的方面都不一定是高分。

(三)教育方法上

传统课堂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只重考试的课本内容和各种升学资料的死记硬背,不重实践和手脑并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随意砍掉或挤占某些课程,特别是体育课、文娱活动以及休息时间,使学生生活在沉重的压力中。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机械刻板,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并未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因而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教育评价上

伴随着“应试教育”而产生的评价考核体系越来越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分数成了学校学生价值的“货币”表现。诸如学生升学、编班、编座位、评选“三好学生”等都与学生的考分挂钩。一张试卷定终身,教师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过分地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即基础教育成为了“升学教育”。小学的教育目的是升初中,初中的教育目的是升高中,高中的教育目的是升大学。这种评价方法使教育产生了相当的局限性,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既有科学文化基础又有实践技能的各种创造性人才,也不利于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二、素质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自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最根本的一点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这场变革已由经济领域向更为广泛的其他领域拓展,因此教育价值观念以及相应的人才观、质量观也必须变,这是大势所趋。教育观念的转变必须结合我国人民的生活需要、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目前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上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来的教育是兼顾社会与个体自身发展需要的教育价值观。但人才规格的要求与“应试教育”所能提供的人才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并且人类生活进步的需要也决定了“应试教育”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目标,确立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目标,已势在必行。

因而,1、教师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知识和能力,重视开挖潜能、启迪心智和增强后劲。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的需要,使学生有主动选择的自由和权力,有发展个性的机会。3、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从专制走向民主,遇事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与学生多商量。素质教育不是就业教育或者高等专业教育,而是向儿童“提供”基本素质的普遍性教育,是公民教育,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

(二)教育内容上

在教育部实施的《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指出:中国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学会合作,学会审美”6项。归纳一下,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表述为如下四个方面:学习做人,指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知识,指掌握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处世,指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习做事,指掌握基本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要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上,教学生做事和做人,为人生打好基础。

(三)教育方法上

在教育方法上,教师首先要实施个性教育,科学地对待优生和差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益。其次,要以热情的态度,积极地帮助他们、表扬他们、肯定他们和激励他们,坚定他们的信念,树立他们的信心。最后,要善意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和问题,友好地、耐心地帮助他们寻找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与他们共同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行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经过多年的改革,一些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结出来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方法。比如,成功教育、希望教育和愉快教育等。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这些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在同样的课业负担下,感受到较少压力。

(四)教育评价上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2

关键词:教师素质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就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多年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及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马克思的这段名言应当成为广大教师的座右铭。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的艰巨劳动。

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转贴于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能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3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下,着重研究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对传统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来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式,并逐步丰富完善,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强调的创新与创造,所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创新思维全面发展的人,这样才会出现创造的火花。才会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不断创新,创前人所未创。所以说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主体性、个性培养,加强教育的全面性、基础性、多样性、发展性,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只有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才能有创新教育的发展。

一、创新教育的学生观

(一)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人

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先天的基因加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在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丰富的情感。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素质,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独立地,而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的;学习的内容是随意、自发产生,而不是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的容器,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生的活力和灵性。

(二)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担当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责任。应改变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分离了。同时避免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学生应具有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应该打开校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学生的社会化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合理定位,学生于社会中学习和生活,不断的开拓创新中健康成长。

(三)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主要包括: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差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

(四)创新教育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在诸多相似背后,他们身上存在着更多的差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教学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主动、更充分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在创新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没有自主精神就没有创新精神,没有自主能力更没有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育的教师观

(一)创新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思想应开放,树立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的新理念。了解国内外教育的新动向,掌握最新的教育观念,走在教育的最前沿,以开放、积极的目光去对待创新教育,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研究,给教师最新的理念。

(二)夯实的专业基础

作为创新型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是盲从跟风,具有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勇气。教师具备各方面科学文化素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学校,要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型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加强学习和信息交流,减少盲从行为,理性地看待问题。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的教学体系。潜心研究,勇于探索。

(三)创新型教师队伍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有计划、有组织、科学的地培养创新型教师。引导和培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外出学习,有计划、不间断地组织教师学习掌握现代化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建立竞争合作的教师群体,增强教师创新队伍。

(四)坚持与时俱进

教师要有先进的理念。转变观念,善于思考具备创新意识,强化逻辑思维,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从传统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不断地反思,大胆实践、论证、再实践寻求多种教法,不断地追求卓越,向创新型学习模式转变,不断地攀登高峰。

三、创新教育的教学观

确立新的教学质量,观转变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德、智、体、美几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注意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活学活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智力、发展能力。同时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群体的意识。要使学生不仅关心自己的成长,而且关心家庭、关心社会发展。

教学过程是创新实践的缩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发展身心素质的自我优化的创新活动过程。实现自主创新与全面发展。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学习者自由自觉的探究活动和精心设计的创新情境。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11-01

面对着新的挑战,教育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同时教育自身也必须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我以为,在全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这一历史性变革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素质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1.改变教育观念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化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 ,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我国目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腐败、道德滑坡、法制观念淡薄等现象,与部分国民的素质不高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我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离开国际大环境孤立地进行,我们将长期面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素质教育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普及。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淡化选拔意识,要承认受教育者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自身个性得以充分发展,使整体素质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2.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而真正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中应以兴趣为前提,体会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兴趣贯穿课堂45分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能单靠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悟"。当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要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让学生走出"观众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

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主动性,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以育人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学校的组织纪律。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3.1 由听教师"讲"向指导学生"学"转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提高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凸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可以切实改变以往学生对政治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2 由"传授知识"向"目标激发"转变,用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3.3 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转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好问题,在问的过程中学习。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花了很长时间准备,学生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也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采取学生提问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回答到主动地寻找问题,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3.4 由"教师小结"向"学生表现"转变,一节课内容学完,教师一般都要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在小结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的重复,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效果自然也不会好。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地把这一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巩固学到的知识。

4.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术的、文娱的、体育的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4.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4.2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4.3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4.4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高中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细节》,陈文、马立、宋乃庆 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5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这理念出发,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在新的课改里,教师要做些什么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创新,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定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主宰命运的主人。所以,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创新,长大后都能成材”这种新观念,并努力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创造出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二、师生关系的创新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追求、感情、想法、体验、需要和感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所以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愿意亲近你,与你谈心、聊天、做游戏,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了一种和谐、友善、温馨的心理氛围,真正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因此,在课堂学中,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实践体验活动。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和自由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和创新的意识,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四、教案的创新

新课标指导下的“课堂设计”考虑的不是教书,而是教“人”,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使他们愿学、爱学、学会,学好数学,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教师不能是在形式上抄教案应付检查,而应当是编写“学案”,考虑的是学生是怎么学的,怎么想的,学什么,然后教师才想要怎么引导。课堂设计是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整合,考虑是学生能学什么,应准备什么,在学习活动中可能会发生什么,以及对策方法,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和教师的教法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等等。

教师素质教育观范文6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的历史性的决策。就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就当前的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对实施素质教育理论认识的高度不够

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根本问题,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不能纵观国外国外的教育形势,对上级指导性文件、精神认识淡薄,领会肤浅,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讲政治、讲正气,维护大局认识不够,存在思想上的僵硬。对新生事物怀有疑虑,善于走老路,思想固执己见,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滞后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导致“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只停留在形式上,就成了一些人的空头禅

二、缺乏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

传统的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在一些人的脑海里还是根深蒂固的,还相当严重地制约着人的思想,导致思想停滞不前。因材施教,谈何容易。学生、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思想上还远没达到真正的统一和同步。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点论―为了升学而升学。殊不知,知识是专业的,人才是有层次的,社会是多元化的,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有关部门在小学采用及格率、平均分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标准,这是不科学的,违背教育规律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质量关,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十分重要。

三、对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有的学校创建了课堂教学新格局,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不搞统考等等,可以说素质教育一有了雏形,人们的意识有了很大转变,但就在这时,又有人怕评价没标准,又提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求分数更高,质量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已经很正常的教学秩序,无形中出了怪现象。有的学校放松了教学,有的学校开始了新的“军备竞赛”,也有的在观望,徘徊中……

上述素质教育的实施,出现了忽左忽右现象及存在的问题,实施者对如何解决看法不一,也很困惑。我认为,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应从如下几点入手:

1、首先每一位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从大局出发,必须全面领会好全国基础教育会议精神,吃深吃透。领会其精神精髓,把握实质,。同时有关部门必须要花大力气提高领导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其观念,使领导从思想上改变认识,带好头,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

2、形成氛围,上下级、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家庭必须步调统一,达成共识,使素质教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建立一个健康向上,进取拼搏,互相协作的教育新格局。

3、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育人目的,育人方向,真正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 、必须改革评价机制,建立 一个科学、完整 、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的体系,校外也必须相应出台评价教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工作有目标,学校发展有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实施素质教育的大门,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