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基本建设项目 财务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执法监督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尤其是在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断深入地改革。这样一来,行政事业的会计审核和财务管理就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行政事业的管理制度的现状来看,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在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方面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投资控制不到位

无论是从最初的立项阶段,还是初步设计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对基础建设项目的规模进行设定。预算投资没有实际的依据,相当一部分建设工程都是现场做然后现场进行调整,那么就会容易出现超出概算投资的现象。基础建设项目资金并不受预算的约束,导致预算管理不断弱化。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其周期比较长,资金缺乏有效的统筹规划,严重弱化了预算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结算资金经常出现超支的情况。

(二)审计监管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基本建设项目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单位内部控制力度不够,这就需要从外部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审计监管,但这部分外部监管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审计机关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主要采用工程决算审计模式,这是一种明显的事后审计,监管介入滞后导致审计监管的主要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经常是工程完工多年后才上报竣工财务决算,这时工程结算时预留的质保金早已到期,几乎全部支付完毕,审计无论审减多少资金都没有出处,如果审减资金金额巨大,事业单位无法用事业基金进行弥补,会导致事业单位应上缴的资金账目长期挂账。

(三)对基建会计后期收尾核算工作不重视

重视投资核算固然重要,但是轻视工程结算监管也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很多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在工程主体完成投入使用后觉得主要工作已完成,剩下的就是些零散工作,对于后期的结算、决算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工程竣工结算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及时进行竣工财务决算,基础建设项目的账目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科目。国有资产无法及时转入对应行政事业账固定资产科目体现,往往是工程投入使用多年,期间已经有部分固定资产报废更新,由于结算未完成而不能履行报废固定资产的手续,长此以往,会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国有资产监管。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核算的重点和依据

(一)重点事项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的重点,是对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工作进行负责。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将财务核算中心的职能进行有效的转变,使财务支出资金的管理得到有效的加强,使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得到有效的加强,使核算中心向管理型发展。根据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批复,加强对工程预算资金支付的控制,及时汇总项目各项支出,尽量减少项目超概算投资现象。

(二)基本依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相关的法律规范,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基本项目核算的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可以参考的法律法规有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严格的控制预算工作,使工程预算的准确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建立明确的支付体系制度,要有严格的合同签订及付款等级审批制度,工程款项的拨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执行。建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决算审计和决算批复程序,是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的规定。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内部控制

工程质量和工程效果的基础,就是在建立严密的基本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之上,将经济责任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使廉政建设得到有效的加强。对于相关的规范要求要严格的遵循,得到批准的预算建设内容需要严格执行,财务设置和财务管理工作要得到高度的关注。会计主体原则需要得到坚持,组织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完善,也就是和基本建设项目相关的责任部门既要做到沟通顺畅,又要做到制衡有效。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岗位培训,提高基础建设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熟练地掌握一般程序和基本的流程,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对于岗位的配置要合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设置不相容的工作岗位。

(二)强化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核算

基本建设项目财务核算部门,主要负责控制建设资金收支、日常会计核算和完工后将要进行的竣工财务决算,将财务核算部门的职能进行有效的转变,使支出监督管理得到有效的加强。与此同时,还要发挥记账核算和预算执行信息反馈等职能,变被动财务向主动管理方向转变。

周期性强是基本建设财务区别于一般事业财务的特点。每项基建工程都是一个基本建设周期,少则一两年,多则五到十年,有时候会有多个工程同时进行,一个工程要完全结算清楚,从最初的工程立项、初步初设到最终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全程都需要财务的监督与把控。对每项已完工的基建工程进行竣工财务决算,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需要整理大量的工程资料、财务资料、设备资料,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计算、分配等,最终形成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上报上级部门等待批复。资金量巨大的工程需要等待财政部指派专门审计单位对工程进行审核,审核后依据审核结果进行批复,收到决算批复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的移交资产、整理档案、账务处理、资金结转等收尾性工作,这样这个基建周期才算完成。

(三)项目招投标工作需要得到加强

项目招投标工作要想得到加强,要具有公开性、公平性以及公正性。在实施项目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工程的建设方,需要委托专门的机构编制招投标文件,有效估算基本建设项目的功能和造价,使其标底得到科学的确定。[1]还要对于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行遵循,使招投标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成立专门的小组,使招标工作得到实施。各个基本建设项目小组需要结合法律的规定,制作有效的评标标书,这样才能促进合同的签订。

四、结语

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金额一般都很大,其涉及面也比较广,建设周期长,一旦出现财务资金控制不当,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此种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调整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制度,减少风险,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

参考文献

[1] 叶月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124-125.

[2] 杜福芝.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影响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03):112-113.

[3] 宗文龙,魏紫,于长春.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改革建议――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J].审计研究,2012(05):106-112.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预算管理;成本预算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目标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64-02

1 成本预算管理的对象及定义

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与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有一定的区别,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对象包括总部及所有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范围较广,运行流程复杂,控制难度较大。本文研究的成本预算对象主要指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是指工程项目从参与投标、签订合同开始,直至项目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运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实现项目利润目标和成本目标。

2 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为了便于操作,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宜过于复杂,一般设置三级责任中心就可。即成本预算的主管部门、机关职能部门(经营科或预算科)和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中心分别负责成本预算的批复、审核、填报和执行。项目承担单位是成本预算的填报单位,也是预算的执行单位。

3 成本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3.1 成本预算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成本预算是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成本费用的构成或工程子项目编制而成,包括前期的投标费用等。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整体测算,确定项目的成本费用、成本水平及目标利润,并以承包合同和成本预算为依据,签订分包合同,使分包费用控制在事先的预算之内。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成本费用的开支以预算成本为控制依据,财务主管对不符合预算成本的费用开支严格把关,定期进行成本预算分析,及时发现影响成本预算偏差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纠偏,使实际费用在预算成本内开支。因客观因素引起的成本溢涨,应重新确定相关成本指标,及时调整成本预算,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修订批复后的成本预算执行。

3.2 成本预算管理是合理确认项目实施单位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建项目不可能及时按分部分项交工验收,因此也不能及时与甲方或业主决算,导致承包方与分包方的决算也随之滞后。财务决算对在建项目的当期收入和成本费用没有确认的依据,项目实施单位的经营业绩也不可能当期确认,相应的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就不能及时兑现和执行。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编制详细的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根据这些数据编制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表,对进度预算成本、进度收入、实际财务支出及已发生未结算支出进行比较分析,以此确定当期毛利和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并落实有关奖罚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3.3 成本预算管理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

成本预算管理是财务核算满足税务检查的基础工作。税务机关对建筑企业的纳税检查要求较严,税务检查时,施工单位必须提供项目成本预算表,检查项目实际利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实际发生费用是否在成本预算之内,超过预算成本部分施工单位给予合理解释,对于不合理的费用开支,税务机关不予确认,必须重新核定纳税额,交纳税款和滞纳金。所以在财务核算时,必须严格在预算成本范围内列支,拒付不合理费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4 成本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成本预算管理采取由下而上、逐级编报、逐级审批、层层落实、滚动管理的办法,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流程如下内容。

4.1 填报成本预算

公司承揽的所有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成本预算书。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包括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当地材料价格信息及现场勘察情况。工程项目分包有清包工和包工包料两种,填报单位应根据分包方式进行编制,成本预算费用项目应与财务报账项目基本一致,一方面满足财务核算和税务检查的需要,另一方面便于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分析。

4.2 审核成本预算

公司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科或经营科,负责对各项目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施工费单价、材料单价、民工费日工资是否符合市场价,本项目发生的期间费用或现场管理费是否科学合理等等。

4.3 上报成本预算

预算科或经营科对成本预算认真审核完毕后,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复。

4.4 批复成本预算

主管部门根据预算科或经营科提出的审核意见,结合实际作出增减预算或同意预算的批示。

4.5 成本预算执行

项目承揽单位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重新修订成本预算,成本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工程项目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工程项目部是成本预算的直接执行单位。成本预算只有与财务核算、项目实施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由财务人员兼职执行这项工作比较合适,执行人员结合工程进度、工程计量资料和财务核算情况,定期编制详细的成本分析表。与成本预算对比分析,对工程后期成本、利润情况进行预测,并反馈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成本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偏差,要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部班子应认真查找原因,如果人为因素造成的成本溢涨,立刻纠正严控成本,并追究责任人责任。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成本偏差,应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说明原因,提出修订成本预算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复后,按新的预算成本执行。

5 成本预算管理运用影响因素分析

5.1 主观因素

(1)决策层的重视程度。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效果取决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决策层对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态度。可以说决策层对成本预算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单位的态度和行为。管理办法预期所能带的价值和效益,只有引起决策层的高度注意和赏识时,才有可能成为公司的制度、政策和规定。想法再好,预期效果再明显,如果得不到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执行力度会大大减弱。同理,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运行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以规章制度形式公布于公司各部门,对所有员工进行约束,从而为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管理层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能否层层落实,与它的执行部门密切相关,管理层是公司制度、办法的真正执行者,同时也是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本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机构,即项目实施部门、预算科或经

营科、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高度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真正意义和重要作用,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狠抓落实,成本预算管理办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作为执行机构负责人如果不支持不认同本办法,那么他的部门成员也不可能去认真执行,最终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半途而费。

(3)成本预算管理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成本预算管理的参与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项目预算和基础财务知识,还需熟悉项目的施工工艺、主材市场价格等相奖信息,如果能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成本预算管理质量可能更加明显。

5.2 客观因素

(1)工作量计量不及时。工作量计量不及时,是影响成本预算分析表填报滞后的原因之一。执行情况分析表是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编制的,计量部门不能及时提供准确工作量,形象进度无法确定,当期进度收入及工程成本就不能科学估算和确认。

(2)项目设计变更,新增工作单价处于洽商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可能会导致新增工作内容的出现,新增工作量没有合同单价可依,与业主或甲方一时洽商未果,导致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与实际成本出现差异。

(3)市场材料单价升降不定。大型项目一般时间跨度较大,主材价格处于或涨或降变化中,项目实施前的成本预算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市场价格编制的,实施过程就会出现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出入,导致同期同等工作量其实际工程成本不一致。

(4)省外项目,管理薄弱。项目部是省外项目的组织机构,直接主管项目的生产、质量和安全,项目经理是控制成本,使项目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公司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及控制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薄弱,只能间接了解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等情况。项目部作为成本预算的基础责任中心,直接影响和决定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的质量和时效。

(5)项目决算时间滞后。工作量的变更引起的各种问题,需要长时间与业主或甲方协商沟通,工作量的计量及有关单价的确认是影响决算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检部门等多方面的约束,竣工验收资料需层层审核层层审批,过程复杂繁锁,都会导致项目决算时间滞后。所完工作量和有关单价不能及时得到业主或甲方的确认,相应地与分包方的工程款也不可能及时结算,这也是影响成本预算分析的原因之一。

6 提高成本预算管理运用效果的对策

(1)成本预算体系与财务、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实现成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评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报表在编制过程中必须以财务收支数据为基础,结合项目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调整才更科学更切合实际,另外,通过财务系统,比较预算成本,严把费用支出关,才可能真正做到事中控制。

(2)加强制度落实力度,提高职工预算管理意识,为预算管理酿造良好的运行环境。良好的运行环境是成本预算管理贯彻执行的保障,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

(3)加强各级预算责任中心的沟通交流,拓宽信息传输通道。成本预算管理是一个从下到上,逐级编报和审批的过程,各责任中心只有加强合作与沟通,才能使成本预算管理的相关信息快速传输。及时反馈到各有关部门,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质量。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3

摘要本文根据煤炭企业筹建期间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筹建期间财务管理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创建科学、高效的内控体制、加强资金的筹措和支付等若干实际操作方案。

关键词煤炭企业筹建期间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驾驭、组织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煤炭企业在筹建期间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煤炭企业的建设是从筹建到施工再到试产投产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筹建期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当的重要,具体来说,筹建期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项目内容主要是先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得出项目可行性方案后,再进行项目概算和工程预决算,在这之后开始项目的建设,最后进行总的竣工结算。

一、基建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

1.抓好基本建设前期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

基本建设项目前期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重要阶段,是项目成败的基础。为了确保基本建设项目决策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财务管理与监督要抓好以下方面:

①在项目建设阶段。要根据国家、行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财税政策、企业收入结构、财务状况审核项目,对设计单位招投标的审核和过程的监督,对项目前期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持的控制。

②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煤炭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重点是经济上是否可行、项目概算是否合理合规、资金来源是否可信合法。

③在立项审批阶段。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重点是“防腐”、“防变”。

2.强化基本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1)资金筹措方案和投资计划落实

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由项目资本金、借入资金构成。要审核自有资本金是否到位,是否列入年度预算中;要审核招商引资的资本金出资合同(协议)是否签署,与工程计划是否匹配;要审核政府拨款或补助文件或批文是否拿到,如果不到位有无其他资金补充;要审核借入资金是否有银行出具贷款承诺意向书,要审核年度投资计划(预算)是否落实。只有资金与计划落实了,才能同意开工建设。保证项目进入实施阶段能够按计划、按进度及时供应资金,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2)强化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的财务监督和管理。要审核参与竞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如资金实力与现金流量状况、偿债能力与企业信贷情况,以确认其有足够财务履约能力,保证项目能够按合同约定的工期完成,提高投资效果;要审核参与竞标企业的社会信誉度,通过人民银行、各类网络进行社会信誉度调查,了解其未决诉讼、归还贷款、往来拖欠、设备工艺等情况,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要参与标的审核与招标全过程的监督特别是招标说明书的制定,要将双方约定的资金、工期、验收方法、材料供应、付款方式、质量标准及押金规定清楚。

(3)强化基本建设项目建造过程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的工作质量,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监管水平,提高建设项目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机构的设置和领导分工,实现各职能部门及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互相制约。

3.做好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决算是财务管理的重心

煤炭基本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设计全部完成后,要求组织项目完工验收、移交投产,为确保建设项目新增资产价值正确全面反映投资者权益,要抓好竣工验收和调试投产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要按照单项工程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进行,特别要注重投产调试验收情况,保证基建项目移交的完好性。抓好完工项目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清理。基本建设项目完工验收后,应对各种固定资产、设备、材料、债权债务及时清理和移交,并办理规范的交接手续,做到工完账清。做好基建项目尾工款的管理和监督。对于工程质量保证金,必须达到合同规定的保证年限,经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后,方可付款。要抓好基建项目决算的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煤炭企业筹建期间财务管理的实际方案

1.创建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财务体制和内控体制

创建账套、会计科目的设置是基建财务的基础,一个合理的构架更利于项目的财务办理。工程技术单位负责工程施工,而财务单位则反映单项工程的资金价值,会计科目、单项工程帮助核算应按工程概算设置,一一对应,这样才能准确地核算单项工程造价,才可以区别哪些是概算外工程,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避免超筹划、超预算。

健全基建业务内部财务办理体制,包括预概算编审体制、核算体制、内控体制、报表体制和竣工财务决算体制,对基建业务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准时做好原始记录,准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财务人员要以项目概算内容为指导,避免出现工程施工与财务“两张皮”的情形。不光要参与工程资本控制,并且要参与项目评估、概预算等各项评价工作,收集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核算、研究、评估和经济评价,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税率等数字,从财务角度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建议资料。

2.增强煤矿企业基建期资金筹措及办理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4

当前我国的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领域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存在着规定模糊的现象,这使得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活动没有明确的方向,存在着混乱和随意性。

(1)部分概(预)算项目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相脱节当前我国的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依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来开展工作,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建设的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准确的反映,水利基本建设使其开展工作的主要的对象这些都与现行的制度相脱节。

(2)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很多是公益性的,且多需地方配套资金很多水利基本建设的都需要地方财政提供资金,这对于一些财政比较苦难的地方政府来说是非常重的负担,很多政府没有资金就只能以民工的形式来抵用需要提供的资金。然而地方政府提供的民工劳动力的价值并没有一个权威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相关的政策也没有对劳动力折价进行明确的规定,这使得水利基本建设的财务管理无法对这部分价值进行核算,这样就使得核算的结果不能真实的反映水利工程的实际的成本和造价。

水利基本建设单位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决算,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财务活动进行总结,对整个工程期间的财务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但是当前水利基本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之后并没有认真的执行财务决算,提供的决算报表没有按照相应的规定来制作,这使得整个工程的财务活动无法得到审查。

从以上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看出,水利基建财务管理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制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水利基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1)财会人员还要努力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知识,如概预算知识、工程知识、合同知识等,弄清水利基建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执行和费用开支的标准与范围,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努力为水利基建工程建设服务。

(2)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综合管理和监督的职能作用。这就要求加大自学与培训相结合的学习力度。

2加强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1)规范建设项目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利基建会计核算对象是水利基建项目,核算的重点是正确反映水利基本建设概(预)算的执行情况,概算项目与会计科目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都是把建设项目中的费用进行分类归集,不同的只是概算是事前的控制,其归集的项目反映应该需要的投资,会计科目则是反映不同项目内容实际发生的投资。

(2)强化建设资金监管。建设资金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因此资金管理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点。根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单位要合理安排和使用建设资金,建立有效的资金运行机制,强化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和约束,首先落实建设资金监管责任人。《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建设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使用负责,建设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建设资金监管的各项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监督管理。其次建设资金监管按照效益原则进行,严格按制度办事,实行规范化管理。

(3)加强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和监督。工程价款是施工企业实际完成设计工作量的货币表现形式,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合同规定条款、价格进行结算。加强工程价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审核工程价款结算的手续是否完备、结算审批程序是否规范。二是审核结算凭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防止高估冒算和虚报冒领。

3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

(1)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争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各项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提高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改革形势,投入到新的管理工作中去。同时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支付系统,强化安全保障,尽快全面实现网上申请、审核、批复和支付,以加快直接支付的速度和效能,提高支付效率,不能因人员等问题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工程造价,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审核

 

一、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乖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既要全面又有重点。

二、项目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核算过程是多层次的。从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确定招投标合同价,到最后的竣工结算与财务决算,整个过程是由粗及细、由浅入深的逐步分解和逐层控制的过程。

(一)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因此,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是否科学、合理。因此,需要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投资估算实事求是地反映设计内容;项目投资决策采用集体决策制度。

(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

1、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以控制工程造价。

(三) 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一是要合理控制工程变更。二是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对方索赔。三是控制工程材料采购,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1、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

2、降低材料成本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核心。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集中反映在对材料的价格和用量的控制上。

3、充分发挥注册造价师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控制造价人员从设计伊始就应全面介入。

4、加强工程计量和控制工程付款。

5、加强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

(四)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竣工决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最终手段,也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一是要按照甲乙双方在施工合同中的约定,认真对照施工签证、竣工图、竣工资料审核计算。二是准确计算工程量。三是计价必须准确。预算人员要熟练掌握工程量的计算规则,熟悉分项工程的组成内容及有关规定,在企业定额的基础上,准确确定工程计价。免费论文,审核。

三、工程造价的审核

(一)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1、工程量的审核

在计算各分部的工程量时,各分部都有其规定的计算规则,必须按照计价表的规定执行,掌握计价表子目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的定额单位保持一致。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除此之外,还要审查签证内容是否与合同中包干费中的内容重复。

2、单价套用的审核

单价套用的审核也就是审核其套用计价表是否合理和准确,工程项目有否重复套用。在套用计价表单价过程中,所使用的主材料与计价表的主材料的价格不同时,要依有关文件和计价表的规定执行。免费论文,审核。

3、取费的审核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

(二)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

由于建设工程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数量大的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多次性计价的特点,因此,采用合理的审核方法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直接关系到审查的质量和速度。主要审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就是按照施工图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有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计价表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和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在投资规模较大,审核进度要求较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但建设单位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仍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2、重点审核法

这种方法类同于全面审核法,其与全面审核法之区别仅是审核范围不同而已。通常的做法是选择工程量大,并且造价比较高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其次重点核实与上述工程量相对应的定额单价,尤其重点审核定额子目容易混淆的单价。另外对费用的计取、材差的价格也应仔细核实。免费论文,审核。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减少,效果较佳。免费论文,审核。

3、对比审核法

在同一地区,如果单位工程的用途、结构和建筑标准都一样,其工程造价应该基本相似。免费论文,审核。因此在总结分析预结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同类工程造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整理出用途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的单方造价指标、工料消耗指标。免费论文,审核。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分折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针对这些子目进行重点计算,找出其差异较大的原因的审核方法。

4、分组计算审查法

就是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把若干分部分项工程,按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利用同组中分项工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计算基数的关系,审查一个分项工程数量,就能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5、筛选法

筛选法是统筹法的一种,通过找出分部分项工程在每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用工的基本数值,归纳为工程量、价格、用工三个单方基本值表,当所审查的预算的建筑标淮与“基本值”所适用的标准不同,就要对其进行调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查速度快,发现问题快。但解决差错问题尚须继续审查。

四、结论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变化多端,使得工程投资的确定与控制变得更为复杂化,这就需要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既全面又有侧重点。在工程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时时要有控制造价的经济头脑,认真分析和充分利用建设周期中的重要信息,把握住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全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浅谈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

[5]《高校基本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浅议》

[6]《浅析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7]《谈工程造价目标控制几点看法》

财务决算和预算的区别范文6

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进行,逐步向前推进的。1997年国家颁布实施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1998年颁布实施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当前绝大多数单位在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为了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从大局出发,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布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但在会计实务中,也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这与执法力度不够有关,实务中往往是发现问题后只是要求进行调账或给予轻微的罚款,甚至有的还不了了之,没有给予肇事者重击。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应认真执行《会计法》,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单位负责人、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环境,保证财务会计制度落到实处。

统一的会计标准、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要实现会计改革的目标,关键是要认真贯彻实施。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数量庞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理解和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时往往会出现偏差,一些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与制度要求不一致,甚至有的会计人员为了某种目的而滥用会计法规赋予的各种会计标准,这都不符合会计改革的要求,对提高会计质量极为不利。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水利事业单位类型多、专业性强,既有公益性为主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为主的单位,而大量的是二者兼有的事业单位。由于水利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使单位资产难以界定,会计核算复杂,财务管理困难。具体而言:一是基础管理关系尚未理顺。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水利的公益性使水利工程管理、服务收费、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导致水利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关系未明确,经济关系不清;事业单位机构庞大,人员过多,大部分经费只限于人员开支,严重影响水利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二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规范的财务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形成,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虽然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都有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但办法内容过于单一,往往侧重于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其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预算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影响,预算编制工作只是被动地接受财政拟定的指标,不能全面考虑事业单位发展要求,财务部门只是单一地对各专业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缺乏深入研究,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和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同时,缺乏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督,预算的约束力不强,挤占挪用的问题普遍存在。四是费用征收体制不顺。近年来,水利收费工作虽有进步,但由于征收机构摧收、劝收工作的能力较差,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措施,对拒交、滞交行为没有有效的制约办法,造成各项规费的收取率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费和水利工程定额管理费因没有强制性的执行措施,征收效果很差。

二、案例分析――长江委综合管理中心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综合管理中心是长江委2002年机构改革时新成立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着长江流域血防管理、中央防汛物资储备、长江防汛抢险、水利建设与管理中心等事业职能。在综合管理中心组建时,除部分事业单位整体划转外,还接管了当时已萧条的原长江委综经办管辖的一些全民、集体企业。2005年10月经委党组研究决定将长江清淤疏浚公司划入综合管理中心管理,同时将长江委投资疏浚公司股权转交综合管理中心管理。根据长江委赋予的职责,综合管理中心内设8个事业职能部门,同时管辖9个企业(全民企业5个,集体企业4个)。是一个“以事业职能管理为主,兼管长江委投资的历史遗留的小型困难企业的多功能复合型事业单位”。即第一类,事业职能单位承担长江委赋予综合管理中心的主要事业职能;第二类,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是长江计划经济的产物,现整体不能正常经营和生产,职工离岗,将经营与生产场地以出租为主,维持职工基本生活;第三类,全民企业(长江清淤公司);第四类,集体企业。

(二)财务状况分析首先,综合管理中心事业职能以社会公益性质为主,创收能力有限。近年来虽挖掘潜力,开拓经营,但是单位创收水平仍旧较低,作为衡量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重要指标的经费自给率平均仅为13.2%,机构运行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其次,综合管理中心财务结构一直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突出矛盾。综合管理中心虽然整体上属于事业单位;但是在职工构成比例上,离退休职工和历史遗留的全民、集体企业职工占职工总数的85%,并且这些职工基本处于待岗状态。因此,综合管理中心一直存在着“依靠事业在职104人的创收力量,承担离退休153人(离休21人)、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170人和集体企业252人经费缺口的任务”,这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绕中心发展的问题。最后,历史遗留企业包袱日益沉重。目前,综合管理中心下属企业单位基本已歇业、停产,这些企业职工的生活、医疗、养老保险续保基本依靠综合管理中心承担,在目前较低的保障水平上,每年约需支出近150万元,离退休人员支出已成为制约中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原因分析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遗留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负担。一是企业净资产少,设备陈旧,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人才缺乏,不具备行业优势,市场竞争力差。在行业分布方面,企业多集中在机械修造加工、印刷、流通等传统领域,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经济优势,也缺乏相应的高级技术人才,多年来严重依赖长江委的内部市场和其它市场扶持措施,市场竞争力弱,市场经济适应力差。多数企业(单位)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门面(或厂房)对外租赁的差

额收入已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二是职工整体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年龄约占职工总数的70%;职工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高中、中专及以下的职工占总数的60%以上。由于长期受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不少单位在事业和企业间的角色定位模糊,企业干部职工危机意识不强,不能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范运作,职工的心态摇摆不定,企业没有发展后劲,缺乏活力。三是职工收入整体水平不高,部分集体职工收入微薄,生活极其困难。就全民职工而言,职工60%的工资由中心统一发放,企业设法筹集工资40%的部分,一旦遇到企业效益不佳或收入不稳定,职IT资自然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不能及时到位;集体职工除一部分已退休可领取社保养老金外,大多数(目前下岗、内退者)只能领到一、二百元生活费,因暂时无法完全纳入地方社会保障体系,一些职工家庭收入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都达不到。

二是医药费用负担沉重,职工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自2006年1月1日以来,全民企业离退休职工的医药费归人中心统一管理并承担医药费,在职职工基本医药费由企业自行解决,但企业困难职工医药费报销难以落实。集体职工大病、重病者不少,然而企业无力承担,又没有社会医疗保障,通过管理中心救助的形式加以补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社会保障方面,由于长江委还没有和社会保障制度接轨,事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的建立,还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

三是融入资产短期内无法充分发挥效益。长江清淤疏浚公司的挖泥船及辅助设备虽然资产原值达1.67亿元之多,但由于水利工程市场竞争激烈,并且设备折旧、管养费用较大,公司运营成本较高,短期内无法有较好的回报。另原占有使用某职工宿舍的出租门面,除缴纳近18%税款外,还要上缴委有关部门房租和管理费,经济效益欠佳。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一)预算管理模式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核心。基于政府收支的改革,结合长江委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收支改革具体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完善经济目标责任制。预算管理是中心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细化、量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心财务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为此要制定《综合管理中心财务收支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客观全面、量入为出”的预算编制原则,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对已经批准的年度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未纳入年度预算的费用不得列支,实现预算的硬约束。中心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预算编制的预测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同时建立以预算控制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其次,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结合中心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风险控制系统,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控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第三,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安全是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同时对各单位的资金使用能够及时监控,对确保资金安全、规避风险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第四,积极推进集中采购,减少采购成本。对设备购置、车辆保险、基建维修等项目由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节约资金,规范管理,提高效益。最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及日常监督检查,防范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统一会计科目使用、财务会计报告格式和信息化核算要求,建立实时有效的会计信息报告体系,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使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二是制定借款、报销等日常会计工作的程序和审批权限,将财务报销规定、程序以及各种发票的票样在中心办公网上公示,要求广大职工必须取得合法票据,自觉遵守财务报销规定。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积极开展财会人员后续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建立财务部门内部监控、内审部门独立审计、监察部门实施监管的综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对财会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加强财务监督和从源头治理腐败的力度。日常监督检查从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按照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财务资产部定期对基层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财会制度建设、大额现金支出、发票使用、项目成本核算管理、资产管理等基础工作等。通过对财务监督工作成绩和积极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促进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工作方式的转变,最终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资产管理模式首先,应切实加强行政资产的管理,明确管理权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管理权责不够明晰,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较为薄弱,缺少统一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做好资产的清查核实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权责。资产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并登记入账,实物管理由有关部门进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盘活闲置资产,明确资产的收益使用范围,制定有关资产的使用办法。其次,应加强中心所属企业及拥有股权的公司的资产收益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多种经营应按其经营规模与核算形式区别对待,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式。经营规模较大,实行独立核算的经营形式。湖北长江清淤疏浚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全资施工企业,2005年10月划入综合管理中心管理,同时将长江委投资疏浚公司股权也转交综合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要积极争取,将现有固定资产尽快办理资产结算手续,并解决公司办公场所及船泊码头和备件仓库,推进公司改革力度。对于事业单位较小的经营收入,由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管理。改进长江防汛抢险队等部门固定资产的运作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严格内部管理,增收节支,广开创收渠道。对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按改革的要求重新确定管理目标,对长期亏损企业,可研究实行破产等处理措施。

(三)绩效管理模式为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绩效管理将发挥积极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实行分类考核,绩效管理的原则应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工作质量和工作绩效相结合;考核与奖惩挂钩。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和年度工作计划,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建立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财经管理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绩效考核目标。预算管理方面,严格按预算法中本部门职责于每年第二季度前提出下年度完成工作任务的预算建议,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成预算的编制上报工

作。财务管理方面,按时完成财务决算的汇总、分析、上报。按时汇总上报财务报表,并对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积极开展本单位经费自查,完成本级自查报告及上报;加强资金管理和重大财务问题研究,开展本单位资金管理情况检查。财务收支管理方面,严格按收支分类科目的用途,根据预算控制数(含项目经费)和事业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严格执行借还款制度,及时清理、清算往来款项;有项目经费的部门严格按照项目内容和项目实施进度在经费限额内使用;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与服务。资产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制度,按规定程序申购、建档、保管、处置固定资产,对本单位资产配置及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登记,完善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严格执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模式将对事业单位财务改革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运用这一管理模式将进一步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求,为促进水利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重视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新法规、新制度进行宣传、培训,尤其是结合水利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针对财务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加强下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杜绝违纪违规现象,同时基层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将得到提高。

(五)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化财务管理实施网络化办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有效性,成为财务信息化的目标。根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和长江委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建设以综管中心财务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局部分散的管理向远程集中管理模式的转变,实时动态监控财务信息。

其一,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建立内部核算和管理的有效链接。财务信息化就是基于日常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以会计电算化为基础,以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开发财务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信息共享),实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在单位经济业务信息利用上的同步,在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也满足了会计核算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