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1
1、落实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2、坚持以读为主——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控制师生活动时间——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全员参与,激励学生口、手、眼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重点关注中下等学生。
4、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教学目标集中,教学结构简明。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6、阅读与识字同步,识字写字与朗读并重。以朗读训练为明线,以识字写字教学为暗线,组织教学活动。
7、注重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8、强化教学组织,运用高效阅读课之法规范学生行为。丰富教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内心。
二、基本流程
采取“三读一写”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读:读正确,初识生字
二读:读流利,熟悉生字
三读:读出情味,巩固生字
一写:指导书写,掌握生字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掌握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训练。
(二)、激趣导入:方式:根据课文特点可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如“课题入手、图片引入、音像引入、学习目标提示、设疑激趣”等。 要求:恰当、简短、有吸引力。
(三)、初读课文、初识生字。
目标任务: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正确地朗读全文。
基本步骤: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第一遍: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第二遍: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识字。
(1)借助拼音自主拼读生字词。
(2)检查正音:借助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等媒体集中呈现本课生字生词,采用教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读音是否正确,强调和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
步骤:检查认读去掉拼音读去掉熟字读
(3)帮助加深: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经验,想一想,哪些字已认识,怎么认识的?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4)与同学合作认读。可采用同桌、四人小组互考互认等方式进行。
(四)、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目标任务:读通顺、流利,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指读,不唱读。
基本步骤:1、读全文,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2、检查读文,反馈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导读法。方法:逐段(句)朗读,并指导读法。根据段落特点(比如:生字的密集度、朗读的难易度、在文中的重要性等)可适当采用指名读、范读、赛读等方式进行,直至读得通顺连贯。3、限时自主读文,读流利。
(五)、图文对照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收获。
(六)、指导书写,掌握生字。(不少于10分钟)
可根据本课识字量选择二分之一要求书写生字指导书写
基本步骤:观察提示范写仿写展示评价书写。(注意指导对字形的分析)
要求: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包括字的笔画笔顺、结构摆布、关键笔画、大小等。强调正确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先在书上描写才学的要求写的字。
(2)再在本子上抄写这些生字,每个字写1—3遍,并组词、说话。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任务: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中感悟重点词句,积累语言。
(2)巩固字音、识记字形,掌握要求书写的生字。
二、操作步骤:
(一)课前说话练习
(二)复习导入。
1、可采取开火车或者其它简单易行高效的方式抽认生字,并口头组词、扩词;听写上节课写过的字。
2、读文回顾课文内容,导课
(三)深入读文、感悟。
1、自读自悟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根据短文特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图文结合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汇报自读自悟情况,相机指导朗读,重在渗透朗读方法。
(2)在反馈中根据课后习题、进行仿说、仿写重点词语和句式。
3、练读:运用指导的朗读方法自主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进行感情朗读。
4、反馈练读效果:可采用指名读、赛读、男女对读等方式。
5、赏读:抓住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读,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根据课后习题积累。
2、抄写、仿写优美的句式。
3、推荐课外读书篇目或短文。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2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如何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课题。正像有研究者指出,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在中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评课制度的变革,具体来说即观课议课教研范式的专业化转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传统观课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指出,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弊端及表现为:重视“教”的评价,轻视“学”的评价;重视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定,轻视综合学力的评价;重视个人层面的评价,轻视集体层面的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轻视形成性评价;重视“主科”的评价,轻视“副科”的评价;重视基于教学过程的一般视点的评价,轻视基于学科固有逻辑的评价;重视基于外在标准的观测者的评价,轻视基于内在标准的自我评价;重视量化取向的评价,轻视描述取向的评价。
反观小学语文观课议课,除了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上共性问题而外,还有如下问题:
一是听评失衡。在实际教研中重听轻评,听得多、评得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议课与观课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议课的观课,其意义会大打折扣。二是缺乏实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仅有定性的、描述式的评议,缺乏定量的、基于科学观察的分析;另一方面是评议时主观随意,罔顾事实,甚至自说自话,没有说服力。三是避重就轻。集中表现为“优点说足、缺点点缀”,对于存在比较严重、甚或导向性问题的教学,也往往视而不见,只在枝节上寻找“闪光点”。四是空泛表面。比如,评课中出现这样的语言:“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设计符合教材内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结构严谨,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运用恰当……”这样的议课就是典型的空洞无物,缺乏语文学科特点和针对性。五是忽视全程。完整的观课议课应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而以往的观课议课仅仅关注的是课中部分,既缺乏对教者课前教学预设的了解,课后的教者反思、集体研讨又常常缺位或走过场。六是缺少合作。传统的观课议课往往以教研员或学校领导作为评课主体,缺乏教者与观评课者之间的平等、深度的交流、互动。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而导致观课议课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诊断、激励、促进、改进教学的功能,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有认识问题、组织问题、理论修养问题、研讨氛围问题等,但笔者认为最核心、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以往的观课议课是“去专业化”的,即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学术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从“听课评课”转变到“观察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教研范式的专业化转换。
二、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研究的基本内容
须要说明的是,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引用、整合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博士和宁波大学周勇博士关于课堂教学评价、观察研究的研究成果,并略加笔者的体会。
(一)课堂观察研究的含义
1.从方法技术看,课堂观察研究是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活动。课堂观察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论依据,将研究内容具体化为观察视点,借助定量与定性观察记录工具,对课堂行为或事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定性与定量观察与分析,使观察结果更能有效贴近与刻画课堂行为,对问题的思考可以跳出经验的桎梏,更加深入和理性。
2.从研究过程来看,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系统与研究活动系统。研究过程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大阶段,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系统。在课前会议中被观察者向观察者介绍课堂教学主题和教学设计,观察者为寻找合适的观察点,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课堂上,观察者根据课前的分工,进行认真观察记录。课后会议中,就课堂教学开展研讨,提出存在问题,给出改进建议。
研究活动包括:确定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信息、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活动。
3.从活动性质看,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研究活动。课堂研究人员是彼此分工、合作、互助的研究团队――研究共同体。在课堂观察的每个阶段,都充满着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教师借助课堂观察结果及共同体的碰撞交流――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 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使研究共同体的每位成员都得到促进与发展。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一般内容框架与观察视点
崔允博士基于课堂构成维度,提出LICC框架,认为课堂观察包括四个“内容构成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分为五个具体“观察视角”:
四个“内容构成维度”:
学生学习(Learning):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Instruction):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主要行为是适当的?
课程性质(Curriculum):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
课堂文化(Culture):我在该课堂待了40或45分钟,整体感受如何?
五个具体“观察视角”:
内容维度1―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内容维度2―教师教学―观察视角: 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内容维度3―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内容维度4―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在每个“观察视角”之下,又分别找到3~5个具体的“观察点”(观察指标)。这样,“观察视角”与“观察点”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所谓的“观察视点”。
当然, “观察视角”与“观察点”(观察指标)都是“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须要给出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在学习借鉴课堂观察研究的一般内容框架与观察视点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开发设计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框架》(见下表)。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做的是教师自身应当具备“育人”的意识,对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规律以及相关特点有一定的掌握;其次,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对课堂教学艺术有一定的掌握,并保证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会更加坦诚的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流。
1、在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1.1重视加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朗读和感受
现代阅读观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这个对话的中心,而文本的意义在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自行发现文本中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有效的构建起来,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文本朗读,因为朗读可以将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1.2重视加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阅读和体验
目前小学语文课文中,文章大多都来自于名家名篇,语言华丽、情感丰富,就连说明文也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就一定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重视加强表情感染;小学生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感染、激发学生情感;其次要重视加强语言感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是使用慷慨激昂的声调去阅读文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要重视加强画面渲染和实物演示;世界万物丰富多彩,教师利用图像引导学生进入到自然世界、童话世界中去,可以让学生心灵和情感上面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将生活中的实物拿到课堂上供给学生观察,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
2、在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口语交际主要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课本素材中将作文题目提炼出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决定接下来的课堂流程,教师从旁做出适当引导即可,所以在口语交际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并且要注意语气的转变,例如: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将语气“你应该怎么样……”转变成“你觉得怎么样”,这样有利于为学生创建非常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情感、态度的表达。
3、在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语文课程的相关标准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做到认识1600左右数量的汉字,可以写出800左右数量的汉字,要求五、六年級的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做到认识3000左右数量的汉字,可以写出2500左右数量的汉字,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汉字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汉字,然后在合理的借鉴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使五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快的熟悉这些生字。例如:一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锄禾”这节课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识字与诗文理解相融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了解生字和诗文意思,这样可以取得字出图像、图出情感、情感升温的理想效果,在进行生字巩固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出这个字的意思和用处,五年级的教师可以引用一年级这种识字教学方法,这样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都可以将情感融入进去,切实的了解字的含义。
4、在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方面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4.1根据目前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需求改革
很多小学生都难以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写出来的作文也缺少激情、感情、感染力,导致学生的作文不能将真实的自己很好的展现出来,再加上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隔阂,使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表达出来,这样会让学生的文章缺乏个性,所以一定要根据这种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沟通,鼓励他们积极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
4.2重视加强情感的融入
教师想要让学生的作文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就一定要对学生的情感状态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情感更加丰富,态度、价值观更加明确,首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这样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写作空间,以自主作文课的形式促进学生勇于展现自己、表达情感;其次要重视题材的扩宽,将作文素材与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这种熟悉的习作内容,更有利于学生观察和表达;最后要重视生活阅读量的积累,这样有利于增强情感、精神方面的交流。
结束语
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情感,那么无法找到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育行业在开展教学的时候,除了追求教学效率,还要重视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语文作为情感表达的主要学科,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情感的融入,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天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J.发现:教育版 2016.05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整合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高职高专中的师范类学校,培养对象是从事基础教育的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培养则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而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能的培养是迈向教师专业化的第一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从教素质,提升其专业发展潜能则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高专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坚持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准确合理地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中,既要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但是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特点是章节多,内容多,而实际的授课时数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矛盾?首先,要更新观念、更新内容、更新体系、更新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具有实用性;其次,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本着“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原则,加大从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坚持“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实用为目的,训练为手段”的原则是要求我们在教法课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学科特点——实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课堂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记忆。虽然学校每年都安排一周的教育见习,但是时间短,学生只了解些皮毛,不能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所以就出现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时候做不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讲课的时候举了很多的教学案例,很有代表性,可学生听过之后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是累垮老师,耽误学生。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等多种角色。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应该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把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案例融入教法课堂中,加大学生收集和整理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训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兴趣。通过模拟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探索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学习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活动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所以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理想。下面以笔者一节研讨课为例,谈谈如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为指导,在教法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
1. 适当地进行教材内容整合,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运用
笔者讲授的是第四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第四节“教学策略”中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内容:预习指导、课堂导学、作业辅导、板书设计、教学机智。这么多的内容不可能一课时完成,基于新课程、新课改对教师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和整合教材提出的新挑战,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这节课的安排是学习课堂导学中的导语、提问、讲解、板书设计,然后进行模拟教学,利用拟教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引出教学机智的内容,其余内容自学完成。整合之后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更深层次地领悟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快、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加大课前的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也很多,所以要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中的紧张学习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学流程是这样的:布置预习作业——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通过汇报,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减少课堂教学的负担,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适当缓解因“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而产生的矛盾。
3.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的教学理论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笔者采用的是点拨法、案例分析法、拟教法。 点拨法,在学生充分预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使他们更快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案例分析法,使教学内容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方法,同时在拟教过程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教学角色。
4. 精心设计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要精心选择引入课题的材料,因为导人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序幕,要力求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如本节课给同学们讲《公鸡吃米》的故事:“1938年,教育理论家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作演讲。走上讲台,陶先生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讲桌上,陶先生按住公鸡头逼它吃米,公鸡只叫不吃;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公鸡挣扎着仍旧不吃。当陶先生松开手,把公鸡放在桌上,不一会儿,大公鸡就开始吃米了,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陶先生用这个深入浅出的道理批评了生活中那种“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的现象。其实,学生学习就如同公鸡吃米,应该是自觉自动的行为。这就涉及如何处理“教”与“学”的问题,我们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的第三个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采用讲故事导人,达到“有趣、生动、引起注意的目的”,同时又为学生的练教作了榜样。
5. 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落实“教学做”合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拟教。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教材内容,并收集整理相关的课外资料。上课伊始进行预习汇报交流,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和使用‘教学实施策略’”。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做到教法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填补教材的空白,便于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也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教学。最后以模拟教学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师生共同评议,讲课者自评,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在“教、学、做”中把发现、感悟、交流、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
6. 充分利用备课小组,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拟教训练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5
关键词: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训练小学生进行说话,使孩子们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谈吐飞扬”呢?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1.布置环境创设情境。创设愉快的游戏表演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他的语言就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课《介绍自己》时,我就把这次的口语交际变成了一次交友活动。一个同学上台自我介绍,并说出希望交一个什么样的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可以走上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和他进行交谈,或共演一个节目。这种面对面的交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学生的友情。
2.借助实物创设情境。低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实物兴趣浓厚,通过借助实物的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学生交流、沟通的兴趣。
3.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4.通过活动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有:做实验、游戏、手工后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者参加各类活动时进行训练等。
5.巧妙布置作业,创设交际情境。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要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恰当地加以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促进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
二、吃透教材。抓住课堂,让孩子们敢于说
语文教材既是读写训练的材料,同时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材料。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编排的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就能让孩子们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训练得能言善道。
1.借助插图,激发“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低年级教材中课文大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
2.借助内容,表演“说”。通过表演不但复现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组织演出的过程中,也是进行交际、合作的过程。
3.续编课文,想象“说”。学生是编歌谣的天才,我们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
依据教材,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口语交际,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关注生活。把握训练口语交际的契机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提供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
引导学生观察,发掘说的内容。比如:本人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观察要求:你每天都要走从家里到学校这段路,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其实,学生每天都要走这段路,并没觉得有什么可看的。但在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街道两旁的建筑物、身边的人群……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在“每天一句话”练习时说出来。
2.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
3.活动之后话活动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
总之,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要在教学中,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力争让每个孩子谈吐飞扬。
参考文献:
1.史力范,刘美凤,吕巾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研究.中国电化教育.万方数据,2009:10.
小学语文课教学流程范文6
关键词:识字教学;高效;科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回首以往的识字、写字教学,高耗低效,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机械识字与“平均用力”。如何实现识字、写字教学的低耗高效?笔者认为,根据每个汉字的独特性,因字设法,因时制宜,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可切实提高识字、写字教学效率。
一、因字设法,厚积薄发
汉字是以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这样的图形文字为基础,以会意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系。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性,根据其独特性,可以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
1.追根溯源,认祖归宗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从字源的角度识字,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古人造字时对这个字的思考与设计。如“兔”中的一点,学生在书写时很容易丢掉,教师教学时就很有必要溯源,让学生看看这一点在这个字中代表什么。其中“兔”字就要溯源三个演变过程:甲骨文“”、小篆“”、隶书“兔”,才更好说明这一点代表兔子的尾巴。
识字教学时追寻汉字的起源,将实物图形与文字相对照,通过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轻松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2.运用字理,一举多得
“世界上唯有汉字有字理。”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进而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如:《“红领巾”真好》中学习“牌”字时,图字结合演示“片”字的来由:()()片。学生从形象的演示中明白“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带有片字旁的“牌”指的是扁扁薄薄的木牌、门牌、车牌、扑克牌……“巢”字是象形字,教学中图字结合演示“巢”字的演变:巢,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有趣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死气沉沉的方块,而是栩栩如生的图画;不再是干巴巴的笔画组成,而是流畅的线条绘画。
3.融入字族,举一反三
在汉字这个大家族中,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独立的小家族。掌握了汉字的组合方法,不仅可以扩大识字量,而且能提高应用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中,教师选择“挂”和“哇”两个字作为着眼点,不仅让孩子们找出这两个字的区别之处,而且明白“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偏旁呢?”让孩子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接着通过给这两个字换偏旁,引导积累把文本从文内拉到了文外。(这是在课堂最好的、最有实效的方法之一)这首儿歌不仅讲明了这些生字的字义,而且揭示了字形表意的特点。教师遵循汉字的系统特点,科学解析部分字的偏旁部首,带出了一串字。字族识字,简化了教学步骤,优化了识字过程,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
二、因时制宜,随文入境
教学必须讲究时机,掌握好时机,可以事半功倍。识字、写字教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其教授时机存在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汉字相遇。尤其是低中年级,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记特点,自然地将识字写字分布于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1.在激趣导课中融入识字教学
课题中带有要求认读的生字,这是中低年级语文课较为显著的特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为例,20篇课文中就有15篇课文的课题带有认读字。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不失时机地在激趣导课时融入识字教学。
如在教学《四个太阳》时,教师创设情境:在悠扬的音乐声中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缓缓升起。学生在跟太阳打招呼的过程中,读准“太阳”的字音。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换一换、找朋友等方法识记“阳”。最后学生和教师一起写太阳的名字,学会写“阳”字。这样随“题”识字,学生兴趣盎然。
2.在初读感知中引入识字教学
初读《乞巧》这首诗,老师有意识地把大屏幕上“宵”与“霄”用红字表示,进行字形区别。出示篆文,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来“宀”即房屋,阁楼。“宵”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引申为晚上。“霄”从“雨”,本义“粒状雪花,米雪”,引申为“云际天空”。初读课文后,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如此讲解比较,再加以细致指导书写,“宵霄”二字便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学生今后再也不会混淆了。
3.在品读悟情中渗透识字教学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文悟情。教师要善于抓住带有生字的关键语句,并以此为突破口,组织学生读、说、练、评,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体悟情感的同时,认字读词,明白字义。
如《两只小狮子》一课教学中,教师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依托关键语句“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来带动“滚”“扑”“撕”“咬”等字的认读任务。同时通过情境创设“早晨,天刚蒙蒙亮,勤劳的小狮子就开始练习――;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小动物们都躲在树阴底下乘凉,勤劳的小狮子又在练习――;晚上,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小动物们都钻进了温暖的被窝睡觉了,勤劳的小狮子还在练习――。像这样从早到晚,就叫做――整天。”使字义在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凸显出来,将认字学词、读文悟情合二为一,有机整合。
4.在描摹书写中巩固识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描摹书写的过程中,学生再一次对字形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综合记忆,是熟悉、巩固和掌握字形的绝好机会。教师要重视书写指导,指导学生看清生字的书写位置、间架结构、笔画的穿插挪让等,使学生在感受汉字形体美的同时,把字形牢牢记在心中。
如指导学生书写“垂”字时,首先借助课件,理清书写笔顺。然后通过范写,配合口诀(短撇来当头,一横短又平,一竖站中间,二横最长在中线,一竖一撇左右立,三横长四横短)来明确笔画的书写要点。最后放手让学生练写。这三个步骤目标明确,尤其是第二步用简明扼要的口诀来突破书写难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认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识字、写字教学,尤其是低中段的识字、写字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随文入境,科学、巧妙、自然地呈现,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以达到低耗高效。
三、因材施教,去芜存菁
回顾以往的识字、写字教学,教师对于教材设定的“生字”没有进行必要的教学判断,总是用同样的教学时间、同样的教学要求,甚至是同样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如此教学,势必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生字不生”,由于学生学前水平的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课前就已经认识教材中设定的生字;二是“生字还生”,部分学生虽然已经学了生字,但是换了一个语言环境,由于字的读音、意义发生了变化,又不认识了。
针对“生字不生”和“生字还生”这两种情况,老师必须真正指导学生从有效学习的角度着手,了解学情,对症教学。
1.首次相遇,一见钟情
学生第一次遇见一个汉字,第一次学习这个汉字,会给其今后的学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第一次学习,一旦发生了什么错误,之后的矫正需要下很大工夫。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与汉字的第一次相遇。教师应注重生字的“首识”,将一个东西在一定程度内放大,对我们的认识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生字也是这个道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清澈的湖水》在“我会写”8个生字中,“纸”是教学重点,总有部分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在“氏”下加点。教学时,教师寻根溯源,讲清“纸”字的来历:“纸”字从丝,氏即底部,声旁。纸,古时漂洗丝帛时沉落在池底竹筛上的一层杂丝,粗绢。为防止学生写错,老师又附上一句:绢纸无斑点。接着老师在板书范写“纸”时把生字写得大大的,到底有多大?一般是四个格子的位置。而且让孩子们跟随老师书写,再在生字本上放大,工工整整地书写一遍。
2.巧抓典型,有的放矢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生字很多,尤其是一二三年级,几乎每篇课文都有十余个生字。教师在预设学案时,必须认真研究每个生字,根据学情,筛选并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在识字教学中,要抓住生字中的典型,巧妙设置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更艺术、更科学地学习生字,不断优化识字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一课教学时,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根据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依次板书读音方面易混淆的词语:
滑稽 抽屉 糊涂
软垫 绒线球
蹭
这样从多音字、轻声、平翘舌音等方面入手,将字词分组出示。借助读音上的共同特点,帮助学生突破生字读音上的难点,做到重点突出,落实扎实。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指导写字时,教师将“捉、蹦、跳”归类指导。以往不少同学受“”“足”互相副迁移影响,“”写成“足”,“足”写成“”。尤其是学了“”,“捉”错写成“扌”,这里,选择这三字一同教写,在直观对比中不仅理解了“捉、蹦、跃”三个字的异同,而且有效地降低了错误率。
3.难处授法,重点指导
当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时,为了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规律,发现易错字,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要写的字有11个,逐个教学费时费力,而且成效不一定明显。而十分钟写字是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课要写的生字按照结构归成左右、左中右、半包围三类,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引导学生读帖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同样也是二三学段的教学目标。将写字的教学指导贯穿到整个小学阶段。教师尽可能地做到少教已知,多教未知。利用汉字独特的构字规律,遵循构字规律识字、写字,是提高识字、写字效率的好方法。
汉字教学,奥妙无穷。因字设法、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犹如识字、写字教学的“三部曲”,清新自然的旋律令识字、写字教学妙趣横生、低耗高效。只要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巧抓时机,科学引领,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融入汉字王国,就能奏响高效识字、写字的新乐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