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1
受到初中升学压力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具有应试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1)教师更多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2)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3)课堂教学过程显得程式化。
由此可见,在制度层面尽管进行了课程改革试验,但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具有开展应试教育的激励。因此,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目前出现的尴尬局面,增进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便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心议题。
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在现阶段的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中,不能脱离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环境,只有在充分认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误区之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有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构建。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当前初中生仍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压力,这就促使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以生生的成绩为准,严重影响了对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而学生的测试成绩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
2.初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受到传统课程设计的束缚
正如上文所述,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语文教学素养的开展。通常,初中语文课本的版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发生变更的。
二、构建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
当前很长一段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都不会脱离当前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学工作者只有承认当前现状的情况下,主动出示,寻找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模式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听、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初中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1.引导学生有具有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整合与教学相关的有效信息,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逐步完善教师讲授模式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这就使语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可否认,这些知识点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适当引入新的元素。
3.构建师生互动关系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师生的互动关系,具体体现了“主体系”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则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形成一种融洽师生双向互动的有效科学关系。
三、在语文课堂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
从组织及资源的角度来进行论述,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资源的构建起着积极的作用。组织资源包括人员及设施设备两个方面。因此,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构建,还需要语文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因此,应根据学样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学校财务的具体状况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构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人员的构建
在多媒体教学中对人员方面的构建主要是指,提升语文课教师在多媒体操作方面的水平。当前,仍有部分教师所排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利用传帮带的联动机制。从学实践观察中,可以看出年轻的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技能的掌握上,与年长者相比,明业有优势。因此,可以考虑建立若干非正式组织来展开传帮带活动。其优势在于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全方位的进行联动。
(2)建立激励机制。对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语文课教师,要取鼓励措施。在教学中忽略对多媒体教学,不但对语文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采取一定的督促措施也是实行的一种外在压力。
2.多媒体设施设备的构建
多媒体设施设备作为新时期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资金耗费占用较大;(2)资产专用性突出;(3)由需要专人维护。由此可见,设施设备的构建将会衍生出许多具体的问题。
四、互动模式与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2
新课标的出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评价作了相应的指导。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念、内容及目的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并指明了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在此和大家交流,望能不断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概述及目的
1、概述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诊断初中语文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初中语文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简单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对教学的工作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评价、对教学管理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教学环境的科学评价等,在这诸多的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是最为关键的。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及时的掌握教学信息,并能充分的向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能更好地学习或进行自我反思。
2、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其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来说,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突出初中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
新课程改革的到来,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作了许多改动,其中改动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课改的重要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从此学习方式提出以来,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时髦,不管情境、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强调自主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甚至不少教师认为如果一堂课没有师生、生生互动,就是一堂失败的课。于是,在这样教学思想的影响下,各种各样挂着新课标名目的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示范课、竞赛课等开展得如火如荼,整个教学过程丝丝入扣,教学环节井井有条,无可挑剔,可谓完美无缺,听者仿佛在观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节目秀。在这活跃、几乎接近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晃眼看去,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教学、学生也主动参与学习,但若你仔细的去看,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表演课,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群众演员,课堂看似活跃,其实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只要一到自主探究、交流学习时,很多学生就会表现出茫然,交流讨论环节也是自主的说话。这样的课堂,使得教学过分的趋于形式,违背了教学的宗旨,严重的阻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过分追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看,不会写;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以及过分追求拓展迁移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学生渐渐与课堂脱节,不利于学生的长久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策略
1、如实把握好教学评价的原则
初中语文评价对教学有着巨大促进作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运用适当评价的形式,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作为老师,我们应如实的掌握好以下几个评价原则:①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运用,使被评价者向标准靠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②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反映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特点以及当前语文教改的趋势,突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③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全面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④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简单明了,本色实用,可操作性强。只有认真的遵循好这几个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才能如实的发挥出来。
2、合理运用评价方式,准确、有效的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有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64-02
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教学的作用种类较为丰富。就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而言,学生从初中语文教学中获得较高的思维能力水平之后,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应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或者实际生活中,并起到加速问题解决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应用,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应用有效性的因素
从整体角度来讲,能够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应用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 教学方法因素
教学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灵魂所在。为了保证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的产生,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语文课程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注重变换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保证教学模式作用的合理发挥。
2. 课前准备因素
初中语文的课前准备工作是整个语文课堂的基础。当教师由于时间不足或不重视课前准备等原因,得出一份与实际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契合度较低的教学方案时,其所设计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充分重视该环节的基础上,增强对实际教W内容及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设计出具有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性作用的教学准备方案。
二、初中语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初中语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 初中语文不同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模式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材专题内容方面。教材专题内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之目的,可以将该方面的有效教学模式设计为结合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课前准备工作和教学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课前准备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影响。因此,当确定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应该从多种途径搜集教学辅助资料,结合适宜教学方法的设置得出一份高质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案。以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吆喝》一文为例。由于文章的作者萧乾描述的吆喝种类较多且整篇文章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自主探究题目设定为不同地域特色文章之间的区别以及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流露。与封闭性题目相比,这种开放性话题的应用在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生活经历的差异使得他们对各地地域特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因此,在自主探讨环节中,不同的发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激发,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第二,评价环节。对于学生而言,评价环节具有巩固所学知识内容以及强化思维能力的作用。为了保证评价作用的发挥,教师应该注重评价内容的合理选择以及评价语言的恰当应用。例如,学生指出作者萧乾在《吆喝》一文中提到的“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则教师可以将其评价为:“这种说法很正确,那么同样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描述,就冰棍的吆喝来说,你还可以想到什么样的描述评价方法呢?”这种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方式,能够使得学生从初中语文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提问的应用则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化应用。因此,就初中语文的教材专题内容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2)阅读教学方面。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其他内容相比,基于各类阅读材料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高的概率以及更大的实现空间。就该方面而言,可以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设置为:阅读材料选择、独立阅读、综合讨论、鼓励质疑及疑问。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主要集中在综合讨论以及鼓励质疑这两个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获得一定的灵感,同时,这个过程也会产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鼓励疑问环节而言,针对阅读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学生利用现有知识与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知识进行对比的过程,这种对比行为具有促进自身思维纵向发展的作用。
(3)写作教学方面。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写作教学的特点是难度较高。基于这种现象,学生常常对写作学习兴趣不大,这种现象对写作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为了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可以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模式设计为:学生自主审题、独立完成作文构思和写作、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教师点评。从整体角度来讲,这种教学模式中包含的前两个步骤与后两个步骤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但实际上,这几个步骤之间具有互相辅助、相互影响的关系。例如,学生在点评其他同学作文以及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点评的过程中,针对作文中的写作方式或者某一个论点会形成不同的意见。不同意见的交汇和共同会间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这种变化还会反作用于前面的自主审题和独立构思步骤,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教师点评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作文形成一个整体化的判断。通过问题及优势的指出,使得学生加深对自身写作能力的理解。除此之外,当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评价时,其与教师的讨论会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思维能力提高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种问题加以重视:
(1)反思环节融入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反思环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入具有巩固所提升思维能力、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基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预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进行自身课堂表现及所学知识回顾等内容的反思。
(2)兴趣激发问题。兴趣是学生课堂表现的主要体现。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常常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听讲的现象。相反,当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具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他们通常会主动提问,并积极参与到教师布设的学习任务中。因此,为了保证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用的发挥,教师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一项要素,融入到有效教学模式设计中。
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来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有必要。作为实现该目的的主要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写作内容、阅读内容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彩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追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2] 姜宇飞.初中语文阅读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徐潇.初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宫瑞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性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87-01
一、前言
语文作为初中的主要学科,其教学实效性对初中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进而满足初中语文教学需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文教学上,对作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既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开展,同时也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有效改革,初中语文教学将偏离教学大纲的方向,作文教学将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课文教学,也要对作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使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都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2.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被动听讲之外,没有更好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渠道。长久以来,必然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教师而忽视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是存在弊端的,只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诉求,才能做到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内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注重学生实践,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
新课程标准推出以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把语文教学片面的看成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是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于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在教学侧重点的把握上,主要以中考考点为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一教学理念不但制约了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有效更新教学理念,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基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对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给与同样的关注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片面的认为课文教学比作文教学重要。根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中,应制定具体的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计划,并积极开展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能在作文写作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给与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以同样的关注,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受到广泛的关注之外,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的诉求,并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满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积极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教学理念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应将素质教育作为重点,而不是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树立了这一教学理念之后,应加强对教学大纲的解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理念进行全面创新,使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相适应,提高教学理念的适应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受到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但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根据已存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建民,刘强朵.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田良臣.语文科口语课程的多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朱琳.培养中学生阅读非智力因素的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应丽娅.论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86-01
朗读教学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史上开创颇早,也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教学“工程”。但长期教学实践表现:初中朗读教学正逐渐变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甚至,朗读教学已经登不上语文课堂“大舞台”,因为语文课的评价体系忽略了对朗读教学的评价与认可,如此,学生的语文朗读的水平更是难以取得质的飞跃,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在当今已经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那么,现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换言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应该怎样开展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治标不治本,所以我们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仔细研究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况,发现在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面,普遍存在有以下问题:
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多讲少读,时间不足的问题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首先要保证的是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口诵心意的时间,然而,由于多年来受到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课上往往是语文老师的满堂灌并充斥着语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声。许多语文教师直言不讳的说:不讲不放心,怕学生不懂,宁可讲多,不可错过。他们经常用问题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和分析,其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疏通课文内容,课文分析完就觉得任务完成了,课也就上完了。也有许多语文教师表示讲解大部分课文时,几乎每堂语文新课都会用到朗读教学法,但是,在实际上语文课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繁重,语文课堂的教学节奏紧凑等诸多原因,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课文《草》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调,语气。像《节选》要求选择一场景,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以达到学生体会大的不怕困难的精神。《枣核》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在进行教学时,往往即便安排了朗读环节,有的教学过程也没有发挥,朗读教学应有的作用,最终反而成为教师讲课的点缀和附庸了。所以,朗读教学投放时间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正确朗读率不高,时有跳字、漏字,语音欠标准等现象出现。同时,学生对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教材包蕴的丰富知识和情感,就无法亲自去品味、感受,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 语文教学设计的目的不明,形式不当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语文教师知道,朗读教学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语文老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和误区,体现在他们课堂上,就是增设了朗读环节,注意了教学形式上的变换,比如:齐读,范读,分角色读等,或者一味运用多媒体来追求新颖的教学手段:配音、配乐、配画面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朗读教学形式,但这些做法只是做好了样子,为朗读而朗读,没有教学的目的,没有具体明确的要求,甚至有些朗读的形式与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非常不一致,只是把朗读作为一种单纯的体现语文朗读教学的理念罢了,作为语文课堂渲染教学气氛的一种手段,使得朗读环节与教学目标严重的脱节,最终导致朗读教学的失效,成为无意义的教学内容。有些初中语文课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见学生反复再读,没有教师的范读,领读等,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没有引领和科学的指导与帮助,教师节末的评点也只是简单几句的否定与肯定,对朗读中存在问题,教师往往会忽略,不能及时合理的进行纠正,更缺少示范。长此既往的话,既提高不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浪费了语文课堂的宝贵的时间。而有些语文课堂的教学正好相反,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聆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只听见教师绘声绘色,范读到底之后,再示意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练一练。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连文章的基本的字词句都还未读顺,何谈与教材内容更进一步的对话,更达不到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目的。
3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无方,效果不佳
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通常分为三种:(1)散读;(2)互读;(3)在全班朗读。教学实践中,一般对于前两种朗读教学,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但是,其也有局限性:这两种朗读方式往往达不到课堂朗读的效果,笔者经常在语文听课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大声朗读课文,会发现有些学生却是默不作声地浏览全文,这样下来效果不好,没有把静止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按教育心理学的说法:没有利用到手,脑,口,耳多种感官合作并用,虽然看起来速度快,但是语文朗读的学习效果不理想,有些读书慢的学生平时朗读就少,读书的速度又慢,课堂上短短的朗读时间更本不够用,语文教师就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最终导致这些学生不了解文章的中心大意,跟不上语文教师讲课的节奏,在分小组朗读或同桌互读时:更是常有偷偷聊天的现象了,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不可能时时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及课堂的各个角落的状况,就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时常对后面要进行的教学环节的内容的开展没有起到递进或促进的帮助意义,反而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进度。对于“在全班朗读”的这种教学方式,好学生朗读的机会要比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尤其是在一些语文教学公开课或语文教学展示课,观摩课上,在全班进行领读式的朗读,几乎都成了好学生的专利,经调查,有的学困生在初中阶段,能得到在全班朗读的机会的次数是屈指可数的。学困生在初中语文课堂学习中,“在全班朗读”中,长期处于一种“失语”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1)语文教师对“在全班朗读”的错误理解;(2)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让好学生“在全班朗读”可以起到教学的示范作用,节省纠错的时间。如此,学困生几乎没有机会“在全班朗读”,即使有,也很快成为众矢之的,反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对朗读失去兴趣。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及要求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学;过渡性;新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我们更加关注教育活动主体――学生。中学时期作为青少年成长成熟的过渡期,是青少年综合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和二次改造的关键时期。语文是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学习开始,接触的所有科目中最为基础的学科。优质的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还能在学生三观、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形成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立足于中学“过渡期”,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
一、从初中学生“过渡期”重新定位语文教学
如上所言,初中作为学生人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学生没有完全成熟但又并非完全幼稚的这一时期,其心理经历叠加式、反复式、辩证式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心理特性。在多重心理特性的影响下,中学生易面临执行与叛逆,接受与辩驳,独立与依赖的多重矛盾抉择,若是疏导不当,容易造成自我封闭,甚至极端厌世叛逆的思想。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学语文教师应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教学相长,关爱学生的重任。这一重任如何在课堂中得以解决呢?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变革语文教学:
(一)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起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细致观察学生的思绪注意力变化。理解学生对自由轻松课堂氛围的渴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等。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是新型师生关系中必备内容。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变语文课堂为文学交流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现课堂气氛活跃化,学生学习主体化。
二、在“两重过渡性”中定位初中语文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升初”的过渡
无论从教材还是从课堂内容上看,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小学语文的内容基础,知识浅显,相对简单容易得多;而初中语文知识点涵盖层面较为广泛,教材内容思维跳跃变化幅度大,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对比鲜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时间充足,教学内容主要是语文基础知识,知识点的吸收方式以记忆为主;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时间紧张,那些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的课堂活动由全面记忆转变为重点记忆,并且增加了抽象思维、情感融入等形式。
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正处于学业、人生过渡期的中学生而言,可能会很难适应,对学习成长都带来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所以,立足两重过渡性重新定位初中语文教学有深刻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既有紧密联系又保持相对独立性的教学整体,其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理论知识,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等多个模块。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不同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理论模块教学中,延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全面记忆,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对于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等其他需要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感悟的模块,则需要积极引导,传授方式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是“初升高”的过渡
初中既然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过渡期,也就意味着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后还要面临更复杂、难度更大、范围更广的高中语文学习。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相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要求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越来越难的学习,中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注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循序渐进,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缓慢而牢固的纠正。一步一步地改正学生身上残留的不适应初中学习的小学学习方式。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有些教师对于刚刚小升初的学生要求过高,甚至潜意识里希望学生具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这无疑是不切实际揠苗助长的表现。正确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程中,进行适当的课前铺垫,课中思考和课后消化,引领学生形成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健康地提高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开发。缺乏兴趣的学习行为只是任务式学习,不仅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长久如此,也会让学习本身失去趣味,甚至成为学生恐惧厌恶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常见的小组问答、情景剧、课本剧排练等新型教学方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即提高教师个人修养和魅力。一个教师的受欢迎程度,和他所教授课程的成绩是成正比的,教师本身受学生喜爱,爱屋及乌,从而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