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1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切实做好灾区劳动力就地安置和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要点〉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灾区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劳动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切实做好灾区劳动力就地安置和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我们的思想统一到国务院的通知要求上来。
二、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加强对外来劳动力宏观调控的力度,结合目前我市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和使用外地务工人员的检查,坚决杜绝私招乱雇行为。
三、加强与相关省(市)、自治区劳动厅(局)驻京劳务管理处的协作,注意灾区民工的动向。自1998年12月1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本市行政区域内新招用外地务工人员的用人单位必须通过外埠劳务基地有组织的招用外地务工人员,不得招用零散外埠劳动力。对特殊需要的,须经市劳动局批准。
四、切实加强对民工有序流动和春运工作的领导。市劳动局成立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为市、区(县)劳动局的主管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各区(县)劳动局及使用外地务工人员较多的单位也应成立相应办事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外地民工留京过节的工作。各区(县)劳动局及用人单位于12月31日之前将领导机构组成情况报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
五、使用外地务工人员较多的用人单位应按50%的比例安排外地民工留京过春节。对在京过节的民工,市、区(县)劳动局将优先办理有关手续。
六、在1999年1月1日至3月1日期间,各级劳动部门暂停办理外地务工人员手续;各用人单位暂停招用外地务工人员;外埠劳务基地暂停向北京输送劳动力。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此期间招用外地务工人员或办理审批手续时,必须报市劳动局批准。
七、建立值班和民工流动信息的通报制度。自12月1日起至1999年春运结束前,各区(县)劳动局、市属各局(总公司)于每月的10日、25日分别上报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一次工作简报;1999年春运期间每周四上报一次工作动态情况。
八、春运期间,市劳动局将组织相关区劳动局和省(市)、自治区劳动厅(局)驻京劳务管理处对本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外地民工流动情况和崇文门三角地等外地人员非法聚集地进行监测。
九、春运期间,市、区(县)劳动部门要加大对私招乱雇外地务工人员、侵害外地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及其他扰乱北京市劳动力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2
根据《协议》,海西20城市将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合作、互利共赢,安全发展、服务全局”的宗旨,共同推进区域安全生产合作,建立健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区域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三项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提升区域安全生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区域性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海西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协议》还就合作领域、合作内容、合作机制等达成共识。海西20城市重点在安全发展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健全协调机制、重点领域监管、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开展生产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落实区域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推进安全生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理论的研究合作,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共享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成果,共同推进区域安全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创新区域安全监管方式。树立区域安全生产监管“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安全生产政策研究,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相互学习并借鉴区域安全监管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区域监管执法、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配合协调,特别要加强周边相邻地区监管执法行动的配合协调,防止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活动为躲避打击流向相邻地区。强化综合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协调本地区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加强与区域相邻部门的配合。
健全区域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区域安全生产合作制度建设,健全区域安全生产合作机制,加快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交流、重大情况通报、跨区联合执法、事故应急救援、跨区事故查处、安全资质互认等协调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安全合作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相互开放各种信息渠道,及时通报各类情况和信息,特别要及时通报陆上、水上重大危险源移动、运营情况,加强适时监控,使之在区域内始终处于有效监管之中,确保遇突况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协作。区域内各成员单位之间要本着相互支持、积极配合、提供方便、共防共治的原则,开展协作互助,重点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渔业生产、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协作,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合作交流,经常性通报监管执法工作情况,共同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3
生态立市战略是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期目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打好“三套组合拳”遵循“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方针,统筹抓好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生态持续好转。以实现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m3以上、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0.86亿m3目标为重点,全面实施节水工程改造、设施农业建设等重点治理措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提前五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远期目标。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将治沙生态林承包给农民管护经营,严格实行“四禁”规定,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
跨越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群众早点过上好日子。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要积极引导农户转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改变生活习惯,建设生活、生产分离的新农村。
要进一步搞好农村环境建设,搞好绿化、硬化、美化等工作,切实为村民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要总结经验,把中陶新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以点带面,用典型推动工作。其他县区要学习借鉴中陶新村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动员群众加快小康住宅建设。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入开展全县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整治,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源头治理、更加严密的责任体系和更加有效的风险管控等措施,扎实推进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维护全县民政服务对象生命财产安全创造优质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深入推进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突出风险整治、打牢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基础、强化重点行业管理“五大攻坚行动”,和消防信息化管理能力、公民消防安全素质“两项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消防安全突出风险得到明显整治、消防治理责任机制明显加强、火灾风险防控体系明显优化、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明显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
三、组织机构
县民政局成立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指导组,县民政局局长任组长,县民政局各党组成员为成员,负责专项行动的督促落实,下设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养老服务股,负责定期调度各乡镇、开发区、局属各单位工作推进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对工作推动力度不大、进度缓慢的,将下发督办通知书、约谈相关单位。
四、主要任务
(一)养老机构火灾隐患排查。7月底前,消防救援大队联合民政局组织召开全县养老机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会议,推动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健全完善“五实十岗”消防责任体系,强化督导考核;指导医疗、养老机构全面落实自查自改,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全面摸清消防安全现状;重点检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单位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自查隐患整改情况、单位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情况等,真正实现从“查隐患”向“查责任”转变,切实消除一批医疗、养老机构火灾隐患存量,夯实单位火灾防控基础。民政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工程的进度,12月底前,确保全县养老机构消防设施设备改造工程全部通过住建部门消防验收。2020年12月30日前,全县养老机构全部建立完善消防档案,养老机构至少打造3处行业标杆单位(表1、表2);2021年,全面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2022年,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单位火灾防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集中整治行业消防安全问题。2020年9月底前,民政部门要对养老服务机构、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等行业单位集中开展排查整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并将排查整治统计表上报至专项行动办公室(表1)。对一时难以整改的隐患,要分类制定整改对策,列出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时限,提供消防技术服务,2022年底前基本整改完毕。
(三)推行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消防安全委员会将在今年印发《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要则》,民政部门将建立完善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推广“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做法,组织行业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2020年底前,由民政局牵头,打造行业标杆示范单位不少于3个(表2),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2021年,全面推广典型经验做法;2022年,有效落实行业标准化管理。
(四)加强重要节点消防安全教育。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要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等主题活动,紧密结合区域消防安全形势、火灾特点,利用线上、线下手段开展提示性、警示性消防安全教育,普及消防安全常识。
五、时间安排
自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20日前)。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明确治理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工作措施、治理时限等内容。
(二)排查整治阶段(2020年6月20日至12月)。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根据方案要求全面排查本地区、本行业系统消防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责任“两个清单”,及时上报排查及政治结果,确保各项排查任务精准推进落实。
(三)集中攻坚阶段(2021年)。召开专项行动阶段性总结会议,梳理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对照前期排查的“两个清单”,进一步细化治理举措,实施差异化整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一律落实政府挂牌督办和跟踪整治,确保按时整改销案。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在推进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隐患整改的同时,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要出台一批配套举措、形成一批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本地区、本行业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的系统性、机制性治理举措,提升整体治理水平。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要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进行研究部署,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主体,细化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三年行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要推动本地区、本行业落实组织实施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组织,定期上报工作动态,确保各项任务按步推进、按期完成。
(二)强化统筹推进。各乡镇民政办、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要紧抓当前行业领域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量化、细化工作要求,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针对不同地区和行业领域特点,研究采取差异化的工作举措,提供相应的治理政策支撑,确保治理实效。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5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逐步扩招,许多高校都新建校区,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高校新建的校区都分布于城市的郊区。城市配套设施的不完善,高校新校区附近往往缺乏大型商场等商业区;加之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多,高校食堂趋于饱和状态;高校食堂菜品单一,价格偏高,这便将学生们的需求转移到了学校周边的流动商贩身上。成都市双流县有着众多高校,大学城的出现,让周边这样的购买需求更加强烈。
成都市双流县高校周边流动商贩的存在有其特殊性。原本属于农民的土地被用以建设新校区或者开发城市房地产,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此外,成都市双流县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工业化水平必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双流县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还有大量农民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成为了失地农民。低成本运作、低技术门槛、无固定场所等特点的职业,便成为了他们生存维持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买方需求的特殊性和卖方生存的特殊性,成都市双流县高校聚集区的周边必然出现了流动商贩。
二、研究工具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载体进行数据处理。共发放买家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93.1%;发放卖家版问卷114份,有效回收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92.1%。
三、研究数据分析与讨论
1.现实状况
(1)成都市双流高校周边流动商贩现象较为普遍,流动商贩已经成为该地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成都市双流高校周边的绝大多数附近居民都表示见过流动商贩,未有见到流动商贩的居民仅占小部分(占5.7%),流动商贩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并且仅有非常小部分的居民(约1.6%)表示他们从来不会购买流动商贩的商品,许多居民都表示若不存在这些流动商贩,他们的生活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仅有11.5%的居民认为即使完全没有这些流动商贩,他们的生活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显然,当地居民已经与这些普遍的流动商贩们建立了生活上密切的联系,这也为不宜完全取缔流动商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成都市双流高校周边流动商贩的治理较之前已经取得了较大改善,之前的功绩值得肯定,但还存在改进之处
许多流动商贩和买家都认同当前城管对于流动商贩的管理较之前都有较大的改善(85.7%的商贩认为与以前相比有所改善,71.3%的买家认为与以前相比有所改善),成果值得肯定。据了解,这样的感受主要源自于成都市双流县政府设立了临时便民市场,允许商贩在高校周围设立临时市场,这样的治理模式,与南京“十二分制”治理方案、浙江人本管理、青岛马路市场管理模式的经验类似,说明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在双流县高校周围推广是可行且可借鉴的。
然而也应看到,仍有14.3%的商贩和28.7%的买家并不认同这一点,说明成都市双流高校城管的治理模式仍有提高的空间。从商贩和买家对城管的满意度,也能反映出当前的状况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只有28.6%的商贩和9%的买家认为他们对当前城管的工作方式是满意的,数据可见,这样的满意度是偏低的。接受调查的流动商贩中约有40%的商贩承认他们与城管发生过冲突,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和谐,这也是应改进之处。
2.市场存在的相关原因分析
(1)买家购买原因分析
有53.3%的买家都承认其购买流动商贩的商品原因之一是价格便宜,为更好的分析该地区居民流动商贩与居民关系的现状,现以买家购买商品的频率为因变量(设立坚决不买、一般不买、有时买、经常买等四个频率程度),以收入状况为自变量因子(分别设立月1000元以下、1000元-2000元、2000元-4000元、4000元-8000元、8000元以上、学生,未工作等六个选项),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著(如表)二者间的显著性参数为0.209,统计分析中一般采用的显著性水平α=0.05,而0.209>0.05,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不同收入状况的居民,购买流动商贩商品的频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虽然周边居民收入状况差距较大,但是对购买流动商贩商品的行为,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商贩的存在有市场基础。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
另一方面,成都市双流高校周边的居民多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在校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购买量大而消费能力不高。学生外的其他居民群体的总体收入也不高(月收入达到8000以上的居民仅占4.1%),由于该地区的特殊性,周围在此购房的居民,大多数也是为了规避市区的高额房价,总体消费水平不如市区的居民。仅有1.6%的居民表示从来不会购买流动商贩的商品,而不同收入状况的居民购买频率又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这再次论证了该地区居民的生活需要流动商贩。
除了价格因素外,85.2%的买家认为购买方便是其购买流动商贩商品的原因之一,同有时80%的流动商贩也认同了这点。由于位置的特殊性,该地区既远离了成都市区,又远离双流县城,周边几乎没有任何正规的农贸市场,周边居民购买商品不方便。同时该地区以在校大学生居多,近年来我国高校连年扩招,而基础设施建设却滞后,高校食堂时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高校学生购买商品不方便,因此也转而奔向购买流动商贩的商品。
(2)流动商贩存在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城市也获得长足进步,双流县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工业化水平必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然会有大量的失地农民,低成本运作、低技术门槛、无固定场所等特点的职业,便成为了他们生存维持的主要方法。流动商贩从事该行业的原因根深蒂固且十分复杂,与我国宏观经济相关,是我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
流动商贩的文化水平总体偏低,51.4%的为初中及以下文化,45.7%的为高中或中专文化,2.9%的为专科或大专文化,而本科及以上文化的为0。在这样的文化水平下,即使不从事该行业,商贩们也自认为难以找到其他的体面工作。从事本行业的收入较低(62.9%商贩月收入在2000元-4000元间,14.3%收入在1000元以下),若完全顺从城管的管理,顾客流失将更大,这也就导致了商贩们宁愿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以尽可能的补贴生活。有74.3%的流动商贩承认,他们出来从事该行业,的确是自己生活所迫,同时也有68%的买家认同了这点。若城管强制整顿,他们的生活来源将会阻断,生活将更加窘迫,这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因素。
显然,政府城管部门显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否则还会产生诸多的社会矛盾。
3.治理建议与讨论
综上分析可知,无论是买家角度还是商贩角度,成都市双流县高校周边的流动商贩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特点是由当前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的现状特点。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改变的,不宜完全取缔流动商贩。
(1)政府部门方面
①继续推广临时便民市场措施,并在推广中改进管理模式
成都市双流县政府之前在双流高校周边设立的临时市场,得到了居民和商贩们的肯定。通过交流可知,政府设立临时便民市场试点的范围有限,而大多数商贩们每天的摆点区域并不固定,也许同天之内会在几个地方轮流摆点,其他地方并未设置临时便民市场,在这些区域摆点就难免会再次与城管发生冲突(有40%的商贩承认他们与城管发生过冲突)。并且临时市场在推广过程中,时间限制得过死,很多时候商贩都不能摆摊,居民也无法购买。有85.7%的商贩和77%的买家都认可这种划定临时经营区域的做法,0%的商贩和0.8%买家认为可以采取夺取的方式,0%的商贩和0.8%买家认为可以采用打压、驱赶的方式,设立临时区域的做法有一定的群众和理论基础,应该给予大力推广,在高校周边的更多地方设置临时经营区域。
卫生条件差、阻碍交通和影响市容,分别位居民心中流动商贩负面影响的前三位,认同上诉三种负面影响比例的居民分别达71.3%、59%和46.7%。有19.7%的买家认为流动商贩的存在弊大于利,若能改变负面影响,相信将有更多的居民会改变弊大于利的想法。政府需要出面协调,尽可能的解决一些这样的弊端。有62.9%的商贩和73.8%的居民认为,最优的方式是经调查论证后,选址给流动商贩经营,同时应该加强管理,无论是买家还是商贩都一致认为,有限度的放松管理并不是不管理。建议政府在推广设立临时市场时,还应着力解决推广中产生的其他问题。首先,在全面推广前,可以进行大量调查摸底工作,临时市场设立前征求附近居民和商家店铺的意见,并与街道办、小区物管公司等部门积极协调,争取更多的摆摊设点区域。其次,设立后应与临时摊贩签订《承诺书》,规定相关事宜;经营食品的商贩,还应办理卫生许可证。再次,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临时市场管理持久有序,必要时还应该安排执法人员蹲守。最后,政府还可以发动群众自治、齐抓共管,可以在商贩中确立了几名“文明劝导员”,协助城管人员维护市场秩序。
②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全面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素质
数据显示40%的商贩承认与城管发生过冲突,同时90.2%的买家表示曾见过冲突。有55.7%的买家与34.3%的商贩赞同应该提高城管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人性化执法。大多数(68.9%)的买家都认为,城管对小贩采取强制手段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执法者应该给他们讲道理。显然,刚性执法必然不能解决问题,容易导致针尖麦芒,应采用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的方式。所谓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即使商贩非法或无规则经营,也应得到相应人性化的处罚教育。这不仅指要配合舆论,更要从现实的执法实践中强调合法经营对于流动商贩的重要性,注重教育流动商贩合法经营。与此同时应向流动商贩们强调他们的违法行为,在何种程度上对其经营成本产生了何种影响,以避免部分商贩会因为高压强制打压政策而产生更为过激的对抗行动,一改以往“全盘落网、一个不留”的工作作风,以温和的态度进行劝导,给予对方改正的机会。执法实践中,应避免没收流动商贩经营工具及设备,对于屡教不改或态度坚决拒绝改正的,可以辅助使用其他罚没手段进行严格教育,对于这样的做法有75.4%的买家表示了赞同,但建议在具体的流动商贩管理尽量少用这样的方法。
人性执法不仅是对商贩的人性,更是对居民的人性,依法办事执法和管理在本质上都是维护民权与民利,32.8%的居民都认为,若居民共同一致意见支持的流动商贩摊位,城管部门就不能以卫生状况、妨碍交通等理由将其叫停,可以运用更为灵活的管理方式,进行民政与民治间的平衡把握,为无业者提供低门槛的就业渠道,方便市民生活。要让城管通过转变对流动商贩的态度,改变以往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实现“执法者”向“服务者”转变,塑造和谐、文明的城管形象。
(2)流动商贩自身方面
政府部门在努力的同时,流动商贩也应该为解决相关负面影响努力。流动商贩应该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质,在政府划定的临时便民市场规范经营。并进行规范的自我管理。有85.7%的商贩赞同政府在指定时间,划定临时经营区域;并且有62.9%的流动商贩认为政府经调查论证后,选址给流动商贩经营,同时需要加强管理,这样的认识也就为构建城市流动商贩自治组织提供基本条件。
商贩们可以以自治组织为契机,依托社区街道等进行合理自主组织经营的规范自我管理,而更高一层甚至可以借助双流县政府积极组建的流动商贩商业协会,规范自身的经营。商贩还可以配合政府在临时经营区域,确立几名“文明劝导员”,协助城管人员维护市场秩序,并听从劝导人员的指挥,实现群众自治,齐抓共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目标。
四、结束语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范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实施
中途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
富源县共有煤面积833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4,地质储量141.02亿吨,其中无烟煤探明储量达38.8亿吨,是我国江南最大的无烟煤田。富源县原本因为没有科学的指导,一味的开采资源导致植被减少,水土破坏严重。2007年4月,富源县政府办了《富源县“珠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水土保持的任务,为开展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的项目制定了措施和原则。
一、实施做法和措施
(一)因地制宜的进行治理
针对本县的地理地势、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科学的进行治理。集中治理梁、峁、沟坡等地势陡峭的山沟,合理的对山、水、林、草、田、路进行布局,保证梯田、林木、水保有配套工程,坚持开发和治理相兼顾。对梁峁、坡沟以及流域的上、中、下游多建林草等植被,梁峁顶种草,山腰荒坡种树,坡地变成梯田。当地的村民可以建立林果经济,鼓励在荒地上开荒,并以林业为主。政府可出资建立库坝和小型的水保工程。
(二)全面推进整合项目
富源县始终将水土保持与人民增收两方面结合起来。水土流失,既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也会使得当地人民贫困起来。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将村庄建设、水利化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行整合。这样可以让规模治理的整体效果充分体现,也注重涉农项目与治理项目的联合投入。项目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每一位领导和治理工作人员都签订责任书,任务明确,让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水利局是主要的部门,要拉动乡政府的其他机构,共同构建实施项目的保障体系。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时,也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和工作需求,有利于当地人民的经济提高,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成果
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水土治理的规定。打破各大村庄村落之间的隔离,要以珠江流域支流为骨架,对“十位一体”实行综合治理。以科学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在规划中以小流域为单位,遵循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将原本分散的治理变成全面的治理,而将全面的治理又再次的分成好几个片面,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得到良好的水土治理。
(四)推动水土保持的监督检查
在督促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水土方案时,组织一定的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对不治理或在治理方面成效较差的工程单位进行批报。实行奖惩和落实个人制度,对治理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和在媒体上进行宣传。对不治理和唱反调的,要进行相应的罚款处理和电视台曝光。近些年,县水务局先后组织监察人员到30个煤矿地区进行了检查,发现了部分乱堆煤矸石 的煤矿企业,并由此责令限期清理整顿。共查处6件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案件,挽回经济损失共计一百多万元。
二、水土保持项目的成效
(一)改善了生态环境
随着水土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共完成小流域的治理面积为35.64km ²,在工程中的投资为480.65万元。在水保林的建设中,一共完成20058亩,果林为3785亩,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对18112亩地进行了封禁治理,1593.41亩坡改梯,1793.41亩基本农田,14.20k m管道供水,9道拦沙坝,2 8道谷坊,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机械化耕作。建立了2740米机耕道和作业便道,3304米长的沟渠工程,并在村庄建立100口沼气池、16口蓄水池。据测算,通过治理后的水平梯田拦水、拦泥的效率都有着很大的提高,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减少到1000t/km ²,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
(二)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自进行治理后,富源县的农业生产结构开始复杂化。农业产业化扎实推进。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增产、年均增长3.58%。种植业中,魔芋年均增长14.5%。生猪出栏数、畜牧业产值分别增长2.4倍、2.3倍。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从29%提高到39%。“富源魔芋”、“大河乌猪”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富源县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县和全国魔芋种植加工基地县。
(三)促进了水土保持
吉克煤矿、宏发煤矿以及黑路山煤矿都认真实施按编制的水保方案,真正实现了绿化。据测算,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02%;单位GDP能耗下降14.03%。超额完成年初市下达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6%,单位GDP能耗下降5.28%的目标任务。共完成12.3万亩的退耕还林,9.63万亩的珠防造树工程,共义务植1430余万株,2009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3.5%,“九五”时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9.5平方公里,积极治理工业污染,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四)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不断实施,其成效也越来越明显。富源被列为全省首批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连续三年被表彰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西部百强县第47位、与“十五”末相比上升了50位。在节能减排、农业、工业与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交通、文化产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结束语:
富源县通过合理的布设坡改梯、林草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的提高了项目区水源涵养和拦蓄能力,减轻山洪灾害和干旱威胁,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并逐步培殖土地资源,促进当地人民增产增收。在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因此也为其他各县的水土保持工作做了一定的榜样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晓峰.闻喜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