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1题;共14分)

1.

(1分)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寄

记)

________忆

________托

(彻

砌)

________墙

________底

(艰

坚)

________决

________巨

(哀

衰)

________思

________老

(掉

悼)

________念

________队

(泰

秦)

________山

________朝

2.

(1分)好朋友,手拉手。

检________

平________

让________

书________

找________

新________

文________

3.

(1分)选择恰当的量词填空。

一________树坑

一________衣服

一________野花

一________小路

一________树苗

一________竹子

4.

(1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激烈的________

________的沙柳树

微弱的________

自制的________

________的夜空

猛烈地________

璀璨的________

黑魆魆________千钧一发的________

________地读书

默默地________

紧紧地________

5.

(1分)照样子写词语。

心惊肉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分)给句子加标点。

(1)你是一个会走路的字吗

(2)这有多快乐呀

(3)我的感情最强烈

文章里谁也没有我重要

7.

(1分)你认识下面的字吗?选出三个注上拼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丽丽美容院

蜂蜜店

社区便民超市

宇飞电脑

8.

(1分)造句。

①不假思索:________。

②指手画脚:________。

9.

(1分)古诗人留下了许多有关钱塘江潮的著名诗句,如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把你收集的这一类有名的诗句写下来吧!(至少两句)

________

________

10.

(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日记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耐劳的“牛”。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在用犄角开创道路。它的尾巴用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在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熟悉——________

喜欢——________

坚强——________

(2)照样子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例:(壮实的)身体

________小铜牛

________身骨

________腿脚

________犄角

________尾巴

________田野

(3)用“鞭策”写一句话。

(4)找出作者想象的内容。

(5)这些想象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从作者的想象,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观察________,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________的想象、细致的描写。

(6)作者写《牛》这篇文章是因为(

A

.

对牛很熟悉。

B

.

非常喜爱牛。

C

.

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11.

(1分)作文。

题目:美丽的秋天

要求:①写出秋天的特点。②抓住秋天的四季去写。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1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7-1、

8-1、

9-1、

10-1、

10-2、

10-3、

10-4、

10-5、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语文是一门结合语言与文字的一门科目,是从听、读、练、写四个方面进行不停地训练而学习的科目。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基础而开展的教学行动,但在我国应试教育风气愈演愈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也开始显现。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出路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1.注意力低下,学习效率不高

小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处于6-12岁,这一部分孩子都将自己玩的天性释放到了极致。我想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上课时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开起小差,这便是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低而导致的。而注意力的不集中也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之一。

2.课程紧张,时间不充足

很多老师都知道我们在教导一个班一个学期的语文是会有一个进度要求的,而面对现在如此繁重复杂的教材,有时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便直接影响学生最后的成绩与我们的教学效率。赶进度的行为只会加重应试教育的风气,而给语文教学造成更大的困境。

3.教学氛围生硬死板

课堂氛围的掌握是考验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而死板的教学氛围也足足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完全是照搬照抄地把书上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不知道掌握好讲解的节奏以及帮助学生总结吸取所学的知识,导致课堂氛围恶劣,学习效率缓慢。这样就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增加了压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6~12岁的学生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段,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也是十分大的。教师在教导时经常感到无力,只是因为没有正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寓言两则”时,可以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学生对故事都是感兴趣的,这样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也会让语文教学更加容易入手。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我想都时刻牵绊着每一位任课老师的心。随着应试教育的风气愈演愈烈,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学会不在只是单单追求成绩,而是要学会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3.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要让学生不断配合教师的工作,只有双方都不断努力才会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不再死气沉沉。例如,教师讲“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完全可以把这节课运用到师生关系当中,学着和学生学习,会使课堂氛围得到大大提升。

上文是我对如何应对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提出的一些看法,并对如何改变当前状况做了简要分析。改变教学困境,需要的是老师日复一日的努力,我相信在老师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让语文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3

一、端正教学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我们每位教师都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形象,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能按时完成自己的所有语文教学工作和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请进来的玉溪师院附中的教师身上,学习到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教学启示和经验。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学习资料管理的规定,无私自为学生订购资料现象。严格要求自己,无私自减少调换课时的现象。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成员今后将更加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言行上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抓实常规

期初教研组制订好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对教学中的预习指导、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等每个环节作明确要求,把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扎实进行教学常规管理。本组教师都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把备课作为自己个性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体现出教学目标多元性、新知学习的探索性,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内容的实际性和课外活动的开放性。认真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统一备课规范,按课时备课,每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后反思等。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把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按照学校教科处的规定,月底上交备课本和听课本,自觉接受学校的常规教学检查,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三、立足课堂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教学质量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实践为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要求教师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文化,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接受“语文文化”的熏陶,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思想,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使青年教师和刚踏上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师成熟起来,尽快适应和胜任高中语文教学,教研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特别是在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和创新。各年级组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备课课题认真开展备课活动,高一年级备课组以单元教学为平台,以每一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为中心,先进行说课和教学反思,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畅谈教法教改及教学中的精彩亮点,使大家共享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在分享中求得进步,在合作中谋求教育教学双赢。高二年级备课组针对本学期语文教材特点,开展了小说人物性格、现代戏剧矛盾冲突和古典戏曲语言鉴赏等研究活动。初三、高三备课组根据年级组的中高考备考要求,认真组织中高考复习,出色完成月考等各级考试的阅卷工作,分析考试质量,写出质量分析报告,为取得中高考成绩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各位教师的辛勤耕耘下,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中高考总分成绩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毕业班教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另外,注重公开课教学质量,在高一、二年级分别进行文言文教学和古代戏曲教学公开课,在听取王忠平、陈亚两位老师的公开课的基础上,探讨初中文言文过渡到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如何鉴赏古代戏曲语言等教学问题。在初三、高三年级分别进行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公开课,从余红梅老师的复习课和李芳老师的试卷评讲中获得了启示,积累了经验,对学生更加关注方法和技巧的培养。要求各年级、各备课组加强听课、议课、评课活动,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客观公正全面地议课、评课,做到每月至少听课2节,“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

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即研究者。”为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技术和艺术上的提高。在教研组内开展论文交流活动,推选陈洲云老师的《链接高考,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和陈亚老师的《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两篇优秀论文参加学校的论文交流会。

五、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4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说:“不学语言(特别是母语)就不能成为人。”语文是个人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要牢牢站在培养人的高度,在教文中育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慧性”成长。多年来,我根据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挖掘语言文字的潜力,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教他们珍惜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本领、多学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和他们一起饱尝成长的乐趣。

一、由“小”而“大”,由“文”到“人”

语文是直接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育人课程,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其基本特质,综合性、实践性是其本质属性。

1.文道统一,教文育人。我将全部语文教学改革活动,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教文育人”。我在语文课中充分渗透“文道统一”思想,在听、说、读、写、背的训练中,在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中,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深意,也就是用语言文字本身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使思想教育似春风化雨般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教养与教育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育人,每一课都是育人的好素材。比如,二年级《特殊的考试》中的主人公小白兔最终赢得了考试,我在选材上巧妙设计问题:为什么不让小熊、小猴、小狐狸赢得比赛,而是让小白兔赢得比赛?我希望启发学生思考:小白兔是洁净的化身,最容易弄脏全身。这样的巧妙构思,使小白兔讲卫生的习惯深深地落在了孩子的心上。又比如,孩子们很喜欢《翠鸟》,但如果平铺直叙,孩子们没什么印象。我在处理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发现这段和前面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发现:前面三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段是叙述。我紧接着设问:换成描写好不好?为什么?孩子们回应:那样写就强调了“翠鸟的窝很高、很远”的知识性介绍,没有情感,用叙事形式呈现内容,更能突出表达孩子们对翠鸟的喜爱。这样讲述就使得孩子们对保护鸟的认识加深了,不能伤害鸟类的价值观落在了孩子们的心上。

2.以学定教,注重实效。重教轻学是传统教学的积弊。我把从“教”出发转变到从“学”出发上来,重视对学法的研究,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努力使讲课富有情趣,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同时也注重教学实效,因为效果反过来又会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巩固和发展。为此,我提出要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一些“干货”,即教学要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情感和兴趣。

现在,有些课堂形式主义严重,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甚少。我常说看课堂教学要看捞了多少“饺子”,没有“干货”的课堂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我们不主张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但也不是不要知识。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字、词、句、段、语、修、逻、文这些东西总得让孩子掌握。没有工具性,小学语文的性质就说不清了。我发现学生读了不少书,但作文中却没有好词句,老师也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为什么作文中很少有学生用这些句子表达呢?原因就在于老师上课搞了生硬的概念,如“这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这类问题,概念没有被激活,表达技巧没有被理解,没有激起学生的思维,自然解决不了学生的表达问题。比如,“水田是镜子”,怎么讲?为了让学生理解消化,变成“饺子”吸收,我设问:水田是真正的镜子吗?(不是)打出“镜子”图片。镜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说:“亮亮的”“平平的”“明明的”,再打出“水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水田里的水“平平的,清清的,清得可以看见事物的倒影,就像镜子能看清脸一样”。这样,句子就被理解了。老师接着说:“镜子是明亮的,能照出我的模样,水田也是清的、明亮的,能看出很多东西的影子。水田不是镜子,但像镜子。”这样,学生就得到了知识的“干货”。

3.植根文学,陶冶心性。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学。文学修养是一个合格公民应该具有的文化素养。唐诗、宋词、元曲、赋,以及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都是多年来留下的“酒”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承载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在实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本中的名家名篇,并以名篇带动一般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内容,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领会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从课堂教学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而且受到了价值观教育。

另外,我注意在生活中把文学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抛弃了过于渲染情感的表现性语言,用接地气的话和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明理,使价值观教育落在实处。比如,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会命令孩子去捡垃圾,很多孩子以各种理由搪塞,这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会用“他扔掉的是垃圾,你捡起来的是品质”这样的语言与孩子们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时,我还让学生用文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并受到教育。如,春天时,低年级孩子爱玩弄花草,我就告诉他们:“童话和寓言里的花草都会说话,说明它们和我们一样有情感,它们也知道疼啊。花草的生命一年就一次,我们掐了叶子,花草就残疾了,有的还会死掉。花草妈妈多么伤心啊!”这样的话语,孩子接受起来容易,他们自然就感到了生命的可贵。

我还注意重组教材,补充大量经典之作,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思想得到提升。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锡庆教授指导下,主编了6个年级的《阅读配餐》,让学生6年下来可以阅读300万字,内容包括了古诗词背诵、古文背诵、中外寓言、童话故事、中外现当代诗文、名人名言、成语、歇后语等。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提倡学生在发言时熟练地运用古诗词,恰到好处地使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在课堂上一首又一首地背诵古诗词,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文学教育。

文学味浓是打动学生的要素。平时我的教学充满优美的文学词语,极富感染力,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的学生经常写诗文,有的还写章回小说。我常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之中,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语文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

4.着眼整体,培养能力。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我遵循教材编写的科学序列,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对每个学期教学工作的安排,既全局在胸,又明确每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对于一堂课怎么开头,选择什么作突破口以带动全篇学习,怎样展开教学进程,怎样收尾,都有独到的设计。

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我注重读、写、听、说、背的全面训练。“重读写轻听说”教学有一定的滞后性,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角度考虑,重视听话与说话训练,也就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非常有必要。口语交际是现代人生存的重要本领,要适时训练。我观察生活,设计具有情境性的交际专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如《我想和你交朋友》《问路》《劝和》等,并编写了系列口语交际内容,做了多节有效的口语交际课,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在课堂上力求环环紧扣、节奏鲜明,使整个教学能“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知”到“会”,由“智”生“慧”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根”的、为未来做准备的人。这种人应该是人格健全、思想独立、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并且具有全球视野的人。但现实中的语文教育却存在许多问题。从形式上看,多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重复着死板的模式,过于重视书本知识、智力活动、纸笔测验,忽视课外阅读和实践、学科思维方法、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一句话,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另外,从内容上看,语文教学一学期主啃一本教科书,老师和学生多在书本上绕弯弯、兜圈圈。大量时间用于为了应付考试的追求知识本位的功利性教学,条分缕析、肢解教材就成了常事,机械重复的知识积累类作业成了语文的便饭。学生学起来乏味,没有灵性,没有生机,没有智慧。

有些学生思想浮浅,认识粗陋,创新力匮乏。多年的教学思索和实践使我逐渐认识到:一些教师对语文本质特点认识不到位,致使作者传递的思想游离文本内容,语言文字是空壳,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思想的训练没有真正贴紧事件中的人和事,导致骨肉分离,或者工具是工具,思想是思想。我们的课堂过多关注知识为本的内容,重复已知,很少触及知识之外的影响人生幸福的内容。语文教学应该在重视“知”的同时走向“智”的发展,从重视“会”更多地转向“慧”的生成,也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真正会思考、会学习、乐观生活的一代新人。为此,我提出了“慧性教学”的思想。其出发点是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根本点是“创新”,核心点是“思考”,灵魂点是“兴趣”,实质点是“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勤思、善思、能思、会思。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对语文课发生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生动、活泼。

具体来说,“慧性教学”就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自我元认知理解教材,用自我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问题,恰当而巧妙地设计承载价值观的语言文字运用环节,使课堂处处能激起学生语言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把自己的灵气、才气和思想释放并表现出来,从而使孩子变得灵活、聪颖起来。

1.知识为本,夯实基础。“慧性教学”是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的,它既指语文本身的知识―字词句段、语修逻文,同时也指掌握知识的过程性程序内容,即学习的本事。传授知识是根本,是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智”的积累,也就谈不上“慧”的东西。知识传授要准确、过程掌握要清楚明白。例如,在教学“连连告退”的“连连”,“窃窃私语”的“窃窃”,“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等词句时,如果老师意思不明白,学生就更不明白了。给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两件宝,就等于守住了基础性的东西。

2.精心设问,发展思维。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要灵活,设计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要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许多教师问题设计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比如,有的老师把教学问题停留在“写了谁”、“说了些什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等问题上,这是浅层的表象学习。《山沟里的孩子》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有的老师设计的问题局限于“孩子们在上学、放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山沟里的孩子起得早,回家晚?(起早贪黑)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这是怎样的一条山路呢?”这些问题是以理解为主的设问,没有语言慧性的提升。如果问题落在“这些孩子给你怎样的印象?(乐观向上、不怕困难)你就是其中的一个乐观的孩子,你会说出一句这样的话吗?酸枣树由黑变红了,山石由黑变亮了……”这样,教学就抓住了语文的本质。又如《丝绸之路》有这样的句子:“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十一年过去了。”在理解这样的文章时,不能用煽情的配乐引读,要遵循理解―感悟―品味―表达的顺序,可依次设计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写得很生动形象,谁来告诉老师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这样,学生的“慧”便由“智”而生。

3.经典诵读,启迪心智。今天是倡导阅读经典的时代,但是经典的阅读缺乏教师指导,多是停留在口号上,大家对读什么、怎么读、怎么指导学生读懂、怎样评价效果等,缺乏系统研究。大部头经典书籍阅读需要精心指导,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我发现目前课外阅读的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就大胆设想:过去我们的阅读量上不来是因为用教材带动课外阅读,能不能置换一下,变为由大部头经典阅读带动教材的学习,也就是把大部头经典作品引入课堂,作阅读指导。几十年不变的一学期“啃”一本书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也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发展。我更新阅读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改变了大一统的语文教学,形成了自己的大语文教育观。即大胆改革课堂,将原来的语文教材学习时间压缩到2~3个月。同时,将大部头书籍的阅读指导课与语言运用实践课引入课堂教学。在大部头书籍的阅读指导课上,我运用个人兴趣阅读、教师规定读书和让学生选择传统文化副本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适度阅读。低年级主要读童话、寓言,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等,让孩子在童话、寓言的阅读中感受真善美,辨别假恶丑,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中年级学生读一些具有浪漫想象色彩的纪实性名著,如《聊斋志异》《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想象。高年级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程度深的书籍,引导学生感悟智慧,初悟人生。同时,中高年级还配以《中国成语故事》《幼学琼林》《元曲四大家作品》等经典,这有助于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5

一种意外的收获改让我认识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反思的教师。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从乡下小学调到了县城小学教书,学校让我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并任该班语文教师,学校校领导及各位老师对我所接班级三年级同学的评价是:散、乱、惯,当时我还真有点头疼。“散”学生没有组织纪律性,我行我素;“乱”不分课上,课下乱说、乱笑、乱打、乱闹;“惯”有一些不良习惯,上课吃东西,喝水,去厕所等。一个星期下来,我确实领悟到了这一点。今天他把鼻子碰出了血,明天他把头磕出了包,这哪里是来学习的,简直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小顽童。看着他们调皮可爱的样子,弄得我哭笑不得。于是我下决心试着走进这个班级体并认真得进行语文教学,我是这样做的:①试着和学生交朋友,讲故事,谈心。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③试着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改掉不良习惯。④把学习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⑤取得一点一滴的成功,就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年过去了,我发现他们有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在教学中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老师要不懈的努力。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去。通过这件事情我开始了自己学科教学的反思。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通过读、听、说、思、演等语文实践活动,把课堂当作舞台,把课本当作剧本,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内容、掌握知识、形成素养。但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重视了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学生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出现了双基掌握不扎实,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课后拓展落不到实处等很多教学问题。联系语文教学实际及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创建了语文课记反思的学习方式,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证明写“课记反思录”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做好语文课记反思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如下:

1打破传统教学常规的教学模式,充分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空间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分低能儿”被社会所遗弃,“会学习,会发展”的人才被青睐,这一变化对教育提出挑战,要求我们培养出来得人才必须具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常规,建立一套适合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式。我们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会学习的人,培养创新人才。学生的有效参与是自主学习的表现,课记反思这一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全员有效参与掌握学习策略,把每一课的学习经历通过各种活跃的思维方式,构建成知识网络,内化成语文素养。

2构建反思模式,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积极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充满着学生思考、探究、反思的过程,教师必须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努力营造一种和谐而有序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为学生搭建起主动学习的平台。课记反思即是这样一座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交流平台上自主而有序的构建知识,发挥想象,拓展视野。

语文课记反思录的一般模式:首先,归纳总结,积累反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基于这一目标,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积累。在这一版块中为学生设计了“我找到了他的朋友”、“我找到了他的对头”、“精彩别错过”、“这边风景独好”、“字词娱乐园”等多种趣味栏目,用以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其次,发现问题,再现探究。有反思才会有疑问,有质疑才能促进更深层次的探究。这一环节以“我的困惑”为主题引导学生回头看,反思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中又产生的新问题,把这些问题及时记录反馈,师生再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解决疑难,从而促进学习,使语文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有效的延续和发展。

再次,理解内化,张扬个性。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他对学生精神的导航作用,在阅读中不能以学生理解作者的意愿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理解和感受,在获得作品意义的同时进行积极的内省和反思。为此设计了“我的名言”、“我心中的他”、“让我评一评”“给作者的一封信”等。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后产生各种独特感受,课堂时间限制了他们的个性张扬,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抒发内心感受,引领学生在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中,感悟语言、感悟人生、张扬个性。

三年级语文教学问题范文6

大家知道,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在较长时间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一种定势。学习习惯的良莠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以及今后的全面素质。那么,究竟应该培养小学生怎样的学习习惯呢?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至六年级教材是这样安排的:

一年级

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用眼卫生习惯。

二年级

掌握正确的朗诵方法,培养朗读、背诵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三年级

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自主认真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四年级

读书要有选择,留心观察事物,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五年级

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语文。

六年级

勤于搜集资料,不懂就问,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一、勤勉刻苦的学习习惯

十年寒窗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十分艰辛的脑力劳动。一个人欲对社会有所贡献,没有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且不会对中华崛起有所帮助的。可见,学习非付出心血和代价不可。

二、全神贯注、精力高度集中的学习习惯

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倘若心有杂念,目标不专,必然心旌摇曳,意念混乱,一定不会进入一种纯净入神的状态,学习效果与质量必受其影响。因此,学习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具有抵制外界干扰的能力,为自己营造一种宁静、温馨的学习氛围。

三、认真读书的学习习惯

同志青年时专门选择环境喧闹的地方读书,强制自己认真读书。只有这样,才可读进去、记得住。读书首先要心绪到位,所谓心不乱想,眼不乱看。有的学生读书时或左顾右盼、或交头接耳、或心猿意马,如此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不可能把书读好。所以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四、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疑问,教师需要鼓励小学生大胆质疑。学问学问,不问,何来学问。清朝戴震就因具有不耻下问,才成为大学问家。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而告终的。所以说质疑问难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小学生必须具有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倘若有疑不质,有问而不提,久而久之,疑问成堆,学习终将落伍。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是指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作出的回答,这是检查学习效果的一种做法,可使思维得到锻炼。而有的小学生每每抄袭他人作业,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长此以往,何以完成学业。

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际上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这已成为学习指导的核心问题。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指导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抓好起步训练与正面引导。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大。从儿童入学的那一天起,教师就必须注意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儿童由于年龄特点,明辨是非的能力尚差,教师要为小学生指明,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用通俗简单的道理正面引导他们,按照课本的要求去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如读写的姿势习惯培养,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对照图示,知道什么样的才是正确的读写姿势。让小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小学生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从他们起步抓起,严格把关,使之读书、写字的姿势、动作步步到位,并形成“定势”,这样才可终身受益。我们知道,书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重写,而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定型,改变就难了。因此,教师还必须认识到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的良好习惯,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突出的薄弱环节,我们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相关的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角度,把良好习惯的培养当成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任务去完成。

(二)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和指导工作。

我认为,小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教师。“身教重于言教”,“无声胜于有声”,这在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代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拿写字来说,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要写“优秀”、“良好”、“及格”的等第;改作文要写眉批、腰批、尾批;上课要在黑板上板书,这都是“身教”的表现。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写字毕恭毕敬、一丝不苟,这对小学生来说,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是榜样和示范。反之,如果教师写字潦草、马虎、龙飞凤舞,对小学生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不也是一种“示范”吗?只不过是反面的示范。只要我们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不难的。

(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内驱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授之以渔”。教师“授渔”还必须让学生乐意“接渔”,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小学生爱学、乐学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尚且不懂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将来究竟有多大的好处,而这方面的道理又不能对他们多讲,因为他们接受道理的能力尚不够,多讲会使他们觉得索然无味。因而,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其兴趣,为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小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组织诸如写字、朗读、背诵之类的小型竞赛,并把获奖面扩大一些,使之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其兴趣一定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