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 青少年 基础素质教育 重要性 系统性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指青少年基础教育过程中,注重那些最基础的、可操作的知识内容及技术要求,培养青少年形成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兴趣爱好和创新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特别是青少年的基础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只有把今天的教育办好,才能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
1 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 各国都重视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能否占领未知世界的有力保证。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保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美国早在1985年就启动了延续到2061年的普及科技教育的2061计划,这一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让美国的儿童充分学习科学、数学和技术方面的基础教育,使其成为21世纪的主人;日本在1984年就组织了临时教育审议会,进行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韩国政府在1995年5月公布了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从而建立起迎接21世纪的“新教育体制”,以“确保技术国和文化输出国的地位”,力争在21世纪使科技水平赶上西方7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1.2 我国发展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的青少年达3亿左右,我国青少年教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教育工程,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性工程”。然而,我国目前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挤压。单纯地看重分数,看重智育,把德育、体育、美育等置于薄弱地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压在教师、学生身上的精神枷锁和沉重负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阻力。因此,实施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把青少年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任务。
1.3 发展基础素质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阶段性特征
近些年来,人类学、认知科学、发育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研究表明: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同时,儿童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力及脑组织结构的建设等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是最好的,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1]。这些都说明青少年时期实施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是“人可持续发展” [2]的基础,影响着以后人各个阶段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2 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必须贯穿于青少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同时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观念的创新,并探索出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实施依赖于教育观念的创新,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求同再现,轻求异创新;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机械记忆训练,轻实验应用”的传统作法,摒弃那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的方式。而要积极支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证。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育观念都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虽然不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但教师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教师已不仅仅为学生的分数负责,更要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使教师的作用不断扩大,教师的角色将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并为花费最少的时间赢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也提出了要求,教师除了传授已有的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改变过去那种把教育看作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观,建立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开放式教育观;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灌输式单向传播的落后教育模式,自觉地应用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网络化等教育手段。而且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不要歧视,而是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推进基础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则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二则对学校、对老师教书育人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理解。在子女成才问题上,广大家长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对子女寄予过高希望,同时要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许多家长虽然赞成教育部门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具体到自己的孩子,等到考大学时,又拼命加重孩子负担,又是请家教、开小灶,又是买辅导材料、找补习班,把子女搞得晕头转向。而对子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有些家长则很少关心、过问,甚至麻木不仁,这是不正确的。
推进素质教育,搞好青少年的基础教育,还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切实保证青少年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取缔那些只顾牟利、无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学校、家长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作出努力,并且注意搞好相互间的配合。
3 实现青少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正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使我国的青少年基础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地开展下去?怎样才能使青少年学生学有特色、教师教有特色、学校办有特色?值得深思。现就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提出设想。
3.1 转变教育观念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前提是转变教育界内外,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把认识统一到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同时加大素质教育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的认识统一到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学生家长不要把升学率和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3.2 建立、完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以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的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和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如何正确评估学校,是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方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必须改变旧的评估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科学、全面体现教育方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发挥教育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逐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3.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的领导干部、教师集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他们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正确与否是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要搞好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校长、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素质高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经验证明:一个好校长带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好一所学校。因此可利用现有的各地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寒暑假教师讲习班;组织网上远程教学、录像教学等,促进广大教师参与商讨对策。
3.4 制定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标准
可由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有关机构领导,尽快组织有关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和有关的研究机构,参考国外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编撰出一套我国在21世纪进行素质教育所应依据的最权威的教育标准和阶段指标。
3.5 深化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探索21世纪中小学教育最必需的教学内容、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性纲要,不求教给学生太多的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掌握最必需的基础知识,并增强能力。改变目前对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要求偏高、内容偏多的状况,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把最新科技成果的基本原理,加入到学校教学中去,同时特别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把科学转化为学科。鼓励大学和社会各界要支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重中之重”,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具有明显的科技优势、人力优势,应借鉴美国大学支持基础教育发展的做法,帮助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等。这样做,不仅可加强我国大中小学之间的关系,减少脱节现象,对于选拔优秀生源也有益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中小学校精心策划、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才能引领青少年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必要的科学技能,了解科学的方法,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注释: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2
秋高雁飞大江奔腾水欢笑,彩旗高飘锣鼓喧天庆落成!__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是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一大喜事。在此,我代表__县教育委员会和全县万中小学生向青少年活动中心胜利竣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我县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校外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青少年学生对接受校外教育的要求日益迫切,校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推进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成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落成是我县校外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县校外教育进入了阵地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这给我县素质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愿增进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亲密伙伴关系,加强与团县委、县青少年宫的坚强有力合作,发扬团教一家的优良传统,促进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和谐发展。积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提供师资、生源、培训、管理和学术支持,协助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发展,使青少年活动中心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教育的前台。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校外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锻炼和能力培养,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改革学校教育囊括校外教育不合规定、不合时宜的做法,突出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优势,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参加校外培训、锻炼的时间和自由,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促进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共同开创我县教育事业新局面。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3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教育 心理潜能开发 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全面的全面改革,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已经引起了学校的大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已经纳入了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安排之中,目前,许多学校内部都设立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处等心理教育场所,尽可能的帮助青少年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合理的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不但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以全面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心理潜能开发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不可缺少的环节,青少年的心理潜能是蕴含在青少年内心深处的一种能力,激发出来对青少年的整体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心理潜能开发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 心理潜能的本质
潜能,按字面的意思来翻译就是指潜在的能量,而人的潜能就可以理解为人潜在的体能,智能,技能等,心理潜能就是潜能的一个部分,在人的所有潜能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习活动被现在的心理科学列为心理活动的一个分支,众所周知,大脑是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器官,也是人类智能开发的物质保障,从细胞学上看,大脑是由上亿个细胞和组织而形成的一个包含许多信息的神经网络,有资料显示,平均每个人的大脑都包含1000万亿比特的信息量,约为计算机信息量的100万倍。虽然每个人每天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会消耗掉十万个左右的脑细胞,但是这和大脑的整体能量相比十分微小,因此,每个人所蕴含的潜能都很多,青少年正值整个生命历程的最初阶段,其蕴含着大量的可开发的潜能,同时也只有充分的开发青少年的潜能才能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2. 开发心理潜能的意义
从心理潜能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人的潜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这是每个人的一个与生俱来的财富。充分的挖掘每个人的潜能不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这也是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基础。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人生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特点,也突出了心理潜能开发的重要性。教育是一项以培养,塑造全方位人才为目标的工作,它的工作核心就是完善人,提高人,这项工作应该将激发被教育者的潜能作为工作核心,全面为这一核心服务。俗话说的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可见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待开发的宝藏,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建立适合于青少年发展的教育体系,充分挖掘潜能。再则,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技能全面,能力极强的高素质人才,这也为潜能开发提出了需求,总之,潜能开发不但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路线。
3. 青少年心理的特点
青少年的心理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容易产生许多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总的来看,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就是青少年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独立欲,自由欲,自尊心,自信心增长迅速,自我意识高速发展。(2)认知旺盛:青少年往往具有极强的想象力,且记忆能力很好,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同时青少年的求知欲极强,思维敏捷。(3)情感丰富:青春期阶段的人们往往具有很丰富的情绪,感情比较强烈,多变,很容易激动,抑郁。(4)有朦胧的望:青少年往往会对异性产生奇妙的感觉,既害羞,又好奇,并且经常会有生理与心理发展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4. 开发心理潜能的措施
开发青少年的心理潜能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进行心理潜能的开发教育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教育策略,学校相关教育人员要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体系,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主动的开发自己的心理潜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总的来看,心理潜能开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1脑潜能的开发:脑是人学习工作的基础,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和能量,帮助学生学会健脑和用脑,是学生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基础和保障。
4.2人格品质的激发:人格品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先学做人,再学成才,可见人格品质是人成才道路的指路明灯,因此学校要注意开发学生的人格意识,全面培养青少年的自尊心,同情心,责任心,上进心等,并且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抗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的提高。帮助青少年完善自己的心理结构,提高人格品质。
4.3学习能力的开发: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行为活动,也是学生接受各项教育的本质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好学,勤学以及高效学习等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邵忠海;;论青少年心理适应与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许丽伟;;基于服务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的初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3]余晓敏;江光荣;;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5期.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4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责任第二课堂
为此,青岛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舍与馆藏资源,做好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体系,服务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为更好的利用博物馆资源为青少年教育服务,青岛市博物馆与学校联合积极引导青少年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在社会大环境中锻炼自我。博物馆积极开展青少年体验教育并将活动的开展定位在组织和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认识、体验,在充分了解、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就自我。
青岛市博物馆开展了我是小小讲解员、走进文物世界、我是文博小博士等多种体验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参与中体验,在换位中思考,在学习中感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不断成长。努力构建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格局。
另外,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多元化的宣教手段。文物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直观、形象的文物代表历史的直接记录和见证,是任何教科书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形象语言。为充分发挥这种自身的教育优势,青岛市博物馆积极与学校联系,结合学生当前所学课程,开展“把课堂搬进博物馆”的活动。如让青少年把历史课的“史前文化”放到了博物馆来上,博物馆提供了许多打、砸、砍、刮削等石器作为教学用品,老师现场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学生可近距离触摸、观察祖先们使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通过让文物“说话”,使学生们在生动的现场教学和对文物的历史真实感和直观的感性认识中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增长了知识。
大家都知道,现在青少年在学校接受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填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空白?让学生掸去由“应试教育”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带来的郁闷和烦恼,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畅游在博物馆,既休闲、娱乐又在玩中学习。博物馆要找到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设立"博物馆学生课堂"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设立一系列以“参与式、感受式”为主旨的,适合不同年龄青少年需求的服务设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感受博物馆给他们带来的诸多乐趣。为此,青岛市博物馆专门设立了青少年互动区,配备了木版年画制作、超轻粘土制作、文物拼图游戏等项目,利用这一资源与驻区学校积极配合,组织学生不定期前来开展活动。互动区的建立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暑假期间,我馆针对青少年的兴趣特点与需求,发挥本馆人力、馆藏资源优势,推出了“奇妙博物馆系列”口才、绘画、英语三个项目的青少年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在提高未成年人自身修养的同时,也培养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喜爱博物馆的浓厚兴趣。高雅的博物馆氛围、开放的教学方式、专业的授课老师、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博物馆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绘画课上,学生在了解了馆藏珍贵文物的历史渊源之后进行写生绘画,每一个笔触都渗透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英语课上,外教载歌载舞的表演,学生热情洋溢的应和,在快乐的氛围里提高英语会话能力;口才课上,学生在展厅内现场实践讲解,灵活的讲解风格展示出未成年人的语言风采。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5
一、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推手
思想品德教育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基础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通过校内的各科目教学来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通过政治科目、道德科目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教学教育。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固然重要,但是学校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呆板,青少年接受的程度、理解的深度,仍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所以,应当同时利用更多、更丰富的校外教育活动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青少年宫作为校外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其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形象化、生动化的特点,通过更多的互动,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青少年往往能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分析辨别能力,磨练自我的意志品格,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另外,青少年精力充沛,热爱课外活动,青少年宫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更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感染,接受的教育和得到的收获远远超于校内课堂。青少年宫组织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形象化的教育活动,往往会在青少年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产生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总之,青少年宫的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在此环境下,他们情感思维的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二、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和习惯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同样适用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青少年要求多层次的需求满足,需要多样化的精神层面的生活支撑,他们有学习求知的需要、独立自由活动的需要、从事创新创造的需要、对美的享受和娱乐的需要,等等。这一系列的需要单靠校内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恰好弥补了校内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赛、表演、联谊、游艺、科技创新、生存训练等项目,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在知识的海洋里驰骋和翱翔,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均衡发展。总之,青少年宫校外教育活动是丰富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三、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教学的重要主题。目前,学校教育虽将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但目前学校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整个教学以应试为主题,就注定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效果会大打折扣。而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就成了满足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升的主战场,有着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在青少年宫组织的各类校外教育活动中,青少年通过动手、动脑、听、看、写、画、玩、做等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自己动手实践,从中不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加深了他们与社会、自然以及生活的联系,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范文6
一、民族地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党和政府作出的伟大的战略决策,西部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西部的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2.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民族地区要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当务之急是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民族地区教育要持续、稳定、长久地发展,也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民族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族地区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素质,就必须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3.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的需要。教育是具有政治性的,民族地区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民族教育的成败得失影响着民族关系,因此,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共同发展。
4.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公开发表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根据我们研究的结论,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汉族地区。因此,有必要针对民族地区青少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二、影响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
1.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从许多民族地区家庭的教育来看,望子成龙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某些家长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家庭教育变成了学校课程教育的延续,从而挤掉了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时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能力的训练,使孩子对课本以外知之甚少,在步入社会之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第二,某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娇惯溺爱,有求必应,舍不得批评,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任性性格,心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第三,家庭不和甚至离异、亲子之间关系紧张等因素也会造成一些孩子自卑、逆反、嫉妒等心理问题。
2.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只重知识灌输,衡量教学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分。一方面,教师、家长都无暇顾及心理素质教育,缺乏对青少年进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自制能力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升学考试给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加重了他们的心理问题。
目前,有不少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还存在观念上的偏差:他们把有孤独感的青少年说成是不热爱集体,认为内向性格的青少年是“思想复杂怪癖”;把人际交往困难的青少年看作是不团结同学;把学习成绩不好,简单看作学习态度有问题,学习不踏实、不刻苦;对自控能力差、违犯纪律的青少年,看作是故意捣乱等。认识上的偏差,使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未能把寻求答案的目光投向心理健康教育领域。
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法上,学校方面也有许多不足。相当一部分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一味用教条、主观、粗暴的方法教育学生,伤害了他们的心灵,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3.来自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民族地区最敏锐、最活跃的一部分人,青少年往往率先感觉到民族地区的变化和冲击。他们一方面为民族地区社会的改革、进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又对某些具体变化迷惑不解。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影视以及外来文化等严重污染了青少年的听觉、视觉,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再就是一些宣传媒介的舆论导向发生了倾斜,如报道港台明星多而报道模范英雄人物少;报道大款、大腕多而报道艰苦创业少;报道个人奋斗多而报道互助合作少。以上原因造成青少年中追赶时髦、模仿名人明星者有之;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者有之;孤僻自私、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者有之;玩世不恭、自暴自弃、道德淡化者有之等。
三、民族地区青少年和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我们对四川、重庆民族地区1012名青少年(有效问卷968份)和内地青少年222名(有效问卷218份)进行了深入研究后认为,大多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符合其年龄特征,是良好的,但是仍有少数(约20%~25%)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素质水平不是良好的和健康的。和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内地青少年,主要表现在:
1.在认知心理素质方面,民族地区青少年总体智力认知水平低于内地,幼稚与早熟两极分化现象比内地明显,观察力和想象力和内地差距比较显著。
2.在学习心理方面,我们认为,由于统一划一的教育模式使民族地区和内地学习要求、教材内容等相同(甚至比内地更多更难,因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母语大多不是汉语,双语教学困难重重),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条件、学校教学、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内地,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学习渠道单一,感到学习困难,少有学习兴趣,对于难学的理科多数不喜欢,考试紧张,成绩不理想,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很难达到。
3.在社会适应方面,和内地相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稍低,对现实环境的适应性比内地青少年弱。
4.在情感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青少年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比较害怕上学,自身满意度差,稳定性差,少有机变。
5.在性别角色心理方面,民族地区青少年性别角色观念传统、保守、被动,而内地青少年则开放、积极、主动。
6.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同伴关系稍逊,选择朋友幼稚、盲目,而内地青少年则更理智、成熟。
7.在人格心理素质方面,与内地比较,民族地区青少年比内地青少年单纯,少有幽默机变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特点
开展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从理念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更应该从理念出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这是做好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可作以下归纳:
1.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而且不平衡。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了呼吁――起步――发展――提高四个阶段,广大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飞跃,各地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却相对发展缓慢,部分学校受全国中小学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也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多数学校,特别是所处地区偏僻、经济贫困、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的学校,并没有开展这项教育活动。
2.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不大。多数民族地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党和政府多次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没有引起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系统、持久、有序地开展起来,实效不显著,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