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1
论文摘要:随看社会的发辰,现今大邵分高校的毕生亦是90年代的比较有个性的成长晰一代。当然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再加上职业高校有其自奇运行与发展的挽律与特珠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i得更为重弃。忍忽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街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职业高校有其自身运行与发展的规律与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但对每所院校来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般比较薄弱,尤其学生在政治态度、价值取向、行为作风、学习态度、职业意识、心理需求、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思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规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评价手段,以便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如何实现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深人研究探讨当代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把我院学生的管理工作推向新的局面,是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
1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学生接收的是专科层次教育,人学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他们在踏进校门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学习态度、心理意愿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本科学生的特点。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和调查我发现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特点。
1.1文化课水平相对较低,自我控制差
通过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发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根据中国的国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往往在家中衣食无忧,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学生的管理跟不上,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因此,这些学生往往综合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差。
1.2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进了高职院校,只要在校期间每门功课达到六十分,他们就可以这样无忧无虑的度过三年的光阴,然后顺利拿到毕业证。其实等他们面临毕业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多么的少,懂得的社会常识是多么的浅薄。所以我们学生管理老师一定让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让他们在参加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多举办对学生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很好,每年我们学校都会举办我们学院自己特色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起来的,所以大一学生的学生管理老师以及任课老师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习动机、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为学习和成才服务、加强研究型教学、加强日常管理等等。
1.4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因为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他们的各方面素养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更应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到社会参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的培养,这直接关系到他们毕业后是不是可以很快融人到单位中,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教育也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转变教育管理理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方法
针对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其教育工作就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必须适应新型教育体制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针对学生的显著特点,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尽可能多的学生培养成才。
2.1首先,正确的严格要求学生
高职学生多为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对纪律较为松懈,作风比较拖拉,严格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是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学习、作风及日常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正确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是学校一切教育教学人员的共同责任。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管理者、教育教学人员必须以身作则,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实践证明,合理地严格要求会使学生得到更健康地成长。
2.2其次,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因而特别需要受到尊重、关爱、体贴和激励,特别重视自我表现和他人的评价。作为学生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加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自信心。要以“授之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校、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家长,自觉克服消极心理,学会对人生目标进行设计并围绕目标来对自身进行管理,尽可能发挥其特长和潜力,尽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
2.3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实在各种活动中能动的体现出来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者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悟,在实践中提高。如我院的“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科技文化节”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艺术文化节”,两大品牌的一系列活动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
2.4建立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双元管理体制
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2
(一)知觉的概念
人通过感官获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也就是发生感觉,感觉到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而是对感觉到的事物多种属性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依赖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人借助知识和经验,才能把当前事物知觉为某类事物,把握所反映的事物的意义。
(二)知觉的选择性
在生活中,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够清楚地知觉所有的事物,只能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这样知觉的对象便十分清晰,其他事物则作为背景比较模糊,这种根据当前需要对事物有选择地进行知觉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读者在书架上寻找自己所要的书籍时,虽然书籍的书名和索书号会同时出现在他的视野范围内,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只会注意到书名,很少会注意到索书号,极少有读者利用索书号去查找图书。这是因为,书名对于读者是有意义的,而索书号对于读者是无意义的,读者在查找图书时,一般只能知觉到书名,而不去理会索书号。
(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赋予它一定的意义,对知觉对象做出自己的解释,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言语提示、实践活动任务、主观态度、情绪、心理定势都可以影响知觉的理解性。例如,对一幅山水国画,一位画家对它的理解和欣赏就同一位普通人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一些公共图书馆,为了提示读者注意一些禁止事项,将一些禁止事项的图标醒目地布置在入口、通道等处,只用很少文字或不用文字就将自己的要求传达出来,这就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
(四)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公共图书馆的学习气氛与阅览环境、读者数量、噪声大小有关。如果你进入一个整洁明亮、座无虚席、十分安静的阅览室,就会知觉到这里有良好和浓厚的学习气氛。反之,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又脏又乱、读者很少、喧闹嘈杂的阅览室,就会知觉到这里没有学习气氛。
二、读者接收知识的注意特点
(一)什么是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读者非常反感的事情是在阅览室里有人发出声响,如说话、脚步声、拉动桌椅的声音等,这是因为这些行为干扰了读者的学习,影响了读者的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总会指向和集中在某个对象上,而其他对象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多数则处于注意的范围之外。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就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念努力的注意。例如,当读者都在阅览室内聚精会神地看书学习时,突然有人大声讲话,这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即不由自主地把注意转向他。引起无意注意的容易程度与刺激物的强度和新异性有关,刺激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越容易引起注意。此外,无意注意也与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有关,符合人们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期待、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容易吸引入们的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里,有些方面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使人产生无意注意。例如,在阅览室要保持安静,地面铺设橡胶地板或地毯,减轻走路发出的声音,以免读者分神。而另一些方面则要尽量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各种通知、告示、提醒和禁止标识等。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当读者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出现干扰学习的因素时,读者通过意志的努力,把注意力坚持在学习任务上,这就是有意注意。人们的劳动、工作、学习、研究等活动,都离不开有意注意。我们通常所说的注意力,主要指―个人有意注意的个性品质,这种品质表现为能够克服外部干扰和内部分心因素,稳定持久、聚精会神地把自己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某个活动上,具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品质对于一个人能够做好工作、完成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良好的注意力是做好工作、少出差错的重要条件。
3.有意后注意
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经常有一些数据库公司请图书馆免费试用它们的产品,它们这样做,就是期待公共图书馆对它们的产品发生有意后注意,进而购买它们的产品。公共图书馆也应当借鉴它们的做法,要想方设法吸引读者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注意,吸引读者利用文献,当读者感到文献资料的价值后,就会积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我们周围的环境随时向主体提供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一些信息是与主体从事的活动有关的,一些信息则与主体的活动无关,对其造成干扰。注意可以使主体从大量的信息中选择出重要的、有意义的信息,排除无意义信息的干扰。读者在图书馆从事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注意的选择功能。读者在检索、阅读、思考时,都要把注意选定和集中在当前的对象上,避免分散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活动。
2.维持功能
注意可以使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紧张的状态,人的心理只有在持续的紧张状态中,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才能够较长时间从事一项活动。当人在集中精力阅读和思考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也是注意高度集中的表现。通过高度集中注意,调动起主体的心理状态,使人能够有效地进行紧张的心理活动。
3.调节功能
注意不仅表现在稳定持续的活动中,也表现在活动的变化中。当人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时,注意就体现了调节作用。人只有在注意转变的状态下,才能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种活动,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例如,一些读者在长时间阅读之后,感到十分疲劳,这时就需要把注意从阅读活动中转移到其他对象上,让眼睛和大脑休息一下,调节一下学习的节奏。
(四)注意的特点
1.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人的意识能够清楚地把握对象的多少。人的注意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的注意越是集中,注意的范围就越窄。例如,当读者在书架中专心寻找一本书的时候,他的注意范围只有眼前的1平方米左右,而当读者在较大范围内寻找某一类书籍的位置时,他的注意范围就会大得多。人在较大范围注意事物时,对细部特征的注意能力就会降低;当注意细部特征时,人的注意范围就会缩小。公共图书馆的标识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人的注意特点,较大范围指引读者的标识,内容应当简洁,字体要醒目;近距离提示读者注意事项的标识,内容就可以适当多一些。
2.注意的紧张度
注意的紧张度指注意集中于一定事物的程度。当注意指向于一个对象时,注意的紧张度能够达到最大的强度,这是人能够准确地完成复杂活动的必要前提。当注意的紧张度降低时,人的精神放松,注意范围就有所扩大。在公共图书馆里,当读者安静地、聚精会神地读书或操作计算机时,正是他们的注意紧张度最高的时候,此时他们的知觉范围集中在很小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形下,要尽量避免打搅他们,尽量为他们创造安全、安静的学习环境。
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了解职教生心理;寻找兴趣教学方法
关于职业教育教育,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质量,所以教师了解职业教育心理至关重要。如何让职业教育生在快乐中学习专业知识是教师要学习与探索的课题。
要让职业教育生在快乐中学习专业知识,首先就是要了解职业教育生的性格特点,了解就像一把打开学生心理大门的钥匙,只有做到了充分的了解,就能够将传授的专业知识更容易地被学生接受。那么应该怎样去了解呢?心理学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扮演着家长人、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者、班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等诸多角色。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两者是有关生长发展的需要,这两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职教生就会缺乏学习专业技能动力,丧失进去心。
近三十年来,职教生时期建立并维持社会关系的能力对将来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职业教育中期,同伴关系具有特别的影响力。职教生的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职业教育生的求知欲在不断扩大和加深,如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在整个职业教育时期表现出如下发展趋势:从对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学习专业技能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容、对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从对具体事实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专业知识的兴趣;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事实上,职教生的社会发展水平也与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对社会生活的兴趣。职教生的求知欲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扩大和加深专业知识的一种学习动力,保护、鼓励和培养职业教育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可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学习专业技能和掌握专业知识。
探究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动机,才能使他们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段名言中所强调的“好学”“乐学”即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可能学好。职业教育生学习专业技能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两种动机综合作用推动着他们的学习专业技能活动。
(1)对职业教育各年级学生的学习专业技能动机调查结果发现,职教生喜欢学习某门专业技能功课的原因有:①学习这门功课有用;②这门课有趣;③学这门课经常取得好成绩;④家长经常检查并督促这门课的学习;⑤这门课的教师教得好;⑥教师待人亲切,师生关系好;⑦因为大家喜欢,受之感染,所以自己也喜欢这门课程。
(2)职教生不喜欢某门课的原因有:①学这门课很少取得好成绩;②感到这门课没意思;⑧这门课的任课教师态度不好;④大家都不喜欢受此影响,自己也不喜欢这门功课了。可见,在职教生的学习专业技能中,内外两种动机都在起作用。职教生的内部动机:学习专业技能目的、趣味、成功、归因、交往、威信等制约者职业教育学习的内部动机。学习专业技能目的有长远的,有近前的。年级越低,近前的目的对职业教育生学习专业技能起的作用越大。职业教育中、高年级学生已能知晓长远目的。
长远目的对学习专业技能的推动力是持久的。因此,必须恰当进行各学科学习专业技能目的的教育。学习专业技能活动本身是否具有趣味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专业技能。新鲜活泼的、多姿多彩的、不断创新的学习专业技能,很容易吸引学生。但是,必须看到学习专业技能毕竟是一项需要艰苦努力的,有时甚至是单调枯燥的活动,因而在提倡教学趣味性的同时,应该强调培养学习专业技能的良好意志品质。有两种交往很值得重视,即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师生之间交往多、关系好,学生崇拜、尊敬、信赖教师,以至爱屋及乌爱这位教师教的课。学生在班集体中与同学交往多,关系融洽受到欢迎,他就喜欢班集体,喜欢同学,进而乐意和同学一起学习专业技能。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孤立,必然减弱学习专业技能动机。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赞扬,都希望自己的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种心态也是一种学习专业技能的内在动机,即为了提高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威信而努力学习职业技能。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活动中,若经常受到认可,收到赞许,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在班级中有恰当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专业技能热情就会高昂。如果,他们的学习专业技能经常得到的是讥笑、贬斥,就激发不起学习的动机。这时教师应更加关心此类学生。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习习惯的好坏、专业技能成绩的优劣,与学生所在班级的课堂学习风气有很大关系。在有序、自信而活跃的班级中,学生的思路开阔,热情高涨;在拘谨、呆板或混乱的班级中,学生的反应迟缓,思路狭窄,学习障碍丛生。在温暖融洽的班级,学生合作进取;在冷淡分离的班级,学生妒忌成风。班级的课堂学习专业技能气氛受班级学生的影响,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受学生家庭的影响,受教师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其中,教师的领导和控制方式所产生的印象非常值得研究。从实际效果看,教师的专制控制方式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不利于师生关系和职业教育生心理健康:放任的控制方式不利于有序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多些民主式的方法。
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特点;施工技术;管理
城市路桥建设发展迅速,各地市政不断加大基础工程建设投入,市政路桥工程建设的任务也日益增加。城市市政路桥施工现场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小且土方工程量较大,分项工程项目相互交叠、联系紧密,施工质量较容易受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条件、路桥交通、施工技术及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路桥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市政路桥施工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是从业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市政路桥工程的特点
1.1施工现场作业面狭窄,对周围设施影响大
由于早期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没有进行长远期的整体布局,致使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是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而路桥工程都是大型工程项目,需要大型机械的操作和宽阔的作业面,这就会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或设施面临拆迁的局面。同样由于原先道路或建筑在空间上的制约,在进行局部的桥路施工时可能会进行全路段的封死,致使城市交通收到很大的影响。
1.2施工原材料投资很大
市政路桥施工材料使用量非常巨大,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造价中,道路建设材料耗费占到项目投入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并且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因此做好材料的质量验收和运输、库存、管理、使用工作意义重大。
1.3地下管线复杂
在道路和桥梁工程施工中经常会进行深挖作业,在深挖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铺设在地下的管线通道,这些管线通道通常包括供暖、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设施,都是对市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设施。这些管线的铺设情况相当复杂,而且由于管线铺设部门之间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还有可能出现管线交叉堆叠铺设的状况。在进行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时,如果没有进行前期的地下管线排查而盲目施工,极有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并且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三、市政路桥工程施工技术和方法
3.1市政路桥施工防水技术和方法
路桥施工中防水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对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施工中路桥路基路面防水性能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渗透,造成钢筋的腐蚀和膨胀,进而对混凝土整体结构产生破坏。因此要加强防水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和行业标准进行作业,严把质量关。具体来讲有以下注意要点:(1)路桥施工中裂纹处理技术。在实际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细微的缺陷如路桥路面裂纹。这些微小的瑕疵很容易被忽视,但是由于其处于浮浆中,可以通过打毛技术进行处理,将这些裂纹充分暴露出来,再根据裂纹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封堵以达到防水效果。(2)路基面打毛技术。充分运用打毛技术对路基面进行处理可以起到很多的防水效果。一般在路基路面浇筑完成之后,经过打毛处理能够增加路基路面的粗糙程度和防水层的粘度,这样就可以加强对防水层的有效保护。(3)浮浆处理技术。浮浆的出现是降低路桥路基面防水性能的一大因素,通常在工程竣工之后由于管理不到位在路基路面会出现一些车辙、网纹、抽浪等,对此要利用铣刨机对其处理,将浮浆清理干净,从而提高路基面的强度,到达一定的防水要求。
3.2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与方法
路桥建筑的过渡段是施工中的重难点,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测量工具和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前期设计,在施工中严格落实这些设计要求。(1)科学设置过渡段。一般在进行路基和桥梁的连接时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陷,但是由于桥梁是刚性结构很难发生形变,在处理软土基问题时根据路段强度系数运用科学的设置方法缓和过渡段,可以大幅度提高路基的强度。(2)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为了保证路桥建筑的使用性能,要选用合理的施工填料,一般要注意两点内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是要对施工土壤进行测试,掌握其性质从而为施工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二是要预料到选用的施工材料可能会对建筑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选择透水性能优良、孔隙率小、压实度高的材料。
四、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管理
4.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目前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安全管理大致可以从建筑安全和人员安全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建筑安全即是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勘察、设计等工作,确保其与工程建设的标准相符合,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而人员安全即是要保证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施工过程中人员伤亡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这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是我们不可预见的风险,所以为了有效的规避风险的发生,需要在施工中提前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风险的发生。
4.2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施工层的操作人员,要在谨记安全常识的同时,也要谨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管理。要做到这点,我们可以时常实施相关工程质量的训练以及宣传教育,加强路桥质量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可以把工程质量放到年底的考核中来,把质量管理的好坏情况和管理者的工资联系起来,让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是和自己紧密相联的。
4.3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专员、技术操作类人员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开拓和利用等都是技术准备工作。而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要想保证施工工作可以按时按量的完成,就必须充分做好技术准备,培育高素质的技术专员,开拓与应用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
从实际条件来看,在施工进程中要充分的了解到施工场地环境像气象、地质、装备、资源、材料供应和施工人员等条件的影响。再能让每一道程序都能实现最大化地完善,才可以严格地做出施工策划,让全部技术都能够得到充分以及合理地应用。针对施工图纸要实施全面的探讨以及审查,并且项目有关人员要最大程度的去掌握图纸的需求以及技术。
4.4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
从准则上来讲,施工进程要根据实现规划的施工策划来实施,可是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时间通常来说都是相当紧张的,并且这种工程容易被像天气等条件因素影响到的,再加上某些突如其来的或者不能被预见性因素的发生,导致对施工的进程管理相对来说有难度。这就造成有时候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对施工进程做出一定的调整。在进程管理中,除了要在施工前策划好有关的进程规划,项目负责人员也要定期对现场的施工进程实施检验,来判断其能不能按照策划实施。要是遇到实际工程进程受到阻碍的情况,要对阻碍要素实施细化剖析,实时排除对工程不利的影响要素,还要按照现场桥梁工程使用有效、合理的举措对施工进程实施弥补与调整。
四、结束语
在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工程项目的平整与美观,对道路与桥梁的承载力进行科学设计,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重点的监控,全面促进市政道路与桥梁的高质量施工。
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高校;预算管理;特点;机制创新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对高校事业发展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也是实施财务管理的依据和手段。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态势,扩招、合并、多校区办学,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利用银行贷款建设等一系列改革的新形势,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任务与新挑战,对作为高校财务管理核心和基础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分析研究高校预算管理的新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解决方案,对于高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近年来,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教育经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增强,高校负债发展带来的财务风险逐年增大的新情况下,高校预算管理面临许多问题和难点。
(一)预算编制不完整,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根据预算编制要求,综合预算应当包括高校的全部收支,但是由于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影响,目前高校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有些游离于高校综合预算之外。例如,科研经费,由于编制年度预算时无法确定科研经费来源,也无法编入预算管理;有的高校财务预算中不包括基本建设资金收支,基建财政拨款专项亦未纳入预算;有的规模较大的高校,学校作为一级财务预算主体,其收入均已纳入预算管理,而学校下属的后勤、产业等部门作为二级财务机构,其收支经费并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范围,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资金流向失控或脱节,甚至会造成资金体外循环的现象。预算编制不完整,使预算无法真实地反映高校资金的全貌,不利于预算管理和有效监督。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刚性不强和监管不力现象
高校预算的执行和监管一直是许多高校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校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高校预算经费下达到各部门、院系后,使用权就在各单位负责人手里,在执行上财务难以控制。有的高校在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追加现象严重,年初多预算,年中加预算,年末超预算的现象连年发生。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高校虽然有但却有章不循,随意更改,预算的控制力度不够,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不强,监管也流于形式,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计划和控制,存在盲目性和监管真空现象。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一般都沿用“增量预算法”,以上年度收支为基数,结合多年收支影响因素来确定当年收支计划,没有按“零基预算法”来编制。这种方法过于依赖上年度的收支基数,不够科学合理,容易使某些不合理的支出继续存在,而高校规划发展的新项目往往难以得到安排,这样会导致多部门横向攀比,形成“重要钱,轻效益”的现象。此外,学校下达给部门的专项资金普遍缺乏跟踪管理和必要的绩效评价,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
(四)编制赤字预算,存在较大财务风险
由于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而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办学条件、基本建设和自身发展对资金需求旺盛,办学经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上教育形势发展所迫,金融市场的开放与竞争,政府管理部门的默许,利用银行贷款发展已成为高校新的资金来源。因此,大多数高校的基本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只能用贷款来解决,从而编制赤字预算。高校举债发展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没有在预算编制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事业财务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被打破。
二、高校预算管理的新特点
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高校战略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理财的宏观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高校预算管理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高校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长期以来,高校的办学经费基本靠国家财政拨款,高校只能按照上级批准的拨款计划编制预算,高校部门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下达的预算,也就是高校有什么钱就办什么事,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在新的管理模式下,高校经费来源由原来的单一政府拨款向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多元化转变。目前,高校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外,还有按国家规定收取学生的学费,培养费、住宿费;非学历教育办班及技术培训收入;社会和个人捐赠,科技成果开发与转让收入;校办企业和技术服务收入;合作办学与独立学院收入;融资贷款等。高校办学经费从来源和数量上都有大幅度增加,一些高校这部分事业收入已超过财政拨款数额。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加重要,预算管理的责任和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财政投入机制改革力度加大,高校资金调动自受到限制
近年来,政府为了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对高校经费管理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制度改革,先后推行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管理等政策制度,逐步将高校资金管理权限上移到上级财政部门。财政拨款直接划入国库,高校收取的学费等事业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高校按预算使用计划,直接从国库集中支付,这对高校的预算管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高校办学自的发挥,使资金调动困难,贷款成本增加,这些现象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部控制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预算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编制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更强。
(三)投资主体更加注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办学绩效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资金财产的耗费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得到补偿,没有核算教育成本的内在要求,高校普遍不重视成本核算。随着现代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断完善,政府或投资者将更重视教育投资效益,高校也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教育成本的回报率。因此,办学成本核算是今后预算管理的必然要求。高校的办学绩效评价是对学校资金投入的效果、效率、效益等多种产出形式的综合考核。长期以来,高校对投入责任和支出绩效不够重视,未能将绩效评价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更没有明确经济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盲目投资造成浪费。因此,改革现行高校拨款体制,实行绩效预算制度,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将成为今后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
(四)超前发展负债运行,财务风险加大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急需扩大办学空间,征用土地、扩建校舍、增添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在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高校抓住机遇,选择利用银行贷款筹集资金,走负债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高校通过银行贷款建设给高校带来了巨大效益,但与此同时,高额贷款也增加了潜在的财务风险。目前多数高校都是采取“借新贷还旧贷”的运作模式,而每年的利息支出就是一批数量可观的支出。随着国家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有些规模较小、办学效益不高、经费负担较重的高校,银行将会对其限制贷款,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财务运行困难的局面。而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结余弥补不了高额的贷款利息支出,只能负债发展,长期积累的巨额贷款和利息支出给学校背上沉重的财务负担,学校财务风险逐年加大。
三、高校预算管理的目标与机制创新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高校实施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依据和保证,预算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实施,也涉及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财务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新观念,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创新预算管理新机制,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防止财力资源流失
学校财务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高校内部应实行统一的财经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统一的原则,明确学校领导,校级财务部门和二级财务部门及有关管理人员的经济权限和应承担的职责,把有效组织和管理财务预算工作作为综合考核的内容。学校的预算管理归口学校财务部门,不能在学校财务部门之外设立同级财务机构。除独立法人的经济实体外,学校所有收支必须纳入预算管理,严禁学校收入“体外循环”,防止学校财力分散和流失。
在编制预算过程中,树立预算管理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基数和预算支出只增不减的现象,运用“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的预算管理方法,克服校内各部门之间存在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涉及学校重大发展的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取消不必要或效益不高的项目,避免造成财力资源浪费。
(二)建立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
预算执行的刚性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普遍存在执行不力,追加预算频繁等情况,制度的约束力不强,刚性不够。因此,必须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预算管理的执行监督制度,如审核权限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收费和大额资金使用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重大的财经决策和大批资金使用,必须组织科学论证,并经学校领导集体讨论,不能个人专断。应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学校财力状况定期向教代会通报,接受群众监督。
(三)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由于高校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没形成,超支没有控制和惩罚,节约没有奖励。为此必须建立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确定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全面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增加绩效考核内容,将预算管理工作与各部门的考核和奖惩结合起来。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绩效显著的部门,给予表扬和奖励,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之一;对违背预算管理规定或预算执行较差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通过考核与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管理规范,约束力强,讲求绩效,适应学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新机制,使预算管理产生更大的效益。
(四)优化配置财力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财力资源是高校各项资源货币化的集中表现,高校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优化配置学校财力资源,实现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过程。由于高校办学规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学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也暴露出来。有的高校多校区办学,校区规划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办学成本加大,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有的教学单位追求小而全,重复建设,资源闲置和浪费。因此,优化配置财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优化配置财力资源。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应科学划分各校区的功能定位,整合各种资源,在预算中优化支出结构,创建节约型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五)依法筹资理财,防范财务风险
随着高校基本建设贷款逐年增多,学校财务承受较大的压力和风险。因此,依法筹资理财,科学调度资金,控制贷款规模,减少财务支出将是今后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工作。高校要从根本上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债务预算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决策、预警、报告制度,将高校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内,在预算中体现债务预算的内容,明确负债的压力以及学校能承受的风险,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科学合理调度资金,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少婷.论高校预算管理的观念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
[2] 段世芳,葛传勇.关于构建学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5).
[3] 王丽萍,郭岚,张勇.学校构建新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之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知识管理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 职业生管理 基层公务员 培训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成功企业的实践表明,职业生涯管理是一种最人性和“双赢”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代人追求全面发展,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自我意识和对本身权利的要求逐渐增强,人们会普遍追求拥有健康的生理体系、健全的人格体系、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方面的能力体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系、丰富多彩的人生活动体系的全新生活方式。公务员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政府机关工作中度过,其职业生涯是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人生组成部分,其人生发展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正在逐步提高,这些需求主要是通过职业生涯才能得以充分满足。此外,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断深化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复杂化的政府管理环境,也从客观上要求政府组织和基层公务员个人进行职业生涯管理,使基层公务员个人得以发展成长,从而促进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党的执政能力的完善。具体化到基层公务员,作为直接与公民接触的群体,其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完善的人格更是影响到社会对于政府执行力的认识以至政府的公信力。但是,当前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凸显出了改变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的迫切性。
一 职业生涯管理概念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企业帮助员工制定其生涯计划和帮助其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竭力满足员工、管理者和企业三者需要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企业通过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提供员工在工作中增长职业素质的机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联系并协调一致,建立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进而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个是员工方面,主要工作有:自我评估、对发展机会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发展计划或规划、实施发展计划等;另一个是企业方面,主要工作有:在充分了解员工的能力及各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对其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管理,并设置职业通道和开展相应的培训,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计划,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以期达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式
1.基层公务员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特点分析
(1)基层基层公务员忠诚度高。因国家政策执行的延续性需求,行政体系的构成,包括人员和结构在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基层公务员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基本趋于一致,对组织的组织文化和利益需求都有认同感,容易形成较强的忠诚度。另外,相对固定的职业、稳定的工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岗位竞争压力小、相对优越的社会地位等都对其员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容易引起成员的共鸣,再加上中国人追求平稳的心态,因此,基层公务员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进行职业生涯管理时可以进行较为长远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培训等。
(2)基层公务员对于所在单位承诺程度较高。在所有的行业类型中,基层公务员的任职时间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基本是终身任职,除去稳定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社会个体对于自己投入许多精力的活动,在心理上很难舍弃,而且对这一活动的承诺倾向也更强烈,在组织中长时间的任职也会带来同样的效应,任职越久,对组织就越难割舍,这种感情上的依赖,很大程度提高了基层公务员对组织的承诺度。
(3)基层公务员人际交往范围较为稳定。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人际关系脉络大部分是围绕其组织单位而展开,因其职业的固定性,所以人际交往相对来说也有相当的稳定性,所以要进行职业变动对于基层公务员会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较大的震荡,对于追求稳定平和的B型人格的个体而言,这样的变动会造成心理上的严重不适。
2.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式设计
(1)工作分析。职务分析是对某项工作有关内容与责任的资料进行研究、搜集、分析与规范的程序。一般包括工作描述和任职说明,工作描述具体说明工作名称、工作活动和程序、工作环境、聘用条件;任职说明要明确规定担任该职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条件、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等。职务分析是政府进行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工具,只有做好了这项基础性工作,才能做好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能向基层公务员提供清晰的内部职务状况框架,为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促进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在政府实施职业生涯管理的初期,首先要进行职务分析,应该根据政府组织目标中所确定的职务设定目标而设置职务分析。政府部门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做出岗位设置和人员需求分析,并将信息对其组织成员公开。
(2)职位配置。政府在制定职位配备规划时一定要考虑专业人才的合理开发和任用,特别是城建、资源、卫生、教育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设置时不仅要确定其任职人员的政治素质,也要保证其从业时间、业务技术等专业素质。为有效发展职业生涯管理,在职务晋升过程中也应通过配备规划、增强流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基层公务员对工作单调、枯燥乏味的不满,又可以增加基层公务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3)职业培训。基层公务员职业的特殊性对从业者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服务大众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等。所以在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管理中,政府要提倡基层公务员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全体基层公务员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学习。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对基层公务员的教育培训既要考虑政府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基层公务员个人发展的需要,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基层公务员在每次职业变化时都能得到相应的培训,使其在新的职位上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4)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基层公务员晋升的依据,它不仅可以保证政府组织目标的实现,也可以激励基层公务员进取以及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就是要着眼于帮助基层公务员发现问题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办法,促进基层公务员的成长与进步。要坚持多样性的绩效考核标准,避免单纯的结果导向,使个体产生不公平感。在考核过程中,要使上级、下级、第三方同时参与,并结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用量化的标准对基层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测量,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考核结果进行标准化分析。
(5)拓宽职业通道。职业通道是政府组织中职业晋升和职业发展的路线,是实现基层公务员职业理想获得满意工作、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目前,我国基层公务员分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和行政执法三种类型,但在大多基层公务员的认识上,只有职务的晋升才能算得上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但是领导职位的设置都是有严格的数量限制,不可能每个基层公务员都成为高级领导干部。所以拓宽职业通道,特别是非传统职业通道是实现基层公务员职业满意的必要途径。对组织来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帮助基层公务员拓宽职业通道:转岗、横向调动、职级晋升等。
基层公务员个人也应该在职业发展目标、策略、途径、能力素质要求等方面有所认识,并且利用组织内外各方面资源主动地提升、完善自我,并及时修正目标策略等,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以保证职业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三 结论
当前大部分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正处于职业停滞状态,如及时进行有效地反应能够帮助其把握良好的发展方向,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和满足。本文通过对基层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提出在组织进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时,应在职务分析、招聘、职位配置、职务培训、绩效考核以及拓宽职业渠道等环节针对基层公务员的发展进行设计,保证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得到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丁秀玲.职业生涯管理的理性假设[J].管理纵横,2002(9)
[2]高轶民.上海青年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田大洲.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4(3)
[4]张旭、张爱琴.企业组织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3)
[5]龚亮、孙明贵.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J].商业现代化,2009(9)
[6]黄小华.浅谈基层公务员职业停滞[J].价格月刊,2008(3)
[7]周涛.将职业生涯管理引入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