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1
[关键词]哲学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02-02
哲学作为人类追求真理思维的表现和成果,是一切科学发展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主要概念都是从哲学概念中被引进来。因此,运用哲学反思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刻地思考和反思,不仅可以在方法论层面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的指导,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理念和模式的建构,更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立场。
一、哲学反思思维是把握现实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
哲学作为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帮助人类探寻现象本质,把握现象规律的一种理性的力量,也是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本质的特征,最无可替代之处就在于哲学的反思思维。反思作为哲学思维的特殊维度,不仅在实践中赋予了哲学批判性、基础性地位,而且通过不断地追问、认识使哲学的价值得到升华。在反思的过程中,人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根据事实进行判断,从而使人类思想的逻辑层次得到了跃迁,使人类能够以新的视野来看待和解决困惑。
首先,哲学反思具有“超验性”。“超验性”指的是一种超越事实和经验的性质,它是反思活动最为首要和本质的特征。哲学反思不再局限于常识经验,正如孙正聿所说:“哲学不是常识的延伸或变形,也不是对常识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哲学’表述,而是对构成而是对构成常识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的批判性反思。”它不仅挣脱了科学成果的批判,也超越了历史形态的局限。但是,哲学反思并不是脱离了事实和经验,只是超越了事实和经验的内容,但是又能够反关于其内容,可以说,哲学反思是对事实经验所包含对象思想的一种思考。
其次,哲学反思具有跃迁性。黑格尔曾说过:“因为哲学的事实已经是一种现成的知识,而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即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由此可见,哲学反思思维是一种从事后开始的思维,即从发展过程完成的结果开始,而这种反思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的认识产生飞跃,跃迁人类认识的思想前提,从而更好地把握未来。同时,哲学反思思维也推动了人们对认识超验具有无限性的重新思考,人们通常会认为无限就是有限的累积和叠加,由此证明了经验具有无限性。然而,黑格尔对此曾进行过深刻地批判,他指出:“把无限视为有限的叠加,把无限看成对有限的包容,就是把无限当成一种在有限事物彼岸的东西。”事实上,关于哲学反思的有限与无限的思考,应该用辩证统一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
最后,哲学反思具有批判性。“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反省、省思的意思。哲学反思体现出的便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批判性地思考和反思,在此过程中,人类能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某种程度上讲,哲学批判最终要实现的就是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审美意识和终极关怀进行变革。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不能取代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哲学作为一种批判的“武器”,不仅可以拓宽人们的理论思维,还可以通过对自我的批判,为超越自我开辟新的空间和路径。
哲学反思作为哲学思维的特殊维度,是人类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尤其是反思具有的超验性、跃迁性及批判性的特点,使得人们在对本质规律的追问和探索中,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反复思索与追问中,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与理解,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拓宽自身的视野。为此,笔者认为也可以将哲学反思思维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提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哲学反思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着眼于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追问和“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体系中,主体、客体和价值是最基本的要素,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和发展方向。通过判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价值等原发性问题,是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这一本性问题的研究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途径。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基础理论和基本内涵仍未得到准确的界定和厘清,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仍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用哲学反思思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讨论。运用哲学思维和哲学方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困境,揭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专有特性,然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问题进行追问与反思。从而为解决“怎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这一实践命题提供新的路向。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的哲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基本骨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概念,传统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承担着、发动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个定义指出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的逻辑起点,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认识和改造教育的对象的主体活动。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关于这个问题的传统观点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的正本清源,必须从其逻辑起点人手进行反思,在更为本质的层面上来把握和反思。
就主体和客体的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主体和客体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以狭义的概念为前提。在现代哲学中,在狭义的主题观视野内,每个人都从自我出发的行为,必然是将自身作为主体,其思考和行动的对象就都成了客体。这就容易造成将这种狭义的主体观推向极端,变成唯我的主体观。我们应该用主观性现念把握和反思这一狭隘的主体观,而不应该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应该将一个共同的对象作为代际关系的中介,即构成“主体一客体一主体”的关系。这种思维模式,有利于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教育者置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强调教育者的单向作用的问题。能够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交往过程中,建立起主体代际的关系。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哲学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本质属性和价值属性的特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其本质问题的认识。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但长期以来个体价值一直被湮没在社会价值的洪流之中。然而,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特别在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个人开始关注自身的权利,主体意识和价值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诉求也开始逐渐显现。
为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进行哲学反思,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现存的价值问题,并对现存的价值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判断,这无疑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辩证的矛盾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价值支撑,正如有学者所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切入价值哲学思考,无疑是时代的重要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科尔伯格;哲学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典范,他对道德教育的研究推动了美国的道德教育,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建立在道德哲学的基础之上,这使得他的理论具有系统性。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启示。
一、尊重学生自主性,打造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承认人都是天生的道德哲学家,每个人对道德问题都能做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因此,它反对浪漫主义和文化传递论主张的灌输教育,坚持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在尊重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基础上的个体和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人的内在潜能的发挥,也不是对既有规则的学习。这种进步主义的教育哲学前提就是主张人的自由和发展。它把个体能自主的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和选择当作道德教育的出发点。这种教育思想在科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略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都有对集体的各种事情自主表达看法的权利,强调通过学生的民主参与来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在实行公正团体策略的集体中到处洋溢着民主的芳香。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大多是“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它过分强调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绝对服从,抹杀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这种教育方式在历史上的特定时期对塑造具有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觉悟的大众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的个性的增长,人们对民主、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种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抵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响应人们的要求,力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实现必须以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为前提,要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敢于表达对思想道德问题的看法,尊重他们的选择,然后可以根据他们实际的思想道德状况,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这种自主性,才能让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让他们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变专断的教育为民主的教育。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尊重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性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就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道德伦理知识、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缺陷,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思想道德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判断能力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提供引起学生思想政治品德认知冲突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思想政治品德发展与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水准的差距,产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的需求和动机;其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但不要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目标,而是由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监控,启发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引导学生向着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思想道德品质发展。
二、坚持普遍价值导向,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
科尔伯格认为心理学上把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的结论,当成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本性的结论,就是把“事实”等同于“价值”,而心理学家往往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直接作为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往往会犯“心理学家的自然主义谬误”。这样很容易导致教育目标的低下和价值相对论,不能达到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优秀道德品质的目的。为了克服这种谬误,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心理学研究要从哲学假设出发,为此,他用元伦理学假设来解决道德教育的普遍价值取向,并确立了这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正”。这就使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既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符合他们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有原则性的价值导向,引导他们向最高的道德目标前进。同时,承认个体在道德选择面前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也并不是主张价值相对论,如果只是单纯的允许每个人对道德问题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解释和选择,而不对错误的选择做出引导,很容易导致人的思想混乱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低下。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认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问题的自主性,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营造民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但不应该仅仅把满足受教育者的现实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而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否则将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低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人们思想的多元性、个性的多样化和自身的利益要求,但绝不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单纯迎合人们的利益追求,弱化其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者是指在不为获得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的志愿精神,为改进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即不为物质利益,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1]P156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有组织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在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新的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诞生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而出现的新载体、新导向和新平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一、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是高校育人手段的新探索。在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走出封闭的“象牙塔”,跳出狭窄的生活小圈子,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可以广泛接触社会现实,深刻体验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历练。这种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学生们比较喜欢,更容易接受,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实践证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从“课堂理论教育的单向传导”走向“实践教育的双向互动”。[2]P169同时也改变了过去传统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由培养“传统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有现代意识的人才”,由培养“服从型的人才”转变为培养“自主型的人才”,由培养“片面发展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3]P15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不仅可以获得精神与心灵上的净化、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P279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要影响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不仅要使教育对象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更需要促进教育对象自觉践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告诉人们:“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5]P61大学生在校学习,容易脱离社会实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看大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意识,其行为能否成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而决不是搞搞形式而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和创新,找到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当前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无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行为,其教育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知行统一,在较高的层次上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6]P28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列宁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7]P352实践证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难以内化为自我教育时,通过志愿者活动,通过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被帮助对象,影响和感染周围的群众,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通过志愿者活动,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高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在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中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达到双赢的结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寓教育于服务中,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并且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对国家、对人民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正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为什么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仅是听大学生所言,而更为重要的是观大学生所行。在当代中国,责任品德的培养依然非常重要,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一代,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会保持长期繁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点点滴滴看得见的助人为乐行为,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良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仍有良好的表现。但是,如果大学生长期封闭于校园之内,过着“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远离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耳聆听改革成果,现实感受自己做得很不够,这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针对当前社会对艾滋病这一顽疾的高度关注,大学可组织“红丝带”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珍惜生命,远离艾滋,消除歧视,共享健康”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彰显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填鸭式的全堂讲授、学生被动地洗耳恭听,把单向度的外部灌输作为主要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封闭、孤立和乏味的教学,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对个体需要关注非常不够。应该说这种教育方式在社会形态相对稳定的时期,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相对多元化发展,这种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大学生越发感觉乏味而不被他们所乐意接受。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的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动的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规范的“接受器”,这种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和消解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造成他们“主体性迷失”。因此,主体性的回归,既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社会要求。[8]P90-91
当代大学生不再认同只是被动地接受,也不能接受过去的那种灌输式教育方式。随着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青睐于自我教育,这样以来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当前所倡导的志愿者活动恰好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了当代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与,自己组织活动的具体内容,真正体现了大学生自己既是剧作者,同时又是剧中人的特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蓬勃兴起,回应了这种时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彰显当代大学生主体性诉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森.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
[2]张聚华.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
[3]曾剑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6]肖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志愿服务[J].中国德育,2009,(7).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4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arduous task of training qualified personnel with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excellent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or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cellent litera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inf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peopl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ntent system and educational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Have certain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deep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s of education,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written expression ability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contents are transmitted to the education object,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rsonality charm. Theref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literary attainments.
Key words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literacy attainments
0 引言
文学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备的一个素质,必须要引起重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加强其对教育体系内容的深刻理解,也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把授课内容传递给受教者,从而提升人格魅力。由此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加强文学素养的重要性
1.1加强文学素养能够加深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
中国的传统古典文学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很多著作中都能体现人类认识世界掌握世界的思维方法,古语有云:“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通过文学、历史能明白很多人生哲理,文学艺术除了供人娱乐消遣之外,还能认识世界,并对世界做出解释。单独从文学角度考虑,文学具有掌握世界的方式,并且有整体性、深刻性、预见性的特征。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文学是对社会人生的综合反映和整体性反映。
文学具有整体性、深刻性、预测性的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教育规律是相吻合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培养人思想道德的一门体系课程,幼时强调德智体美劳,之后强调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受教育者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思想政治的教育有着鲜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取向,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另一方面,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水平以及对社会、历史、人生、心理的认识能力,提升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预测能力,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具有规律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1.2 加强文学素养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授课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交流和互动中产生效果的。如果教育者只对教育内容进行准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让受教育者吸收消化。而文学素养对提高教育者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极其重要。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把一定的教育课程内容转换成文字,传送给受教育者或者说是撰书立著去阐述某种认识,表达某种观点,这就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我们也读了很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的书,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其中的立意新颖,观点敏锐明确,会让我们从中获得先辈的经验思想,从中得到启迪,通过这些书,我们感到他们的人生经历跃然纸上。就算有的文章侧重于抽象理论的东西,但是能通过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深刻的情感内涵,更感人,使读者印象深刻。
教书育人,所谓的言传身教,教师和学生之间首先是言传,口头上的教导还有交流,需要教师有着较强的表达能力,需要文字的组织能力,也需要语言的方法和语言的技巧。大多政治家、思想家的执政理念、自身观念都是通过各种文体来表达的,如果没有文学素养,没有文学功底,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不能感染人、说服人,那就算不上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思想家。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加强文学素养的功能
2.1 导向功能
高校的教育者的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通过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通常情况下,处于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在思想取向、行为选择上都必然会受到该文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文化因素弥漫在大学校园的方方面面,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具体深刻的想法艺术化,引导师生员工理想信念的树立。理想信念是师生员工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导向功能通过将教育目标渗透到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和心灵,引导师生员工树立与高校发展趋于一致的理想信念。一是文化环境传播理想信念知识,引导师生员工接受并转化为行为。如文化环境中蕴含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刻苦钻研、严谨笃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并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引导师生员工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二是引导师生员工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巩固已树立的理想信念。高校中充斥着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各种文化,现代化的所谓文学冲击着我们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学,需要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大学生有效避免错误思想的干扰,巩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方向,更好地成为一个传统文学的接班人和传递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者。
2.2 鼓励功能
鼓励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素养运用文化信息的传递、思想内容的交流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激发鼓励的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激发最终体现在对教育对象的激发鼓励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素养不仅能鼓励身边的教师增长见识,而且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
2.3 塑造功能
其实塑造功能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素养通过所蕴含的文化因素达到足够影响受教育者成长的目的起到的积极作用,影响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学习。
(1)塑造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才的中心灵魂,主导着人才发展的方向并且为他们提供精神动力,这也是新的时代高校师生共同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未来使命应具有的基础。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观念道德原则规范,这些在某个个体身上凝结,是一个人长时间的认识和道德的修行中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内心状态和思想方向。(2)塑造受教育者的智能素质。智能是一个人才在创造性劳动者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是一个人才的核心素质,也是衡量一个人才水平的标准,个体拥有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中所蕴含的文学素养能够使其以独特性塑造教育对象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进而提高智能素质。
2.4 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将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经历,性格迥异的师生员工融合在一起,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所蕴含的文学素养对教育对象产生的吸引聚集的有利作用,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意识。
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文学素养的措施
3.1 加强高校校园文学理论培养
高校理论工作者应发挥高校理论阵地的优势,推进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一是加强对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研究,不要求多深,但是涉猎面必须广,通过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言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矛盾的关键点,理论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求做到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吸收新元素,补充新养分,根据时代的变化推动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内容,让永葆生机与活力。
3.2 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
高校教师中的青年教师是未来的主力,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素养实现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年龄和很多大学生相差无几,思想上十分接近,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影响青年学生对文学的看法,积极引导他们去学习传统文学,培养文学素质。
3.3 加强教育,深入主旨
每个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只有深化认识才能增强行动上的自觉,最先着手的就是灌输思想认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素养教育,是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观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文学品位。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1.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每一人在生活和学习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最终会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这与每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理想信念是人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的,具体体现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个方面。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教会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理性面对挫折,辩证分析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抗挫折教育有助于帮助身处逆境的学生坚定理想,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够指引他在人生迷茫的路口选择正确的前进方向。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耐挫力,在压力面前呈现出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和更值得付出的事情中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抗挫折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为大学生明确未来前进和奋斗的方向,让他们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满足,换位思考,懂得感恩。这样学生在面对现实挫折时,能够积极面对,在战胜挫折的历练中不断寻求发展,完善自我,积累和丰富人生阅历。
2.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不良思潮的入侵,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已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判断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学生在面临价值选择时难免会受到外界思想的干扰。是否具备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每一位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道路。心理素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心理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内在动力。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有利于提高其认知能力,改变气质、品格,将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机结合,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缓解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
二、当前大学生抗挫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抗挫折教育缺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构成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从课程设置的内容上看,其时代性和政治性较为突出,但是涉及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理论认识以及方法指引的内容较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满堂灌”和说教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并未建立健全可供学生锻炼和提升抗挫折能力的实践基地和方式途径,这就造成理论与实践无法较好地匹配,降低了抗挫折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校在育人过程中,没有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进行阶段化划分。从大一刚入学时的懵懂、大二逐渐融入群体的青涩、大三时的迅速成长以及大四被迫融入社会这四个阶段中,学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来自学业、感情、就业等方面的挫折和压力。高校要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相对应的挫折教育。最后,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政治性与方向性,忽视了生命观与挫折观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突出的弊病。由于缺乏生命观的教育,大学生普遍不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这是今后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的部分。
2.大学生抗挫折教育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高校抗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主渠道方式较为单一,缺少对榜样示范、心理教育等抗挫折教育方法的应用。教育主体以教师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抗挫折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树立榜样是一种经典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正能量,使抗挫折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号召性。与此同时,心理咨询方法的应用也不够普及,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咨询流于形式,没有长期坚持贯彻落实。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因此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其实际需求,这样不利于提升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实效性。
3.抗挫折教育效果不明显
高校目前的抗挫折教育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排解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帮助学生疏导心中的压力,形成较强的抗挫折能力。这样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正确认识,积极面对,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在酸甜苦辣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在毕业季学生要面临来自学业、就业、情感、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抗挫折教育对策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范文6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涵义
评估方法是评估和检验事物所遵循的程序、途径和办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从广义上讲,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定义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这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途径、方法、技术、工具等。从狭义来讲,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时的手段。而评价方法有两层内涵,一种是对最低层的、最具体的那级指标的实现程的评价,另一种是将下级指标作为决定上一级指标的评价规则,看是否能达成。[1]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功能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它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检测评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效果做出科学的判断,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决策依据的提供。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有利于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体系。[2]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目的实现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分类和具体内容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层次的不同和使用范围的大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哲学方法、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其一,哲学方法。哲学方法就是运用哲学的原则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哲学就是方法论,根据现代哲学和各个学科的分工,可以明确哲学只提供方法论的原则,而全部实证知识由各个学科提供,哲学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重视哲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哲学不是脱离生活的、远离现实的玄想,哲学是丰富的活跃在人类社会中的方法论。哲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哲学方法作为处理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规范,是最高层次的方法,适用于指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交叉科学。哲学具有多元性,包括哲学,也包括中国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哲学思想。
其二,哲学方法是方法论中最高层次的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在把握这种方法论意义的同时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法。理论界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研究的比较透彻,认识也比较统一,先梳理如下: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可以分成不同的评价类型: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有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状态可以分为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根据评价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总结性的评价和分析性的评价。[3]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定量分析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目标管理分析法,较为客观,也容易进行;而定性分析法主要是系统分析法。[4]有的学者从绩效评估的角度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认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而质的方法就是评价者要参与到情境中去,运用观察、访谈、归纳、演绎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而量的方法则是偏向于测量和分析,运用抽样、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出现的时间较长,需要等待的时期就较长,所以评价不能是一次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也不可能实现一蹴而就。[5]
学者邱伟光,张耀灿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是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受评对象的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效果是动态的,具有再生性、长期性、隐蔽性的特征,所以评价工作也具有艰巨性。因此,评价方法要整合在一起,比如,将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为主;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将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以全面评估为主;将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将客观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相结合,以客观性评价为主。[6]学者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一项较新的工作,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并不完善,现有两种方法可以运用,第一是定性分析法,第二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把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相关数据的搜集。这种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类的评价都可以采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