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1
一、应试背景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升学考试催生的教学“导向性”错误
笔者在初中阶段担任地理教学工作已经快接近20年了,结合和多个学校的同仁交流,普遍有同感的是地理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个谁都能胜任的一碟“小菜”,地理教师更是可有可无的一根“鸡肋”。不是领导看不起地理老师的人,而是应试教育让领导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地理教学,整个学校的舆论环境就不利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在这种导向错误的影响下,初中阶段地理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开展教学。这样,初中阶段的地理或被视作“偏房”得不到正视,或被永远打入“冷宫”。
2.知识本位的陈旧思想泛滥
“这节课我们上……,重点内容是……,下去背诵记忆……”这些话基本上是很多地理老师每节课要说的经典台词,一方面是受到课时不足的限制,如果要展开来教学,那就在会考之前完不成教学计划,唯有忽视了学科综合素养的训练这一环节(学科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直奔主题方能快速奏效。
3.“宅”在课堂学天书,不从身边探真知
地理就是“大地”之“理”,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身边真真切切的地理事物,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地理教学很难在实验室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最大最完备的实验室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由于学生很难与生活中身边的地理现象结合,再加上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局限,渐渐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来越淡。
二、从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做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大自然”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不二法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地理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亲近地理,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内容,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动脑思考,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活生生的,学生理解得深刻,也许终身不忘,还会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比如,索马里海盗为什么那么猖獗且能够劫到货船?我们首先要知道索马里是在非洲东北部,相当穷,因为不能生活所以那些人才都成了海盗,而且索马里附近的红海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线,所以有很多货船,才有劫持的可能性。试想,如果索马里是一个很富有的地方,那些人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当海盗吗?这仅仅是个例子,但却可以简单地说明培养地理应用能力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由于目前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实,在此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思维状态,让学生、教师进入各自的角色。以“中国地理”教学为例,对照《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运用资料说出……”“举例说出……”三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
阅读资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开放性教学)
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性教学)
提出假设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考教学)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2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高中
应试教育长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素质教育推进缓慢,德育与智育长期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重分数、轻能力”仍是我国教育的重大问题。调查显示: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中学生自杀事件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因此,在中学中进行多途径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不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学课程标准也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定为三维目标之一,其中,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也是指内心体验、情操陶冶;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也是指科学的态度、求实的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在国外教育中,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美国在中小学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将历史事实与道德规范相印证,日本在公民课和安全课中把法制意识和互助精神相融合,同时融入大量的儒家思想,俄罗斯在数学教学的任务任务之一是造就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说明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是必要的、可行的。综合大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点:1、智力正常,有创造力。2、人格完整,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具有接纳自我的良好心态和意识。3、人际关系协调,乐于交流,善于结友,乐于助人。4、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具有承受挫折的能力。5、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勇于承担责任。6、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感和道德观。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课程的第一条基本理念即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相融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地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阶段,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地理学科的知识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和丰富性,可以充分利用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课堂听讲、交流、发言、完成学习任务中不会感觉到有负担,培育学生活跃的开放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对学习“后进生”要多加鼓励,帮助学生突破自我,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也可通过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板书的颜色和节奏来营造课堂氛围,学生会充分感到心理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觉得老师是亲切的“自己人”,就会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带来的后果,实现心理的自由和开放。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身边活生生的案例与内容,这些都可以对学生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合理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结合教学重点、难点,有选择性的放弃没有必要深入的地理知识点,精讲细讲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过程和意义,使学生对学习才生兴趣与激情,体会成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地理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中探讨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酸雨频发和臭氧空洞等气象灾害,学生在经过本课的学习后了解到这些气象灾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长期使用,容易使学生学习产生怠倦,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尤其是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可在教学中多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激发学生兴趣;设置实验活动环节,使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地理观测、野外考察等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的感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课程中的不同角色对同一地理问题进行讨论,促使学生对问题不同角度的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采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的理解地理事物、过程和结果。
四、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地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素养,学识出众、品德高尚,有先进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勤奋的精神、宽容的态度、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人际适应与交际能力,这样有助于发挥地理教师的心理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有益影响,创造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与老师交流、乐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情、共鸣、共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消除教学中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减少和缓解学生的过度紧张、焦虑和烦恼,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促进素质教育进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巧妙运用心理技巧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3
多媒体教学,指的是利用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数字投影和音响设备等)、语音室、幻灯投影仪、录像等进行课堂内容展示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情境和语言环境以及和语言交际情景来“设境启思”。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能给地理教学带来极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更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进一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创建激发动机的情境和发现规律的诱因,可从多角度加速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如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将教学情境展现出来,就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学生能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利用网络媒体和资源有利于师生的教和学,学生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知识直观,教学容量增大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多么善于表达,一些抽象的知识也难以表现。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并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以其题材丰富形象、形式新颖多样、课堂信息量大、节约课堂时间等优势,为学生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3.有利于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为学生提供新的地理学习平台
充分运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题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利用网络媒体,能搜集地理教学素材,重组地理教学资源,构建特色地理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适时、适度、合理地加以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多方面掌握地理知识和能力。
二 多媒体技术与地理学科的发展整合
多媒体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将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学科之中。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也是当今教学模式探讨的热点,还是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问题,将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要把握多媒体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目标与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对传统教学经验继承和借鉴的同时,必须引进新的教学技术。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在体现和实现教学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方面将形成不可缺少的形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能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并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自主查阅、搜索资料,学会对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规律,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教师借助网络,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对地理教学中随机出现的问题能灵活处理,同时能熟练地上网搜集资源,加强与课程整合,在教学中摸索出网络环境下开发利用地理学科课程资源的新途径,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达到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深层次的提升。
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有不同的使用目的与范围。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科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工具,使之融入学科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地理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一代新人。这些尝试,不同程度地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到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仅是属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整合的课例,至于怎样才能实现教学结构的改革,其整合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及其目标,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和关注。
2.要把握多媒体与地理学科整合的过程与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录音、录像、影视、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反映的形象和客观事物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教学内容呈现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能很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通过超级链接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极具诱惑力和挑战性的。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全身心地投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地理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身临其境,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以及思想教育的延伸。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仅是辅助教学而已,教师不要受其所累。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项新颖的教学方式,针对高中地理课程而言,便于教学问题的直观展现,加强对地理知识内容的分析,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建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将地理知识与相关案例要点相互融合,强化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在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学习任务优化设计、问题思考创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还可应用案例教学法,强化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故此,文章将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方法展开分析,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重要的教学建议。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法可应用不同的形式展开,所发挥的教学作用也不尽相同。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知识难度逐渐加深,特别针对较为抽象的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展开,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难题,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1]。与此同时,高中地理教师在更新与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的同时,不断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新颖的教学元素,便于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目标。将地理知识形成有关的教学案例,就是一次教学创新的伟大尝试,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引用多个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便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相比单一的知识分析,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更加明显,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强化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使高中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法,构建高效地理课程,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成契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帮助学生消除认知上的障碍。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此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达到增强实效的教学作用。以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为例,由于我国人口逐渐由西部向东部沿海区域发生转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节课知识内容,地理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引用孔雀南飞的实例,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掌握实际生活中空缺的生活习惯,联想人们迁移的规律特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往东部沿海区域迁移的内在意义。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优势十分多元,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效率,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强化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地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阔学生地理学习视野的主要路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载体,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类型的地理规律,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突出地理学科学习的实效性。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相对复杂多变,但是由于教材篇幅有限,知识内容只能浅层次介绍,针对值得探究分析的地理问题,无法深入探究[2]。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与扩展,引用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案例教学方法,融入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同时,还能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体会到地理学习的魅力。案例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强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例相互连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导向作用,为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开端。高中地理教师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需要扩展延伸不同的内容,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为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内容起到辅助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通过有目的性、有组织性的选取案例内容,将案例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使学生收获更多,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为例,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十分有限,难以切身体会全球各地的国家文化与居民特点。此时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在课下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索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将其引用到案例教学之中,将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转变成形象真实的视频动画,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印象,使学生通过领略世界各地的国家文化、居民特点,开阔自身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实现地理教学预期目标。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实现开放式教学
案例内容的选编是展开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案例内容是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内容的选取要想突出其案例的思辨性特征,才能让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拥有充足的学习空间,进行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3]。为此,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前精心编选案例内容,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内容,通过案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开放式课堂的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地理教材更加多元化,对于一个知识内容的讲解,常常可应用不同的案例。另外,高中地理教材中都是十分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和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学生只需要分析案例内容,即可了解地理知识,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材案例的应用。第二,视选取学生熟知的案例内容,相比于地理教材中已经拥有的案例,大多数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案例的熟知度更高,也了解其有关的背景内容。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应用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基础、接受能力等方面出发,为学生选取耳濡目染的案例内容,加强教学案例和知识原理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快速投入到角色之中,让学生全面把握地理知识内在本质,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地理教学的预期目标。以人教版《产业转移》为例,教材中引用的案例主要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东南亚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学生理解分析的难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引用学生较为熟知的长江三角洲等区域纺织工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案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四、利用案例教学法,强化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只是片面地“讲案例”,通过细致整合与耐心讲解案例内容,不仅与案例教学的目的相悖,还深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误区,此种教学方式和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该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达到“用案例教”的效果。其中,“用案例教”主要针对以案例作为学习导向,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4]。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案例只是教学媒介,并非教学的侧重点,也不需要让学生多加留意和具体掌握,只需要利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本质,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案例作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有效性的作用特点,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地理课堂之中,激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并非案例内容的具体掌控,而是在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迁移、锻炼与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启迪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加以重视。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意识到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更新与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认知思想,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为学生耐心讲解地理知识,选取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所在,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水平.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35):296.
[2]张勇.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82.
[3]刘春雪.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山西青年,2019(22):151.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5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创新;教学素养
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课堂用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视频演示、歌谣演示、语言激励等方式充分展现高中地理充满魅力的一面。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其自主意识
地理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其自主意识,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与认知展开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机会展现自己。教师应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允许学生质疑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最好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的观点与同学,甚至是老师展开辩论。通过这样一种平等、轻松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动脑、动口能力,同时也使其逐渐养成一种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与教师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师可以采取问答式、竞赛式、表演式等诸多方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另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模拟地理现象、播放真实的地理景观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教师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手段上。
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更全面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来看,教师才是一节课优劣与否的关键,好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达到上述所说的要求,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应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如幽默感等吸引学生融入课堂、感染学生,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建议外,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延伸教学,适当引入课本以外的地理知识或趣闻,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应始终关注地理学科最前沿的研究与发展,及时将最前沿的信息传输给学生。
地理学科素养在课堂的运用范文6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在江苏省的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在某种程度上不被重视。但是,地理学科能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素养是一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学习地理。目前,有很多学生没有充分认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热情、兴趣以及精力去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而地理教师也处于在有限的课时内无奈地赶教学进度的状态,很少思考、研究、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多加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科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要改变地理教学困境,教师有必要积极探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地理学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高中地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引入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然后,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地形倒置的成因,并通过分析相应图片,认识地貌的变化及产生变化的原因。教师也可结合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地貌变化的原因。
2.用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想办法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延续。因此,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提问,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授“水循环”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提问:既然我们知道水对人类、植被非常重要,那么大家知道水循环都有哪些意义吗?由于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答案,还可以结合自身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总结概括答案,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其分析、思考地理现象的能力。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明确性和逻辑性,才算有效提问。另外,课堂提问还应把握时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生疑惑处、教学环节的关键处以及学生思维的转折处设问,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3.采用先进手段开展教学,提高课堂效率。高中地理一直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其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地理规律。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地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地学习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另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来充实学生的地理学习,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由点到面地理解、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如,在讲解“台风、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这些灾害带来的毁灭性破坏,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直观认识。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有关的信息材料转化为教学素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及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