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1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文章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我设计了一些表格进行每月评价,在学期结束对每月评价制作统计表来向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的结果。我认为作为教师只要精心付出,学生定会还你一个惊喜。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2
关键词 低年级 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阅读教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应该加强朗读训练,而且应该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然而就朗读本身而言,它是枯燥的。同时低年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年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也造成这样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一般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朗读正处于起步阶段,面对陌生的课文内容,能很流利地朗读出来都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了。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爱读、会读,通过朗读升华精神、陶冶情操,正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
1 以情感定基调,开启朗读的大门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注重情感体验。众所周知,没有情感的语言必然是索然无味,味同嚼蜡的。即使课备得再好、再细,但是表情、语调始终如一,一成不变,这种“波澜不惊”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也必然让学生失去兴趣,让自己感到失望。古语说:“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教者本身丰富的面部表情,合乎时宜的语调变化,特别能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受,使他们能够体会出情感的变化,同时学生的向师性又必然会激发学生模仿老师的心理意识,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情感的酝酿可以通过教者早早地来到教室,在上课之前,就营造一种与教材相对应的氛围,小心地引导部分学生心理的情感,提前让他们进入那种情境,通过聊天让教材包含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沟通,有了这种情感的介入,“披文得意”必然事半功倍。
2 以情境创氛围,激发朗读的热情
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发展仍处于不稳定时期,自觉性差。很多活动需要借助外部因素才能得以实现持续的进行,朗读就是如此。针对这一特点,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与文本相吻合的意境。适宜的情境创设,能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积极活动起来,自然他们会实现从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去,这种被动到主动的情感经历过程,也必定会促使朗读的语调和语速随感情的起伏而自然流露。
在教学《草原的早晨》课文时,因为班上学生对于草原没有什么概念,甚至很陌生,因此进行了这样的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多幅草原风光的图片:一望无际的草原,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羊儿,碧蓝的天,洁白的云,驰骋的牧羊人。并展示一个草原风光的视频,这种静态与动态的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笔者就跟着音乐、就着画面,叙述课文的内容。学生不等我提出阅读要求,就读开了。学生被带入了情境,似乎一下子来到草原上,体会到了草原的壮阔,牧民的欢乐。因而在朗读课文时,读得特别好,如“蹦跳着奔向无边的远方”、“跨上骏马”读得非常有味道,“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又读出了高兴的语气,仿佛他们自己就是牧羊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创设富有情趣的意境,有利于调动他们本能的探索能力,更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朗读潜能和朗读欲望,从而充分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3 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体会朗读的趣味
3.1 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
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的指向持久性和集中度不够高,而表演这一手段正好满足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读,一来有助于调动他们有限的精力,而来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进入”课文,从而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如《蘑菇该奖给谁》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兔妈妈、小白兔、小黑兔,学生根据所扮演角色的特点表演,兔妈妈的温柔慈祥,小白兔的难为情,小黑兔的得意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也变得入情入境。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学生的表演带动下,绝大多数学生的表演欲望被激起。继而给出表演的条件:要是真的读得好才能给大家表演。于是学生很认真地自由读起来,课堂气氛极其活跃。
3.2 同学之间对比朗读
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挑战性,也是最具有不服输精神的,对各种“比赛”有一种特殊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比赛读同一个自然段,然后其他同学作为听众和评委对其朗读进行比较,最后再评出读得最棒的一个或者一组。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的精神。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涨,把握朗读感情的能力也提高得特别快。
3.3 教师示范性朗读
范读是形象化、直观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了,好的范读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差,领悟能力低,但他们模仿能力却很强。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生朗读时,笔者总是不忘范读,实践证明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是课文录音所替代不了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的范读是必不可少的。
4 以智慧人性的评价,彰显朗读的魅力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3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提升,多媒体进入课堂。许多有条件的学校,把播放音乐,演示图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了语文课堂教学。这无疑对改革单一、枯燥、沉闷的课堂教学结构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只有老师的语文讲解,音乐的情感烘托,图像的直观演示,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字、句 段、篇的意思,特别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电视教师的动作演示和学生的角色表演,这对那些没有电教设备 甚至缺少教学挂图的农村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对一些表示人的神志、动作,情感和其他运动物体的词语,对一些副词,尽管老师作了绘声绘色的讲解,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例如,老师在讲“大模大样”一词时,一边口头讲解,一边板书:“形容很傲慢摆着架子那种满不在乎的样子。 有学生问:”老师,什么是很傲慢,摆着架子、满不在乎?“这时老师就做出傲慢的神态装着大模大样的样子在教学里走一圈,”然后对学生说:“这就是‘大模大样’”再把这个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羊为什么要大模大样去吃草?这样,学生就能对词语的意思心领神会 再如教“催”字的意思时,老师解释“催”这个字的意思是:“叫人赶快行动。课文里是叫燕子赶快到南方去。”有的学生就问:“为什么不说‘叫’呢?为什么不说‘喊’呢?”老师就解释时间紧迫就用“催”字,如果老师的解释仅仅停留于此,并不能使大多数学生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老师应借助动作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如某个学生在老师布置课堂作业几分钟后还未动笔,老师就无查原因,再“催 ”他抓紧时间做作业,并分别说出“催”、“喊”、“叫”的不同语气,借以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不同的含义。这样,学生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催”的含义,而且在以后写话,写作文时做到用词准确,贴切。我给低年级学生讲授的、许多都是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故事不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有很大的变化,而且带有强烈的感彩。学生在朗读课文和听老师充满感情的讲解时,除了在脑海展开一连串思索外,往往会有一种睛景的再现,一一种模仿的欲望,一种情感的波动。如果学生在老的指导下,对一些课文分角色进行朗读和表演、老师随之将一些关键的、紧扣主题的字、词、句板书出来,不但会使学生加深对字、词、句、段、篇的理解,而且满足了学生模仿的欲望, 既做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有深切的感悟,将头脑中想象的情景既用语言又用神态、动作表达出来,达到思想与语言,表情和动作的和谐统一。如教学一年级《小燕子进步了》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妈妈两个角色,摆出他们二个在一起对话的场景。二人分别进行角色朗读和表演、其余同学读旁自。老师一边指导,一边板书,图示,在进行活动中,将故事生动地再现出来,培养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成形象思维和动作表达。
老师的动作演示和学生的角色表演, 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语文的教学理念。但这样并不是每一课或每个字词都要这样做,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来确定。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有些阅读课文可以放到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表演,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上。
总之,不管是动作演示还是角色表演,都要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掌握适当的原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除了把握教材,认真备课外,还要加强自身艺术修养,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表演”艺术。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教学 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低段的孩子由于才进学校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最常见的要数读“望天书”和“唱读”这两种现象了。这也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朗读中的最大难题。
首先,读“望天书”主要针对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才进学校,一切好的习惯都还有待养成,不认识字,但记忆力特好。所以很容易出现合上书背得滚瓜烂熟,翻开书一字不识的情形,即人们常说的读“望天书”。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由于这些孩子不认识字,因此老师的范读和教读尤为重要。同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耳到、眼到、手到、口到。即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手指指到,嘴巴读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2、抽个别学生读,让其他孩子评,说说哪里加了字或漏了字,哪里读错了字等等。接着再进一步进行小组赛读,其他组孩子评,比比谁听得最认真?对认真的孩子进行表扬和奖励小红花等,激起孩子们听的积极性。
3、“小老师”教读。这样有两大好处:一来老师可以有时间去巡视,督促孩子们是否做到“四到”,还可以随时纠正教读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二是选“小老师”这个举动能极大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他们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能当上“小老师”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人人都会为之而努力。
以上措施让孩子们知道了自己读的是哪个字、词、句。既避免了读“望天书”,又帮助了学生识字,效果非常好。
事实正如我所料,许多孩子回家主动读书了,主动请父母帮自己预习了,并且人人以能当上“小老师”为荣。整个班级掀起一股朗读热潮,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会上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爱读书了,还天天缠着父母教呢!
其次,关于“唱读”现象,从教学中我发现出现这个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连词、断句,掌握不好语速,语调。二是读不出句子的语气和表达不出相应的感情。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重点是在让孩子们明白怎么连词、断句、掌握好语速,语调。由于他们组词太少,还不理解词语意思,这时,老师的范读和指导起主要作用,而且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随着孩子们词汇量的增加,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增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其次就是多读多练,然后让学生试着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
到了二年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气和读出感情则成了重点。对此,我循序渐进的采取了以下措施:
1、单句训练。先让学生弄清一句话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明白)怎样读才能做到?哪些字要重读?哪些字又要轻读?这就得通过学生的自读与老师的范读相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然后抽学生试读,其他孩子评: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评了再读。不断的实践,总结。然后再进一步进行多种形式的赛读:个人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既能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进来,又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过渡。确切的感受到该怎样读出一句话的语气和表达出相应的感情。
2、分角色读课文。首先要弄清每个角色的身份、年龄和特点。然后讨论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角色的特点。接着抽人试读,读了大家评,评了又读,然后再抽学生分角色读。最后可以按小组分角色读,这样能带动一些弱差生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效率,在这样来来往往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不断进步。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5
1 用“童心”浇灌童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罗丹曾说:“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教师应该从主观上改变高高在上的教学心态,蹲下来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来观察环境、体验生活。只有回归儿童视角,才能真正从情感态度上了解儿童的需要,把握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过错,尊重学生与自己不一样的见解,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不懂就问,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在作业本、练习薄上,画上一串串糖葫芦、一张张笑脸;竖起一个个大拇指、一面面小红旗,再写上亲近的话语“我真为你高兴”、“你进步太快了”、“加油吧,我在前面等你”…… 知心的话语沟通了教师和学生间的感情,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教师着颗“童心”的浇灌下,肯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来。
2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在课堂中,教师不代替学生读书;不代替学生感知、观察、分析、思考;不代替学生理解内容、感受事物。教师只是他们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如:学习生字时,让孩子们小组学习,自己读准音节,想办法记忆字形,查字典组词,自己说一句话。我还经常请他们当小老师,站在讲台上告诉同学记字的方法。有的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说歌谣……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尽管有些太牵强附会,有的不符合逻辑,但学生的情绪却十分高涨,都争着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3 张扬儿童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总是作为一个传授者和裁判员的形象出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很难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体现“三为主”的课堂教学,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我调节,逐步形成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我将自还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展示成果。例如,在讲完《狼和小羊》这篇文章之后,我做了些动物头饰,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任意发挥表演一下。使我感到意外的是,有一个小组对故事进行了大胆创新:狼扑向小羊,不幸跌倒受伤。善良的小羊救醒了大灰狼,狼在小羊的精心照顾下病愈,小羊的善良感动了狼。从此,狼和羊成了好朋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了狡猾凶残、奸诈,只有善良美好。让人无不感到美、爱的力量。
4 拓展儿童思维,创设和谐精神
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范文6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个性
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营造一种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尊重和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此,课堂上允许学生不举手也可以发言,允许说错了重说,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可以当堂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都给予肯定。同时在班级管理上,学生的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得到尊重和采纳,让孩子当家做主来管理班级,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的展现。
二、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
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要使学生广泛、长时间的投入学习,就要改变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自主性。
1.小组合作中碰撞智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此时交往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可以得以提升,学习能力得以发展。为使小组合作达到实效,我采用“小组合作答题卡”在回答问题时,鼓励每位成员畅所欲言,同时创造讨论的机会,引导在讨论中学习,向对方学习。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同时又能吸收其他人的看法,一个问题的解决凝聚了小组所有成员的智慧,相互交流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合作交往能力。
2.共同教学中提升能力。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上课就是要听话,严重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教学变的沉闷,学生感到压抑无趣。在教学中,我打破这种定势,鼓励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如在学习拼音时,为了让学生轻松识记字形、字音,我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图画编字形儿歌,谁编的好,就采用谁的,并且让他上台来教大家,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纷纷开动脑筋,编出了富有新意的儿歌。在以后的字词教学中,我同样采用此方法,而且不断变化激励手段,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新意不断,常常下课了学生还围着我交流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开启了孩子的思维,张扬了孩子的个性。
三、在多元评价中,发展学生个性
评价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课堂评价,点燃学习的热情,激发生命的灵性。
1.让教师评语成为"推进器"。课堂上,我巧用评语,如为了让孩子学会倾听,我会说:××同学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为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见解我会说: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不时变化评价用语,适时恰当评价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提高。
2.在多元评价中促发展。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度进行评价,抓住闪光点进行激励,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自评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小组集体评议是一个大家互相学习的机会。而教师评价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这三者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也乐于接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展示学生的个性
1.开放课堂。比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不断尝试着“开放识字教学法”:开放、多样化的识字方式,让学生认字更快、学得更加主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1)创设情境,诱导识字。如:带领孩子认识教室、校园中的字。(2)开拓途径,引导认字。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报头刊头、标题纸、食品包装纸等,分类剪贴成自己的认字本,在班上流动学习。(3)寓认于玩,愉快认字。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每周抽一节开展识字活动,如游戏《邮递员》《看拼音找汉字》《逛超市》等,游戏中能够巩固识字效果。(4)认说结合,让学生把新认识的字词,选择几个编出充满童趣的故事。(5)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并用图文日记的形式,以写来巩固识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