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方法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还在精神文化这一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容量、技术种类、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还能够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价值得到体现,以此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结合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封闭式图书管理的创新需求

图书馆以往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封闭,储存的图书资料均是以书面账目这种形式展开管理,并非所有图书品类和数量都对读者开放,导致图书资料缺乏共享性。在读者角度,图书馆内部涉及到大量图书资料,并不能快速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致使图书资料在呈现方面存在缺失,很容易出现图书资源浪费问题。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必须要创新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满足读者在图书资料数据共享性与便捷性方面的需求。

1.2 被动式图书管理的服务需求

基于传统管理方法,读者在筛选图书资料时更多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而图书馆则在读者服务这一层面相对被动。考虑到被动式图书管理服务需求,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在所有读者的基础上创建针对性档案,根据以往读者图书购买、借还记录,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筛选功能,为所有读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为读者推荐适合的图书资源,从以往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

1.3 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

现阶段图书管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朝着大数据时展的进程中,电子图书成为广大读者青睐的对象,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当下,读者也开始选择电子图书进行阅读,致使传统形式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日渐减少,这是图书馆经营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商类平台对传统图书馆运营带来冲击,面对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引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进行改革非常必要。推出电子图书这一项服务项目,从而参与到现代市场的图书管理竞争当中。

2 大数据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中的实施要点

2.1 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法

因为图书资料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比较广,所以主要呈现形式也比较多。(2 )图书租借服务。按照读者提出的需求,由图书馆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图书资料,该服务具有被动性,即被动的向读者租借图书、文献等资料;(2 )图书查询服务。所有文档与资源归档之后,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做好编制,按照目录与摘要将其整合归纳,为读者查询提供便利;(3 )图书检索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所有资料信息,并且创建物联网,将其与互联网结合设计读者终端,读者可以直接检索需要的图书资源信息;(4 )社会需求服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还可以为所有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信息查询服务。现阶段,一些图书馆在资料管理方面仍然有使用数据存储模式的现象,这在大数据时代下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要求,相对应的信息方式增多,信息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自然生产方式逐渐体现出差异化。不同种类的图书资源数据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而数据的覆盖与影响范围、存在模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这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契机。

2.2 高质量的图书管理信息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读者需要采集的资料信息越来越多,进度到图书馆之后难免会对图书管理服务水平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也需要引进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从而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2.3 严格的图书管理要求

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管理者也面临严格的要求,需要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其他关联学科与专业的知识,提高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在参与图书馆里各项工作时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3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创新

3.1 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服务

处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也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是符合大数据时代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的有力创新举措。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结合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在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方面,知识服务需要展开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储存空间这一方面具备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创建图书资料数据库,提升知识服务水平。

3.2 改变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现阶段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推荐服务,网站推荐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且网站浏览量也相对较高,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创新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该创新举措的作用,全方面剖析读者在阅读、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对图书摆放位置与编排进行创新,使读书资料的查找更加方便,也可以利用各大网站加强宣传,保证所有资料都能够得到利用。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进入到图书馆中查找实体图书资料的机会减少,加之图书馆内储存资源相对有限,若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无法吸引到更多的读者。所以推出电子图书服务成为图书馆创新的一项有力举措,可以直接在移动端中在线阅读,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电子图书馆,并且以app的形式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满足人们日常阅读需求。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实体图书的需求依然存在,如果读者长期处在电子阅读状态,难免会导致视觉疲劳。此时图书馆保持纸质书籍服务能够改善该问题,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3.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可能会面临数据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为了保证图书馆内部所有资料安全,需要严格限制信息传播范围以及数据开放程度,在图书资源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所有读者隐私安全,规避重要数据遗失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规范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大数据创新要做好资料开放环节的规划,在保证数字图书馆运营安全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图书资料遗失或者受损等现象必须要及时总结原因,并且严格管理。

3.4 管理人员大数据技术培训

图书馆内部负责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掌握更多技能,这就需要参与到大数据技术的培训中,树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具备更加丰富的管理知识。图书馆也应该定期展开技能方面的培训,所有管理人员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今后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遇到突发性问题可以马上解决。

3.5 在图书资料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朝着大数据方向的转型,需要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尤其是在图书资料类型与内容更加完善的当下,图书资料管理难免会面临更多问题。所以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承担职责,做好图书资料统计工作,能够总结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各项工作规律。另外,图书馆与读者通过管理人员实现了紧密衔接,在实施图书资料管理时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维系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综上所述,关于大数据和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到位、图书资料管理资金不足等。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需要更加深入。根据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受到技术影响,需要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图书馆在选择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时,参考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影响,从采集、查找、整合资源数据等方面着手渗透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小学;管理创新;研究;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图书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学习场所,有效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新教学知识查阅教学资料的平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但长久以来小学图书馆在管理方面都较为传统,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无法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创新的角度对小学图书馆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1 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

不少人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并将图书馆当做一个安置即将退休或不能在一线教学人员的部门。而且,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将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致使图书馆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一些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差,馆舍拥挤狭小,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图书陈旧而不能及时更新。特别是小学图书馆,硬件设施差、藏书少、可阅读性差、不符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等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因房屋设备问题,有15%的小学图书馆不能向学生开放,41%的小学图书馆没有学生阅览室,28%的小学图书馆没有教师阅览室。这些充分表明小学图书馆面临着创新的挑战。

2 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新方法

2.1 图书馆闭关时间

如今大部分小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与小学生上课时间同步的,也就意味着,学生上课时,图书馆正处于开放时间,而学生放学的时间就是关馆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让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而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服务效果。面对这一问题,图书馆管理方面应该谨记自身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通过改变图书馆运营时间的方式来保证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比如:在不是周末不是节假日的时间内,师生普遍没有时间来到图书馆学习,可以选择延长学校放学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保证满足师生每日读书的需要。而如果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空闲时间内,图书馆可以选择增加工作人员,并同步开放图书馆,以方便学生学习,教师查阅资料。此外在改变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同时,可以从新制定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选择轮休制来保证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工作压力,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 图书馆藏书

许多学校最初在校内建设图书馆存在辅助招生,招生宣传的目的。所以图书馆内的藏书普遍质量一般内容简单,主要将藏书变成了图书馆内的展品,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藏书的阅读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藏书选择时缺少考虑,没有根据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去挑选,过于贪图图书种类,将许多内容五花八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用处都不大的图书收入,导致图书馆无法发挥自身真正的作用。所以图书馆在选择藏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两个方面的阅读需求,从学生方面讲,应该切实从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知识学习程度、阅读兴趣方面出发,选择有益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成长,辅助学生提升全方面知识量的书籍,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工作人员在挑选图书时,应该增加带有注解或者更具有可读性的书籍,方便学生阅读。从教师方面讲,应主要以教学资料或者教学文献为主,以此来促进教师进行日常合理备课与教学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3 工作人员的安排

图书馆不能只设立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增设图书借阅指导人员。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应熟悉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图书管理规定,熟悉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要求,了解馆内藏书的分类、内容以及各种图书资料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以便能准确、及时地指导师生选取书籍资料,还能根据师生需要推荐图书。这部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养,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为学生服务时,能根据学校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理解能力进行合理分析,推荐合适的书籍资料,为学生答疑解惑、开拓发展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为教师服务时,能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疑点难点、科研课题合理推荐书籍资料,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解除教学疑点难点,给教师的科研课题提供有用且详细的资料和信息。

2.4 举办活动,促进图书流通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图书都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挑选的,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图书都会相应的更新,但小学生思维发展很快,对兴趣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容易产生变化,所以往往图书馆的更新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多种活动,来增加馆内图书的流动性,比如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在图书馆内安排一个固定的角落,让学生拿出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放于此处,任何学生都可以取走这些图书进行阅读,但看完之后要保证归还远处,如果丢失需要拿出自己的图书进行补充,这样一来便不仅可以平衡学生对阅读的需要,还能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对不同方面阅读的需要,便于今后的藏书选购。

2.5 新书、好书推荐信息的

现在很多学校的师生获取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渠道很单一,只有到图书馆查阅浏览时,才知道是否有新书,不能及r掌握图书馆的各种动态。因此,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师生定期推出新进书籍、文献的推荐目录和图书导读,并公布在学校公告栏或校园网等教师和学生容易获取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推荐相关书籍,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新的信息、新的教学经验和知识。

2.6 做好后期服务工作

图书馆的后期服务工作不仅仅是将还书整理归位、修补破损书等。为了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当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管理制度,还应增设读者交流平台,这主要是为教师做好服务。可以让教师留取借阅书籍的有用信息,如填写借阅感受等,并将此类信息归类整理,给后续借阅人员提供参考,以节省时间。

结束语

合理化、科学化管理小学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图书馆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以“让教师轻松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为宗旨,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创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使小学图书馆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教师把图书馆当做教育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把图书馆当做学习的好伙伴,这样图书馆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姚爱萍.从科学发展观视角看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8):40-41.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对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改进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还能够对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也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还提高图书资料的社会效益。广大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代步伐保持一致,大力进行图书资料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图书资料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完善图书资料信息服务手段,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再加工,使图书资料真正地做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我国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应该深入研究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虽然网络信息环境对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带来的腾飞的契机,其中首要任务便是充分的明确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的发展方向。

1.1、图书的使用和搜索更加方便快捷图书馆使用信息化管理后,图书资料也相应的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这样就把纸质的图书转换成电子的形式,在搜索目录的过程中只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搜索就能够找到相应的图书,无论是查询还是管理,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

1.2、信息化管理对图书资源的应用有了很大的改善。图书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部分。在图书馆的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化的管理,图书使用的共享性大大的提高了,同时图书资料的使用范围和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信息化的资源让人们能够更方便更清楚的看到图书资料的信息,读者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更快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同时,浏览的速度也大大的加快,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计算机就能够找到所需的资料,使图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都有所提高。

1.3、信息化管理更好的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往图书管理都是工作人员来进行书籍的管理,要通过很复杂的工作来进行书籍的整理、归类等。信息化管理使图书工作者能够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的减少了因为以往的图书工作而带来的麻烦,在工作中,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对图书进行操作和管理即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图书馆的工作更加高效。

1.4、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信息建设,使网络资源的配置能够到进一步的优化及网络资源的二次开发及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文学、法律、经济、艺术以科学等领域的各类图书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资源的共享。

1.5、构建完善的网络图书资料信息管理规章,对信息安全及运作进行保障。同时,还可以与国内外优秀图书馆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借鉴科学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吸取宝贵的经验。

2、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措施

2.1、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

图书资料管理部门领导是图书资料管理的关键人物,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图书资料管理领导来决策和指导的。因此,加强领导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视,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是做好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领导应该改变原先那种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成立核心领导层,加强他们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视。另外,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使得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进行。强化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这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2、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还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操作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代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中的工作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借还工作,工作人员需扮演信息管理者、信息专家和信息向导的工作者,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广阔的现代信息意识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图书资料技术队伍,为了更好地运转网络图书资料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引进、培养和造就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新一代技术队伍,使图书资料管理相关应用软件得到定期的维护以及开发。

2.3、建立健全标准化图书资料数据库

建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也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为此,图书资料管理部门首先要充分的利用本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的利用现代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料数据库。其次,强化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目录、索引、综述的规划和整理,把这些目录、索引、综述进行认真处理,不断提高图书资料数据库的更新效率。最后,竭尽全力提升图书馆的网络速度,逐渐丰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逐渐扩大网络的传播面,强化对于图书资料数据库的分类。比如,把图书资料数据库分为专业课题、联合书目、科学决策、科研成果等,更还地满足读者进行相应查询以及浏览的需求。

2.4、完善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制度

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保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它具有专业书籍相对集中,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范围的小型情报资料机构。总体上针对性更强,也更为便捷,,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制度建设,是提高服务资料的保证。建立一套集情报、会议、检索、论文、期刊、工具书、图书、资料为一体的,支撑教学与科研的服务体系和文献管理,使文献资源很好地与学科专业相匹配。

2.5、加大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

图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这一工程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无论是图书馆购买相关设备、系统软件以及自主研发管理软件,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一直持续上涨,书价也在不断上涨,但是并非每座图书馆都具备相当的实力来完成这项工程,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多元化自己的资金来源,除了争取更多的拨款以外,还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比如企业、个人等等。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图书馆可以采取与其他馆联合进行资源共享、购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图书资料信息化的成本。

2.6、实现资源共享

文献资源的共享性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虽然,资源共享已经宣传了很多年,但是很多学校、学院仍然走着保守路线,实行封闭式的管理。不能做到优势互补,自身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白白浪费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每个资料室、图书馆,即使投入再多、再完善,某一方面的藏书也会存在相对不全的情况,为此,各图书资料室和图书馆应当树立起资源共享的观念,不断强化共享意识,沿着网络化管理方向前进,通过资源共享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实现互补。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图书馆可以建立情报协调中心,形成不同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中心,对各院系图书分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协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想要加强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有效的电子数据库。同时,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对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创新化的科学管控,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资料的管理要求和资源共享目标。

参考文献:

[1]邬茂玲.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实践[A].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C].教育部:,2014:1.

[2]钱松华.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学图书资料管理[J].文学教育(中),2014,02:76.

[3]龚梅.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8:278.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图书管理;创新方法;创新途径

1前言

图书管理在传统模式下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对图书管理各环节进行管理,诸如采购、编目、检索和流通借阅等环节,具有效率低下,容易形成各个小信息系统孤岛,各个信息系统间没有实现透明访问和智能关联,信息间访问代价较高效率低下,且没有联合各个信息系统形成图书管理者和用户有意义的价值信息等。仅仅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没有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化和智能化,与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创新成为当今各行业改革发展的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颠覆传统数字图书馆管理模式和建设方式,引起图书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以及用户反思,并着眼于图书管理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变服务模式,变被动粗放的管理和服务为主动的推送式的高质量服务,促进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发展,体现以用户为本的思想,激发图书管理的潜力和活力。本文主要探析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主要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分析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必要性,研究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主要着眼于提高图书馆建设质量和管理效益,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好扎实的基础,为校园其它系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提供参考和示范。

2图书管理创新需求

2.1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着全国各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使个行业各信息模块能够智能化整合在一起,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安全可靠访问,提高效率并实现管理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样也推动着图书管理创新,促使图书管理各信息系统有机智能整合,提供更加丰富的管理功能,提供更加高效、及时的主动推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传感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这位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也为图书管理创新提供了方法和途径。例如,大数据技术对图书情报能力提升是重要的增长极。从购买图书的数量和图书知识,能够挖掘出在不同时间阶段内读者关注的重点和需求,可以分析出不同专业书籍和知识的热度,也可以从公共图书馆借阅资料的频繁度定量计算出读者的关注度,从而挖掘出在主体感兴趣的参数限制下的图书情报知识。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定量分析和挖掘方法获取学生关注度高的图书,从而为图书导购提供决策参考,也能够获知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整体发展动态,从而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策略。

2.2管理创新大环境驱动

图书管理工作中惟有创新才能推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能够适应整个高校的系统改革,并能适应高校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的管理改进需要。智慧校园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推动图书馆各信息模块的数字化建设或智能化发展,这对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也时时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也是促进图书管理创新和改革的动力。因为社会读者越来越多的通过智能化终端进行访问,这要求图书管理部门应该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相关数据,并对图书建设和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方向。

2.3业务管理提升自身驱动

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也是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为了明确图书建设方向和目标,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质量,必须进行图书管理改革工作。通过改革和管理创新,既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出错风险,提高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丰富图书管理功能,以满足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3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方法与途径

3.1信息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3.1.1大数据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电子数据库及海量增生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炼出对图书情报单位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隐藏在海量数据后面的图书情报信息,其图书情报信息的价值度与图书情报知识关注点、海量数据的质量和推理挖掘技术密切相关。因此从数据层面,可以通过清洗加工现有的海量数据并成为格式化的有用信息加以存储。大数据技术主要能从现有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帮助图书管理者知道用户关注的知识兴趣,把握好图书建设和管理的方向和重点。

3.1.2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是近年来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它能实现底层数据的感知、处理和传输,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物或物人相联的信息系统,用户可以任何时间地点通过终端透明访问异构网络数据。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近距离无线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集合,能够自动识别感知图书信息和方位等,这位图书馆管理带了极大方便。

3.1.3云计算技术提升图书管理创新

云计算技术应用到图书管理方面,主要是使海量的图书信息和图书管理产生的衍生数据除可以存储在本地服务器上,也可以存储在云存储器空间上,在递增的数据中快速分析和挖掘出有价值信息并加以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加快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存储和管理的统一解决方案,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集中化的管理有利于降低硬件投入和管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信息孤岛以及孤岛间通信带来的开销和成本。云计算技术提供了上述系列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图书资源管理建设中存在较多的优势。

3.2智能终端与移动图书馆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电子数字化图书馆和掌上移动图书馆更为读者所接受。如何在电子数字化的图书资源管理的方式下,通过信息技术的管理创新,提升图书管理效率。建立移动图书馆应用,将图书馆管理和应用的基本功能都集成在应用里面。读者或用户可以基于应用和自身已有的权限,对图书数据进行共享或访问。在校园内大力建设数字化智能终端,如台式终端PC、掌上移动智能设备等,也可以引进并培养技术人才或引进技术平台的方法。用户可以从随时从智能终端进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图书管理单位也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挖掘出用户所关心的兴趣知识,提供主动及时的推送服务。

4结语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5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免费为公众提供阅读和学习的平台。它对人类的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地方,在发展中,人类通过摸索、实践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文化,在图书馆得以保存。从而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场所: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公共图书馆就成了一个可以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基地。(3)是科学情报的传送部,图书馆全面,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料,使人们能更多,更快,更准确的学习到一些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纸质文化,电子文化信息等的需求,所以公共图书馆的预算管理是至关重要的[1]。

一、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预算管理问题

1.财务预算无计划

在财务预算方面,很多年前就推行一种“零基预算法”,这种预算方法比较科学,对于财务的预算也比较合理,但是运用“零基预算法”进行财务预算的公共图书馆不多。主要原因有:

1.1进行“零基预算法”工作量大,很多财务部门为了方便,就采用传统的预算办法,即用上年的基数+本年因素,就是基本上套用往年的格式,然后形式上略微调整,没有认真的对下年的预算目标分析、研究。所以每年的财务预算都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波动。

1.2每年进行预算的时间较短,以至于编制人员没有太多时间认真的对预算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1.3预算管理涉及到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全体员工的参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工作量大,执行起来难度系数非常大[2]。

2.预算执行不到位

在预算管理当中,预算编制只是一部分,当编制人员给出的预算合理的话,那么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就没有什么问题。但若编制人员给出的预算与实际使用资金有偏差时,就要另行处理。而很多时候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常常因为资金使用部门和财务部的配合机制不完善,导致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财务部门对预算控制力度不够强,而资金使用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没有做详细记录,以至于资金使用部门不能很好的反映资金的批复情况和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年中的专款可使用情况。

二、公共图书馆的预算管理解决

1.在财务预算方面进行改善

1.1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又称零底预算法,其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略微调整估算,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保证下年的财务预算是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也能更准确的得到下年的财务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有以下五个步骤:

1.1.1划分和确定来年预算项目,对公共图书馆下年所需要执行的业务项目进行资金预算。

1.1.2编制各业务项目的预算,由图书馆提出总体目标,然后各业务项目执行部门根据图书馆的总目标和自身的责任目标出发,编制为实现上述目标的费用预算方案,在方案中必须详细说明提出项目的目的、作用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以及需要开支的费用数额。

1.1.3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对业务项目执行部门提交的费用预算方案,管理层对每一个项目所需的费用和所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挑选出先后,划分等级。业务部门预算的业务项目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必要项目,第二层次是需要项目,第三层次是改善工作条件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基层预算单位各个项目费用开支的合理程度、先后顺序以及对本单位业务活动的影响。

1.1.4审核分配资金,根据预算项目的先后和等级,按照预算期的资金进行分配。

1.1.5编制并执行预算资金分配方案确定后,经批准后下达执行[3]。可以分配相关管理人员针对“零基预算法”的实施进行推进和监控,确保来年的财务预算是根据“零基预算法”进行的。

1.2预算时间上给予延长,因为要想实行零基预算就会涉及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编制人员跟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进而对各个项目的所需资金预算,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很多时间,所以预算时间的延长也是为了确保编制人员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来年的财务预算。如,在每年下达预算任务的时候,将原来两三天就要完成的财务预算时间延长至一个礼拜左右。

1.3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制度加以完善,有利于编制人员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来年的预算。如,在每年进行财务预算的时间段,各部门专门分配一位工作人员,配合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预算。

2.预算执行力度应加强

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如,财务部门在批复预算申请的时候,要仔细审查,对项目支出的金额严格把控。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写季度总结,对于未能完成预算和超出预算,作以详细说明,根据预算执行报告做出预算执行评估。根据下个季度的业务项目和费用支出项目,调整下个月的财务预算。对预算执行力度的加强方面提出意见和具体执行措施。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图书馆;发展方向;管理;见解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85-02

0 引言

随着新时代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各行各业的原来依赖的各种要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图书馆管理行业也不例外。作为业内人士,如何把握这时代的机遇,这是摆在每一位图书馆管理人员面前的课题。本文以系统化,正规化方式相结合对这一课题进行全方位的诠释。

1 图书馆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图书馆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大致是以美国式管理模式发展而来。建国以后由于各个方面的需求,国内的图书馆又转而学习苏联模式,总之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时代的特色。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也渐渐自成体系,有了自己比较完整的一套系统,即大致可分为集中制与分散型两大模式,国内的图书馆大多采用这两种模式,或者两种模式的结合体。我国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大致可分为公共图书馆,教育系统图书馆及科研系统图书馆三个大类,三个大类依照同一套管理模式运作,其服务对象均局限于各自的系统内部,也就是各个分系统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联系,无法彼此协调,这就造成各自的资源不具备流通性,无法达到相互弥补各自缺点的目的,这样就对各自的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与广大受众对知识的渴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态势,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无时不在刺激着大众的眼球与神经。这些需求对知识与信息提出强烈的交流共享意愿,然而我国现行的图书馆运行机制与这一主流意识明显出现了背离,更有甚者是阻碍了图书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各类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信息与知识的自由共享,各类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成为了当前图书馆发展的首要问题。今后的图书馆都将以跨行业,跨系统的各类图书馆联合一体的方式进行运作,目前我国的文献保障系统即是成功运用这一方式的成果。

因而图书馆行业只有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模式,进行自我更新,主动接纳对图书馆行业拥有极大助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内部业务重组,将原来那种悠闲而又略有些拖沓的工作更正过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之与时代接轨。这样才能让图书馆行业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及发展的道路。图书馆应当作为社会知识与信息的配置主体,因而图书馆组织机构就必须得创新,使自身进化成为学习型组织,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引领社会知识信息的桥头堡。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建成完备的数字图书馆,而要建设比较规范的数字图书馆,仅靠原来的图书馆设备与人员是远远完不成任务的。要建成数字图书馆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软件支持,另外网络电信的硬件支持同样必不可少,因此图书馆还需要网络电信部门以及数据库产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

2 图书馆的新兴管理模式

我国原有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由行政指令指导图书馆运行,图书馆由于其直接领导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各类图书馆之间为平行关系,互不隶属,也就互不联系,甚至多数时候是“老死不相往来”。而且图书馆行业是由政府全额拨款的公益性行业,大多数的图书馆根本就不会考虑其是否盈利,同时服务质量也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动力而变得良莠不齐。因而为了图书馆行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管理必须得走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即严格规定图书馆管理制度,明确具体人员的岗位职责,并且将每个在职人员的任务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将其工作程序细化为行为准则,在明确其职责的同时,也要打破原来那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状态,引入激励绩效机制,依照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新兴的标准,将专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起来,从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体系。图书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即是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在不久的将来,图书馆之间将是激烈的竞争关系,而掌握了信息与知识的人就成为了各大图书馆必须要争取的重要资源。因此,图书馆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要坚决取缔以往那种刻板,生硬的管理模式,充分考虑从业人员的需求及愿望,努力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工作氛围,并且充分激发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出每一位从业人员的潜能,尊重他们的劳动及创造。另外还应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工作,让他们得到更新自身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接触到图书馆行业的最新前沿科技知识,为他们营造出一种归宿感,让他们能够自发投入到图书馆管理行业中来,积极从事相关工作,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使之能够成为以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中流砥柱。

3 图书馆管理政策的规范化

我国自建国以来正式出台的图书馆管理政策不多见,这就使得图书馆管理变得有些单薄。图书馆管理行业在发展过程就在所难免受到了政策方面的制约。因此为了弥补政策依据的不足,图书馆管理行业就必须得加强行政手段,并依照现行制定出近四十个相关标准,对现行的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对照执行,并且积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将执行情况及时与管理部门交流使之能够充分掌握这些标准的执行情况,这以后的修正与补充提供充足的实践依据。

4 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研究

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记载,图书馆主要具有四项社会职能,首先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其次是开展社会教育;第三是传递科学情报;最后是开发智力资源。这四项社会职能精确地归纳了图书馆的功能与存在价值。尤其在这个充斥着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图书馆如何保证自身的社会价值不失,不被其他行业所取代,就必须得研究新的时代中如何强化上述四项社会职能,使之与新时代协调接轨。网络信息时代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是存在于各类大型的文献资料中,而这些文献资料得益于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而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则是由图书馆中的文本资料通过筛选后,再进行数字化得来,也就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信息源最终还是建立在图书馆的原始资料之上的。因而网络时代不是图书馆行业的终结,相反它是图书馆行业一个新兴的增长点,它为图书馆行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与助力。因此对图书馆的职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之与网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网络需求可以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得到一定的社会回报,使得从事图书馆文献整理及数字化的从业人员领会到社会的存在价值,这将极大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大量的文献数字化后,为不同类别的数字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为了保证这种交流的及时性与便利性,反过来对网络的性能也提出的相应的要求,这也将会极大地促进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最终进入到相互促进,相互需要的良性循环中。

5 结束语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及管理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可谓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催生出了全新的数字图书馆,而为了适应这种全新的图书馆体系,旧有的管理模式必将被全新而又科学的管理模式所取代。而可以预见今后的图书馆将会向着联合一体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甚至在家里就能将分散于世界各大图书馆中的文献全部收集一体,这将极大提高文献资料的资源利用率,同时也方便了使用者,极大节约了其查询资料的时间。总之今后的图书馆将会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赵冬生.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