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图书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知识服务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还在精神文化这一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引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容量、技术种类、管理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效率,还能够促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图书资料管理价值得到体现,以此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大数据结合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封闭式图书管理的创新需求
图书馆以往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整体来说比较封闭,储存的图书资料均是以书面账目这种形式展开管理,并非所有图书品类和数量都对读者开放,导致图书资料缺乏共享性。在读者角度,图书馆内部涉及到大量图书资料,并不能快速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致使图书资料在呈现方面存在缺失,很容易出现图书资源浪费问题。基于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在图书资料管理方面必须要创新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满足读者在图书资料数据共享性与便捷性方面的需求。
1.2 被动式图书管理的服务需求
基于传统管理方法,读者在筛选图书资料时更多是根据个人需求自主选择,而图书馆则在读者服务这一层面相对被动。考虑到被动式图书管理服务需求,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在所有读者的基础上创建针对性档案,根据以往读者图书购买、借还记录,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筛选功能,为所有读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为读者推荐适合的图书资源,从以往的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式服务。
1.3 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
现阶段图书管理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在朝着大数据时展的进程中,电子图书成为广大读者青睐的对象,尤其是电子图书资源越来越丰富的当下,读者也开始选择电子图书进行阅读,致使传统形式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日渐减少,这是图书馆经营的关键性影响因素。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商类平台对传统图书馆运营带来冲击,面对电子图书的推广需求,引进大数据技术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进行改革非常必要。推出电子图书这一项服务项目,从而参与到现代市场的图书管理竞争当中。
2 大数据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中的实施要点
2.1 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方法
因为图书资料信息服务覆盖范围比较广,所以主要呈现形式也比较多。(2 )图书租借服务。按照读者提出的需求,由图书馆为其提供相对应的图书资料,该服务具有被动性,即被动的向读者租借图书、文献等资料;(2 )图书查询服务。所有文档与资源归档之后,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做好编制,按照目录与摘要将其整合归纳,为读者查询提供便利;(3 )图书检索服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计算机中输入所有资料信息,并且创建物联网,将其与互联网结合设计读者终端,读者可以直接检索需要的图书资源信息;(4 )社会需求服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还可以为所有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社会信息查询服务。现阶段,一些图书馆在资料管理方面仍然有使用数据存储模式的现象,这在大数据时代下并不能完全满足管理要求,相对应的信息方式增多,信息生产成本显著降低,自然生产方式逐渐体现出差异化。不同种类的图书资源数据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而数据的覆盖与影响范围、存在模式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这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契机。
2.2 高质量的图书管理信息服务
大数据环境下读者需要采集的资料信息越来越多,进度到图书馆之后难免会对图书管理服务水平提出相对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也需要引进全新的理念与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从而扩大图书馆的读者群体。
2.3 严格的图书管理要求
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大数据技术,作为管理者也面临严格的要求,需要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需要掌握图书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学习其他关联学科与专业的知识,提高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与技术能力,在参与图书馆里各项工作时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3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创新
3.1 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服务
处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资料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而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也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是符合大数据时代图书资料管理要求的有力创新举措。所以图书馆必须要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结合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阅读体验,也可以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在图书资料管理服务方面,知识服务需要展开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储存空间这一方面具备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价值,创建图书资料数据库,提升知识服务水平。
3.2 改变传统图书资料管理模式
现阶段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推荐服务,网站推荐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且网站浏览量也相对较高,在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创新过程中也应该认识到该创新举措的作用,全方面剖析读者在阅读、检索等方面的需求,对图书摆放位置与编排进行创新,使读书资料的查找更加方便,也可以利用各大网站加强宣传,保证所有资料都能够得到利用。除此之外,在大数据时代下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进入到图书馆中查找实体图书资料的机会减少,加之图书馆内储存资源相对有限,若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无法吸引到更多的读者。所以推出电子图书服务成为图书馆创新的一项有力举措,可以直接在移动端中在线阅读,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电子图书馆,并且以app的形式下载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中,满足人们日常阅读需求。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实体图书的需求依然存在,如果读者长期处在电子阅读状态,难免会导致视觉疲劳。此时图书馆保持纸质书籍服务能够改善该问题,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3.3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运用,可能会面临数据安全性的问题,所以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重要任务。一方面为了保证图书馆内部所有资料安全,需要严格限制信息传播范围以及数据开放程度,在图书资源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所有读者隐私安全,规避重要数据遗失问题。另一方面按照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规范要求,图书资料管理大数据创新要做好资料开放环节的规划,在保证数字图书馆运营安全的基础上,一旦发现图书资料遗失或者受损等现象必须要及时总结原因,并且严格管理。
3.4 管理人员大数据技术培训
图书馆内部负责资料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大数据环境下要掌握更多技能,这就需要参与到大数据技术的培训中,树立大数据管理意识,具备更加丰富的管理知识。图书馆也应该定期展开技能方面的培训,所有管理人员要了解大数据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应用,今后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遇到突发性问题可以马上解决。
3.5 在图书资料管理中渗透以人为本理念
图书资料管理朝着大数据方向的转型,需要渗透以人为本理念,尤其是在图书资料类型与内容更加完善的当下,图书资料管理难免会面临更多问题。所以作为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承担职责,做好图书资料统计工作,能够总结大数据环境下图书资料管理各项工作规律。另外,图书馆与读者通过管理人员实现了紧密衔接,在实施图书资料管理时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维系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使得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综上所述,关于大数据和图书资料管理方法的融合,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到位、图书资料管理资金不足等。所以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图书资料管理方法还需要更加深入。根据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管理方法受到技术影响,需要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图书馆在选择新的图书资料管理方法时,参考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影响,从采集、查找、整合资源数据等方面着手渗透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提高图书管理与服务水平。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图书馆;小学;管理创新;研究;分析
在小学教育中图书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为学生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学习场所,有效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新教学知识查阅教学资料的平台,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但长久以来小学图书馆在管理方面都较为传统,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无法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下面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创新的角度对小学图书馆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1 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
不少人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借书、还书,并将图书馆当做一个安置即将退休或不能在一线教学人员的部门。而且,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将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致使图书馆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一些图书馆基础设施条件差,馆舍拥挤狭小,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图书陈旧而不能及时更新。特别是小学图书馆,硬件设施差、藏书少、可阅读性差、不符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等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因房屋设备问题,有15%的小学图书馆不能向学生开放,41%的小学图书馆没有学生阅览室,28%的小学图书馆没有教师阅览室。这些充分表明小学图书馆面临着创新的挑战。
2 小学图书馆管理的新方法
2.1 图书馆闭关时间
如今大部分小学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与小学生上课时间同步的,也就意味着,学生上课时,图书馆正处于开放时间,而学生放学的时间就是关馆的时间,这样的时间安排让只有少部分的教师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而对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服务效果。面对这一问题,图书馆管理方面应该谨记自身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通过改变图书馆运营时间的方式来保证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比如:在不是周末不是节假日的时间内,师生普遍没有时间来到图书馆学习,可以选择延长学校放学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保证满足师生每日读书的需要。而如果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空闲时间内,图书馆可以选择增加工作人员,并同步开放图书馆,以方便学生学习,教师查阅资料。此外在改变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同时,可以从新制定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选择轮休制来保证工作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工作压力,帮助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 图书馆藏书
许多学校最初在校内建设图书馆存在辅助招生,招生宣传的目的。所以图书馆内的藏书普遍质量一般内容简单,主要将藏书变成了图书馆内的展品,并没有真正考虑到藏书的阅读作用。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藏书选择时缺少考虑,没有根据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去挑选,过于贪图图书种类,将许多内容五花八门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用处都不大的图书收入,导致图书馆无法发挥自身真正的作用。所以图书馆在选择藏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师生两个方面的阅读需求,从学生方面讲,应该切实从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知识学习程度、阅读兴趣方面出发,选择有益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成长,辅助学生提升全方面知识量的书籍,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工作人员在挑选图书时,应该增加带有注解或者更具有可读性的书籍,方便学生阅读。从教师方面讲,应主要以教学资料或者教学文献为主,以此来促进教师进行日常合理备课与教学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3 工作人员的安排
图书馆不能只设立图书管理人员,更应增设图书借阅指导人员。对这部分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他们应熟悉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及图书管理规定,熟悉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要求,了解馆内藏书的分类、内容以及各种图书资料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以便能准确、及时地指导师生选取书籍资料,还能根据师生需要推荐图书。这部分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养,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为学生服务时,能根据学校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理解能力进行合理分析,推荐合适的书籍资料,为学生答疑解惑、开拓发展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在为教师服务时,能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疑点难点、科研课题合理推荐书籍资料,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解除教学疑点难点,给教师的科研课题提供有用且详细的资料和信息。
2.4 举办活动,促进图书流通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图书都是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挑选的,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图书都会相应的更新,但小学生思维发展很快,对兴趣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理解容易产生变化,所以往往图书馆的更新无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可以定期举行多种活动,来增加馆内图书的流动性,比如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在图书馆内安排一个固定的角落,让学生拿出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放于此处,任何学生都可以取走这些图书进行阅读,但看完之后要保证归还远处,如果丢失需要拿出自己的图书进行补充,这样一来便不仅可以平衡学生对阅读的需要,还能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对不同方面阅读的需要,便于今后的藏书选购。
2.5 新书、好书推荐信息的
现在很多学校的师生获取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渠道很单一,只有到图书馆查阅浏览时,才知道是否有新书,不能及r掌握图书馆的各种动态。因此,图书馆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师生定期推出新进书籍、文献的推荐目录和图书导读,并公布在学校公告栏或校园网等教师和学生容易获取的地方。还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推荐相关书籍,使教师和学生能及时获取新的信息、新的教学经验和知识。
2.6 做好后期服务工作
图书馆的后期服务工作不仅仅是将还书整理归位、修补破损书等。为了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当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管理制度,还应增设读者交流平台,这主要是为教师做好服务。可以让教师留取借阅书籍的有用信息,如填写借阅感受等,并将此类信息归类整理,给后续借阅人员提供参考,以节省时间。
结束语
合理化、科学化管理小学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图书馆管理方法的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以“让教师轻松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为宗旨,遵循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创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使小学图书馆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教师把图书馆当做教育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把图书馆当做学习的好伙伴,这样图书馆才能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姚爱萍.从科学发展观视角看小学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8):40-41.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资料;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对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但能够改进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还能够对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整合,同时也能够节约人力资源,还提高图书资料的社会效益。广大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代步伐保持一致,大力进行图书资料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图书资料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完善图书资料信息服务手段,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和再加工,使图书资料真正地做到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我国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应该深入研究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现状,创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策略,为我国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在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虽然网络信息环境对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也带来的腾飞的契机,其中首要任务便是充分的明确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的发展方向。
1.1、图书的使用和搜索更加方便快捷图书馆使用信息化管理后,图书资料也相应的进行了信息化的处理,这样就把纸质的图书转换成电子的形式,在搜索目录的过程中只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搜索就能够找到相应的图书,无论是查询还是管理,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方便了读者的使用,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
1.2、信息化管理对图书资源的应用有了很大的改善。图书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部分。在图书馆的系统中,加入了信息化的管理,图书使用的共享性大大的提高了,同时图书资料的使用范围和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信息化的资源让人们能够更方便更清楚的看到图书资料的信息,读者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更快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同时,浏览的速度也大大的加快,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通过计算机就能够找到所需的资料,使图书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都有所提高。
1.3、信息化管理更好的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往图书管理都是工作人员来进行书籍的管理,要通过很复杂的工作来进行书籍的整理、归类等。信息化管理使图书工作者能够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的减少了因为以往的图书工作而带来的麻烦,在工作中,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对图书进行操作和管理即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省了人力资源,使图书馆的工作更加高效。
1.4、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资料信息建设,使网络资源的配置能够到进一步的优化及网络资源的二次开发及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文学、法律、经济、艺术以科学等领域的各类图书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资源的共享。
1.5、构建完善的网络图书资料信息管理规章,对信息安全及运作进行保障。同时,还可以与国内外优秀图书馆进行交流,相互之间借鉴科学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吸取宝贵的经验。
2、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措施
2.1、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
图书资料管理部门领导是图书资料管理的关键人物,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图书资料管理领导来决策和指导的。因此,加强领导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视,提高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是做好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要环节,领导应该改变原先那种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图书资料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成立核心领导层,加强他们对于图书资料管理的重视。另外,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使得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进行。强化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这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2、提升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还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操作能力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代数字化、网络化图书馆中的工作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借还工作,工作人员需扮演信息管理者、信息专家和信息向导的工作者,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广阔的现代信息意识以及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图书资料技术队伍,为了更好地运转网络图书资料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引进、培养和造就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新一代技术队伍,使图书资料管理相关应用软件得到定期的维护以及开发。
2.3、建立健全标准化图书资料数据库
建立标准的图书资料数据库,也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举措。为此,图书资料管理部门首先要充分的利用本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的利用现代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料数据库。其次,强化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目录、索引、综述的规划和整理,把这些目录、索引、综述进行认真处理,不断提高图书资料数据库的更新效率。最后,竭尽全力提升图书馆的网络速度,逐渐丰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逐渐扩大网络的传播面,强化对于图书资料数据库的分类。比如,把图书资料数据库分为专业课题、联合书目、科学决策、科研成果等,更还地满足读者进行相应查询以及浏览的需求。
2.4、完善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制度
图书资料室是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和保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它具有专业书籍相对集中,是以专业文献为主要范围的小型情报资料机构。总体上针对性更强,也更为便捷,,加强图书资料室的制度建设,是提高服务资料的保证。建立一套集情报、会议、检索、论文、期刊、工具书、图书、资料为一体的,支撑教学与科研的服务体系和文献管理,使文献资源很好地与学科专业相匹配。
2.5、加大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
图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浩大的工程,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这一工程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无论是图书馆购买相关设备、系统软件以及自主研发管理软件,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一直持续上涨,书价也在不断上涨,但是并非每座图书馆都具备相当的实力来完成这项工程,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多元化自己的资金来源,除了争取更多的拨款以外,还可以向社会募集资金,比如企业、个人等等。在数据库建设方面,图书馆可以采取与其他馆联合进行资源共享、购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图书资料信息化的成本。
2.6、实现资源共享
文献资源的共享性是网络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虽然,资源共享已经宣传了很多年,但是很多学校、学院仍然走着保守路线,实行封闭式的管理。不能做到优势互补,自身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利用,白白浪费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资源。每个资料室、图书馆,即使投入再多、再完善,某一方面的藏书也会存在相对不全的情况,为此,各图书资料室和图书馆应当树立起资源共享的观念,不断强化共享意识,沿着网络化管理方向前进,通过资源共享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实现互补。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图书馆可以建立情报协调中心,形成不同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中心,对各院系图书分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协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想要加强对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就必须树立信息化意识,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有效的电子数据库。同时,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对图书资料进行信息化、创新化的科学管控,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资料的管理要求和资源共享目标。
参考文献:
[1]邬茂玲.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实践[A].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论文集[C].教育部:,2014:1.
[2]钱松华.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学图书资料管理[J].文学教育(中),2014,02:76.
[3]龚梅.基于网络信息环境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的变化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08:278.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指标;指标交易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9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国土资源领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根据会议精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及时提出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三线的做法,即生态保护线、建设用地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切实做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提升规划的质量,保证项目落实的效率,各地国土部门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相对较热的是采用指标交易的模式,即将传统的行政无偿指标供给模式转向政府监督管理、市场交易决定的模式,目前也成为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一大创新。
一、土地交易指标概述
土地管理当中规划指标和占补指标是重中之重,因此也就成为了目前进行交易的具体对象,即规划空间指标(蓝票)、补充耕地指标(红票)和建设用地指标(绿票),实际当中土地指标交易俗称“地票交易”。
二、目前各地土地指标交易操作述评
(一)各地操作情况
1、重庆市。重庆市是全国地票交易制度首创城市,借助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市政府于2008年11月下发了《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地票为建设用地指标,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作为来源,等量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制定了严格的保障制度,明确了指标收益的去向及具体分配方式。2009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批准重庆市在满足刚性条件基础上可以稳步开展挂钩试点工作。至此,重庆市的地票交易正式运行。重庆市关于指标交易总体有三大亮点,即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先补后占”、地票交易只限于经营性用地以及持有地票是后续参加招拍挂的准入证等,通过地票制度的实施,更好地落实了耕地保护的责任,更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权益。目前,周边部分城市也开始开展相关工作。
2、安徽省。郎溪县在安徽省内率先进行地票交易,于2013年1月《郎溪县地票交易规则》,并于同年4月顺利完成首次地票交易,为全省地票交易制度的建立起到了试点示范效用。其所属地级市宣城于2013年8月建立市级层面的地票交易制度,包括红票和绿票。其中红票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绿票指农转用计划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明确了地票交易价款的去向为县、区一级政府,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土地整治和耕地占补指标收购。安徽省地票制度的操作流程和方法相对较为简便。
3、江苏省。宿迁市关于土地指标交易方面的探索走在了江苏省的前列,借助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之机,于2012年2月出台《关于推进土地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挂钩指标(绿票)和补充耕地指标(红票)交易。对于指标的具体来源、交易的主体、交易的流程以及指标收益的流向均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已实施了多期指标交易,但均在市域范围内。2014年,江苏从省级层面研究指标交易制度。于1月下发了《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可作为补充耕地指标(红票)的来源及标准,明确进行交易的唯一平台为省补充耕地交易平台,明确了具体交易管理部门、交易费用监管部门以及具体交易服务机构,明晰了交易的程序、规则、时段及周期等。目前该省已在2014年3月28日顺利完成了省内首次补充耕地指标的竞购工作。省会城市南京则在省一级基础上将指标交易范围进一步延伸扩展,由一项指标变成三项指标(红票、绿票、蓝票),于2014年4月下发了《南京市土地指标交易配置暂行办法》,明确了各类指标的竞购主体,其中区政府侧重规划指标和补充耕地指标竞买,而具体用地单位侧重建设用地指标竞买。各类指标管理方面,以区为主,跨区的由市一级进行统筹,具体交易方法与省一级基本趋同。江苏省地票制度亮点在于细节更为详尽,但对于企业持票准入方面未作要求。
4、其他城市。湖北省鄂州市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有益的试点尝试,先由城司收储农民地票,再卖给用地企业。湖南省也将地票制度纳入全省发展战略当中,下辖株洲等城市也正在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总体来看,各地关于土地交易指标的内涵并不一致,土地指标的应用领域也不尽相同,但是使用土地指标交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指标交易的优势
1、提升了土地利用指标的运作质量。土地指标,一亩难求。因此有限的指标要加以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各项土地指标,公平、公开、公正,让有实力的单位成功竞购指标,从而提升土地指标落实的可行性,加快土地运作的步伐,为土地市场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促进了城乡要素的流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通过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综合整治,腾出耕地指标,进而将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安排到城镇周围,在满足城镇发展建设的同时,可以给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资金,保障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综合治理,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3、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无论建设用地指标的竞得主体为谁,指标取得成本均会纳入地块前期运作成本,为保证地块整体产出的效益,竞得主体均为在规划设计、实际施工以及具体利用方面下工夫,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集约化、节约化发展。
(三)指标交易存在的不足
1、耕地占补不对等。由于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已融合了基本农田等专项规划成果,因此划定的农地区基本为优质农地,因此建设占用的必然是优质地,而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或者增减挂钩形成的耕地则未必是优质地,目前已进行地票交易的城市,更多的是采用等量模式,至于等质补充操作相对较少,因此对于地区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
2、指标交易公众参与性不高。目前,各地操作方法中关于指标交易的主体一般为县区政府,无论是竞购指标还是指标交易后的收益都为这一级单位,从耕地指标的源头来说,应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土地指标收购时需要充分征求这两大主体的意愿,土地指标收益返还时应给予全程公示,不仅仅流于政府相关部门层面的监督,应强化社会公众参与度。
3、收益分配机制还不够顺畅。关于土地指标交易收益分配方面,除重庆市明确规定85%归农民,15%归村集体外,其他各地更多的是侧重于返还给区一级,由区进行下一步的资金分配,具体到农民和村集体的比例没有明确。土地指标收益具体如何分配、分配比例、透明流程、后续监督机制等等相对缺乏,需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确保农民收益。
三、土地指标交易展望
从土地指标交易现状来看,未来亟须加强指标交易的顶层设计,不仅仅是从省、市层面,更多的是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相关制度的制定以及相关法规的修改,同时做好实施细则,做好各省市的土地指标具体交易指导工作,让土地指标交易沿正确航向前行,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Z].2004.10.21.
[2]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Z].2008.11.17.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5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免费为公众提供阅读和学习的平台。它对人类的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地方,在发展中,人类通过摸索、实践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文化,在图书馆得以保存。从而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2)是开展社会教育的场所:随着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公共图书馆就成了一个可以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基地。(3)是科学情报的传送部,图书馆全面,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料,使人们能更多,更快,更准确的学习到一些科学研究的前沿内容。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纸质文化,电子文化信息等的需求,所以公共图书馆的预算管理是至关重要的[1]。
一、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预算管理问题
1.财务预算无计划
在财务预算方面,很多年前就推行一种“零基预算法”,这种预算方法比较科学,对于财务的预算也比较合理,但是运用“零基预算法”进行财务预算的公共图书馆不多。主要原因有:
1.1进行“零基预算法”工作量大,很多财务部门为了方便,就采用传统的预算办法,即用上年的基数+本年因素,就是基本上套用往年的格式,然后形式上略微调整,没有认真的对下年的预算目标分析、研究。所以每年的财务预算都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波动。
1.2每年进行预算的时间较短,以至于编制人员没有太多时间认真的对预算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1.3预算管理涉及到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全体员工的参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工作量大,执行起来难度系数非常大[2]。
2.预算执行不到位
在预算管理当中,预算编制只是一部分,当编制人员给出的预算合理的话,那么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就没有什么问题。但若编制人员给出的预算与实际使用资金有偏差时,就要另行处理。而很多时候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常常因为资金使用部门和财务部的配合机制不完善,导致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如,财务部门对预算控制力度不够强,而资金使用部门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没有做详细记录,以至于资金使用部门不能很好的反映资金的批复情况和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年中的专款可使用情况。
二、公共图书馆的预算管理解决
1.在财务预算方面进行改善
1.1大力推行“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又称零底预算法,其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略微调整估算,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保证下年的财务预算是在零基预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也能更准确的得到下年的财务预算。零基预算编制有以下五个步骤:
1.1.1划分和确定来年预算项目,对公共图书馆下年所需要执行的业务项目进行资金预算。
1.1.2编制各业务项目的预算,由图书馆提出总体目标,然后各业务项目执行部门根据图书馆的总目标和自身的责任目标出发,编制为实现上述目标的费用预算方案,在方案中必须详细说明提出项目的目的、作用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以及需要开支的费用数额。
1.1.3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对业务项目执行部门提交的费用预算方案,管理层对每一个项目所需的费用和所取得的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挑选出先后,划分等级。业务部门预算的业务项目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必要项目,第二层次是需要项目,第三层次是改善工作条件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目的在于判断基层预算单位各个项目费用开支的合理程度、先后顺序以及对本单位业务活动的影响。
1.1.4审核分配资金,根据预算项目的先后和等级,按照预算期的资金进行分配。
1.1.5编制并执行预算资金分配方案确定后,经批准后下达执行[3]。可以分配相关管理人员针对“零基预算法”的实施进行推进和监控,确保来年的财务预算是根据“零基预算法”进行的。
1.2预算时间上给予延长,因为要想实行零基预算就会涉及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编制人员跟各个部门沟通协调,进而对各个项目的所需资金预算,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很多时间,所以预算时间的延长也是为了确保编制人员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来年的财务预算。如,在每年下达预算任务的时候,将原来两三天就要完成的财务预算时间延长至一个礼拜左右。
1.3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制度加以完善,有利于编制人员能更好更快的完成来年的预算。如,在每年进行财务预算的时间段,各部门专门分配一位工作人员,配合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预算。
2.预算执行力度应加强
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执行力度。如,财务部门在批复预算申请的时候,要仔细审查,对项目支出的金额严格把控。每个季度结束都要写季度总结,对于未能完成预算和超出预算,作以详细说明,根据预算执行报告做出预算执行评估。根据下个季度的业务项目和费用支出项目,调整下个月的财务预算。对预算执行力度的加强方面提出意见和具体执行措施。
图书管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医院
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用户需求的大变化。传统的图书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图书馆就需要逐步向高度的数字化方向迈进,逐步扩大自己的网络规模。医院图书馆的工作应该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工作。
1医院图书馆的现状
我国卫生资源发展极度不平衡,位于大城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图书馆和发达地区的医院图书馆基础建设、设备条件较好,基本能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但是,也有相当部分医院图书馆长期处于投入少、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整体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由于近些年图书、期刊价格不断上涨,超出医院经费投入比例,造成书刊入藏量的不断下降,信息资源来源困难。②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数仍停留在手工借阅手段,只有约半数的医院图书馆配备了少量电脑,且大多数未得到充分利用,未连接因特网。③图书管理方式落后,各馆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不能实现资源共享[1]。④被动服务,等客上门。图书馆员仅注重对“知识宝库”的保护,而对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主动权和积极性。
2网络化图书馆的特点
网络化图书馆有自己独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网络图书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图书馆的信息大量存于光盘及其他介质的存储库中。网络图书馆的其他特点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这是网络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最大的区别。
②信息资源的网络化
信息的网络化,使信息的使用更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③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性
资源的共享性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有了以上两方面的支持,使信息的共享成为可能。医务工作者在图书馆就可以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所有的人可共同享有同一份文献资料,使交流和科研变得更加快捷。
④信息管理资源的自动化
管理者数据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使用者也是通过计算机终端才能进行网络的查询和阅览,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自动化[2]。
⑤信息资源实体的虚拟化
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相结合,在实体的基础上趋向于虚拟化,构成了网络实体的虚拟化。在数字图书馆中,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数字图书馆,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相互交流。[3]
3改变医院图书馆现状的策略
3.1积极争取医院领导的支持
图书馆要发展,医院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主动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说服他们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图书馆。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专业论文的撰写,管理决策的提出以及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都是通过强有力的信息支持来实现的[4]。没有领导的支持,图书馆的现状无法改变。获取支持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智慧和策略。只有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促进医疗不断向前发展,才能证明图书馆的价值。
3.2突破医院图书馆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特色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5]。
3.2.1人才是关键
如果一个医院没有图书馆,这个医院是不完整的;或虽然有图书馆,但人员严重不足,且不能胜任工作,要实现医院的预定目标也很困难。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的地位也不能提高。图书馆在医院整个建设中发挥作用,需要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为医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服务。
3.2.2创新是前提[6]
作为信息知识集散地的医院图书馆,创新是其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与必然选择。创新不是口头上的标新立异,而是从理论研究、管理模式、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原有模式中脱颖而出,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准自身坐标,根据新形式、新环境的需要,制定切实的战略目标,达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孟昭鹏.网络环境下小型医学图书馆的困惑及发展方向.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4):21-22.
[2]张晓文.关于医院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分析.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4,17(8).
[3]黄萍,杨俊志.利用网络图书馆的特点做好医院图书馆的工作.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5(15).
[4]任郁芳.医院图书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2).
[5]李秀英,孟昭鹏.网络环境下小型医学图书馆的困惑及发展方向.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2,11(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