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1

教学团队的涵义

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共同远景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以课程、专业、基地为建设平台,依托教研室、工作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研究所等,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人员群体。教学团队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并将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举措。

将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纳入教学团队,实现专兼结合,可以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推进师资队伍特别是“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保证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紧密相联,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建设一支“专业教师进企业、能工巧匠入课堂”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措施思考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英语、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要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需逐步加大聘请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应在建立数量稳定、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的同时,不断加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并注意专业教学团队梯队的建设,注重专任教师层次的提高。

另外,要进一步实现专兼结合向专兼融合的转变,实现专、兼职教师在产学研上的通力合作,形成1个企业产生1个项目,1个项目促生1门课程,1门课程由1位校内专任教师和1位校外兼职教师共同负责的校企联合、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从而有针对性地由企业设计部分课程,以项目带动教学,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素质高、融产学研于一体的教学团队。

(一)校内专任教师培养――向行业专家转变

应改变专任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缺乏的现状,对其企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进行按需培养。

到旅游企业实践,努力提高“双师”素质 专任教师融入行业的目的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紧跟行业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教师到旅游企业实践,可采用学期制挂职锻炼、阶段性顶岗实践、部门培训等方式。实践的具体目的,一是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运作方式等情况;二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等内容;三是学习所教专业在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四是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实践工作可以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实践相结合、中长期与短期实践相结合、综合性与单项性实践相结合、脱产与不脱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目的明确,落实考核,体现成效。实践企业既可选择大型旅行社、会展公司、星级酒店,也可选择中小型旅行社、经济型酒店、度假型酒店等,关键是切实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

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环节,实现与兼职教师的“身份互换” 应根据教师发展方向,选配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要学生去哪里实习,教师就去哪里挂职,学生实习多长时间,教师就挂职多长时间,全面参与学生的实习活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便于监督学生的实习状况,辅助旅行社或酒店等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生管理;另一方面,便于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实习环节及实习内容的调整;除此之外,还便于在学生实习期间进行相应的教学工作,保持与学校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同时也是对专任教师的实践锻炼,能够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专任教师只有同时胜任专业教学能师与行业技术能师的双重角色,才能在与企业能师互动合作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创新。

(二)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向“星级”教师转变

兼职教师资质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聘请旅行社或酒店的总经理和部门经理。他们行业经验丰富,有一定权威,可以进行宏观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旅行社或酒店一线部门的高技能人才。他们专业经验丰富,可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管理 首先,要进行相关培训。许多兼职教师尽管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对教学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因此,对他们应进行必要的培训,加强其教学能力,培养其教育意识,使他们尽快适应实践教学工作。其次,要有专任教师在旁协助。对于《餐饮服务与管理》这类注重知识性亦注重实践性的课程,在聘请兼职教师讲解实践操作的同时,应安排专任教师在旁协助教学方法的选取和实践原理的讲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校外实训环节,聘请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同时也应安排专任教师到旅行社或酒店协助指导和管理学生,以保证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再次,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可以专业教研室为主对兼职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对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进行记录,加以总结,定期考核;也可由专业教研室对学生进行随机能力测试,以学生专业能力的增长程度作为对兼职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的兼职教师可给予“星级”兼职教师称号,进行嘉奖,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表现较差的,要提出改进意见,并与企业协商决定其去留。

(三)校内校外教师专兼相融――共同研究应用性课题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分工合作 专任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理论内容的教学,包括实践性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部分。双方应努力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互相渗透,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依托校内实训室,建设“旅行社”、“会展公司”、“休闲吧”,在校园内及社会上承接相关业务,对接课程,衍生出实训环节,将实践性经营导入课程实训。教师和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更易融入角色,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工作任务,不知不觉中培养和锻炼了实践技能。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互帮互融 应将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按专业方向编成教研组或项目组,使他们集体备课,探讨专业问题,互相听课,共同提高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实现专兼结合向专兼融合的转变。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合作,有利于开发出以企业为依托的教学项目,以项目驱动教学,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及教材编写,开发试题库、案例库和实训方案,实现学训一体。在此过程中,专任教师能帮助兼职教师提高理论水平,运用理论前沿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兼职教师则能给专任教师补充行业第一线的新动向、新理念、新技能及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促进专任教师紧密联系实际,从而实现双方互帮互融。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旅游教学 问题与现象 手段与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专业教学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专业课程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以后灿烂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旅游专业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的旅游专业课堂上教学单一,导致学生对旅游专业课态度消极。这表明旅游专业课教学方式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1]

2.旅游教育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旅游培养行业迅速兴起,在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也火热展开。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前沿阵地,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承担着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培养教学是学生重视的,也是学院对旅游管理教学的重视部分,保证旅游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教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培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专业教学应该贯彻“能力本位”理念,实践能力训练应该占有极大地比重,将学生带入到旅游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才是教育中应有的旅游管理教学。教师对实践能力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技能的掌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践能力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改革自身的思想,对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能力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过关

课堂考核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及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总结,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理解程度的了解,推动课堂进度,让学生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与使用也不能深入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深入,对旅游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3.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结构

对应于旅游业不同的从业要求和管理层次,旅游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建立不同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但是有些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立,并不是在合理的计划和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而多少带有求生、转行、从众的因互,而且在层次结构上也欠合理。为促进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学校中要充分将旅游管理知识与旅游管理实践相结合,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有利于以后直接进入旅游管理行业进行工作,但是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解,对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教师如果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人心中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就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由教师灵活的解读教材与引导,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旅游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2.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旅游管理的知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会不充分,让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初步的旅游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先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学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完善我国旅游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人才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切实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2]41号)。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高校 旅游管理 课程 改革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也随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处于快速发展之中的我国旅游行业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培养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的主力军,已经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旅游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要求。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我们应当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深入认识旅游高等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符合企业用人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与设置原则,没有规范与系统的理论依据。课程设置上未能充分结合旅游企业对人才在知识与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要,难以充分体现出地方旅游特色与发展需要。

    2.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向企业提供的是管理人才,但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可能从应届毕业生中产生,这就导致了供需之间形成严重错位。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专业理论水平上都有欠缺,难以符合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普遍较为薄弱

    目前,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课程明显不足,导致实践与理论出现严重脱节,课程体系未能实现整体优化,选修课所占比重过低,学生缺乏自主选课权利,而且课程内容重复,内容陈旧过时,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甚大,课程前后次序的安排不尽合理。

    二、实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结合实际调整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高等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一定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坚持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辩证统一,面向旅游单位,培养具备扎实基础知识、较强操作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专业化人才。鉴于旅游教育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因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管理人才的内涵,要让学生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熟悉基层工作,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在工作之初不要有不切实际、盲目攀比的心态。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从而有利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既给学生奠定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拥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

    一是要将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理论体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课程,经过时间的考验,作为成熟的科学知识后,再为课程所选择。凡是存在争议的思想与观点、不成熟的理论等,都不能引入到课程中。二是要对各门课程进行最佳组合与系统优化。专业课程中,先开什么课程、后开什么课程,都要符合教育发展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当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安排,基本都是一年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二年级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到了三、四年级再学习基本操作,呈现出由深入浅的状态,这并不符合本科教学的客观规律,对此一定要进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年级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二年级学习基本操作并进行实践,三、四年级则要结合实践学习专业理论,并开展管理培训,还要在相应阶段颁发行业证书形式。如此,由浅入深、从实践到理论,不但可以防止学习理论过程中的大而空,又能防止学生越学越没兴趣现象的出现。当然,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到专业的发展趋势及学科动向。因为专业在不断发展变化,部分课程可能会逐渐失去原有的作用,而一些未设置课程也有可能成为该专业课程,这就要求及时对课程设置做出恰当调整,从而使整体课程体系保持合理化、科学化。

    3.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要倡导实践教学。为此,要专门设置实践实训环节的课程板块,不仅要强调专业培养,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以拓展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旅游行业十分看中从业者的经验,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高,因此旅游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之中,要协调好专业课与实习实训课之间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环节真正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通过加强实践调查与增加模拟教学等途径,有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比如在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导游学、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中,均应将实践学时安排在课程的总课时当中,而且实践时间应当占该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要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并将学生的实习时间进行累积,计入学分,从而使大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对旅游行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理论学习的针对性。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短短几十年就由旅游资源大国转变为旅游经济大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向前推进,并向着更高的培养目标迈进。近些年,国内的很多高校都纷纷成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该专业的招生规模都有着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国家旅游局针对于当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了研究,在学科建设和旅游专业教材编写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就当前的形势来看,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是我国旅游市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补给,但经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有很多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毕业时并没有参与到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当中,转行的情况非常普遍,国内高校旅游专业招收的学生很多,实际用在旅游市场的很少,倘若这种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我国旅游市场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凭借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于自己所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发展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才会全身心的去投入,去主动解决学习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主动建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同时也乐于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将学习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上所经常提到的“兴趣学习法”。

何为认同

所谓认同,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同化为另外一个人的过程。一个个体想要融入某一群体中时,自愿的去接受或者模仿心中自认为榜样的人物,使得自己的处事方式或者思维态度与其保持一致。我们可以把认同分为两大类,社会认同与个人认同,主观认同和客观认同。

社会认同和个人认同出发点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认同是说一个集体所共同具有的认同感,集体中的所有成员之间因为彼此之间所感受到的共性而聚集在一起。个人认同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感觉到满意,自己有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并且发自内心的愿意为之而奋斗。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个体认同的实现势必要受到社会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对个体给予的认同,对于个体认同的实现非常重要。然而想要社会对自己认同,首先要达到个体认同才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认为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前提又相互联系。

基于主客观不同的出发角度,就有了主观认同和客观认同的概念。显然,主观认同就是指个人主观意识上的认同,这方面还可以细分为自我的认同和群体的认同。而客观认同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对于某个个体行为方式、社会地位、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同。

大学生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可以看作是自我认同中的一部分,在个体经过自身对知识体系的分化整合之后,对所学专业形成认同的态度。所谓知识体系的分化整合,是指对自身已经掌握的概念进行重新研究,经判断分析之后,结合新的知识形成新体系下的逻辑观念,从而完成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在校期间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样对专业的认同也直接影响着其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未来是否愿意或者能够继续学习并参与到所学专业领域。

影响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的因素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让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难以完全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都不是很满意。旅游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很多学生都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即使有一些学生当初选择的是这个专业,也是在对该专业误解的前提下选择的。这就是学生在专业认同上出现了问题,总是觉得自己学的专业不如别的专业好,再加之有些专业确实就业率不高,每年都有很多毕业生转行,更加坚定了他们对自我专业的不认同。此外,还有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是片面的将该专业理解为“旅游”专业,所能够联想到的就是游山玩水,尝尽天下美食等,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游客看待。真正的开始专业学习的时候,才发现这门专业所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这些,绝大多数的课程是学习如何作为一个旅游服务人员,如何让除自己以外的游客在旅途中获得更大的乐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大的打击,想要让学生再对专业认同难上加难。

培养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措施

注重专业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发展。学校在学生入学初期,首要任务就是专业教育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所要学习专业的主要内容,以及未来的就业发展方向。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给学生讲解旅游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了解这一行业对于一个人视野和阅历培养的帮助。转变并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旅游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今后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具体工作内容,清晰的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旅游服务人员。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开发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中国目前也正在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由此,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持续升温,据调查所了解,目前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高职院都很难满足这一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将肩负着培养我国旅游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作为一门系统课程来建设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文在此重在研究和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课程开发,以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实践教学与就业未能形成共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实习、实践只是为了完成学生的实训教学及毕业实习这一教学任务,而不能从根本上将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没能通过实践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形成职业兴趣和目标,比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的学生,在对他们的前厅、餐饮的一些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酒店专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与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缺乏统一的认识,所以导致很多学生经过实践实训后,反而不喜欢这些课程,甚至对专业产生误解,认为工作后就是在酒店餐饮行业端盘子端碗,到毕业时酒店专业许多学生反而改行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

2.学生的实践环节不足,实操能力差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们普遍觉得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很多课程缺乏实用性,在教学中,比如:导游、计调、前厅接待,餐饮服务熟练的实践技能、敏锐的观察视野必须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才能培养和提炼出来。如果教师只是在模拟的场景的引导下学习,学生很难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比如导游实务这一课程因为实践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实习一年后,未能在带团过程中灵活处理旅游者的个别要求,并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应让学生真正走入旅游企业顶岗实践,通过实践来获取和提高职业能力。

3.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不多,企业需求与课程建设脱节

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对学生尽管采取了实习实训课程的训练,但流于形式的比较多,在学校内部所进行的课程改革没有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相结合,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对某些课程的具体运用,以为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景区实习后自然就会操作了,而没有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否很快被旅游行业及社会所接受和欢迎,因此,应及时了解掌握社会需求,充分利用实习实训企业的资源,从企业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4.“双师型”师资建设进程慢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从目前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中很多老师是刚从研究生毕业的校门迈入职业院校的校门,自己的实践能力不足,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同时,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实践技能或专业理论比较过硬的兼职教师,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意识到有这一问题存在,但学校重视不够,导致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发展迟缓,因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开发途径探索

1.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体系创新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用好旅游企业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配置,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来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首先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扎实的理论基础,旅游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培养学生以服务为核心的高技能服务理念,同时实操、实践能力是致关重要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参与实践活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为了让学生实习、实训单位始终有学生参与其实践工作,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成立的开心假期校园旅行社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训基地,并且我院在旅游管理专业课采用同年级、同专业学生分组轮换上课、分组实践的课程安排,如:2010级旅游管理1、2班与清远国际酒店轮流工学交替,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且我们旅游管理专业将职业资格鉴定证书的考取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模块来考核,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识能力,这样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旅游行业结合起来,将其真正置于行业背景中。

2.教材改革与创新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根据自身专业、实习基地特点,有针对性地自编特色化教材,这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更是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的基本依据。这样不断融入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在分析专业领域内职业人才特征的基础上,改革教材内容。在形式上,这类教材不再仅仅是纸质的书本,还应该是包括纸质讲义、多媒体课件、一些纪实的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校与碧水湾度假村在这方面已达成共识,并且,我们的教材要定期灵活的更新,一般两年一个周期就要进行修订,以真正做到教材内容能立足现实市场,面向社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达到行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目的。

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范文6

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现有的大学教育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提高学生适应就业压力的能力,掌握扎实的知识与必要的职业技能。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有必要重视双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对外交往的能力。高校更应该重视双语教学,并结合教学的实际经验,不断对双语教学进行调整,使之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2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是指当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同时存在两个民族,并且保有两者不同特色的语言文化,在这一背景下就有必要使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这两种语言,一种是母语,另一种则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掌握的。国外双语教学发展的历史较为悠久,有着十分成熟的体系与高效的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借鉴。我国应吸取西方国家双语教学的先进经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我国的双语教学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先进的教学经验,没有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体系与管理模式。我国对双语教学的实施并不是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而是期望通过双语教育,尽可能地提高我国公民的英语水平,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满足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对外交流程度的日益加深,双语教学成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重点内容。每一种语言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表达他们自身才能够表达出的含义,很难用另外一种语言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语言中存在的一些组成部分,极有可能因为翻译而失去原有的意义,这是因为每种语言都有着自己比较特殊的词汇、语法构成、书写原则,不同的语言之间很难实现词语、语法之间的完美切换。同时,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外化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又加大了不同语言之间的体会与理解。而双语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双语教学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无缝切换,最大限度地降低语言在互译时造成的信息流失,保障信息交流的通畅。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语言作为人类互相交流的工具,既是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不断开拓自身思维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通过双语学习可以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领略到异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影响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与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在吸收他国优秀文化、先进经验、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压力。为了应对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就需要重视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凭借人才的强大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主动性。英语作为一项基本的学习内容,在对外交流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培养具备对外交往能力的外语人才就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双语教学引入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于专业的特点,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更有必要实行双语教学。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旅游业逐渐与世界接轨,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得我国旅游业面临机遇与挑战。我国旅游业具有先天性的优势,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在管理模式、发展方向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明确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有必要对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也应具备对外交流的语言能力,才能保证新兴的旅游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实施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双语的学习缺乏明显的热情,对双语学习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使得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人才日益缺乏;二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需要较长的实践时间才能具备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而具有双语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则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顺利完成对外交流的任务;三是尽管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但是依旧没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语言的学习分离开来,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必须将新的教育理论与全新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得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的优化设置,降低双语教材的难度,同时将专业学习与语言培训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4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旅游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由于自身的文化内涵,旅游业有着较强的对外交往要求,这就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双语人才。但是我国目前的双语人才明显满足不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那么双语教学在旅游管理中的积极意义就突显出来。

1)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让旅游管理的学生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及时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妥善解决各类问题。

2)双语教学比单纯的语言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自主地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实现自身的发展。

3)双语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要不断适应办学的要求,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4)开展双语教学,绝不是单纯地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从另一角度来看,也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双语教学,高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提升对外交流能力,在对外学术交流中获取有效信息,实现自身的发展。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