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1

经多年对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跟踪研究,笔者发现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减少。该校从2003年开始招收金融保险专业学生,招生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一、制约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实际不相符,目标培养受质疑。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了适应我国民族地区保险业务高速增长的需要,培养以技能知识为核心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具备一定金融保险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保险、金融及证券、期货、期权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保险部门,但很少有人能留在保险部门工作,大部分成为自谋职业者。经过调查,了解到全国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境况。由于招生和就业的影响,民族金融保险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教学效果也越来越不理想。

2.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金融保险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中,实践课程很少,但实践课程在高职保险专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并且需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实训。专业基础课中管理学、风险管理、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都是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理论性强,不太适应高职学生。比如《风险管理》课主要阐述风险的概念、性质、特点、产生、风险管理程序和怎么研究风险等,比较抽象,且不能与专业所设置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课程中的风险评估相衔接,造成学了风险管理课程知识,却很难在保险专业中得到应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实践实训课程要求占45%。[1]围绕保险专业培养目标,金融保险专业应该凸显实践实训的核心,财产保险项目、人身保险项目、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都必须加强实践实训。

3.设置的课程偏宏观,与保险行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结合不紧密。目前,保险人才市场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企业迫切需要有经验、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保险人员,但在招聘中往往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大量刚刚毕业的高职保险专业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保险企业普遍认为,高职学生仅有理论知识,但经验不足,业务技能差,动手能力弱。找到工作的保险专业学生,也认为实际保险处理与课堂上讲授的东西不一样,甚至觉得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根本用不上,而实际工作中许多需要掌握的东西却没有学到。

4.课程设置所需的保险核心技术教材缺乏。当前,贴近保险行业且能体现实务操作技术技能的教材很少,使用的大部分是普通大学本科改编的教材,这些宏观的知识难以直接用到民族地区保险实务上。而实务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内容却是各项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以及处理保险业务的流程规定,对民族地区保险行业所需的技术知识点涉及很少,且保险技术含量低。真正能适合保险行业所需技能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教材很难找到,学生能真正学到的必需的保险技术不多。

5.社会对保险行业有偏见。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在保险理赔上多次发生纠纷,保险公司在承保和理赔上有时存在“两张皮”,承保时对保户百般承诺,超出保险规定,理赔时往往拖赔、少赔或拒赔,引起保户不满,常常诉讼于法院。另外,保险人有时误导投保人买保险,使投保人投保的意愿与保险公司的意愿不一致,最终达不到投保人投保的意愿,因而产生偏见。

6.保险专业毕业生在保险系统就业状况不如非保险专业。高职保险专业就业渠道窄,主要面向保险系统,而民族地区保险系统与发达地区相比,保险系统少,因此很少录用高职保险专业毕业生。反过来,非保险专业就业渠道较宽,不但可以到保险系统就业,还可以去其他部门就业。就业没有优势也是金融保险专业报考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

7.学习保险专业知识难度大,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由于保险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必须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保险越发展应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越多,并且还要将其应用到保险专业上,对高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学习保险专业需要储备大量的跨学科知识。

二、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发展对策

1.调整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深入了解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所需的保险技能技术。民族高职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变不科学、没有特色的课程为科学性强、有明显特色的课程设置。保险行业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既有国内保险又有国际保险,既有财产保险又有人身保险,既有有形财产保险又有无形财产保险,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允许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许多国外保险公司加入中国保险市场,保险机构繁杂,各种保险业务空前发展,民族地区也不例外。保险业务的特点是面广点细,因此,应尽量设置出能跟随时展、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保险课程。多年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虽不断改革,经过多次修订,但课程改革还是不彻底。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紧密结合民族地区保险市场行情,没有全面了解保险行业实际情况。目前,金融保险专业设置的保险学、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保险中介、保险英语、风险管理等23门课程,知识总体很泛,不太适用于市场经济时代;课程设置不实用,培养不出有实实在在保险技术的人才。

要深入了解各家保险公司招用员工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公司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保险管理人员(通称有编制),另一类是保险营销员(通称临时工)。保险管理人员使用量少,收入待遇较高,但保险行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知识面要广,要有经验,并且对专业要求既专又精,而保险营销员队伍则不太稳定,收入待遇高低也相差较大。我国保险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后,全国保险企业遍地开花,到2011年底,保险公司有130家,保险中介机构有1100家,需要大量使用保险营销员,而较少使用保险管理人员。[2]据了解,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找保险营销员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进入保险公司当营销员几乎不要求什么条件。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是经过3年专门学习训练的,如果要做营销员推销保险业务,保险公司会拍手欢迎。但是大部分高职毕业生不愿意在保险公司当营销员,原因是地位低下,认为混在保险营销员队伍里不值得。因此,必须改革金融保险专业课程设置围绕保险营销职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关课程,帮助投保人解读保险,设计保险购买方案,正确引导投保人投保,发挥保险经纪人的作用。#p#分页标题#e#

2.金融保险专业改革的建议。民族地区金融保险专业的改革重点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上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实现金融保险专业差异化。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学以致用。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除了向保险公司输送人才外,还要向其他部门输送人才。因此,拓展金融保险专业的内涵和外延,改革课程设置,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相应课程,才能增强专业办学的生命力。根据民族地区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设置三个专业方向:第一个方向是金融保险专业(汽车保险方向)、第二个方向是金融保险专业(金融方向)、第三个方向是金融保险专业(实务保险方向)。这个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是保险公司、汽车销售部门、汽车维修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部门和其他单位。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车辆专业 就业 教学模式 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Shallow Analyse on Employment Teaching Mode of

the Vehicle Specialized Students

YIN Junying

(Baotou Light Industry Polytechnic,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43)

AbstractUnder the request of employment , the vehicle specializedfieldteaching mode of technical school is usefully studied. A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aspects for improvement, especially for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power of un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for training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the communit.

Key wordsvehicle specialized; employment; teaching mode; untion of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汽车行业及其与之相关的服务行业一派欣欣向荣,国内汽车工业更是如火如荼,车辆工程也就成为热门专业。学校教学要以市场为导向,与就业相适应,使我们培养的技术人才能够做到及时上岗,熟练工作,回报社会。当然,目前很多职业院校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创建了相应的教学模式,如:“2+1”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下厂实习一年。无疑从就业角度讲这种模式是值得推广的,且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更是值得探究的,根据笔者对车辆专业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对职业学校现状的思考,车辆专业的教学模式可改革为“2+0.5+0.5”。

所谓“2+0.5+0.5”模式,就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下厂实习一年,但在厂一年明显分为两个周期,前半年学生下厂主要是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把车间作为实训阵地,结合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应用所学完成毕业作业,有效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半年学生就要像在厂新员工一样,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放在工作第一线去加强锻炼。在工作中对就业、生活提出合理规划。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称为就业教学模式。这种就业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学生做好严谨和科学的教学与培训计划、大纲,从而达到企业和学校双赢的目的,既解决学校学生就业又使企业获得合格的技工。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关键是模式中的“2”

“2”即在校2年的学习,对于一个合格的车辆专业技术人才,首先应该有一定的相关理论功底,良好的专业理论素养,所以,在校的两年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学校方面就要积极与汽车各企业紧密联系,了解技术人才的需求方向,从而根据就业需求定专业培养方向并及时科学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1 专业基础课要严谨有效

车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机械加工等机械理论课,这些是必须要求的。但应该根据专业方向,学时比例有所侧重。在汽修专业,就应该把金工及金工实习的比例加大,特别是焊接技术加强。对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在教材的选用上倾向于汽车材料。特别强调的是公差理论的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验教学,结合曲轴、缸径等测量实践。

1.2 专业课随方向突破

一般来说车辆专业的专业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的内容有“构造、电器、维护维修、诊断、检测、发动机原理等”这些课程是车辆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但在教授中从方向方面要给以侧重。比如汽车维修专业,在掌握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加强掌握现代各种车型及其新结构内容,因为专业面对的是各种车型高度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学校有一定硬件设施,以完善理论教学。当然要想满足不同方向,主要在专业选修课方面做些文章。如:车辆经营与销售方向,在选修中加入营销知识;车辆运输管理方向,可加入运输规划理论、运输企业管理等内容;车辆装潢方向,当然就要加入装潢与装饰等内容。

1.3注重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

这里指的实践教学是指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结合的实践。这在培养计划中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与理论课教学相适应。如:汽车拆装实习要与构造课协调进行、故障排除模拟实习与理论课讲解协调进行等。这些相关实习与实训也必须在两年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安排。

总之,车辆专业两年的在校学习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根本,不能像有些学校完全把理论课教学等同于在校学习,教学大纲及计划也一成不变,致使下厂学生缺乏该有的认知与技能。

2 不可忽视的“0.5”

很多技术学校的实习为一年,或称为“顶岗实习”,或称为“带薪实习”。在这一年学生基本上服从厂内管理,没有有效过渡,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出于多种原因:独立能力差、纪律性不强、不能脚踏实地等最后没有坚持下来实现就业,不得不说实习的目的也没有达到,难免流于形式。所以,把一年分为二个周期,学校和相关实习企业必须重视第一个周期,制定合理的培训实纲,由学校配合厂里来完成管理,下厂老师也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工作,使这半年成为一个整体实践教学,教学地点为企业或工厂。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带领下在真正的技术岗位上,积极完成角色转换,严格按照培训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毕业作业。让同学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从思想上逐渐成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

3 协接就业的“0.5”

在前半年企业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逐渐加深了对车辆行业的认识,对自身发展也会有一定规划,对就业去向和自身能力都会有成熟的概念。那么在下半年的工作中会主动而有目的去努力。那么这个“0.5”就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要求上岗工作,而学校必须跟踪其工作全过程,根据在厂里表现推荐就业,进行双向选择,实习企业也要择优录取。

显然,衔接就业的半年,是有效提高其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并且是最后进行的综合测试。

纵观整个模式,无疑学校与企业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对技术人员需求的变化。如果学校和联系企业能够以这种“2+0.5+0.5”的模式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阶段,相信车辆专业的学生就业不是一个问题,而相关企业也会得到满足自己要求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惠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就业;汽车营销专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4

【资助基金项目】:2009年湖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263,项目名称: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汽车营销人才

汽车营销专业作为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的新兴专业,在2004年国家六部委所圈定的6个紧缺专业中,汽车营销人才培养成为紧缺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鉴于此,我校从2005年开始在本科专业中招收工商管理(汽车营销方向)的学生,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也从汽车企业不考虑招收到汽车企业有意向准备定向招聘的转变。

1汽车相关企业对汽车营销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现状

汽车营销专业方向是一个跨越经济管理和汽车两大门类的交叉专业,其职业素养和专业岗位技能涵盖了汽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从专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来看,汽车营销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市场策划及销售管理工作、汽车服务企业的汽车销售与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岗位群,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汽车企业对本专业方向学生的能力需求是: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汽车营销专业知识及汽车工程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外语,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汽车及相关行业从事管理、策划、咨询、销售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营销人才。这就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要达到相应的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我们在衡量专业办学情况时,往往以就业率为考核指标,笔者认为,不仅考虑就业率指标,还应考虑在本行业的就业率,如果学生都能就业,而就业的岗位大多与汽车有关,那就说明本专业开设很有必要。学生经过本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在毕业时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汽车构造、汽车技术及服务的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市场研究、营销活动策划以及企业管理工作。三是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和发展动态;了解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四是掌握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方法,熟练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专业外语,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侧重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能力、写作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计算机基础、windows、Office等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课程来实现。

(2)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汽车营销学生,在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应通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spss统计软件应用、CRM实训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学会常用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学会借助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市场分析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不管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都必须要了解汽车市场,可以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行为学、营销前沿知识讲座、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设计,当然,学生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才能做市场分析和市场研究,这还需要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技术、二手车贸易、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金融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4)营销策略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学、汽车营销学、营销策划、广告学等理论课程和市场营销模拟训练、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汽车销售实训等。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管理沟通、商务谈判、商务礼仪、项目管理、管理学原理等的学习,掌握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在汽车销售实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都会应用到这些具体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这些环节锻炼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培养途径上,可依托东风公司的汽车行业背景,利用我校车辆工程专业资源,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汽车营销人才,在培养环节上,通过理论课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独立实训课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校外实践环节的实践能力培养这三个环节,探索并实践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学习+课外指导"、"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可过相关比赛,以赛促学,学生可以参与的主要比赛有岗位技能模拟大赛、全国营销大赛、各类行业及企业举办的汽车营销策划大赛、全国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和湖北省组织的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及论文比赛,也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研究能力。

4以就业为导向的汽车营销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

(1)实施障碍。一是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的滞后性。原因主要是学校实行教学计划制度,许多课程是在学生入学之前人才培养计划中就已经设定好的,不能随意更改。二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从事实践教学的往往是职称不高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三是学生实习过于形式化。一些学生在实习中成为某个特定业务环节的临时打工者,不能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运作。四是作为工科院校,我校对汽车营销专业实践经费的投入远远不够。主要是因为我校汽车营销专业开办的比较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大。

(2)实施对策。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系统的汽车营销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课程体系的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联系。二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选派一些理论扎实、业务水平高的教学骨干到汽车企业任职,或者是从企事业单位聘任既有丰富的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的理论积淀的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三是加强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对于企业而言,可利用学校师生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费用支出少;对于学生而言,实习工作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形式主义;对于学校而言,事后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标准会更客观。四是学校政策的支持,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

参考文献: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 文秘人才市场 文秘专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企业对各种文秘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各种文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大量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文秘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企业招不到合格的文秘人才。这说明文秘人才的需求前景是看好的,但文秘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教育需加以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突出适用性,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二、从文秘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探析当前文秘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人才培养方向

当前文秘专业培养方向与当前社会环境不相符的问题。当前文秘教育的培养方向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或管理等工作偏向于理论的或学术型的,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深入,文秘专业毕业生大部分选择进入企业就业,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培养方向应顺应经济的社会的变化,把秘书岗位由行政秘书向企业秘书转化,办学方向面向民营企业,突出企业特色,真正落实解决当前文秘人才培养方向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2.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

过去大部分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针对性,结果专业口径越来越窄,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也给毕业生就业和转岗带来一定的困难。当前文秘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类企业规模小,文秘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调查这类企业很经常要求文秘人员既能当文员,还能兼管财务、统计方面的工作或也能涉及外贸、商务方面的工作,总得说要求文秘人员是个“杂家”“多面手”,能一专多能。所以当前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应用性”为主旨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实用、够用为主,增设选修课程,开设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经济法等企业特色的课程;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设置外语交际口语、商务英语、英文录入、秘书英语写作、汽车驾驶技术等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形势要求的课程。

3.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从总体上看传统文秘专业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倾向。随着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文秘的职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文秘专业的教学应把实践技能训练放在突出地位,以培养过硬的实务能力为主线,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本资源,利用学校的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机等设置进行操作训练。再者重视第二课堂,比如定期组织学生到挂钩单位进行实习、锻炼,让学生参与本校或有关单位接待、会场布置、宣传、庆典等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文秘工作经验,强化业务知识,提前完成由学生向文秘人员的角色转换。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直观的多媒体教育技术,也较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督促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查阅、分析各种信息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与实践性的一种有效手段。

4.从文秘人才市场看文秘专业的就业指导

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样,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在校生生活在象牙塔里,关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趋势缺少了解,在毕业时择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盲目性,缺少全局观念。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缺乏正确就业导向及对就业意识的片面认识,很多学生对就业的工作地域、经济待遇、环境条件等的期望值仍居高不下,故往往导致择业失败。而学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还做得不够,就业信息来源分散,同时在对就业形势的预测和教育方面十分薄弱,往往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的宣传的层面上,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相对薄弱。所以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给予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培养学生自我分析意识。许多文秘专业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应该是领导的参谋、助理,做的是传达领导指令,检查督促的工作。如果只是打打字,,接打电话,忙于琐事,简直是委屈了。一个专家说过,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扬长补短,择业阶段要学会扬长避短,就业阶段要以长带短。作为旁观者的老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能树立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个个成才”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

其次、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意识指导须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就文秘专业实践体系,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要强化学生的现代商务、现代办公设备应用和企业管理等职业技能训练,鼓励学生考取多种能力证书,如文秘职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普通话证书,汽车驾驶证,报关员等证书,以更好提高就业竞争力并能为就业过程顺利转岗打下基础。

第三、就业心理辅导。由于文秘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繁杂的义务工作,工作不定时不定量,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没有和职业相适应的特殊个性心理素质,恐怕难以服和,所以学习就业的心理辅导

课的开设对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健康的秘书人格是很有意义的。

三、反思

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文秘工作也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正确认识文秘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化文秘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汽修;课改;措施;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仍然保留原有“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即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分段排列;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密,没有达到理论教学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时间和项目不足。另外,制定教学计划时对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考虑较少,灵活性较小,加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是建立在“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课程设置受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影响太大,专业基础课中机械类课程如《工程力学》、《钳工工艺学》、《机械制图》、等安排过多,没有考虑到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范围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的内容,而与汽车有关的技术课程,只有《液压与液力传动》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两门课程。机、电课程比例不当,使得教学时间得不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加上专业课程和实训的课时不足,没有足够时间去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缺乏弹性,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对市场变化缺乏快速的应对措施,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

本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虽然增加了部分新内容,但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难以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之中,甚至在载重汽车上,也采用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柴油机,但是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并没有到充分反映。另外,汽车维修作业中的车身修复技术,钣金与喷漆技术则几乎没有涉及。这些情况使本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择业面较窄。

教学方法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课堂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或者严重落后,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另外,近些年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相当数量从事汽车检测、汽车及其零配件的销售、汽车维修及其附属设备的销售、汽车保险等工作。

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更新中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切实改变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知识单一,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过分强调知识本位转变为以学生能力为本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除了培养专业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从封闭性课堂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体制,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更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根据市场调查,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从事汽车维修、检测、管理、评估、保险、销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体来说,汽车运输企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下降,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维修市场在不断扩大,对汽车尤其是小轿车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应主要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兼顾汽车运输企业及其他企业的需求。

1.打破“三段式”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市场需求化。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开发“宽基础、多模块”课程体系。强化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同时将原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增补、重组,将其变为必修专业课和数个专门化方向的选修专业课。

(2)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确定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般专业能力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英语阅读能力、汽车驾驶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是汽车拆装、检查、修理能力、汽车故障诊断能力、汽车性能检测能力、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能力;基本素质要求是: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最终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

(3)增加汽车运用与维修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实训,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其获得在与汽车有关的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而且就业时可以顺利顶岗实习。

(4)采用任务型模块化教学方式,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用本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把选修专业课按多个专门化方向分为多个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专门方向,学生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专门化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其他的专门化模块,如电控发动机维修、自动变速器维修、行驶安全系维修、车身电气设备维修等模块,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力求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和创新的空间,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添置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满足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目前汽车技术正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

(6)改变教材结构,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开发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模块化教材体系,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在主要专业教材结构上有根本的突破,每门专业课程教材大体由基础技术篇和适用技术篇构成。基础技术篇主要解决入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部分内容相对稳定。适用技术篇采用“积木式”结构,一方面可根据生产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减或组合“积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来讲,要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四、结束语

汽车运用与维修在新课程体系改革中,实训和项目安排过少等现象,通过以市场设置专业课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增加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进行模块化教学等措施。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2]张尧学.全国中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卢学红.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 2004(1).

汽车专业的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实践

一、复合型人才涵义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复合型的实质是打破学科专业之间壁垒与界限,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这种复合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复合、多种专业之间的复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复合等。

二、汽车服务业的介绍及人员需求分析

汽车服务业是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支持性、基础性业务及这些业务的延伸。汽车服务业包括汽车售前、售中、售后三方面的服务。售前服务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质量控制与市场调查等成品出厂前的服务;售中服务是指促成销售的服务,包括销售咨询、广告宣传、贷款与保险资讯等服务;售后服务是指整车出售及其后与汽车使用相关的服务,包括维修保养、车内装饰(或改装)、金融服务、保险理赔、索赔咨询、汽车租赁、旧车转让、废车回收、事故救援、汽车俱乐部、市场调查与信息反馈等内容。

当前,如果把汽车行业进行细分,汽车销售人才的需求占30%-40%,技术人员占20%左右,服务人员也占20%左右。无论哪一种汽车服务人才,均需是复合型人才。以汽车销售人才为例,当前汽车4S店除承担整车销售任务外,还必须担负售后服务、配件销售、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汽车保养以及信息反馈等“一条龙”服务。一名合格的店长不仅要懂得经营管理,还应懂得汽车技术,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整合各方资源;普通的汽车销售人员,至少也要掌握管理学和汽车技术的基础知识,不但要具备销售技能,还要懂得金融、保险、公关等知识;汽车美容人才至少应当是汽车技术知识与美学、广告设计学的复合;汽车保险与理赔人才至少应当是汽车技术与保险知识的复合;汽车信贷和金融人才至少应当是汽车技术与金融知识的复合;汽车维修与检测人才至少应是汽车技术与管理学知识的复合;二手车评估师至少应当通晓汽车、资产评估、数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汽车租赁人才至少应当是管理学、法学、汽车技术等方面知识与能力的复合。事实上,就纯粹的汽车技术人才而言,复合型人才也越来越受到欢迎。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及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汽车服务产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机遇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对从事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武汉理工大学首次开设“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吉林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10多所高校跟进开设此专业,2005年又有天津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一批院校成功申办“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目前,许多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纷纷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相对于其它专业发展历史较短,不管是从专业定位到教学大纲制定再到教学计划执行以及实践环节安排,均不够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如从教学大纲来看,有的高校教学大纲陈旧,只是在以前的相关专业(如交通运输专业)基础上加了几门经济、管理的课程,没有突出汽车服务工程的培养特色,不足以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着不尽合理的问题。从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来看,存在实际教学与教学计划脱节现象,这主要集中在实践环节,如因实习基地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师资等方面原因而不能保证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开课率。反映在教学效果上,就存在着学生技能培训方面的短缺,进而存在着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用人单位期待与大学生期望的错位现象。

由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属于新兴专业,且与原交通运输专业存在学科交叉,要真正建设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切实理顺该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关系,真正培养出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能力和素质且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该专业教学体系进行分析和优化显得尤为必要。

四、应用型本科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建议

(一)人才培养突出自身特色

通过对早期开设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院校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当地汽车工业发展的依托关系十分密切,如:吉林大学依托一汽集团,武汉理工大学依托东风汽车集团,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依托上海汽车集团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考虑自身办学条件,结合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办学理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武汉理工大学重营销,吉林大学重诊断、检测,同济大学重贸易等。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应该参考其他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特色、专业定位和培养方向,在广泛对汽车服务市场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相应学科精品课程建设,不断凸显汽车服务工程特色专业方向。

(二)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实际,跨学科培养是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如浙江大学在招生中突破“学院”界限,学生两年内可在全校所有工科专业中自主选择主修专业并鼓励交叉学习修读第二专业和进入本硕或本博连读一贯制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可以做一些尝试,统一按汽车类招生,在人才培养中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并打通管理类、汽车类的课程体系,在高年级可自主选择汽车营销、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并鼓励修读第二专业或双学位,同时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语言学、文学与艺术的选修课程,以加强对不同而又相关学科领域知识的学习,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

(三)积极优化实践教学条件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它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条件优化的重点则在于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除了配备齐全的汽车实验室设备,能够完成教学中的课内实验、课内实践和校内实习之外,汽车实验室还应该充分对外开放,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物阅览室,创造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环境。学生可以随时参观,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拆装实践,研究任何感兴趣的内容,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对实验室实践的补充,校外汽车实训基地在专业综合实践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体验服务社会的实际过程,所以建设好校外实训基地是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生产性企业,特别是一些著名汽车制造厂家的特约营销、维修和服务企业,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人员素质高,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资源和条件来培养学生,可以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受到正规的训练。因此,应该特别重视加强与汽车服务行业(如维修行业、保险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骨干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外挂牌实习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校企双方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学校还可主动争取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先进技术应用情况,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

(四)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必须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增强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强化在职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参加生产锻炼,增强加强教师职业技能;2)从汽车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充实专业师资队伍;3)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到校兼职,以做专项报告、讲座或开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等方式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

(五)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相结合

高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毕业设计课题改革,遴选来自汽车服务一线的课题,实现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的紧密结合。实用性强,学生选择积极性高,而且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既锻炼了综合技能,又增强了就业的信心,毕业生反映就业后可以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才及设备的优势,弥补学校教学条件不足,缓解了汽车服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现状,实现了学生学有所用,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真实目的。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的汽车服务工程复合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培养胜任汽车服务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应用型本科学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为武汉市教育局2012年立项教研课题《基于高职高专升格应用型本科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的部分成果,涂志军为课题负责人。

参考文献:

[1]胡乾坤,李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的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刘平.普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定位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

[3]麦茂生,吕力.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2008(1).

[4]廖连莹,郭贯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刍议.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