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1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 郭毓麟
今年7月,有幸能够与同事们一起走进仰慕已久的北京大学参加“株洲市教育管理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时间虽短,受益匪浅。未名湖畔的风景让人记忆犹新,《如何做好团队的领导》、《管理创新与领导魅力》、《人力资源管理――未来教育领导者的素养》等课程更让人感慨颇深,感触良多。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体制?结合在北大所学,回头审视一些职业学校,觉得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引导职业学校建立面向市场的管理体制机制。
作为公益性事业,职业教育理所当然地不能市场化,但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其应该建立面向市场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缺乏面向市场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在当前的环境下势必很难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的零距离接轨。什么是面向市场?面向市场就是按照市场的相关法则,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能够实现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与专业建设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着行业企业人才需发“转”,随着社会(市场)需求“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因素,实现学校人财物与学校人才培养之间效益的最大化。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用人单位的。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不完全是由学校、教育部门说了算,用人单位更有话语权。校企合作、校企一体化是职业院校提高育人质量,谋求自身发展,有针对性地为行业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和途径。当前校企合作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其中固然有企业方面的因素,如企业以获取最大利益为需求而过份强调校企合作中的经济效益,缺乏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感而成为职业教育成果“收割机”等。但职业教育本身的原因也不容忽视,有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什么在A学校能一帆风顺,到了B学校却寸步难行?不能不发人深思。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在价值观、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有差异,在信息上不对称,而一些职业学校又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用人单位着想,不能主动地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和变化,不能将企业文化与职教文化有机融合,也是造成校企合作不畅的重要原因。当企业有旺盛的用工需求时,学校不能调整学时满足企业的需要;当企业需要一定规格的技能型人才时,学校不知情,即使知情也无法按规格进行培养;企业强调速度与效率,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人事体制按部就班,这样的合作必然是无果而终。
其实,不仅仅是在校企合作方面需要职业学校建立面向市场的管理体制,在其它方面也是如此。在招生形势日益严峻,争抢生源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的形势下,职业学校如何祭起自己的独门秘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学生整体素质较差,管理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如何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效果?在学生文化基础大多只及小学三四年级水平的情况下,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深挖质量内涵?在职业教育整体上尚缺乏一个较为科学、全面、适应性广的评价标准的情况下,如何激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所有这些单纯依靠现有体制下的普通学校管理模式是难以转圜的,都需要职业学校建立一种面向市场的体制机制来加以引领。
而要建立面向市场的管理体制,我个人认为关键是要实行扁平化管理,将学校的管理权限下移,也就是强化系部二级管理,将专业的发展与系部人员的切身利益、与学校的兴衰紧密相连,进而提升管理效益。对于职业学校而言,一个系部包含几个专业几十位教师几百个学生,相对于一些小学校而言,它本身也就是一所学校了。各个专业要实现招生有口碑,教学有质量,培训有特色,就业有出路,就需要充分发挥系部在专业建设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落实《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确立以学生数确定教师编制数和教师绩效工资数的制度。可以将现有教师绩效工资按总数拨付到系部进行管理,逐步按照《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湘编办[2009]22号)所规定的专业生员比(农工医卫类11:1,商贸旅游类14.5:1,文化艺术与体育类7:1),明确按学生数核定教师编制数和绩效工资总数,逐步推行“编制到系(部)、经费包干、自主聘用、动态管理”。由此引导系部加强专业建设,增强专业吸引力,扩大专业招生规模,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二是建立学校领导、职能处(科)室绩效与系部挂钩制度和系部负责人的竞聘上岗制度。职业学校的发展其实就是专业的发展,在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基本明确后,专业的发展就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建立学校领导、职能处(科)室绩效与系部挂钩制度,不只是引导学校领导和职能处(科)室人员及时把握、了解相关系部的发展动态,更主要是督促学校领导和职能处(科)室人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自身优势为专业发展献计出力,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专业的建设上来。同时,在管理权限下移之下推行系部负责人的竞聘上岗制度,有利于使系部负责人增强责任感,潜心系部建设,也有利于按照人才的“八二效应”,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三是推行专业招生、教学、就业、培训的系部一体化。职业学校从招生、教学、管理再到实习、培训、就业,每一个板块的内容都很重要、很复杂,但这些工作又是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的。专业改革进行得好,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既可以提高管理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就业效果。学生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待遇高环境好,反过来会产生口碑效应,减轻招生的压力,形成良性循环。一些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培训等部门相互分割,各自为政,既浪费了资源又阻碍了专业发展。一体化的系部管理模式是着眼于通盘考虑专业各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将招生、就业、培训等职能部门与专业系部整合发展,将招生、就业、培训等管理人员安置在专业系部,使相关工作更加贴近专业建设的需要,推动相关工作的协调发展,并且还可以根据各人的特长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克服当前一些职业学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
四是逐步建立对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立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不能单纯依靠建立一项两项制度,而应该是形成一种面向市场的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形成,应该立足于改造现有的校园文化,不断增添企业文化的元素,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生产制度等带入校园文化中来,使师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中习得企业文化,浸润企业文化。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目前,中职学校图书馆仍停留在传统服务模式的层面,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以几方面:一是服务形式的单一性。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服务方式。图书馆所有的工作以图书馆的馆藏为轴心而展开,以有限有形的文献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传递为主要内容,即以收藏,加工和保存图书服刊,资料等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为主,向读者提供原始文献等较低层次的服务。二是服务工作的被动性。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一种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有的馆员以自己是图书的管理者和主人,而不是服务者,简单地将图书馆看成本校师生的图书“借阅室”,习惯于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三是服务工作的封闭性。由于中职学校图书馆发展历史短,外部联系少,逐渐形成自我封闭的内向型服务模式,大多局限在图书馆之内。四是服务对象的固定性。由于条件限制,图书馆的活动少,影响小,读者少服务对象比较固定,主要是本校部分师生。
中职学校图书馆要想发展,必须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构建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向。
一、更新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
首先要改变以收藏文献种册数为衡量图书馆规模、等级、服务能力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信息利用效果作为标准评估图书馆工作的观念,大力倡导开拓进取,无功是过的观念,将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引向深入。广大的信息服务人员要自觉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自觉运用新观念去指导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这样馆员才能从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中跳出来,图书馆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机制。
二、重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一般是以文献管理为中心,按文献类别或工序来设置部门,如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等。这种模式将采购、加工、整理、服务相分离,部门划分过细,不利于信息时代的高效管理。重组管理模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市场运作方式。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在分类编目工作上投人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实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来完成。把采购、分类编目、数据交换合为一体,组建信息整理部,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可达到相同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其二,建立流通、期刊、咨询部门一体化管理方式。流通、期刊、咨询一条龙服务,为读者提供中外文图书,期刊一次性信息管理服务,减少读者查找信息的盲目性,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这就需要馆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信息满足读者的需求上来,将分散的文献信息集中起来变为有序信息,按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总结、概括、加工提炼,二、三次开发文献,达到文献深层的利用,使流通及期刊管理的档次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建立馆员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质量
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信息时代掌握现代技术,提高服务技能,是馆员的职责要求。加强对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也是图书馆在新形式下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员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装备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带有特色,富有个性。但事实表明,还有些馆员没有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图书馆要打破陈旧、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订出具体详细的馆内培训计划,设专门的监督检查人员,督促每个馆员达到要求和目标。强化馆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思想意识,使馆员清晰地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势在必行,从而主动利用自学、培训、专题辅导、进修学习、脱产学习等形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充分利用网络,发挥圈书馆网络阅谈导谈作用
网络阅读导读是图书馆馆员借助一定的手段,以帮助网络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阅读品质,形成较高的信息素质为目的,面对学生网络活动所进行的有效的引导、辅导和指导行为。
(1)强化信息导航功能,培养读者网络阅读能力。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和超文本,图书馆要当好信息的引航员,推荐专业站点和热门网站,有针对性地引导读者掌握鉴别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和方法,使之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防止网络迷路。图书馆可以在校园网开展“读书咨询”、“新书介绍”等活动,组织有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引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和学习,促使学生的网络阅读在浅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和完善。另外,图书馆应借助社会力量,采取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积极开展各种展览、讲座、阅读等活动,创造性地发挥以收集、开发利用馆藏文献资源,传递知识情报为主要特征图书馆功能。为校园精神文化系统输入了新的信息,为中职师生丰富完善自身文化修养、创造科技文化新成果提供了重要场所,
(2)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确保阅读效果。日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网络读者提供获取信息便捷的同时,也在滋生着许多负面影响。图书馆应借助计算机的分级审查制度控制,通过这些有效措施,减少网络对学生的毒害,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确保积极,健康的网络阅读效果。
(3)重视阅读的品位与质量,做好导读工作。导读在我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图书馆要有一批具有丰富网络阅读知识和较高信息素质的图书馆员,他们有充分的条件和能力承担网络阅读导读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等因素,可编制推荐书目或导读书目,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3
一、缄默知识及其特征
波兰尼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波兰尼举例说,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人的脸,可以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辨认出这张脸,但是通常我们却说不出我们是如何认出这张脸的;同样,我们能够觉察到一张脸的表情,但一般却说不出我们究竟是凭借什么符号感知其表情的;……这些能够感觉得到却讲不清楚的知识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想解释,也常常是含糊其词、模糊不清,不能清晰系统地表述出来的。我们的知识总是“所认识的多于所能告诉的”。克莱蒙特(John Clement)在实验的基础上将知识划分为“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及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它们之间是“连续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的。
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有着几个明显的特征:第一,“非逻辑性”,即缄默知识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进行明确的逻辑论证与说明。第二,“非公共性”,即缄默知识不能以显性的常规组织形式进行传递。第三,“非批判性”,即缄默知识的拥有者不能自觉地对自己的缄默知识进行批判性反思。第四,“情境依附性”,即缄默知识的获得总是与特殊问题或任务情境联系在一起,是对特殊问题或任务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第五,“文化性”,即缄默知识总是与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分享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相联系,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往往分享着不同的缄默知识“体系”,既包括了缄默的自然知识体系,也包括了缄默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体系。
二、缄默知识对于学习的意义
多数人都认为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传授显性知识的平台,而事实上,课堂上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识,也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参与教学过程的既有教师的缄默知识,也有学生的缄默知识;教学实施时既涉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缄默知识,也有教学方式的缄默知识,还有课堂人际交往的缄默知识[1],等等。用冰山来比喻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关系,显性知识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缄默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冰山的大部分,缄默知识虽然比显性知识难觉察,但几乎所有的外显知识都植根于缄默知识,外显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缄默知识[2]。
课堂学习时,学生头脑里将共存两类知识体系:一类是源于课程教材的显性知识(新知)体系,另一类是源于生活的缄默知识(已有经验或已掌握的显性知识的自动化及内隐)体系。例如,学生可能既习得了数学中的“集合”概念,又有源于自我体验的动词“集合”概念;可能既习得了“新知识、新方法”,同时又相信自己的“老思路、呆方法”,等等。学生常会出现“思想转不过弯来”、“舍弃新的简洁方法而宁愿用自己的呆方法”等现象。而且相比较而言,缄默知识对人的行动和信念具有更强的“亲和性”,当显性的课程知识与缄默知识发生冲突时,缄默知识具有认知上的优先性。
由于缺乏对缄默知识的自觉,学生一般是在外驱力的作用下应用纯粹的逻辑力量和刻苦努力来掌握显性的课程知识,结果造成“知识”(显性知识)与“能力”(建立在缄默知识基础上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相脱节。学生在增长显性知识的同时,并不能融合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难以借助显性知识来修正自己的缄默知识,不能同步提升缄默的认识水平,从而难以实现“转识为智”的目的。
由于长期以来对缄默知识的模糊意识,对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的缄默知识及其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研究,缄默知识基本都是自发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过程。斯腾伯格(Robert J.Sternberg)等人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显性知识的获得方面,缄默知识既可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性的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与之不相一致或冲突的显性知识的获得。对一些有促进作用的缄默知识的忽视,可能导致丧失教学的绝好契机,而那些起干扰作用的缄默知识则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困难”。
由此可见,缄默知识对个人的学习能力及成效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且这种影响过程是潜在的、无意识的、使用优先性的。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研究缄默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规律,合理利用规律,扬长补短,将缄默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三、基于缄默知识观的课堂教学理想
由于缄默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理性的直觉而获得的,且难以通过理性过程加以批判和反思,因此我们应将教学融入一定的文化、环境背景,依托于活动交往的外在形式,将好的教学理想逐渐内化入各个个体的生活方式。
1.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4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号召,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唤醒学生发展潜能,促进“五项管理”落地生根,现将落实“五项管理”一封信分享给您,愿我们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助力!
01
手机管理篇
为抓好小学生手机管理,做好预防小学生过早近视、沉迷网络和游戏教育引导工作,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有关文件要求,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因此,请您不要让孩子带手机、电话手表等进校园,如果确有需求,请您向学校(班主任)提出书面申请,进校后将手机或电话手表交班主任老师统一保管。为把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学校特向您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管理和沟通引导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请家长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请家长朋友们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生活,指导孩子合理作息。
3.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手机,也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提升家庭亲子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课外特长,如球类运动、乐器、书法等,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情操;节假日还可以引导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或公益活动。
02
作业管理篇
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我校严格落实小学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3-6年级每天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用手机布置作业。如学生有特殊需求,请您及时与学校沟通,学校将根据学生情况或需求,合理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作业量、作业形式。同时,向家长倡议:
1.培养学习自觉性。
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独立做作业的能力。
2.孩子学习中需要帮助时,家长指导要注意分寸。
家长可以先给予提示,然后让孩子思考如何做。
3.建议您不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
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4.孩子因故未能在就寝之前完成作业,可终止作业,按时就寝。
03
睡眠管理篇
充足良好睡眠是孩子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请您监督孩子不晚于9:20上床睡觉,保证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十个小时。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睡眠环境,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鼓励有条件的孩子进行午休。
一上午的学习和活动以后,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活动会让孩子们精力充沛的投入到下午的学习。
2.帮孩子养成准时上床,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准时、按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孩子尽快进入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3.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控制室内适宜的亮度温度及湿度。屏蔽噪音,可放一些助睡眠的音乐。
04
读物管理篇
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鼓励学生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了激发每位同学的阅读兴趣,为了将读书落到实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
2.设立亲子阅读时间。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分享读书成果,营造家庭读书氛围,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
3.鼓励孩子积极参加班级学校举行的各项读书活动。
05
体质管理篇
培养学生科学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活动。学校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保证上午下午各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健康的体魄,特向家长倡议如下:
1.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选择适合孩子自己身体和年龄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每天保证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要告知孩子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要克服困难,更要量力而行,锻炼与训练时要注意运动安全,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以免造成运动损伤。
2.关注孩子动态的身体状况,发现疾病要及时诊治,并及时报告学校。
如有既往病史或现在身体有病的,父母要向子女说明是否能够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必须向学校提出申请免予参加相关体育课和免予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3.请家长做好家校联系。
保持通讯工具畅通,如遇学生出现紧急伤病,学校会紧急送医并通知家长。电话若有变更,请您随时告知班主任。
尊敬的各位家长,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家校共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locus of control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284 university students by using 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Inte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 and the Procrastination scale. Results: The degree of student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lower than average. The locus of control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crastination on other task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and other task's procrastination have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ime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e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was affected by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some way.
关键词:学业拖延;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
Key words: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locus of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64—02
0 引言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主要指故意而且没有必要的推迟开始或者完成与学业相关的任务。Ellis和Knaus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过学业拖延的情况[1],Solomon&Rothblum(1984)研究发现有一半的大学生报告在学业任务中至少有一半时间会拖延[2],并且这种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3]。国内有关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业拖延现象[4][5]。同时研究者们发现,学业拖延行为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很多消极影响。一方面表现为个体积极主动学习行为的减少,致使学业成绩下降[6]。另一方面表现为长期拖延的个体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内疚、低水平的自尊等负面情绪,甚至更易患免疫系统的疾病。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时间管理能力和心理控制源作为稳定的人格特征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些依据。
1 方法
1.1 被试 从陕西省四所高校随机抽取300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样本包括各个年级的学生,其中男101人,女183人;大一96人,大二81人,大三62人,大四45人;文史类150人,理工类134人。
1.2 调查工具
1.2.1 学业拖延量表(PASS) 采用Solomon和Rothblum编制的学业拖延量表。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拖延程度(18个项目),第二部分测量拖延的原因(26个项目)。本研究并未对拖延的原因进行测试。
1.2.2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采用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三个分量表组成。量表采用 Likerts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分至5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也越高。
1.2.3 心理控制源量表(I—E LCS) 采用Rotter编制的心理控制源量表[7]。该量表含有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每个项目均为一组内控性陈述和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记分时只对外控性选择记1分,内控选择不计分,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得分越高,越趋于外控性。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程序 严格按照心理测量的程序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完成。
2 结果
2.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平均数为27.98,并未达到均数36(偶尔拖延)学业拖延程度高于36分者仅达18.7%,而报告学业拖延水平非常严重(得分大于48分)的被试为1名。对学习任务的拖延与其非学习任务的拖延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学习任务的拖延程度显著低于非学习任务(p
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范文6
摘 要: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宿舍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还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就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对学生素质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住宿管理模式的内涵以及特点;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对学生素质产生的影响;我院对学生住宿管理模式所应该进行的改进。
关键词:住宿;管理模式;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48-01
学生住宿管理是指高校有关专职部门依照既定目标和规章制度,通过一定的宿舍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和思想教育来调节、规范大学生思想的协调活动,促进良好校风、舍风的形成,以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1]。学生宿舍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和重要环境因素,也是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基本单位。
一、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及特点
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导向具有多重性。学生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深受其所在的学生宿舍的影响。积极向上、独具特色的住宿教育管理模式,具有认同感强、平等参与面广、互感约束力大等特点,它感召、引导住宿学生广泛参与,弘扬文明风尚,培养综合能力,相互砒砺意志,约束规范行为[2]。第二,文化教育性。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可以发挥宿舍的文化教育特点,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的方针,开展各项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富有青春朝气的舍风。第三,养成教育性。宿舍作为大学生活动最频繁、相互联系最密切的场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良好的住宿管理模式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至于形成小集团、小圈子,影响与他人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二、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对学生素质产生的影响
住宿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宿舍陈设、环境美化、消遣娱乐方式、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交友处事、兴趣爱好等以及大学生们在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观念如文化认同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心理意志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每个宿舍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就是由大学生以宿舍为业余生活的主要场所而表现出的消遣娱乐、消费、交际方式及语言风格、生活习俗、兴趣爱好的格调构成的。同时,宿舍内部的群体文化活动以及个体进行的自我教育管理活动也深受住宿管理模式的影响,具有第二课堂活动的性质。反之,如果学生住宿管理模式较差,例如,学生宿舍安排模式比较单一,宿舍文化建设形式比较单一,宿舍管理和服务人员薄弱等,则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三、我院对学生住宿管理模式所应该进行的改进
1、对学生宿舍环境进行优化是首要步骤
对硬件设施进行科学规划。 学校在宿舍硬件建设过程中要着眼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好系统规划,比如宿舍网络端口的配备、24 小时开水供应系统等等,满足学生生活所需。宿舍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引进优质的保洁管理,突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强化对宿舍的微观管理,将宿舍的管理具体延伸至院、系、团委、保卫、后勤等部门,从宿舍教育、宿舍文化、宿舍安全、宿舍服务等方面具体规划,做到条条有人抓,块块有人管。
2、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宿舍管理
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培育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意识。建立操作性强的学生自管组织,让学生积极融入公寓管理工作。争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我管控能力,让优秀学生的自律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在受到引导后,能够深切感受到榜样的作用,向模范看齐,积极参与宿舍整理,从而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推动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和优良学风[3]。
3、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素质
我院学生公寓2015年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公寓文化节。活动项目比如:安全知识竞赛、各种棋类比赛、叠被子比赛、征文比赛、VCR拍客比赛、废旧物品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评比、优秀宿舍的评比、优秀宿舍长得评比以及消防演练活动,还创办了反应学生生活的《佳家》专刊。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始终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置身在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对于良好宿舍文化的营造,社团组织是有力保障,学生自身是生力军,为了切实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宿舍社团活动的开展来实现。在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宿舍区域作为活动开展的主要空间,并在活动中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以优秀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知识巡展等活动在完善学生住宿管理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宿舍文化为主题,开展宿舍文化节活动;以节约环保为主题,开展“节约每一滴水”、“节约用电”、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等活动;遇重大节日,开展志愿者、学雷锋等活动背后的内涵意义,正是优化学生住宿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4]。在活动过程中,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倡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良好宿舍文化的形成,使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生住宿管理模式会对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优化学生住宿管理模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全面实现宿舍教育管理、教育、服务三项功能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有助于社会的人才,为健全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助力。
参考文献:
[1] 李四军.构建三位一体的社区化学生住宿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10,(4):138-139.
[2] 沈 栩.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