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新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治理新思路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1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碎片化社会;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C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18-02

伴随市场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集聚在城市,人口的流动性大,城市社会群体高度分化,城市社会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碎片化”成为基层社会的新形态。单位制的解体,导致应对计划体制下社会结构的传统管理模式也趋于瓦解。在社会关系复杂化、利益结构多元化,社会矛盾尖锐化的碎片化社会中,各大城市掀起了“网格化”管理的浪潮,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但由于在设计理念以及内在机制方面的缺陷,网格化治理方略在自主性社区的应用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将回溯网格化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并在深入分析其运行效果的基础上,力图提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的新思路,从而实现协同治理格局的建构。

一、网格化管理之勃兴与特征

在单位制逐渐解体、社区成为社会基本单元的背景下,社会事务向社区累积,但其尚未达到独立承担管理职能的程度,造成了政府治理压力的空前加大。政府必须寻求新型管理模式,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管理难题。一种新的治理思路“技术治理”,即国家通过引入新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提升自己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效能。并且国家在实现自身管理目标时,其管理技术、治理手段正在变得越来越“技术化”[1]。网格化管理正是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治理技术应运而生的。

学界对于网格化管理的内涵的理解大致相同,认为网格化管理就是在保持原有街道――社区管理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将城市社区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一般一个网格内常住人口为4000-5000人),并搭建与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相连接的社区信息化平台,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起一种监督与处置相分离的新型基层管理体制[2]。

自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开始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这种新型管理体制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普及,形成了诸如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模式、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等典型模式。在实践探索中,网格化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特色和优势。

1.统一进行网格规划与实施

城市网格化管理首先需要得到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预先规划和有序实施。在实践过程中,大多数城市提出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市区联动的工作思路,将网格化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网格化管理的运行需要以全市统一的战略规划和管理信息数据库为支撑,然后按照同一标准划分单元网格,统一进行城市部件普查等,从而形成全市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有组织的管理模式,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指导手册,从而保证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稳定运行。

2.明确划定各层级管理职责

网格化管理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网格”,从而在“区―街道一社区”三级管理结构之下,增加了“网格”这一新的层级,变为四级责任体系,并且实行市、区两级分工、监管分离的体制。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体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权责不清的种种弊端,理顺市、区、街道各级之间的关系,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各管理主体的权责界限更加清晰明确。

3.管理效率的高效化

网格化管理借助网络平台的信息传递作用,加之权责的清晰化所带来的人为因素干扰的减少,有利于职能部门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处理问题,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反映问题的环节过多的弊端,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整个问题处理流程的时间明显缩短,结案率大幅提高,从而提升了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二、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践之局限

网格化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话语背景下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提倡,并且广泛应用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领域。值得肯定的是,网格化管理借助全新的管理架构和治理技术,在打造“数字城市”、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但应该注意到,这种管理模式在碎片化的基层社会中往往出现“管理失灵”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持久性不强,运行成本过高

网格化管理是在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社会转型期而创设,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科层管理结构,将行政性管理延伸至基层社区,进而应对和社会纠纷,带有一定的应急性。尽管网格化管理在基层社会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之间开通了较为便利的信息反馈和处理渠道,减少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的现象,对于政府行政绩效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网格化管理的建立及其运行也潜藏着行政成本膨胀的风险。如在一些网格内设置多名网格员,增设各级网格管理指导中心办公室,这就使人力、设备和资金投入势必增加。此外,网格化管理在某些城市只是作为一种非常态的应急措施而被运用到相关活动和事件中。虽然使社会治理水平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但其性质仍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缺乏政策法规的有力保障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从而其效能的持久性受到广泛质疑。

2.抑制社区自治力量的成长

网格化管理通过“行政力”下沉的方式对基层社会进行科层式管理,体现出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这是中国传统的城市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的全方位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延伸,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3]。政权力量对以网格形式存在的社区进行全覆盖式管控,不仅使公共服务辐射到基层社会,而且将各利益群体直接纳入进行政性管理,体现出“总体性支配”所不具备的精准性和强制性的管控特征,严重削弱社区的自治能力。因此,网格化管理的推进和加强将引致行政力量的强化、社区自我管理的弱化,进而对社区自治的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3.全能网格的风险问题

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面对社会治理压力的增大和社区在承接社会事务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的困境,以及打破条块分割式管理和加强部门联动的重要目标,网格化管理已成为政府创新管理体制的主导方向。然而,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中,“网格化的功能与实施范围都被大大地泛化了。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似乎与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相关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网格化来解决,网格化的范围被大大泛化”[4]。“全能网格论”造成“管理依赖症”,即确信一切问题和纠纷都可以通过网格加以解决、一切资源和服务都能够通过网格来提供。这势必造成社区自我管理能力的削弱,抑制社会组织和自主性社区等社会治理主体的成长,影响社会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

三、行政力与自治力之契合:网格化管理之创新思路

网格化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基层社区日趋分散化和碎片化、利益群体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现代社会对于多元治理的迫切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行政下沉”式的四级管理体系利用科层式的组织隶属关系对社会个体进行组织管理,导致行政力与基层社区的自治力的对接处出现“管理缺口”。因此,建构协同治理格局,关键是要实现政权力量与自治力量的高度契合。可以从以下两项策略着手进行:

1.推动一元化管理向多元化治理转变,实现协同治理局面

网格化管理在本质上仍是基于政府对社会资源和权力进行全面垄断的一种管控型治理模式,这与当前“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民间组织和社区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深入合作来管理社会事务的话语体系存在着根本性对立和冲突。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的建构,需要政府管理与群众自治的紧密衔接,民间组织则充当桥梁作用,通过三者的协同配合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首先,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是政府今后工作的重点。必须通过创新治理理念和简政放权来明确自身定位,正确履行管理职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其次,自主性社区建设需要政策法规和资金的强力支持,鼓励社区利益和志趣团体有序发展,积极培育社区自治力量,提升居民在社区事务管理上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将碎片化的个体重新整合,增强基层社会的凝聚力;此外,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合理承接政府的部分服务职能,向社区内部稳步发展,发挥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调控矛盾、化解纠纷、扶贫帮困等方面的服务功能。

2.以社区服务联动多元治理主体

社区服务着眼于社区需求,主要面向社区成员提供各种服务,是社区自治的主要内容;另外,社区服务也是公共服务在社区层面的延伸和补充,既包含联结政府公共服务的诸多服务事项,也涵盖了许多社会组织的服务内容。因此,社区服务可以作为弥合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断裂”的整合因子。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专业组织的发展,并予以政策支持和法规引导,进而以民间组织为中介,向社区居民提供系统性、福利性、多元性的服务资源来满足其从物质到精神的各种需求,使社区重新成为以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核心要素的自治共同体,最终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化解与和谐社区的建设。

综上所述,社会管理的创新方向应是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化管理,迈向与民间组织和群众的参与管理相结合的多元化治理。实现协同治理的关键在于以社区服务来衔接行政力量与社区自治力量,消解政府管控与社区自主发展的紧张和冲突。以服务为导向,淡化科层管理的行政化色彩,促进多元治理主体的深度合作,必然能够赋予网格化管理以全新意义,使之在碎片化社会形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渠敬东,等.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

[2]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3).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2

>> 武陵山片区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实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城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文化保护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的新特征 信阳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下的乡村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生态型小城镇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皖北城一体化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视域下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居住模式探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民福利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城规划实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养老问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 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EB/OL]..

[5]黄柏权.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的三大路径选择[J].中国民族报,2012.5.11,第005版.

[6]黄海霞.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2).

[7]黄忠彩等.武陵山片区新型城镇化问题调研报告[J].民族论坛,2014(3),总第343期.

[8]张倪.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新型城镇化成为支撑点[J].中国经济时报,2014.6.20,第002版.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3

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管理创新

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居民群众学习利益诉求的社会事业,社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不仅对社区教育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社区教育管理创新指明了基本思路与发展路径。

一、社区教育管理的理念创新

理念是事物本质的抽象,在认识事物中具有先导、指导的作用。而这里所说的理念创新,又主要指关于社区教育管理的本质,管理者之间、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及价值的诠释与定位。

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社情、民情,在社区教育管理中,究竟要创新并树立哪些新的理念呢?笔者以为:

一是要树立多元主体的理念。政府、社会、市场都是推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又是互相平等的主体。要从历史上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单纯采取行政管理、轻视社会主体作用、排斥市场取向的传统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多元主体的理念,从一元独进向多元协同管理转变,这是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理念创新。

社区教育管理,要改变过去单一行政管理的状况,首先就要在思想上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看作相互平等的主体,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思想,居民是社区教育真正的主人,要尊重居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互平等尊重,确立共同愿景,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二是树立公共治理的理念。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良性互动、合作协商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是依靠单一政府的权威,而是多元主体合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社区教育原本就带有较大的自治色彩,是居民群众自发参加、自主管理、群体享受的事情,因此,在社区教育中,引进治理的理念,既有现实的民众基础,又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治理当然包含管理的意涵,但治理是在主体之间平等尊重理念指导下所实施的行为,只要居民群众真正发动起来,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就能开创社区教育的新局面。

三是树立社区教育主体性发展的理念。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笔者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以发展为本,居民是社区发展的中心,社区发展的主体,社区发展的目的。社区教育原本就是群众性、平民化的教育事业,为了居民,依靠居民,成果惠及居民。只有切实提高居民的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居民广泛发动起来了,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了,居民的智慧力量贡献给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办成为居民满意的教育,社区教育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没有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社区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是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领导就是服务,管理也是服务,服务居民是社区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发展社区教育是为了居民,居民自己的事情,要支持居民自己来管,而不是只靠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管控。政府也好,教育及相关部门也罢,办好社区教育,从本质上讲,并不是一个恩赐,而是一种服务,一种服务惠民。如果居民不能从社区教育服务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素质提高、学习快乐、精神享受,社区教育就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

二、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传统的管理理念往往把政府视作惟一的主体,带有较大程度的行政指令色彩,具有自上而下管制的内涵,而被管理者则是政府的附属,两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存在着不言而喻的不平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政府行政管理必须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逐步形成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和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思路、新模式。

我国的社区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验探索,业已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新格局,为社区教育管理改革创新奠定了制度基础。

要深化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下一步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是,政府作为社区教育的领导主体,如何创新执政的理念与方式,从直接管理、具体管理中解放出来,着力培育并发挥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作用;社会、社区要成为一个主体,如何改变目前组织化程度以及素质均不够高的现状,提高参与管理的素质与能力,从配角变成主角,从而取得与主体地位相称的话语权;社区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而市场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益性行为,但公益并不等于无偿或免费,如何在公益性和私益性之间找到恰当的结合点,适度引进市场机制,促进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从制度体系、政策法规方面,明确规范政府、社会、市场几个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职责功能,都需要假以时日予以解决。

管理不是控制,但也不是不要管理。在体制改革、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许多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依附—游离—组织的变化过程,管理和秩序是必要的。但管理的理念与价值观需要变革更新,在平等尊重引导的观念指导下,帮助与支持人的发展。特别在城镇(市)化迅速推进过程中,更要通过社区教育的管理与服务,把农民转化为市民,进而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公民。

三、创新社区教育管理载体,实现教育惠民根本宗旨

坚持重心向下,推进社区自治、居民主体的社区教育发展。社区自治,这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自治的本质特征,主要不是依靠政府的直接管理与干预,而是依靠居民及其组织的力量,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居民组织起来,民主选出代表,自信自立自律,带领居民发展;调动居民积极性创造性,运用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与途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建设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居民自己的精神家园。

成都市锦江区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对社区教育实行网格化管理,坚持重心下移,注重基础建设,从去年开始,在居委社区层面建立居民学习点的基础上,又往下延伸,分期分批建立“院落学习室”,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空间,配备服务设施,提高供给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把社区教育学习送到居民院落、家门口,形成方便居民的“学习服务圈”,使居民群众从社区教育服务中,得到更多实惠。

上海嘉定区多年来,通过实验项目的形式,注重创新社区教育载体,初步形成了五种社区教育新的学习载体:一是嘉定工业区于2005年启动了 “百姓学习中心户” 建设项目,将教育学习重心下移到了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中心户,带动周边居民的学习;二是嘉定镇街道2007年由草根团体发展而来,建立了以学习为动力,扩及邻里互助的“睦邻点”组织形式;三是华亭镇2006年建立“农家书屋”,形成了一个方便居民学习和培训的园地;四是徐行镇借助“村组党建”平台,建立了社区教育的基层学习载体“村组家园”;五是马陆镇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小区,2007年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形成了又一种新的新市民学习组织形式。总体上看,上述几种教育学习的载体,深化延伸了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的覆盖面,走出了一条重心向下、方便居民、教育惠民、特色鲜明的发展新路子。

从社区教育的本质看,民间组织是居民主体性的价值追求,是居民主体性的组织表现。总的看来,社会成员必须通过提高其组织化程度,来表达意志、反映诉求、体现参与、贡献才智的。在今后的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民间组织将作为一个主体,包括代表公众利益的社团,或代表部分群体利益的社团,与政府合作,共谋发展。特别是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在地方性、社区性的社会治理中,民间组织(包括志愿者组织)更可以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起到政府不能起到的作用。

在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类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生活休闲为主体的、居民自发性的社区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发动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尚难以承担街镇乃至区县一级社区教育的任务,距离一个社会主体的角色要求还要继续历练与攀登。

四、搞好支持服务,重在教育惠民

社区教育管理的现实要求,是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根本宗旨则是教育为民、教育惠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本质是服务,更要追求优质服务。搞好社区教育中的服务,主要表现在:

(一)调查需求,满足需求

社区教育是以成人为重点的全民终身教育,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满足需求为宗旨,因此,坚持经常性的需求调查,以需求作为制定社区教育计划、决定学习内容与形式的重要依据,应当成为社区教育治理第一位任务。

(二)建设学习资源,搞好资源供给

教育资源供给与群众对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搞好社区学习资源供给,就要整合优化现有各类资源,特别是社区内学校教育以及各类文化资源,开放共享,扩大效益。目前,已经成立了全国性的学习资源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全民终身学习资源建设的统筹协调,有计划地整合、建设、推介、评优,给居民群众提供尽可能适需对路、特色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搭建学习平台,搞好支持服务

社区教育治理,要突出重点,重心向下,方便群众,为居民搭建学习资源平台,打造便民学习服务圈,逐步做到居民有什么需求,我就提供什么服务,你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需要,我就随时、随地提供,居民有什么学习障碍或有求助,我们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帮助。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4

一、镇党委、政府对创建工作非常重视,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观念,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把禁毒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统筹规划,认真组织,在摸清本地毒情的基础上,研究和明确本地区的禁毒目标,切实把禁毒综合治理摆上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的领导者责任制度和目标管理体制,对禁毒工作层层落实,一级抓一级。把禁毒成效与责任人的利益紧密挂钩,对工作不力,致使违法乱纪活动猖獗的地方,坚持行使社会综合治理一票否决。“社区”分别成立了以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创建“无毒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总体目标,在很抓禁毒工作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有重点分阶段实施,力争在“社区”内实现无吸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制毒的创建工作目标,保障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工作目标,开展了以创建“无毒社区”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把创建工作同禁毒宣传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大造宣传声势,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同时,以创建试点带动全面,把试点社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县推广。近年来,在试点“社区”内,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禁毒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禁毒法》实施之际,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进行禁毒宣传,设立宣传点,张贴永久性宣传标语和挂图,主办黑板报,大造宣传声势,使广大群众了解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的目的、意义。二是在社区内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的禁毒教育,每年在社区内的学校定期对在校学生上两次禁毒法制课,向广大师生讲的危害,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广大师生,在社区的青少年中树起了一道防毒、拒毒的铜墙铁壁。在搞好禁毒宣传的同时,对社区内的毒情进行反复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吸、贩、种、制毒情况。对社区内的吸毒人员由派出所建档立卡,切实落实好帮教措施,并把帮教措施落实到人,使吸毒人员真正认识到的危害,从而使其远离,重获新生。此项工作有效提高了社区公众拒毒能力。

三、严格落实社会帮教措施,降低复吸率。 对无毒社区由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家庭、单位等组成了帮教小组,组织社区戒毒,并且发动各种社会力量,明确帮教各方责任,逐人落实帮教措施。社区加强了对涉毒“高危人群”的管理,防止其染毒;禁毒大队配合辖区派出所加强了对公共服务娱乐场所的管理,和经营业主签订了责任书,防止滋生吸毒贩毒活动;和每个社区的责任人落实了禁种责任制,禁绝原植物非法种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生产、经营、使用、储存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单位的管理,防止流入非法渠道。

四、提高对新型的认识,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特别加强对社区内娱乐场所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监督管理并与其责任人签定责任书。与此同时主动加强与检察、法院的联系、协调、衔接和沟通,确保依法、准确、有效地打犯活动。

五 、加大对制,贩毒人员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吸毒人员的处罚力度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5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我始终把学习和更新知识结构放在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深入学习的讲话精神,重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基层工作方式方法、业务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知识水平。

二、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按年初制定的《岩瑞镇2016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完善各项措施,把法制宣传延伸到各个领域,全面推动了普法工作及依法治理工作。以多种形式、多层面的开展好法制宣传教育。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形式的开展法制教育:一是注重领导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学法用法,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二是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校方组织的活动,开展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6月份,在岩瑞中心小学进行了《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制教育课,近六百师生接受了生动的法制教育。三是抓农村和农村“两委”班子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如赔偿、土地流转等,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适合农民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法律书角、远程教育网、赶集等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对村“两委”班子采取以会代训和法制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

(二)人民调解工作。

近年来,我们从调解的大量的民间纠纷中发现,有四大类纠纷比较突出,一是家庭纠纷多,二是邻里纠纷多,三是土地纠纷多,四是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多。2016年我所以贯彻《人民调解法》为抓手,层层培训,全力提升人民调解工作水平,并积极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 共发生各类纠纷70起,调解率达98%,调解成功率达95%,没有一起纠纷因调解不及时或不合法引起民转刑,民转非案件,较好地发挥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我镇的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审前调查评估、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为创建“平安岩瑞”尽职尽力。

2016年共对10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前调查,准确掌握他们的平时情况。在安置帮教中致2016年11月底的回归人员为13名,进行跟踪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帮教率达100%,安置率为90%以上。社区矫正工作中,现有矫正人员28名,进行信息建档工作,按照一人一个档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人员信息档案,对我辖区社区矫正人员进行范化管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实施,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三、加强廉政学习,提高廉洁意识,注重自我预防。

本人能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和乡镇组织的廉政教育活动,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若干规定、各项党纪政纪,重视自学努力领会精神实质。并常对照党纪法规认真查找自身在贯彻廉政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整改。通过不断学习,不仅使我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长期性的认识,还增强了我严于律已的自觉性和同腐败作斗争的主动性。达到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身工作。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在工作中本人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准则,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心存侥幸、不以身试法,教育村干部用人民给予的权利为父老乡亲谋利益,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反对讲排场、比待遇、追逐名利和拜金主义。

五、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社区治理新思路范文6

一、勤奋学习,坚定政治信念,加强自身修养。

一年来,无论是在街道办、还是在社区,我始终把加强理论学习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充电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破解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一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发展意识、民本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深刻的认识到社区工作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学习研究社区建设、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特别是今年三月份换届选举以来,我更是抓时间、挤时间的进行学习,努力掌握政策,熟悉情况,钻研工作方法,提高业务及管理水平,力求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角色,适应环境,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二、扎实苦干,力促社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精心组织,“两委”换届顺利完成。

今年月份,按照区、街有关文件的要求,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顺利完成了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换届工作当中,做为社区总支书记的我主抓居委会换届工作。在居委会换届工作中,我周密安排,精心准备,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制定的居委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表,将工作做细做实;对社区干部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多次组织选举委员会成员学习有关规定、实施方案、具体步骤;充分利用宣传阵地,以板报、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实现换届工作家喻户晓,人人支持参与;下发了换届各阶段工作明白纸。经过努力,月日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并高票当选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新一届居委会比上一届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社区班子两高一低,即:文化层次高、人员素质高、年龄结构低,为更好地开展社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弹好钢琴,努力做好社区各项工作。

1、规范社区工作档案:根据社区各项工作实际,投入资金,购进大批办公用品,进一步规范档案,将原有陈旧无用的材料进行统一梳理、归纳。

2、改变社区办公环境:为了给社区工作者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让居民到社区办事,有回家的感觉,积极协调,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把社区办公场所整治一新。

3、民政:按照足额为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对社区大病致困家庭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实施及时救助;深入残疾人家庭鼓励他们身残志坚,满怀信心融入社会;严格执行殡葬改革工作相关制度,实现火化率100%,使用消毒车率100%;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办理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社保补贴、城镇居民医保等业务;稳步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工作,在20__年城镇医保缴费工作中,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夯实工作基础,实现费用收缴程序化、跟踪服务亲民化、档案管理规范化。

4、计生:计划生育工作面大量广,政策性强,本社区人口众多,所管辖面广,所以必须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中实现转变。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做好计生工作提供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组织各种活动,为育龄妇女提供服务。

5、城管卫生:以“健康,幸福人民”活动为载体,抓住契机,开展大规模的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极大地改变了居民居住环境。

三、调整思路,迅速进入新的角色。

国庆前夕,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入社区任党总支书记,负责社区全面工作。

(一)真诚付出,感情投入,力保国庆期间一方稳定。

初到社区,正值国庆安保关键时刻,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我对所有情况都不熟悉,就先简单地了解了一下社区所有案件的基本情况,然后决定逐户登门探望。我社区重点人、都是比较重要的人物。我多次入户,对他们嘘寒问暖,主动拉家常。言谈话语间洞察他们的心里活动和思想动态,了解生活状况、身体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在短短的二十几天时间里,我仅到重点人家入户就达10余次,通电话20余次,到街、区、市陪访三次。引导他们依法、文明、有序地寻求解决问题渠道。经过不懈努力,董放弃了进京上访的念头,并与社区居委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二)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联系群众,扎实工作,努力为居

民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区和谐繁荣。1、厕所问题:来到任社区的第二天,就有居民反映:社区广场厕所很久无人管理,粪便到处流,臭气熏人,严重影响环境。我经过多方调查,弄清了厕所无人管理的原因,积极想办法,如实向上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第四天,半年多未掏的厕所,终于来人将粪便掏净。

2、休闲广场照明问题:有居民反映社区处休闲广场晚上没有照明,给居民带来很多不便,我亲自找到赵矿社区,几经协调,终于让多年没有照明的广场亮了起来。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是在学习方面认真学习领会新文件、新精神,努力提高自己思想觉悟。

二是在工作中创新还不够,还需结合工作实际加大工作的创新力度,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社区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求真、求实,使工作有新招法、新思路。

三是对明年的工作要提前谋划,提前安排,提前运作。对本社区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找准方向,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四是要经常深入群众,走访慰问低保户及困难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把社区宣传队伍重新组织起来,丰富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