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221-01

在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充分注重人性、与时俱进,关键要努力探索在当前大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确立应时、应势、应人的科学施教方法和内容,使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脱空洞和教条式的说教,更为契合青少年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落后

当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能认清青少年运动员的接受心理,在遵循训练、育人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主体意识,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往往是将德育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仅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致使运动员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严重影响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待于完善

受到社会进步、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影响,社会的包容度日益增加,人们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这些变化折射到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青少年运动员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过于注重教练员的主动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的想法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地表达,这不仅仅影响青少年运动员行为修养的提高,同时还影响青少年运动员主体性的发挥。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善

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说教和开会的形式进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对运动员进行直接灌输,往往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仅仅是通过理论进行教育,难以解决当前运动员生活中和训练中的实际问题,忽视了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导致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难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生力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员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青少年运动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当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创新开展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首先不能一味的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差异,而应当切实考虑到青少年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就青少年运动员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每位青少年运动员的不同潜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注重营造良好的外在和谐氛围,给予运动员充分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教育双方的情感交融,从心理上拉近双方距离,逐步引导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认识。第三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运动员的独立人格,发挥其主体性和创造力,引导其进行独立自主的观察和思考,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中,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体育事业相同步的原则。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很多经少年在技术和经验方面都较为缺乏,这对于他们参加各种赛事来说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自信、乐观的体育精神,很容易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与当前体育事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对青少年运动员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他们思想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科学训练理念的不断深入,所以要保证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加强训练内容科学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当前运动员的思想政治现状进行教育,及时发现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运动员的素质问题。由于当前青少年运动员人数逐渐增加,不同的运动员和不同行业的运动员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改善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运动员不能仅仅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通过一些实际行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拓宽视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均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多种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快速发展,网络化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和渗透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其中尤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表现的更为明显,对其个人学习和成长等均具有一定影响,利弊各异。本文主要从网络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并探讨了网络化背景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网络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渐以多种方式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青少年,其身处并成长于网络化生活环境中,极易受到网络信息影响,虽然快速、便捷的网络技术可拓宽青少年文化视野,使其更容易接受新思想与新观念,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如青少年道德意识薄弱、政治观念淡薄、沉迷网络无心学习等,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故当前环境下,笔者结合这一社会现状,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纠正其不良思想,帮助其端正学习和生活态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自律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与青少年的思想发展与政治观念的形成等联系密切。故现阶段,各级教育部门需对青少年进行网络信息教育引导,加强其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培养其自律意识,做到健康、文明上网。当前环境下,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需提前了解和明确教育目的,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教学重点,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充分结合青少年好动、活泼、好奇心重等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信念教育活动,以吸引青少年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在校内开展一些“公益讲座”对青少年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或者学校可聘请教育专家在校举办一系列主题活动,如“文明健康上网”、“如何正确运用网络知识”等,使青少年在参与课堂教学或知识讲座活动过程中自觉形成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其思想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需注重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宣传与“网络”有关的相应法律法规,培养其法制观念,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与自律意识。

二、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

当前环境下,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均需以学生为中心。故现阶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充分重视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灵活的课堂教学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首先,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需尊重青少年的教育主体地位,通过向其讲解网络来源、功能、生活应用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青少年、网络、社会等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加强青少年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占领“思想政治”网络阵地,引导其成为网络生活中的主人,以顺应时展,满足青少年学习需求,并帮助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其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借助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开拓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开辟和占领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学习由原来的“平面化”、“单向化”发展至“立体化”与“交互化”,使其能够在轻松、平等的网络平台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增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性与便捷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关心爱护青少年,促进其健康成长

对于青少年来讲,其身心发展尚处于断乳期,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极易产生孤独感,导致其心理闭锁,与教师、家长、朋友之间产生距离,不愿在他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内心、思想与情感等,此时网络便成了大多数青少年最佳的倾诉、交流与情感寄托对象。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多关心爱护青少年,以情育人,引导其助人自助,促进其健康成长。首先,教师需多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了解其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个人性格,并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做到尊重、信任、帮助、爱护与理解青少年,在此基础上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友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互相之间的情感,使青少年愿意或乐于接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内化教学内容。其次,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该课程教学并未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故现阶段教师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需及时改进和革新教学方法,并重视情感教育,以增强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政治思维与道德品质。

总之,对于青少年来讲,快速发展的网络化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其思想影响较大。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各教育机构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需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并重视其教育主体地位,加强其对网络技术的有效运用,同时教师还需关心爱护青少年,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何丽娜 单位: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3

一、微博的独有特性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大优势

(一)信息传递的即时性、便捷性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提高了其有效性。

微博最突出的特征就在于其传播信息的方便快捷。微博的字数一般限制在每条不超过140字,对于传播者而言,越小的信息量就越容易提高传播速度,同时它又允许通过手机等便携通讯设备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得将身边所发生的新闻传播到网上,而接受者则可以通过“跟随”、“关注”等形式,即使接收被关注者的信息更新,分享信息。

这一特点,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尤为适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核心在于与时俱进。微博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时刻把握社会的政治脉搏和人们的思想动向,使其能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关注”“跟随”自己教育对象的微博,了解其即时状态,把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并根据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信息交流“背对脸”的创新交互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微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全新的“背对脸”的交互方式。它体现在信息流动的不对称,即用户可以任意关注他人,通过“关注”、“跟随”来获取对方的信息,而不需要形成双向的好友确认关系。这种不对称的跟随关系,削弱了对信息接收者回复消息的暗示性,确保了发言者和接收者之间的适度距离感,这种宽松的环境实际上保证了信息即时扩散的高效性,提高了信息接收者的主动性、参与性。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群体之间面对面展开的,它体现出一种交流的单向性,往往是教育者单方面的思想灌输,而受教育者只能被动的接受,这样容易引发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微博所营造的虚拟社区环境中,由于被关注者无法得到关注者的信息,这就为关注者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暗示,使其更愿意无所顾忌的主动关注对方,并通过回复、转发、评论,大胆真实的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就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壁垒,使教育者的思想能更有效地传达给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也能更主动的接收信息、接受教育,并积极参与,向教育者进行反馈。

(三)信息传递的简便性和信息扩散的广覆盖,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教育影响。

当前,微博迅速流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简单易用、平台众多的特性。相对于博客、QQ空间等其他虚拟平台,微博对于使用者的技术要求要宽松的多。微博的操作界面友好,操作程序简单,人们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就可以轻松的掌握其用法,这样就使它的受众群体得到了保证,而多平台的信息传输也进一步巩固了这种保证。同时,在使用微博时,每一个用户都有一定数量的跟随者,它将信息推到一定的分众群体中,并以此类推形成分众广播模式。保证了信息扩散的大规模用户基础,从而扩大了信息传播的覆盖面。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教育场所、教育手段、教育人员等的限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能局限于特定范围,无法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教育,教育的接受群体也受到限制。在将微博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后,无论是教育活动内容的安排,教育工作的管理,还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都可以在微博上即时开展。而微博信息扩散的广覆盖,也能够使更多的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在降低思想政治教育成本的同时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和影响。

二、微博的使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一)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很多,如开会、谈话、理论学习、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但由于其形式老旧僵化,不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要求,往往被当今时代的受教育者所嫌弃,而不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当微博出现时,我们应及时的认识到这是一个使我们能充分了解青少年思想动向,并对其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而如何利用微博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对我们的一大挑战。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承担着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使命,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纵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论是理论灌输、榜样示范、比较鉴别、还是咨询辅导,都是教育者有意识的选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集中地、高强度地、持续性信息传播,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改变。这些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实际上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牢牢掌控着整个教育活动。但是,微博兴起后,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了政府、学校、教育者以及家长等权威的控制,而虚拟社区的建立,也使监管部门很难起到监管职责,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再可控制的开展。因此,如何利用微博探索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对我们提出的又一挑战。

(三)微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人能力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他们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 动权一般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手中,他们对教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安排,教育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也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个人能力。而微博兴起后,青少年可以与教师同步接收到各种信息,甚至更具有信息优势,教师的威信被打破,不知道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更不知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会有效。所以,如何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成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另一大挑战。

三、微博的使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它也带来的了一些危害。

首先,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即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没有经过筛选,真假难辨,内容良莠不齐,大量的堆积在网络中,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和污染。青少年涉世不深,可能还无法准确辨别出信息的真伪、好坏,他们往往会盲目的关注并转发热门信息,更容易受到VIP用户的诱导,认为这些经过验证的权威用户所的信息就是来源可靠并正确的。这就使得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是反社会、反人类的消极价值观念乘虚而入,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学生带来冲击,腐蚀其心灵,动摇其信仰,混淆其价值观念,削弱其道德和责任意识。而虚假信息的传播,也给网络诚信带来了挑战,为青少年做出了负面的不良示范。这些问题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其次,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式设备登陆,可以使人随时随地的实现虚拟的交流。你可以通过微博关注任意一个你感兴趣的人,并能及时了解他的所有动态,这种及时掌控信息的感觉,会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上瘾。随着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微波用户体验的粘性也越来越强。青少年正处于自制力比较薄弱的时期,很容易沉迷于微博所营造的虚拟环境,他们对于在网上与人交流显得得心应手,却往往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时还会出现与家长、老师、朋友特别是陌生人的沟通障碍。而且由于微博操作的隐蔽性,不易被教育者及时发现,造成青少年在微博上聊天成瘾,却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等弃之脑后。这些问题同样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四、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一)充分认识微博的重要性,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

微博的迅速兴起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应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其在政治传播和思想塑造中的价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更新换代的步伐,只有高度重视和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才能抢占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从这一点上来说,微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且,微博成为当下青少年人际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拥有属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微博网络和信息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可以使主流思想、正确的观念通过微博的信息传递逐步渗透到每一个使用它的青少年脑海中,从而潜移默化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利用微博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可以将微博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教育者利用微博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优势,既可以即时一些关于热点新闻、政策及理论学习的文字、图片、视频或网络地址链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可以针对热门话题发起讨论,使教育对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在讨论学习中获得思想认识的提高。

其次,可以将微博与学生的思想管理相结合。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即时的了解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引导,帮助受教育者矫正偏离的思想方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并在微博上建立一定的管理组织,通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相互“关注”形成一个完整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4

1.情商与主体性情商

情商又叫情绪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称EQ),是衡量人的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一项指标,其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等5个方面。从其内容可以看出,情商侧重于衡量对自我及他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其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具有可塑性和开发性。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情商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在复杂的社会中能以积极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更加冷静和全面地看待事物,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一生能否成功、快乐,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更取决于情商的高低。

每个人的智商都依赖于一定的情商,如果缺乏基本的情商,智商就会受到影响,而且情商的发展可以为智商的发展指明方向。情商高的人能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智商,并使自己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

相对于情商而言,主体性情商只包括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自我激励三个方面。通过对学生主体性情商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智商的发挥,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主体性意识,积极发挥自身在学习、实践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塑造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品质。

2.主体性情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主体性情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将主体性情商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价值,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体性情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情感和人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认识才有情感,而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激发并推动人的认识向纵深发展,学生的情感发展是以外部、被动、自发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主动、自觉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学生主体性情商中的自身情绪可以调节其认知力,影响自身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决策和问题的解决。通过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管理,积极的情绪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协调组织作用,能够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效果。

(2)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和谐。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在思想政治教师的帮助下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可以使其保持积极的心态,用理智驾驭自身情绪,从而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从而在此基础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力量。学生的情绪高涨将会使教育活动更加和谐,能够使思想政治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道德诉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更好地将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自律并外化道德体验。

(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情绪的愉悦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心理基础,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使师生和同学之间建立友谊,增进互助、谅解和相互信任。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师切实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以一个教育者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力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和爱戴,可以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二、主体性情商在学校教育中缺失的主要表现

主体性情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主体性情商缺失的现象:有的只看到社会的不完善和不完美,对社会和他人抱怨太多;有的对生活缺乏热爱,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困难缺乏勇气;有的则对生活缺少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等等,主要表现如下。

1.青少年学生自我情绪较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弱

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主体性情商表现为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管理,这往往是决定学生主体性情商高低的关键因素。有的青少年学生自我情绪较强,过于注重自我需求和感受,非常关注自己的优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很在意别人的赞扬,但对于他人的批评难以接受,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包容心和同情心,不懂得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有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和强烈,但常常难以把握自己的情绪,表现为遇事爱冲动,做事不顾后果。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由此造成人际关系较为紧张,并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

2.青少年学生自我表现欲望较强,自律性和自理能力较弱

当前青少年学生常常表现出较强的自尊感和表现欲,过于关注自己的感受。在他们的闲暇时间,家庭压力和学习压力得到充分释放,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加上周围的诱惑不断增多,一旦自理和自律能力较弱,缺乏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那么他们在网络生活中就会变得“无拘无束”、“放任自流”,最终误入思想道德发展的误区,从而消磨了自身的意志,也影响了学习。

3.青少年学生好胜心较强,面对挫折的自我激励能力较弱

好胜心强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情商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们往往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且一旦经历挫败后会表现得萎靡不振。他们中有的因此学习积极性减弱,畏难情绪加重,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学习动力不足,出现逃课、网络成瘾、考试作弊等现象;有的承受着学业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前途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性等方面的压力,加上自身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激励能力普遍较差,面对种种逆境时往往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在好胜心、挫败感双向维度的挤压力下青少年学生的成功动机不断弱化。

三、主体性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道德品质的形成仅仅靠外在的灌输和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必须通过“情感、人格和道德三合一”来完成。

主体性情商教育就是以学生的情商素养为发展目标,以情感为纽带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情绪,使学生成长为情绪健康稳定、积极乐观、与人为善、人格健全的个体。当然,主体性情商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形成系统的主体性情商培养体系

由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表现出成熟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情商中的主渠道作用,顺应青少年学生的身心、思想发展特点,逐渐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形式,着力探索主体性情商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打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主体性情商培育内容体系。

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实施计划、评估机制、内容体系等多个方面,要想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设计系统、合理的主体性情商培育体系。根据主体性情商所包括的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绪和自我激励等方面的内容,青少年学生情商的培育应围绕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调控情绪能力、抵御挫折能力等方面逐渐展开。

第一,青少年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其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针对前文提到的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导致主体性情商缺失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发现自我,合理表达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学会认知自我,不断发挥自身潜能,发现自身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师生之间通过激辩来达到彼此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由此开启学生的心智,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二,青少年学生调控情绪能力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实现自我道德教育、自我心理疏导和自我情绪调节,充分释放心理压力,化解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了物质需求、精神需求,还包括个人才能发挥的需求,以及对信任、尊重、荣誉、信念的追求和理想的实现等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遵循他们内在的价值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第三,提高学生的抵御挫折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他们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来实现。作为人生里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青少年时期往往最容易产生受挫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磨炼来提高他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时的承受力和调节力,逐渐形成对挫折的适应机制和对挫折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拒能力,使他们在遭遇挫折打击时能及时摆脱困境而重振旗鼓。当然,适度、适量的挫折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对周围复杂环境的适应力,从而提高其主体性情商。但过多、过强的挫折反而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产生挫折感甚至恐惧感,可能降低其主体性情商。

2.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激励原则,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由于青少年学生好胜心强,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自我激励能力较弱,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运用精神奖赏可以激励学生对更高层次目标的追求,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当前随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个性与潜能认识的提高,激励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在各种激励中情感激励对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情商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自己情感的投入,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教育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激励原则,要善于激励学生,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外,激励都是情商训练中最需要把握的。激励本身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帮助青少年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不断注入情感,才能唤起学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相互产生尊重与信任,通过赞美和信任,使学生在满足这些需要之后产生更大的动力,朝着良好的预期发展,而且通过情感激励还可以激发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情感,最终促进道德自律精神的培育。

3.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机融入生命教育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侧重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忽视了思想政治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内在需求,使教育内容流于空洞说教,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无人”。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关心人、发展人,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针对当代青少年学生出现的精神焦虑、心理冲突、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激励不足等主体性情商缺失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要加强生命教育,使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首先定位于生命视阈才能返璞归真,只有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与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为生命教育关注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这些都为主体性情商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通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主体性情商

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发挥主体的自主性,有意识地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以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而进行的活动。自我教育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管理、自我改造和自我修养,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其实质就是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

我国当前青少年学生多主体性情商缺失,他们自我情绪较强但自律意识、自控能力等较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和实践效果。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投入了许多,但效果并不明显。合理运用自我教育将成为提高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此外,自我教育符合道德形成的内在运行机制,因为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含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每一种基本心理成分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来自外部的教育只有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通过受教育者主体的自我接受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才能够取得实效。

通过自我教育,青少年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主动把握生活、学习目标,提高自我控制力、意志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等,通过自我教育严格自律,实现自我鼓励、自我监督,提高自我激励能力,主动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主体性情商,实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统一,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5.积极发挥“伙伴教育”功能,拓展主体性情商培养途径。

“伙伴教育”在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培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伙伴教育”和学校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可以提高主体性情商培养的效果。通过“伙伴教育”建立学生之间和谐友爱、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建立纯洁的友谊,以此展开合作,形成人人平等、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这一有效教育途径,既可以实现德育所追求的“学会共同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目标,又可以使青少年学生在伙伴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感悟挫折,调控情绪。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建立成长互助型的“伙伴教育”团队,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注重成员的异质性,以期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主体性情商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磊.生命关怀:高校德育的起点和归宿.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5

关键词:新加坡 德法兼施 教育 启示

新加坡1965年正式独立后,由于过分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忽视了对国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新加坡出现道德滑坡等众多社会问题。进入70年代以来,新加坡逐渐意识到公民素质的重要性,开始狠抓思想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新加坡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使国家整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德法兼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处在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与70年代之后的新加坡有许多相似之处,全面认识和了解新加坡德法兼施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我国加强和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法兼施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法规作保障。[1]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既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作为保障,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坚持德法兼施,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道德教育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特别重视对国民进行新国家意识的培养,培养的核心就是要做“新加坡人”。李光耀指出:“我们汇合了来自中国、印度以及马来世界不同地域的移民,我们必须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以共同的基本社会准则、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教条这些准则、价值观以及教条将能塑造完整的未来新加坡人”。[2]新加坡大多是由华人组成,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新加坡始终坚持明确其文化的东方属性,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以避免“使现在新加坡人成为没有根、没有文化的人的危险。”新加坡特别尊从儒家的伦理规范,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对原有的道德规范去芜存精,注入时代精神,形成新的体系。

(二)用法治方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将道德建设纳入到法律的框架之内,借助法律的强制性措施,优化了法治社会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新加坡自建国以来,为根除恶习、稳定秩序,陆续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如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公共场所抽烟等在世界许多法典中无案可查的内容,都立法进行约束。[3]这些都是极为典型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自觉遵守的,政府将此类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上,形成相应的法律规范,从而使人们更加严格地约束自我行为。

二、新加坡德法兼施思想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新加坡虽与我国同为亚洲国家,但两国在国家性质、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两国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对比新加坡德法兼施思想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批判地借鉴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比较

新加坡政府特别重视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国家发展。培养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加坡人是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4]此目标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新加坡政府必须使用法治的手段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以避免反映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入侵。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这些目标大多是由提高自身内在修养完成,缺少了法制的外在约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道德理论的简单传授,而忽视将道德目标和法制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会大大减弱。

(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比较

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出现了道德滑坡、泛滥等社会危机,严峻的社会环境急需国家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少且相对集中,在这样的国家中实施德法兼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利于法律的贯彻与实施。

相对于新加坡而言,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经历了五千年文明的洗礼之后,传统道德观念早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正是由于人们长期重视教育的道德方面而忽视了法制在教育中的作用,因而德法兼施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表现的并不明显。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

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将道德规范法制化的国家,这就突显了法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加坡将法制规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之中,始终坚持采用德法兼施的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另外,新加坡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政府要求公务员必须秉公执法、杜绝腐败。正是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严刑峻法的约束,新加坡政府官员形象成为了社会道德的风尚标,推动政治经济发展。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从理论教育开始,同时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之中,大多只是流于形式而没有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尤其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并没有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制定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只是对学生做出总的行为规范要求。

三、新加坡德法兼施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对比新加坡与我国德法兼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将两者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取长补短,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同时,借鉴新加坡德法兼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固步自封,而应结合我国实际采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分析、鉴别、吸收、利用,这样才能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借鉴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根基。”[5]有效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以活动为载体,作为有效的载体活动必须具有民族根基并为大多数群众喜闻乐见。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元旦节、港澳回归日等等,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的民族价值,有利于大大加强人民群众的国家认同感,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对于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偏离民族精神的逆反者,必须采取强硬的法律措施,切实维护民族尊严。

(二)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育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这种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对青少年的培养不仅要促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应注重从小对他们的日常思想道德行为以法的精神进行规范和管理,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道德和纪律训练。我们必须依据现实国情和现代法制精神,制定适合青少年认知层次的日常思想品德行为法规和规范,并要求他们严格遵守。

(三)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新加坡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内容都通过完善的立法形式上升为法规,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我国现阶段正在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民主法制进程的加快。在这个令人欣喜的变化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进程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法制观教育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人们明确法制意识,提高人们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四)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新加坡廉洁的社会风气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中也应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十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6]当前,我国应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德法兼施,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他们的行为,与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党风建设还需要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形成自由民主的社会舆论氛围,这需要公民具备清晰的认知能力和高度的法律意识。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能够推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从而减少广大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怀疑,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社会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自尊 孔琳.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7)

[2]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50-251

[3]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李振宁.新加坡思想及对我们的启示[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10(5)

[5] 谢祖鹏.思想调查论[J].江汉大学学报,1995(5)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毋庸置疑,整个世界日益信息化,互联网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在网络方面的工作却远远跟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目前,80%的网络信息来自美国,我国网络信息输出流量仅占全球互联网信息总流量的0.05%,进口流量占0.1%。这种状况下,就形成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冲击,势必影响我国人民尤其是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民族认同感都会受到挑战。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并非难事。不让他们接触网络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青少年的生理特别是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还缺乏明辨是非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因此,能否搞好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搞好网络时代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迫

在眉睫。

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是主阵地。面对网络信息化的今天,学校应如何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作为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综合素质,能够运用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当然,教师除了具有熟练驾驭网络的技术之外,自身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辩证对待网络的能力,能够认清网络的利弊。

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

要改变以往过于追求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做法。信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更要始终坚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始终加强对青少年正确思想意识的引导;要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当然,要想让这一目标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信念,就要改变教师的强势地位,与学生平等对话,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达到育人、感人、化人的目标,增强学生自觉抵御网络污染的能力。

三、开设网络基础知识教学,揭开网络的神秘面纱

信息时代,对青少年避而不谈网络,不让其接触网络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接纳网络,不能因为它存在负面效应就因噎废食。为此,各中小学都应积极开设网络基本知识课、网络教育课,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网络,懂得网络,正确区分利弊,学会做网络的主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尽量让学生少去网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明文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但据实际情况来看,大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网吧反而是未成年人是主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电子阅览室,学校可以通过在电脑上安装“绿色”软件,过滤垃圾信息、网站等,避免学生因误点、好奇而受到网络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样,既满足学生对网络的需要,也能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四、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

青少年毕竟心智不成熟,缺乏自制力,除了加强教育,引导规范他们的行为以外,也需要通过制订一些强制性的纪律条文,硬性规定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当然,这是“堵”的方式,但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