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1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

成立农业局防灾减灾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二、各部门汛前防灾减灾应急准备情况

(一)农业局汛前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农资储备。经统计,农业投入品累计备库两杂种子10t,均由农资经营户自行储备,肥料储备充足,其中尿素800t,碳铵500t,复合化肥700t。农药储备均由连锁农资经营店储备,完全能够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所需农资物资。配备抢险救援应急人员65人。

二是做好应对突发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重点做好农村户用沼气安全和养殖场沼气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配合集中供气安置点工作人员以及乡镇农技人员,及时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及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的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县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迅速介入,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特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站股职责,要求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在县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构和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告制度,及时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根据监测信息及时做好预测预警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样品66个,乡镇共抽样1000多个,合格率为99%。

(二)畜牧局汛前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动物防疫防治工作。物资储备方面:防疫物资储备以乡镇储备为主,县畜牧局储备综合调拨为辅的原则进行。2015年1月份,县畜牧局发放工作服、防疫服、注射器等防疫器材、设备2500余件、套到16个乡镇,作为2015年防疫物资储备与疫病防控使用。县畜牧局储备第一季度储备消毒药1.2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苗40余万头份。以上物资储备能够满足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县畜牧局、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及村级动物卫生防疫员共计141人均为县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处理工作组成员,为疫情处置提供了人员保障。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县畜牧局充分利用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时期,大力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病害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县动物疫病防控系统的疫病处置能力,为能够高效快速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病情提供技术保障。

三是做好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季度定点屠宰场共检疫上市生猪8466头,无害化处理生猪5头。重点加强对饲料、兽药经营户的监督检查,未发现违禁饲料经营。对养殖大户的饲料等投入品进行了不定期的监管,未发现违禁饲料的使用。检测养殖和屠宰环节生猪“瘦肉精”572头,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检测均为阴性。

(三)农机局汛前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机耕道应急抢险工作。切实落实道路保通保畅工作责任制,提高农机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发生险情时能够快速处置,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农机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物资应急储备了抽水、排灌、清淤等机械设备,农机应急抢险人员14名,以保障应急抢险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印发了《县农机局机耕道应急抢险预案》、《县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文件,加强并督促应急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农机机械安全管理工作。及时报废废旧拖拉机,更新安全牌照。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2

汛期将至,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各村、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超前防范、未雨绸缪,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要切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早预防。对本村本单位可能由暴雨、台风、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制定有效防范应对方案和措施。要认真总结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切实做好汛前和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对本辖区重点企业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消除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隐患。非煤矿山企业要将防范暴雨、洪水灾害作为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要检查排水系统、截水沟、边坡稳定性等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重点检查施工临时宿营区安全、现场排水、边坡基坑支护、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等情况;其它单位都要结合实际,搞好检排查工作。安全检查要建立档案,做到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责任、时限、经费和预案“五落实”,尤其要做到能整改的立即整改,能除险加固的立即除险加固,一时难以整改或施工的要加强防控。

三、切实增强汛期生产安全事故防范能力

各村、各单位要结合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对重点防范部门和企业有关人员全面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熟悉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掌握防控措施。各企业要结合安全隐患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增强企业预防事故的能力。要结合防范工作重点和安全风险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修订和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确保应急预案有效管用。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3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危害,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岱山县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岱政办[20__180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及卫生系统实际,特制定岱山县卫生系统来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重大化学毒物污染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灾害事故是指造成或可能造成重特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如暴雨、洪水、台风、潮汛、干旱、风暴、地质灾害、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与火灾、爆炸、毒气泄漏、触电、坍塌、道路交通、海难等各类事故。

防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加强合作的原则,建立卫生系统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群防群控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防控与处置机制。

一、应急处理组织体系

1.为强化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县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工作。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主要领导和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共同组成,并履行下列主要职责:

(1)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决定是否向县政府提请启动有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指挥调动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立即到达规定岗位,开展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与救治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在全县卫生系统内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

(4)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危害,负责向县政府请求各方面的支持,负责同县内各部门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的协调工作,并在本县医疗救护、调查控制技术力量不足时,向市卫生局请求支援。

(5)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依法对有关重点区域或者传染病疫区实行紧急措施或者封锁。

(6)根据需要报请县政府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7)对本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2、县卫生局分别设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综合协调工作小组、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和医疗救治工作小组,明确相关人员和主要职责,一旦启动本预案,立即在县卫生局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有关工作。

(1)综合协调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信息收集和通报,联络和协调各单位应急处理工作,协助做好物资准备、调配与后勤保障等工作。

(2)预防控制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导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和实施应急控制措施、进行现场勘验、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作出评价报告;负责灾害事故后有关预防与

控制工作;协助进行现场救治。

(3)医疗救治工作小组由县卫生局和县级医院有关人员为主组成,负责指挥和实施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协助进行突发事件的调查和预防控制工作。

3、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小组,并明确职责;县第一人民医院应成立医疗专家会诊小组。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站网网。乡镇卫生院要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小组,各单位负责人必须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负总责、负全

责。各工作小组名单报县卫生局备案。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1,县卫生局按有关规定制定卫生系统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根据情况制定卫生系统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或传染病疫情的专项应急处理预案。吝医疗卫生单位要相应制定本单位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

所还要根据职责,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等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2、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当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治、现场处置、监督检查、检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救治药品和医疗

器械、技术与人才等资源储备,保障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和县级医院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并根据需要组建若干梯队,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急救、现场调查与控制应急处理工作包,明确人员联系电话。具体负责相关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应急反应队伍和预备队伍主要由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和临床医疗救治等专业人员组成.

4、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所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达到实战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应定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掌握现场应急处理基本技能经常组织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应急演练;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应积极对乡镇、村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 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反应能力和技术水平。

5.各医疗卫生单位应根据各自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护、自救和互救的知识及基本技术的科普教育,增强全社会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向全社会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

式,促进公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维持家庭及社区环境卫生。

6、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分别为我县本岛和衡山岛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定点急救医院和相关传染病定点诊治医院,应合理设置急救通道、传染病门诊、隔离观察室和病房等,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其他外岛乡镇,由当地乡镇卫生院先组成医疗救护组进行救治,

县第一人民医院随后组成医疗救护组给予援助。其他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提高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监测与报告

1,县卫生局建立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和预警系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系统由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组成。

2、本县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防保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等均为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责任报告人。各单位必须加强对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本县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有关信息和其他信息;负责突发事件、疫情信息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突发事件报告和信息管理工作进行

技术指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设立立24ij}时值班电话,随时接受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及时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疫情信息。

4.其他各医疗卫生单位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与报告任务,建立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以及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明确值班电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事件、

灾害事故和疫情监测信息的报告工作;对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灾害事故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各医疗卫生单位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在2小时内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县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5)自然灾害和各类事故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人员伤亡的。

6,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初次报告,必须包括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类型、特征、时间、地点、范围、受害或伤亡人数、主要病(伤)情、事件的地区分布、已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投入的医疗资源等内容,同时根据现场调查和采取措施的情况,及时作出进程报告。

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突发事件信息的法律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禁止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县卫生局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制度规定,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授权,向社会本县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

的信息。

四、应急处理

县卫生局接到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报告后,应迅速了解情况,统一领导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应急工作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开展现场医疗救治、调查与预防控制工作,必要时请求县政府和市卫生局给予支持。

(一)预防控制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对

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确定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与个人应积极配合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和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进行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的调查、采样与处理。

2、突发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现场卫生监测;突发事件的确证等。

3、各有关单位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和其他人员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配备必需的防护设施设备、用品,并按照规定穿戴有效的防护衣具和携带相关安全警示仪器设备进入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相关现场,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对按照规定需要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抬施.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情况提出采取医院隔离观察、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或者指定其他

地点隔离医学观察。接触者在观察期间内出现异常症状,负责隔离医学观察的单位要立即通知负责转运的医疗机构,尽快运送到指定医院就诊。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被隔离观察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其他相关单位密切配合,按照规定对被隔离

人员进行医学观察、监督管理。

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规定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安置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加强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造成疫情扩散.并向居民、村民 宣传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以及科学预防知识。

6、发生自然灾害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应以最快速度了解灾情,并根据灾害特点及变化情况,加强饮食、饮用水和环境等环节的卫生监督、监测,组织开展环境消毒和除害灭病等有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7、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必要时经县卫生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家确定,向县政府提出采取下列紧急措施的建议:

(l)临时限制关闭有关的公共场所,对特定场所进行强制消毒;

(2)临时停工、停业、停课;

(3)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实施交通卫生检疫或者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4)对水源、供水设施以及食物采取卫生安全控制措施;

(5)对危险物品进行强制封存、销毁;

(6)禁止举办大型活动;

(7)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8)根据需要设立隔离控制区;

(9)其他必须采取的紧急措施。

紧急措施由县政府决定和宣布解除。

8、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组织指导有关机构和人员,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疫区、疫点进行预防性、终末性消毒。对疫点的终末消毒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对因传染病死亡的尸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与有关部门配合,提供技术指导,并

按职责采取必要的隔离、消毒、身份确认、火化等处理措施。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根据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预防和控制的需要,在对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现场采取控制措施的同时,要及时提供卫生科普资料,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对易受感

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和群体防护等措施。

10,在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中,发现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行为的,县卫生监督所应及时进行调查,并报请县卫生局依法查处。

(二)医疗救治应急处理

1,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后,各医疗单位接到医疗呼救或者救援指令时,启动医疗救护快速反应系统和运转机制,医疗救治应急反应队伍迅速到达现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在采取现场控制措施和调查的同时,要积极配合与

协助医疗机构进行现场医疗救援。

2.医疗应急救援工作人员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并填写清楚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随伤员流转。

3.医疗机构对前来就诊的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致病致伤的人员,实行接诊医生首诊负责制,不得推诱、拒绝。接诊医生要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诊的重症病人,要负责将病历复印件或原件随病人转送到有条件的或指定的医疗机构。

4.医疗机构收治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致病、致伤人员,应当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不得以医疗费用等为由拒绝收治或者拖延治疗。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5.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发生后,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根据需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医学科研成果及其应用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配。承担医疗救护的医疗单位在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由县卫生局请求市卫生局派员支援。

6、各医疗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加强医院内消毒管理,并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医疗单位,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及缓冲带,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要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五、奖惩机制

1,县卫生局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与灾害事故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4

关键词:自然灾害;电力系统;影响;对策

一、电力系统在风灾、地震、冰灾等灾害中的影响

1、在引发电力系统的自然灾害中,风灾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日本的统计表明,其电力供给中所有故障的70%都是由架空输电线路的故障产生的。2005年登陆美国的数次飓风,都给登陆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飓风卡特里娜造成290万户用户停电,飓风威尔玛更是造成600万户用户停电。事实上,由强风暴所造成的大停电在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地呈现递增的趋势。

除了在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的倒塌,导地线的裹冰舞动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导地线在裹冰的情况下,由于截面形状的改变,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即使在风速不高的情况下,也可能引起导地线的舞动。舞动是一种发散型的振动,振幅很大。日本对其国内的输电线舞动状况进行过较为全面的观测,通过研究发现,舞动所造成的事故包括线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电弧烧伤、断股、断线、杆塔损坏、倒塔、防振锤或间隔棒损坏等。

2、地震的发生也会对电力系统产生很大的威胁。近年发生的多次强烈地震都对所在地区的电力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些破坏性强烈地震中,电力系统中高压变电装置的破坏尤其引人注目。在我国发生的地震中,也多次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例如: 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电力系统遭受极大的破坏,从此展开了电力系统抗震的若干研究工作。

3、除了强风和地震外,其它的一些自然灾害也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稳定。一些极端气候条件对电力系统的破坏还非常严重。除了冰灾、雪灾以外,洪水、沙尘暴等也会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电网应对自然灾害的对策及建议

1、要不断提高电网的防灾抗灾水平,设计时应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科学适用原则,综合政治、安全、经济等因素,充分考虑不同线路的重要性和差异性、同一线路不同地段的差异性、不同供电区域的差异性等因素。对重要线路提高设防标准,如重要电源送出线路、骨干网架、重点用户配电线路等;对跨越主干铁路、高等级公路、通航河流、重要电力线路以及运行维护和事故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地段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对同样电压等级的线路,根据其在电网中的重要性,给予差异化的可靠度要求;从设计规范考虑,在不同地区建设的线路,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有更详细的地区差异化设计原则。

2、自然灾害有许多不可抗力的因素,但有些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可预测性,在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上可以提前防范。随着当今气候变化加剧、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地震、台风、暴雨、冰雪等极端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还会进一步加大。面对灾害我们有必要加快电力系统内部自然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加强与气象、地质、水利等相关部门的专业合作,形成电力行业自己的自然灾害数据解读能力,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尽量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

3、加强电力系统相关技术及科学方法的研究,积极推进电力抗灾技术创新。研制和开发新型防冰雪、防污闪涂料及绝缘材料等抵御自然灾害的新产品,并加快其推广应用;优化导线、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的设计,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等抗灾能力;研究输电设施故障测距、在线监测及报警系统、电力设施快速修复等技术,提升设备安全监测及防灾综合技术。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先进的防灾研究方面的动态。

三、电力系统提高电力基建工程质量建议

1、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强网工程,构建坚强牢固电网

当前随着电网架构逐渐增大,系统日趋复杂,各级电网企业要针对电网系统存在的大面积停电风险和配网薄弱瓶颈制约等问题,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自然灾害对电网造成的巨大破坏情况,增强风险意识,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通过加强电网技术改造,优化电网结构,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防范发生大面积停电和重大社会影响的停电事故,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防范各类风险和灾害冲击.要全面分析电网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输,配电网薄弱环节的改造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电网安全防御体系,电网应急处理技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完善电网安全稳定措施,构筑牢固的电网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强化电网安全的技术支撑,提高驾驭电网的能力.

2、强化电网调度运行管理,厂网共同维护系统安全

大电网的调度运行日趋复杂,对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电力调度机构要从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出发,进一步加强调度运行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负荷预测与监控,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故,防范和化解电网风险,要严肃调度纪律,做到令行禁止.发电企业要服从调度管理,严格按调度指令安排运行生产,积极配合开展涉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涉网技术协调问题,加强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厂网共同努力保障系统安全.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5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镇“五一”假日旅游接待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总指挥: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6个工作组。办公室设在社会公用事业服务站,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假日旅游高峰期接待应急工作。组成人员及具体职责如下:

(一)综合协调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负责“五一”假日旅游综合协调工作,统筹各工作组为旅游服务做好全面保障工作。党政办负责安排、调度集镇路口等重要路段及景区景点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假日期间旅游咨询及宣传报道工作;景区负责统筹安排好五一假日旅游接待和服务工作;社会公用事业服务站负责牵头协调处置各类涉旅问题,及时受理旅游投诉,做好旅游服务组织和调度工作。

(二)景区接待应急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全体工作人员

工作职责:党政办负责在双河设立旅游咨询志愿服务岗,配合景区在景区门口设立旅游服务和疫情防控志愿点,每天落实3名志愿服务人员,常态化做好游客咨询服务工作;景区负责做好景区内游客接待安全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做好景区游客流量统计和超容量时的车辆、人员疏导及指挥调度工作;景区要严格按照“五有”(门口有公告、进门有测温扫码、信息有记录、发热人员有处置办法、环境有消杀)和“一点一室”(疫情防控和旅游服务点、发热留观室)要求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双河至官田沿线村负责做好假日期间的道路环境卫生整治。

(三)交通保障应急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派出所负责交通保畅的统一指挥协调;派出所负责安排民警在双河-官田旅游沿线做好分段巡查,并在交通劝导站安排2名民警进行交通指挥;针对可能出现游客滞留、车辆拥堵的路段,在景区门口配备2名干警做好应急准备,及时疏导车辆,保障道路畅通,保证游客“进的去、出的来”。

(四)餐饮住宿应急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市场监管所负责督促镇域内的民宿、农家乐及景区饭店等公共场所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负责检查镇域内的民宿、农家乐及景区饭店的食品安全及价格平稳,确保市场秩序平衡有序;负责物资准备及餐饮住宿紧张时的统一指挥协调;负责动员镇域内的民宿、农家乐、商店、小吃店及景区饭店,准备充足的食物及原材料,以积极应对旅游高峰期出现的游客就餐难的问题。

(五)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由应急办负责事故救援、处置、安置等统一指挥协调,负责治安事件、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救援和善后处置及自然灾害预报,及时处置各类事故。

(六)医疗卫生应急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卫生院全体医护人员

工作职责:镇卫生院负责督促指导景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安排1名医生在景区门口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负责做好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工作,每天为景区卫生室安排1名医生,负责食品安全事故、治安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事故的救护及处置工作。

二、应急响应

(一)景区接待超容量后的应急响应

景区在游客超容量情况发生或即将发生时,由镇总指挥汇报

县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同意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1.交通保障应急工作组做好景区停车场车辆停放秩序维护、安全管理、进出车的指挥和疏导等工作,在停车场饱和后,其余车辆没有存放地点时,组织人员引导旅游车辆停放在临时应急场地,防止车辆乱停乱靠后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2.景区接待应急工作组做好游客的疏导、劝说、解释等工作,在人员拥挤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及时疏散游客,保证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对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满或过激行为进行及时耐心解释,维护正常秩序。

3.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组做好景区周边及景区内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主要查看安全措施是否到位,警示标志是否完善和明显,危险地段是否有专人值守,安全应急技术、物资储备是否充分等。同时,及时阻止游客的不安全行为,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4.交通保障应急组临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适时关闭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劝阻旅游车辆绕道通行或调整游览路线,就近转往附近景区游览、休憩。

(二)景区交通拥堵、游容滞留时的应急响应

景区发生交通拥堵或即将发生拥堵时,由镇指挥部总指挥及时指挥交通保障应急工作组,启动应急响应:

1.出现交通拥堵时,迅速赶往堵塞路段进行交通疏导,实行交通管制,并及时实时交通信息,疏导旅游车辆通行。

2.出现旅游线路营运车辆过少,造成游客滞留时,及时调集旅游车或客运车保障游客游览,做好游客的劝说、解释工作,特别是游客滞留时的安全保卫工作。

(三)出现餐饮住宿紧张时的应急响应

1.出现餐饮紧张时,在景区内出现餐饮紧张的,餐饮住宿应急工作组要组织当地农户在保证游客饮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临时餐饮接待,尽量扩大接待容量满足游客需要;景区出现严重餐饮紧张时,可适当分流到周边农家乐及县城各大餐馆。同时,大力倡导本地游客在旅游高峰期间,尽量在家就餐,以缓解接待压力。

2.出现住宿紧张时,由餐饮住宿应急工作组负责组织动员宾馆、民宿适当加床,以保证游客的住宿。出现较严重的住宿紧张时,在扩大宾馆、民宿接待容量的同时,可介绍游客到县城等地住宿,必要时采取租用行帐等办法,保证让每一位滞留游客都能有地方住宿。

(四)重大事故应急响应

旅游高峰期,镇境内发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景区景点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事故时,景区应急工作组第一时间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各工作组迅速赶往事故点组织救援,开展事故善后处置和安抚工作,应急办要及时做好气象、地质灾害等预警工作,卫生院要做好事故伤员抢救工作,做好疫情监测报告,基础设施办要做好重要危险路段的提示和垮塌路段的抢修工作,确保重大事故发生时救援车辆畅通运行。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各应急工作组、景区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预估和准备,景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提高应对特殊时期、特殊情况的能力水平。

自然灾害防控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农业生产;问题;防灾减灾;建议;辽宁彰武

中图分类号 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098-01

彰武县的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为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是辽宁省21个重要产粮大县之一,又是辽宁省自然灾害种类较多,灾害频繁,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大风、冰雹、暴雨洪涝、低温冷害等气象灾害每年在彰武县交替发生。据统计,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90%以上。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逾5.9万 hm2,占播种面积的近50%,影响人口达12万人次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2%~13%,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彰武县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1 彰武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利工程不配套问题依然存在

彰武县排涝措施主要是以自排为主,局部地区机排,主要涝区排水干、支、斗、沟相通,达10年一遇排水标准。在治涝工程建设中,地表水排泄的工程多,降低地下水的工程少。骨干工程多,配套工程少,尤其是桥涵配套明显跟不上沟道配套的发展。配套工程方面,多年来主要打井为抗旱。目前彰武县有抗旱水源井3 511眼,其中配套机电井2 944眼,而降低地下水位的排灌站仅有西六甘久一处机组5台,装机容量475 kW。

1.2 设施农业的防洪排涝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全县有22个乡镇发展蔬菜保护地,蔬菜大棚容易受到暴雨、洪涝、大风、冰雹、低温冷害等灾害天气影响。一些蔬菜大棚建在地势低洼处,而暖棚一般都要下返,2013年多雨,地下水位高,因此有很多大棚作物浸在水里,棚户要用泥浆泵抽出水,给农户造成很大损失[1-3]。

1.3 病虫害防治不够得力

由于现在的玉米新品种多是密植及机播精准播种,加之2013年雨水充足玉米长势普遍较好,农民在防控时,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系统培训,出现多例农药中毒事件。

2 建议

2.1 提高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建设

一是提高旱涝灾害预警和应急减灾能力。充分利用我国已建立的覆盖全国的由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等构成的旱涝灾害监测网,建立气象灾害早期预警系统,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覆盖彰武县全部城乡,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及时有效地监测预警。二是加强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为“三农”发展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三是加强气象灾害科普知识宣传,向全民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网络等资源,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大面向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广大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建立防灾减灾队伍。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业施工、抢险队伍,加强安全作业培训,在专业化防控自然灾害的同时,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五是加大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投入。实现县级气象防灾减灾协调领导机构全覆盖,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全部乡镇,气象信息员覆盖全部行政村。畅通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渠道,强化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科技含量[4-6]。

2.2 加大工程设施的投入

全县3.33万hm2易涝耕地分布在22个乡镇,治理工程要因地制宜、防治并重、改造和更新相结合、建设和管理相结合。为了快速有效地排除洪水和降低地下水位,要提高各级沟道排水标准,对现有干、支、斗、沟进行清淤扩建,与村通油路的边沟相连,在干渠上主要交通道路设大桥,支沟上设单排涵,局部洼地建排水站。保证沟沟相通、路路相连、排水畅通、交通便利,彻底改变涝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的发展。

2.3 重点工程项目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建议政府要下大力气把彰武县目前旱涝区农业种植区划及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搞清,有针对性地进行旱涝工程治理。规划编制单位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结论和作物适应旱涝能力的特点科学规划,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7-8]。

2.4 科学发展设施农业

一是选择地势稍微高爽地方建设施大棚避免洪涝危害。二是设施暖棚要提高标准,避免大风、暴雨、冰雹、暴雪、

寒潮、低温冷害等造成损失。三是由于设施农业投入大,产出大,也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应加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倡导企业、棚户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2.5 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

彰武县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程度还很高,且农业生产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格局,而气候条件的变化必将会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影响。要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可以适当增加春小麦、水稻种植面积,研究农业气候种植结构转型。

2.6 加强农田污染防治

目前全县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5万hm2,但滴灌区有很多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地膜,这样就会造成大面积农田和环境污染,滴灌面积扩大了,污染也在扩大,建议在实施滴灌节水中尽量使用可降解地膜,切实把环保放在第1位。

3 参考文献

[1] 王凤霞.彰武县涝区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7,27(2):29.

[2] 杨科.湖南省邵阳市气象灾害特点及应对措施[J].北京农业,2012(3):194-195.

[3] 赵桂平,李大伟,李智勇.彰武县节水滴水节灌系统应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05,208.

[4] 李松平,严力蛟,娄伟平,等.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及防灾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483-486.

[5] 张惠莲.永定县烟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67-268.

[6] 许本作,刘建军,伍志民.关于农业防灾减灾的思考——以常德市鼎城区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09(4):26-28.

[7] 刘咏梅,赵忠福.阿拉善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99-300.

[8] 龙文军,温闽赟.我国农业保险机制与农业防灾救灾措施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2):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