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1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个部门的共同结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是比较新颖的城市规划理念,它是在低碳能源消耗﹑低碳技术设计以及低碳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的,它要求建立起与低碳经济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和相关政策以及所处的市场机制,它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城市规划本身就是一个复杂性的概念,它需要随着面对的环境的改变而进行适时必要的调整,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要以保护城市环境为主要环节,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之前应该了解低碳经济下城市规划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不然城市规划就会与低碳发展的轨道相偏离。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化的城市
城市的规划必须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首先应针对生态城区的建设,这也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必然要求。具体举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在对城区的用地进行规划时,用先进的发展眼光调整和设定空间布局,有效并且合理的利用城市用地,以免产生大量的浪费;第二,合理利用当地的山﹑河﹑湖﹑海等自然资源,把城区的规划与大自然的环境相结合;第三,城区的发展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来进行规划,实事求是,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的保护,从而导致城区歪曲发展。
(二)打造人文生活,重视城市的文化建设
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固守旧有的制度,更不能进行照搬照抄,这也是打造低碳城市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与此同时,我们还得重视对城区人文环境的建设,优良的人文环境可以为城区的建设提供条件,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
(三)建设现代化城市,树立优良城市形象
要想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进行城市形象的树立也是一项重要环节。所以,城市规划应该考虑自身形象的树立,依靠自身的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多样化的城区。
二﹑低碳经济下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策略
(一) 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在各国形成了共识,并且在发达的城市地区已广泛推行。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以这些城市为引导,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有效的规划实施。其中,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逐渐展开。深入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策略,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外来公司在我国城市进行投资﹑生产,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形成低碳产业链
城市的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建设,工业发展体现了该城市的发展进程,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破坏。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形成低碳产业链对城市的低碳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的创新,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低污染﹑零排放的效果,实现产业的多层次发展。同时城市应该考虑到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努力实现低碳城市的打造。
(三)加强城市绿化率,完善城市交通
城市在对自身进行规划中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形象,依靠自己的优势来建设有特色的城市。增加城市的绿化率,用树木花草来增添城市的魅力。以此增加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吸引力,开发城市的旅游价值,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对城市的交通进行规划,对道路进行改造和拓宽,进行低碳交通网络的建设,减少因交通堵塞带来的高排放和能源浪费,规划合理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自行车道网络。以便于居民选择低碳出行。低碳交通工具的使用,应用于推广电力和混合工具的使用,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结束语: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融入了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结构和低碳产业结构,并且要求建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用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关政策。目前城市能否在将来走在世界的最前端,能否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否吸引人们的居住,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在低碳经济的条件上应对的调整。因此,很有必要在我国的一些城市采取该设计方案,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建设成为低碳城市,引导后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朝林等.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3):38-44.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2
摘 要 该文综述了区域转型和重构下的低碳视野,并从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低碳经济与区域转型双重背景下应作出的规划建议。
关键词 区域转型 低碳经济 产业化发展 规划
在高速度的全球化的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在享用着优质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消耗着资源和环境,让资源和环境出现一些危机,尤其是工业革命开展以来的几百年时间,大气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全球的气温出现逐渐升高的情况。地球的“温室效应”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这些情况早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议题,并在逐渐的共识中,出现不同情况的改变。
一、区域转型和重构下的低碳视野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举行的会议之中,签署了非法律性的文件,都达成一致的共识,要采取实际的措施来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环节气候变化。低碳是整个21世纪发展最具实效意义的主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人民都意识到低碳在经济和发展之中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控制。对于低碳经济的开展,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政治利益博弈的需要,更是全球经济实现发展和不断进步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市场,我们处在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作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的后期,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机动化进程,对于能源的消耗的硬性需要还会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在很高的增长状态。自2007年以来,我国的碳排放量一直占据着世界首位的位置,我国现在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和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的碳排放量占据世界碳总排放量的24%。依据英国2010年的统计,中国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超过60乘以108吨。这个数据也占据世界各国的首位。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想要实现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高效的发展,尤其是在进行低碳转型有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已经把低碳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规划之中,尤其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举办以来,一些低碳的理念逐步得到引进和落实。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倡导进行低碳低耗,低排放的绿色盛会。
二、区域低碳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我们用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分析和说明。像内蒙古这样一个传统的煤炭资源原材料重要基地,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抓住西部大开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工业,和一些老工业基地进行合作。城镇化迅猛发展,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改变了以往仅仅靠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展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的契机,以及兴边富民的战略,内蒙古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实现了自身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是其煤炭产品的结构一直不够合理,初级产品较多,深加工方面的少。还有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存在破坏。还有对煤炭收益分配不够合理和开采中存在浪费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这些问题出发,做好相关思考。目前的内蒙需要做好的就是进行合理的规划,构建良好的发展战略。利用工业实力方面比较强优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情况,整个的交通体系建设也是一个发达的区域,对于整个内蒙经济带的发展而言,就能够起到加速工业发展的作用。
第二方面是根据城市发展的规划,和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基地作为改造和再生的契机,开展和东北老工业之间的合作。规划是要建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综合的实验区,预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是达到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把对这个地区的打造成为煤炭优质产区和深加工基地,建成全国的重要精品煤炭市场。对于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的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东北亚商贸物流和金融的服务中心,逐步建成经济发展方向集约型庄边的先导区、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建立综合型的实验区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要让该地区成为全国具有很高发展潜力和经济增长的区域。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产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根据诸多的相关因素决定。这些要素涉及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和产业配套条件以及企业的战略行为,还有组织和同行业竞争优势所在。需要不断的丰富“钻石体系”力量,培育区域的竞争能力,这些都是产业竞争的优势所在。需要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建设具备鲜明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特质的低碳经济,把这个区域的经济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契机,进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该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区域低碳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规划思考
在世界范围内的低碳经济方面的转型已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比如在2003年,英国政府就把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的引擎,写入了政府能源的白皮书,并确定了打造低碳经济作为能源发展的前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市场,我们仍然处在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作为特征的工业化的后期。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之下,辽宁的低碳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从两重视角来看待。第一方面是对于那些仍然处在城市的增长区或者是机动化增长期和产业的转型区域,都面临着顺应绿色和低碳城市的需要,实现在经济发展中更娇的实现能源产业和绿色建筑为代表的新兴原动力。第二方面是一些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区域,都处在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的深层次变革之中。普通的工业都面对传统制造业方面的衰退和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还需要面对城市土地方面的粗放和运行的高耗能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借助城市功能的转型为契机,实现对城市空间方面的重构。营造具有活力的投资环境,尤其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结束语
在实现两大战略空间区域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是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的空间触媒。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实现示范土地的开发和绿色交通的有机结合,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从何细节出发,倡导并逐步推广低碳生活倡导低碳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我国城镇化中后期的若干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变革的新动向.城市发展研究.2010(01).
[2]仇保兴.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模式之辨――“C模式”:超越“A模式”的诱惑和“B模式”的泥淖.城市发展研究.2009(1).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3
一、低碳渔业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二、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二)低碳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三、发展低碳渔业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低碳渔业的规范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二)实施项目合同管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三)科研先行,推广示范,规范发展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新兴产业;低碳经济;能源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2011年11月,我国政府出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1]如何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壮大新兴产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新兴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发展问题,旨在促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的特点
我国传统生产模式下的产业过度依赖石油、煤炭等能源,这些能源不可再生,且在应用消耗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与传统的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则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逐渐摆脱工业生产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新兴产业具有低碳特点,与传统生产模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同,新兴产业经济环保、高效节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为我国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空间。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
未来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是资源、能源的储备较量,谁拥有丰富、大量的资源,谁就能在市场调控下占据优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我国具有前瞻性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全面贯彻低碳技术与低碳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积极的意义。
1.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我国迫切需要调整与改革产业结构。为了应对能源逐渐枯竭的严峻形势,有效实现经济增长,我国要从根本着手,从产业源头减少碳污染。因此,我国应加大产业调整、改革的力度,更新耗碳量巨大、耗电能极高的陈旧设备,采用具有节能减排效用的技术与设备,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同时,我国应进一步严格控制落后产能,号召各企业单位做好执行项目开工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统一并加快以低碳、高效、少污染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我国各企业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新形势下力求与时俱进,调整内部结构,引入环保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贡献。
2.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局势,缓解能源的消耗压力,我们必须全面、清晰地认识高碳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必须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长远的低碳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各企业认识低碳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明确发展思路,确定目标任务。只有这样,我国各企业单位才能顺利地调整内部结构,为实施低碳可持续战略奠定基础。
3.大力开发低碳能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能源技术正朝多元、高效、环保、可再生的方向发展。过去我国为发展经济应用的传统能源都存在低效、高污染等问题,有的能源在开采消耗的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且大多数能源都不可再生,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是徒劳,因为破坏了生态自然,就如同走上了一条毁灭之路。因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新型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诸如太阳能、生物能、热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率,以新型低碳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进而维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加强国际间交流来往
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利用新型能源力量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进程,加快新兴产业的建设脚步,就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始终与国际技术前沿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内,紧追国际趋势。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科研往来,积极吸纳、借鉴、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争取到技术支持,才能进一步实现新兴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将我国的产业发展引领至国际水准。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对于我国而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逐步实现向新兴产业的调整转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应有效采取发展策略与手段,制定切实发展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型能源,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力度,进而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经济快速的发展。”[3]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王嘉 单位:辽宁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娟.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5):34-35.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实现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在2009年8月出版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中,中国科学院对“低碳经济”是这样定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问题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一)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即21.32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3%,全年CO2排放总量达2,214.4万吨,而美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也仅为21.7亿吨油当量。
(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碳排放存在困难。“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排放存在困难。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基本上各占30%左右,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是36.8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50.32%,即便是印度(40.06%)、巴西(62%)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比我国高。在传统工业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换来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既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也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它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就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来主导,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规划、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具体来说,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目前,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密切相关的国内法律主要有:《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保护法》等。另外,我国还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但它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和立法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问题。为此,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
第一,要完善能源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我国的有关立法在法律体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完善法律对策的前提。其次,由于中国法制建设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文字表达不严谨、不明确,内容空洞、模糊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因此,政府要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要完善税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现阶段,我国市场上资源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能源消耗成本代价较小,而利用资源税负的调整,提高经济参数,同时配合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能促使资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回采率,带来开发企业之间更公平的竞争。同时,为加大低碳经济的刺激措施,对有关的低碳经济项目,可给予税收上减税政策的支持,以激励其沿着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一路向前。
第三,要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面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而落后产能企业被淘汰后,就会有大批下岗工人,这样如何实现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保障下岗工人的生活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仍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此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居高不下。一方面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如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工业、交通和家用等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另一方面要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3、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低碳技术。今后,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研究和发展低碳技术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二)从企业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而企业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则应始终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及时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将低碳战略转化成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事实上,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1、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切实做到低碳制造。这就要求企业要更新设备,创新、研发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环境脆弱、低碳经济等重大问题,提高资金利润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降低管理成本,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有效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现低碳办公;严格控制用车,有效节约交通费用;严格控制招待费用,企业人员出差期间,节约住、行等差旅费。在各项环节上想办法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2、要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转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求占有一大批可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就是要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选拔和培训优秀的产业工人。要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抓住“低碳”乘势而上。
3、企业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节能低碳目标体系。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增设节能低碳目标项目,用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产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内的碳排放,保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从个人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那些大企业、高能耗产业等“耗能大户”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树立低碳价值观念,追求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提倡低碳文化,从而养成低碳消耗的日常行为习惯。以下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一份贡献。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一水多用,用盆洗菜、洗脸,关好水龙头;尽量少开空调,少乘电梯,随手关灯,电器不用要关闭电源和拔掉电源插座;尽量少用洗衣机、电吹风等电器。
第二,节约用油用气。外出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购车选择小排量车;外出用餐点菜时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
第三,消费绿色环保产品。尽量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尽可能地消费有机蔬菜、有机大米;少用一次性用品;买东西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多购买经济装。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华广.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未来与发展,2010.9.
[2]孙国茂.低碳经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东岳论丛,2009.12.
[3]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9.
[4]李柯岩.让低碳经济走进企业.中煤地质报,2010.5.14.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4 文献标识码:A
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既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又可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各国纷纷开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目标,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全球低碳经济争霸已经全面展开,一场绿色投资的战争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展开。
2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实践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经济形态上讲,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3 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状况
3.1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全球实施“碳预算”的国家,也是首个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纳入法律框架的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就在其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到2005年英国能源战略的主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8年公布的《气候变化法案》在以往全国二氧化碳排放计划之上,明确地规定了全新的更具法律约束力的全国性排放目标,其核心条款就是2009年4月实施的碳预算体系,该预算中确定,在1990年的基础之上,2050年英国碳排放至少要减少80%。同年7月,英国政府又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以及3个配套的计划―《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此外,英国还通过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气体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的运用,达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英国政府在2010年3月18日了在碳预算体制下的首份碳排放报告,报告称英国2008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约相当于6亿吨二氧化碳,碳预算目标正稳步实现。
3.2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主要通过资金支持、法律支持和出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转型。早在2005年8月8日,美国布什政府就颁布了涉及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等11个方面的《能源政策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提出了“绿色能源”法案,以确保美国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绿色就业和劳动者转型,并出口低碳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这些政策法案的实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了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的“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计划在3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使得美国新能源产量与现在的能源产量相比增加1倍。同年2月,美国在能源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2012年起将对排污、排放收费,到2050年将减排83%;以每台补贴7000美元的刺激政策,来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使用等,再度增加用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投资,投资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主要用于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以及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等)。
3.3 日本
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从1991年至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2004年,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同年,日本出台了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的“新产业创造战略”,降低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审定通过《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提出“建设国际循环型社会”的战略方针。2008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福田蓝图”,其减排目标是到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将日本打造成为世界首个“低碳社会”。 2008年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预计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同时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争取到2020年使碳捕获与埋存技术实用化。
3.4 中国
自2007年中国首次明确要发展低碳经济以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特别是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截止2010年9月底,共批准2685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预计2010年减排量近5亿吨CO2当量,其中有953个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球注册项目的40%。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国家发改委公布“4万亿”投资清单中,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的投资达2100亿。201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在1500万~1700万千瓦之间,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约55%,跃居世界第一。低碳技术投资呈增长趋势。中国最近几年用于“绿色行业”风险投资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占总投资的19%。据估计到2020年将达到2680亿美元,其中太阳能产业的开发利用世界领先。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根据政府规划,到2011年,中国将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高度重视和发展低碳技术,把低碳技术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相关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预测中国的风能发电能力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将会提前实现。我国低碳发展将朝四个方向努力,即形成合理的消费模式;选择高效节能的生产消费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低碳高效的能源工业,将以煤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改变为煤炭、油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格局,减排的重点也要从目前工业部门为主转变为工业、建筑和交通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