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1
关键词:耕地结构 坡耕地 生态退耕
根据土地调查,全市15°-25°坡耕地350671.8亩,其中宜耕309380.7亩,不宜耕15776.0亩,退耕14450.8亩,大于25°的20884.1亩。
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影响坡耕地利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农业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一是农业气候低温冷害,二是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毁林栽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不断减少。
本市坡耕地利用结构,生产水平较高,产量大的坡耕地,主要分布在梅河口市、辉南县、柳河县。通化县、集安市、市二区坡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而且坡耕地多为脊薄土地,粮食产量低下,退耕还林没有制定规划,随意性很强,导致不宜耕的坡耕地没有退耕,而宜耕的坡耕地又常年撂荒,至此,坡耕地利用结构急待调整。
1.生态退耕的建议
1.1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坚持对土地实行利用、开发、保护三者并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兼顾的三大基本原则。以生态保护、生态退耕为中心,科学调整坡耕地生态退耕的结构,合理布局坡耕地的生态退耕。通过对生态退耕、生态保护的双重管理,推进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采用先进科学手段,提高坡耕地利用率,充分体现生态退耕在建设生态经济中的作用。
1.2抓住重点
科学制定生态退耕、生态保护的长期规划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使坡耕地开发、利用、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计划地对坡耕地15°-25°,大于25°的进行生态退耕,确保生态退耕的质量,通过对坡耕地生态退耕基本区域的划定,不断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加速退耕还林、还草的步伐、提高坡耕地的利用率。以提高坡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出发,不断调整坡耕地生态退耕的布局,真正做到退耕一亩保一亩,切实把生态退耕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以达到我们保护生态的最终目的。
1.3根本目标
生态退耕是我省建设生态省的重要战略,也是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战略目标,总的思路为:相对集中连片的坡耕地暂稳定持续,松散分片的坡耕地要有计划地生态退耕,增加还林、还园地面积发挥山区自然优势。本市现有坡耕地350671.8亩,其中已退耕14450.8亩,下一步在三到五年内将不宜耕15776.0亩的坡耕地全部生态退耕,并对大于25度的20884.1亩在近两年内进行生态退耕。
2.生态退耕的措施
生态退耕、保护生态,必须有必要的措施作保证。
2.1加深保护生态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态退耕观念
保护生态,尤其是保护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综合体,人类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是有一定经济目的,人们为了获取更多更好的产品就要不断的建设好、管理好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应以林业为基础,农业为主导,家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因此,通过生态退耕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水土不再流失,山洪不再爆发,人们有一个绿色环抱的栖息地,生态经济逐步发展有一个新的保障,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得到稳定的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2
1大石埠水库水质状况
通过收集整理大石埠水库近4a的水质监测资料,并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类别分析,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表明:在近4a的50次水质监测中,Ⅱ类水15次,占评价总测次的30%,Ⅲ类水25次,占评价总测次的50%,Ⅳ类水10次,占评价总测次的20%;水库水体一直处于中营养至轻度富营养状态。自2009年起,大石埠水库曾连续出现中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频次增加较为明显,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石埠水库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尚好,但是水体的富营养程度相对较高,已经达到了中度富营养化水平。(2)通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大石埠水库存在网栏养殖问题,特别是在入库径流河口地段的网栏养殖。由于养殖饵料的投放,造成水库水体的内污染源较重,而这些内污染源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无法通过具体的工程措施进行有效的修复。(3)水库上游及周边是桃林镇政府所在地及附近村庄。由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使入库支流产生各类污染物,特别是在汛期,这些污染物流入水库库区,对水库的水质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库区上游地带的大量土地被开发成为农田,并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目前农药和化肥的广泛应用,农田的面源污染给水库的水质带来隐患。(5)大石埠水库是山地形水库,水库的岸线较长,水库的形状为狭长型,由于水库的防护带有缺失现象,特别是水库靠马陵山地段缺失较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以致形成的径流直接入库,从而影响了水库的水体水质。(6)大石埠水库在水流力学作用下,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库岸淘刷现象,有的易造成塌岸,因而影响了水库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7)由于水库上游是马陵山的丘陵地带,大量的灌木和原有的林地被附近的村民开发种植,原有的生态体系被破坏的现象较为严重。虽然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但是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从而也对大石埠的生态稳定带来影响。
二、大石埠水库水生态修复措施
1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根据大石埠水库的实际情况,从发挥区域生态功能出发,充分利用水陆植物的生态作用,以植物修复、重建和优化调整为重要手段,实行水库的上游地带、淹没地带、消落区域和水下区域的有效结合,进行库区生态修复建设。通过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建设生物景观等措施,推动库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库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兼顾库区的生态效益。具体的目标是:减少水库周围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因素,降低入库的污染物数量。依靠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辅助以人工措施和工程措施,使遭到破坏的水库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逐步将其建设成为优质的水源地。
2大石埠水库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
2.1防护带修复
建设3条防护带,种植乔木、灌木和果树。即在水库西10km左右,靠马陵山山体顶部,种植耐干旱和贫瘠的马尾松等,种植长度3km;在山体的坡耕地种植苹果、板栗等果树。
2.2建设隔离带
利用土地整理开发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在水库周围建设隔离带。通过工程措施的配套和乡村河塘的综合整治,以及村容村貌和村庄环境建设,特别是周边村庄生态环境的优化,为水库的生态修复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2.3建造生态浮床
采用木棍和钢丝固定一块水面,其中种植芦苇和荻草等。每个浮床大约为10m×3m。建浮床地点,一是在大石埠水库西岸的小桃林村附近,建造放置10个浮床;二是在水库西岸靠彭才村附近水面建造投放10个浮床;三是在水库东岸靠关汪村附近建造投放10个生态浮床;四是在水库东岸军民翻水站附近建造投放10个生态浮床。
2.4恢复与扩建湿地
恢复原黑龙潭水库到大石埠水库的湿地,协调处理历史留下的圈圩,进一步扩大湿地面积,拟扩建湿地30hm2。
2.5生态护坡
利用生态混凝土和生态砖种植芦苇和香蒲等。具体的生态护坡地段为,库区上游靠小桃林村两岸约6km,库区西岸靠彭才村约2km,库区东岸靠关汪村及军民翻水站约2km,水库管理所至西石埠村地段和道埝翻水站约5km。
2.6河道整治
对大石埠水库的入库河道桃林河进行河道整治工作。具体措施为打捞水花生和水葫芦,对河道进行浅表清淤。整治河道的长度约3km。
三、结语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3
将经营区划分成自然保护、经营利用、用材林经营、生态景观和木材培育生产等功能区,分别采取重点保护、一般保护、培育利用、旅游封育和立体开发等管理模式,建设森林景观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公益林、主体公益林、重点商品林和林下资源主体开发培育等基地,发挥公益林生态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的作用。
2典型引路
不仅要在全国范围内选好试点单位,而且各试点单位也要先确定两个以上示范点。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面对多样类型的森林,必须以典型引路,试点先行,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场级经营主体的行为上,落实到各林班和小班。阿里河林业局选址红星和兴阿两个林场作为示范点,把试点期间的更新造林(含西伯利亚红松培育)、森林抚育(含改造)、林木采伐和森林管护等森林经营的具体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
3改革采伐管理方式
①试行年度木材产量规划制度,在保证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的前提下,取消采伐限额和木材产量“双向限制”,仅控制一项采伐限额。即在伐区阶段严格执行“小班伐根控制法”,保证采伐许可证中的“采伐量”不突破;在造材阶段以年木材产量规划为指导,以林区出材料为参考,允许贮木场按木材个性及材质差异,合理灵活造材,摆脱僵化的综合出材料限制,切实提高商品材出材率和林木利用率。②简化采伐方式,将商品材采伐类型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其他采伐,抚育和其他采伐可占主伐指标。将公益林采伐简化为抚育伐和更新采伐及其他,以抚育伐为主,注重发挥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③优化林木及林下产品采伐、采摘审批管理,简化验收程序。
4建立可持续经营管理长效机制
①建立全方位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强化林政稽查队伍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投入,加大林政巡查和林政执法力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高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能力;增加森林管护站数量,改善基础设施,确保管护区域有效覆盖、相互衔接、联络畅通。②建立军事化森林防火体系,延长和修缮防火公路,开设防火阻隔带,完善防火通讯和监测网。③健全完善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体系。
5持续培育森林资源
加大绿化树种培育力度,实现科学育苗多样化、容器化、常绿化、良种化;注重特色种苗培育,改善森林品质,提高综合效益;不断提高母树林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母树生长旺盛、侧枝丰满、早结实结好实多结实;通过人工造林、补植补造、改造培育、中幼龄林抚育、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等培育方式,持续不断地增加森林蓄积,改善生态环境。
6大力发展森林经济,改变独木支撑林区经济的局面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4
关键词:环境检测;环境保护;重要性;措施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发展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人们在一味追求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污染问题越发突出,雾霾、酸雨等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必须严格实施环境保护工作,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中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监测包括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是指对监测区域内的大气、土壤和水环境的监测。通常是对监测区域内的生态类进行动态监测,或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测,比如说珍稀物种在人类开发大自然的过程中所引起的生态问题和对区域在开发时所导致的结构、组织以及功能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同时,也包括对相关区域之中各种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比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等,也是环境监测的内容之一。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污染严重中所起的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对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的大气、土壤、生物、水资源等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稳定的监测,在环境监测的控制范围内,运用各种科学的方式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整理、预防、排查,对已经受到污染环境要素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理,定期跟踪,防止扩散。对有可能要受到污染的环境要素进行针对性的维护和防治,减少污染危害。对还没有发生污染的环境区域进行保护和预防,在源头上扼杀导致环境污染的因素。
(二)环境监测在城市规划中的环保作用。在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经济与环境是对立与统一的,发展经济与保护可以统一进行,二者相互促进。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我国相关的经济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制定了“三同时”、“三同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三同时”就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设计、同时实施、同时投入;“三同步”就是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开展。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计划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使之成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做好城市的环境发展规划就必须基于城市环境的现状,结合相关的参考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整合。参考数据最科学、最直接的来源是城市环境监测的数据库,它是环境规划的基础。
(三)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过程中得到的各种科学有效的数据,可以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等科学考察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依靠,所以,环境监测作为高科技的监测手段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环境监测对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对生物资源的监测,离不开为微生物研究提供有效数据和科技的支持;除此之外,对各种污染问题的监测,重要的监测手段与技术把持也可以为环境研究中的污染源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总之,各种环境监测提供的数据与技术支撑,都为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的普及力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政府应该积极运用环境监测技术 ,并充分认识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升环境保护重视度。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再次,政府必须加大环境检测资金投入力度,强化环境检测管理理念。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大环境监测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环境监测基金等形式提供环境监测所需资金,完善环境监测设备设施,鼓励相关单位自主创新环境监测技术;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积极吸引民营资本进入环境监测行业,推动环境监测产业的深入发展,拓展环境监测行业的投资融资渠道。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宣传力度,呼吁社会民众提高对环境保护和监测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环保工作社区宣讲会的形式,鼓励社会民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
(二)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想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除了要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以外,还要有高技术的监测水平,因此各个监测站需要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员的培养,针对技术人员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培养一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室分析能力比较强的技术骨干,形成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能力强的环境监测队伍。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培训工作人员的环境监测理论知识、专业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使用,还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其它能力的培训,这样才能保证监测的质量。
(三)完善环境监测的监督机制。质量控制跟每项工作息息相关,每年的年初,管理人员要结合监测站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质量监控计划,如设备和仪器的检验、员工培训情况、考核质量控制等,并且从事管理的人员要求熟识监测业务,这样制定的监控计划实施性才比较强。作为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质量为首要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系,并且监督实施,要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环境监测工作已经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环境监测工作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监测方式与方法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因此,要不断的加强环境监测的整改力度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强.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文明、和谐
近年来,建筑行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创造了一定的国家财富,方便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但是建筑行业在其发展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面对国家资源短缺、污染加重的情况,建筑行业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将建筑设计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思考污染小、环保性强的建筑方式,研究新的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力求在用更少的资源建造出更加环保的建筑物。
一、 建筑行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点
1、建筑行业的高能耗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行业运行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且投入比重居于世界前列,近水泥和钢材的年耗费量就占到了世界总耗费量的55%和25%[1]。更触目惊心的是,我国用于建筑烧制的实心粘土砖年耗费田地数为10万亩。此外,我国土地资源和自然空间也遭到了建筑行业年复一年的吞噬。
2、建筑行业的高污染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违背
据统计,2012年我国建筑行业水泥的总使用量高达21.12亿吨以上,而每生产1吨水泥就要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大大加重了国内的空气污染。同时,建筑行业运输及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又造成了大气中PM2.5细微颗粒浓度的升高。
种种现象表明,建筑行业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给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节能、环保的理念和追求相违背。
二、 利用建筑设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
1、树立生态建筑理念
目前我国人口持续增长、资源耗费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也随之恶化、环境更是遭到了愈加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变得更加恶劣。针对这样的现象,很多相关专家针对建筑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提出了生态建筑的理念。生态建筑理念要求人类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环境和生态问题放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科学分析、全面考虑,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此外,在中央政府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目标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处于并列位置,这更加要求建筑设计方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树立生态建筑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后期的施工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2、深入贯彻节能理念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支撑。但是资源和能源毕竟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我国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树立节能理念,并全面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
首先,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让建筑设计人员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节能理念。
其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大力提高传统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耗费,杜绝浪费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现象的发生。例如在使用实心粘土砖时,必须反复利用,万万不能用过一次后就当做垃圾处理,这样才能间接保护耕地和林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再次,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新型和可再生资源、能源。众所周知,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对传统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替代。风能、水能、太阳能都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一定的使用。而建筑行业在这方面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建筑设计应该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避免大兴土木,减少火力发电的使用。例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回收雨水、处理中水污水等实现小区路灯照明、绿植培育等工作的节能环保。
最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也要节约使用建筑材料。建材是建筑物的基石,要想彻底实现建筑设计的环保性,就必须从根本上、源头上做出改变,应该节约使用原材料,尽量使用环保的、易降解的建筑材料。例如,万科采用工厂化加工的方式,现场进行拼装,大大减少了水泥、木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引进环保化建筑技术,用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为了让建筑行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城相辅相成,相关专家研发了一系列环保化建筑技术。但是,这些建筑技术并没有广泛运用到我国的建筑实践中。因此,当下建筑设计中应该尽快融入环保化技术,以促进建筑行业的环保化发展。
(1)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物种循环、能量流动转换、气候变异、能量转换、建筑物内外热湿交换等多种规律[2]。绿色建筑技术中对墙体、门窗、屋顶等的节能设计,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建筑的节能功能;绿色建筑技术使用更轻便的墙体结构取代传统的砖石建材,不仅减轻了建筑物重量、扩大了建筑物使用面积,更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
(2)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
这项技术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新能源的利用上。它将太阳能充分利用到了建筑物中,通过窗户集热板打造太阳能资源系统,直接把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了人类生活所需的热能,进而应用到建筑物的采暖、降温、干燥等方面。地热能也是该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原生自然能源,可以用地热供暖取代传统的暖气供暖,大大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也降低了人类取暖造成的大气污染。
【结语】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否认建筑行业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带动各行各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资源高消耗行业、环境重污染行业,建筑行业已经与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为了实现建筑行业的环保化发展,建筑设计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处,设计人员应该首先树立生态建筑理念和节能理念,并通过绿色建筑技术、原生自然能源的利用技术等实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生态化、一体化,真正走出建筑行业高消耗高污染的困境。
【参考文献】
发展生态经济的具体措施范文6
关键词 葫芦岛市;保护;水资源;科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102-01
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和环境良心发展的控制性因素之一,而目前人类有限的水资源受到了污染的威胁及需求量不断提高导致的有限水资源的分配竞争,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随着环境污染的破坏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避免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我们必须保护我们有限的水资源,对水资源的供水和需水进行双向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葫芦岛市地处沿海地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葫芦岛市的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一些粗浅的观点。
1 葫芦岛市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沿海地区,整个海岸线长达261km,是辽宁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其境内独立水系较多,可分为大、小凌河水系及沿海诸河,同时包含了29条直径入海的河流。全市共有73座大小不一的水库,总容量达到了88971m3。全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为:葫芦岛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5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02亿m3,地下水资源量5.83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6.64亿m3,人均水资源量728m3。[1]而葫芦岛市水资源存在的以下主要问题:1)水资源短缺引起供需矛盾突出。按照调查我市人均水资源量728m3,处于联合国的重度缺水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大,我市原有的七座大中型水库成为由原来只提供给农业灌溉转变为提供给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使用,使得水资源出现了更加严重的不足,造成了工农业争水的严峻形势,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我市的经济发展;2)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了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葫芦岛市水资源分配有着显著的地区特征,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出现了极为不匹配的配置结构,导致经济发展受阻。同时由于葫芦岛市处于沿海地区,部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使得海水入侵现象十分严重,目前葫芦岛市地下水超采区有4处,其中城区有2处。而另一部分地区却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未进行开发,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其中六股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仅为19.26%,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6.7%。如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优化水资源的配置,那么将会在整体上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污染现象严重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葫芦岛市的地表水污染因子主要是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氮。其中女儿河、大凌河、兴城河、连山河、五里河、茨山河由于氨氮,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等因子超标,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乌金塘水库水质总氮和钼超标,整个水体属于Ⅲ类水质,其它监测因子未超标,水库富营养化状态均为中营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使得水污染的现象加剧,整个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其中五里河、乌金塘水库的水质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钼超标十分严重,目前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要求,仅能向城区内水质要求较低的工业、企业供水。
2 葫芦岛市水资源保护措施
随着水资源的减少及、环境的污染的日益加剧及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对环境进行合理的保护使其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水资源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向之一,采用科学的手段合理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同时利用其他诸如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影响水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形式进行控制和干预,使水资源良性发展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葫芦岛市在水资源保护的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饮用水安全。我市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对污染源头进行杜绝和治理,完善水源地上方的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严禁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源中,具体措施为关闭乌金塘水库上游非法选矿厂,停建新的选矿厂,进一步完善乌金塘水库净化工程。在污水处理方面采用行政干预手段。如禁止在饮用水源地最高水位线上方1km范围内实施高强度化肥作业,禁止在水源地核心区内堆放能够污染水源的废弃物,禁止在水源地附近排放工业污水等等。在使用行政手段的干预的同时进行水源地防护,保护好水源地核心区域现有的天然植被,优化植被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加强水质的监测力度,确保饮用水资源的动弹跟踪结果;第二,开发新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供需平衡。由于葫芦岛自身特有的地势结构,随着我市对水资源使用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着力开采新的水资源,建立多元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具体措施为对已有大中水库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大的蓄水空间,同时在狗河干流上积极修建猴山水库以及在六股河干流上积极修建青山水库,进一步提高水库供水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利用科学手段研发崭新水资源。我们可以提高对污水的处理能力,研发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配套设施,提升对污水的综合回收能力。利用好我市沿海的优势促进海水淡化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工程的不断发展,并加强城区以及山区的雨水积蓄利用工程等等。
总之,水资源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在保护和开采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水资源保护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系统终以实现良性的循环状态,是水资源能够被永久的使用,水资源的保护不仅仅是通过保护地下水资源为目的,也是一种积极的、科学的开发新的水资源的活动,两者有机结合使水资源能够循环发展,为我们的子孙留下更加纯净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