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趋势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1

摘要在过去的10年间,知识管理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从我国知识管理的发展轨迹入手,简要分析了我国知识管理的特点和难点,并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知识管理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一词来自彼得・德鲁克(PeterDrueker) “知识工人是组成新经济的个体,在这种新经济中硬通货是知识,而知识的经济化过程是需要管理的” 。知识管理这个名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引入我国,目前知识管理虽然在国内早已很热,但说到知识管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而根据通俗的理解,知识管理是指生产、储存、传递、应用和创新知识,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序总和。

二、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经梳理,笔者认为可将其归纳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及期。上个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引我中国,此后一小部分高校和研究所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进入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

第二阶段,培育期。2000年到2005年在中国引发了知识管理热。需求的拉动和社会对知识管理的推动是知识管理得以在国内快速热起来的主要原因,而知识管理先行者从知识管理得到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标杆作用无疑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在概念化的高热过后进入了一个沉寂阶段,市场进入反思和培育。

第三阶段,落地期。2006年开始主要是一个落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技术、咨询的方式进行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实施知识管理。06、07年知识管理调查显示:国内53%的企业表示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比如联想、青岛啤酒、美的、天狮、海马汽车、广东移动等都已经关注到知识管理,并投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四阶段,深化期。知识管理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更加务实,结合企业自己的特点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投入专项应用资金实施知识管理应用,在知识密集型企业(如研究院、设计院等)、集团型企业的应用尤为明显,同时也能看到许多企业开始设置知识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09年知识管理专家、知识管理中心主任田志刚提出了“中国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念。

三、知识管理在我国的主要特点

知识管理传入我国已有十年,期间知识管理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术、企业领域展现出以下特点:

(一)学术领域

1、研究者较多,但成果较少。很多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知识管理课程,而且开始招收知识管理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从研究成果看,据统计,从1999年至今2009年,关于知识管理行为的学位论文及期刊论文共计24篇,其中大部分为学位论文,共计15篇,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研究范围较广,但深度较浅。我国学者研究的范围分布较为广泛,涉及组织影响、绩效评价及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组织结构、社会资本等方面。但同一角度的持续研究较少,研究深度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3、理论探讨较多,实践研究较少。我国现有的关于知识管理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多属于理论探索,结合我国知识管理实施情况的实证研究较少,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不同类型员工的实践研究更少。

(二)实践领域

1、对知识管理认知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形形。在西方国家知识管理已当作企业战略中的战略之一,是企业组织文化、运作方式、学习和培训的一部分。在我国知识管理则往往只被看为是管理工具,其中,将知识管理理解为“知识型的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创新管理”和“分享出色的实践经验”的比例比较高;仍有36.98%将知识管理理解为“一种IT工具”。

2、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上,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有53%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8%的被调研者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有13%的被调研者表示“不清楚”。整体来看,这个变化趋势让我们对知识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3、行业分布广泛,成熟度水平比较平均。个别行业如“医药卫生”、“文教”、“IT业”、“电信业”相对领先,而“能源产业”、“娱乐传媒”、“建筑房产”、“商贸”则整体水平滞后;合资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水平相对较高,而国有和民营企业则处于较低状态。

4、形成了几种知识管理实践模式,比如联想的专用的小系统模式,海马建设kOA知识管理平台模式,建设门户模式,未来信息系统的知识化模式,跨部门、地域的知识社区,个性化专业应用模式等等,这些模式的形成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知识管理策略。

四、我国知识管理实施的难点

1、体制陈旧,机制不活,人力资源得不到优化和有效配置。我国不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经验式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与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不相适应,由此造成管理手段、经营方式落伍,企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难以发展。

2、缺乏高层理解和推动,没有溶入业务流程。有的企业领导对知识管理的推动也只是简单的“叶公好龙”,并没有真正了解知识管理对于组织的作用,把知识管理推行到底的决心不坚定,在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上也有所保留,因此也就很难在企业内真正实现知识管理。

3、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老化、知识陈旧、观念落伍等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缺乏必要的知识管理技能,缺乏激励共享的诱因以及部门本位主义问题。

4、我国企业信息采集手段普遍落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不够,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处理手段就落后,导致一些企业对市场反应迟钝,不能为有效地实现知识的收集、积累、和共享提。

五、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将和当初的信息管理一样得到快速全面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知识管理系统底层化。知识管理系统在最底层,负责承接各个系统的知识沉淀物,等各个系统的工作环节需要用到知识的时候,知识库反过来反哺这个系统,为它提供准确的知识内容推送服务。

2、知识管理的生产工具化。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必备工具。工具化是行业和产品成熟的标准,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如果要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成为生产工具。一旦企业能够开始有效地管理现有的知识财富,知识管理的重点将转向如何激发企业的创造力;

3、知识管理的客户化。通过客户化手段,增强信息对称,减少干扰,有助于达成一致,促进决策,提高效率。

4、知识管理的量化趋势。知识管理的最大挑战是隐性知识的共享,让大家能够量化评估我们的知识管理工作。有了量化以后,就可以评估出知识的价值,基于知识的价值性形成交易体系。

5、知识管理技术化趋势。信息技术将成为知识管理的必备工具,当然光有技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的配合。

参考文献:

[1]钟力.知识经济与管理.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杜惠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2

知识资源管理在一定环境下解决了大量资讯/信息所带来的创新、组织与扩散问题的方法。知识管理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 知识资源管理应以人为本、面向应用。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人(包括个人、部门和整个组织)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和中心,人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又是知识的利用者,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只是辅助工具。知识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个人、部门和组织知识的进化和创新并力求产生新的价值,因此知识资源管理必须围绕人对知识的寻找、学习、共享、利用和创新来进行。

2. 知识资源管理是一种制度和方法。它是用来辨别、管理和共享机构中所有信息资源的集成的和系统的方法,包括对机构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明晰化、系统化的管理,以及组织、传递、利用和开发这些知识的过程。这些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库、文档、政策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

3. 知识资源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使用包含在文档、系统中或其他形式的信息,或者个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个人和群组中系统地进行协作,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获得知识的进化与创造,然后开始新的一轮知识应用和创新过程。

4.知识资源管理需要继承和集成其他信息系统。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般需要一定的信息积累和管理基础,还需要较好的信息交流和流通渠道,这就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来建立相应系统,帮助信息的收集和管理、知识的发现和管理;信息知识的共享和传递等。

知识资源管理的目标是能够快速而方便地访问到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使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合适的人以实现最佳的决策。

企业档案管理趋势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滚滚而来的知识浪潮正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了我们不少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档案是企业生产、管理活动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是企业多年积累的知识财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有助于深层次挖掘档案的潜在价值,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工序,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管理提供利用。企业档案计算机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传统档案管理

没有应用计算机管理,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手工编目、整理、登记和流通等,提供利用的途径主要是依靠目录卡片,检索入口单一,查询效率比较低,常常出现漏检和查不到的情况,档案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第二阶段:档案信息管理

此阶段的企业档案已经开发或引进了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管理计算机化,解决了档案手工检索困难和内部管理效率的问题,同时档案的价值也得到了部分的体现和利用。但是企业档案是在企业的自身经营、生产、管理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本阶段的档案信息管理无法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集成而形成高效、集成化的信息链,造成档案信息缺乏企业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从而形成“信息孤岛”式的闭塞的信息管理,直接导致机构整体利益受损、效率低下、透明度差和资源浪费。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要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战略并采取协调行动,必须具备有较高透明度的知识交流系统。

第三阶段:档案信息资源管理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核心业务结合,融入企业的ERP系统,形成高效、协作和集成化的企业信息链,档案人员需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等业务环节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调整馆藏和提高服务质量,档案的实时性归档和归档媒介的多样化要求档案人员有更高的应变能力和主动服务意识,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促进企业的运转效率。在此阶段档案信息管理已经融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持,也为以后的知识管理打下稳定的基础。而档案管理有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一方面也保证归档的三率,有效地杜绝以往归档不全、不规范等缺陷,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档案管理需要的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阶段:档案知识管理

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记载,如何将企业的档案资源记载沉淀为企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同时挖掘企业档案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发挥其最大化价值, 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企业效率和员工技能素质,是档案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档案知识管理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商业智能对档案资源库进行深度挖掘出知识,把不同系统中信息资源,例如存放在关系数据库、Internet/Intranet网站、文件服务器、Notes数据库等的信息,映射成统一的“知识地图”,建立团队协作和通信的专家网络,使知识能在内部和外部得到共享和。

档案知识管理实施

网络环境下档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知识的管理,这一点应当充分肯定。区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信息库的形式出现,除了纸质档案以外,网上档案信息还有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信息等,因而,在网络环境条件下,档案管理的对象会更加多样化,管理方法更加智能化。管理的范围扩大化,与知识管理、信息管理更加融合在一起。传统档案管理着重于对档案文献特征的描述,网上信息资源则应深入到档案所包含的知识单元和信息单元中去。这对于档案管理和档案人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1. 通过数字化和知识化将大量无序的档案信息有序化,为员工提供知识共享的环境,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为不同员工针对不同任务提供不同的工作环境,随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可随时更新;它还能准确地描述每位员工日常的工作结果,以及为得到这些结果而付出的行动;而且这些工作环境直接和绩效评估过程联系。这就非常有利于知识信息的共享、传播和存储。

2. 提供适当的工具和环境辅助员工同相关客户和工作伙伴进行直接或间接交流,从所处网络环境接受知识,形成“边干边学、在干中学”的终生学习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对员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也决定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增值知识的多少。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由于学习能力的不同,从相同或类似的经营活动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也大不一样,对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些经验教训大部分是方法类的知识,属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范畴,能够让企业在以后类似的经营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

3. 增加企业知识储备,将个人知识和信息提升为组织知识,减少员工休假、离职而造成的损失。平时就要提供相应的工具收集、整理与各员工工作紧密相关的各种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源,如报告、项目总结、模板、电子数据表、参考书、说明书等,这些信息源不仅限于印刷型资料,也包括各种工具、设备和特殊的应用软件。有企业知识库为基础,新员工能很快地熟悉前人的工作环境,学习其他员工的经验。

4. 从现有档案资源挖掘有用知识、增强企业商务智能。信息化的推进让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建立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意识,从凌乱的数据挖掘有用知识,就意味着企业开始向知识管理迈进。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总结、数据分类、数据聚类和关联规则来发现知识。如果说前三者只是信息加工处理的话,那么第四种关联规则具有很强的智能性,是最典型的例子。在购买婴儿尿布的顾客中,60%也购买了啤酒,这条发现帮助零售连锁店提高啤酒销售额。此外关联规则发现的思路还可以用于序列模式发现。用户在借阅档案时,除了具有上述关联规律,还有时间或序列上的规律。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以让档案部门适时调整馆藏和服务重心,及时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辅助知识服务,如知识地图、辅助决策等,使档案部门有更强的应变能力,更好地赢得用户的满意。

5. 通过知识地图将档案知识和人联系起来,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降低知识扭曲。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3

关键词: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EPM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6-0067-02

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愈来愈激烈的挑战。现代企业在发展中,也越来越关注企业项目管理。一个项目取得成功,不仅是因为个别有能力团队的全力投入,更多的是因为一个组织拥有成熟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如果要提高企业范围内所有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就需要在企业范围内统筹所有项目,建立科学的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一、现代企业项目管理

(一)企业项目管理的含义

企业项目管理(Enterprise Project Management)就是在“管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的基础上,采用“按项目进行管理”的思想,通过项目管理的方法来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公司的资源,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的管理方式。企业项目管理实质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管理”,其中往往夹杂着企业日常管理,其核心是“多项目管理”,和企业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指导思想是“按项目进行管理(Management by Project)”,是一种面向目标、面向成果的系统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它使长期性组织的管理由面向“职能”、面向“过程”的管理转变为面向“对象”的管理,成为国际项目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企业项目管理的演化

企业项目管理早期的概念是基于项目型公司而提出来的,是指“管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Managing Projects on an Enterprise-Wide Basis)”,即着眼于企业层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的诸多项目实施管理。如Microsoft研究人员提出了EPM解决方案,特别为企业集中管理和分享项目信息而设计。该解决方案可实现三类目标:内部标准化的项目与资源信息集中储存,以实现高效的项目信息分享、分析与管理;决策层可利用它获得关于全公司的活动及相应状态的宽广视图,从而进行项目组合分析和风险管理并做出合理的运营决策;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以及项目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基于web的协作界面创建项目计划并对项目进行跟踪、报告、分析和控制。随着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中的广泛应用已不局限于传统的“项目型公司”,传统的生产运作型企业及政府部门等非企业型组织中也广泛地实施项目管理。随着国际项目管理研究对企业项目管理研究的越来越重视,企业项目管理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即包括“multi project management”、“portfolio management”、“program management”三个子系统。至此,企业项目管理已成为一种长期性组织(不局限于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代名词。2002年6月在德国柏林IPMA全球会议上,企业项目管理(EPM)更作为会议六大研讨主题之一。英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德国、西班牙等地的项目管理专家分别就multi project management和portfolio management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交流,充分显示了企业项目管理作为国际项目管理研究重要领域的地位。

二、现代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日趋普及显示出其极强的生命力和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优势,即使对于非典型的项目型企业,其经营活动也可以看作由众多的项目活动所构成

新的商业环境下,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项目管理将成为未来长期性组织管理的一种趋势。由此,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实现形式――基于项目的企业应运而生,它更加注重人的因素、顾客、柔性、变革。尽管我国众多企业尚未采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项目管理,但在许多企业中推行企业项目管理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又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层面的项目管理应用体系,整体管理模式将出现质的转变,基于项目的企业也将成为一种主流组织形态。

(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层面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尚属理论空白

建立一个系统集成模式将企业范围内的项目管理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项目管理成为战略管理一个基本职能和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即从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整体而不是局部识别企业项目并建立集成管理模式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在企业项目管理平台上,利用系统思维的方法研究企业战略项目管理模式(enterprise strategic project management,ESPM)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动荡多变,迫切需要系统的战略观念去指导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

1.企业项目管理在许多知名企业得到了实施,如IBM全球服务事业部的业务流程都是以项目管理为核心,基于角色定义的过程管理流程;AT&T于1988年,商务通信系统(BCS)业务部门决定采用EPM管理超过5亿美元的项目,被认为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微软公司开发部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开发、测试和项目管理。由此可见企业项目管理已被普遍认可。根据CPMG公司较早对澳大利亚的调查结果中还可以发现:澳大利亚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力从总体上提高一个台阶,经历了15~20年的时间。这些统计结果也许不能代表世界其他地区的状况,但至少说明,即使是发达国家,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在国内,企业项目管理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大量的努力来提升其应用水平。

2.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项目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对诸多企业的实地调查中发现,中国企业现在的项目管理活动具有以下特点: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项目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是针对自己工作中的任务(项目)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更有一些企业及部门根本就没有项目及项目管理的概念及意识;企业中的项目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管理,常见现象是临时性、一次性的应付活动;企业中项目管理活动往往是瞬时或间断性的,事后则无相应的总结积累;缺乏系统、科学的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层面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指导。因此,企业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是我国项目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同时又是亟待加强的环节。

(三)国内外对企业项目管理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国内外对企业项目管理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方面:对企业来说,需要建立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PMO)来加强企业的项目管理,PMO主要为项目提供指导和顾问,并提供人力安排,同时在企业级要建立标准过程、管理最佳实践、经验和教训、建立工具库和数据库、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PMO本身的工作也需要按项目的方式进行管理。企业项目管理要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商业目标,项目目标要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服务。标准化是提高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关键,建立统一的组织标准过程,并提供使用和裁剪指南,从而可以用于企业内所有的项目。这一概念将“过程”上升到了作为组织未来创造利润的核心,它反映了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地把依附人的价值创造能力转移到不依赖于人的组织上。知识管理驱动下的项目管理就是要用正确的、规范的方法实施和管理项目。知识管理主要关注知识的积累与重用。要提高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需要加强量化管理。可以通过积累企业自己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用于指导后续项目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林宏,余向平.现代企业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三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4

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是社区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也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活动的重要平台。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府发〔**〕86号)精神,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区组织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强化社区管理,推进社区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整合资源,切实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

(一)加强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配置和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根据全县社区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府发〔**〕86号文件要求,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应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或提供相应的成本价款(即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用于统一购置服务设施。县城和场镇规划区内,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的开发建设单位,开发区域户数达800户及其以上的,必须按每100户15平方米的标准无偿提供社区组织的办公服务用房,其办公服务用房免交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开发区域户数不足800户的,以开发的房屋建筑面积数量为交款基数,按1.25元/平方米的标准(根据当年建设成本价作相应调整)征收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征收,由县建设委员会代为征收,有关部门、街镇乡协助配合。开发建设单位无偿缴纳的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纳入县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优先用于征收地的社区设施建设。年初,由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经费使用计划,报县政府研究决定后,由县民政局和当地政府组织实施。

(二)多渠道解决好社区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一是社区的工作用房,属租借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公房的,租借单位应当继续予以优惠、免收租金。二是从国有企业剥离出来主要服务对象仍为原企业职工和家属的社区组织,其工作用房及居民公益设施,国有企业应当继续交给社区组织无偿使用。如遇企业改制、分离社会职能、出售职工住房等情况,须将租借给社区组织的房屋产权和居民公益设施无偿划转给社区组织。三是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除办公、服务用房之外的闲置房,必须优先提供给社区使用。四是社区内有公房的,从公房中无偿提供;无公房的,从社区内的单位、部门的国有房产中予以调剂,具体由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五是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安排,逐步解决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及公益设施。六是倡导鼓励驻社区单位自愿赞助、支持社区建设。

二、健全功能,切实优化社区组织的工作和服务环境

新改扩建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除完善室内功能外,要有一定配套的室外活动场地(因条件限制,室内、外设施不能在同一地点的,可在同一社区分设)。室内办公和活动用房应配备电脑、电视、音像播放设备等必要设施,室外活动场地也应配有适合老年人、未成年人以及其他居民群众的娱乐、健身器材。社区组织开展工作和公益的用水、用气,按居民用水、用气价格执行,用电按有关政策执行。对无力承担工作用房及居民公益设施的管理及维修费、水电气费的社区,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必要的财政补助。

三、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的作用

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除企业和个人资助的以外,产权归当地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社区具有永久使用权。社区组织的工作和居民公益设施,主要用于社区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提供社区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各街镇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使用管理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有关资料的归档、建档和上报工作,防止因管理不善而造成资产流失。要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拓展居民公益项目和内容,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的作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

四、齐抓共管,切实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服务用房及居民公益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扎实做好有关工作。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将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安排、逐步解决。同时,要发挥在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的选址、协调、验收和有关规费的征收工作。

县计经委要将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时做好有关工作。

县财政局要加强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的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县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规划使用该经费,对部分困难街镇乡新建、扩建、改建、购买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的,应优先予以补助,确保专款专用。

县建委要将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凡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要在项目方案设计审批中,指导开发建设单位选择位置适中、便于居民办公和开展活动的地方,作为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的用地。及时为社区组织办理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的有关手续。要加强对开发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给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面积的监管,及时征收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对不按标准无偿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或缴纳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的开发建设单位,不予批准和办理有关手续,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单位信用档案。每月初,将上月征收的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征收情况及时报送县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含被征收单位,开发建设工程名称、地址和工程立项批准时间、建筑面积,征收金额),并提供800户及以上规模的开发建设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开发户数、法人及联系电话。

县国土房管局要优惠办理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设施建设的征地、用地、办证手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配置或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的征收工作。对不按标准配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或不按标准缴纳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统筹费的开发单位不予办理房屋预售许可手续。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5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1999年财富500强公司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造成的损失达到120亿美元。2002年美国企业,共投入了2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知识管理,预测2007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8亿美元。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得到企业的重视。但遗憾的是,已经实施的知识管理项目中多数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知识管理成为一种高风险的投资。

根据研究和企业实践发现,很多知识管理项目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深刻理解知识的特点,过分关注采用某种技术去构建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把技术当成知识管理的全部,或者把知识管理单独作为一个系统开发,进入了太多的误区,最终使知识管理项目变成了一个包袱。目前的知识管理项目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虚实不分 流程脱节

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总和。分开而言,知识=“知”+“识”,“知”是学到的原理、理论、规律等关于事物的事实、状态及其关系的理解;“识”是对“知”的综合利用能力,用“知”来帮助人民识别事物、综合应用于实践,正确做事。

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人,那么知识就是血液,知识管理系统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供给各个器官氧气和营养,大脑的思维、手臂的运动、胃肠的蠕动都离不开血液,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但如果把每个器官单独解剖开来,就不能观察到血液的循环;如果想把血液循环系统单独移植到人体外运行,血液循环很快就会枯竭。

而很多知识管理项目的误区就是在人体外单独建立一套血液循环系统,或者在某个器官内单独建立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的应用应该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和各层人员。因此,没有必要设立单独的知识管理部门,知识管理的主体是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

造血机制功能不全

如今的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很多的知识管理项目重视现有知识的存储、利用,忽视了新知识的注入,或者在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方面缺乏有效手段,从而使知识缺乏及时的更新。

人往往在贫血的时候才认识到血液的重要,在缺少空气时才真正知道空气的重要。在公司业务运作正常,队伍稳定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知识的重要,在知识的造血机制上投资。当业务面临决策难题,当核心员工离职造成业务停滞、流失的时候才突然发现知识的重要。但造血需要一段时间,等意识到贫血的时候注定要付出一些代价。因此,建立并维护一套持续的知识造血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一套持续的知识造血机制是人机结合的复杂系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的知识的分享,二是从数据中获取新知识。知识分享的障碍在于知识分享后员工个人优势的丧失,为分享而分享最终变成一种形式。必须进行系统思考,在业务运营中以工作必需的方式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沉淀知识,既为自己,又为他人。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通过数据挖掘从企业数据库中获取知识,通过Web挖掘和文本挖掘从Internet上和大量的文档资料中获取知识成为重要的新知识来源。数据挖掘获得的知识往往新颖性高,可定量化描述,并可以较为方便地和业务运营系统集成。

忽视方法论知识

现有的知识管理系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陈述性知识,即描述现象或事件的知识及判断现象或事件适用性、好坏、美丑的知识。而对遇到问题如何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的知识,即方法论知识(或称程序性知识)没有足够重视。忽视方法论知识,用陈述性知识一条腿走路的后果就是造成大量的员工有“知”无“识”,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知识管理趋势范文6

在估值能力“强有效”的成熟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体现,等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财富价值。但在中国这种“弱有效”市场中,股本×股价只是市值的外在表现,而市值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公司综合素质或价值的集中体现。

两大因素影响股价:一是内因,即股票的内在价值;一是外因,即市场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发现和认同。前者是本,好的价值,理论上来说,就会有一个好的价格;反之,即便出现了好价格,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撑,也不可能持久。后者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有着自己的估值标准、涨跌周期和行为偏好,所以同样价值的股票在市场上,可以有溢价和折价之分。

误区二: 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如股本不变)

真正决定市值的不是股价,而是股价背后、影响股价的深层价值因素(盈利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运营规范、战略思路、投资者关系)。不能仅仅将市值的大小由股价的高低来确定,还应该看看公司的深层因素。

误区三: 市值管理=股价操纵

市值管理不等于直接对股价的管理甚至操纵。因为股价由市场形成,不能、不可、也不容许管理。市值管理是价值管理,重心在决定价格基础的价值上。

误区四: 市值管理=迎合市场主力

市值管理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周期、规律、市场人气、投资偏好、估值标准等),但考虑市场因素决不等于迎合市场。不迎合≠不理睬;你不理市值,市值不理你;市值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贵在因势利导。

误区五:市值管理=只追求股价最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