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 妊娠;心脏病;护理

Analysis of nursing of 321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CHENG Xiu-zhen,LIU Yu-kun,LIU Hong-qi.Weif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Weifang 261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approach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patients during the hospital.Methods 321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data were reviewed,summed up the general nursing,diet nursing,psychological nursing,special treatment nursing,prenatal nursing,labor and post-natal care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s The use of care means,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maternal and infant mortality,heart disease and pregnant women through maternity smoothly.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heart of maternal pregnancy,childbirth and postpartum nursing,maternal and child safety is to ensure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Key words】 Pregnancy;Heart disease;Nursing

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21例,经过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1例,年龄20~43岁,平均28岁;孕周28+5~41+6周,平均36+5周;321例患者根据病史、体检、医技检查及内科会诊确诊,符合诊断标准[1]。

1.2 心脏病种类及心功能分级,见表1。

1.3 分娩方式 剖宫产186例,剖宫产率为57.9%;阴道分娩135例,阴道分娩率42.1%。

2 结果

32例心功能Ⅳ级患者中,心力衰竭发生在妊娠中期7例,妊娠晚期25例。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0.62%,围产儿死亡3例,死亡率为0.93%。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自患者入院开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并做好记录。注意宫缩、胎心、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时采用心电监护仪24 h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3.2 饮食护理与休息 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低盐易消化、无刺激并含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适量纤维的食物。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 g以内,以减少水钠潴留,防止妊娠期体重增加。多吃蔬菜,预防便秘,以防加重心脏负担[2]。保证患者的休息与睡眠,每日睡眠在10 h以上,中午卧床休息1~2 h。心功能Ⅲ级及以上应尽量卧床并半卧位或半坐位,以增加肺活量,减轻心脏负担。

3.3 心理护理 合并心脏病孕妇多数以往有心脏病史,心理负担较重,既渴望分娩成功,又担心分娩造成心脏病情加重,在加上住院期间由于呼吸困难、监测仪器噪音刺激、紧张的抢救场面及家属的担心,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心理[3]。护士要注意心理安慰,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等给予精神安慰,同时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问,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治疗。

3.4 加强母婴检测 按时听胎心音及心率,每天3次并记录。加强电子胎心率监护,隔天1次,必要时每天1次,同时配合B超检查、脐动脉血流图测试、24 h尿雌三醇、血雌三醇的测定等,了解胎儿及胎盘功能。

3.5 心力衰竭用药及输液的护理 准备好抢救药品,适当给予镇静剂,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应用洋地黄时,注意避免和纠正各种诱发中毒因素,同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和/或神经精神症状等早期中毒症状,静脉注射时需稀释、慢推;应用利尿剂时,应记录24 h尿量,观察有无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发生并及时处理;应用扩血管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配药的浓度及滴速,注意观察心率与血压,使心率加速

3.6 分娩时护理 分娩时由于宫缩、腹肌的收缩使腹内压加大,回心血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极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第一产程首先可给予适当镇静剂,使产妇安静,应监测及早期发现心力衰竭的征象,及时吸氧并速报医生,给予抗心力衰竭抢救治疗。第二产程应避免产妇屏气用力,子宫口开全后采取会阴侧切等措施尽快娩出胎儿;第三产程在胎儿胎盘娩出后,及时在腹部防置沙袋并用腹带包扎24 h,以免因腹部压力骤然下降使回心血量减少而诱发心力衰竭,产后留观2~4 h,严密观察心功能及阴道出血情况。

3.7 产后护理 产妇产后应卧床休息24 h,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循环状态,根据心功能适当增加活动量;注意产后营养,防治便秘;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做好会护理,注意恶露变化以防感染,常规给予抗生素1周。

3.8 哺乳及出院指导 心功能1、2级的产妇提倡母乳喂养;心功能3级或以上者均予以中药麦芽和芒硝回奶。产妇出院时应对患者进行计划生育宣传,强调再孕危险,建议其严格避孕或绝育。

4 讨论

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危及母婴安全,一是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二是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为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合并心脏病在我国孕产妇死因排位中高居第二位,为非直接产科死亡的第一位[4]。因此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监测,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以确保母婴安全。

由于我院注重该类患者的早期监测、治疗和护理,并根据各类心脏病特点和产科的特殊性,针对性地加强了心理护理、观察护理和操作护理,为医生提供了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同时积极配合治疗,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心脏负担,防止母体和胎儿的缺氧,明显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

参 考 文 献

[1] 黄荷风.高危妊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8-180.

[2] 郑香环.妊娠合并心脏病围产期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470.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 妊娠 心脏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46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母婴的安全,是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2005年9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1例,治愈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31例,其中25例作常规产前检查,1例孕期发生心力衰竭;6例未作常规产前检查,1例孕期发生心力衰竭;年龄22~39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5例;心功能一级、二级28例,心功能三级、四级3例;分娩孕周34~38周;出生婴儿体重2000~3500g;无1例孕期母胎死亡。

护理方法:①一般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多因对疾病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护士应运用沟通技巧,询问患者的病情,耐心解答,向其介绍身边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其用积极、乐观、豁达的胸怀面对现实,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度过妊娠期。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应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适当限制活动,每天保证睡眠10小时,日间饭后睡眠0.5~1小时,休息时应保持左侧卧位和头肩高位,防治子宫右旋,以减轻心脏负担。心功能三级以上者以卧床为主,采取半卧位或半坐位,以患者舒适为标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安静。②饮食指导:指导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合理饮食,告诉其饮食与疾病的关系,饮食不易过饱,易少食多餐。进高蛋白、低脂肪(尤其是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食;多食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预防便秘;限制食盐的摄入,减少钠水潴留,防治妊娠期体重增长过快,每周增长不超过0.5kg,整个孕期不超过10kg。③加强母胎监测: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数胎动,每日3次,每次1小时,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或护士联系,给予胎心监护、吸氧等;每日听胎心3~4次,隔日电子胎心监护1次,必要时每日1次;配合医生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时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定期复查B超。了解患者心功能情况。④重视患者主诉,及时识别心功能变化情况:经常与患者沟通,询问其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如夜间睡眠时有无经常因胸闷、呼吸困难而憋醒;有无轻微活动即感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吐粉红色泡沫样痰;休息时心率是否达110次/分;有无水肿加重或范围扩大等情况,及时识别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⑤加强常用药物的观察和护理:应用洋地黄时应避免各种诱发中毒因素,如感染、中毒、低钾血症的放生,同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精神神经症状,静脉注射时需稀释,慢推,口服时需测1分钟脉搏,24小时用量不超过1.2mg,防止洋地黄中毒;应用扩血管药时应观察心率和血压情况,心率增加不超过20次;应用利多卡因时,观察心率是否规整,心率有无减慢,防治传导阻滞的发生;应用利尿药,尤其时噻嗪类利尿剂,不仅要及时补钾,而且要加强母胎监测和护理,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此类药可引起胎儿心率失常,延缓胎儿生长发育等。

讨 论

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孕期做好动态监测和护理,适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是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胎妊娠死亡的关键措施。本组3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患者无1例母胎死亡,全部顺利度过妊娠期。

参考文献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3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之后,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我在医院工作多少年,充分体会到一个护士在护理服务中努力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处于诊查和治疗的最佳境界,对病人的疾病的转归和健康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内科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体会:

1 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从心理护理做起。

从一到医院实习,我便发现一些病人对不同的护士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些病人对某些护士相相当尊重,相当信任;而对另一些些护士则有点儿瞧不起。再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前者工作认真,服务态度好,对病人体贴关怀,自然受到尊重;而后者对别人的要求时冷时热,爱理不理,不时有意或无意的拒绝,这就难贵病人不尊重她;我在工作实践中就更深的体会到要做好护理工作,除了良好的护理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护理道德,要从心理护理做起。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表情、态度的姿势去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而早日康复。所以,心理护理是护理道德的重要体现,是护理服务中的重要部分,一个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护理工作平凡、辛劳、谈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更是“打针、发药、端尿壶”,既机械又忙碌。但作为一个护士应不为世俗观念所左右,要热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善良的同情心和对患者满腔热忱。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感受对医院的温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会乐于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向护士表露,使护士及时和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症下药地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要,有利于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

2、掌握患者共同的心理特点,做好共性心理护理。

从护理实践中可以发现患者一般都怀着急于了解病情和迫切需要治疗的焦虑心理,在反复检查仍未能确诊时候的猜测心理和恐惧心理。患者想得到别人理解、支持、同情和尊重。患者后出现依赖性、孤独、自卑、心情烦燥,易激动等一系列心理不平衡的症状。希望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例如,凡是患者就诊时,第一要求是尽快就诊,及时治疗。所以门诊护士对来者要热情接待,合理按排使之按顺序就诊,门诊中最常见的是某些病人信熟人关系“迟来先就诊”所引起的纠纷,作为门诊护士要随时防止这些问题发生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患者为此争吵不满而心情烦燥,更会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影响医生的诊断;诸如此类问题,都需在各自的护理岗位上去掌握其规律并做好相关的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

3、要善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满足其不同的心理需要,做好心理护理。

我体会到不同性别、年龄、阅历、症状等不同类型的内科患者,应该满意了解和掌握其不同的心理需求,实行不同特色的心理护理。此如对老年患者针对其孤独、固执和忧虚心理,热情,礼貌、周到地进行护理;对女性患者要理解其心理意识较强、怕羞、耐受力差、多疑等心理。对她们更加体贴、关心。对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的青年患者要注意安慰和开导等等。对不同消化科疾病的患者则应根据不同的疾病予以不同的心理护理。此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患者不同个性,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有区别的进行心理护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

4、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创造良好的医护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和诊疗环境,使之有利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4.1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医护关系,我们知道护士和医生的目的是一致的只不过彼此分工不同。只有医护之间相互支持配合,关系协调,才能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作为护士应主动配合医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运用自己的知识和临床经验去进行合理分析,对病情恶化者,主动做好处理准备,尽快配合医生配合抢救;对一般情况者给予相应处理,对无关紧要者,予以适当解释让其放心。对于日常医疗护理上出现的矛盾,医生护士反映出来的问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商量。共同探讨取得一致意见后去落实。由于医护间互相支持病人认真配合,关系协调,医疗质量才能提高,患者就会更加信任,主动合作,医、护、患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将会更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进行。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外伤害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害的因素能导致肢体伤残,同样有害的心理也能起到致病的作用。即要重视病人的生理因素,也要重视病人的心理因素。做好心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现体会如下。

术前阶段

有部分截肢病人是在肢体逐渐发黑坏死情况下告诉其要保护生命,行截肢术。病人所期待的一旦落空,即陷于情绪低落、精神崩溃、自卑绝望,自叹命运不好,常为自己残废叹息,今后的生活都会低人一等。有的病人不配合治疗,终日沉默寡言,常暗自哭泣,不愿见亲朋同事。

术后阶段

病人由于自卑、虚弱,有的绝食,不愿下床活动,日常生活希望别人帮助,常表现为愤怒,为一点小事发火,并向亲友,甚至医务人员毫无理智的发泄。伤残者有着独特的心理,包括孤独感、自卑感、敏感、自尊心强、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表现为孤僻、自卑、倔强和自我控制。所产生的负性作用持续时间长,复杂多变,对患者的身心状态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有效的沟通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护理人员要有语言修养和良好的品德。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沟通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心理治疗的手段之一。语言即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情的变化。所以,要求护士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稳定愉快的情绪:时刻保持仪表端庄,时露笑容,以情感化是心理护理的“良药”,同时医疗环境的复杂性也要求我们加强心理控制,培养自制力。在给病人做治疗时,不与别人聊天、说笑,给病人一种安全感。护士的情绪直接影响着病人,护士应以愉快的情绪去关心、感染患者,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尽快适应伤残角色,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护理和功能训练。

对患者的态度:肢体伤残患者的情绪是反复多变的。切不可与之计较、辨论、争吵,更不能和病人发怒、训斥。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他们只能耐心地说明和诚恳的帮助。因此,护士的态度是始终如一的。与患者沟通时,要用礼貌、亲切、文明的语言,不能草率从事,更不能简单粗暴,要让患者知道周围的人对自已十分关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要时时与患者心理换位、设想并防止可能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创伤。时刻想到以病人为中心。所以,护理人员的语言修养和良好的品质,对护理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全面熟练的技能:要取得病人的信任,除在思想上、感情上关心体贴外,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不断学习,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不仅能解除患者生理痛苦还能使患者满意、信赖,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与家属密切配合,给患者以心理安慰和支持:家属对患者的关系密切,影响很大,给患者以正确引导,遇到任何情况要保持冷静,不要把自已的忧愁暴露在患者面前,使之配合治疗加强训练,为今后安装假肢创造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206-239.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04-01

我院为提高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成功率,对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男60例,女15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58.4岁,病变部位:19例患者为前间壁,21例患者为广泛前间壁,17例患者为下壁,8例患者为心内膜下,10例患者为正后壁。

1.2 方法 回顾收集本院收治的7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 果

经急救与护理,本组75例患者中73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死于途中,1例患者在入院后13小时死亡。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塞即心肌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病,临床多表现为持久性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剧烈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白细胞计数增高、休克[1]。该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据调查,50%的死亡发生在发病一小时内[2]。而给予患者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及护理则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在护理人员接到120急救电话后,在对病情进行简单询问后,要及时准备好急救物,与医生一同赶往突发现象。同时,还要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救或互救,并且要了解患者或其家中是否备有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并指导其用药,从而为抢救赢得时间。并且要嘱咐患者静卧,禁止家属搬动患者。

第二,现场急救,首先要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鼻导管给氧,氧流量应控制为4-6L/min[3]。从而有效地对患者心肌缺氧症状进行改善,并提高其血氧饱和度,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缩小梗塞面积的目的。其次,护理人员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从而为医生初步诊断、明确患者心肌梗塞部位及程度、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再次,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患者充分止痛及镇静治疗,给予患者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类药物,能有效地为患者缺血性心肌提供保护,防止梗塞范围扩大,同时还能有效地抗心律失常。然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从而确保药物或液体能及时输入到患者体内,并且要尽可能使用靠近患者心脏的大静脉,从而避免渗出现象发生。最后,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抽血,对其血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技术及心肌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血管病史、消化道溃疡、活动性出血、外伤史、慢性重症高血压、5天到2年内接触过链激酶过敏史等,对未伴有此种症状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其100万-150万单位尿激酶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滴注需在60分钟内完成。同时要认真观察患者的心电示波变化情况及血压情况,并且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呕吐、头疼、发热、皮肤黏膜、尿出血、痰等现象发生。并且要在患者床前防止除颤器及呼吸机,从而为急救提供方便。

第三,急性期监护,在急性期,若有条件可将患者送入冠心病监护病房,对患者心电、呼吸、血压进行连续性检测,若无监护病房条件时,也要利用心电监护仪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房性心律失常、室颤、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等症状,并给予其相应的诊治。此外,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起搏器、除颤器、呼吸器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均能正常使用。

第四,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且患者多伴有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因此,患者往往伴有紧张、急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极易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律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冠状动脉供氧、供血减少,使得心肌坏死范围增加,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脂肪、糖原分解,使得动脉硬化加重,从而对患者病情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明白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同时还要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和鼓励,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其对抗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使其能以最好的状态配合治疗。

本次研究表明经急救与护理,本组75例患者中73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死于途中,1例患者在入院后13小时死亡。这就说明给予急性心肌梗塞行之有效的急救及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付海珍,郝文女.88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8(S1):90-92.

病人护理心得体会范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衰老在年龄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衰老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但由于受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环境、遗传等各方面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每个人衰老程度又有差异,但他们还有其共同的特点。

1 共同特点

1.1 各种脏器功能减退 如皮肤松弛、须发变白、视力、听力减退等。内脏器官功能的减退不很明显,只有在大量运动、手术后、疾病恢复方面才能表现突出。

1.2 适应能力降低 如气候的变化、环境的改变、住院后饮食的改变、睡眠的改变,老年人都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1.3 性格改变 由于丧偶、退离工作岗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掌握了老年人的上述生理特征,才能为老年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并以此为据,了解其心理变化特色,做好其心理护理。那么,什么是心理护理呢?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2 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老年人在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容易形成一些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现把他们的共同心理变化特色做一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2.1 自尊心与自卑心的相互转化 老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经验、技能不论在家庭、社会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曾受到人们的尊敬,离开工作岗位后,随着社会、家庭地位的变迁,他们逐渐觉得自己失去了价值,变成了没用的人,由家庭的支柱变成了包袱,这种反差形成了自尊到自卑的心态。针对老人的这一特征,应该采取专心倾听、耐心陪伴,以实际行为表达对老年病人的尊重。多跟病人交谈,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在医院、在病房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发挥其潜能,让他们从心理感觉到自己虽然是一个病人。但是还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余热,是个有用的人,慢慢地树立其自尊心,消除其自卑的心理。

2.2 孤独及伤感情绪 老年人由于长期离开工作岗位,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日趋减少,老人常常会感到无聊,再加上亲戚朋友相继过世等各种精神因素的刺激,更加重了孤独感及伤感的情绪,同时也加重了心理上地变化。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就是这个道理。再加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使视、听、理解能力都下降的老人根本无法接受,这也是老年人产生孤独、郁闷等复杂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这种孤独感,护士应该对老人耐心、温和、细心周到,让他们入院后有一种家的感觉。护士尽可能的帮助他们接受新生事物,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上获取各种信息。不识字的,可以读给他们听;对于那些单亲老人或无子女的老人,护士应更倍加关心,耐心周到地为他们做好生活中每一件小事。此外,护士还要鼓励他们的亲人前来探望,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这样终可以使其关闭的心扉透出一缕和煦的阳光来。

2.3 对疾病和死亡的忧虑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下降、疾病的加重,老年人一方面表现为缺乏信心,不愿成为家人的负担,不愿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有向往着儿孙满堂的生活,充满了对亲人的眷恋之情,所以他们对疾病和死亡充满了担心和恐惧。对于老年病人的这种心态,首先应该提供正确的知识,用病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并及时耐心地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识。当病人表现显著的恐惧情绪时,应当提供应对恐惧情绪的适宜方法和场所,帮助病人宣泄情绪和转移注意力,帮助他们回忆过去美好的事情,以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另外,可以举实例说明别的同种病例病人手术成功的事例,解除其心中的顾虑和紧张情绪。护士甚至可以找一些还没出院的手术恢复良好的病人来说服那些思想比较顽固的老年病人,鼓励病人的亲友增加与病人的接触,加强与病人的情感交流,提供心理支持,以提高病人的自信。

总之,老年病人很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掌握了老年病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针对个人因势利导,做到勤快、细心、周到、不厌其烦。到位的关心与体贴一定会换来老人良好的心情,因此会主动与医护配合。成功的心理护理对老人病体的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桂香.康复期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7B):12471248. dedecms

[2]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