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与哲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治生活与哲学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1

难的。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政治;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和途径

1.宏观讲解

引导学生理解上下文。在进行专题知识讲座,以及作为其主要的教科书的章节位置点来解释宏观教材,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形成对整本书知识的普遍看法,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有利于构建全面知识网络。

2.微观距离

撕下学生的假面具,以帮助学生学习困难的知识。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加抽象,学生学习和掌握难度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供给学生,并构建了一个合适的“脚手架”,从而拉近了知识的跨度。

3.追求知识

学生初次接触的哲学知识,了解一些哲学概念不到位,或者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正常的。这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可以使用囫囵吞枣的风格。我们应该认识到,囫囵吞枣的风格,通过他们的努力,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半成品,了解现有的知识基础,全面正确地理解为过多必然要经历的混乱状态,这种状态是知识的种子,所以我们要保护。

二、教学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晦涩难懂,会造成许多学生感到很头痛。然而,学习哲学知识是不是没有快捷方式,比如,使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重视不断地复习

哲学共30个内容,学生要每一个原则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对错误的观点或错误做法,和其他方面的实践进行梳理。

2.重视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应特别注意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的三种能力:首先,可以运用各种理论去分析实际的问题;其次,以提高来自实际问题的理论容量;最后,根据理论请求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3.用哲学思想分析内容

学生学习哲学知识,应该注意渗透经济生活,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内容,应用哲学的原因分析和理解经济生活,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理论和现象,真正的综合性学科,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哲学的知识可以是缓慢的过程,但实际学生学习的一个链,在每一步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尊重老师的教学组织,这样的教学理念,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2

[关键词] 血浆置换;重症肝炎;生活质量;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07-02

重症肝炎患者多伴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病情凶险,进展极快,血浆置换术是临床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血浆置换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极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且临床操作复杂,医疗费用昂贵,患者身体和心理都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为更好地保证血浆置换的疗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措施非常有必要[1]。本组对38例应用血浆置换治疗的重症肝炎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本院2009年9月~2011年11月收治行血浆置换的重症肝炎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诊断标准确诊为重症肝炎,均行1~5次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常规组38例患者中,男35例,女3例,年龄18~75岁,平均(36.75±5.84)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5例,中学18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5例;护理组38例患者中,男32例,女6例,年龄18~79岁,平均(36.28±5.3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例,中学20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遵从医嘱给予术前准备、消毒防护、常规监控、术后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术前做好手术情况的宣教,发放相关知识资料,做好饮食指导,术前嘱以清淡半流质饮食为主,忌富含蛋白质、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治疗前尽量少饮水,排空大小便,指导患者训练穿刺侧肢体的制动,练习在床上大小便[2]。进行优质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病情及治疗的预期目的,介绍一些治疗效果好的病例,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取得家属的配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协助患者更换全棉宽松柔软衣物,做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基本检测,做好备皮、局麻药物过敏试验,用双腔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术前常规予复方氯化钠500 mL静滴扩容。可以事先根据患者口味备好果汁或糖开水,在治疗中患者有低血糖或感饥饿时可分次用吸管喂饮少许。因为术中置管易合并感染,治疗前要应用紫外线消毒房间,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可以利用患者离开病房进入人工肝治疗室的时间对其病房用紫外线消毒1 h。治疗室温度,湿度适宜。适当指导患者训练穿刺侧肢体的制动及练习在床上大小便。(2)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选择使用鼻架式吸氧管,预防各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中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观察有无皮疹、畏寒等血浆过敏症状。严密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如有出血、血肿应用冰袋加压穿刺处20 min,置管完成后及时撤下一次性床单,避免因一次性床单不透气导致患者皮肤潮湿感不适。采取建立双管静脉输液通路,术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推防过敏,术中常规补充10%葡萄糖或0.9%NaCl溶液+葡萄糖酸钙60~80 mL静滴预防低钙血症;在保证管路畅通情况下尽量减少肝素用量,治疗后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预防穿刺部位出血。注意观察尿量,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预防水钠潴留及水肿,下肢水肿的患者予抬高下肢20°~30°。术中每30分钟给患者四肢、肩部、腰部进行轻柔按摩5 min,以缓解患者穿刺侧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人工肝治疗室内播放轻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助其安静平和度过治疗的2~3 h[3]。(3)术后护理。术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与肝功能的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穿刺侧肢体12 h内制动。术后也要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并加强基础护理,必要时应用抗菌药物,每日对置管处进行消毒并更换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应用抗菌药物。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口味与其共同制定食谱,每日睡前给予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平时并做好保暖、消毒、抗感染等日常保健护理。

1.3 评价指标

患者行置换治疗后4周采用GLQZ生活质量指标测定法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评分,测定由专人负责,统一指导,内容包括疾病与治疗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血管通路的保护情况、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合理饮食与休息知识等五大部分,每部分下设若干小项,总计40项,每项0~4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GLQZ测定总分为16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σ设定为0.05。

2 结果

在GLQZ测评中,护理组患者症状体征、血管通路的保护情况、精神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合理饮食与休息知识等5项内容得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GLQZ测评总分亦显著高于常规组,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肝炎包括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慢性乙型重型合并酒精性肝炎、妊娠合并脂肪肝、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等[4]。病情凶险,进展快,患者多伴随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疗效欠佳,且治愈生存率较低。血浆置换是一种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但其是一种侵入性治疗,因大量置换异体血浆,不良反应极多,且患者及家属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对此类患者一定要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5]。

对血浆置换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笔者主要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各项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预防等入手,术前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方面的护理,做好各项检查和手术准备工作,术后要及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日常保健护理和饮食指导[6],并做好血浆变态反应、血压下降、低钙血症、穿刺部位出血、水钠潴留及水肿、发热反应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赵波.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3(28):153-154.

[2] 谢秀英,邓科穗,卢丽玲. 重症肝炎患者行人工肝血浆置换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实用临床医学,2009,4:380-381.

[3] 殷世平. 护理干预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中的应用研究[J].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5):37-40.

[4] 袁素娥,李映兰,罗向群,等. 肝衰竭人工肝治疗过程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10,25(3):113-114.

[5] 于霞,邓莹, 袁晓静.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56例观察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8):236-237.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教学改革 生活与哲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68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的教学内容,是整个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思想层次最高的教学内容。下面,笔者对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进行相关的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一、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的调查分析

高中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由于理论性强、内容量大,一直以来被视为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难点。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部分的内容语言方式“假、大、空”,教学内容对于生活实际没有意义。因此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会认真去领会其中的真正涵义。而实际上,生活与哲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学生哲学思维的初始培育阶段。开展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高中生活与哲学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具有语言模式固定、理论内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等特点。所以在学生看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学就是对道德的宣讲,对生活方式的统一,以及大量的句式背诵。因此,要做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就要从改变学生的印象做起。

(一)立足现状,分析现状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在编排方面,具有过于浓厚的说教意味,如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哲学术语,其表达方式单调、枯燥。让学生感觉这样的教材语言不仅远离生活,甚至找不到重点。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兴趣方向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内容。

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活与哲学毕竟是对学生哲学思维与思辨能力的初始培养,用一味倾向于生活化的方式教学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哲学素养。所以在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后,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教材中的原理观察事物,分析事物。

(二)重视知识衔接,打下理论基础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生活与哲学中的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强调学生对哲学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强调学生对哲学基本观点的吸收与运用。

基于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哲学基本观点作为教学总纲,在进行相关的哲学观点教学时,重视知识与原理间的衔接,让学生能在把握教材整体思路的情况下,有效地掌握各个知识点。例如,学习英国休谟与德国康德两者在否认认识世界可能性上的哲学观点时,就要把教材中提到的一个不可知论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是因为教学时教师如果找到了各哲学观点的共通点时,学生顺藤摸瓜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三)多做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一般而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中,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直观而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内容由于学科特点,注定是一种思维上的探究过程,是一次大脑风暴的过程。教师在开展这类探究性活动时,应循序渐进,先通过简单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顺序,再根据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探究性内容,最后让学生真正领会哲学原理。当然也要考虑到,由于教材中探究性活动内容非常多,不可能都顾及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教材的编写是面对一个地区甚至是全国所有学生,所以会具有统一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把握新课标要求,深入领会教学改革本义,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并引入大量的生活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习惯哲学的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真正地体会到哲学思想,活学活用哲学原理。

[ 参 考 文 献 ]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4

一、政治哲学的问题架构

(一)一个核心

所谓一个核心,是指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所有问题的圆心,也就是政治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在现代政治哲学理论中,关于核心问题的讨论非常多,不同的研究者具有不同的观点,将范围缩小至汉语学界,关于核心问题的意见有两种:第一种,对于政治哲学研究,当其归属于汉语学界时,尽管政治哲学问题的分歧非常多,但是核心问题却是确定的,核心问题是指“社会正义”;第二种,此种意见否定了第一种意见,研究者认为,“社会正义”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对于“社会正义”的解说,不同政治派别的哲学家给出的解说是不同的,进而在意识上形成对峙性,基于此,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应该用“历史与自由的紧张”来表述。从合理性上来看,第二种意见所具备的合理性更高,由此,在政治哲学中,一个核心就是第二种观点的表述。

(二)双线对举

在现代政治哲学中,对政治哲学进行阐述时,着眼点为独特的问题。政治哲学之所以具备“现代”属性,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原因来决定的:第一,在当代社会中,政治哲学研究的背景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不相同的;第二,在进行问题论述时,政治哲学所具备的方法预设发生了改变;第三,对于当前的政治,政治哲学对其影响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政治哲学中,问题的讨论都是对举进行的,比如公共与私人问题的讨论、压迫与解放问题的讨论等,实际上,对举讨论方式的本质是二元思维方式,二元思维方式是近代社会发展中所形成的,对于现代政治哲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多重衍生

在现代政治哲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会产生边际效应,而多重衍生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哲学问题研究的,同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整个政治过程中会具有多种互动,这也是多重衍生的一个方面。对于多重衍生问题,所涉及的政治哲学研究问题领域比较多,而且,这些问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经常被发现的,具备极高的熟知度。

二、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

(一)西方政治哲学理论

我国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首要的思想资源就是西方政治哲学理论,而且,此种西方政治哲学理论还具备规范性,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选择,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进行政治思想的研究时,通常不会直接将其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藏在某种政治时事的舆论中,不过,在西方的政治思想研究中,政治哲学理论的研究成就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而且都是直接的表述出来,另外,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所具备的“现代”非常的独特,与现代国家的社会结构非常的适应,因此,在一些后发展的现代国家中,西方政治哲学理论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由于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研究开始的比较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的”就等同于“现代的”,因此,我国的现代政治哲学在进行研究时,就必须要参考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由此,也使得西方政治哲学理论成为首要的思想资源。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

在当今的政治哲学研究中,中国古典的传统政治哲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第一方面,在汉语文化语境中,政治哲学问题的研究会受到传统政治思维非常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政治思维中,典范性、系统性都比较强,如果以现代的视野来看的话,这传统政治思维的典范性等方面并不怎么强,然而,在进行政治哲学研究时,这种影响是无法忽视的;第二方面,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当中,其政治思维、政治神经、行动方式都受到中国古典传统政治哲学的影响比较大,再加上这种影响具备长期性,因此,政治哲学的研究必要受到古典政治哲学的影响,另外,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传统政治形态的转化,在实现现代政治形态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政治哲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来进行,从而有效地发挥中国古典传统政治哲学的积极作用;第三方面,中国古典传统政治哲学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西方政治哲学理论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我国在对西方政治哲学理论进行理解时,传统的政治哲学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物,通过传统政治哲学的对比,就可以明确政治哲学基本理念的排出与接受的种类,划出明确的范围。

(三)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的特点,制定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课程,从不同方面渗透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中,可以发掘出道德人格教育。例如教材中有关人格素养、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规范的内容,都属于道德人格教育的内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生活中最普遍遇到的经济现象入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怎样为人,如何解决问题,把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遇到的生存、发展需求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以社会参与主体的身份如劳动者、纳税人、经营者、储蓄者、消费者等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有助于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在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材中,可以发掘出政治人格教育。例如教材中的国家、政党、宗教、民族等内容都属于政治人格教育。可以让学生知道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如何正确理解一些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掌握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明确政治生活,纠正对待政治生活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青年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材中,可以发掘出文化人格教育。例如教材中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等知识,不断的对学生人格进行激励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自觉接受先进优秀的文化,帮助他们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砥砺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可以发掘出哲学人格教育。哲学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自我意识,例如教材中的辩证唯物论,如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等原理;唯物辩证法,如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创新的观点等原理。让学生利用这些哲学观点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拥有人生的智慧,不断升华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课堂生活化的,社会热点案例走进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学生的学服务是课堂教学重要体现。在政治课教学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就需要让社会新闻事件,热点和突出的案例走进教学课堂,把教材知识与社会案例融为一体,使教材的知识理论生动有趣,更具有说服力。例如在讲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时,“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有关道德和诚信的重要性,利用近几年来相继发生的食品药品领域安全事故的案例,“毒奶粉”、“皮鞋很忙”、“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这些恶性的安全事故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所以必须要加强诚信和道德建设。例如在讲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一课时,有关“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可以开展《走进2014感动中国人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探究,说明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在讲“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点时,利用目前大学生就业热点案例,负面例子--高不成低不就的“啃老族”,某高中生汪某,自己没有考上清华大学就自暴自弃成为了社会的流浪者,靠母亲救济,母亲不给钱就杀母;正面例子--职业无高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如卖肉的北大才子、杭州的破烂王宋岩,不分职业贵贱自主创业收入上百万,利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积极讨论,从而认同“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一知识点。

(三)以爱的名义唤醒、激励和鼓舞,感化学生心灵

政治生活与哲学范文6

    关键词:政治哲学;伦理学;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在西方学界,政治哲学的复兴是以罗尔斯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表的《正义论》为标志的,而在我国学界,政治哲学研究进入活跃状态已是21世纪的事情,晚于欧美近三十年。因此,在我国,政治哲学仍然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这自然会带来对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的讨论。在这个讨论中,厘清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尤为重要。因为这个关系不仅涉及政治哲学的学科定位问题,同时也涉到我们对政治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内在相关性的理解,更涉及我们对政治生活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从最一般意义上说,“善”是道德生活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是伦理学的最高范畴;“正义”是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或者说是政治哲学的最高范畴。但无论是道德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具有建立和维系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功能,而无论是“善”还是“正义”都代表着一种体现健全人格和健康社会的正面价值,因此对“善”的追求和对“正义”的追求,无论是在伦理学中还是在政治哲学中,都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表现出道德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性。本文试图通过概要地梳理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来阐释笔者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理解。

    一、古代政治哲学:道德与政治的直接同一

    无论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还是在古希腊哲学中,有关政治问题的哲学思考都属于伦理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古代哲人看来,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权威性来自于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为政者必须是善者,这一点在古代哲人那里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生活的共同体中,掌握公共权力的政治统治者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的道德品行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政治的兴衰。如果统治者和政府官吏不顾公共利益和大众利益,而将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那就必然导致政权的腐败、社会矛盾的激化乃至生活共同体的瓦解。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学说,从其主要内容上看,就是一种包含政治学说在内的伦理道德学说。在这种学说中,政治的最高境界同时即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即“仁政”。儒学创始人孔子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意就是说,为政者必须良善正直,才有可能避免臣民的邪恶。道德上的正直和政治上的正义均是“道义”本身的基本内涵。离开了“道义”,不仅无从判断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是是非非,而且会造成政治秩序的混乱,并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孟子更注重人的道德品性与政治的关系。他强调人性在根本上是“善”的;人性的善就表现为每个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即“仁心”;而君王有不忍人之心,就会有不忍人之政,即“仁政”。所以,他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人有“仁心”若能“推恩”,便可使道义原则广布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在古希腊政治哲学中,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是最为卓越的。尽管他们二人对诸多政治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他们都把“善”或“至善”作为政治活动、国家生活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政治行为和人的政治品质的最终标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也是从“善”的理念中获得最终的依据。如柏拉图所说:“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问题,关于正义等等的知识只有从它演绎出来的才是有用的和有益的。”柏拉图在他的着名着作《理想国》中就是把正义作为他的国家学说的核心理念,这使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对正义概念进行理论探讨的政治哲学家。在他看来,一个城邦(国家)主要由三个阶层的人构成,即统治者(护国者)、辅助者(保卫者或武士)和农耕商人,每种人在城邦中都做最适合他的天性的事情,互不干扰,这是构成城邦的原则。所谓“正义”就在于符合这个原则,即“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同时,正义就是智慧与善。城邦的“正义”主要体现为“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其中,“智慧”是属于城邦统治者的美德,“勇敢”是属于城邦保卫者的美德,而“节制”则是属于城邦中所有人的美德。因此,正义的城邦就应当是“善”的,“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柏拉图还确信,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具有一种同构性。国家有三个部分,每个人的灵魂也有三种品质,这就是“理性”、“激情”和“欲望”。当人的这三种品质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一致赞成由它领导而不反叛,这样的人就是有节制的人。这种人能够“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他们能够带来城邦的和谐。

    亚里士多德同样把“至善”理解为人们组成城邦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开篇就说:“所有城邦都是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着他们所认为的善),很显然,由于所有的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菩,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种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所谓“至善”就是“追求完美的、自足的生活”,因而也就是“公正”或“正义”。既然城邦的最高目的是至善,那么“公正”就是为政的准绳。他说:“人一旦趋于完善就是最优良的动物,而一旦脱离了法律和公正就会堕落成最恶劣的动物。不公正被武装起来就会造成更大的危险,人一出生便装备有武器,这就是智能和德性,人们为了达到最邪恶的目的有可能使用这些武器。所以,一旦他毫无德性,那么他就会成为最邪恶残暴的动物,就会充满欲和贪婪。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事实公正可以确定是非曲直,而这就是一个政治共同体秩序的基础。”

    在古代哲学中,政治哲学之所以从属于伦理学,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就建立和维系社会生活秩序而言,习俗、习惯和道德作为生成和维系秩序的文化机制要比法律、政治制度久远得多。习俗、习惯和道德是在人们的共同生活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有效的行为规则以及解释这些行为规则的观念。这些行为规则和观念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已经固化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甚至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理结构下意识层面中,成为社会秩序的深层机制。法律、政治制度通常是阶级、国家产生以后才形成的社会规范,因而法律、政治制度等的产生也就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但是法律和政治制度与社会习俗、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习俗和道德构成了社会秩序的深层机制,因而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和施行就必须与这些习俗和道德保持基本的一致。事实上,大部分法律和制度都是通过立法程序和政治过程而将那些对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总体秩序至关重要的习俗和道德规范法律化、制度化。因此,法律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习俗和道德。离开了习俗和道德,政治问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二,在古代哲人看来,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权威性也来自于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在社会生活的共同体中,掌握公共权力的政治统治者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的道德品行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政治的兴衰。如果统治者和政府官吏不顾公共利益和大众利益,而将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那就必然导致政权的腐败、社会矛盾的激化乃至共同生活的瓦解。柏拉图之所以在《理想国》中呼吁让哲学家出任国家统治者,就是因为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家的最高追求就是至真、至善的理念,因而能够将“善”作为自己的执政标准,他们不看重浅近的物质利益,也不在乎手中的权力,因而较之其他人更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社会良好风尚的建树。

    其三,政治哲学对政治问题的考察和研究必然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归根到底来自于道德原则。也就是说,政治的合法性或合理性的根据并不在于政治活动自身,而在人们最基本的道义原则中。因此,只有伦理学才能为政治的合法性或合理性提供形而上学的终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学构成了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具有绝对意义的“善”,是所有道德行为和政治行为归宗。

    二、近代政治哲学:道德与政治的疏离

    在欧洲传统政治学说中,确信“善”与“正义”、道德与政治的直接同一始终占据主流地位。特别是在中世纪,由于宗教神学和罗马教会的强权统治,使道德与政治的直接同一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治形态,即作为“至善”的神是王权或国家权力的全部根据。然而,到了中世纪末期,教权的腐败、王权的专制、教权与王权之间的矛盾以及宫廷内部围绕权力展开的争斗等等,使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也越来越难以相信政治统治的良善本性,并逐渐对“政治植根于道德”这一传统观念产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