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养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1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接受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帮助数学教育从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向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转变,有助于引导数学教育由短期功利性向终身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助于促进从单纯提高数学知识水平向数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整合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1.交流

交流分两种:一种是面对面的交流。经常与同行一起讨论一些专业问题,互相帮助;多与其他专业其他学科的人进行交流,从中获取灵感,找到数学在其他领域的一些实际应用,看是否能从中找到创新点。第二种交流就是书本。多阅读名校名家的研究论文,多研究数学杂志里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认识论角度看,通过数学交流能使我们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去仔细品味,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实践到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从信息论、控制论角度来考虑,在数学交流中学生能互相获得大量的信息,通过分析来调控和完善自我;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数学交流是一种群体思维活动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知识的整理、表达,可以明晰思维活动过程;从德育角度看,数学交流是一种民主活动形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平等,消除障碍和一些逆反心理,相互启发、鼓励、配合、支持,充分理解他人,感染性格孤僻的同学,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团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综上所述,进行数学交流可以改善和提高我们学生的数学素养,多多益善。

2.积累

积累在数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说的积累,主要是指摘抄一点笔记(如名家名言,名家名篇,好题及精彩的解法),记录要分门别类,建档立户。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及点滴研究成果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涓涓细水才能流成河。也只有记录下来,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增砖添瓦,盖起高楼大厦。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古之至理名言,今人当效仿之。

3.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估计它可能有什么样的结果,寻找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数学工具,建立一个适当的数学结构并求解。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数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将能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和科技中出现的问题,使知识型人才转化为能力型人才。

二、打好基础,夯实专业知识

数学素养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紧密相关,数学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更注重的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数学不止于定理、公式和各种计算方法,而是从中学习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不仅来自深入的研究,更来自深厚基础知识和宽阔的知识面,有宽阔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我们强调以创造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不需要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相反,它对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创造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数学思维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数学思维仍是生动活泼的创造,其中包括直觉归纳、类比联想、观念更新、顿悟技巧等许多方面;微观上,要求数学思想步步为营,言必有据进行逻辑演绎。任何一种新的数学理论,只靠严谨的逻辑演绎是“推”不出来的,必须加上生动的思维创造,一旦有了新的想法,采取了新的策略,掌握了新的技巧,数学思维就前进了一步。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将按逻辑演绎编写的教材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创造活动。

数学与其它自然科学的一个区别是研究对象不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都是研究自然界的具体运动形态,而数学则不和某种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因而显示了某种抽象性,可以认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形式化了的思想材料。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的元素在新的领域中的学术、人文精神等方面具备良好的素养,能够持续发展和创新。而数学素养的培养又灌以新的内涵,其目标是使得培养的对象在社会、科技等领域能有更多的发展和创造,于是给数学教学提出了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素质教育”与“数学素养”的结合将是当今时代数学教育的选择。

参考文献:

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2

数学素养是指在个人的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受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等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观念等的一种综合修养。我们也称之为数学品质。数学素养当然也包括与数学有关的人文修养。

一、加强数学教师数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教师的数学素养欠缺,到底欠缺在哪里?我认为,主要还是欠缺在数学本身,即数学的现代修养上。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研究成果,至今仍没有人超过他,用国外数学家和同行的话来说,“他是移动了群山才达到这一研究水平的”。这个群山就是现代数学的众多基础知识和思想观念。当然,对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不可能也不必要具有专职数学家那样的数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但是从《课标》中所列出的那些数学内容与模块看来,尤其是要开设的那些选修课,有许多都涉及到了近现代的数学分支,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这些必要的功底,如何能适应新的教学任务?数学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知识是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何在?更何谈创新与发明?

二、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构成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的意识、数学语言的运用等四个要素。

(一)数学的认识。

完整准确地认识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如果一名教师注重数学的学科结构,他就会自觉地把数学视为模式的科学;如果一名教师注重过程,他就会认为数学是直觉和逻辑的产物;如果一名教师注重社会价值,他又会把数学理解为是一种工具等等。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师对数学的认识要注重由绝对主义的静态观向可误主义的动态观转变,这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师建构专业理念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数学的意识。

数学意识指的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与训练形成的运用数学思维方式的习惯,一般说来,主要包括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与化归意识。推理意识就是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既包括在数学理论思考中由一个或一些判断导致另一判断,也包括由经验事实引出的数学概念与数学判断。抽象意识指的是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把适当的问题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抽象概括。整体意识是指全面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的习惯。化归意识则指的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眼光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有意识的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变为易解或已解的问题。数学的意识,还集中表现在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借助于数学方法使问题获得解决。

(三)数学语言的运用。

数学语言,又叫符号语言,它是一种改进了的自然语言,通过使用字词、符号、图形体现数学思想,反映数学本质,具有精炼、准确、清晰等特点。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互相转换是数学语言表述的最基本的要求。

数学语言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矛盾,正确有效地把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具有审美体验的语言技能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师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最有效的知识信息载体。没有准确、规范、简约的数学语言作为媒介,很难想象一节数学课是优质的,或是成功的。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语言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做好未来数学教学工作的基础。

除了上述所列三类数学素养,还有诸如对数学史的明了、数学美的悟性、数学论文写作、数学信息检索等方面的能力素养也是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培养

培养和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重在抓内因,没有个人认识上的到位,外因起不了多大作用。为此,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二)要积极倡导数学课外阅读。

数学教师具有了较丰富的数学专业知识,对一般的数学课外读物都能尝试加以阅读。诸如,张景中院士的《新概念几何》、《数学家的眼光》,李毓佩教授著《奇妙的数王国》,谈祥伯教授等的《数学与文史》、《数学与建筑》、《数学与金融》等。在数学教师中广泛倡导阅读这些数学科普读物,不但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明了数学的曲折发展历程,从中感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三)要强化数学教师的解题训练。

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3

经历抽象过程,培养符号意识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在培养符号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引导他们自主探索符号的本质概念。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到引入符号的必要性,理解数学符号的作用,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符号在简明表达、促进交流方面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出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认知方式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让他们经历从具体事物到学生个性化符号表示,再到数学符号化表示的过程,促使学生得到感性积累到理性抽象的正向迁移,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比如,在教学“=、>和”“”“

组织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包含了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以及距离等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进行大量的感知从而建立表象。正如皮亚杰曾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仅仅依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在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和画一画等活动中展开数学思维,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下将静止的图形变得立体、鲜活起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巩固。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动手操作活动,让他们在分组学习中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以及球体的特征。教师首先给每小组的学生准备好一个袋子,按照要求从袋子里摸出制定形状的物体;再让学生分别将这些物体滚一滚,观察哪种物体不能滚动、哪种可以滚动,比一比能滚动的物体中哪一种滚动得最快;最后,组织学生分小组用这些物体来玩“搭积木”游戏。这些操作活动中,没有对物体概念和特征的机械记忆,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体验,有机地将知识内容学习与空间观念培养统一起来。

注重生活实践,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高效率地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是每一个学生都必备的基本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统计的价值和作用;引导学生将统计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自我提升的愉悦。通过在生活实践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在读懂数据、分析数据和运用数据中进行理性的交流、正确的抉择和敏锐的预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逐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世界。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教师通过设置学生喜爱的情境,组织学生学习数据整理,培养他们对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给学生出示了四部动画片的片段,让他们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一部来播放。学生的爱好各不相同,于是统计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继而统计什么?怎样统计?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决定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进行。在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过程中,教师结合班级实情启发学生思考,今天班上一个孩子请假没来,如果他来了会对统计结果可能会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兴致盎然地体验到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结束语

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4

【关键字】小学数学素养;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一、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情景模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自主学习,提高数学素养。因此,我们教师要打破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面交流,从而让学生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情景模拟,让数学问题实际化,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比如,在学习整数的混合运算时,我会引入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开一个商店,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店铺名称,罗列出商店了的商品,标出价格,其他同学进行买卖,最后运用整数的混合运算算出买卖的总金额。通过形象化的手段和简单的情景模拟,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不仅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二、构建小学数学知识总体框架,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解决一切数学问题的根本落脚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运用。知识、技能是能力的源泉与基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掌握和选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实现的。而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只有借助于数学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不管是通过课堂上的情景模拟方式还是老师讲授的方式授课,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例如,在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做一个知识点的整体整合,通过画结构图,将单元内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整合,最终能够通过这个框架图,理解并且掌握各个知识点中的具体内容。知识框架图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探索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形态。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它的教学理念是先让学生“好学”“容易学”,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好学。生本教育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前置性学习,学生先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前置性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4-6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要求学生放弃逐句逐段的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班级交流,人人参与,老师在倾听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总结和巩固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延伸拓展,广义探究。生本教育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突出小组合作,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为了突出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全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他的存在,他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而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成为老师,同学抛弃的一份子。同时根据各人的特长,因人设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合作,不仅能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落实“多元化”评价,建设小学数学能力评价体系

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水平、判断学生能力提高、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数学评价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建构“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科学

有效的小学数学能力评价模式,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数学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还可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如果教师认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问题设计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重点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重点不是强调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不是简单重复再现,而是引导归纳总结;重点不是采用题海战术,而是实施变式训练;重点不是肤浅复制教材,而是注重思维训练;重点不是学生语言表述,而是加强能力培养。每位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更是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5

日前数学教育“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十分明显。大学数学教育多半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主,对于数学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内容很少涉及。数学教学中存在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倾向;而学生为了应付弩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复习。这些倾向和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素质的提高。

大学数学教育既是科学素质的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大学数学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数学精神和近、现代数学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所谓数学素养,概括地讲就是指灵活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地讲包括看问题的数学角度、有条理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和习惯、合理地量化和简化的素质。数学素养正是使人终生受益的精华,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教师来讲比教会学生做题更重要。

事实上,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足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养。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已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和潜心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贯彻数学思想、精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势在必行,这是每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庄严使命。我们以“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为课题进行了两年多的探讨、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得到了一些经验。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

我们始终秉持寓创新性于科学性之中,寓思想性于知识性之中,寓素质教育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的基本原则。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培养数学素养要突出数学学科特,占、

抽象性、精确性及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要突出这些特点,努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的抽象性比较集中地体现在数学的概念、定理、命题中,正是高度的抽象性帮助我们抓住了事物的共性和本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抽象的过程,它要求人们善于把问题中的次要因素、次要关系、次要过程抛在一边,抽出主要因素、主要关系和主要过程,而后化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方法加以拓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和表象时,就能进行有条理的理性思维,从而抓住事物和问题的本质,潜移默化中逐步地形成认识客观世界的正确方法。

数学的精确性表现为数学定义的准确性、推理和计算的逻辑严格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精确性训练,使学生思维严密,表述简洁准确。极限定义的讲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广泛的应用性也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正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的那样:“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高等数学中涉及应用很广泛,比如讲函数,可以举工薪阶层纳税问题,个人应交税款与薪金所得之间就是一个分段函数;讲导数,可以举拉船靠岸问题和人在月球上能跳多高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讲概率可以举抽签问题和生日问题;还有诸如购物、控制体重、静脉输液、抵押贷款、火箭速度等等问题都可以用作实践性教学的素材。通过应用性内容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逐步学会了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数学素养。

2,培养数学素养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在人的意识中并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对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想拟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所谓数学方法,就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是指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和程序。

在教学中要重视化归、类比等数学思想的渗透,比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规律的揭示过程等等,都是蕴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素材。

例如在讲完不定积分之后可对各种积分方法进行归纳小结,概括指出积分计算的指导思想实际上就是化归思想,即化未知为已知,使知识向旧知识转化的思想方法。我们首先要熟记基本积分公式及法则,然后对于一般的、复杂的积分,则可通过恒等变换(三角、代数)、第一换元法、第二换元法、分部积分法以及其它方法(如其它变量替换、待定系数法等)转化为基本积分进行计算,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而换元法、分部法以及其它各种方法则只是在积分计算中实现转化的具体手段而已。

再如数的概念的扩充,从自然数扩充到整数、分数、实数、复数等是通过类比思想实现的。通过类比,整数的运算法则逐渐推广到更大的数域中去了,从而发明和建立起了数学分析和复变函数等各门学科。又如讲完数项级数后,可类比得到函数项级数的有关结论;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乃至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和计算都可以用定积分去类比。类比法的应用使学生加深了对前后知识的联系的理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深深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兴趣和研究,使学生逐步接触到数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精髓。

3,培养数学素养要注重数学史的教学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历史。是数学家们克服困难和战胜危机的记录,是蕴涵了丰富数学思想的历史。在授课中适当地贯穿数学史和数学人物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思想法方法的形成、科学探索的艰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例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介绍无理量的发现过程、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费马大定理的证明等经典史料,学生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就能领会其中所蕴涵的深刻的哲理,这不是通过学习通常的教科书中被“包装”过的定理就能轻而易举得到的。在授课中适当穿插数学人物的介绍,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曲折人生和在数学上作出的杰出贡献。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和人格魅力,达到数学素养和人格修养的双重提高。

在授课中要适当穿插介绍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面。数学与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等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甚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和生长点,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比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就是数学和天文学关系密切一个很好的例证;“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的著名哲学问题,恰好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物理学更是密不可分,牛顿、笛卡儿等人既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在授课中还要适时介绍数学分支、最新的发展及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比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华罗庚教授大力提倡和推广的优选法、统筹法对实际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吴文俊教授创立的数学机械化方法在500米射电望远镜的研究和智能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数学素养的培养范文6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结合数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的兴趣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回归,和学生多聊聊天,进行思维沟通,教师在思维训练中要相信学生,要敢于自我批判,向学生学习,学生有一点思维闪光的东西就要给予肯定,多用鼓励话语。

关键词:初中数学;联系生活;素质培养;创设情境;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

在七年级下期,学生都将转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在头天晚上备课时,我正愁眉不展的思考如何上明天的新课,忽然我想起了自己在小时候遇到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有一位便衣警察根据线报明察暗访到一间小屋后,细听到屋内的小偷正在分赃:每人分300元,就多出200元;每人分400元,又还差300元…这位警察叔叔眼睛一转,就算出了有几位小偷,多少赃款。”当我把这道数学题一出给同学们,众说不一,却很少有同学能短时内算出正确答案。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引入我要讲的新课内容,给同学们分析、讲解、计算、求解。同学们这节课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知识也掌握得特别牢固。由于提出的问题源于生活现实,就缩短了教材内容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兴趣陡增,让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数学内容,布置有个性发展的兴趣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二上学期,同学们对乘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之时,我给学生留了一道作业:

观察下列等式:

13=12

13+23=32

13+23+33=62

13+23+33+43=102

猜想:当有n项立方相加时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__。

第二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三天过去了,没人应答;第四天,有几位同学找到我,递给我答案:13+23+33+……+n3=(1+2+3+……+n)2

当我点头示意时,他们竟高兴得欢呼起来,甚至有一个同学竟哽咽起来。是啊!同学要通过观察、思考,再通过猜想,探索规律,从而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创新过程,而且跟应该注意到学生这方面的数学基础,很大程度都还不具备,但却能超出个人能力完成任务,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突破,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是何等的重要啊!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所得到的结果肯定是印象深刻的,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很多学生之所以害怕学习数学,就是因为他们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成就感,只是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失败,无论家长、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数学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我本人也欣赏成功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的一个小问题可能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

三、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回归

进入八年级下期学习以后,同学们都将学习和掌握相似形的知识。一天,艳阳高照,我对同学们说:“这节课我们到学校操场上去上,同学们带上你们认为有用的测量工具,去测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到操场以后,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测量起来,由于事前我没有给任何提示,全班五十多位同学,除有四位同学不知所措外,其他同学都找了不同的“参照物”──有以自己身高为标准量影子;有以米刻度尺为标准量影长;有以小树为标准量影长。我在一旁观察他们,指导他们,协助他们,心里泛着甜蜜的滋味:我的学生渐渐长大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次测量活动,还意外的使好几个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更愿意参与到数学活动和学习中来,成绩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些数学问题,学生不亲自做一做,是不会清楚、明白的。只有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获得的成就感,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最好催化剂。

四、和学生多聊聊天,进行思维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始终是存在代沟的,如何更好的确立教师的参与者、引领者地位,师生间的情感与思维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应该说大部分学生都是渴望与老师沟通与交流的,但往往是不意思或不敢与教师沟通,尤其是数学老师,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害怕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

每一节成功或不成功的数学课都有其闪光的东西。学生的数学成绩好坏并不能直接决定学生的生活命运,我在数学课上就有意识的向学生表达了我的想法,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我只不过比学生早训练了几年,“闻道在前”,加之“术业有专攻”,所以为师。提出在数学思维训练上人人都是一样的,鼓励学生不能迷信老师,要有自己的观点,学会与老师争论,要敢于怀疑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我还经常以聊天的方式引入复习课和新课,让学生在平和的状态下进行数学思维课,一段时间下来发现效果比较好。

数学教师在思维训练中要相信学生,要敢于自我批判,向学生学习,学生有一点思维闪光的东西就要给予肯定,多用鼓励话语。只有经常得到老师肯定的学生,思维才会有大的进步。教师教风的转变需要教师要有很大的勇气,这也是完全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我个人的教学尝试感觉效果是很好的。

数学是奇妙的,又是有趣的。在素质教育方兴未艾的今天,愿更多的学生走出数学的困境,看到更美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陈志荣.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J];西江教育论丛,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