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1

【关键词】初高中 语文 衔接

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又是中学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小学与初中使用同一个 “课标”,衔接起来比较方便。而初中与高中使用的完全是相对独立的两个“课标”,它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衔接,从而造成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相当长的时间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使得高中老师时常埋怨初中老师。那作为初中老师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研究两个“课标”,了解衔接工作的任务

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找出其中的差异,明确各自要求,熟悉各自特点。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初高中语文教学有以下不同:

(一)从基本内容看,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而高中则偏重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初中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三)从阅读能力看,初中语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高中语文则“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可见,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面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这一心理变化过程,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初中语文“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质上看,高中语文“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

二、熟悉两种教材,明确衔接工作的重点

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着衔接不自然的情况,不少学生甚至出现了无法跟班学习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基础内容,初中阶段竟没有学或学的不扎实。比如,文言文教学,初中阶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高中阶段则“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这里所说的“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在初中阶段就基本没有系统学习,更不要说“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了。所以,只有对初高中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明确初高中两个阶段的教材在培养目标上分布点和差异性,从而初中教学才能做到“顾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做到学习自然衔接。

三、讲究教学策略,提高衔接工作的实效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学生进入初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圈点勾划批注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踊跃发言、礼貌说话的习惯,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勤于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习惯,等等。如果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都注意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习惯,那他们进入高中后就能较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

(二)加强知识技能上的衔接。

1.把好识字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认识累计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左右会写。落实了这一要求,对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2.抓好书写关。写字对增强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也是提高中考、高考成绩的重要手段。字写不好,在中考和高考中就会失分,这是非智力因素失分,如果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不关注这个问题,就会给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留下遗患,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3.扩大阅读量。我们知道,初中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10部,背诵篇数不少于50篇;高中背诵古文20篇,诗、词、曲50首,课外自读文学名著2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为了衔接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师或开设阅读课,或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也可自己给学生开设阅读书目,营造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好读的环境和气氛。语文课上要压缩过多、过深的讲解,简化教学过程,克服形式主义,保证有足够的读书时间。鼓励学生熟读、背诵那些百读不厌,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典范诗文,可以收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4.激发求知欲望。我们可以通过初中课文来激发他们对高中课文的学习热情,从而较好地把两者衔接起来。

总之,让我们初中语文教师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终身学习,对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4]《新课程怎样教》,辽宁大学出版社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2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高中衔接;思考

想要实现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合适的选择,并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并且在写作方法与文本构思的思路上有一些积极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并且让学生找到高中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正确的写作思路,进而写出更好的文章。

1、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这是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第一个突破口。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于新的作文写作的要求,作文写作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有所认知,这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不断进步与成长的过程,要多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变化。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转变过程中,自己也应当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且要适应这个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只要看到高一新生的作文就老是不满意,甚至有一点点嘲笑的意味,都高中生了,还写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于是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总是硬性要求,要做到这样那样,批评的语言很多。这并不是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应当意识到,老师不能奢望初中生一踏进高中的大门就立刻变成见识广博、思想深刻、文采斐然的大孩子,不考虑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基础进行毫无过渡的指导也没有太大作用。教师只有自身在教学观念上有正确认知,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高中作文的转变,进而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衔接。

2、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进入高中阶段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式上要有所变化,要让学生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与初中作文不同,高中作文中更多的是话题作文,需要学生就某个特定话题展开自己的思考与论述,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很深入的考察,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因此,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

高考作文一贯强调的审题立意、创新,其实就是让学生作文内容丰富起来,深刻起来,成熟起来。不能一谈到爱,就是父爱母爱老师爱,而是能想到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爱、个体与集体的爱、人与自然的爱,还要想为什么爱、如何爱、爱的意义等等。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思路打开,要让学生以爱为中心有效进行思维发散,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才能够有更多富有感染力的论述,才能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

3、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语言基础,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已经形成。然而,仍然会经常看到学生的文章中缺乏亮点、没有新意,这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较为匮乏有关。因此,作文教学进入高中阶段后,教师一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堂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完美“阵地”,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如教材中的课文。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已经学会用课文中的内容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充实起来。《长亭送别》、《辛德勒名单》、《一个人的渡口》等课文都被学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再如,课堂中讲解的习题中有文言文阅读和实用文本阅读,学生在完成习题学习的同时,把其中的人和事摘抄到作文积累本上,写作文的时候将其引为论据,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只有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实质上的提升。

4、结语

在展开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这是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第一个突破口。同时,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此外,教师一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雪峰.为初高中作文教学架好桥梁[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年20期.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3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衔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115-01

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1 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语文是一种特殊的工具,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语文的运用,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阅历和素养的参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低年级应着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级再侧重人文性也不迟,那问题就是要如何做好这阶段过程的衔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学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字,更加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书写,并引导学生去认识书法家练字的经过;还有背诵默写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开。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某一方面给予大胆的出其不意的肯定,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从小学到中学“衔接”的典型,同时也是语文教坛一个佳话。发现两个大纲之异同,我们就能了解新大纲的意图所在了。其实,这就是新旧大纲间的衔接。只有真正做到对大纲之异同而心中有数,那在实际衔接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大启示的。这样才能找到符合教学规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 研究教材之间的衔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2.1 熟悉中小学教材,处理好衔接,明确教法学法。

现在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种种迹象表明了,小学生升初中后,往往觉得小学学过,初中还在学,甚至于高中还学,教材内容的重复性,因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惧心理,这些表明了小学与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衔接上出现了不应有的“软”的问题。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这往往也造成一种怪异现象的出现:大学厌高中,高中厌初中,初中厌小学;小学厌初中,初中厌高中,高中厌大学的恶性循环现象。其实,问题就在于“衔接”上,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正如飞驰的火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就象一节节车厢,如何使之能与火车头一块向前奔,这每一节车厢的交接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后果就难以设想了。这次新大纲很明显就给予了一定的考虑: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进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与想象的关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课文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50%;高中加强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选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学作约占课文总数的60%,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这就使三个层次的教学侧重有所分清,再也不会出现那种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学学,小学的有可能在初中学,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学的不大正常的现象。简而谈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教学生画知识树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画知识树的同时,实际理清了各知识之间联系。这正如新大纲所说的“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境之间的联系。”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新大纲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况下,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图,把语文教学带到新天地里。

2.2 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生活之间的衔接。

早在某市语文教改课题“课内外衔接”的实验中,将此概括为“内引,外联,对比”,充分肯定了课内外衔接的好处和作用,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双冀”。究其实质,语文四种能力的培养无不与生活联系。新大纲特别注重这点“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班渠道,增强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同时,大纲也提出“小学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有问题提出来,能与别人商量;初中要求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要求学生能对课文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需要建立在对生活有着直接感受与间接感受的基础上的。为此,我大胆在课内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3 研究学生是做好衔接,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

3.1 心理学告诉我们;研究好各阶段学生的特点,各年段学生,各类学生的特点,这包括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年龄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就给如何做好衔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视这一点,才能做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应考虑这些环节的衔接。教育是没有小事,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或坏的影响。

3.2 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4

①初中阶段表现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征,与考试相关的就学,不相关的就不学,整个内容可浓缩为一张纸,培养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高中阶段是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阶段,由初中的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更注重综合的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运用。

②与初中教材相比较,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抽象概念多,语法现象复杂。教学方法也已不再是简单的大量的重复练习,教学进度加快,阅读量加大,由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③学生不适应高中教学方法,对高中的英语知识结构和学习目标认识不清,学习方法不当。

④学习阶段中看不到明显的进步,无成就感,进而放弃高中英语的学习。

如何帮助高一学生度过学习的困难期,我认为可主要从教、学两方面做起。我们首先来说教,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适应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能自觉地在英语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正是学英语所需要的。

②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尽量多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面和面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教师还要注意分层次教学,培养优秀生,转化差生。

③改学生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渗透这些学习策略的培养。

④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爱教育之岗,育人之业,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每一位差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愿作英语课堂的主角,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转贴于  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的根本途径。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①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做好预习可避免上课时的被动输入,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学会”过渡到“会学”。教师还可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指导学生预习。

②培养学生课上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做好笔记的习惯。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关键的地方会反复的强调与讲解,这些是教科书上所没有的。并且学生要和教师有所呼应,除积极参加活动外,还要养成就举手的习惯。主要的内容要记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③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多做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翻翻英语书就会发现,每一课课后都有大量的练习,这表明多做练习在英语学习中是必要的。只有将知识点加以运用,印象才会更深刻。

④立足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我们所学课本是有经验的专家编写,学习中,要紧紧抓住课本,将所学内容熟练到“化”的地步。但这是不够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不要只局限于课本,我们要拓宽课程资源,利用同步阅读、英语周报、辅导报等扩充阅读量。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达到质的变化。

⑤指导学生做好总结归纳工作。要求学生多准备几个本,如:笔记本、难记单词本、重点语法本、错题本。尤其是错题本,考前复习错题本对于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和英语水平大有帮助。善做总结,将促进英语水平的更快提高。

⑥指导学生养成用词典的习惯。如词汇的讲解可要求学生自己查词的用法,并给以造句。这一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5

[关键词]高一英语 初高衔接 教法 学法

高一年级处于初高中学习的衔接阶段,在英语学习方面学生面临着更高一层次的知识要求,也面临着学习方法的转变。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高一阶段初高中英语衔接过程出现的问题

1、知识量增加带来的问题

高中英语教材区别于初中英语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words、grammar方面的知识量加大了,而且对学生的reading、listening、writing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还增加了integrating skills的综合技能部分。学生面对知识量的剧增和全英的授课方式常感到力不从心,每天英语知识的消化就占用了很多学习时间。

2、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问题

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多死记硬背,缺少阅读和篇章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的英语学习已经升级为以阅读理解和写作为主的阶段。学习方式也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时间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尤其是部分学生本来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进入高中就更难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了。

二、高一衔接阶段的英语教法

1、兴趣教学法 高中英语教材较初中的难度大、生词量多、课文篇幅长,但高中英语教材贴近生活、话题丰富、时代感强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可以成为高―教师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教师也可结合听力材料、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总之,教师可以用各种方法,使英语学习尽量有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多媒体教学法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因此,高一英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电教等直观手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从而在实践中去感受语言,记住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英语学习的乐趣。

3、任务教学法 鉴于高一英语教材贴近生活的设计,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用以促学。

三、高一衔接阶段的英语学法指导

1、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是预习复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复习的有效办法,包括预习生词、标出不理解的语法点或句型。整理知识点、找出主题句。复习时注意英语知识的连贯性,制定短期和长期复习目标,即复习每天的新内容,又能滚动复习前几个单元的知识点,做到学新不忘旧。其次是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听课、会听课并能适时且有选择的记课堂笔记的学习习惯。再次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应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利用有效时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自检。强化对有关内容的记忆

2、有效学习技能技巧的培养

(1)在词汇学习方面,应从构词法角度指导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此外还可结合同义、反义、近义、同音等特点进行归类,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2)在语法方面,应指导学生擅于归类总结,并结合英语听、说和写作练习并巩固语法知识。学生可每日书写英语日记,在用中学,学中用。

(3)在听说能力方面,应培养学生每日晨读、收听VOA或BBC的良好习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音基础,还可结合教材的听力材料,多听多练。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多说英语,使英语学习生活化。

(4)在阅读方面,应注意指导学生将精度和泛读相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例如,Crazy English或英文版的Reader's Digest,都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扩大词汇量。

总之,英语教师在初高中衔接时期应积极发挥指导作用,顺利帮助学生度过过渡阶段,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范文6

一、对高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的质疑

我们在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后,发现它们有着较大的差异:从高初中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看;从培养目标看;从阅读能力看;从表达能力上看;从现代文阅读方面看;从文言文阅读方面看;高初中语文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不一致。从对以上几方面的比较中,我们看到:虽然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但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也可看出其中有些差异环节明显存在“断层”和脱节现象,使初中语文教学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不相衔接。

但是,我们学校政治教研组在07年时对高初中政治教学衔接的研读结果,则同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结果大不一样。初中政治将其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即“正确认识自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高中政治仍将高中内容分为这四大板块,只不过是在初中内容上的深入和深化,二者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因此,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在对高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中,对高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表示质疑。我也读过一个从事基层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写的博客,他既多次参加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新课标的研读,接受过专家对新课程理念的诠释,以及参与了只有上十人参加的与新课标的制订者面对面的交流,后来又参与了以新课标为依据的教材编写工作。他同样表示了对高初中语文教材脱节,不衔接的不理解和失落。

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材编写专家不能站在使高初中语文教材统一的高度,编写出一套象政治学科一样,让高初中培养目标统一的语文教材来?而留下一个个遗憾,让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既要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又要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呢。让高中教师还要通读、研究初中语文六本教材,虽还有一些可能;但要让初中语文教师,去通读高中语文教材,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使高初中教学顺利衔接,这却不现实。

对策:看来,与其让高初中语文教师花大力气去解决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不如让专家们静下心来,编写出一套完美的、培养目标一致的教材,更为省事。虽然这样说,但是,编写这样相衔接的高初中语文教材谈何容易,它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甚至可能遥遥无期。所以,处理好高初中教学衔接的责任就落在高中语文教师身上了。

二、高中考的功利性是高初中教学衔接的障碍

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在研究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我们还在刻意回避一个拦在我们面前的坎,那便是中考和高考。不论推行什么样的课程标准,无论我们如何重视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都不可回避地要遭遇中考与高考。2009年1月,《中国教师报》曾就此问题做过一个专题报道。事实上,高高在上的专家们也许说起来头头是道,但落实到最基层却又未必是那么一回事。人们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无不屈服于中考与高考这根无形的指挥棒。初中教师为了能决胜中考,哪会顾在教学中,为高中语文教学作衔接,作铺垫?学校要的是上了多少个省重、市重;教师们也面临评职称、拿升学奖的现实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又不准补课,各科都嫌时间不够用,谁还有心为高中语文教学,作衔接的尝试呢?高中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巴不得能在第四期、第五期就学完高中阶段的六本书,哪管是囫囵吞枣,哪管你初中阶段还存在什么问题,高中知识都顾不过来,就是想有多点的时间来复习,以便能在高考中多考几个一两本,这才是硬道理,硬指标。学生考不上学校,学校不高兴,家长的意见,学生不到你学校来读了,校长还会对你委以重任?我们还很难让中考与高考为新课程服务,而最终,我们只能让新课程为中、高考服务。

对策: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确实,高中考的选拔性、功利性肯定会在相当时间内存在。但是,素质教育肯定会取代应试教育。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也出现了就业的多元化选择,新课程改革,实质就是要改变当前的种种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来。作为工具性学科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走在各学科新课改的前列。研究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是高初中教学衔接的星星之火

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多年来创国重、省重、市重等遗留下来的不平衡发展,学校结构布局的调整,各学校的状况已有了很大的不同。有高初中兼办的学校,有纯高中学校,有纯初中学校。各学校的财力、物力也不尽相同。对待高初中语文以及各科的教学衔接研究,培训,动作和力度都大不一样。高初中生源情况的极大差别,也让高初中各科教学衔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各学校变得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