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1
教学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制约的,并为实现教育目的和传授教学内容服务。教学方法的种类多样,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我认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应是“讲读练”。即指“讲、读、练综合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分别发挥到讲、读、练各个环节中去,发挥出它们的综合效力。这种方法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感觉或思维器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进而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用来进行教学活动,作用于教学的教育对象的信息的、精神的、物质的形态和力量的总和”。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图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利用、地理素描和漫画及地理图表的绘制,还有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幻灯、电视片、电影片等。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克服知识和心理障碍(如不重视,耽心学不好、怕困难),理解和掌握教材,对提高学习好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巨大作用。
三、生动而丰富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指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使用语言作为工具和学生交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以“舌耕为业”,总是凭借一定的语言去“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地理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去表达。地理教师课堂语言是否生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生动而风趣的教学语言,在取得教学的成功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首先,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有利于突破难点,增强学好的自信心。在运用各种地理教具和直观手段时,都需要伴随教师的生动语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直观描述,也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生动描述,给学生创设一种意想中的环境,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突破了知识上的难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探讨
霍瑞华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
二、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教师需要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2
一、地理教学方法及其最优化的界定
1.地理教学方法的含义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深化,人们对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认识也进了一步。现在比较认同的表述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2.地理教学方法的新特征
地理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学科性质,具有继承性、创造性、实践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方法出现了新的特征:
(1)以学习观为基础
学习观包括现代教学中的知识观和学生观。知识观指出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每个人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因此,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观指出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而不能忽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学方法的根本落脚点,要求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认知目标的实现,而且要重视情感的激发、师生互动交流、认知目标与非认知目标的综合追求。新课改关于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它把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到了课程理念的高度。
(3)以发挥学生能动性为中心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强调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互动。
(4)以多手段组合优化为关键
面对地理教学的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滞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将阻碍新课改的深入,所以我们要求在对传统教学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组合起来,构成能更好发挥教学效果的整体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地理教学的新发展。
3.最优化理论和教学方法最优化的界定
最优化教学具体反映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上,就是指对原有的优秀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并根据教学实际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用最少的教育资源,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选择依据
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就要落空。
1.尊重地理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必须尊重这种规律的客观性,努力克服地理教学方法设计过程中的主观臆断,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比如,如果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那案例教学法就是最合适的,这时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准确的材料,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发现规律的能力。
2.遵循学生发展阶段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新课程内容的安排从整体上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要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在某一年龄段的学生是如何掌握地理知识的,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怎样才会产生,在什么样的教学条件下学生才能够更成功的记忆、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以及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是怎么样增强的等等。对于高中生,应以逻辑推理教学为主,辅以实验操作、实习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联系教师自身条件特点
好的教学方法只有适应教师知识、能力和个性特点时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忽视了教师的自身条件特点,即使再好的方法也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教学方法总是随着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可以说教师的特长、优势和弱点、不足都会影响教学方法的选择。例如,有的教师善于组织学生活动,那么就可以多开展课堂讨论、质疑释疑、组织课内外演讲比赛、教具制作等参与式教学方式。
三、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3
一、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的概念及模式分析
(一)概念及意义阐释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将班级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然后根据分层结果,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学习的不同需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克服传统“一刀切”所带来的弊端,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教学活动。从指导思想上来说,“分层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单方面推崇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是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根据“学”的差异性来实施不同的教法。
(二)“分层教学法”的主要模式
现阶段,高中地理课堂所采取的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在一个班级之内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内既有优等生,也有“困难”生,各小组整体能力均等,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对象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第二,根据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细化教学目标,保证每一层的学生都能学习到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或可接受领域内的知识;第三,打乱固有的班级形式,将所有的学生全部纳入到统一的分层体系中来,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师,使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集中到某一个教室进行学习。这三种分层教学方法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使用,无论哪一种都有助于实现教学分层的目的,即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
(一)动态分层
在高中地理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地理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建立综合的档案资料,并进行细致分析。这样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实现组内的优势互补,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层次的划分还要注意秉承发展的动态原则,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不同阶段的能力是可能发生变化的,一成不变的分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无异于“一刀切”。鉴于此,教师就要随时观察学生状态与能力的变化,随时调整分层策略,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分层教学,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分层作业
除了教学方法的分层,作业上的分层也属于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基础较差、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易于模仿和完成的题目,这样有助于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消化;针对基础较好、知识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针对思维较为发散、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探索性题目,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其创造力。
而在后续的测试单元,教师也可以将试题划分为基础、拔高、深化探索三类;在评价单元,可以基于学生层次的不同而展开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利用表扬评价,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利用激励评价,将有助于学生在现有的成绩上愈发奋进。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种应用策略。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日常学习表现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水平层次做出科学性的划分。而且,这种划分越科学,分层教学在课堂中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越大。鉴于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依靠必要的调查与测试,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个(数量较为合理,层次太多容易引发教学混乱,层次太少则达不到区分的效果)层次:
第一层,学习成绩较好,且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为强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层,学习态度良好,但是成绩表现较为一般;
第三层,学习基础较差,且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出于被动和非自愿的。
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心理,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种分层,不能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要让学生在理解分层原则、接受分层结果之后,还能够继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能力。高中生大多处于心理发展较为敏感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封闭分层理由之类的消息,保护学生心理。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要想真正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必须要明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后想要或者说可以达到什么水平。鉴于此,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完成分层后,分别制定出合理且能反映其学习能力及状态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将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而这一部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案例,则是需要不同层次学生区分掌握和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想完成对于不同层次目标的合理制定,就需要充分深入和理解大纲内容,对其拥有宏观性、统筹性的认识,如此才能做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三)方法合理选择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是高中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一些普通自然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其自学;对于那些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掌握一部分,但是不能完全消化的知识内容,教师需要采取必要的讲解;对于固定的知识难点,教师必须要结合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比如,教学“季风气候的形成”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图标法、歌词记忆法、图像展示法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差异性元素,选择出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促成事半功倍的课堂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方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选择,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克服学习困难的良好方法。它不仅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所导致的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其地理学习成绩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微,高超.分层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探索和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3(07).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4
一、情境教学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境生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地震的相关知识。我分析了地震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地震中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等等,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的兴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活,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总结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会针对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重大地理事件,事先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的表现也总是特别兴奋。
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时将刚发生的地理事件写进来。可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将更有乐趣,我们的地理课堂将更具魅力。
二、实验教学法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1. 演示实验法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以下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器材:地球仪一个;红墨水、蓝墨水各一瓶。
实验过程: ① 当地球仪静止时,在北半球从高纬度地区、南半球从低纬度地区各滴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红墨水的轨迹; ② 转动地球仪 (自西向东),在同样地点滴一滴蓝墨水,让学生观察蓝墨水的轨迹。
实验现象:红墨水和蓝墨水的轨迹不同,并且,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右侧 (沿墨水流向看),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左侧。
实验结论: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 (赤道上除外),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想象实验法
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欲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某一地理过程或现象,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只创设实验情境 (语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中,许多学生对“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难以理解。教学时,可创设以下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探究,从而理解该结论:
实验情境:取一个容积为 1立方米的容器,将它装满30 ℃ 纯净的饱和空气后密封起来,接着把它的温度由 30 ℃ 降到 10 ℃ ,然后再给里面加入一些杂质。
问题:①以上实验过程中,温度由 30 ℃ 降到 10 ℃ ,将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再给里面加入一些杂质,结果又会怎样呢?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三、引导探究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其实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不重视,甚至忽略了,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难以得到发展与解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学时,地理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气温分布和等温线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教学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5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就提高了对学生教育方法的要求,因此学校、老师们总是会寻找更加适合新时期教育体制的教学方法,下面以高中地理为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创新奥秘。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创新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背景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在于发展创新型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态度,并且坚持全方面发展,而在地理课程教育方面,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地理因素所产生的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以及对后代的发展都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以及学生都要时刻注视着社会形态的变化。因此我们看出,学习,不仅仅只在于课本,而更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情形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增加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深刻了解与透析。
地球一直在转动,我们的周围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而书本只是教育机构对于以往知识的总结,并非涵盖了以后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人民的福利,它更是使世界联系成了一个整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一国的变化可能会带动着其他不同国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从信息技术这个强大的媒体介质出发,老师和学生能更加的开阔自己的视野,让学生们能时刻关注世界局势的变化,并且能紧紧地跟随着时展的步伐。
二、老师教授课程意识的改革
从古至今课本一直是老师教学的根本,而考试也往往是以书本为主,因此造成了老师和学生们都注重将书本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搬出来,从而导致教育也越来越书本化,这对学生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其实,地理这门课程与我们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对学生的作用也就会事半功倍,举个例子来说,将某一天本地区发生的天气变化与知识理论联系起来,这样就能更清楚的知道课本中所说的专业词汇具体所表现出来的情形是什么。除此之外,多媒体在老师教授课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动画flash、幻灯片PPT等等这些软件对地理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可以将老师们无法在黑板上描绘出来的地理知识通过另一种方式描述出来,比如说地球的公转、自转,各大板块的移动变化,三圈环流的动态变动等等,这些知识如果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不仅能增加学生们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也让老师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授课。
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中,老师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老师的教授方法、方式都对学生学习知识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对此教育是否能接受的问题进行调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育,这样会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
三、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如何培养学生在地理方面的学习兴趣,是老师进行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年级的升高,地理课程的教育难度也会变得更大,并且随着地理知识深度的加深,学生能够完全接受的知识也变得更少了,那么应该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老师的创新教育方法发挥作用了。在地理方面,空间想象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某些情况下,老师不能完全描述出来,这就给学生理解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赤交角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不同日期太阳直射地球纬度的变化、地转偏向力对三圈环流的影响等等,这些就可以通过适当的媒介来表达出来,善于运用科学技术也能使课程的教授更加的方便快捷,它不仅能将地理知识更加直观的表示出来,动态画面中事物的变化形态往往比一些生硬的想象画面能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
我们的周围其实也无时无刻的发生着地理方面的变化,气候、昼夜、地形、生产地区的农作物等等这些能够从身边了解的事物也可以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更方便老师们的教学,也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大,给学生们和老师们都带来很大的益处,所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不仅仅是以学生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为主来教学,更是要思考如何来创新教育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所以创新教育理念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每个老师都是要选择更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育方式,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新型社会不断发展,创新的教育方式也是需要大力发展的。地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尤其需要老师们加大对教育的力度,促进对教育方式的创新,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能够更加的优秀。
参考文献
[1]徐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栾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3]保庭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李定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J].湖南农机.2011,05:191-192
[5]李秀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重新洗课;自主探究;贵在实践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县高中也进行了全面课改,地理课程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教师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打破多年来已经习惯的教学方式,实属不易,更何况处于县级区域的民族高中,面对学生民族特征比较明显的状态,新教学理念下如何更快地适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学生呢?
一、重新洗课,构建审美观
民族高中地理是一门难教的学科,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因为初中升高中不计地理分数,使许多学生从初中就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力度不够,养成了畸形的学习观念;其次是受文理分科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学文科,地理成绩好坏并无大碍,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良性发展。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教学就止步不前,我们要改变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课堂,将地理课上得有声有色,丰富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重建地理学科的审美观和魅力。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的课改后,我们应该用新的理念来贯穿教学全过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能力和水平。
二、端正态度,强化自主探究
学生本来是有自力更生能力的,只是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罢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的。刚上地理课时,我就对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看课本上的要求。高中地理课本里每章都是以课题的形式开头,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就要注意它的要求。比如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我就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去观察、测量、记录一段时期内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配合看书,初步了解其规律。同时在看完课文后要了解其讲了什么?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还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要设法解决。看完了课文后,把不懂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勾划在书上,以便上课时通过听讲,与老师和同学探讨解决。此外,我在课前还拟定了一些预习提纲,供他们预习时参考。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学生能通过努力自己看懂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看;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主要是给予学生启发、引导、点拨,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教学中教师一味的讲解和对知识点的强调更有效果,更能培养善于动手动脑创新型学生。
三、课后训练,适度为佳
理论的深化理解和掌握离不开训练。在我们的地理教学活动中,习题是必不可少的锻炼内容,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点的运用,做习题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当然,教师对习题的选择很关键。教师不能随意布置作业,在布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做完习题之后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要注意题目本身的意义,及对学生的影响,使其诱导学生的思路,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一次课后,我安排学生结合教材去调查城市“热岛”效应对石阡有何影响?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质量就显著提高了。
四、理论学习,贵在实践
我们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为实践服务。任何理论离开了实践就会毫无意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现在的学校,很多都是全封闭式的管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对现实生活的知识很缺乏,加上地理知识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我们不可能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去掌握地理知识,所以地理老师组织开展好课外活动小组很有必要,它可以加深和扩大学生相互学习的知识面,增长智慧,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