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技术;图书馆管理工作;应用与发展

对于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而进行推进的一种新型办公管理形式。这个办公概念主要是以计算机、通信、行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通过个人办公设备,利用网络进行支持,而进行工作管理的一种综合性信息控制系统。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引入办公自动化形式,可以利用好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对繁杂图书馆的办公事务进行转化,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能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趋势

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可以实现综合性数据库系统,提供出相应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执行决策程序,并且做出相应的决定。办公自动化的搭建,可以增强图书馆办公的快捷性与方便性。当前许多图书馆都在不断的进行扩大,随着图书馆的藏书以及信息的不断增加,信息的查询与部门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不方便。通过办公自动化,可以帮助图书馆提升馆内的工作效率。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实现繁杂事务信息化、决策高度现代化以及信息咨询智能化等。整个自动化办公流程,是基于网络,通过计算机与自动化办公软件等高科技手段,让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提高了办公的效率。与此同时,还能通过办公自动化实现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促进了图书馆成为知识需求者学习搜索资料的首要选择。自动化办公的发展,可以实现馆内收发文件、会议管理、简报管理、领导办公、日程安排、资源管理、会议室管理、配车管理、设施管理、值班管理、个人通讯录、订票管理、网上浏览、公共信息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利用自动化办公,通过下达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决策,以及所确定的工作核心。也能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进度。对于后期的工作决策分析提供了相当重要的辅助。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更多的体现出协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功能。

二、办公自动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的应用

1.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管理馆内固定资产

对于图书馆馆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大多都是采用卡片或者是纸质的形式进行填单式管理。这样的管理形式,很容易造成遗失与损失。从而造成在管理工作中进度较慢,查找困难的问题。基于此,利用自动化办公软件中的Access来进行管理,建立起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利用运行速度快、资源点用小的特点,来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Access数据库还具有与Excel兼容的特性,可以简单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转换。通过利用Access数据库让固定资产的管理变得更为简单。通过Access数据库的操作,可以很方便地针对原始数据进行更改、删除。对于图书馆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进行及时的上报工作。如果上级管理部门的数据库是SQL数据库,Access数据库也同样支持SQL语句。增强了软件的通用性与方便性,也增强了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利用自动化办公系统通过网络进行文件传递与交互信息,提高了固定资产信息的时效性与精确性。

2.应用办公自动化技术管理馆内文件

在自动化办公技术出现前,传统的图书馆的文件都是纸质文件,随着档案文件的增加,不容易对所需文件进行查找与存放。自从自动化办公技术的出现,档案文件利用计算机进行制作,并能及时传达到所需部门,提供给部门之间进行下载与填写,并可以再利用办公系统进行上传与电子文档的归档。通过把原始纸质文件进行电子化,利用超级链接工具制作出办公文件目录。通过自动化办公技术,实现通过这个目录可以直接打开档案文件,促进了馆内文件的管理工作,让文件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方便,从实质上提高了文件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文件使用率。

3.利用网络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增强与读者交流

计算网络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可以很好实现图书馆读者利用不同的形式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良好的交流沟通。利用自动办公系统中的电子邮箱,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与沟通。同时也为图书馆读者提供了一个途径,可以设立一个管理人员的长期有效邮箱,利用网络让读者给予图书馆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改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还能接近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此外,还可以在图书馆的网站上,预设一个留言簿,只要读者通过注册,就可以在这个留言簿上进行讨论、或者提出需求。网站管理员需要依照这些留言进行回答。通过这样的形式,还可以针对读者进行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图书馆读者的用户群,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效地掌握读者的借阅规律与需求,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借阅服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大势所趋。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就能实现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办公自动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2

论文摘要: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一般采用手工登记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不便于对读者、期刊及特定期刊阅读频率等项目进行统计,没能提供读者信息调查及满意程度的反馈渠道。通过采用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1、引言

天津高校图书馆统一使用美国Sirsi公司的Unicorn Consortia自动化管理系统,期刊业务工作管理都在该系统上霖现,例如中外文期刊的采购、分编登记、过刊装订、典藏及OPAC公共目录统一检索等。但目前大部分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阅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登记方式,当读者进人期刊阅览室时,向管理人员出示图书借阅证,由读者或者管理人员登记读者姓名、院系等信息。据笔者调查,天津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大多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师范大学、工业大学、职业大学、城建学院、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

手工登记方式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这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管理人员一般不会或者无法做到认真查看读者图书借阅证上的信息,确认与其本人登记信息一致。在没有工作人员值守时,读者一般不会认真登记,有的即便登记也字迹潦草不易辨认,而且纸质的登记表,不方便对阅览的读者及其信息进行统计。阅览室内也存在读者使用捡来的图书证,过期图书证的问题,这种现象管理人员是无法鉴别的,因此难以管理。当读者要对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复印时,管理人员一般只对读者及复印期刊进行简单的登记,等读者将期刊归还后,就将登记信息划掉,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深层次地挖掘读.者的阅读倾向和兴趣。

针对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现有管理状况,本文探讨了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采用该系统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实践

2. 1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功能

通过对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功能:

2.1.1读者登记

读者只需扫描图书借阅证的条码就可以完成读者身份验证,读者详细信息的记录,使期刊阅览室的管理告别手工登记方式,并实现门禁管理,读者登到是阅览室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方面,可以对读者的图书借阅证进行验证,读者只能使用有效图书借阅证才能进人阅览室;另一方面,读者进人和离开阅览室时扫描图书借阅证的条码,记录读者进人和离开阅览室的时间,并将读者信息存人当日阅览读者库,便于日后统计分析。

2. 1. 2模拟阅览室大厅

在计算机上模拟阅览室大厅,当读者登记后,虚拟大厅中出现该读者的身份信息;当读者离开阅览室时,再次扫描图书借阅证上的条码,系统自动在虚拟大厅中删除该读者的信息,可以使工作人员在计算机上就能对阅览室内部的读者情况一目了然。

2.1.3期刊复印、借还管理

期刊一般只供阅览而不外借,然而,一方面,待条件允许,或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某些特定人群(如急需科研资料的教师等),可以短时间内像流通图书一样正常借阅;另一方面,期刊阅览室一般会为读者提供复印服务,需要帮助工作人员管理和记录读者复印期刊的情况。阅览室管理系统的期刊复印、借还管理功能模仿流通图书的借还模式,记录读者借阅和复印期刊的情况。

2.1.4统计分析

天津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对于读者的统计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不便于对读者数量,分类及期刊利用率等进行统计,而且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对于这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是阅览室进行科学管理,深化服务的依据,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的统计功能有:

(1)期刊阅览人次的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等,也可实现某个具体时间段的阅览人次统计。该项统计便于期刊部门研究读者在到馆时间上的规律性。

(2)按照读者系别进行统计,了解不同系别读者的期刊阅览次数,根据统计结果对阅览次数较少的院系加以分析,期刊部可以通过调整期刊种类、加强宣传,推荐、编制刊名目录、编制期刊论文主题目录索引等主动服务的方式加强服务。

(3)统计期刊被借阅和复印的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对读者开展宣传、辅助和引导工作,有针对性地把期刊定领域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介绍给相关的读者;并可以根据各种期刊的利用情况,了解不同读者群的阅读兴趣,以指导期刊的订阅和采购,优化资源配置。

本系统通过统计功能模块对阅览读者和期刊利用情况进行多种方式的统计,全方位的了解阅览读者在来馆时间、系别、年级等方面的规律,了解不同的期刊被不同的读者阅览利用的情况,以指导期刊部门更有效地工作。

2. 2阅览室管理系统的实现

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独立于天津高校联合图书馆使用的Unicorn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独立的读者数据库。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实现读者数据管理,采用C/S模型,服务器部署在图书馆主机房内;客户端使用Visual Basic 6. 0实现,进行可视化界面设计,运行于期刊阅览室内的客户计算机,通过网络存取远程数据库。

数据库的规划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中,需要构建以下几个数据表:

(1)读者表

利用Unicorn联合系统客户端程序Work-flows中导出报表的功能,以本校图书馆名称为关键字,导出本校读者数据,生成文本文件,将其转换成Excel表格,利用系统的上载读者数据功能,将包含读者数据的Excel表导人数据库。当读者扫描图书借阅证条码时,查询该数据库,将读者信息显示在期刊阅览室模拟大厅里。

从联合系统Unicorn中导出的读者数据包括9个字段:姓名、性别、用户标识、学号、图书馆、用户文档、系别、组标识和人学年。

(2)阅览读者表

每天进人期刊阅览室阅览的读者都存人阅览读者数据库,阅览读者信息除了包含读者数据表中的9个字段外,还包括阅览室标识字段,当前管理员身份字段,读者进人阅览室时间字段,读者离开阅览室时间字段;期刊借还信息表,还包括借阅期刊名字段,借阅时间字段;期刊复印信息表除含读者信息的部分字段外,还包括复印期刊名字段。

(3)管理员身份表

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实行分级管理,管理员身份表用于保存工作人员的用户名,密码和权限等信息。 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注重程序的简单易用和功能完备,集存储、分析、统计、打印于一身,节省人力物力而且调用方便,统计快捷,准确性高。

3、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1注册读者数据的及时更新

在每年7月和9月份毕业生离校和新生人学期间,需要注销、录人读者数据,将新生数据成批添加到读者库和将毕业生数据从读者库中移除。系统还具备修改用户功能,在某些读者信息出现错误的情况下修正读者信息,当读者单独办理图书借阅证并要求添加到读者库中时,使用添加用户功能进行个别添加,使注册读者数据得以及时地更新。

3. 2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期刊管理人员需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研究问题,需要熟悉各种信息源,善于把握新动态,通过综合分析与研究,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进行创造性的信息重组,挖掘信息源的各种价值,尤其是潜在价值,包括对信息的深度加工,提供专题目录、信息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等第二、三次文献信息服务。

3. 3统计数据的保存与利用

将阅览读者数据表、期刊借阅表和期刊复印表定期导出保存,这些数据是期刊部门管理的主要参考和工作调整的依据。

对读者各信息字段进行分别统计,如按专业统计、按年级统计,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研究由于学生的专业年级所限,学习任务的不同,在阅读规律、阅读心理、阅读需求方面的差别。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较强,阅读目的明确,对于这样一类读者,应该充分利用参考咨询,数字文献检索等多种途径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其阅读目的大部分是休闲,趣味阅读,还有一部分读者属于被动盲目型,不善于利用图书馆学习,自学能力较差,不能充分的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对于这一类读者,应该加强人馆教育,培养其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和技能,积极引导,帮助建立较高的阅读水平。

对部分期刊的借还和复印情况进行统计,掌握读者对馆藏期刊的利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定馆藏文献的调整方向,指导期刊的订阅和采购。

4、期刊阅览室自动化甘理的意义

4. 1延伸管理的目标

系统对读者每天的实际借还、复印和阅览行为进行统计,记录每种期刊被哪些读者所利用,不同的读者分别利用了哪些期刊,并形成直观的统计报表,作为客观准确的数据来反映期刊的利用和读者的分布情况,因此,实行阅览室自动化管理可以为馆藏资源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2提升服务效率与品质

实行阅览室自动化管理便于研究读者的分类和差别,为开展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依据,强化了服务的主动性与针对性。

4. 3促进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可以准确地记录各个阅览室接待读者的人数、期刊外借、复印册数,从而统计出各个阅览室工作量的大小、所接待读者的层次类型,实现阅览室工作人员的量化管理,提高了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计算机是现代化图书馆的一个基本工具,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计算机技能,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使新的工作方式和现代化的设备对阅览室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刊管理人员需要调整心态,学习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因此,采用阅览室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提高馆员素质有很大帮助,达到了既科学管理又优质服务。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CPU卡;红外线体温测量技术;通用接口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2-0000-02

Automated Access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and"Hardware Plug-ins" Proposed in Library Management

Shen Lei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Xiangyang4412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gates can not be quickly closed,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rough-beam photoelectric sensors:the most before the start of a credit card when the gates open,this person walked into the gates;this time the speed of light blocked off,the sensor can quickly identify and access to remain open;when out of the access control system, which will immediately shut down.

Keywords:CPU card;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mmon interface

华中师范大学在新的一年里采用了全新的“校园一卡通”,相应的新图书馆引进了新的门禁系统,二者的相互结合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往还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检查学生证,现在完全不必要了,大大可提高了进出图书馆的效率。下面将就此谈谈自动门禁系统的应用及对图书馆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和相应的改进以及“硬件插件化”的提出。

一、一卡通――“学生的校园身份证”

在讲图书馆门禁系统之前还要先说说进出图书馆的身份识别证明,即校园一卡通。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一卡通”采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CPU卡,是师生在校内消费和身份识别的载体。

学校采用的是非接触式CPU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卡”。它将一个集成电路芯片镶嵌于塑料基片中,封装成卡的形式,外形与磁卡相似。卡内集成电路中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等主要部分,犹如一台超小型电脑。这种卡具有很高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以及较大的存储容量,因此应用的灵活性、适应性较强。加之在硬件结构、操作系统、制作工艺上采用了多层次安全措施保证其极强的安全防伪能力,已经成为对数据安全有保密性的特殊敏感场合的最佳选择,如金融信用卡、手机SIM卡等。加之校园卡须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要求具有数字签名功能,CPU卡能够很好地实现密钥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因此确定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校园卡采用非接触式CPU卡型也在情理之中。

依托校园网络的应用系统,在学校范围内,凡有现金、票证或需要识别身份的场合均采用一卡来完成。校园卡将逐步取代以前的各种证件如食堂卡、借书证等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具有个人消费、充值圈存、图书借阅、身份识别及其它业务,以后将逐步扩大使用功能,建立成为个人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多卡合一、一卡通用、一卡多用”。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及时的信息更新,动态的了解所有人员的情况;实时的统计及报表生成,对管理者宏观掌控上提供依据;多种途径的信息查询及圈存机的使用,方便自助缴费,提高效率。

以校园卡片为信息载体,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及信息的整合与共享,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校园打下基础。

使用校园卡将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高效、便捷,既实现了对师生员工日常活动的管理,又为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校园“一卡通”系统又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校园中信息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具有重大意义。

二、自动门禁系统

整套自动门禁系统(包括设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物理设备,即持一卡通进出的闸机,而另一部分则是安装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产品。而软件产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闸机监控软件,它安装在闸机监控电脑上,主要用来设置闸机的工作参数,控制闸机的运行、停顿、监控进入人员等。另一部分是用于更新数据库信息及进行统计报表的软件,它主要是用来更新数据库中的读者信息,包括借书还书记录,以及生成、打印报表、图表等。所有门禁闸机均可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联网连接,数据由门禁管理机集中管理,并及时反馈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上。

三、门禁系统工作流程

(一)读者持证由闸机刷卡自动读识,自动门禁系统只需读取卡中的有关数据与读者数据进行有效性校验,有效卡则闸机开门放行,无效卡则闸机关门禁止通行。,同时生成进馆记录并传送至后台主数据库(具体工作流程见下图)。

(二)在硬件工作的同时,门禁软件系统根据实时采集进馆人员数据,产生详细进馆记录按照要求(如读者类别、单位、时间等)生成统计报表和统计图,同时也可用作图书馆职工考勤,同时系统能自动存储各种历史记录及报告,并可随时打印。

四、缺点与不足

当然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门禁系统还有其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比如前面一个人刷卡之后需要相当长(至少五秒钟),在这段时间里至少可以允许一个人进去。要是一般学生只是为了偷懒还好,要是社会人员就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如果时间太短又可能夹住前一个学生,也不好;因此要是能设置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前一个人是否进入的装置就显得很有必要。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最开始前一个人刷卡这时候门闸打开,此人走进门闸;这时候人把光速挡着,传感器能迅速识别并使门禁持续开放;当人走出门禁系统的时候,这时候就会立刻关闭。这样就能既让持卡人有充分的时间进入,又能避免无证人进入的弊端。

另外我们都知道冬季是传染病,特别是感冒的高发期,而华师的图书馆是开放空调的,在温度为二十五度的温暖环境中细菌病毒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感冒高发期适当的限地一部分患有重感冒的学生进入图书馆也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我们可以在门禁上安装一个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快速统计进入门禁系统的时候学生的体温,就能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从而判定学生的是否应该被允许进入图书馆学习;如果身体不适合此时系统可以发出“同学请注意身体,多喝水,必要时看医生”之类的话,更具有人性化的管理。还可以把数据传到校医院帮助医生做出决策,保证学生健康。

同时最近图书馆老是丢笔记本电脑,我们同样也可以在入馆的时候在笔记本上贴上一个条形码,同时扫描一卡通和笔记本上的条形码,当出馆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一台笔记本和条形码都要扫到门禁系统,这样和之前的匹配,要是一样的话就放行。这样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偷窃行为的发生。如此应用不胜枚举。

五、“硬件插件化”的提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CPU卡、智能门禁系统种种高科技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这些现在看起来的缺陷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当时的设计门禁系统的工程师,因为谁知道后续还有这么多问题存在?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类似浏览器有很多插件的的“硬件插件化”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在著名的google浏览器有Chrome Webstore,在这个里面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插件供我们选择,从而使浏览器的应用更加丰富,玩起来也更有趣味;同样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在硬件上也做同样的改进呢?我们的工程师可以在前一代产品的生产上面做出一定的通用接口,为下一代的产品更新提供方便。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自动识别是不是有学生忘记借而无意识地把书带走了,但是其自动报警功能不够形象化,但是如果设置成“请检查是否拿错了书”之类的就有趣多了。其他的情况可以如“请通过”,“非本馆读者”,“重复刷卡”,“挂失卡”“欢迎下次再来”等,对非法闯入者予以声光告警提示。但是我们学校原来的硬件上面没有相应的音响设备,所以做起来非常艰难,如果我们之前留下了一定的通用接口,那么一个花费只需要几十块的音响就可以装上去了,同时再写入相应的软件即可,因此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而在工程实施上,智能报警程序是最简单的,很容易写,只是要对触发这个报警的条件规定好,不能乱报、误报。写报警程序的好坏对设计工程师来讲,没有太大必要,但对用户来讲很必要,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产品品质的认可,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同样的上面的红外线快速测量体温,自动识别是否有人未刷卡而进入都可以通过之前留下的通用接口来解决;显得非常方便。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以上的一些基于图书馆门禁系统的改进举例在不同时期可以安装不同的应用,如:一般而言只需在冬天感冒高发期才有必要安装红外线设备,等等。

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能实现“硬件插件化”,产品在更新的时候就可以减少很多的花费,这样就更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更能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现在的工业上的接口很多是通用标准的,不同的接口连接也有相关的通信协议和转换器件;但是毕竟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能够实现这种统一接口,如果我们能进一步推动统一接口,进而在这方面能达成统一共识相信一定能带来一场产业性的革命。

参考文献:

[1]顾.CPU智能卡记次消费系统设计与实现.苏州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论文,2008

[2]李明金.人体温度高精度测量与显示技术.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硕士论文,2010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发展趋势 移动图书馆 开放平台 资源发现 数字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6-0066-05

Study on Development Hotspots and Trends of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Li Shuning (Library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Wang Tao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ublishing House,Beijing, 10003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hotspots and trends of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LAS)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from 7 aspects: some changes of LAS’ system architecture, management content, important supported service in digital information era, meta- data- supported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of mobile LAS, market expansion of open source LAS software and commercial LAS’ openness trends.

Key words: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trends; mobile library; open platform; resource discover; digital resource management

CLC number: G250.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6-0066-05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为了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应用现代化设备,通过软件来处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来满足图书馆管理以及用户对图书情报信息需要的系统。[1]传统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一词等同,专指用于馆藏纸制书籍及其管理活动的自动化。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Web2.0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Web3.0语义网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提供的功能借助于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悉数这些变化,可以大体了解和把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对于图书馆选择采购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以及利用其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服务都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 系统架构由C/S向混合架构、多层架构和云架构转变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最经典的系统架构是C/S体系架构,借助于Intranet技术,以局域网为中心,将整个自动化系统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服务器端负责数据管理,客户端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图书馆员使用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资源统计、系统管理功能、甚至早期相当一段时间内,书目信息的共享和查询都是基于客户端的形式实现,服务器更多地承担一种数据库服务器的功能。C/S需要为每个用户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并在客户端或者服务器端进行较为复杂的配置方可完成。B/S体系结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本质上还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只是客户端统一变成了用户的浏览器。B/S体系结构借助于浏览器支持的脚本语言和编程语言,利用通用浏览器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的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功能,系统的核心部分功能集中到了服务器端。B/S架构适合于广域网和因特网环境,在任何地方不需要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即可实现服务。

由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目前面向馆员服务的应用环境主要还是在局域网内,因此C/S仍旧是目前绝大多数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架构模式,只有少数的自动化系统采用纯B/S架构,如国内广州图创公司的Interlib系统,但已发生很大的变化:(1)C/S和B/S混合架构成为基本架构模式,即面向馆员的局域网内部应用采用C/S架构,而面向外部读者的应用,如OPAC查询则采用B/S架构。随着自动化系统在越来越多的联盟图书馆用户应用,针对馆员的服务应用转变为B/S架构的也会越来越多;(2)多层(含三层)架构的发展。出于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效率优化等方面的考虑,传统的两层架构正在逐渐被多层架构所取代。多层架构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增加了中间件,核心数据库驻留在服务器上,应用程序由中间件负责执行,客户端只处理与用户界面相关的操作。中间件只是一个统称,有的只包含了客户端的业务功能模块组成三层架构,有的还包括服务器端的应用功能就组成了四层架构,有的则更多。调查分析发现,国内应用最多的国外引进的四大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除Horizon仍采用二层的C/S架构外,Unicorn、Millennium和Aleph500都采用客户端/中间件/服务器端三层或多层C/S系统架构;国内的自动化系统ILASIII、北邮MELINET、金盘系统、博菲特6.0等系统也都采用了三层或者多层的C/S系统架构;开源自动化系统Koha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采用了“客户端、中间件、服务器端”的三层架构和双数据库结构。[2]

最近几年正在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技术也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系统架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国外的主要大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商纷纷开始将自己的系统纳入到云架构之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OCLC的WorldCat Management System,这个从2009年就开始构建的系统,2011年7月经过与美国32家图书馆合作已经研制完成,目前已与挪威图书馆联盟BIBSYS签署使用协议,挪威的100多家图书馆将利用OCLC新平台提供服务。[3]以色列的EX Libris公司在2011年1月对外宣布开始研发基于云的Alma下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通过与美国普渡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学院图书馆等机构共同开发,系统将于2012年初开发完成对外;[4]美国SirsiDynix自动化系统公司也正在进行云架构的系统研发,并在美国威彻斯特郡图书馆系统38家图书馆成功实施SirsiDynix SaaS服务;[5]2011年7月,3M图书馆系统与德国txtr公司合作,系统使用txtr领先的电子阅读技术平台,使得3M成为首个为图书馆市场提供基于云的电子书服务的公司。[6]

2 管理内容由纸制馆藏为主向数字资源为主的复合馆藏转变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自MARC机读目录格式研制成功和采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主要用于馆藏纸制文献管理,核心工作是纸制图书期刊的采购、签收、编目、典藏和流通以及将目录信息提供给读者查询。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的到来,大量纸制资源被数字化扫描加工后变成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可以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直接获得数字资源的文摘乃至原文,而不再仅仅是原来的目录信息服务。大量的商业数据库商开始集中数字化期刊、报纸、图书等纸制资源,并将其做成数据库向图书馆提供服务,图书馆也开始在本机构数字化及收集整理包括各类型的学位论文、机构知识库资源、网络免费资源在内的原生数字资源的同时开始购进商业数据库。尤其是进入21世纪的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购经费中对数字资源的投入已经超过了纸制资源,图书馆馆藏结构也由原来的印刷型资源为主转变为数字资源为主的复合馆藏,图书馆自动化已将数字资源管理纳入到自动化管理的环节,并逐渐成为自动化管理的核心。

各种类型的用于数字资源管理的自动化系统被开发出来,如用于电子资源采购的Dynix/Horizon ERM、Endeavor的Meridian、Ex Libis的Verde、Innovative的ERM、EBSCO的EBSCO EIS 以及开源软件CORAL和ERMes等。再如Ex libris先后推出的用于数据库管理和统一检索的Metalib平台、数字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Primo、数字资产管理系统DigiTool以及数字资产保存系统Rosetta。还如用于数字资源建设和管理的平台TRS、TPI、Eprints、Digital Commons、开源软件DSpace、Fedora、LibraryFind等。这些系统多数都未能与管理纸制文献为主的传统自动化系统整合或者有效整合。2011年4月,美国的《图书馆杂志》刊发了其1月份组织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高层管理人员和图书馆界专家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未来发展》圆桌讨论会的纪要,[7]会上Ex Libris的Carl Grant称数字内容的保存、许可处理和融入原有自动化流程将是该公司未来的考虑重点。美国自动化系统专家Marshall Breeding认为系统、高效的管理这些复合资源将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重点思考的问题。[8]对于数字资源利用的深度跟踪、分析将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3 支持的重点由内部业务为主向资源发现为主的模式转变

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更多的是支持图书馆的内部业务工作,核心内容是借助于资源元数据以及用户信息的创建、维护和管理来支撑传统图书馆的“采编典流”的业务流程,实现图书借还的“终极目标”,OPAC虽然承担了资源发现的功能,但更多是判定是否有该馆藏和馆藏是否符合要求的目录层面初级判断辅助,资源发现效果非常有限。随着数字资源的增多和Web2.0技术与理念的深入,图书馆的资源发现只停留在目录层面已经远远不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标正在从“支持内部业务为主”向“支持外部用户的关键查询服务”模式转变,资源发现应用将成为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中之重。[9]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资源发现功能将主要借助于OPAC实现:(1)越来越多的书目信息之外的资源被集成融汇到OPAC中。不但本馆数字馆藏(含学位论文、特色库资源等)会被逐渐纳入OPAC中,馆藏之外学校或者互联网课件资源(含PPT和音视频资源)、互联网和其他机构的热点资源等也会被用于丰富OPAC内容,图书馆OPAC最终将成为图书馆的信息门户。目前已有一些图书馆进行了相关的实践,比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的OPAC门户除各类目录外,还集成融汇了荷兰最流行的音乐网站的资源以及7个国家级报纸、6个国家级期刊、荷兰国家历史档案和荷兰语词典等;[10](2)越来越多的Web2.0要素在OPAC中体现出来。用户对资源标注、评论、评级以及所做的Tag标签等将成为OPAC的常见功能,类Google简单查询界面、拼写检查和检索建议、依据出版社、作者、出版年、主题等要素实现的分面检索、过滤、排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OPAC系统采用,依据用户所做的标签进行统计产生的标签云其导航和检索功能也在OPAC系统中频频出现。一些基于其他Web2.0技术实现的OPAC系统,如借助于博客软件WordPress制作WPopac(现名为Scriblio)、借助于Wiki建立的OCLC WiKiD实验OPAC用户参与建设系统等,也丰富了OPAC建设实践;(3)检索技术的发展将在OPAC中的以体现。Nova Spivack概括了Web发展4阶段的检索特点:Web1.0时代(关键词检索)、Web2.0时代(社会标签检索)、Web3.0时代(自然语言检索和语义检索),Web4.0时代(推理检索),[11]目前OPAC中已经实现了关键词检索和社会标签检索,未来将向自然语言和语义检索及推理检索发展。鉴于数字原文获取需求的增强趋势,OpenURL将会被更多地应用。[12]

4 元数据格式逐渐多元化 MARC作用逐渐弱化

MARC机器可读目录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国会图书馆,至今应该有40年了。作为一种资源描述和揭示格式,MARC为图书馆界所熟知和采用,也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目前采用的最基本的资源描述格式。但是,应该说MARC格式的主要作用还是描述印刷版资源且主要用于图书馆内部资源流通以及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共享,对于图书馆的用户来讲发挥的作用有限。随着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从支持内部业务向支持用户查询服务转移,MARC所表现出来的弊端就暴露出来,MARC格式过于复杂,描述过于繁琐,因此从Roy Tennant2002年开始撰文《MARC should die》到Karen C《Kill MARC》,再到国内刘炜的《愿MARC“永垂不朽”》和编目精灵的《MARC,MARC,为何不死》,MARC格式质疑之声不绝于耳。[13]

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增加,包括音视频、图片、照片等在内多种资源类型依靠MARC已经无法很好的描述,于是产生了大量的用于描述各类型资源的元数据格式,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对其的支持囿于各方面的限制而未能深入,只有少数自动化系统在数据导出的时候支持其他元数据格式,比如,开源软件NewGenLib系统支持的元数据格式包括MARCXML、DC、MODS3.0和AGRIS AP等,[14]国内Interlib系统支持OpenURL、OAI、DC等格式的数据导入导出。2010年的正式版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15]将取代《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成为21世纪新的编目标准。RDA提供了各类数字资源编目的详细指南,更加注重资源发现作用的实现,强调帮助用户查找、标识、选择和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支持书目记录的聚类和显示作品及其创建者之间的关系。RDA并不严格的要求采用哪种编目格式对资源进行描述,这为自动化系统资源描述元数据的多元化打开了方便之门。[16]2011年5月份,美国信息技术标准委员会NISO专门召开“RDA与集成图书馆系统的未来”的会议[17]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下一步如何推广和具体应用RDA。RDA的基本工具[18]也已经被开发出来,2011年正在美国进行比较广泛的测试。随着RDA的推广和应用,未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支持的元数据格式会越来越丰富,MARC作用将会逐渐弱化。

5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面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变迁

2011年7月推出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18亿,占到总体网民总数的66.5。”Gartner2010年的研究报告则显示[20]:“2013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等移动设备将超过PC机,成为最通用的网络访问工具。”移动设备使用的盛行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于网络服务的利用将不再受限于体积相对笨重的PC设备、位置相对固定的网络设备,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持设备可随时随地地享受网络服务。互联网正在走向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商也迅速响应,并积极采取响应的行动,推出相关系统应用平台,推出的时间集中在2010和2011年。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面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变迁主要体现在这些自动化系统根据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需求对原有系统进行改造和拓展,提供手机短信服务和资源检索的门户网站等服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推出的这些平台,有的主要支持图书馆员的移动互联需求,如Sirsi推出的PocketCirc,可运行于所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允许图书馆员在任何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都可帮助读者完成图书借阅。[21]但更多的平台针对读者需求推出,主要完成的功能是移动设备对馆藏、用户个人信息(含借阅历史、欠款罚款)的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如Innovative Interfaces/Millennium推出的AirPAC、Polaris推出Mobile PAC、Sirsi推出BookMyne、Librarything推出Library Anywhere、Axiell推出DDElibra MoBiblo和DDElibra Mobil专业版、Ex libris新版Primo系统提供手机支持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系统除了上述基本功能外,还提供了其他功能。如BookMyne可借助于手机拍照功能扫描书店等地图书的条码查询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是否收藏该图书、提供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所列图书在图书馆收藏情况查询、支持社交网络朋友点评和推荐图书和手机支付欠款和罚款等。国内主要自动化系统商也推出了相关应用系统,汇文推出的手机图书馆的包括短信和OPAC查询功能、图创公司的interlib和北创公司的Melinets 2011年也推出了短信系统和移动图书馆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将来的发展将借助于RFID、二维码及GPS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确的资源定位服务,将整合后的数字资源通过图书馆移动互联网站对外和提供服务,并充分利用移动设备一般“一人一机”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更加细致和个性化的用户情景敏感(设备敏感、时间敏感、位置敏感等)服务。

6 开源自动化系统借助于商业公司支持走向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在整个软件行业,开源软件已不再是局限于中小型组织应用,在大型机构的应用也快速发展起来。据Accenture公司2010年8月对美国、英国和爱尔兰300家大型机构的调查,[22]50%的受访者承认在其业务中已经使用了开源软件,还有28%的受访者称正在进行使用开源软件前的实验和密切关注开源软件的使用,38%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将在核心业务中使用开源软件且88%的机构在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开源软件方面的预算。图书馆自动化领域也不例外,虽然国内图书馆还未见应用报道,但是近年国外有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选择开源自动化系统,其中不乏原来使用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

开源自动化系统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近乎为零的初始成本,源码可见和良好的可拓展性易于定制本地实际需要的模块和服务,最主要的劣势就是前期安装、本地化和后期维护所需要的技术力量比较强,虽然开源自动化系统有比较高效运转的技术开发社区提供支持,但仍有相当多的图书馆无相关技术力量部署开源自动化系统,因此就造成了一种“有开源系统采用需求的中小型图书馆无技术力量,而有技术力量的大型图书馆看不上开源系统”的怪现象。[23]近几年来,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提供开源自动化系统数据迁移、本地化、个性化修改、安装和使用培训以及后期维护的付费工作,这样既解决中小型图书馆采用开源软件技术力量方面的顾虑,又可以为这些图书馆节省购买商业自动化系统软件许可的费用。开源自动化系统软件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些支持公司的加入大大增加了开源软件的接受度。著名开源自动化系统Koha的支持商业公司在全球就包括ByWater、BibLibre、Catalyst IT等30余家,[24]Evergreen自动化系统则由Equinox、PTFS Europe等商业公司提供付费支持,NewGenLib自动化系统由Verus公司提供付费支持,EIFL-OSS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源代码软件也提供支持。而且,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使得主要开源自动化系统已经具有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所必须的全部功能,有的系统在功能丰富程度上比商业自动化系统还要强,因此开源软件全球市场在2011年得到了持续拓展,根据Marshall Breeding所做的调查,[25]Koha系统目前在全球有超过1000家图书馆应用,2011年的最大成就就是进入法国图书馆自动化市场,法国有超过100家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采用Koha开源自动化系统;Evergreen自动化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各类图书馆联盟和大型图书馆系统,2011年应用也开始突破北美地区,进入欧洲,英国的Stirling和 Dunbartonshire两个地区的图书馆组成的联盟通过政府招标的形式选择了Evergreen系统。原来使用其他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很多图书馆和图书馆联盟也正在考虑将原有商业软件替换为Evergreen,比如Massachusetts图书馆网络联盟的采用Horizon的35家图书馆,使用Millennium的155家图书馆等将停止使用原来的商业自动化系统而使用Evergreen开放源代码系统。

7 商业系统开始提供开放接口和打造开放平台

开源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商业自动化系统最大的竞争对手。对于采用商业自动化系统的大型图书馆而言,随着数字资源服务的深入发展,自动化系统与图书馆其他数字资源服务系统之间交互需求、书目数据复用的需求越来越多,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提供更加适合本地和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将更加强烈,而且这些图书馆一般也有技术实力进行开发,商业自动化系统面临着要么自己为这些图书馆提供个性化开发服务,要么允许这些图书馆自己进行开发,否则就有可能面临被开源自动化系统所取代的危险。实际上,商业自动化系统提供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各个图书馆不同的个性化开发需求,商业自动化系统允许图书馆围绕自己需求进行的二次开发对公司而言,也是利大于弊,这些公司可以借助于图书馆用户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产品。基于需求和迫于市场压力,很多商业自动化系统已经提供了专用的API接口以满足图书馆对自动化系统开放的需求,商业自动化系统正在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提供各类的OpenAPI,部分公司已经开始打造开放平台。

以色列自动化系统提供商Ex Libris就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代表,借助于公司的开放平台策略,为旗下自动化系统ALEPH、Metalib数字资源管理平台、SFX链接服务等都提供了OpenAPI,从最初的X-server .csp.

[8][9][12]Marshall Breeding. The Future of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s[EB/OL].[2011-11-18]. .

[16]顾译.RDA――资源描述和检索:21世纪的编目标准

[EB/OL].[2011-11-12]..

[26]Sadeh T. Open products, open interfaces, and Ex Libris open-platform strategy[J].Library Review,2010(9):677-689.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图书馆 自动化系统 功能需求 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55-02

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的诞生和与其相关的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也在不断探索计算机的潜在价值。计算机的功能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计算和控制,而是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新时代图书馆的建设运营中,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自动化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运营管理模式。作为集学术与科研信息为一体的服务机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可以对网络导航、文件浏览等做出自动化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学术信息的交流。因此,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定是众望所归。

1 新时代图书馆自动化的产生基础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产生无疑是有两方面的基础支持:一是传统的图书馆运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者的要求;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可以为传统图书馆的变革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由此,才渐渐诞生了新时代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管理吸收知识的服务系统,其核心必然是社会信息的采集,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将知识过滤拆分重组,进而提供合适的资源及服务。

2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2.1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现代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的特点,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可以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图书馆,而且已经不受计算机硬件的限制,可以灵活操作系统,即使在系统受损后也可以快速更换硬件类型,不用再像之前到处找相匹配的硬件类型。而且,系统还可以接收标准的CNMARC数据,可以在其他自动化图书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到目前为止,各大主流图书馆的系统都可以在SUN、IBM等多个厂家的服务器上运行,也支持像HP-UNIX等繁多的操作系统。另外,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基本上都可以接受标准的数据输出。

2.2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性较强,而且功能十分齐全

在自动化图书馆的每个管理系统中,每个流程也都设置了相应的子系统,如查询系统、咨询系统、采访系统等等,每个子系统涉及范围广,设计业务多,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的系统功能的多样性、一致性。

2.3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强

电脑的操作系统在图书馆的自动化应用中比较普遍,拿ILAS系统来说,这种多规模、多层次的系统可以在UNIX运行,也可以在SCO上运行,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系统的开放性是非常强的。

3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目前的问题

(1)由于我国图书馆的电子信息技术还不是处于国际的领先地位,因此,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功能并不是十分的强大。我国目前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还不具备网络互连的功能,这一点表明我国的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2)虽然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开始在各大图书馆中应用,但是由于图书馆自动化的起步时间太晚,因此,自动化系统发展的相对不够成熟。与国外的编程软件、系统设计都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国内图书馆的系统主要是客户端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在应用中日益爆发出来,系统的稳定性差、运行速度慢、性能下降速度快等。(3)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系统受制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还是存在许多的漏洞,系统不够成熟,数字信息处理也不是十分的完善,因此对于全文数据和多媒体信息还有加强的必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图文超文本查询功能也要进一步实现。

4 新时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

抛开技术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影响,作为一个服务系统,它的最终目的也就是满足用户的要求,因此改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必然要关注用户的功能定位和需求,只有这样,系统的完善更新才是有意义的。其功能新需求可概括如下。

4.1 提高资源检索能力

由于图书馆不断向数字化发展,购买的电子资源日益增加,然而若是没有相应的资源检索平台,面对繁多冗杂的电子数据,想要快速找出用户所需知识将是痴心妄想。因此加快国内自动化系统的检索应用的开发至关重要。

4.2 融入2.0精神

所谓2.0精神即为令读者大众共同参与的时代精神,开发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新功能不仅要求技术人员绞尽脑汁、埋头苦干,还要兼顾读者用户的帮助建议。只有通过读者的反馈,技术人员才能知道系统出现的弊端,才能及时地进行攻克。因此,加强读者用户与图书馆的良性互动,将是开发功能完善的新时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新途径。

4.3 加强数据的兼容性

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诞生以来,MARC格式已经使用了快大半个世纪,其功能弊端日益突出,面对不断演化发展的多种数据格式,MARC已经做不到紧跟时代步伐,提供多种支持。因此,面对信息发展的新形势,就要求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加强新支持软件的开发应用,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用户带来更完美的体验。

5 新时代图书馆的应用趋势

5.1 尊重个性,提供更加人文的服务

面对不同的用户人群,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应该更加人文,尊重用户的个性差异,提供更为优质个性的服务体验。这就要求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也要吸收用户的不同意见进行及时地整改和完善,来满足不同哟尾煌个性的用户独特的新信息需求。

5.2 实现集成系统的巨大转变

所谓集成系统即为将一个个分离的小系统最终联合成为一个核心的大系统。而其转变的方向就是系统集成,即通过完美的技术分割将一个数据库分割形成小的标准模板,通过科学的重组,进行人为的二次开发,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效率,带来更完美的体验。

5.3 加强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功能应用

由于图书馆偏向数字化进行发展,因此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和对知识的管理分类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反映给中心处理器,由此可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的重要性。而加强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功能的应用不仅要求操作人员加深对系统的理解和熟悉正确的操作,还要求开发者细化统计项目,减少处理器一次性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负担,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应用能力。

6 结语

总的来说,分析新时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应用趋势,完善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样需要我们立足于现在,展望未来,以大视角、怀看待未来的自动化发展之路,努力开创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钟新革.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需求――东莞图书馆总分馆管理技术平台的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6(2):1-2.

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时空分离;虚拟图书馆;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061-01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三个阶段。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其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一种完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在21世纪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青睐,图书馆的管理从手工借阅或半手工、半自动化借阅向完全开放式的“藏、借、阅的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发展,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变革己成为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倡导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服务模式。人们通过虚拟的互联网络使使用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自动的图书馆“藏、借、阅的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了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时间和空间的分离。

一、虚拟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

(一)何为虚拟图书馆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经历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三个阶段,虚拟图书馆的最高形式是数字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电子化,它的技术革新使虚拟图书馆成为了现实。最早提出虚拟图书馆概念的是英国大英图书馆的专家A.Harley。“虚拟”一词是相对“实体”而言的,虚拟的含义是“真实的超越”,即对组织实际功能、资源及实存空间的超越。虚拟化运行的关键点是合作化。“虚拟”本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术语,通常表示通过借用系统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或信息通道,来提高信息存储量以及存取效率的一种方法。虚拟图书馆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对于物理图书馆而言的虚拟,图书馆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但是作为一种虚拟的资源却是真实的,而且是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的。

(二)虚拟图书馆(virtual Llbrary)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虚拟图书馆没有传统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印刷性文献和管理人员,也可以说是没有“图书馆”的“图书馆”。它是通过超文本技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链接,而形成的“后组式”信息检索系统。利用它可调用文件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资源,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远程获取信息。虚拟图书馆既不是一种物理存在实体,也不是如一般电子图书馆以数字信息或模拟信息形式对一个图书馆或一些文献内容的再现。表面上看,虚拟图书馆只是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的网址信息、书目信息等信息的逻辑集合,实际上虚拟图书馆的“虚”是以众多电子化了的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实”为基础的。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虚拟图书馆信息检索网络。虚拟图书馆将图书馆的网络连接到教室、办公室、实验室以至宿舍;通过计算机网络,读者可以进入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和多媒体资料等,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

二、虚拟图书馆在自动化进程中的主体作用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和空间将出现“隔距性”。时空的隔距性指的是时间与空间上的隔离,而这种隔离在吉登斯看来是辩证性的而不是线性的。在前现代社会,时间总是与空间相联的,对时间的量度也不是精确的。随着现代化的进展,时间被标准化了,时间与空间的紧密关系被打破了,在这个意义上,时间与空间在内容上是“空的”。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没有特殊性和优越性。它们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形式。在前现代社会,空间是被物理特征所定义因而成为有区域的空间。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空间逐步与地域相脱离。不在场犹如距离的遥远,地点是“变幻无常”的。在现代,空间是由社会影响来测量和定义的。这种时间与空间上的隔距性对现代性是重要的。其理由:首先,固有的动力和能力使地区与全球联系起来。其次,现代世界是位于世界历史的急进意识之中,它能吸取这种历史来塑造现在。完全自动化的服务手段只能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图书馆中实现,转轨时期将处于与传统手工服务并存的局面。但虚拟图书馆作为新事物的代表,必然成为图书馆自动化革新的主流。

三、结语

当代社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不用亲自到达图书馆,就能通过远程检索系统查询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或资料。这说明,时间与空间的紧密关系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出现了分离。随着现代化的到来,空间逐步与地域相脱离。地点是变幻无常的。在现代,空间是由社会影响来测量和定义的。而虚拟图书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读者不一定身在图书馆这一物理空间内,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实现“藏、借、阅、咨”等多元一体化服务,使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分离在图书馆管理领域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程国卫,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郭晓津,虚拟图书馆与图书馆的虚拟运作[J],情报科学,2001年5月

[3]谢相能,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5月